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原论文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论文

关于当代大学生逃课现象的马克思主义分析尝试

院系: 政府管理学院

姓名: 宋君琦

学号: 00932056

摘要

现代中国的大学生中有一个明显的现象就是学生逃课。这个现象由诸多现象引起。也造成了诸多问题。本文希望通过以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对这种现象进行一定程度的解释并提出一些可能的方案。然而鉴于马克思主义博大精深,本人对其认识浅陋,还希望本文论述还不至于荒谬境地或是对马克思主义的误解,并能对解决此逃课问题有点滴益处。

关键词

实践 认识 意识 普遍联系 内因 外因

关于大学生逃课现象的马克思主义分析尝试

必须基于现象提出我们的问题,这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要求我们在认识世界的过程中必须做到的一条。因此我们首先来看逃课的现象。如今的大学校园内部,学生逃课现象十分普遍,以至有“选修课必逃,必修课选逃”之说法,这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现代大学教育的一些问题。对于大学生尤其是北大的同学来说,每个同学都是在经过长期的努力学习之后才进入了大学的校园,本应珍惜时间继续努力学习;对于老师来讲,学生不来上课,老师每一次的辛苦都似乎有些浪费或者吃力不讨好;对于学校来说,学生经常逃课,又怎么能建立世界一流呢?对于学生逃课的问题,我认为可以从以下角度给予一些回答。

首先是关于逃课的主观原因。马克思认为,实践是人类有意识的活动,是自觉而能动的。学生逃课并不是因为学生有这样一种本能,而是学生能动的决定。逃课现象之所以发生,是因为学生有逃课的意识,这样的错误意识指导了学生逃课的实践(毫无疑问逃课是一种实践,只是一种消极的实践)。一些学生出于对课程缺乏兴趣而逃课。对于他们来说,与其去上自己不感兴趣的课,还不如自己看书或做其他事。一些学生逃课是出于学习和工作的冲突。一些学生干部在处理学习与工作时以工作为重,结果就使得在工作繁忙时或者有工作需要时逃课。另外的一些同学逃课就是因为纯粹的是不想上课,或者是周围有人不去上课而引发的蝴蝶效应。这些理由形成了不去上课的意识,而在此意识的作用下,学生不去上课,就显得可以解释了。

接下来是关于学生逃课的客观因素。根据马克思联系普遍性的观点,而事物的变化发展总是与事物的外部条件紧密相连。对于逃课现象也必须从多个方面来看。从教师的原因来看,学生所逃的课一般都课程质量不佳,或者学生认为学不到知识,或者学生认为“去了也是睡觉”。很明显地能看出学生对老师印象不佳时就容易逃课。相反,学生印象好的老师,比如政府管理学院的包万超老师的课,几乎从来都没有人逃课,不管是出于什么原因学生都不愿意逃课,为什么呢?个人魅力使然也。因此老师作为一个重要的外部因素,其吸引力之强弱对于学生是否逃课有很大影响。同时,从学校的角度来看,学生逃课现象与学校的学术氛围有极大关系。现代我国的很多学校由于引进了市场化的操作模式,使得教师必须不断发文章以维持工作而难以认真教学,同时使学生难以平心静气地潜心学术,而是一心希望能经过其他方法获取绩点以求保研资格等。其结果是学术氛围不足,学术氛围不足,则导致了学生并不在内心将逃课视为不良行为,树立了这样一个不正确的价值观,那么学生对逃课就不会反 - 1 -

感,反而是能逃就逃,结果是逃课就变成了习惯。

那么由此我们可以得出应对学生逃课的办法。马克思说:“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法解释世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①如上所述,实践是自觉而能动的,因此我么必须找出正确的方法,以求以正确的认识指导我们的这个改变现实的实践。针对学生逃课的现象,基于上述分析,我认为一下几点或许至少可以缓解目前学生的逃课现象。

第一点在于大学生自己。对学习的兴趣,对学习与工作的权衡取舍以及,是否形成逃课的习惯等都源于学生内心的看法。从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角度来讲,这种对逃课现象的改变首先在于学生态度的转变。学生必须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培育或者说重新捡起对学习的兴趣,努力学习;正确的权衡学习与工作并据此安排学习与工作的时间,解决冲突;同时还要避免其他同学逃课对自己的影响,端正自己的态度,以正确的意识引导自己的实践。

