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作文教学的现状与对策序言

中学作文教学的现状与对策

上海市建平实验学校 李百艳

一、 什么是作文

两个纬度:名词与动词

名词:是指中学生生在老师的指导或指引下,在课内外或自主或自由,或独立或合作,创制的实用、议论以及文学等各类文本。它至少包括五个方面的内容:

1、 尚不能达到一般文章的基本要求的习作;

2、 只为练笔而并不构成完整文章的片断

3、 网络作文

4、 已基本达到社会上一般文章的要求的文章;

5、 已基本符合文学作品(甚至达到了社会上获奖作品乃至本身

就是获奖作品)的要求的文学作品。

动词:是指中学生创制实用、议论、文学等各类文本的劳动过程。 作文包括:练笔 习作 作文 尝试创作 创作

二、作文的意义

两个维度:宏观与微观

宏观:写作是人的一种社会行为,它是人类活动多不可缺少的,写作活动是人类文明赖以发展的必须条件,其实质是人类生存经验的不断积累。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就在于我们一代代人能借助语言文字,将生存过程中的体验与发展记载下来,给后来者提供借鉴和发展的基础。

立不朽之言,成终生之业。

“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年寿有时而尽,荣乐止乎其身。二者必至之常期,未若文章之无穷。”-----曹丕《典论 论文》 微观:就学生而言,学会准确地用文字传情达意,相互交流思想,传播信息,是其学习、生活、今后工作的必备能力,是现代社会中要的交际方式。

作文能够促进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思想修养,陶冶个人情操,促进全面发展。作文的时候,作者会反省自己的经历,情思会得到升华。

美国学者研究表明:“写作技能是未来公民生存的第一技能,也是每一个人必须具备的技能。因为写作本身需要思考和推理,有利益u发展每个学生的主动性,有助于提高阅读技能。不管是习作、练笔还是创作,都需要理出头绪、组织思想、并进行对比。写作还能发展勇气,共享点子,使学生对别人的监督敞开大门。”

三、 作文方法的一般特点

(一)三个历史阶段:古代、现代、当代

古代:大量的阅读积淀;严格的章法规范;反复的摸索感悟;在长期的历练和“悟”得中逐步达到写作的纯熟与精到

现代:反“八股文”,倡白话,个性解放、语言解放、文法解放 当代:

改革开放以前:以写作知识为先导,以三大文体为训练体系。 改革开放以来:

○钱梦龙先生倡导的“模仿——创造”训练体系

○刘胐胐、高原先生所倡导的“作文三级训练体系” ○章熊先生倡导的“语言——思维”训练体系

○中央教科所主持的“文体\过程双轨训练体系” ○“兴趣作文教学法”(中央教科所)

○“以读促写作文教学法”(山东烟台教研室) ○“立体化作文教学法”。

○“互评自改教学法”

○“快速作文教学法”(湖南 杨初春)

○“作文分格训练教学法”

○“下水演示作文教学法”

○“广义发表作文教学法”

○“口头作文教学法”

○“多媒体作文教学法”

○“网络作文教学法”

基本认识:

三种特性:转化性 实践性 创造性

1、 转化性

第一重转化:客观事物---反映----观念(情感) 第二重转化:观念(情感)---表现---文字(作文)

启示:眼睛里有人、有事、有景、有大千世界; 心里有情、有思、有自己独特的体验与感悟;

手中有一支生花的笔

2、 实践性

作文是一种能力,主要是一种运用语言文字来表达思想感情的技能、技巧。任何理论不能直接转化为能力,能力必须靠实践。作文是一种行为,正如游泳、武术一样,不练不会,非练不可。 启示:写就是一切。一个作文者成功之前,必有大量艰辛的练笔。 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作千章而后善文 厚积薄发,熟能生巧,终至“能够将自己的认识和体验较

为迅捷并满意地表现出来。”

3、创造性

“作”就是“创造”的意思。作文活动就是作者运思言志,

抒情写意,充分发挥个体能动性的创造性脑力劳动,其最后指向---文章,是最具有主体个性特征的精神产品。

启示:指导力求个别化、作文力求个性化,万万不可套路化。

4、生命性

以上三个方面,都有一个鲜明的特性,那就是生命性。

“好文章一定要从我们的生命出发,青春生命是一去不复返的, 你要逮住它的诱人魅力,写出你的苦恼、你的彷徨、你的激动,这 些都是非常非常珍贵的,在这点上你的老师都回羡慕你们,你的评 委都回羡慕你们。你们有的时候去学一种写作方法,语言结构组织 形式,虽然很 聪明,但这不是生命的主干。生命的状态有时会很 混乱,但写作以后,梳理以后,你的生命比以前更漂亮了,更美丽

