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培养计划

信息安全专业培养方案

专业代码:071205W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备良好思想道德素质、身体素质,心理健康,专业知识与技能扎实,具有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和建设者。他们掌握信息安全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应用技能,掌握网络和信息安全有关的软硬件产品的使用和维护能力,同时掌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学科的基本知识和应用能力,能在信息产业、国民经济企事业等部门和单位从事与网络安全和信息安全有关的技术工作,也能在高等院校和科研单位从事与网络安全和信息安全有关的技术开发和教学的高级专门技术人才。

二、培养规格及要求

信息安全专业以培养信息行业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应用型人才为主,兼顾培养应用研究型人才。理论与实践并重,使学生具有较宽的专业基础知识和较强的专业知识及应用能力。

信息安全专业学生主要学习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安全学科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从事科学研究及应用系统开发的基本训练。通过选修信息安全专业方向、前沿的选修课,使学生达到所选专业方向的知识结构要求。再通过学习其他人文类、经济管理类等课程,使学生素质达到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

为使学生达到所选专业的培养目标,教学计划中在注重基础课程教学的同时,还安排了系列综合实践技能训练和课外科技活动等环节,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求实、创新精神。

三、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信息安全学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2、掌握计算机网络的体系结构和通信协议,以及网络设备的基本原理、使用和维护方法;

3、具有计算机网络的管理能力或研究与开发网络安全产品和信息安全产品的基本能力;

4、具有使用和维护与网络和信息安全有关的软硬件产品,监控和维护网络安全的能力;

5、掌握与计算机网络和信息安全有关的法律法规;

6、具有从事电子商务、电子金融和电子政务的基本能力;

7、了解信息安全专业的发展动态,具有不断更新知识的能力;

8、具有资料查询、文献检索、获取信息、归纳分析资料的能力;

9、基本掌握一门外语,初步具有应用外语获取知识和进行交流的能力。

四、主干学科:

信息安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五、主要课程:

主要公共基础课: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大学体育,大学英语,高等数学,线性代数,大学物理等。

信息安全专业主要专业基础课和专业主干或专业方向课:计算机科学导论,C语言程序设计,电路与电子技术基础,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离散数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数据结构,信息安全数学基础,计算机硬件技术基础,数据库原理,操作系统,计算机网络,计算机网络管理,现代密码学,信息论与编码技术,网络安全,信息安全标准与法律法规,计算机取证技术,信息隐藏技术,现代通信概论等。

六、采用双语教学的课程:

计算机新技术、软件工程

七、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及要求:

主要实践教学环节有:军训、电子工艺实习、专业课程实验、C语言程序设计集中上机、数据结构项目实践集中上机、C++/Java集中上机、硬件综合等多项课程设计、专业认识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设计等。

八、修业年限及授予学位名称:

四年,理学/工学学士。

九、毕业最低标准:

十、培养方案进程表

表一、课程设置及学分/学时分配表

表二、实践性教学环节及教学进程安排

表三、各学期学分/学时分配综合情况及各类学分比例


表一、课程设置及学分/学时分配表(一)

注:形势与政策,每学年8学时,采用讲座的形式开课,不计入总学分;就业指导课共16学时,安排在第七学期进行;物理实验课程计入实践学分,不计入理论课学分。

续表一、课程设置及学分/学时分配表(二)   

注:计算机科学导论课程内容包含信息安全导论。


续表一、课程设置及学分/学时分配表(三)

续表一、课程设置及学分/学时分配表(四)

注:专业基础与专业教育平台限选课程至少选41学分(其中前沿课程至少选5学分)。


表二、实践性教学环节及教学进程安排

▲安排在假期进行。

注:毕业教育为0.5周,不计学分,不计周数;物理实验的学分列计于本表小计中。

表三、各学期学分/学时分配综合情况及各类学分比例

制表人:  陈  龙                               学院院长:杨春德

教务处处长:安世全                             主管校长:杜惠平

 

第二篇:软件技术专业培养计划

软件技术专业培养计划

(专业代码:590108 学制:三年)

