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地质实习报告

煤矿地质实习报告

采矿专业 

学生姓名:

指导老师:薛庚扬

成绩

二零##年 12 8

目录

前言... 2

第一章 地理概况... 3

第二章 区域地质概况... 5

第三章 实习区地质介绍... 7

3.1 地层... 7

3.1.1 二叠系上统长兴组(P2Ch)... 7

3.1.2三叠系(T)... 7

3.2 构造特征... 11

3.2.1金钗背... 11

3.2.2新坪子断层下盘的小褶皱... 11

3.2.3观音峡背斜轴部断层... 12

3.2.4 白庙子断层... 12

3.2.5新坪子——二绞车逆断层... 13

3.3 矿产资源... 14

3.4 水文及工程地质现象... 16

收获和建议... 18

前言

地质学是研究地球的一门自然学科,目前重点是地球的外部硬岩石圈壳——地壳(地球表面的)。由于科学的发展和生产实践的需要,地质学分为很多类学科,其中煤矿地质学就是一个分支。煤矿地质学就是利用地质学的基础知识,研究煤的形生成、煤的赋存状态、煤的储量及煤的用途,研究分析和解决影响矿井建设与生产的地质因素,进而指导采掘工程的正常进行,而发展起来的一门专门生产实践性很强的应用地质学科。

对采矿专业的学生来说,许多地质理论和知识都需要经过实践的过程,才能加深我们对它的理解和认识。因此地质野外实习就是地质学教学计划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不可或缺的实践环节。通过野外实习就是巩固学生课堂上所学的地质基础理论和地质专业知识。并应用这些知识去观察、研究、分析和判断各种地质现象。从风化、剥蚀、搬运、沉积、岩溶等普通地质现象,到产物、岩石、古生物化石、地层、地质构造、矿产资源等各种地质体,都要全面的进行观察,并且绘制地质剖面图等一般的地质工作方法。

我们这次野外实习的目的和任务是:1.观察观音峡背斜南东翼出路的地层,学会利用地质罗盘测量岩层的产状,沿途观察一些现象,如溶洞等;2.观察观音峡的特征,画出剖面图,观察断层;3.观察观音峡西北翼的断层;4.观察一些水文地质现象。

我们实习的区域范围,主要是北碚和北温泉。要接触很多的地质现象。实践短,任务多,只有在我们师生的共同努力下才能完成并且达到预定的目的。

实习共进行了四天,沿四条路线进行了观察、实习:

 第一天,11月22日,天气,晴。

路线:朝阳桥→白庙子→水文站→江北水泥厂→张飞洞(观音寺)。

 第二天,11月23日,天气,晴。

路线:朝阳桥→金钗背。

 第三天,11月24日,天气,晴。

路线:朝阳桥→白庙子

第四天,11月25日,天气,晴。

路线:上午,朝阳桥→干洞子→水岚垭→黄桷镇;

下午,金刚碑→北温泉

第一章 地理概况

实习区域位于四川盆地东南部,即重庆所管辖的北碚区,沙坪坝区和九龙坡区的范围。地理坐标为东经106°18′~106°41′,北纬29°38 ′24″~30° 05 ′09″, 北边是合川区,南边是沙坪坝区,东边是渝北区,西边是璧山区。北碚位于重庆长江和嘉陵江的交汇处,管辖着17个镇,有两个街道办事处,面积为755.42平方公里。嘉陵江从北西方向贯穿全境,江上来往的船只络绎不绝,成为我国南方水上交通的大动脉。在陆路方面,既有川黔、成渝、襄渝等三条铁路交汇于此,又有成渝、川湘、川汉、渝怀、遂渝、121国道等公路直通省外。由于重庆到所属的各个区域之间以及重庆和外省之间都有公路联系,又有航线相互沟通。因此,重庆可以说是交通四通八达。

