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xx马原论文选题

2012《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论文选题

1、 核安全视野下经济增长需要与环境保护的矛盾与对策

2、怎样看待网络时代的网民话语权与网络公共领域的建设

3、如何看待民生建设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 要求:

1、 可以借鉴资料但不能抄袭;

2、字数在2千字左右;

3、 下周提交 手写稿。

0005班对“知识改变命运”问题的讨论

谭海胜:

知识,是前人具体的经验的总结。知识,作为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重要武器,对于个人发展的重要性是肯定的。知识要想改变命运,前提是理论要与实际相结合。正如我们大家在大学里学习同一门理论课程,学习的知识差不多,但真正能在社会里取得成功的并不多。有些人空有知识而无所作为,是因为他们不会在实践中运用知识。其次,世界是处于不断变化发展的,事物也是变化的,实践的方式也是多样的,所以,运用知识的方式也是要不断更新的。就好像第一个称赞女生像鲜花的人是聪明的,第三个人是愚蠢的,再次,内因要与外因相结合。知识无疑对我们的发展很重要,但要想改变命运,也必须要一定的外因的帮助,比如说机遇,人脉等。还有很多的。一个人的命运,不单是由知识一个因素决定的。但是,只是对命运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为实践离不开理论的指导,正如马克思的理论影响了这个世界的格局。所以,知识改变命运的说法,我们应该辨证的看待。

朱金山:

知识改变命运其实是就是一种积极向上的心态。是不少穷苦孩子摆脱困境的为数不多的方法。欲与他们先天条件不足,没有好的生活环境,只能寄予希望与学习上。也正是这种思想的作祟,不上的家长也将他奉为天条。严防死守,苛刻执行。并深深影响着我们,让不少孩子死读书,读死书,使其深深的误解了?知识改变命运?的深刻含义。知识改变的是改变的是人生方向的机会,而不是立竿见影的知识货币化。这也是误解他的人成为急功近利的一批人。他们对知识的定义太狭隘。真正的知识改变的是一个人的视野,心胸,思维与能力——而这些才是改变命运的真正力量。而那些急功近利的人就凭

大学生找不到工作就说读书无用的评论是极其荒诞的。大学生不到工作或是收入低,应该看综合因素而不是片面看问题。

总而言之,知识改变命运古代早有先例。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就是最好的诠释。所以我认为知识改变命运尤其可行之处。

袁成明:

我相信知识可以改变命运。知识可以让人变得睿智。无论是古代科举考试产生的十万进士还是当今的百万考生大军,其根本目的都是为了维护社会的稳定。归根结底社会都是以知识分子为管理核心的社会。当今社会许多成功人士都具有较好的教育背景,党中央的许多领导都是毕业于清华北大等名校。现在要想找到一份待遇相对好的工作,没有好的文化背景都是只能望洋兴叹的。随着中国教育的普及,涌现出越来越多从贫困家庭中走出的成功人士。试问如果他们没有接受良好的教育又怎么能摆脱他们父辈的命运?所以我认为知识可以改变命运。

贾俊颖:

首先请允许我对这个问题进行一下个人剖析,希望能对我们的讨论有所推动作用。当我们在讨论一个命题时,应该要对这个命题的构成要素以及要素间的联系有深刻的了解。因为辩证法告诉我们世界是处在普遍联系和永恒运动之中的。在本命题中包含“知识”和“命运”这两个事物,它们间的联系是“能否改变”,而对于这个问题,我也浏览了一遍其他同学的回答,大家的见解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无不体现了我们的意识能动性和主观能动性。不同的人拥有不同的世界观,因此对于同一个话题,我们也就会有不同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其次,我发现大家大部分都把“命运”狭义的认为是“个人命运”,其实也可以指“国家命运”,“人才兴国”、“科教兴国”等可做借鉴之据。希望可以为大家拓宽一下思路。

最后,希望我们的讨论能够多向发展,建议同学之间的交流可以多一些。

我想对这个命题发表一下个人见解:我们并不能绝对的断言“知识能改变命运”抑或“知识不能改变命运”。因为这两种说法是形而上学的,它们是静止的、孤立的、更是绝对的。

自古以来“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的理念就深入人心,但在当今社会这些理念有时却与实际格格不入。当我们看到北大高材生无业可择,操起屠刀忙碌在肉摊;当我们看到众多硕士生争夺一个幼儿园教师的职位;当我们看到越来越多只会死读书的“书呆子”失去了基本的自理能力……我们会不会痛心疾首从而心灰意冷呢?可能我们会对“书中自有黄金屋”等旧理念有着深深的鄙夷之感,但是我们应对明清科举时代的旧事物持“辩证的否定”态度,对于旧事物应该学会扬弃,不要只克服,还要学会有所保留。因为如若没有掌握渊博的知识,钱学森怎能成为“原子弹之父”,他不仅改变了个人命运,更使我们中国改变了“落后就要挨打”的厄运;如若没有丰富的知识,爱因斯坦、牛顿等人如何能成为众人仰慕的伟人;如若没有广博的知识,乔布斯怎能让iphone成为发达地区“最昂贵的马路机”呢……

