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会计学_绝对实用的教案

基础会计教案

一、课程内容

《基础会计》是会计学科的入门课程,也是财务会计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是学习初级财务会计、中级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管理会计和财务管理等专业课程的基础。对于其他相关专业的学生来讲,学习本课程是了解会计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的途径,它有助于完善学生的专业知识结构,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本课程主要介绍了会计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包括对会计的定义、会计核算的职能、会计核算的对象、会计核算方法、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和一般性原则、会计要素和会计等式等基本理论的讲解;详细阐述会计科目和账户的设置、复式记账原理、成本计算和财产清查、会计核算程序、会计工作组织等基本核算方法;全面介绍了会计凭证的填制、账簿的登记和会计报表的编制等基本技能。

二、教学方式方法
   在《基础会计》的教学过程中,我们本着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根据会计实务操作性强的特点,决定采用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方法进行相关的实验教学;如《基础会计》中的填制会计凭证、登记账簿、编制会计报表等章节,如果只在课堂上讲理论既费时又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因此我们将各种单据制作成多媒体课件,将各个单据和整个填制过程完整地展示给学生既形象又生动,然后再进行配套的实验,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教学活动,真正实现教与学的互动。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我们将理论课与实验课的比例定为3:1,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又使其所学的理论知识得到了巩固。

三、配套实践性教学内容
  《基础会计》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需要学生在学习中不断进行实验以增加感性认识。为此我校专门建立了会计模拟实验室和会计电算化实验室,组织学生进行会计模拟实验,指导学生填制会计凭证(原始凭证的填制与审核、记账凭证的填制与审核)登记会计账簿、编制会计报表。我们对《基础会计》这门课的教学,实现了实验场地的现场化、实验资料的标准化、实验手段的规范化。会计模拟实验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深化课堂的理论教学,强化了实际操作技能,大大缩短了理论与实际的距离,为学生毕业后尽快适应实际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四、本课程的总要求

在全面学习的基础上,准确理解基本概念、基本原理,能够应用复式记账原理熟练处理经济业务,能根据提供的实物单据准确填制会计凭证、登记账簿、编制会计报表。

五、本课程总课时:总学时72学时,4学分,一学期开设。

       第一章  总 论

第一节   会 计 概 述

教学内容:

1、 会计的概念。

2、会计核算的对象

教学目标:

1、理解会计的概念和特点。

2、了解会计的产生和发展。

3、了解会计核算的对象和方法。

4、理解会计的基本职能及各职能之间的相互关系。

教学重点及难点:

会计的概念、会计的基本职能、会计的对象。

教学方法:

以讲授法为主,理论联系实际,间以课堂练习,以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课时安排:2课时。

导入新课:

有人说会计就是记账、算账、报账;有人说在财务部门工作的人就是会计;请同学们思考:这些说法对不对?究竟什么是会计?会计是怎样产生的?日常的会计工作主要有哪些?

新课讲授:

    

第一节      会 计 概 述

一、会计的概念(重点)

会计是以货币作为主要计量单位,以会计凭证为依据,借助于专门的程序及方法,对特定主体的经济活动进行全面、综合、连续、系统的核算与监督的一种管理活动。

会计的产生和发展 :

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会计产生和发展的基础, 会计的产生 是由社会环境所决定和 制约的.我国会计产生于西周,发展于唐朝,从会计产生和发展的历程可以看出 , 会计的产生 是由社会环境所决定和制约的,其中与社会生产的发展更是密切相关。

给学生简单介绍会计的产生和发展:

1、原始社会:结绳记事、刻木记事。

2、周朝: “ 会计 ” 一词开始使用。

3、西汉与东汉:账簿产生,如, “ 草流 ” 和 “ 誊清簿 ” ,设 “ 钱谷账 ” 。

4、唐宋时期:官厅会计把钱粮的收支分为四个部分 “ 原管、新收、已支、现在 ” 来反映财产的增减变化。 “ 四柱 ” (旧管 + 新收 - 开除 = 实在)式会计方法的应用,根据四柱结算法编造的账簿称为 “ 四柱清册 ” 。

5、明末清初: “ 龙门账 ” 的产生,把全部账目分为四部分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为: “ 进 - 缴 = 存 - 该 ” ,分别相当于现代会计的收入、支出、资产和负债,期末编制 “ 进缴表 ” (资产负债表)和 “ 存该表 ” (利润表)。