   实习区域的地貌形态由西北向的高山与槽谷相间排列而成,其总的地形为北高南低。三条平行延伸的山脉,海拔有五百到一千多米,西面是沥鼻峡,中部为温塘峡,东边为观音峡。金刀峡是最高的山,海拔为1342米,地势为宽缓的丘陵和谷底,最低点海拔在200~400米之间。区内的地形特征取决于地质构造和

岩石性质两大因素。呈北东~南西约25°展布的条形山脉,一般为背斜构造的所在地。与条形山脉成相间并列的低山丘陵区,一般为向斜构造,其横向宽度比条形山脉大得多。这种窄而狭长的山脉和宽而狭长的谷底丘陵在一起。由于背斜成山,向斜成谷,构成区内“岭”、“谷”相间的地理自然景观。每逢等高望远,一切山川尽收眼底,所有的条形山脉,形如南北向的层层天然屏障。而地处的山谷丘陵就自然成为同向延伸的山间槽谷。此外,岩石的性质在地貌的形成和发育过程中也起到决定性的因素。凡是在须家河租的长石石英砂岩分布区内,由于其物理、化学性质稳定,故形成锯圆状的单面山脊,在背斜的两翼成对称出现,分布方向和构造线一致。而嘉陵江组的一整套碳酸盐岩层,因其物理、化学性质上的稳定性差,在底下水溶蚀后成为明显的槽谷,对称分布于背斜的两侧,飞仙关组的页岩,由于属于柔性岩石,往往在背斜轴部形成缓坡地形和馒头形的小山。

   实习区域的是要河流有二:一是由西南方向流来的长江,二是有西北方向流来的嘉陵江。二者源远流长,在重庆汇合后,流入东海。两江流经之地,常有较多的支流和次一级的小溪,他们与主河道一起,构成区内的个子状水系。

实习区内常年的平均气温为17.5~18.5°。常年的平均相对温度为80%,而绝对湿度为17.6毫巴。常年的平均雾罩时间是30~40天,而重庆的雾罩时间最多时间可达148天。常年的平均降雨量为1094.6毫米,同时雨量分配不均,一般在每年的5~9月为雨季,其降雨量约为年平均降雨量的三分之二,而雨量最多的年降雨量为1378.3毫米。因此,本区为亚热带气候,潮湿温暖,雨量充沛。并具有春早夏长,秋雨绵绵,冬暖多雾的特征。

重庆为长江中上游城市,也是我国西南地区主要的工业基地。由于地处在我国的三线建设的战略心脏,不论在国防和名用工业方面,轻、重工业方面都很发达,工业发展的速度一日千里。由于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的决定,本区的农业告诉发展,农产品较为丰富,除了主产粮食以外,经济作物的种类繁多。在实习区内深埋地下的矿产资源丰富,种类多,分布广、储量大。如:煤、铁、硫、天然气、冶金辅助原料,建筑材料,瓷土,石膏、膨润土,天青石等都是应有尽有。

第二章 区域地质概况

实习区位于川东平行褶皱带的西侧,即华蓥山分支褶皱的南延部分。区内除露的老地层不多,仅于华蓥山的宝顶地区出露了寒武系、奥陶系和志留系地层,而分布最多的为三叠系和中、下统地层。三叠系地层构成背斜的主体,而中、下统的地层形成向斜构造的基础。从背斜构造的核部到两翼,三叠系所属各地层有新到老重复对称出现。二叠系地层一般分为宝顶,天府和中梁山等地的背斜轴部上。另外嘉陵江所流经的沥鼻峡、观音峡两个背斜的轴,也有少量的二叠系上统的长兴燧石灰岩出露。此外在地表和河流的接地以及硐穴中可见少量的第四系沉积物。

   川东平行褶皱带的展布方向为NE~SW25°。其总的构造轮廓反映出线型褶皱的特点。背斜紧凑,其中的纵向断层和密集的节理系统发育;向斜宽缓,其中断层少见,节理系统也相对稀疏。传统的地质学称其为“隔档式褶皱”,它代表地台和地槽的过度区的构造特征,并隶属于“扬子准地台”中的“四川台凹”的组成部分。地质力学称其为“新华夏系构造体系”的一级沉降带,并自西向东的分别为华蓥山分支褶皱束;宣汉——重庆平行褶皱束;垫江弧形褶皱束等三个一级的构造单元组成。

