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写作演讲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事们:

大家上午好!

首先,感谢各位领导和同事们的厚爱,感谢监狱党委搭建这个平台,举办了这次盛会,让我有机会能在这里交流创作的点滴体会,汇报自己写作的一些情况。

说来惭愧,其实,在座各位中尽是有才之士、有能之人。很多领导和同事不仅德高望重、学识渊博,而且经验丰富、佳作频传,其中许多同事的稿件,我有幸拜读过,并且在学习的时候颇有收获。我想,领导之所以让我来发言,主要是出于对后辈的一种关爱,对年轻人的一种鼓励;另一方面可能是我平常比较喜欢写,是为了避免打击写稿的积极性,也借此机会调动广大青年民警的创作热情;至于文学功底和文学修养,我不敢多想,本人不仅仅水平有限,见识浅显,更是经验匮乏,需要提高的地方还有很多。在这里,作为一名基层信息员,下面就我在 “写信息稿件”等方面的一些心得体会,与大家进行交流探讨,望请领导和同志们批评指正。

一、写信息要立足监狱大局,谋求创新发展。我们要从树立监狱良好形象的高度来认识信息写作。形象是一种无形资产,它的作用和创造的价值是无法用尺度来衡量的。一个单位、一个地区,乃至一个国家,要发展就必须要塑造良好的形象。而信息宣传作为快速、广泛的传播手段,在塑造形象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能起到事半功倍的

效果。因此,做好信息宣传工作,能为我监狱塑造和树立良好形象,能为我监狱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 信息工作是方向、是引领,是号角、是战鼓,是窗口、是形象,更是软实力,信息工作的成功决定了一个单位的创新发展能力;从个人层面来看,写信息既有利于工作又有利于生活,动笔就要思考,思考就有感悟,寓学于写,寓写于乐;从我监狱全局来看,提高信息员的写作水平,有利于推动我监狱信息宣传和理论调研工作开展,发挥信息宣传服务领导决策、提升监狱社会知名度和影响力的有效作用。 总之,信息工作能强素质、育人才.

二、写信息要具备正确的政治思想,要以正确的价值观,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来指导自己看待问题。因为对待一个问题、一件事情或一个观点,处于不同的时期、特定的背景、不同的场合或角度,各人的看法肯定不一样,这就是“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为此,我们通常写稿子,就要保持大原则、大方向始终正确,要站在大局的高度看待问题,这样文章才有正确的方向,也才有可能被选中。对于我们来说,主要是服务监狱工作大局,加强交流合作,传递信息和思想沟通,实现思想统一与构建和谐。要从正确把握舆论导向的高度来认识信息宣传工作。信息宣传是把握舆论引导方向的重要渠道,及时正确的舆论引导,对于统一工思想、调动工作积极性、凝聚思想等方面都具有难以替代的重要作用。所以,要从正确把握舆论导向的高度,从增强学习力、凝聚力、创新力的角度,提高对新闻宣传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三、要倾注对文学的激情和梦想,寻找创作的灵感,写出新意。“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好文章通常都自然、真实,如果不爱好文学、抱着完成任务写文章或者想以假乱真,文章当然就会忸怩作态,不值一读;所以,培养兴趣、寄予激情与梦想尤为重要。比如下雨,在我们江南是一件很平常的事情,但会写文章的人,换个角度写成“听雨”,一字之差,内容顿变顿新,富含情趣,这就是灵感。

作为我们基层信息员,都分布在监狱各个岗位,为此,要在立足本职工作的基础上,适当变换角度和调整高度,做到“眼观六路、耳听八方”,捕捉灵感,挖掘和创造写作素材。熟能生巧、勤能补拙,孙中山前辈曾说:“愿乘风破万里浪,甘面壁读十年书”,北宋文学家苏东坡也言:“识遍天下字,读尽人间书”,虽然这不可能,但看得多了,动笔多了,自然就“洋洋洒洒、妙笔生花”了。

另外,要注重文章内容与形式的统一协调。好文章不但内容丰富充实,而且结构合理、形式得当,既有内在美,又有形式美,此所谓形神合一。文学家范文澜说:“板凳要座十年冷,文章不写一句空”,在强调写文章要耐住寂寞、勤苦练笔之时,重在点明文章内容要实在、有意义,言之有物才有可读性。但光有内容还不够,“完美在于内外兼修”,无论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公文等都有一定的格式与要求,即使散文也是“形散神不散”。因此,文章形式不可忽视。 以上几点浅显看法,仅与大家探讨,不到之处,恳请批评指正。对于今后的工作,我想除了更加努力之外,别无选择;生活本身就是

一个不断挑战的过程,人生更是变幻莫测,只有那些在奋斗中艰难的跋涉者,才能领悟到生命的真正内涵!

