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计划

数学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和课程标准为指导,结合“着眼素质、扎实基础、全面发展、办出特色”的学校办学宗旨和育人理念,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通过尊重学生、信任学生、指导学生等手段和途径,让每一位学生的个性都得到积极有效地不同层次的发展,并以此为契机,争创学校特色,努力提升教学质量,最终促使学校、教师、学生共同成长。

二、开发目标

1、坚持自愿自主、灵活开放得原则,给学生想象、创造空间,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发展个性特长,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自我完善的能力。

2、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实现目标多元内容宽泛,积极拓展学生的知识领域,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

4、通过校本课程的开发,进一步培养具有科研能力和较高综合素质的教师团队。

三、校本课程开发的主要内容

趣味数学、生活中的数学、我国古代数学的辉煌成就、现代尖端数学介绍、竞赛数学等等。

四、 课程目标

㈠ 课程总目标

通过数学校本课程的实施,使学生享受学习的快乐,初步学会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体验的基础上,增强学习数学的美好情感,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进而学会交际,学会展示,学会沟通,学会合作。

㈡ 具体目标

1. 知识与技能方面: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须的重要数学知识,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和必要的应用技能。

2. 数学思考方面:通过数学活动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使学生能有条理地、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发展其推理能力。

3. 解决问题方面: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解决问题;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发展其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提高人际交流、沟通与合作能力;初步形成评价与反思的意识。

4. 情感与态度方面: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建立自信心;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好奇心与求知欲;让学生体验到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与创造,感受数学的严谨性,形成质疑和独立思考的习惯。

五、课程实施

㈠ 课程内容的来源渠道

1. 社会生活中的数学。

2. 自然中的数学。

3. 学校生活中的数学。

4. 科学知识中的数学。

5. 家庭生活中的数学。

6. 学习互动中产生的数学。

7. 传统文化中的数学。

㈡ 实施的途径与方法

1. 常规的课堂教学。

2. 数学兴趣活动。

3. 奥数训练。

4. 数学实践活动。

5. 数学思维训练。

6. 数学课外阅读。

㈢ 教材编写及要求

结合数学教学的特点,数学校本课程的编写要与课堂教学或其他数学活动预案的编写有机地结合起来;要体现出我校的校本课程规划的要求。从而通过数学校本课程的实施,提高学生的数学口头表达能力,并使学生学会交往,学会合作。

㈣ 教学建议

1. 教师的校本课程实施方案要与学校的整体计划一致;要有计划,有方案;要有落实,有反思;有记载,有物化的资料可查。

2. 要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训练思维。

3. 要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作为学生校本课程学习的重要方式,要引导学生有条理地、清晰地、多角度地阐述自己的观点。

4. 改变课程观念,打破时空与教学范本的限制,以学生的参与、体验为主,尽可能地实现学科教学融合。

5. 教师要适时、适当、适度地对学生进行言语交际能力的训练,切实提高学生的言语交际水平,要避免盲目与无序训练。

六、校本课程的教师评价

1、教师执教必须有计划、有进度、有教案,有考勤评价记录。

2、教师应按学校整体教学计划的要求,达到规定的课时与教学目标。

3、教师应保存学生的作品、资料及在活动、竞赛中取得的成绩资料。

4、任课教师要认真写好教学案例,及时总结反思等。

5、学校及时做好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的监控和测评工作,参与听、评课的指导,随时控制校本课程的开发实施情况。

 

第二篇:数学校本课程开发的分析与设计

数学校本课程开发的分析与设计

序 言

数学是打开知识大门的钥匙,是整个科学的基础知识。创新教学的先行者里斯特伯先生指出:“学生学习数学就是要解决生活问题,只有极少数人才能攻关艰深的高级数学问题,我们不能只为了培养尖端人才而忽略或者牺牲大多数学生的利益,所以数学首先应该是生活概念。”在生活中学数学,以学生生活中实实在在的鲜活材料来吸引学生对科学的兴趣。我们选取的都是从学生生活实践中取材,将数学知识巧妙地运用于生活之中,增加了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实现新课改所倡导的情感体验,培养良好的科学态度和正确价值观的目标。