一、专业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熟悉计算机软件相关理论知识,具备一定的软件需求分析和系统设计能力,能熟练应用程序设计语言,按照软件工程规范熟练完成程序编制等任务,能够从事软件设计、编码、测试、维护及计算机软件销售、咨询与技术支持等工作的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技能型专门人才。

本专业毕业生针对的职业岗位群为程序员、计算机管理员。

二、人才培养规格要求

本专业学生应获得以下各知识领域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主要包括基本素质、能力):

(一)基本素质要求

思想政治素质上,具有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具有爱国主义精神;具有责任心和社会责任感;具有法律意识。文化科技素质上,具有合理的知识结构和一定的知识储备;具有不断更新知识和自我完善的能力;具有持续学习和终身学习的能力;具有一定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及创新能力;具有一定的人文和艺术修养;具有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专业素质上,掌握从事软件开发、软件技术支持/维护、软件测试等工作所必需的专业知识;具有一定的数理与逻辑思维;具有一定的工程意识和效益意识。职业素质上,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与职业操守;具备较强的组织观念和集体意识。

(二)知识要求

1.工具性知识:外语、计算机基础等。

2.人文社会科学知识:政治学、社会学、管理学、思想道德、职业道德等。

3.自然科学知识:数学等。

4.专业技术基础知识:程序设计、网络数据库、网站开发设计、数据结构、计算机网络通信协议。

5.专业知识:。包括软件工程、软件测试、面向对象及WEB程序设计、操作系统应用、网页设计、XML等。

(三)岗位能力要求

1.职业基本能力

(1)计算机软硬件系统的安装、调试、操作与维护能力;

(2)利用Office工具进行项目开发文档的整理(Word)、报告的演示(PowerPoint)、表格的绘制与数据的处理(Excel),利用Visio绘制软件开发相关图形的能力;

(3)通过系统帮助、网络搜索、专业书籍等途径获取专业技术帮助的能力。

2.专业核心能力

软件技术专业毕业生应具备的专业核心能力如下:

(1)中小型桌面应用程序开发能力;

(2)中小型Web应用程序开发能力;

(3)企业级多层架构Web应用系统开发能力;

(4)软件建模能力;

(5)应用软件开发方法指导软件开发过程能力;

(5)对开发的软件系统进行测试的能力;

(7)编写软件相关文档的能力。

(四)职业证书要求

实施“双证制”教育,学生在取得学历证书的同时,需要获得软件技术相关职业资格证书。本专业毕业生要求必须获取以下初级职业资格证书之一:

1.程序员;

2.信息系统运行管理员;

3.计算机程序设计工程师;

同时,鼓励和支持学生努力获取软件设计师、软件测试工程师、信息系统管理工程师、数据库系统工程师、信息技术支持工程师等中级职业资格证书。

三、专业核心课程简介 专业核心课程1

软件技术专业培养计划

专业核心课程2

软件技术专业培养计划

专业核心课程3

软件技术专业培养计划

专业核心课程4

软件技术专业培养计划

四、主要实践环节

ISAS(information search and analysis skill,即信息搜索与分析技能)实训、桌面软件开发实训、中小型Web软件开发实训、大型Web软件开发实训、生产性实训、职业技能鉴定实训、顶岗实习、毕业设计等。