作为一名基层信息员,作为喀什监狱新一代接班人,我会牢记自身的职责和使命,以“牌楼”精神为指引,以这次活动为起点,继续向经典、向前辈学习、继续讴歌奋进中的喀什监狱,歌颂这个伟大的时代,赞美勤劳无私的监狱民警,努力创作出展现喀什监狱现代、文明、和谐的信息作品。

最后,我想把一句话送给大家,借以共勉:“宝剑锋自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我的发言到此结束,祝愿各位合家欢乐,万事如意!谢谢!

我喜爱读诗,诗歌的神奇力量常常让我心动,甚至震撼。李白苏东坡的大气磅礴、艾青的深沉旷远,泰戈尔的低吟浅唱、里尔克的意味深长、常常让我沉醉。从大学开始,我陆续在报刊杂志上发表了一些散文和诗歌,我觉得诗歌是一种很好的抒发情感、交流思想的载体,诗歌让我的内心始终保留着一份对生活的新鲜认同和柔情。

 

第二篇:中国信息大学:正确认识通识教育 努力学好通识课—主题班会讲稿(作者:霍诗麒)--学报第12期

中国信息大学:正确认识通识教育 努力学好通识课—主题班会讲稿(作者:霍诗麒)--学报第12期

一、什么是通识课

指我校所有专业的学生都要学习的共同课程。包括人文类课程、信息类课程、外语类课程、写作知识、硬笔书法、文体课程等。

很多反映社会对大学生要求的调查报告都说明,用人单位对人才的第一位要求是扎实的专业知识,有些单位甚至以大学生是否具有某些具体技能来判断他的专业水平,在这种情况下,我校设置通识课程是否与社会的要求不合呢?

其实,这是一个人才培养定位的问题。用人单位的具体需求千差万别,他们对专业技能的要求也因他们单位的岗位设置,因时而异。如果办成某一个或一类的岗前培训机构,它的人才出路就非常窄,人才所能承担的责任就非常局部,就不是大学,甚至连职业学院也不是了。大学承担的是教育兴国的责任。大学只有为社会培养人才,才能生存。

二、大学教育的目的是什么

传统的观念认为,大学教育的目的是完善人格,这种观念从大学开始出现的时候就占有统治地位,随着时代的进步,这种观念已不能完全适应社会的要求。 我校的办学的目的是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其根据是:

1、高等教育可按毛入学率分为15%以下为精英阶段,15%--50%为大众化阶段,50%以上为普及阶段。我国目前的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已达到20%,开始进入大众化阶段初期,每年毕业生人数较之上世纪八十年代前,增长了几十倍,总量增长了上百倍。毕业生的去向再也不是国家机关和少数国有企事业单位。非国有机构对大学生的需求占了绝大多数,满足他们的需求是高等教育的主要任务,是时代进步的表现。为社会培养适用人才是大学义不容辞的责任,是大学生存和发展之道。