数学校本课程的开发要满足学生已有的兴趣和爱好,又要激发和培养学生新的兴趣和爱好,要求和鼓励学生投入生活,亲身实践体验。选题要尊重学生的实际、学生的探究本能和兴趣,给与每个学生主体性发挥的广阔空间,从而更好的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素质和能力。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学有兴趣,习有方法,必有成功。学生的个性在社会活动中得以健康发展,学生的潜能在自学自育中得到充分开发。

1

一、数学校本课程开发的环境调查与分析

所谓数学校本课程,是指结合本校实际,以本校学生的发展需求为内容,以本校教育教学目的为导向,整合、优化各种数学教育资源的课程。数学校本课程是以学校为基地开发的课程,从开发目标、开发主体,到课程资源的利用都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

我校地处乡镇,从生源看,我校学生大多来自农村,受家庭经济所限,没有条件让孩子参加社会上办的各种辅导班,购买教辅材料。而随着小学数学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数学教育工作者认识到,适度引入开放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开放题的开放性、灵活性、多变性可以给学生的思维创设一个更广阔的空间,为学生展现自我、获取成功带来机遇,从而,满足了学生和家长的需求。也为我校的校本课程开发带来空间,为学生的探索活动填补认知时空。在积极的探索活动中,学生的创新意识得以激发,思维得到发展,能力得到培养。使其获得自身的完善和发展。在此背景下,学校拥有一定的课程决策权和选择权,享有开发课程的权利,承担开发课程的义务。为此,在保证课程的基础性和统一性的前提下,开发校本课程,既是新课程改革赋予学校的使命,也是学校形成办学特色,促进可持续发展的需要,课本课程的开发使课程具有广泛的适应性、参与性和开放性,是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的有效途径。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要大力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调整和改革基础教育的课程体系、结构、内容,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同时提出要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的要求,这说明我国基础教育的课程设置正朝着针对性、适应性和实效性的方向发展,朝着更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方向发展。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校本课程是课程教材立体化的题中应有之义。而数学校本课程开发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满足学生、教师和学校发展的个性化需求并促进其发展。数学校本课程资源建设的目标在确定后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但其结构和具体内容应是“流动的春水”,必须不断地贴近时代、贴近师生、贴近学校。因此,数学校本课程资源建设必须成为一个民主、开放、生成的过程。

小学数学一线教师作为课改的实践主体,应当成为校本教材建设的思想者。但面对课程、教材、开发、建设等这些以前看似只有专家、学者才能触及的字眼,现在一下子来到我们的面前,来得如此之快,在我们还没来得及认真理解的时候便进入实践,自然容易步入误区。

误区一: 由于教材一直作为我国学校教育的主要课程资源,开发校本课程很自然地使人联想到“编教材”。一些学校把开发校本课程,看作是编写教材。似乎教材就是课程本身。由此,就有了“编写校本课程教材”的说法,误认为校本课程资源建设就是校本课程。其实,开发小学数学校本课程不只是进行校本教材的建设,而是利用本地、本校的数学课程资源或建设出的校本教材营造一个现实的认知环境和活动空间,让学生学到从数学书上学不到的社会化、生活化知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所以说,校本课程资源建设是校本课程的一个重要内容和有效手段。

误区二: 数学校本课程资源建设就是编出一套教材。以为编出一套体现新课程理念的教辅书或练习册,就是进行了数学校本课程资源的建设。其实,数学校本课程资源建设是本校教师根据学生的特点,选择并整合出优化的教学资源的过程,是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反思、反思后修正的学习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和学生都可以获得更强的能力和更高的素质。一次性的教材编写是校本教材建设 2

