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志摩的《再别康桥》赏析

徐志摩的《再别康桥》赏析

徐志摩(1896-1931),浙江海宁人。19xx年曾留学英国。19xx年加入新月社,成为新月社诗派的代表诗人。

“志摩是蝴蝶,而不是蜜蜂,女人好处就得不着,女人的坏处就使他牺牲了。” --- 冰心

《再别康桥》是一首优美的抒情诗,宛如一曲优雅动听的轻音乐。19xx年秋,作者再次到英国访问,旧地重游,勃发了诗兴,将自己的生活体验化作缕缕情思,融汇在所抒写的康桥美丽的景色里,也驰骋在诗人的想象之中。 全诗以“轻轻的”“走”“来”“招手”“作别云彩”起笔,接着用虚实相间的手法,描绘了一幅幅流动的画面,构成了一处处美妙的意境,细致入微地将诗人对康桥的爱恋,对往昔生活的憧憬,对眼前的无可奈何的离愁,表现得真挚、浓郁、隽永。

这首诗表现出诗人高度的艺术技巧。诗人将具体景物与想象糅合在一起构成诗的鲜明生动的艺术形象,巧妙地把气氛、感情、景象融汇为意境,达到景中有情,情中有景。诗的结构形式严谨整齐,错落有致。全诗7节,每节4行,组成两个平行台阶;1、3行稍短,2、4行稍长,每行6至8字不等,诗人似乎有意把格律诗与自由诗二者的形式糅合起来,使之成为一种新的诗歌形式,富有民族化,现代化的建筑美。诗的语言清新秀丽,节奏轻柔委婉,和谐自然,伴随着情感的起伏跳跃,犹如一曲悦耳徐缓的散板,轻盈婉转,拨动着读者的心弦。

诗人闻一多20年代曾提倡现代诗歌的“音乐的美”“绘画的

美”“建筑的美”,《再别康桥》一诗,可以说是“三美”具备,堪称徐志摩诗作中的绝唱。

 

第二篇:再别康桥

再别康桥

徐志摩

授课人:XXX

【教学目标】

1、掌握生字词,了解作者的生平事迹。

2、分析诗歌的写作手法,掌握诗歌的“三美”境界。

3、学习鉴赏新诗的方法,让学生体会现代诗歌的感情表达,品味诗歌的意境美,运用诗歌写作中的方法来表达自己的情感体验。

【教学重点】

1、感悟诗歌的意境美,体会诗歌“三美”。

2、诗歌的写作手法以及感悟诗人的情感体验。

【教学难点】

1、诗人独特的意象选择。

2、体会现代诗歌的音乐美,建筑美,绘画美。

【教学方法】

1、朗诵教学法,通过饱含感情、阴阳顿挫的朗读,增加诗歌的韵味美感,也可以让学生在朗读实践中进一步加深对诗歌的理解与记忆。

2、情境教学法,通过再现诗人的写作背景使学生设身处地的进行情感体验,有利于加深学生对诗歌的理解。

3、示范分析、师生合作探究,讨论教学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在讨论中分析、感受作者的写作成功之法。

【教学设想】

通过朗读,分析,深入探究,解疑,练笔等环节完成本堂课的教学。首先让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诗歌,使之对诗歌有一个形式美的感受,其次运用师生合作的方法来把握诗歌意象的运用,分析写作手法,最终掌握新诗的鉴赏方法,让学生对其他新诗有一个大致的把握。

【课时安排】一课时

【课型】:新授课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三分钟)

同学们,还记得学过的哪些离别诗句吗,李白的《渡荆门送别》“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高适的《别董大》“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等等,都表达了怎样的情感呢?(答:表现对离别的悲愁不舍或无奈)那么现代诗歌中的一句“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又会是怎样的一种情感呢?徐志摩,他就这样悄悄地

来,又这样悄悄地走了。让我们和志摩一起《再别康桥》,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板书:再别康桥)

二、检查预习

检查字词及作者简介的预习。

河畔(pàn)、青荇(xìng)、

淀(diàn)、似(shì)的、

篙(gāo)、漫溯(sù)

笙箫(shēngxiāo)

三、初读感知,理清结构(15分钟)

(一)播放示范录音,使学生在美妙的音乐朗读中感受诗歌“活的生命力”;(3分半钟)

(二)让学生齐读课文,然后对徐志摩进行生平介绍(徐志摩,新月派代表诗人、散文 家,笔名南湖、云中鹤。曾留学英美,诗作深受英国浪漫主义诗潮 影响——字句清新,韵律谐和,比喻新奇,想象丰富,意境优美。19xx年因飞机失事而遇难,留下四部重要诗集《志摩的诗》《翡 冷翠的一夜》《猛虎集》和《云 游》。《再别康桥》出自《猛虎集》。)(4分钟)

(三)展示图片介绍徐志摩与生命中的几个女人的故事,加深学生对诗人的了解。然后介绍康桥对诗人的特殊意义,即写作背景(康桥,即英国著名的剑桥大学所在地。19xx年 10月—19xx年8月,诗人曾游学于此。康桥时期 是徐志摩一生的转折点。正是康河的水,开启了 诗人的心灵,唤醒了久蛰在他心中的诗人的天命。 此诗作于徐志摩第三次欧游的归国途中。一个人 悄悄来到康桥找他的英国朋友。遗憾的是他的英 国朋友一个也不在,只有他熟悉的康桥在默默等 待他,一幕幕过去的生活图景,又重新在他的眼 前展现?? )(5分钟)