   从合川县的三汇坝起,华蓥山背斜开始剧烈分支后,向南敞开,向北收敛,形成在平面上的分支式褶皱构造。自西向东,分别由西山背斜,大庙向斜,沥鼻峡、永川向斜,温塘峡背斜、北碚向斜、观音峡背斜等组成这个构造单元。其总的特征为背斜紧凑,向斜稀疏,与区域性的构造相似。背斜的形态为斜歪褶皱,两翼岩层的产状不对称,一般为东缓西陡,轴面向东倾斜。致使褶皱的轴线呈“S”型或反“S”型出现。褶皱常有倾伏现象,其枢纽多呈波状起伏。当枢纽向南北两方同时分别倾伏时,则构造成覆舟状构造。

在“嘉陵江小山峡”地区,由于沥鼻峡和温塘峡的背斜向北倾伏,而观音峡背斜又向南倾伏,使区域性的地应力在这种背斜倾伏地带高度集中,生成一系列有规律的纵张裂隙系统,在观音峡背斜两翼的须家河组砂岩中以及北庙子附近的小褶皱上都可以清楚地看到这种最典型的实例。由于背斜的倾伏,使纵横交织的张裂隙系统将岩层割成天然的构造脆弱带。这种构造的客观存在,就为嘉陵江水的横切和侵蚀作用提供了良好的机会和条件,也是引起“嘉陵江小山峡”的发育、成长和形成的主要因素之一。

第三章 实习区地质介绍

我们的野外地质实习,以观音峡背斜为重点。其次为温塘峡背斜,白庙子断层等区域。在地里位置上以水文站为中心。现将区内地层、构造等主要的地质情况介绍如下。

3.1 地层

区内出露的地层由二叠系到第四系。其间缺失白垩纪和第三系地层。二叠系和三叠系中、下统均为海相地层,三叠系中统以上的所有地层均为陆相沉积,按从老到新的顺序叙述于下。

地层观察的路线我们是沿朝阳桥——白庙子——水文站——水泥厂——张飞洞。地层的柱状图见附1。

3.1.1 二叠系上统长兴组(P2Ch)

观察点:水文站下嘉陵江边。

它形成大约在两亿两千五百万年前,岩层厚度约为90米左右。分布在天府煤矿、中梁山煤矿、嘉陵江两岸及河谷等地。这是一套含燧石的隐晶结构石灰岩,表面有燧石结核,成分是胶状的SiO2,不规则分布且很致密,表面因为风化呈黄褐色。表面有腕足动物化石和珊瑚化石,由此推断出,这一地层是在浅海的环境中形成的。在岩石表面可以看到白色的纹路(主要成分为方解石),其实就是节理——张节理,由西南向东大致平行。岩石的产状:SE176°∠24°。

3.1.2三叠系(T)

观察点:从水文站向南东方向沿路观察。

此地层在区内分布最广,且多出露背斜三叠系在本区域内分布最广,多出露于背斜构造上。厚度与岩性变化较明显。

3.1.2.1 下统(T

包括飞仙关组和嘉陵江组。飞仙关组主要为粘土岩类夹石灰岩,嘉陵江组为石灰岩和白云岩组成。他们均属海相沉积。飞仙关组包含五个岩层段。嘉陵江组共包含4个岩性段。

A.飞仙关组(T1f):飞仙关组据其岩性特征共分为5个岩性段,总厚度约为550m,其中第一、三、五段为含煤段。飞仙关组为浅海相的页岩、钙质页岩、泥灰岩、泥质灰岩、石灰岩等岩石组成。分布于背斜构造的轴部,形成中央山脊。本组地层以柔性的粘土岩为主,反映在地貌上多呈缓坡地形或馒头形的孤山。

