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教学后记

新课改带来的教学新气息

——《赤壁之战》教学后记

新课改带来的教学新气息

——《赤壁之战》教学后记

前不久,在一次公开教学活动中,笔者执教的《赤壁之战》得到了听课教师们的一致好评。课后,大家对这节课在新课改以后的教学活动设计上进行的探索给予了肯定。现将笔者在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的新探索以及一些感悟整理如下,与同仁共勉,并求教于方家。

一、 语文课堂应鼓励学生大胆质疑、自主学习。

在《赤壁之战》这节课开始,笔者设计了这样一个教学环节:

出示:

周瑜说火攻是个好主意,可是这一仗怎么打,还得想个计策。黄盖说计策已经有了,向周瑜说了一遍。周瑜听了非常满意,叫他就这么办。

思考:自由读这段话后,有哪些问题要问?

由于在语文课堂上,我经常鼓励学生善于质疑,很快学生们就提出了很多问题,如:周瑜为什么说火攻是个好主意?黄盖说的计策到底是什么?针对这个计策,曹操方面采取了哪些对策???

接着,在指导学生朗读的基础上,同学们自己从课文中找到了以上问题的答案。

1

古人有云:“学贵有疑,疑则进也。”而新课标在总目标中也提倡“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使学生“主动进行探究式学习”。在这一环节中,同学们的质疑过程,本身就是对课文进行思考、学习的过程。这样的质疑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由于问题是学生自己提出来的,也使他们自己解决问题的内驱力得到激发,这在后面的学习中也得到了验证。而传统的语文学习方式主要是传授和灌输,就算有问题,也大多是教师提问、学生回答的问答式教学。其后果导致学生主体性、能动性的削弱乃至丧失。《课标》倡导的新型学习方式,弘扬了人的主体性与能动性,体现了学习观的根本转变,这一转变意味着语文教学不再将学生视为被动接受的容器,而是积极主动的学习主体。在语文学习中,应鼓励学生善于读书,善于思考,善于提问。问题提得越多、越好,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学生语文学习方法的掌握程度。

二、 语文课堂应鼓励学生合作、探究,大胆争辩

在后来的教学环节中,随着教学活动的推进,学生对课文内容已基本熟悉,但是如何使他们全面、正确地认识赤壁之战中双方胜败的原因,对文章有更深入地了解,笔者便设计了这样一个辩论题目:

在赤壁之战中,你认为曹操为什么会输?周瑜为什么会赢?

问题刚一提出,同学们便议论纷纷。接下来,笔者组织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交流。然后让一个学习小组汇报展示,其他小组可以补充或质疑、争辩。有的学生是从曹操一方出发,探寻失败的原因,如:曹操过于轻敌,得意忘形招致失败;曹操兵士不习水性,在战斗中无法逃脱;实行了错误措施,用铁索把船连了起来,导致火攻后无法散开。有的则从周瑜一方进行分析胜利的原因,如:采用了正确的火攻计策,借助了东南风,利用了曹操轻敌的心理。有的学生还补充到周瑜与黄盖采用了“苦肉计”。周瑜借蒋干来劝说而 2

实行了反间计等。在活动过程中,笔者看到每一位学生都参与其中,生于生之间的合作、讨论、交流,气氛活跃,个个都是小小军事家,他们对问题的认识很有个性,人人都体会到了成功的喜悦;同时,学生在小组活动中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形成多向信息交流,在这一活动中,学生通过与别人交流、讨论,也培养了合作学习的能力。在这一学习过程中,教师只是对学生提供了交互式的学习平台,也就是创造了氛围、空间,提供学习、实践的机会,使语文教学有了一个民主、宽松、和谐、愉悦的氛围。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时时、人人有提问、发表、交流、展示的机会。而学生则不断进行信息的自我组织、自我构建。在这种组织、构建中,长期培养会逐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形成适合自己学习语文的方法。

三、 语文课堂应鼓励学生立足课本而超越课本。

《赤壁之战》这篇文章生动地描述了一次伟大的战役,其中运用了不少成语。通过文中成语的学习,然后要求学生根据课文中句子的意思概括出新的成语,以实现对课文的超越。如:“曹操接到黄盖的来信,欢喜得不得了。”根据这句话,学生由“欢喜得不得了”概括出了成语“喜出望外”、“得意忘形”、“欢天喜地”等,由“硬拿鸡蛋跟石头碰”概括出了“以卵击石”,由“曹军80万,周瑜军3万,最终周瑜取胜”概括出了“以少胜多”、“以弱胜强”、“出奇制胜”、“骄兵必败”等,从文章内容还概括出了“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从对课文的补充材料概括出了“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等等,课后对学生概括出来的成语进行了整理,在班上举办了一个《赤壁之战》成语栏,没想到竟多达近百个。如果学习时,教师只把眼光盯在课本上的成语,如何会有学生闪着智慧火光的这些惊人的表现呢?语文的学习极具个性化,对阅读材料的理解往往是多元的,学习语 3

文不是靠传播知识,揭示规律,而是靠在大量的、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感悟、习得乃至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在语文教学中加强学生的语文实践,采取多种多样的形式,给学生创造尽可能多的实践的机会,使学生凭借丰富的资源和大量的时间提高能力。在这一环节中,学生根据以往的学习经验和知识储备,通过对课文的理解,概括出了许多成语,这既提高了学生的理解能力,又锻炼了学生的概括能力,既加深了对新内容的理解,又训练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四、 语文课堂应鼓励学生拓宽视野,从课堂走向课外

在课文学习即将结束时,笔者又引导学生谈这节课的学习收获,许多学生的体会都很深刻,如,有的学生体会到遇事要冷静、灵活处理,多分析,多思考。有的同学体会到学习、生活中也不能骄傲,否则乐极生悲,有的同学认为应学习周瑜知己知彼,善于运用天时、地理的聪明才智,有的同学则认为曹操是一个狂妄自大,没有智谋之徒。针对这一点,我从曹操的诗句“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入手,引导学生课后查阅资料,正确、辩证地理解、评价历史人物形象。在课后,许多学生拿来自己找到的资料来找老师阐述对曹操的认识。有的同学甚至还指出《三国演义》与《三国志》中曹操形象的不同,通过这样的课后学习,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获取新知的能力,使学生从课堂学习走向课外学习。也符合《课标》所倡导的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4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