中的一个主要步骤,但经过实践、讨论,还可以进行下一轮的教材编写工作。一劳永逸又能生机无限的校本课程资源是根本不存在的。

二、数学校本课程开发的指导思想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行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学校、学生的适应性。这不只是一个单一的课程管理体制的变化,也是学校职责和功能的一次变迁。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是实现学校的办学思想,体现办学特色,提高学生素质的重要途径。其根本目的是为了满足学生、教师和学校发展的个性化需求并促进其发展。而现今教师走专业化发展的道路是必行之路,因此,我校数学教师发挥自己的优势,挖掘自身及身边的教育资源,以“小学数学综合实践与逻辑训练”为内容,开发具有我校特色的系列校本课程。以促进每个学生的发展为宗旨,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其实是源于生活且无处不在的,数学的学习就是建立在日常的生活中,学习了数学是为了更好地解决生活中存在的问题,更好地体现生活。让学生在生活中获取知识,在实践中自我发现问题和自我解决问题,教学中应努力激发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欲望,引导学生自觉地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相关的问题。以教师为研究的主体,仅仅围绕课程改革,通过课题研究,提高校本教研水平,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三、数学校本课程开发的原则

在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校本课程开发面前,我们捕捉住了自身对于这一新生事物所萌生的好奇与热情,不断求新、求异,不断反思、总结,逐渐走向成熟,走向理性。在专家的引领下,我们总结出我校校本课程开发与利用所要遵循的六条基本原则。

(一)内容要有趣味性、操作性和现实性

1.趣味性:数学活动要有趣味,这是符合儿童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的,要努力做到寓教于乐、寓学于玩,活动内容力求新颖、生动、形式灵活多样,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如,把学生喜欢的数学故事、数学游戏、数学谜语等引入课堂。

2.操作性:儿童的思维是从动作开始的,切断了动作和思维的联系,思维就得不到发展。《新课程标准》也指出“让学生在做中学”。开放学生的双手,让学生手、眼、脑等多种感官协同活动并参与学习活动的过程,不仅能使学生学得生动活泼,而且能启迪大脑思维,对所学过的知识理解更深刻。如校本教材里安排大量材料通过拼一拼、摆一摆、做一做、量一量等活动,给学生一个充满灵气的活动空间。

3.现实性:以学生自身和周围环境中的现象,以自然、社会与其他学科中的问题为知识学习的切入点,突出数学与现实世界、与其它学科之间的联系,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的现实意义和应用价值,内容的选择,力求从学生实际出发,以学生熟悉的或感兴趣的问题情境展开数学探究。如:《人体中的数学奥妙》、《手机套餐中的数学问题》等。

(二)内容要有探索性、开放性和思想性

1.探索性:为学生提供合适的情景,创造良好的条件,留有较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亲身参与探索发现,主动获取知识和技能。如:《摆一摆、想一想》、《画一画,数一数》、《怎样做容积最大》、《设计省刻度尺》等通过学生亲自动手操作、猜想、验证获得的,不仅理解清晰深刻,而且也学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

2.开放性:所谓开放,是相对于传统的封闭而言的,一般指条件不完备, 3

答案不唯一或解题策略不唯一的题目。开放题的多向性、发散性有利于满足孩子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凸现孩子的个性,更好地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引导学生多方位、多角度、多层次地探究问题,把握知识点。

3.思想性: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能力,是数学教学要达到的重要目标之一,本套校本课程总体设想之一是:系统而有步骤地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尝试把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通过学生可以理解的简单形式采用生动有趣的事例呈现出来,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实验、猜测、推理与交流等活动,感受数学思想方法的奇妙与作用,逐步形成有序地、严密地思考问题的意识,形成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与欲望。如:《用转化法解决问题》、《用等量代换求面积》等。

(三)内容要有深入性、适切性

1.深入性:学习不是一个简单速成的过程,而是需要多次循环的,同时这种循环不是简单的重复,因此,课程开发要采用由浅入深、逐级递进、螺旋上升的方式。如,《找规律》这部分教学内容,从引导学生认识规律——找规律——发现隐蔽规律,在逐步深化的过程中充分锻炼学生的观察力、语言表达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材安排的《找规律》内容在不同年级都有出现,但要求各不相同。