第一段(T1f1):该层总厚度大约为100m,下部为紫色薄层状泥灰岩夹青灰状泥质页岩。中部为暗紫色薄到中厚层状泥灰岩夹紫色钙质页岩。上部为暗紫色厚层状到块状泥灰岩,这个岩段的岩石比一般石灰岩软,形成缓坡或像馒头状的坡。该段岩层可观察到封闭的节理面,节理内部没有物质充填;还能观察到断面,为平坦状或贝壳状断口,表明该段岩层形成过程为快速沉积。本段与上二叠系长兴组有时呈整合接触关系,有时呈假整合接触关系。

第二段(T1f2):本段厚度为35m左右。下部为薄层状浅紫色泥质石灰岩。上部为中厚、鲕状灰色夹紫色钙质页岩和泥灰岩的灰色石灰岩,本层岩性和厚度的横向变化大,并且有节理发育,节理倾向和岩层倾向相反。其岩层的产状为135°∠43°。

第三段(T1f3):本段厚度为200m左右,主要以紫红色、猪肝色的钙质页岩为主风化后变成带有棱角的硬小块状。岩层中间夹条带状、白色薄层状泥质灰岩、生物碎屑岩等。中下部为灰色泥质灰岩夹紫红色钙质页岩。

第四段(T1f4):本段厚度为150m左右。在意第三段的交界处有明显的贝壳状纹路和断口,这说明了岩石内部的组成物质很细小。总体岩石为石灰岩,下部为浅灰色到灰绿色泥质石灰岩和石灰岩。中部为钱灰色厚层状隐晶石灰岩,有时夹鲕状石灰岩和虫迹灰岩的薄层。上部为浅灰至灰色厚层状到块状的鲕状石灰岩。本段地质条件较好,可以用做水泥原料和很多建筑用材料。该岩层段产状为134°∠43°。

第五段(T1f5):本段厚度为70m左右,主要为紫色泥灰岩、钙质页岩和灰色泥质石灰岩构成,岩性较软弱。本层下部为紫色钙质页岩夹灰色薄层状泥质石灰岩,中部为浅灰色中厚层状泥质灰岩,夹少量钙质页岩。上部为紫色钙质页岩,夹灰色薄层状到中厚层状的泥质灰岩和石灰岩。

B.嘉陵江组(T1j):该组为一套浅海相得碳酸盐岩层,含有丰富的石膏、岩盐等矿床。其岩性特征可分为四个岩性段,总厚度为500~520m左右。

第一段(T1j1):本段厚度约200m左右,主要为浅灰色、灰色薄层状到中厚层状隐晶致密结构泥质石灰岩,其含泥量在5~25%之间,岩层顶底部含泥量较多,中部含泥量相对较少。在本段可观察到平坦状或贝壳状断口。本段岩层产状为140°∠40°。

第二段(T1j2):本段厚度约80m左右,下部为浅灰至灰白色薄层至中厚层状白云岩与白云质石灰岩,夹一层紫色和绿色钙质页岩和泥灰岩。上部以浅灰色至灰色中厚层状灰岩为主,夹有白云岩和灰质白云岩。本段内可观察到较多的岩溶角砾岩,角砾化现象明显。角砾岩成分主要为石灰岩和白云岩碎块,其中石灰岩占绝大多数,胶结物为灰质和白云质。该段存在张型角砾岩,多孔、含水,可观察到溶洞,溶洞内岩溶水流至嘉陵江。

第三段(T1j3):本段厚度约100m左右,有的地方超过100m,以浅灰色中厚层状隐晶结构石灰石为主,夹少量的白云质石灰岩、虫迹灰岩等。本段岩层面可观察到波痕现象,表明为浅海沉积环境。

