文本解读对写作的影响

文本解读对写作的影响

同样的文本在不同的人的理解下有千万种意思,正如有多少个读者就有多少个哈姆雷特。那对于教师来说,同样的素材对于不同的教师的理解下呈现出来的内容也不同。其实,就在于各人对文本的解读不同。听名师上课,我们常惊叹于他们对教材的处理很巧妙,对文本内涵的挖掘也很深入。一开始我认为是他们业务水平非常深,逐渐深入了解以后才发现,对于课本,名师们都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和他们深厚的底蕴。所以想要上好一节课,作为一名合格的语文老师我认为要做的并不是研究教法,而应是如何去解读文本。

对于上好一节课第一步师如何解读文本,那么写作呢?作为语文中的重中之重,第一步是不是仔细的解读文本呢?文本的解读对于写作是否有影响?对于这几个问题。我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我曾经在一本课程标准中看到过有2句话对我的印象非常的深刻:“阅读文学作品的过程,是发现和建构作品意义的过程。作品的文学价值,是由读者在阅读鉴赏过程中实现的。文学作品的阅读鉴赏,往往带有更多的主观性和个人色彩”。和教学中要“注意作品内涵的多义性和模糊性,鼓励学生积极地、富有创意地建构文本意义。”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思想感情和生活体验,来理解或解释作文的意图,有时利用自己的经验来丰富与充实作文,师作文不再单调乏味。这也就是我们经常说的“形象大于思维”。这是启发学生解读文本的主观能动性。作为教师应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解读文本,提出不同见解。这对发展学生的独特个性,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挖掘学生的创造潜能,确实大有益处。

我认为语文教学中,学生走进文本、进行文本解读也是非常关键的,第一步要培养和巩固学生文本解读的能力,那怎么培养呢?我认为多读书是非常有用的一步。尤其是名著作品,名家们除了拥有很扎实的写作技巧,我认为其自身所受到的情感体验也是相当丰富的。一个学生如果能初步解读出名著的精髓,这对于他的写作大有帮助。第二步师学生自身的生活体验,教师要抓住并利用学生的自身体验,让习作教学与之紧密结合。不是要求教师把所有课文都做写作的范文,但是有与学生生活、写作实际相似的文章,教师就要利用好这些课文,在文本解读中巧妙穿插,从学生习作情况出发,点拨引导、激发感悟,或学表现技巧,或学选材特点等等,让文本为写作教学服务。

那怎样在文本解读教学中引导学生巧学写作?首先教师自身必须吃透教材,对文章体裁、内容、表达、写作特色等了如指掌;吃透学生,整体习作水平怎样,比较欠缺的是什么,想在哪方面有所提高,只有这样,教师才能有的放矢根据文本去设计引导学生,教会学生如何写作。在习作教学中,我们经常会发现学生对写作缺乏主动性、没有激情、没有真实的情感,一唯的词语堆砌,失真失诚。那怎样改变这个现状?其实在语文教材中,每一篇文章都有一中心,都存在一种感人的力量,内容具体、真实,很好地表达出作者的真情实感。教师在教学中,可引导学生把心放到课文中去,设身处地像作者那样去想,从中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然后教师利用“迁移”的规律,使学生体会到作者的写作情感,从而达到激发学生的写作情感的目的。叶圣陶曾指出:“胸中不先有一丝情感,单有一个题目,而要动手写文章,我们有这样的动机吗?没有。既然没有一丝情感,写作的动作便无从发生。”可见,情感是引起学生习作的真实动机。有次我给学生读一篇优秀文章的时,那篇文章讲到了作者因为母亲生病,在医院第一次把母

亲抱入睡的事,文章情深意切,语言朴实感人,我被深深的感受到了。其实这就是一篇很好的例文。在文本解读中,我深情的范读,当读到:“母亲终于闭上眼睛。我以为母亲睡着了,准备把她放到床上去。可是,我忽然看见,有两行泪水从母亲的眼角流下来??”我的声音哽咽了,再看看学生们,他们已经进入到文本,体会作者的情。在整个课堂中,“情”是主线,“情感共鸣”是目标。当我问及学生:“这篇文章让你感动吗?你被什么而感动?”学生们纷纷说了自己的看法,我知道学生已经“动情”了,我又问道:“你抱过自己的母亲吗?你想为母亲做点什么呢?想说一说、写一写吗?”课后安排学生进行写作,我在批阅时,很让人震惊,原来学生投入情感写出的作文是那么真实,效果好多了。我和学生就这次习作进行了交流,他们也发现,真心实意、真情实感一定能写好作文。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心有所思、情有所感,而后有所撰作。”所以,在文本解读中,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是必不可少的,它也是在为学生习作的“情”做准备。这次成功的文本解读给了我很大的启发。学生们的作文也不再是像白开水一样了,而是变得有滋有味。

当学生酝酿好情感,心中有素材,但不知道如何表达,思维凌乱,欠缺写作的知识技巧,那这就需要老师的帮忙。文本解读时,教师要思考:怎样才能可以渗透写作知识和技巧?又该怎么去渗透?怎么能帮助学生提升一点写作水平?当有天上到游记类的课文时,我突然想到可以利用这篇课文来教学生写作的技巧。在游记类的文章里面顺序是非常重要的。我们第一步要明确写作顺序,这样文章思路才会清晰。接下来点面结合,详略得当,那一篇好作文就出来了。

写好作文最重要的师不能离开开听说读写这些基本语用行为,语文教学必须让学生切切实实地在训练中学会操作和使用语文工具,也就是着眼于借助字、词、句和篇章实施听说读写的语用能力,不允许离开这种训练去空讲大道理、空讲理论知识,具体地讲,就是让学生多动口、多动手。“动口,就是进行各种形式的口头表达训练;动手,就是进行各种形式的笔头表达的训练。”通过训练,使学生达到“入耳能撮意,出口能达辞,提笔能成文”的水平,从而获得听说读写的语用能力。如上所述,在文本解读中,学生只是有机会听老师分析谈论写作,自己体会感悟,进行口语表达,但这还不够,重要的是尝试运用,放在课后训练倒是可以,如果争取在课堂上像画画一样来个“速写”,现学现用,那效果是不一样的。

不同教师有不同方法,以上是我对文本解读中巧学写作的粗浅认识,但值得强调的是:教师不能抛开文本解读不管,把一节精讲的语文课当做习作课的教学,教师把握好“度”,在文本解读中让学生巧学习作。写作并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做好的工作。作不仅要靠教师讲解多少知识和技巧,而且也要学生留心生活、积累丰富的材料、投入自己的情感体验、历经大量的写作实践,一定在写作上有很大的进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