2.适切性:开发校本课程要充分考虑到儿童的年龄特点和知识水平,选择学生跳一跳就能接受的材料。

(四)内容要有丰富性和发展性

1.丰富性:校本课程内容不同于课本内容,开发时,既不要把课本内容提前,又要避免和课本内容简单重复,避免随意性、主观性,它是数学教材的丰富与补充。

2.发展性:小学生处于学习的初级阶段,在完成本阶段的学习之后,学生还要在中学、大学继续学习,因此,校本课程立足于可持续发展意识,为学生进入更高一阶段学习奠定良好基础。如在二年级学习了乘法,安排了“运用乘法巧算”这一校本课程内容,我们不是要把所有的孩子培养成数学神童,我们只希望通过校本课程的开发与研究,让孩子们感受到一种数学的思维方式,促使他们抱着积极向上的心理状态进入下一阶段的学习并不断取得成功。

(五)内容要体现地方特色和学校特色

1.地方特色:选择周围生活中的素材进行教学,使抽象的数学知识具有丰富的现实背景。如《我们的生活空间》可以从中挖掘出大量的具有数学含量的素材,充分体现地方特色,使学生感到熟悉而亲切,用所学知识解决自己身边的数学问题。

2.学校特色:学校是学生快乐成长的乐园,可以把校园环境、身边老师和同学的照片、录像等引入课堂,展示师生丰富多彩的学校生活和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体现校本教材特色,激发学生兴趣。

(六)内容要体现教育性

1.提供丰富的培养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材料

校本课程开发要注意选择内容广阔,内涵丰富的教学素材,使学生在学习数学的同时,受到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熏陶。例如:可以利用主题图展示一些有意义的日子(国庆节、植树节、劳动节等);把奥运、环保等知识引入课堂,将德育教育寓学习与活动中。

2.安排数学小知识

编排数学小知识、数学史等知识初步了解数学的发展史,知道一些重大的数 4

学事件,熟悉一些数学家的故事,会讲数学家的故事,感悟数学家的人格魅力,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激发学生对数学的热爱。

四、数学校本课程开发的内容

以贴近生活实际、加强数学应用为宗旨,针对数学这门课的特点,从生活中挖掘数学,提高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有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性,开发学生自身的潜能,并且加强对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的训练,鼓励学生能够展示自己的研究成功,培养学生的成功心态,使学生的心理得到健康的发展,使每位学生的能力得到充分体现。

1、生活中的数学

以体会数学与人、自然的关系为切入点,使学生感触学习数学的价值,增强学习数学和应用数学的信心,培养学生动手实践的兴趣;以创设情景形成良性的学习竞争氛围为基础,使学生在一个浓郁的学习气氛中互学互助,每个人都要获得成功,每个人都要进步。

2、趣味规律数学

数学趣味性和规律性很强,找到一些数学规律,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力,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掌握数学思想方法,适应时代的需要。

按照学生的认识规律,依据启发性和趣味性相结合的原则,增补动手操作,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动手机会,重视理论联系实际,扩展教材把数学问题放在社会的大背景下启发学生的思考,让学生走进生活,应用于生活,使学生了解数学知识与社会各方面的联系,以便于学生理解所学的指示,培养学生的实践意识,在趣味性的引导下,学生兴趣盎然,带给学生更多的思索和启发,学生不仅获得数学知识,经过趣味实验,还初步掌握了数学研究的方法,体验到了深究其理和创新实验的乐趣。

3、解决问题的策略

经历利用特殊情况探索一般规律的过程,经历分情况探讨论的过程,经历将生疏的、繁杂的、未解决的问题转化为熟悉的、简单的、以解决问题的能力,经历用数与形结合的方法解决位的探索过程,经历用整体思想解决问题的探索过程,经历多种策略解决统一问题的探索过程。使学生明确解决一个问题往往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考虑,养成善于思考,善于创新,善于用更好地解决问题策略去解决问题的好习惯。

五、数学校本课程开发的方法

在数学校本课程的开发实施过程中,我们尝试并构建了阅读—操作—游戏—写作四位一体的快乐数学活动模式,支撑起数学校本活动的坚实阵地。现将具体方法介绍如下:

一、阅读-----打开数学的另一扇窗户

阅读是人类当今社会生活中的一项不可缺少的部分,是人类汲取知识的重要手段和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在我们的平时教学中总感觉阅读是语文的事,这种理解是错误的,数学学习同样不能离开阅读,在数学阅读中才能让学生走近数学,理解数学。要想使数学素质教育目标落到实处,使学生最终能独立自主地学习,就必须重视数学阅读,特别是教师在引导学生如何进行数学阅读至关重要。

(一)数学教材的阅读

数学教材是专家在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心理特征、数学学科特点等诸多因素精心编写而成的,因此具有极高的阅读价值。《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师必须注意指导学生认真阅读课文。”数学阅读教学的实质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进 5

行自主探究学习,通过阅读、思考、分析、交流、归纳等思维活动,学生获得的不仅只是书本知识,还获得了数学的思想方法、数学表达能力以及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推理能力和积极主动的学习品质。教材的阅读主要分以下几类:

第一类,概念、定义、公式的阅读。数学的阅读不像读童话故事,快速浏览就可知故事梗概。概念和定义等知识必须要反复咀嚼,准确理解。例如我在教学《平均数》一课时,通过让学生仔细地阅读教材,在掌握平均数定义的同时了解生活中的平均数的意义,起到了拓展延伸的作用。另外,让学生通过研究班级个人的跳绳成绩与平均跳绳成绩的关系,进一步理解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同时通过阅读把数学知识与生活情境联系起来,让生活数学化,数学生活化。

第二类,“读一读”、“你知道吗”等阅读材料的阅读。这一部分内容,主要是要开拓学生的视野,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内容一般都生动有趣,有一定的超前性和拓展性。组织学生阅读时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第一,从欣赏的角度去读。如 “圆周率”,目的是通过有趣的故事,进一步使学生体会中国古数学的文明。学生读起来兴趣盎然,对于文中提出的问题,有兴趣的学生自己想办法解决,激发了学生对学习数学的积极性。第二,从拓展学生的知识面的角度去读。学生通过阅读可以加深对这一部分知识的认识。

(二)应用题的阅读

应用题是小学数学的重点和难点,现如今应用题的呈现更加贴近社会生产、生活的实际情况,形式的多样化,除文字叙述外,还可以用表格、图画、对话等方式,有些题目还出现了多余条件和开放性的问题,给学生提供鲜活的、真实的、有趣味的和具有探索思考价值的数学问题。其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搜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可现在经常发现解应用题不会分析,有的题孩子解答不出时,只要教师将题目读一遍,有时甚至读到一半时,他就会叫道‘哦,原来如此!”原因就出在学生的阅读能力上。我认为学生在读题时没有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有的同学在做题时,根本没把题读完就动手解答;又或者在读题的过程中,添字、漏字,关键性词没有注意到,理解错误了,题做错也就不足为怪了。所以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要注意指导学生读题,从整体入手,给关键性的词作上记号,深入地理解。学生自然而然就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也提高了阅读应用题的能力和经验,为顺利、正确的解答应用题打好了基础。在平时的应用题教学中,我注意从这几个方面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1.让学生把题目读完整。让学生把应用题的题目读完整才分析题意,找准数量关系后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解答。在教学中我通常让学生齐读或者一名学生读其他学生听,并运用简短的词语表达复杂而抽象的数量关系。

2.注意找出题中的关键词。在应用题的解题过程中,关键词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学生在解题的过程中往往没有注意到某个字的存在,把本不应该错的题目做错了,所以在读题时一定要要求学生圈出题中的关键词。养成认真、细心的阅读习惯。如有这样一题:某食堂第一天吃了库存大米的1/5,第二天吃了剩下的1/4,问还剩几分之几?这是一题非常简单的问题,但是如果不仔细的话很容易做错。我让学生仔细读题,认真分析,告诉我解题的思路。通过分析,找到关键字“剩下”,使孩子们认识到第二天实际吃了总量的1/5,因为第一天以后剩下了4/5,这1/4是4/5的1/4。从而正确的解决问题。