6、我国在清朝后期从国外引进了借贷复式记账法。

7、会计科学在20世纪30年代逐步形成了为企业内部经营管理提供信息的管理会计体系,管理会计的产生与发展,是会计发展史上的一次伟大变革,从此,现代会计形成了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两大分支。

讲完会计的相关概念后,教师可利用启发式向学生提出:你怎么理解“经济越发展,会计越重要”?进行课堂讨论。

二、会计的职能及特点 (重点)

会计职能的定义:

会计职能是会计固有的功能,是会计本质的体现。所谓会计的职能是指会计在经济管理中客观上所具有的功能。

1、核算职能及其特点

(1)核算职能的概念

会计的核算职能,主要是对各单位经济活动全过程的合法性、合理性和有效性进行监督。

(2)核算职能的特点

①会计主要以货币作为计量单位,从数量上核算各单位经济活动情况;

②会计主要核算已经发生或已经完成的经济业务;

③会计在反映经济活动时具有完整性、连续性和系统性;

2、监督职能及其特点

(1)监督职能的概念

会计监督职能主要是对各单位经济活动全过程的合法性、合理性和有效性进行监督。

(2)监督职能的特点

①会计监督利用货币计价进行监督,也要进行实物监督;

②会计监督是一个包括事前监督、日常监督和事后监督的一个过程;

③会计监督是单位内部的监督,使外部监督不可代替的。

会计核算与会计监督的关系:

    会计核算与会计监督二者相辅相成,核算是监督的前提,监督是核算的保证。

第二节      会计核算的对象

一、会计对象的概念(重点)

学习了会计的概念和职能后,同学们会计工作的重要性有了明确的认识,那么会计工作日常核算的内容具体又包括那些呢,是否包括企业或单位的全部经济活动?从而引导出会计对象的概念

会计对象就是会计核算和监督的内容。具体指社会再生产过程中能够用货币计量的经济活动,或者说是再生产过程中的资金运动。

(一)资金:是指企业行政事业单位各项财产物资的货币表现,包括货币本身。

(二)企业的资金运动:

  1、工业企业的资金运动:

  货币资金→储备资金→生产资金→成品资金→货币资金

2、商业企业资金运动:

货币资金→商品资金→货币资金

  3、行政事业单位的资金运动:

  预算资金的拨入→预算资金的支出

总结:企业的资金运动,是经营资金的运动,行政事业单位的资金运动是预算资金的运动

一、    会计的特点(重点)

通过前面内容的学习,教师可引导学生共同总结出会计的特点。

(一)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尺度;

(二)会计核算具有连续性、系统性、综合性和全面性的特点;

(三)会计具有一整套科学实用的专门方法。

三、会计方法(了解)

会计方法是指履行会计职能、完成会计任务,实现会计目标的方式,是会计管理的手段。会计方法包括会计核算方法、会计分析方法和会计检查方法。

会计核算方法是对经济业务进行全面、连续、系统的记录和计算,为经营管理提供必要的信息所应用的方法,它是整个会计方法体系的基础。

本书主要学习会计核算方法。先请同学们思考并回答:你所知道的会计核算方法有哪些?然后进行讲解。

会计核算方法一般包括:设置账户、复式记账、填制和审核会计凭证、登记会计账簿、成本计算、财产清查和编制财务会计报告七种方法。

巩固新课:可采用提问、练习等方式巩固本节内容。

布置作业:

1、思考会计核算的各种方法之间的相互关系;

2、复习本节内容,并预习下节课内容。

教学总结:“基础会计学”是会计学专业的入门课程,本节又属第一次课,因而讲述会计的概念一定要结合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经济学知识,不可照本宣科。既要激发学生对会计的学习兴趣,又要加重理论知识的灌输,为“会计学基础”后续知识的学习以及会计学专业课程的开设奠定良好基础。

第三节  会计核算的基本假设和一般性原则

教学内容:

1、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

2、会计核算的一般性原则。

教学目标:

1、理解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

2、理解会计核算的一般性原则。

教学重点和难点:

1、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

2、会计核算的一般性原则。

本节课主要是难在理解、把握和应用上。

教学方法:

以讲授法为主,理论联系实际,间以课堂练习,以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课时安排:2课时。

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会计的概念,大家知道会计是经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以货币计量为基本形式,运用专门的方法,对经济活动进行核算和监督的一种管理活动。为了保证这些管理活动的正常进行,就必须对错综复杂的经济业务从空间上、时间上以及计量方法上作一些必要的、在会计上合乎推理的判断和规定,这些规定和判断就是会计核算的前提和条件,也就是我们本节课要给大家讲述的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