第四段(T1j4):本段厚度约100m左右,以白云岩和盐溶角砾岩为主,深部含石膏,是北碚区域内主要的石膏矿产层。

以上三叠下统内各岩层组、段之间地层均为整合接触。

3.1.2.2 中统雷口坡组(T2l

本层主要为灰白色~黄灰色厚层状灰质白云岩与灰褐色钙质页岩组成不等厚的互层。白云岩坚硬,风化后为淡黄色,风化面为粉砂状;钙质页岩页理发育,风化后为褐色泥状。雷口坡组底部以一层水云母粘土岩(绿豆岩)的底界与嘉陵江组呈整合接触。雷口坡组深部含石膏,与T1j4同为北碚区域内主要的石膏矿产层。本层与上统须家河组之间一般为假整合接触。

3.1.2.3上统须家河组(T3xj

该组主要为一套陆相沉积的含煤地层,由于所含的厚层状长石石英较多,抵抗风化、剥蚀的能力较强,故在背斜构造的两翼成对称出现,分布方向与构造方向一致,形成锯齿状的外山。其岩性可分为六个岩性段,其中第一、三、五段为含煤段,含煤层一般较薄。

须家河组底界与三叠系中统的雷口坡组呈假整合接触。在分界处可以观察到该两组分界面起伏不平,分界面上有灰白至黄灰色的高岭土质粘土或底砾岩(粒径>2mm,成分:黄色部分为石英,黑色为燧石,硅质胶结,含少量Fe)存在。粘土层中有时可以看见下伏岩层的石灰岩角砾。下面就第一段和第二段进行描述。

第一段(T3xj11):该段为含煤地层,为浅灰色砂质页岩和灰黑色碳质页岩夹薄煤层(每层厚度约为20~30m)。本层夹有少量砂质泥岩,底部有粘土层和底砾岩(粒径>2mm,成分:黄色部分为石英,黑色为燧石,硅质胶结,含少量Fe)存在。本层可观察到下降泉。

第二段(T3xj12):为浅灰至灰色厚层状石英砂岩,风化后为黄灰色。产状测量为300°∠80°。

下图No:1为朝阳桥地层剖面图. 

 

                                                                                             

3.1.2.4第四系更新统江北砾石层(Qp

其上部为江北砾岩,由岩层和砾石层组成。该岩层以北碚黄桷树一带为典型,由于水动力的作用,该岩层呈层状定向排列分布,扁平面向上游方向倾斜,砾石倾斜方向跟水流方向相反。江北砾岩主要成分为白色脉状石英(风化后略带黄色)、灰色细石英砂岩碎块和黑色燧石构成,钙质胶结。图No:2为黄桷镇东阳嘉陵江大桥边距桥墩大约40m处江北砾岩剖面图。

3.2 构造特征

根据实习的时间先后顺序,实习区域的地质构造特征如下介绍:

3.2.1金钗背

属于飞仙关组第一段地层,有两个岩性段,下部为薄层,上部为中厚层泥灰岩,在它和飞仙关组第二段之间有一个断层带,断层中间夹杂着黄泥巴。飞仙关组第二段为灰色、鲕状灰岩。经过观察,确定该断层的证据是:

1.上盘的飞仙关组紫色泥灰岩突然中断。下盘是中厚状的灰岩。

2.能观察到断面,还有断层泥。

3.断层上盘的岩层老,下盘的岩层新,老岩层被推来压在新岩层上面。

4.下盘有牵引褶曲,形成一个向斜。

根据这些证据,所以判断这里是一个断层而且断层是一个逆断层,我们命名为新坪子断层。金钗背——新坪子断层的剖面图如图N0:3所示。

3.2.2新坪子断层下盘的小褶皱

   观察地点在白庙子嘉陵江边,我们所观察的小断层的枢纽斜歪,其延伸方向是南北方向,枢纽的倾向为NE43°,倾角为56°。小断层的北西翼的岩层产状为NW271°∠16°;南东翼的岩层产状为SE160°∠30°。小背斜上面有纵横交错的张节理,这些节理将岩石切割成一些柱状的岩石,甚至割成锥形的岩石体,如果在煤矿巷道中遇到这样的岩石构造,巷道支架就要承受很大的岩石重力,这样很容易发生事故。