五、教学学时和分配

本专业学时合计总数为 2474 学时,其中课堂理论教学1326学时,占总学时的46.14%,实践教学1548学时,占总学时的53. 86%。

教学时数结构比例

软件技术专业培养计划

六、就业岗位

主要就业岗位:程序员、计算机管理员、软件开发工程师(桌面软件)软件开发工程师(Web软件)软件支持/维护工程师软件测试工程师。

七、各学期教学环节总体安排

软件技术专业培养计划

八、软件技术专业2012级教学计划进程表

软件技术专业培养计划

软件技术专业培养计划

九、人才培养方案综述

(一)本专业课程构建与改革的思路和特色

软件技术专业课程体系的设计面向职业岗位,由职业岗位分析并得到本专业职业岗位群中每一个岗位所需要的岗位能力。在此基础上,进行能力的组合或分解,得出本专业的主要课程。根据“岗位→能力→课程”的基本过程,以培养学生编程能力为中心,进行职业基本素质课程的系统化设计,在技能培养过程中融入职业资格证书课程。在此基础上,明确各课程模块对应的主要课程,构建软件技术专业的课程体系。本专业课程的特色在于课程是根据就业岗位需要的岗位能力进行设置的,课程使用的教材是项目化教材,课程的教学是教学做合一的以项目为知识能力的载体的教学。

(二)本专业学生能力培养的实施途径 1.建设校内实训室,满足专业课程的教学。

软件技术专业实训室建设是高职学生能力培养的最重要环节,而实践课是培养学生能力的最佳途径。软件技术专业的实训室应能提供企业所需的软件环境、满足软件项目开要求的硬件设施以及模拟的企业氛围,从而通过实践学习真正提高学生的技能和实战能力,感受企业文化氛围,使学生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很强的实践动手能力和良好的素质。这些都是他们将来在就业竞争中非常明显的竞争优势,对于学生来说具有现实意义,可以扩大学生在毕业时的择业范围。

根据软件技术行业发展和职业岗位工作的需要,应与行业知名企业合作,针对典型工作岗位,逐步建设与完善程序设计实训室、Windows项目开发实训室、Web项目开发实训室、数据库技术实训室和软件测试实训室等,每个实训室应能完成人才培养方案中相应教学项目课程的训练及能力的培养。

2.引企入校共建实训室及生产型教学公司。根据就业岗位,和相关企业合作。企业

提供实训项目、管理规范、设备,学校提供场地、人员等,校企共建实训室及生产型教学公司。教学公司兼顾企业软件项目开发和学校教学双重功能,保障生产性实训教学的有效实施,为校内生产性实训和顶岗实习提供保障。只有与企业共建,才能不断地进行技术及设备的更新,才能建设技术先进、设备常新的实训室,紧跟技术的发展。

(三)本专业课程改革举措

软件技术专业课程体系的设计面向职业岗位,由职业岗位分析并得到本专业职业岗位群中每一个岗位所需要的岗位能力。在此基础上,进行能力的组合或分解,得出本专业的主要课程。本专业课程改革措施如下。

“岗位→能力→课程”表

软件技术专业培养计划

(四)教学方法改革举措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依据以行动为导向的教学方法,在课程教学过程中,重点倡导“要我学”改为“我要学”的学习理念,突出“以学生为中心”,加强创设真实的企业情境,强调探究性学习、互动学习、协作学习等多种学习策略,充分运用行动导向教学法,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项目教学法、小组协作学习、角色扮演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引导文教学法、头脑风暴法、卡片展示法、模拟教学法、自主学习等多种教学方法,践行“做中学”,教学过程突出“以学生为中心”,从而促进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有效地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教学模式:根据专业课程改革采取以实践为主线来组织课程内容开展教学的特点,专业教学模式广泛采取理论与实践教学的一体化、教室与实训室的一体化。教学内容采用企业的真实项目,实现以“一体化、开放式”、“能力进阶项目导向式”等为主要的教学模式,教学过程体现“做中学、做中教”,学生通过完成工作任务的行动,来获得软件开发的相关知识和技能,同时获得职业能力,提高人才的培养质量。

(五)本专业人才培养特色

本专业人才培养特色主要体现在:

1.在符合软件专业培养规格的前提下,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设置与就业岗位、岗位能力要求主动接轨,毕业学生无需培训可直接在相应岗位就业;

2.项目化教材和项目化教学的实施,能极大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教学效果。

十、必要说明

本教学计划是在20xx年计算机软技术专业教学计划的基础上,结合当今革高职教育的项目化改革进行修订的,要根据学校的教学条件、项目化教材特色教材的配置情况和教师的项目化教学水平逐步实施、普及。在实施的过程中要结合学校实际不断完善。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