讲授新课:

一、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重点/难点)

一般认为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包括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期间、货币计量四项。

(一)会计主体

会计主体又成为会计实体、会计个体,它是指会计人员所核算和监督的特定单位。会计主体前提要求会计人员只能核算和监督所在主体的经济活动。这一前提的主要意义在于:一是将特定主体的经济活动与该主体所有者及职工个人的经济活动区别开来;二是将该主体的经济活动与其他单位的经济活动区别开来,从而界定了从事会计工作和提供会计信息的空间范围,同时说明某会计主体的会计信息仅与该会计主体的整体活动和成果相关。

例如,一项商品购销业务,甲方是买方,乙方是卖方。按照会计主体的要求,会计人员应站在本企业的立场上处理业务,即甲方的会计应作商品购进的账务处理,而乙方的会计应作商品销售的账务处理。

在这里应该注意的是:会计主体与法律主体并非是对等的概念,

法人可以作为会计主体,但会计主体不一定是法人。例如由自然人所创办的独资和合伙企业不具有法人资格,这类企业的财产和债务在法律上被视为业主或合伙人的财产和债务,但在会计核算上必须将其作为会计主体,以便将企业的经济活动与其所有者的经济活动以及其他实体的经济活动区分开来。企业集团由若干个具有法人资格的企业组成,各个企业既是独立的会计主体,也是法律主体,但为了反映整个集团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及现金流量情况,还应编制该集团的合并会计报表,企业集团是会计主体,但通常不是一个独立法人。

(二)持续经营

持续经营是指会计主体在可预见的未来,将根据正常的经营方针和既定的经营目标持续经营下去。即在可预见的未来,该会计主体不会面临破产和清算。例如:企业固定资产计量应按购建时的历史成本入账,固定资产价值通过提取折旧的形式,在其使用年限内分期转作费用等,都是以持续经营为前提的。

(三)会计分期

会计分期是指将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人为地划分为若干个相等的时间间隔,以便确认某个会计期间的收入、费用、利润,确认某个会计期间的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编制会计报表。这一基本前提的主要意义是:界定了会计信息的时间段落,为分期结算帐目和编制财务会计报告,贯彻落实权责发生制、可比性原则、一贯性原则、相关性原则、配比性原则、及时性原则、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的原则及谨慎性原则奠定了基础。

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中将会计期间分为年度、半年度、季度和月度。年度、半年度、季度和月度的起讫日期采用公历日期,即会计年度与公历年度相同,从1月1日开始到12月31日为止。半年度、季度和月度均称为会计中期。

(四)货币计量

《企业会计制度》规定,会计核算以人民为记账本位币。业务收支以外币为主的企业,也可以选择某种外币作为记账本位币,但编制会计报表时必须换算为人民币。

以上会计核算的四项基本前提,具有相互依存、相互补充的关系。会计主体确立了会计核算的空间范围,持续经营与会计分期确立了会计核算的时间长度,而货币计量为会计核算提供了必要的手段。没有会计主体,就没有持续经营,没有持续经营,就不会有会计分期;没有货币计量,就不会有现代会计。

二、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重点/难点)

(一)客观性原则:如实地反映实际发生的交易或事项,不弄虚作假

(二)相关性原则:所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能够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以满足会计信息使用者的需要

(三)可比性原则:指企业的会计核算应当按规定的会计处理方法进行,会计指标应当息口径一致、相互可比。

它是指企业之间的横向比较,要求各企业采用的会计处理方法一致。

(四)一贯性原则:指企业的会计处理方法前后各期应当保持一致,不得随意变更。

它主要指同一会计主体前后各期的会计政策应当保持稳定,不得随意变更

(五)及时性原则:指企业的会计核算应当及时进行,不得提前也不得滞后

(六)明晰性原则:指企业的会计核算和编制的财务会计报告应当清晰明了,便于理解和利用。

(七)权责发生制原则:指在会计核算中以应收应付作为计算标准来确定本期收入和费用的一种账务处理方法。

以权责发生制原则作为记账的基础,要求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凡是当期已经实现的收入和已经发生或负担的费用,不论款项是否收付,都应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处理;凡是不属于当期的收入和费用,即使款项已经发生在当期收付,都不应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