2、增强学生就业竞争力的培养定位,体现了教育对社会负责,推动了学校面向社会实际开展学术研究和教育教学,推动了知识创新,是推动各种科学和技术进步的巨大动力。

3、增强学生就业竞争力体现了教育对学生的负责,体现了满足学生提高作为社会成员价值及自身生活质量愿望的用心。

三、企业对人才的基本素质要求

我们先从企业招聘选择人才说起。

1、现代企业选用人才的基本标准

(1)简历的基本标准

人力资源经理看到一封简历最想获取的是什么信息?有的简历只有一页A4纸的内容,却能让人力资源经理花一分钟去做详细了解,有的简历慷慨激昂却让人力资源经理看一秒钟就决定删除。人力资源经理做决定的依据只有一个,即是否符合企业和岗位的要求。通常简洁明了的简历最受欢迎,一份简历应包括三部分:第一部分为个人基本信息介绍,包括姓名、性别、出生日期、电话、专业、学历、婚姻状况、住址;第二部分为学习经历,通常从大学填写,包括起始时间、学校名称、专业、学历;第三部分是工作经验,一定要注明从事的工作岗位、职责、业绩、公司名称和工作期限。应届毕业生应聘应更加丰富一些实践经验和学术成绩方面的内容,社会应聘一定要突出工作职责和业绩的描述,只写与应聘岗位相关的工作经验比较明智。一张A4纸的内容就足够了,绝对不能有错别字和语句不通的情况出现。另外,多数人会带打印的简历应聘.但是企业会提供统一简历表格要求应聘人填写。其中也有看一下求职者写字是否漂亮的可能。

(2)表达的基本标准

有的求职者应该遇到过这样的情况,接到人力资源经理打来的电话通知面试,但是在电话里了解了一些情况后.人力资源经理最后说如果适合的话会再打电话通知具体面试事宜。虽然没有见面,但是仅仅是电话沟通人力资源经理完全可以判断对方是不是企

业要找的人。接到这样的电话有两种可能,一种简历不够详细,另一种是电话面试。如果人力资源经理重复了一遍问题,说明你所答的内容并不是他想要的答案或者你的回答不够满意,一定要听清问题,用数据、有比较、有参照地来说明问题,而且一定要符合逻辑,用坚定自信的口吻清晰地表达出来,尤其在说明工作经历时,用突出的事迹和业绩来说明是比较明智的选择。有的求职者会因为紧张而说话吞吞吐吐。这样会给对方留下不诚实的印象,所以准备求职的时候应该先练习一下如何更好地组织语言来表达自己的基本情况、学习经历和工作经验,这样无论是在电话里还是面谈都不会措手不及。

(3)面试的基本标准

面试不仅是与人力资源经理近距离的面谈过程,更是基础素质的考察,从衣着、言行、举止、表情等等各方面会给人力资源经理一个具体的印象。一些求职者说被人力资源经理拦住了应聘的路,复试是进行深入的专业考核.而在初试过程中.从专业角度人力资源经理并不深人了解技术,仅从品质、素质和凭个人喜好就决定了求职者是否适合是不对的,应该首先与专业的人士进行面谈,然后再进行基础素质考核。就不会有那么多人还没有发挥个人专业特长就惨遭淘汰。的确初次面试多是考察个人素质和品质方面.专业性较强的岗位要由专业人士来面试,但是初试、复试的顺序决不能换。这是因为任何一个企业都有自己的文化。企业文化决定企业对人才的要求,优秀企业都会提倡诚实、诚信、积极、向上、创新等基础品质,而人才首先应该具备的是良好的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较强的文字表达能力和积极健康的心态,只有具备了这些基础素质才能在专业方面有更大的发展.可见基础素质在初试考察中是非常重要的.但一些在专业方面有一点儿成绩的人却忽视了个人基础素质的培养而错失了很多机会。个人素质的培养和提高是每天必须做的功课,一个能进行良好的自我管理的人.才能对上级、下级、同级负责,做好适应内外环境的各项管理。一个人的基础素质不是一天能够形成的、与生俱来的.但是可以通过自身的努力逐步加以改善和提高。

2、人才基础素质缺失原因分析

有些企业通常不会招聘应届毕业生,因为应届毕业生没有工作经验,出现传真不会发.公文不会写,沟通无效,错误率、重复率较高,文化底蕴差,协作能力弱等等问题。

根本原因不只是应届生没有工作经验、没有工作能力,很重要的还有与企业的基础素质要求差距较大,尤其中小型企业不愿意承担半年甚至更长的经济和时间成本来等待应届生成长。有些专业性较强的毕业生会认为专业知识才是铁饭碗,专业能力强其他方面可以差一些。往往是这类人把机会都丢在了基础素质考核上,专业的能力根本没有机会来展示。