3.在数学教学中也出现了一些和人们生活密切相关的开放题,这样的题目可能是以图表的形式出现的,这就要求学生通过观察从中找出有价值的数学信息,这同样也要建立在一定的数学阅读基础之上。我就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把意思 6

表达出来,这样学生的理解能力提高了,表达能力也得到了训练。

(三)、数学课外读物的阅读。

由于受班级环境、时间、程度等因素制约,课堂内不能解决所有问题。因此要在课外进行阅读延伸。可以准备些有趣的、有一定难度的阅读资料供学生使用,使得不同层次的学生各尽所需,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我所带的班常年订阅《小学生数学报》以及一些杂志等,使学生通过阅读关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数学,捕捉身边的数学信息,体会数学的价值,了解数学研究的动态。另外,在教室里经常陈列或张贴一些有趣的数学材料,这也是一种加强课外阅读,提升数学素养的好办法。

总之,数学教学中的阅读教学,应当是一种意识,一种旨在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自学能力和习惯的意识,而不是一种形式它应当渗透到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去。数学阅读既可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与深度,增加学习兴趣,又可以使学生在陌生领域施展才华,学会用数学的眼光看待社会、人生、世界,使批判性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得到充分地发挥。重视数学阅读,培养阅读能力,还有助于学生个性的全面的发展,以真正达到“教学生学会学习”的教育目标。

二、动手实践-----看得见的数学精彩

在多元化的数学校本活动中,我们倡导的动手实践主要是指课外的一些实践活动。它以调查实践活动、数学园地活动为主,并以此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活动能力,扩展学生的视野。

1.课堂延伸,引领学生体验和实践在生活中的数学

教材并非是唯一的的课程资源,课程资源的概念是非常丰富的,因此我们要走出课堂走出课本,为学生搭建一个广阔的实践舞台,为学生指明数学学习的另一条通向“罗马”的大道,这也是发挥教师和学生创造性的一个巨大空间。

如:学习了方向的知识后,我们进行了《制作路线图》的校本活动,学生自己动手设计制作了方向卡和路线图卡,不仅巩固了有关的知识,也知道了路线图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同时在进行了调查访问、网络收索后,获得了丰富的有关方向的知识,在交流整理后编成了一本属于学生自己的“书”——《上学路上》。

2.课堂变脸,带领学生进入数学新时空

数学活动课,是常规课堂外的课堂。数学活动课一是让要学生喜欢,让学生在轻松自然的氛围在主动、积极地学习;二是要活跃思维,让学生通过活动涉及更多的知识,展开数学思维的翅膀,发展智能并培养创造力;三是让学生动口动手动脑,通过感受、实践获得直接经验。可以采用快乐数学会,数学竞赛等形式。如开一次数学会,先让学生自己去收集资料,编排节目和人员。准备妥当以后,全班进行一次热热闹闹的数学会。

三、游戏-----打开数学与游戏的链接

心理学研究表明:促进人的素质和个性发展的最重要途径是实践活动。而玩正是儿童这一年龄阶段特有的社会实践活动。在校本活动中可以把课本的知识转化成“玩”的活动,也可以把日常生活或是科普读物中的游戏和学生一起玩,体会其中数学的奥妙,在适应和满足儿童的天性的同时获得了数学知识和方法。魏书生有句名言:每件事都有一百种做法,只要我们不断思考,大胆尝试,总能够想出好方法的。

1.数学中玩游戏

数学课堂教学主要是学习课本知识,我们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常常创设情景。其实游戏未尝不可以成为课本知识的载体,只要我们有足够的智慧。如: 7

平移的学习。可以依托游戏——俄罗斯方块,在快乐的氛围中完成对知识的探索。先是睁眼睛的自主玩(低级),然后升格到蒙着眼睛由别人指挥的玩(高级),学生一下就中了圈套。因为只有上、下、左、右四个方位词是不能在指挥和执行中达到游戏平衡的。于是就发现了要配合默契,要达到快速准确,必须明确说明是下几个,左几格才行也就是方向和步数并及才行,从而在玩游戏中知道了平移的知识和技巧。