3.2.3观音峡背斜轴部断层

   观察点在水文站点处,断层面倾向南东,倾角在51°~65°之间,其走向大致与轴线走向一致,宽约两米以上的破碎带明显,方解石脉密集,断层两侧平行分布有次级小断裂,牵引现象普遍,其断层剖面图如图N0:4所示。

3.2.4 白庙子断层

    白庙子断层为华蓥山断裂带的组成部分,沿NE20~35°方向延伸,该断层位于观音峡背斜西翼。该断层发生在T1f3和T1f4之间,T1f3和T1f4突然中断,错开。上盘T1f3逆冲到下盘T1f4之上,老岩层盖在新岩层之上。在断层面还可以观察到牵引现象的发生,下盘向下突,上盘上突。牵引现象指示,上盘上升,下盘下降。由两个大致平行的断裂面之间夹层呈“S”装接触。具体见图No:5所示。

3.2.5新坪子——二绞车逆断层

位于观音峡背斜西翼T1f1和T1f2地层之间。断层上盘T1f1紫色厚层块状泥灰岩逆冲到下盘T1f2薄层鲕状灰岩上。上盘拖拉现象明显,下盘岩层产生小型弯曲,局部倒转。具体见图No:6所示。

3.2.6新坪子断层(新坪子点)

该断层点位于白庙子和水文站之间的新坪子。在该断层面,T1f1和T1f2突然中断、错开。在断层面上可以观察到破碎带。断层上盘T1f1盖在下盘T1f2之上。牵引现象明显,下盘向下突,上盘上突。牵引现象指示,上盘上升,下盘下降。断层裂隙层可见作竖立定向排列的角砾石。如图No:7所示。

3.3 矿产资源

1、煤:在北碚区内,主要含煤地层有两种.<一>龙谭组(有叫乐平煤系)其中煤层多,煤质佳,储量大,乐平煤中,壳质组和可溶有机质含量高,母质类型为高等植物和低等生物双重来源,元素组成具富氢、低氧、高含硫的特征,应属海相成因的泥炭坪沉积。成煤物质主要来源于真蕨、种子蕨和科达类等植物的树皮体。树皮体又可分为茎皮体和根皮体两种亚组分。依据煤的显微组分组成和树皮体富集程度的不同,乐平煤可分为原地型、过渡型和微异地型三种成因类型。乐平煤的研究对整个南方二叠纪煤成烃资源的评价具重要的地质意义。天府矿务局.中梁山煤矿以及南桐矿务局都是采该层位中的煤.<二>是须家河组(T3xj)须家河系。时代属晚三叠世中、晚期。为海陆交互相含煤沉积,以灰色石英砂岩、长石石英砂岩、厚层砂岩、薄层砂岩及粉砂岩为主,夹泥岩、煤层、及透镜状菱铁矿层,共厚约600米 煤层多,煤质佳,但煤层薄 ,所以只能适合于地方开采,具有一定价值,如炭坝----盐井的合川煤厂。

     2、硫铁矿:主要产于罗平煤系(p2L)底部茅口灰岩之上的铝土页岩中,多呈透镜壮,似层壮矿体,性状硫铁矿最常见的晶体是六方体、八面体及五角十二面体。在六方晶体的晶面上有细条纹。有时许多晶体结合在一起,成为各式各样的的复晶。有时呈金黄色,有时为黄铜色,并有黄亮黄亮的金属光泽。比重4.95—5.20。硬度6.0—6.5。条痕为绿黑色。性脆,受敲打时很容易破碎,破碎面是参差不齐的。焚烧时有蓝色火焰并有刺鼻的硫黄臭味:品位可达18%,最高富矿体有25%以上。是化工,化肥的主要原料。如代家沟硫铁矿。