了。要用自己的眼光、用自己的情感,用自己的感受去写作,不要 过多地进入文章结构游离状态。------余秋雨《中华读书报》 启示:作文是唤醒生命的过程。让每一个生命体面对茫茫宇宙和滚 滚红尘,面对人生和生命,去体验、感悟和思考,然后记录下自己 充满痛苦和欢愉的心路历程。

四、作文教学的现状

教育环境的喧嚣与浮躁

教育者的急功近利,作文教学沦为应试工具

受教育者的逆反心态、迷离状态

教学效果与预期目标的背离

(一)学生学的方面的问题:

文与质兼美的作文太少

文与字兼美的作文太少

书写潦草,叙事空洞,感悟矫情,篇章散乱

●新问题,新倾向——

梦境多了,真实少了;

忧郁多了,天真少了;

深沉多了,清纯少了;

抒情多了,记叙少了;

概述多了,素描少了;

柔情多了,激情少了;

历史多了,现实少了;

排比多了,平实少了;

感悟多了,经历少了;

上帝多了,自己少了??

----- 西安市教研室 赵明

(二)教师教学方面的问题

半壁河山飘零,满腹牢骚正盛

教师不够重视写作,

写作不够重视指导

指导不够重视过程

怨教材:对写作没有明确的要求,写不写问题不大 怨学生:对写作没有浓厚的兴趣,写不写作用不大 怨考试:对写作没有客观的评价,写不写把握不大

○注重知识传授,忽视心灵启迪

○注重成人眼光,忽视儿童心理

○注重应考模式,忽视精神独创

○注重统一要求,忽视个体差异

○注重急功近利,忽视日积月累

○注重详批细改,忽视有效指导

(三)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考

养花要浇根,作文要动心,心灵受到触动,生命有所感悟,笔随心舞

作文即做人,作品见人品,人格不断完善,作文不断提升,文以

人立

教师有特长,学生有个性,性情尽情挥洒,才思受到激发,教学相长

四、 作文实践探索

以读促写---培养作文兴趣的基础

分段训练---建构作文能力的过程

系列专题---开启作文的生活源泉

文学创作----增添作文的文学色彩

经典入作----提高作文的文化含量

网络写作----增强作文的时代气息

 

第二篇:农村中学作文教学的现状及对策

农村中学作文教学的现状及对策

作文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对学生进行语文素质综合训练的主要阵地。长期以来,广大农村中学语文教师积极探索,大胆实践,勇于创新,取得了可喜的成绩,积累了不少经验。但是,也应该看到在农村中学语文教学中,最薄弱的环节仍然是作文教学。不少农村中学语文教师在作文教学思想观念、方式方法上存在着种种偏差,至今也没有走出“高耗低效”的怪圈。因此,笔者对农村中学的作文教学现状进行了调查分析和研究,以便加大农村中学语文教学改革的力度,加快语文教学改革步伐,探索出一条大面积提高农村中学生作文水平的新路子,使农村中学作文教学纳入素质教育的轨道。要想改变农村中学作文教学的现状,首先必须对农村中学作文教学的现状以及产生这种现状的原因有一定的了解,然后有针对性的一一加以解决。

一、农村中学作文教学的现状。

农村中学作文教学质量经过广大农村语文教师的努力,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学生的作文水平也有很大的提高。但我们不能顾喜不顾忧,更应该看到所存在的问题。农村中学生的作文水平与城市中学生的作文水平有很大的差距。纵观农村中学作文教学的现状,明显存在着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教学观念陈旧,思想认识模糊,教学目标不明确。

不少农村语文老师对作文教学的学科性认识不够全面,在作文教学过程中偏重于甚至局限于作文知识的传授,写作技巧的讲解,忽视了学生道德情操、思想品德的教育。有的学校“应试”痕迹颇深,似乎作文训练的目的就是为了应付考试。为了让学生在升学考试中取得好成绩,有的教师真是煞费苦心猜题、押题,学生则绞尽脑汁搜断枯肠地写作。特别是毕业前夕,学生超负荷地练,教师则呕心沥血地改,师生双方都搞得头昏脑胀,可谓苦不堪言,但收效甚微。