所以根据马克思的唯物辩证观及基本原理,我们应该辩证地看待问题,莫让自己的主观情感冲晕了我们理智的头脑,这与“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的道理是相似的。

庄盘路

对于知识能否改变命运这个问题,要运用辩证的眼光看待,因人而异。早在几千年前,伟大的孔子就说过,对待学生要因材施教。这句话说明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情况。要说知识能够改变命运,首先这个人要具备一定的知识。具备知识的前提是要接受过教育,这又有两种情况,

1。没有接受教育的条件,知识改变命运的说法就不存在。

2。接受教育但没有去主动接受知识,没有主观能动性。

针对与第一种情况,在改变命运的主导因素占有率上,国家的意志应该大雨知识,只有一个国家足够强大,他的子民的权利才能够充分的保证,才有机会去接受教育。对于第二种情况,我们既然能够坐在教室,就要好好珍惜机会,至少要过道德这一关。当然,当今社会,没有一定的知识,很难在社会上立足,所以,也要对的起自己的为来。

说到最后,我们还是要共同努力,建设一个自由平等博爱的国家,让所有人都得到受教育的机会,让所有英才都有用武之地。只有这样,知识才能真正的改变命运。

高源:

首先声明,本文乃一己之言,绝对原创。

1.我的立场:辩证地看待“知识改变命运”这一看法。

2.阐述:1.我相信知识改变命运,首先这里的知识,在我看来,包括的不仅仅是书本知识,或者说是在学校里老师所讲的知识,人们都说,社会是一个大课堂,那么在社会里,我们能学到的知识也很多,学会交流协作,学会人际沟通,学会为人处事,更要学会做人,因为做人是做事的前提和基础。所以我们要学习的“知识”还很多,所以说知识是无止境的。就改变命运来说,例如高考,凭借所学习的科学知识,人文知识,可以有机会通过这一相较公平的机会上一所好的大学,而在大学里,通过进一步利用大学里的资源,科学文化知识,学习人际交往,可以逐渐完善人的性格,培养和完善人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当然前提是,你得充分利用资源,而非懒惰。这一观点,尤其在古代,有很多的故事可以为鉴。另一方面,进入社会后,通过你的进一步灵活地学习,将知识运用于实践,你也会得到进步和成就,是金子总会发光,你的才能早晚也会得到赏识,而我相信,终身学习的观念,能让你的人格更加健全,看法更加独到,腹有诗书气自华,你的个人气质和气场也会有不错的,这是我相信知识能改变命运的原因。

2.我对知识改变命运的质疑。众所周知,在时代的发展过程中,总有一些配套的制度和条件不能得以跟上步伐,就拿今天的社会来说,官员的腐败、社会的养老等问题突出,同样在国家选拔人才的过程

中,毋庸置疑,仍然存在着暗箱操作等幕后问题,就目前发生的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泄露、公务员考试、司法考试、村官选拔考试、会计师资格考试等选拔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就很多,这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了知识不一定是改变命运的唯一路径,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对考生的不公待遇。

可是我想说,社会的制度、法制的健全是不可动摇的趋势,我们也要正确看待不公平现象,理想是美好的,现实是残酷的,我们要做的是,坚定不移地用知识武装头脑,保持清醒,才能改变命运。

0008班

乔春炜:

我们天天讲学习知识,可是我们同学中很多人都不是很明白学习到底有多重要, 甚至有的朋友觉得学习根本不重要。我觉得他们没有经历社会的磨练和熏染,等到社会上你们可能发现知识很重要,这些你可以从父辈,哥姐那里得到答案,只是真的能改变命运的。老师传授知识,但可以说老师他们不能教他的这些学生如何把自己的知识立刻转变成赚取财富的工具!赚取财富离不开知识 ,当然还有其他因素在里边。知识是一定能改变命运的,至少对农村出身的孩子来说!

知识是一种无形资本,它可以为各种行为提供智力支持,为改变命运增加筹码。

所谓“读书无用论”是因为没有充分利用好知识,错把高学历视为有知识的唯一条件,错把知识(甚至只是文凭)当成了决定命运的唯一要素。而许多难以用学历来证明的知识也是“知识”。事实上知识作为一种资本必须通过一定的形式表现出来,具备了较丰富知识的人拥有更大的成功几率。因此知识有用。

刘任涛:

所谓“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反映的是大众强烈的利己心理,把知识简单地视为为自己牟私利的手段。追寻财富和幸福当然是对的,重视知识的重要影响当然也是对的,但这句唱响千年的名言直接把人指向了利己主义的不健全的人生方向,看起来增加了知识的分量,实际上贬低了知识的价值。这样的观点不值得推广。

所谓“读书做官论”,是利己心理作祟更集中的表现。从古代的科举取仕,到现在的公务员考试,多读书都是竞争上岗的重要条件。但这句话所表现的做官渴求绝不是为人民服务的意愿,而是出于“官本位”思想。为了当“官”而读书不符合社会主义对人才的需求,应当抛弃这种错误观点。