(四)让一同学领读,然后理清诗歌的段落大意,也就是全诗感情线索。(3分钟)

第一节:透露难分难舍的离情,给全诗定下抒情的基调;

第二~五节:浸透诗人无限欢喜和眷恋的感情;

第六节:由幻想回到现实,情绪低落下来;

第七节:跟开头呼应不愿惊动康桥并融入更多的不得不离去的哀愁

四、精读课文,讨论探究(20分钟)

(一)讨论诗歌中的“三美”,(多媒体展示诗歌“三美”,即“音乐美、建筑美、绘画美”是“新月派”代表诗人闻一多先生在他的论文《诗的格律》中所强调的。音乐美强调音节,绘画美讲求辞藻,建筑美则要求节和句的匀称,这是“新月派”创作的理念。)

提问:找出诗歌中有哪些意象,分别体现“三美”中的哪类特征?(8分钟) 诗歌意象:云彩、金柳、夕阳、新娘、艳影、青荇、柔波、水草、虹、浮藻、梦、长篙、星辉、笙箫、夏虫、云彩。

绘画美:诗的语言多采用有色彩的词语,云彩、金柳、夕阳、波光、艳影、青荇、彩虹、青草、星辉斑斓。

音乐美:押韵;音乐和谐,节奏感强;回环复沓。

建筑美:节的匀称和句的整齐;共七句,每节两句,单行和双行错开一个排列,整体给人以美感。

金柳___新娘 悄然离去

青荇___招摇 (笙箫 夏虫)

再别康桥 一潭___彩虹 (6-7)

(现实) 星辉___放歌 现实

(2_5)(寻梦)

依依不舍 欣喜,眷恋 无奈、惆怅

(二)本诗中的写作手法有哪些,分别有什么作用?(6分钟)

两个暗喻:湖畔的金柳对应夕阳中的新娘,使无生命的景语,化作有生命的活物,温润可人 ;清澈的潭水对应天上虹,犹彩虹般的梦,意醉情迷,物我两忘 ,主客观合一 , 更突出对康桥的依恋。

两个拟人:招摇”:常含贬义,用“招遥”写水草,显现出无拘无束,自由自在的情态。这种“自在逍遥”的安闲,本是写人之词,用来写水草,又更显生动、形象。

“油油”是光润的样子,水流的样子,和悦的样子。用它修饰“招摇”,不但增强了水草的自在感,而且还使我们想起了水草得以“招摇”的河水:微风轻拂,水波轻涌,水质清澈,那些像涂了凝脂的水草在水中随微波来回轻摆,自在安闲。这是怎样一幅美景啊!而这美景全赖诗人的“招摇”。

本课的手法:以动写静;善用比喻拟人。

现代诗歌的鉴赏方法:知作者晓背景;找意象品意境;感形象体感情;析语言明手法。

(三)思考:(5分钟)

本诗抒发了什么思想感情?(对康桥的无限欣喜和眷念之情。)

《再别康桥》在你的心里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

(答案一《再别康桥》是20世纪中国最出色的一首别离诗,犹如一首轻柔优美的小夜曲,诗人的自由天性、潇洒飘逸的风格与康桥宁静优美的自然风景融会成了别具一格诗境之美。 )

(四)自由朗读诗歌(1分钟)

五、总结课文(3分钟)

这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徐志摩的代表性诗作《再别康桥》,从中我们主要了解诗歌的“三美”,即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这首诗中的意象处处洋溢着诗人对

美好时光的回忆及无奈离别之情。我们主要掌握鉴赏新诗的方法,就是从作者的写作背景,创作风格,写作手法等方面把握。

六、分析写作特色、学习写作方法(2分钟)

本诗的写作手法主要是以动写静;善用比喻拟人。用意象来表达自己的感情。我们主要学习从诗歌的字词(特定意象)来探究诗人的思想感情以及我们今后对新诗的鉴赏。

七、作业布置(1分钟)

① 背诵课文。

②试与徐志摩的另一首离别诗《沙扬娜拉》进行比较赏析,写一篇不少于600

字的赏析文。沙扬娜拉·赠日本女郎

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

象一朵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

道一声珍重,道一声珍重,

那一声珍重里有蜜甜的忧愁——

沙扬娜拉!

课外赏析: 《偶尔》

我是天空里的一片云,

偶尔投影在你的波心——

你不必讶异,

更无须欢喜——

在转瞬间消灭了踪影。

你我相逢在黑夜的海上,

你有你的,我有我的,方向;

你记得也好,

最好你忘掉,

在这交会时互放的光亮!

八、板书设计

四行一节 错落排列 字数相近 回环呼应 ——建筑美

节奏感 旋律美 弹跳性 ——音乐美

金柳——喜悦之美

青荇——自由之美

意象 潭——绚丽之美 ——绘画美

青草、星辉——浪漫之美

夏虫——沉默之美

九、教学反思:

1,尊重学生的思考,导入部分就让学生对这首诗歌产生浓厚的兴趣,产生对诗歌美感的想象。

2,课堂思路明确,先易后难、先简后繁,由浅入深地剖析诗歌

3,课本钻研深刻,从具体诗歌的鉴赏方法入手到其他诗歌的鉴赏,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4,课堂气氛活跃。

5,对诗歌内容的分析过多过细,忽略了对诗歌的反复诵读。

6,相关知识介绍过于丰富,知识容量太大,学生接受起来有些困难。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