     3、白云石矿:生产于北碚区的雷口坡组(T2L)层位中,大多分布在观音峡背斜的两翼,呈似层       壮,白云石为六方晶系,化学成份为CaMg(CO3)2,主要是由碳酸钙与碳酸镁所组成的矿物(CaCO3与MgCO3的比例大致为1:1),具有完整的解理以及菱面结晶。颜色多为白色、灰色、肉色、无色、绿色、棕色、黑色、暗粉红色等,透明到半透明,具有玻璃光泽,硬度3.5-4,Mgo含量一般在20%~~18%。储量丰富,是钢铁工业的主要辅助原料,小南海,北碚文星场,水南垭等地开采。

     4、石膏:在北碚区,石膏矿产也很丰富。石膏矿以沉积型矿床为主,储量占全国90%以上,后生型及热液交代型石膏矿不很重要。石膏矿在各地质时代均有产出,以早白垩纪和第三纪沉积型石膏矿为最重要。主要为化学沉积作用的产物,常形成巨大的矿层或透镜体,赋存于石灰岩、红色页岩和砂岩、泥灰岩及粘土岩系中,常与硬石膏、石盐等共生。硬石膏层在近地表部位,由于外部压力的减小,受地表水作用而转变为石膏:CaSO4+2H2O——? CaSO4?2H2O;同时体积增大约30%,引起石膏层的破坏。用于建筑材料。

     5、石灰石矿:主要产于该区的飞仙关组(T1F4)与嘉陵江组(T1j)层位中,多分布在观音峡背斜,沥鼻峡背斜,铜锣峡背斜之两翼或轴部中,储量丰富,质量优良。石灰石矿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CaCO3,石灰石是一种含有单个方解石矿物成分的岩石,方解石成分占95%,其含有的另外少量矿物质有白云石、菱铁矿、石英、长石、云母以及能够体现石材颜色的粘土矿物质。成分纯净的石灰石是白色的。褐铁矿和菱铁矿使石灰石产生黄褐色的图案和颜色,如血红色、海绿色、亚氯酸盐绿、沥青灰直至黑色。 产自海水中的石灰石由动植物的骨骼碎片、石灰质泥的物理变化以及海水中的有机物等多种成分构成。这些有机物死后,碳酸盐在海水中被溶解,堆积在海底,逐渐形成碳酸钙及贝壳质组织。通常石灰石被切割后,会发现在石材内部存在完整无缺或被破坏了的生物化石.它是钢铁工业的主要溶剂原料,沿其出露地带,水泥厂,石灰厂,沙砖厂,星落棋布,是发展地方工业,开创财源的好地方。

     6、石英砂矿:在北碚区多数为石英砂岩,多产于须家河组,(J3xj),上部与自流井组,(J1z)底部交界层位上,矿层一般在5——8米,二氧化硅的含量在98%以上,各出地带均在开采,如代家沟,井口,歌乐山等地,是重庆地区玻璃原料的主要基地。石英砂是一种坚硬、耐磨、化学性能稳定的硅酸盐矿物,其主要矿物成分是SiO2 高达99%,石英砂的颜色为乳白色带红色或无色半透明状,莫氏硬度7,性脆无解理,贝壳状断口,油脂光泽,相对密度为2.65,其化学、热学和机械性能具有明显的异向性,不溶于酸,微溶于KOH溶液,熔点1750℃。

     7、方解石:方解石见于石灰石山.广泛存在于第三纪及第四纪石灰岩,和变质岩矿床中。 方解石是地球造岩矿石,占地壳总量之40%以上,其种类不低于200种。是地壳最重要的造岩矿石。英文名;calcite,属变岩,碳酸盐矿物,化学成分:CaCO3 ,三方晶系,三组完全解理完全解理,断口;玻璃光泽.完全透明至半透明,普通为白色或无色,因含有基它金属致色无素呈现出淡红,淡黄,淡茶,玫红,紫,多种颜色,条痕白色,硬度2.703--3.0,比重2.6~2.8,遇稀盐酸剧烈起泡,非常纯净完全透明的晶体俗称为冰洲石(Iceland Spar),具有强烈双折射功能和最大的偏振光功能是人工不能制造也不能替代的自然晶体.。全透明方解石晶体.黄惠勋摄供。一般方解石用于化工、水泥等工业原料。方解石在冶金工业上用做熔剂,在建筑工业方面用来生产水泥、石灰。用于塑料、造纸、牙膏、食品中作填允添加剂。