2、教学方法落后,训练形式单一,学生写作兴趣不浓。

多少年来,教师上作文课都是一支粉笔打天下。作文教学的程序无非是写前指导、学生写作、教师批改三部曲,从小学到高中十几年一贯制,从无例外。作文题目老套的为数也不少。有的作文题目学生从小学做到高中,从爷爷辈练到孙子辈,只字未改,“涛声依旧”。教师关在校园内教作文,学生禁锢在教室里写作文,写人、记事、写景、状物、抒情、说明、议论,周而复始地练,其结果收效甚微,学生越练越没劲,越练越厌恶写作文。据抽样调查,小学、 初中、 高中怕写作文的学生比例分别是35%、65%、85%。可见改革作文教学方法,变换作文训练形式,培养学生写作兴趣是提高作文教学效率的当务之急。

3、作文教学过程不完整,作文评改方法失当。

作文教学过程是一个互动的过程。一般有“作前指导——学生习作——作中指导——学生修改——评讲赏析”等五个环节组

成,而实际教学中由于种种原因只简化成“指导——习作——批改”三个环节,即使这三个环节,也没有完全落实好,仍存在不少问题。作前指导,教师只是笼统讲讲写作技巧,再提几条要求便完事。写作是学生的事,教师便放手让学生独立完成,将学生推下水,让他们自己在游泳中学习游泳,教师则在岸上袖手旁观。批改时,只要作文中主题正确都给及格分,高分严格控制。评语是无关痛痒的几句话,哪篇文章都通用。难怪学生拿到作文本看一下分数便放臵一旁。

4、作文教学与学生生活脱节。

作文教学与学生生活脱节是导致学生在写作文时无话可说的根本症结所在。对此,有两方面的问题值得我们深思:一方面是作文教学的整个过程没有能够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无论是在知识储备,还是在生理心理素质方面都与学生有一定的差距;另一方面是作文的内容缺乏时代的生活气息,老生常谈,令人乏味生厌。

二、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

1、教改问题。

教改的问题,主要是教师的问题,关键又在于教师的思想认识问题、教学观念问题。作文教学的目的是要通过训练,培养学生正确运用祖国语言文字,具有初步的书面表达能力。作文教学的过程是发展学生思维的过程,是培养学生兴趣、意志、情感等非智力因素的过程,也是促使学生素质全面提高的过程。因此,

只有正确理解作文教学的学科性质,明确作文教学的目的和任务,才能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念,作文教学中的种种弊端才能得以摒除,作文教学的各项改革措施才能落实到位。

2、兴趣问题。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好一门功课的前提条件和无形动力。而学生学习兴趣不是自身固有的,也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而是靠老师一点一滴的加以培养。而在当前的作文教学中,学生写作的兴趣为什么随着年级的升高而逐渐弱化呢?其原因主要有三点。第一,训练无序,缺乏计划性。多数学校的作文教学跟着升学考试指挥棒转,考什么是练什么,怎么考就怎么练,没有一定的序列。有的老师进课堂之前,作文题目还未拟好。有首打油诗这样写道:铃声一响,走进课堂,写何题目,待我来想。第二,训练无重点,指导不到位。教师的作前指导讲究面面俱到,从审题、立意到选材、构思,什么都讲,什么都没有讲清楚,结果哪一面都没有到位。第三,教学环节轻重不适,重改重讲,轻导轻练,缺乏科学性。教师最重视的是对学生作文精批细改,总批眉批力求详尽贴切,其实如此辛辛苦苦,除了应付上级检查之外,其他无任何作用。

3、作文过程问题。

作文教学过程,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涉及到教育因素的方方面面。分析作文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原因:一是教师对学生在作文教学中的主体作用认识不足,发挥

不到位。作前指导与作后批改都由老师大包大揽,学生完全处于被动地位。教师在写作过程中的放手,实际是一种放任自流。因为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离不开教师的指导,只有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才能充分体现,这两个方面应该协调运行。二是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过程中,教师教学思想、教学方法、文化水平等存在一个磨合的过程。教师几十年辛辛苦苦忙“应试”,积累了一些经验,一下子要转轨,搞素质教育,教师必须有一个从不适应到适应的渐进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是难免的也是正常的。第三,教师对学生作文评估往往不科学。教师未能根据训练重点,有侧重地给予评点打分,未能结合学生原有的写作基础给予评改打分,未能给有特色的作文打高分,难怪学生一写作文就头痛。