基础素质和能力是所有工作岗位都必须具备的,包括文字表达能力、沟通能力、协作能力、诚实守信的品质、对企业的忠诚度、文化底蕴、服从能力、执行能力、领悟能力等等,这些也是企业选择人才的基础要求,尤其是专业性较强的领域,如果没有坚实的基础素质和能力做支撑是无法承载高水平的专业技术的。比如艺术设计类的专业人才。如果没有高度的审美能力、没有深厚的文化底蕴作支撑、没有精炼的文字表述能力,就无法表现艺术的境界和设计的理念。

四、厚基础、宽口径的人才,路越走越宽

通识教育与博雅教育的概念相关而理念不同,通识教育的涵义比博雅教育更为广泛。通识教育的英语名称可译为“General Education”,早期多译为“通才教育”。它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通识教育指的是现代通识教育。广义的通识教育既包括现代通识教育,又包含传统自由教育的基本要素,即指在高等教育阶段面向全体学生所普遍进行的基础性的语言、文化、历史、科学知识的传授,个性品质的训练、公民意识的陶冶以及不直接服务于专业教育的人所共需的一些实际能力的培养。

通识教育是人文教育的一种形式,其着重于课程的结构,使学生具有较为广泛的人文知识,以统整知识,培养“统整的人格”,也就是培养学生开阔的胸襟、宽广的视野。就课程开设而言,通识教育就是在大学开设通识课程,使学生从不同的“理解模式”来认识现象、获得知识,使学生的视野开拓,了解与人生相关的知识与原则、方法,由人文科学的文学、哲学、史学、社会学、经济学、政治学与自然科学领域的学习中,建立共识,发展出高层次的学识,掌握与沟通信息,了解他人及社会化的能力。学生经过通识教育,其心灵将会更开放,思维更为广阔,适应能力更强,在变迁剧烈的社会,更具包容才能,从而使个人的整个人生更为清新活泼并得以健全发展。

通识教育在国外大学发展很好。以美国为例。美国著名大学阿默斯特学院院长米克尔约翰认为一所大学“如果只教会一技之长而不能培养出掌握完整知识、具备较深见识的人,那么大学就降为造就手工匠的作坊了”。芝加哥大学校长哈钦斯认为通识教育应致力于全人的发展,他认为“就青年而言,无需教会他们一切,但要帮助他们获得继续教育自己的习惯、观念及方法。教育的目的并不是人力(manpower)的形成,而是全人(manhood)的发展”。

早在19xx年,美国哈佛大学就在《核心课程报告》中明确通识教育的主要功能就是培养学生的责任心和义务感。哈佛学生必须修习五个方面的课程:文学与艺术(熟悉人类重要的文学与艺术成就,进而发展艺术创造与表达);历史研究(以历史的眼光,了解现代社会的主要趋向,以及在过去历史中和特殊情况下人类事务的复杂性);社会分析及推理(了解一些社会及道德方面的基本概念,以发展系统思考现代社会及个人问题的能力);科学(熟悉物理学、生物学及行为科学之基本原则,并以科学之眼光正视人类及世界);外国文化(扩大文化经验,并对自身的文化传统达到新的理解)。毕业生应该具有下列条件:清晰、有效的思考及写作能力;在某些领域中具有广博的知识与基础;对于所获得及应用之知识具有正确批判及理解能力,并了解宇宙、社会及人类自身;勤于思考道德与伦理问题,具有明智的判断力,能做出恰当道德抉择;具有丰富生活经验,对于世界各种文化及时代深感兴趣,努力探讨。

我们从哈佛大学的《核心课程报告》中,可以看出通识教育对毕业生的要求,毕业生所具有的素质和创新型人才的特征是相关的。因此,通识教育对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是起很大作用的。创新型人才是决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前途和命运的重要因素,是决定一所学校人才培养是否成功的重要指标,甚至可以说是一所学校的立校之本。在当今大众化教育背景下,高等教育竞争将更加激烈,竞争的焦点集中在人才培养的模式上、质量上。像我们这样生源独特的民办院校,要想吸引更好的生源,培养更具竞争优势的学生,只有走教育创新之路,夯实通识教育,在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上走出一条富有特色的通识教育之路,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站稳脚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