“知识改变命运”则说得比较中肯。知识是一种工具,但这种工具不是仅仅为了个人私欲服务。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想,重视知识的人改变命运实现理想的可能

性就大。这种“理想”可以既可以只针对个人,也可以针对社会、国家。知识对于社会和国家的发展同样具有重要影响。

王诗予:

李嘉诚说,知识改变命运。我不了解李嘉诚奋斗的那个年代知识与命运之间的命题,但是这句话放到如今的社会,是不恰当的。首先我们不能说知识改变命运,正则有很多沉溺于象牙塔不肯面对现实生活的高智商高学识高学历的人,反则有许多靠双手靠勤劳改变命运却没有很多知识的人。所以说它是不恰当的。当今社会,只拥有知识是不够的,我们需要面对很多知识不能触及的层面,比如人际关系,比如处世态度,这些需要我们自己在实践中总结经验,并不是知识能教我们的。我更愿意相信社会上这些成功人士是因为拥有良好的意志品质,丰富的人脉关系和正确的人生态度而非渊博的知识。 但我并不否认知识在生活当中的作用,知识能给我们带来方便,能够加深我们对事物的认识从而改善自身的不足。我更愿意说知识可以影响我们的命运,而不是知识可以改变我们的命运。

彭高磊:

知识可以改变命运。在古代,寒门子弟读书以求功名;在现代,人们学习各种知识以求立足。现代社会竞争激烈,一个人只有掌握了必要的知识,才能有所贡献,才是一个有价值的人。没有知识的人最终会被社会无情地淘汰。知识可以改变个人命运,凿壁借光的故事大家都知道。知识可以改变国家的命运,伟大的科学家牛顿为工业革命奠定了基础,使英国走上了强国之路。现在我国与世界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很大一部分是知识的差距。对于当代大学生,尤其是农村大学生来说,知识是以后走上社会的立身之本。知识可以给他们带来更好的岗位,更多的机会,更好的发展。不得不强调,知识,不仅仅指拥有知识,更是指充分地运用知识。我们都知道纸上谈兵毫无意义。

王源:

知识对于我们学生来说重要么?是有那么些人不喜欢学习了,至少不是潜下心来,去踏踏实实弄懂自己屡屡失败的原因,找出解决问题的正确方法。尤其令人不解的是,在这些不喜欢学习的人中,有一大部分人还是希望自己的命运能有彻底的改善、希望自己成为一个与众不同的人、希望自己成为一个有钱的人、梦想着能够有一天发大财的人等等,而且,在这部分人当中,还有相当数量的人,不仅自己不喜欢学习,他们还讨厌那些喜欢学习的人

如果你没有优越的社会地位、如果你没有一份丰厚的遗产、如果你没有强大靠山、如果你没有广泛的社会关系资源、如果你没有令权势欣赏的本领……,你最好还是靠自己勤奋努力地学习、实践和付出,这个是最能够让你实现梦想的、最牢靠的保障,这个最实在、最现实,也最有可能,别无它法。不然的话,那才是真正的不现实、不脚踏实地的想法了。

很多时候,我们一次有一次重复着同样的事情——夜以继日的学习。看似枯燥乏味,但是我们除了学习之外还能够做些什么呢?改变命运唯一的方法便是用自己勤学换来的知识提高自己的低位,享受优厚的条件。所以,奋斗吧!少年!用我们的实际行动去努力学习,开拓进取,实现人生的价值!!!!!

 

第二篇:马原部分论文参考题目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哲学部分论文参考题目

(仅供参考,自主选题,柜式规范,包括摘要、关键词、引言、正文、结语、注释)

1、驳斥“马克思主义过时论”

2、从自然科学的最新成果论证自然界的物质统一性

3、试论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辩证统一关系

4、从唯物史观的角度分析 “以人为本”的思想。

5、运用唯物史观的基本理论观点分析当前中国社会迷信的根源

6、古希腊“哲学”一词的含义是“爱智慧”,你认为什么样的哲学才能让人真正爱智慧。

7、世界上究竟有没有“终极真理”,所谓“普世价值”是不是终极真理。

8、以自然科学某学科的内容或发展史为例阐述真理的绝对性与相对性。

9、以大学生学习的实践过程为例谈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

10、以名人的成长历程为例谈内因和外因的辩证关系。

11、以名人的成名过程简析时势造英雄和英雄造时势的相互关系。

12、用必然性和偶然性的辩证关系阐述某件当前重大时事。

13、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研究成果说明意识对人的心理与生理活动的调节。

14、用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说明大众教育和精英教育的关系。

15、以著名人物的奋斗历程为例阐释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辩证关系。

16、当前应当怎样正确和评价“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人”的命题?

17、以宜宾或某地区的具体情况和发展状况为例讨论:为什么发展要“因地制宜”和“因人制宜”?

18、任选社会意识的一种,从哲学角度阐释其存在的价值和必要性。

19、任选社会职业的一种,从哲学角度阐释其存在的价值和必要性。

20、任选一种当前的热门社会现象,从哲学角度阐释其存在的原因,做出评价,并提出解决方法。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