2.游戏中学数学

把课本知识串在游戏中需要一定的数学功力,游戏中的数学就比较多,这方面的数学读物也很多,教师可以先学习再实践,和学生一起尝试。当然和学生一起玩数学游戏,最主要的是要在玩中把数学知识渗透给学生,把数学多样性介绍给学生。让学生在玩中恍然大悟——啊,这也是数学?原来这里还有数学秘密!数学真是无处不在!数学真是好玩!如:数学活动课可以玩莫比乌斯带。这条神奇的纸圈,就象变魔术一样,学生会先想,一个纸条剪开是当然两个分开的纸条,一动手却发现猜错了,“为什么?”就会在学生的心中升腾!这时候观察,重做,等等都是学生急不可待的事情。第二次再猜的时候不象第一次那么草率,看了又看,想了又想,才说出自己的看法,动手实践后又是出乎意料之外??就这样克莱因瓶被第一次以数学(拓扑)的身份带到了学生的眼前,学生还会只认为数学是+-×÷吗?

把课本知识串在游戏中需要一定的数学功力,游戏中的数学就比较多,这方面的数学读物也很多,教师可以先学习再实践,和学生一起尝试。当然和学生一起玩数学游戏,最主要的是要在玩中把数学知识渗透给学生,把数学多样性介绍给学生。让学生在玩中恍然大悟——啊,这也是数学?原来这里还有数学秘密!数学真是无处不在!数学真是好玩!

四、写作-----编织我们的数学家之梦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指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中去,以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写数学日记恰恰能体现这一点,它已经成为广大老师和家长认可的一种数学学习方式。在教育由研究教师的“教”转向研究学生的“学”的今天,它还是学生收集处理和提取信息,运用有关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数学发展的一个重要环节。

(一)在日记形式上,我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提出了两种不同的要求

1.口头日记。它适用于低年级学生,目的是培养学生接触数学日记,培养他们有数学的眼光、数学的思维等,我把它们统称为对数学的感觉。低年级的学生识字不多,我就降低写的要求,抽时间口头交流,(有条件的还可以请家长参与)甚至老师代为记录!至于所涉及的知识面,那是一个可变因量,可以人为地创造条件,加以引导。总而言之,只要学生能尽量运用数学去感受生活、记录生活、思考生活,那就对了!我发现孩子都特愿意把他们发现的或是看到的与数学有关的内容说给家长听或是挑个机会说给老师听,这也正是一份口头的数学日记!

2.书面日记。它适用于中高年级学生。一开始学写数学日记,为了提高孩子对数学日记的兴趣,可以允许学生写一些记流水帐式的购物过程,渐渐地引导学生写有思考价值的日记。要求学生将自己生活中的数学问题用数学的眼睛观察,用数学的笔触书写下来,没有固定的文体,没有限定的字数,没有规定的范围,学生都很感兴趣

8

(二)在指导方式上,教师要培养学生拥有一双数学的眼睛,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思考问题

1.教师应巧妙地运用课堂教学引导学生学会思考,梳理知识形成过程的思考脉络。要求学生当天写下这一共同发现过程,重视学生的反思能力培养,包括对课堂知识学习的回忆、归纳、总结、提高、反思、创新。

2.教师应逐步让学生写一些数学预习日记、数学知识运用日记、数学归纳日记、数学实践日记、数学反思日记。写下他们预习的想法、规律的运用、归纳方法的过程、实践中的发现和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以及积极、自主地对自身学习过程的回顾、思考及反思的过程。再次,激发学生书写数学日记的热情。教师可带领他们到网上浏览了一些其他学校学生的数学日记,激发有心的学生生成想写的欲望,并做出承诺每篇必看必改。接着,挑选有新意的在校园上或班里黑板报上发表,为其他同学提供范例,并激发学生写作的欲望,激励其他同学学习。