第二点是关于教师与学校的努力。外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条件。在学生逃课这件事中,最大的外部因素莫过于学校与教师。对于教师来说,点名以保证学生出勤率是很常用的方法,但这显然不是最好的方法,正如有学生总结说“一流老师靠人格魅力,二流老师靠学术,三流老师靠泄题,四流老师靠点名,五流老师靠变着法点名”。这段话说的并不能说完全正确,但至少说明了一些问题,即良好的教师的人格魅力对于学生具有极大的吸引力,这种吸引力足以影响到学生这个内因并通过此影响保证出勤率。而老师来讲,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莫过于渊博的知识(海闻老师为例)、幽默风趣的语言(孔庆东老师为例)、深刻而独到的见解(强世功老师为例)等。

对于学校来说,减少学生逃课现象,就必须从学校的氛围开始。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可以促使学生认真对待学业而缓解逃课现象。这种良好氛围的形成必须着眼于减少学校对教育本身的市场化。一个市场化的学校目前就我国看来并不足以维持真正的学术人才。比如哈佛大学教授罗尔斯,在经历二十年的潜心研究之后发表《正义论》,因此成为美国政治哲学领域的领军人物。这种多年钻研一个领域,期间很少发表文章的精神在追求利益最大化的市场化之下显然是难以实现的。而对于一所大学来说,没有这种学术的气氛就很难要求学生将大量时间与精力花费在学习之上,而逃课也就因此顺理成章。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要求我们能够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同时还要求我们要看到事物的两面性。我们必须承认市场化在经济领域具有重大贡献,但教育领域并不是简单的市场化所能决定的,市场化的教育只能培养普通的工作者,而我们的大学教育尤其是北大教育显然不能成为专门培养专业人才的技术学校,而是要成为一所真正的学术一流的大学,一所能够承载中国精神与中国文化的大学,一① 出自《马克思恩格斯选集》(19xx年版)第1卷第57页,人民出版社出版

- 2 -

所培养代表社会良心之人的大学。在养成学术氛围这个具体问题上,市场化至少在目前看来是不能够解决的。因此要改变这种现状,对学校来说很重要的一条就是必须改变将学校市场化的操作,而是以真正的文化来养成学校。

作为结尾,马克思主义很重要的一条推论就是,任何人都存在着局限性。在上面的论述中,本人最大的局限就在于本人出身文科类,因此所有观点都站在文科类学生的立场上,而限于各种因素并未调查清楚理工类同学的观点,因此上面所有的论述都可能会受到反驳或者批评。本人只希望能以本文引起大家对逃课现象的注意和重视,并对解决此问题有所裨益。 - 3 -

 

第二篇:马原课哲学部分论文参考题目

2009级《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哲学部分论文参考题目

(本题目仅供参考,各位老师可根据各班具体情况自主决定选题;要求各位老师对学生提出比较正规的论文规范,摘要、关键词、引言、正文、结语、注释都要有)

1、驳斥“马克思主义过时论”

2、从自然科学的最新成果论证自然界的物质统一性

3、试论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辩证统一关系

4、从唯物史观的角度分析 “以人为本”的思想。

5、运用唯物史观的基本理论观点分析当前中国社会迷信的根源

6、古希腊“哲学”一词的含义是“爱智慧”,你认为什么样的哲学才能让人真正爱智慧。

7、世界上究竟有没有“终极真理”,所谓“普世价值”是不是终极真理。

8、以自然科学某学科的内容或发展史为例阐述真理的绝对性与相对性。

9、以大学生学习的实践过程为例谈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

10、以名人的成长历程为例谈内因和外因的辩证关系。

11、以名人的成名过程简析时势造英雄和英雄造时势的相互关系。

12、用必然性和偶然性的辩证关系阐述某件当前重大时事。

13、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研究成果说明意识对人的心理与生理活动的调节。

14、用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说明大众教育和精英教育的关系。

15、以著名人物的奋斗历程为例阐释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辩证关

系。

16、当前应当怎样正确和评价“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人”的命题?

17、以宜宾或某地区的具体情况和发展状况为例讨论:为什么发展要“因地制宜”和“因人制宜”?

18、任选社会意识的一种,从哲学角度阐释其存在的价值和必要性。

19、任选社会职业的一种,从哲学角度阐释其存在的价值和必要性。

20、任选一种当前的热门社会现象,从哲学角度阐释其存在的原因,做出评价,并提出解决方法。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