4、封闭式教学,作文脱离学生实际生活。

目前,大部分农村中学实行封闭式的教学管理,特别是一些学校的学生除吃饭睡觉不在教室外,其余时间都在教室内,学生生活贫乏,没有接触社会机会,对社会也就缺少了解。因此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只能袭用旧有的封闭的教学模式,大多侧重于命题作文的指导,重形式,轻内容,习惯于教师讲,学生写,导致学生“举一”有余,“反三”不足,这样不以学生生活为基础来引导学生的作文教学模式,无异于“闭门造车”。此类奉命作文,学生的思想受到牵制,个性遭到制约。在这种心理的驱使下,学生围着《优秀作文选》和教师的指挥棒转,依样画瓢,奉命而作,

无论是选材立意,安排结构,还是语言特点,总是小心翼翼,不敢越雷池一步。作文成为无源之水,毫无生活气息和儿童情趣。这种状态导致学生产生僵化的思维模式和机械的思维定势,当然谈不上作文的兴趣。

三、改变农村中学作文教学现状的对策。

1、改变作文教学观念。

解决作文教学观念问题,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一个过程,广大语文教育工作者必须以叶圣陶语文教育思想为指导,根据素质教育的要求,逐步树立起大作文教育观。这里说的大作文教育观是针对传统的封闭的作文教育观而言的。其本质特征是:写作目标由“应试”转向为四个现代化服务;写作内容呈开放型,以社会生活为写作源泉;写作教学旨在提高学生的素质,以“人”为本位。关于这个问题叶老早有论述。他曾指出,写作目的应由“应试”为目标转为以“应需”为首务,写作是人的一种生活能力应该应生活之需,切生活之用。他认为写作教学要以“立诚”为本。就是说要以学校、家庭、社会为写作源泉,让学生“写出诚实的、自己的话”,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叶老还倡导要把作文与“作人”统一起来。写作教学是以整个人类文化背景为载体的,对学生而言,作文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提高写作基本能力,更重要的是提高素质。以往的作文教学,急功近利现象较为普遍,只注重短期效益,其实这种短视的教学思想,必须彻底加以扭转。我们必须在大作文教育观的指导下,以培养四化需要的人才为终

极目标,注重作文教学的开放性和实用性,创设与作文教学相关的文化氛围,以达到内容与形式的统一,作文与“作人”的统一。

2、培养学生写作兴趣。

如何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呢?笔者最近听了一堂广告课颇受启发。课前,教师先布臵学生搜集广告词,充分做好准备。上课开始,教师先让学生说广告,以后组织评广告,最后写广告。这一堂课自始至终学生情绪激昂,一个个都十分投入,收获颇大。课后同学们都说这节作文课棒极了,很带劲。可见把课上活了,学生的兴趣自然会被激活。因此,我们要千方百计地改革教学方法。首先要融作文教学于火热的社会生活和生动有趣的活动之中,从而让学生在写作过程中激发热情、生发灵感、升华思想、陶冶情操。其次,要多形式、多角度、多层次的进行训练,根据不同的文体,采用不同的形式,根据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分类指导,分层训练,让学生在不同的层面上学有所得,练有所进,从而提高作文教学的整体效益。另外,要打破传统的作文教学格局,走出课堂,走向社会,吸取写作源泉,实现作文教学由封闭走向开放的突破。

3、完善作文教学过程。

作文教学过程与其他学科教学一样,是一种具有主体性的教学过程,学生主体作用发挥状态,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不认识这一点,作文教学就不可能打破陈规定格,就不可能走出“高耗低效”的怪圈。教师要放手让学生自己观察事物、体验生活、提

炼主题、精选材料、巧妙构思,教师只作适当点拨、启示。即使评改作文,也要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可以组织学生自己修改、相互修改、集体修改等等。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这是作文教学走出低谷的有效措施之一。

总之,农村中学的作文教学面临着诸多挑战,我们只有在了解其现状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地加以解决,才能推动农村中学的作文教学的进程乃至整个语文教学的进程。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