(三)在日记内容上,老师不应该作硬性规定

学生可以写数学课上自己对某一道题的思考或整堂课内容的思考,也可以写发生在数学课上与课外有趣的事情。当然,教师也可以通过以下途径引导学生来完成数学日记。

1.布置实践性的作业,将经过与感受写一篇数学日记。如,在教完三角形的稳定性之后让学生在生活中找一些三角形状的物品,通过仔细观察,找出三角形具有稳定性的特征。

2.反思性的日记。数学反思日记它能真实地记录学生的成长,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形成,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它要求将自己的疑问记录下来,便于教师及时了解 情况,进行补救教学。

3.写一些心得日记,以便及时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实践,我们发现数学日记可以让学生走进生活,让学生感悟数学是现实的、是有用的,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体现学生学会思考、乐于思考、善于思考的价值。同时,数学日记还促进了师生间的互动,成为了教师和学生之间进行沟通的桥梁。

校本课程是对数学学科教学的延伸和发展,是对学生理解、运用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升华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和需要,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的思想,着力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自由舒展身心。使数学课堂不但是学生接受教育、获取知识的场所,而且成为学生表演角色的舞台。我相信,这样的数学课堂将给孩子一个美好的数学童年。

六、数学校本课程开发的途径

1、课程选择

课程选择是校本课程开发中最普遍的活动,是指从众多可能的课程项目中决定学校付诸实施的课程计划的过程。选择活动使教师能够在决定教什么的问题上发挥积极的作用。

课程选择至少需要满足两个条件,即教师要有选择的权力,同时还要有可供选择的空间。此外,课程选择对教师的专业资质也提出了相当高的要求,对此我们不能低估。因为课程选择会对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产生重要而长远的影响,所以教师必须掌握课程选择的专业知识,并在实践中加以运用和发展。目前我国下放权力的课程机制还处于起步摸索阶段,特别是课程市场机制远未发育成熟。所以, 9

我们的选择余地是非常有限的,一般的教师还很难真切地感受到课程选择的知识和经验的重要价值。但是市场经济是整个社会的大势所趋,课程市场机制的建立已是势不可挡。对此我们应该有足够的准备,特别是教师教育必须提供这一领域的基本知识和实践。

2、课程改编

课程改编是指针对与原有课程准备对象不同的群体进行的学程上的修改。校本课程开发中的课程改编主要是指教师对正式课程的目标和内容加以修改以适应他们具体的课堂情境。此外,它也包括某些学校对国外引进课程的翻译和本土化改造。在一个日益多元化和个性化的社会中,教师可能面临越来越多的课程改编任务。

3、课程整合

课程整合是指超越不同知识体系而以关注共同要素的方式来安排学习的课程开发活动。课程整合的目的是减少知识的分割和学科间的隔离,把受教育者所需要的不同的知识体系统一联结起来,传授对人类和环境的连贯一致的看法。课程整合的一个重要理由就是必须减少因知识剧增对课程数量的影响,防止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

4、课程补充

课程补充是指以提高国定课程的教学成效而进行的课程材料开发活动。课程补充材料可以是矫正性和补救性练习、报纸和期刊剪报、声像材料、教学片和电影短剧、图画、模型、图表、游戏和电脑光盘。这些材料有助于实现内在于正规课程中的课程目标。在学校这一级,教师既可以在市面上挑选补充材料,或者与同事一道合作开发,也可以独自进行开发。

5、课程拓展

课程拓展是指以拓宽课程的范围为目的而进行的课程开发活动。课程拓展材料的目标是拓宽正规课程,为学生提供获取知识、内化价值观和掌握技能的机会。这些东西与学生所学课程专题有关,但却超出了正规课程所覆盖的广度和深度。

6、课程新编

校本课程开发也可以开发全新的课程板块和课程单元,我们把这类课程开发活动叫做课程新编。突出学校特点的“特色课程”、地方性专题课程即我们所说的“乡土教材”以及时事专题课程,就可以归为这一类型。此外,学校还可以开发新兴的专题或学科领域,以适应飞速发展的社会变革和科技进步。这也属于课程新编活动。这种课程新编活动大大提高了课程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不过,为保证学生基础学力的实现,同时又兼顾各个学校的差异性,大多数教育系统的课程政策把校本课程开发的课程新编活动限定在整个学校课程计划的10~30%的范围内。

1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