     8、天青石矿:在合川一带,通过初步勘探,查明该矿产在嘉陵江组(T3j)上部盐溶角砾岩和洞穴石灰岩中,段续地带富集,具有工业价值,省,地,以进行开采。沿沥鼻峡背斜西翼至铜梁一带也有多个富集地带,工业价值远景可观。天青石的化学分子式为SrSO4,是自然界中最主要的含锶矿物。天青石的理论化学组成为SrO 56.4%,SO3 43.6%,但有时天青石中的Sr为Ca或Ba部分代换,生成类质同象钙天青石或钡天青石。

  天青石属斜方晶系,单个晶体常呈板状或柱状,集合体呈粒状、纤维状、结核状等。纯净的天青石晶体呈浅蓝色或天蓝色,故称天青石,有时为无色透明,当有杂质混入时呈黑色。天青石为玻璃光泽,解理面具有珍珠状晕影,条痕白色,性脆,莫氏硬度为3~3.5。密度3.97~4.0g/cm。天青石主要用于制造碳酸锶以及生产电视机显像管玻璃等。

3.4 水文及工程地质现象

本区进行过1/20 万正规的水文地质及工程地质测量.大量资料证明:水文地质较为简单,出露多为中生代沉积岩,兼有二选系和第四系,岩性为碳酸盐,碎屑岩和松散堆积三类。由于受构造变动和地质营力的长期影响,其各类地下水是地质条件有所变动、地形,地貌特征对含水的形成也有影响。

   区类气候湿热,雨量充沛,地表泾流丰富,地下水不断得到补充。由于降雨在时间上,四季不均匀性特征,岩溶水和裂隙水随季节而变化。

(一) 地下水的类型:

1、本区以碳酸盐岩溶水为最充沛,多呈条带状分布在背斜轴部或翼部的嘉陵江组石灰岩中。顺构造方向作,多以泉,暗河等形式出露。故泉水点和暗河多。

2、由于该区多以厚层碎屑岩石和粘土类(页岩,泥岩)以及煤层相间分布,故具层间水性质,主要分布于背斜翼部和披盖厚的轴部,以沿层运动为主,少部分向自流盆地泾流,排泄于横切河谷及煤硐,水量稳定,流量不大为其特征。

3、裂隙长,多分部在岩性为红色泥岩夹不稳定的砂岩透镜体和内陆湖泊碎屑沉积的地层中,地貌上诚丘陵和低山地带,流量小,富水程度底,地下水不据大区域循环为特征。

4.孔隙水,主要分布于河漫滩及各阶级的砂砾。卵砾石孔隙之中,含水性受岩性控制,富水程度取决于堆积物的高低和切割形态,受江。河水量的影响,各阶级地含水性不一为其特点。

收获和建议

经过这次实践,使我对煤矿地质这门课产生了更加浓厚的兴趣,我也学到了很多书本上没有的知识。在这四天里,老师不仅结合书本上的知识给我们讲解各种地质构造及其形成条件、原因,各种矿物的构成、特征以及如何去辨别等。而且老师每天不辞辛劳带领着我们上山下坎,冒着危险在公路旁边给我们画剖面图,把我们从懵懂的学校生活带到真实的野外现实生活实践中,让我们理论和实践相互结合,让我们悟到理论和实践结合的重要性。

同时,在这次实习中我深深被大自然的神奇所折服,我急切的盼望下次实习的到来,使我们有机会不断在实践中学习,进步。

在此,我特别感谢薛老师,您虽然已经是位七十岁的老人,因为您的敬业精神、您的坚忍不拔的精神,才让我们得以完成这次野外实习。同时您的这种精神也深深的感染着我,让我更加懂得了什么叫敬业精神。

感谢您!

附图1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