(八)配比原则:指企业在进行会计核算时,收入与成本、费用应当相互配比,同一会计期间内的各项收入与其相关成本、费用,应当在该会计期间内确认。

配比原则有两层含义:一是因果配比;二是时间配比。

(九)历史成本原则:指企业的各项财产在取得时应当按实际成本计量。各项财产如果发生减值,应当按照规定计提相应的减值准备。除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另有规定者外,企业一律不得自行调整账面价值。

(十)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原则:指凡支出的效益及于本会计年度(或一个营业周期)的,应当作为收益性支出;凡支出的效益及于几个会计年度(或几个营业周期)的,应当作为资本性支出。

收益性支出:仅与本会计期间相关的支出   →  作为当期费用

资本性支出:与几个会计期间相关的支出    → 计入资产的价值

(十一)谨慎性原则:指企业在进行会计核算时,应当遵循谨慎性原则的要求,不得多计资产或收益、少计负债或费用。

根据该原则,在制度中计提了相应的减值准备,但不得提秘密准备

(十二)重要性原则

重要性原则是指在会计核算过程中,对交易或事项应当区别其重要程度,采用不同的核算方式。对资产、负债、损益等有较大影响,并进而影响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据以作出合理判断的重要会计事项,必须按照规定的会计方法和程序进行处理,并在财务会计报告中予以充分、准确地披露;对于次要的会计事项,在不影响会计信息真实性和不至于误导会计报告使用者作出正确判断的前提下,可适当简化处理。

(十三)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指应当按照交易或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核算,而不应当仅仅按照它们的法律形式作为会计核算的依据。

巩固新课:可采用提问、练习等方式巩固本节内容。

布置作业:1、请同学们自己举出四个例子来分别说明会计的四个基本前提。

2给出实例让同学们判断属于一般原则中的哪种原则。(题目见随堂所发习题)

  教学总结:由于受学生所学知识和“基础会计学”课程内容的限制,会计的基本前提和一般原则在“基础会计学”课程中,无法让学生深透的理解。授课中应力求简明易懂、深入浅出。

第二章   会计要素和会计平衡公式

     第一节    会计要素

教学内容:

1、会计要素的概念

2、会计各要素的含义及包括的具体内容

教学目标

1、理解会计要素的概念。

2、能熟练地说出会计要素的构成。

3、了解会计各要素的具体内容。                       

教学重点及难点

会计六要素的概念、特点、包含的内容。

教学方法:

以讲授法为主,配以相应的习题进行练习,以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课时安排:4课时

课时说明:因会计六大要素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所以用一个教案封面分两次讲解。

导入新课:

我们已经给大家介绍了企业的经济活动以及会计的对象,那么,会计究竟核算些什么呢?可以说形形色色,名目繁多,但归纳起来,就是六大类,即我们今天将给大家讲解的会计六大要素: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

新课讲授:

一、会计要素(重点/难点)

会计要素就是对会计对象具体内容的基本分类,它是会计对象的组成部分,是会计报表内容的基本框架,也是账户的归并和概括。

企业会计的基本要素分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

(一)资产

1、概念:资产指过去的交易、事项形成并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资源,该资源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

2、资产的特征。

第一,资产必须是由过去的交易事项形成并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经济资源。

第二,资产作为一项资源,它必须具有能力为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能力。

第三,作为一项资产,应当能以货币计量其价值。

3资产的内容:

    资产按照流动性可分为流动资产和非流动资产。

(1)流动资产

流动资产有以下几种类型:

①货币资金:指货币资金存在的资产,包括现金、银行存款、其它货币资金等。

②短期投资:指各种能够随时变现、持有时间不超过一年的有价证券以及不超过一年的其它投资。                                                                                           

③应收及预付款项:指应收而尚未收回的账款和预付的购货款,属于短期债权。包括应收票据、应收账款、预付账款、其它应收款等。

④存货:指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为销售或耗用而储存的各种资产,包括商品、产成品

半成品、在产品以及各种材料、燃料、包装物和低值易耗品等。

(2)非流动资产

 非流动资产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①长期投资:指不准备在一年以内变现的投资,包括股票投资、债权投资和其它投资。

   ②固定资产:指使用年限在一年以上,单位价值在规定限额以上,并在使用过程中保持原有物质形态的资产,包括房屋及建筑物、机器设备、运输设备和工具器具等。

 ③无形资产:指企业长期使用而没有实物形态的资产,包括专利权、非专利技术、商标权、著作权、土地使用权和商誉。

(二)负债

1、负债的概念:负债是指过去的交易、事项形成的现实义务,履行该义务回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

2、负债的特征:

第一,负债的本质是一种现时经济义务。

第二,负债对债务人的资产具有要求权。

第三,负债必须有能力用货币确切计量或合理预计的金额。

第四,负债的偿还的方式有:以资产偿还;以提供劳务偿还;或者两者兼而有之。

3、负债的内容

负债按其流动性分为流动负债和长期负债。

(1)流动负债:指将在一年 ( 含一年 ) 或者超过一年的一个营业周期内偿还的债务。

流动负债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① 短期借款:为维持正常生产经营周转且偿还期在一年以内的各种借款。

② 应付票据:因商业信用产生,须于约定日支付一定金额给持票人的书面证明。

③应付款项 :指因赊购货物或接受劳务等原因而发生尚未支付的、预收的或应付的款项。包括应付账款、预收账款、其他应付款和应付股利等。

④应付工资: 指企业应付而未付给员工的劳动报酬

⑤应交税金: 指企业按税法规定应交而未交的各项税金。

(2)长期负债: 是指在一年以上或者超过一年的一个营业周期以上偿还的债务。

长期负债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①长期借款:指企业为购置长期资产且偿还期在在一年以上的各种借款

②应付债券: 指企业为筹集长期资金而发行的,约定于某一特定日期还本付息的书面证明。

③长期应付款:是指除长期借款和应付债券以外的其他各种长期应付款。如应付融资租赁租入固定资产的租赁费等。

(三)所有者权益

1、所有者权益的概念:指企业所有者在企业资产中享有的经济利益,其金额为资产减去负债后的余额。

2、所有者权益的内容:

①实收资本:指投资者按企业章程、合同或协议的约定,实际投入企业的资本。

②资本公积: 包括资本 ( 或股本 ) 溢价、接受捐赠资产等。

③盈余公积: 按国家有关规定从净利润中提取的公共积累。

④未分配利润: 企业留于以后年度分配的利润或待分配利润。

负债与所有者权益的比较:虽统称为权益,但两者性质、数量关系和偿还的法律责任不同。

(四)收入

1、收入的概念:指企业在销售商品、提供劳务及让渡资产使用权等日常活动中所形成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

2、收入的特征

①收入是从企业的日常经营活动而不是偶发的交易或事项中产生。

②收入可能表现为资产的增加、负债的减少,或者二者兼而有之。

③收入本身能导致企业所有者权益的增加。

④收入只包括本企业经济利益的流入,不包括为第三方或客户代收的款项。

3、收入的内容

①主营业务收入: 指企业主要经营业务的收入。如销售产成品的收入。

②其他业务收入: 指企业主营业务以外的经营业务所取得的收入。如材料销售、技术转让、固定资产出租、包装物出租、无形资产出租、运输收入等。

注意:给学生讲解营业外收入与主营业务收入和其他业务收入在性质上的不同。

(五)费用

1、费用的概念:指企业为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等日常活动所发生的经济利益的流出。即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各种耗费。

2、费用的特征

①费用发生于企业的日常经营活动而不发生于偶发的交易或事项;

②费用的发生一方面要导致资产的减少,另一方面会导致资产形态的转换。

③费用要以收入来补偿,本身及最终会导致所有者权益的减少。

④费用和成本虽都是企业经济资源的耗费,都属于费用,但人们通常将计入某一成本计算对象的费用,又称为成本。

3、费用的内容 :费用按其用途和得到补偿的时间不同分为产品生产费用和期间费用。

①产品生产费用:与产品生产或提供劳务有关并计入成本而发生的各项费用。包括直接材料费用、直接人工费用、其他直接费用和制造费用等。

② 期间费用 : 是指企业行政管理部门为组织和管理生产经营活动而发生的从当期收入中得到补偿的费用。包括:管理费用、财务费用和营业费用。

(六)利润

1、利润的概念:指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它是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内实现的收入减去费用后的余额。

2、利润的特征

①利润是收入和费用两个会计要素配比的结果。

②利润是广义的收入和广义的费用相抵后的差额。

③利润将最终导致所有者权益的增加。

3、利润的内容

①主营业务利润: 主营业务收入减去主营业务成本和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后的余额。

②营业利润:主营业务利润加其他业务利润减期间费用后的余额。

③利润总额:营业利润加投资净收益加营业外收入减营业外支出。

④净利润: 利润总额减去应纳所得税后的余额。

巩固新课:可采用提问、练习等方式巩固本节内容。

课堂练习:

1、简述所有者权益与负债的区别。

2、三年前,几个人合伙创建了一家公司,共筹资400万元(其中合伙人投资300万元,从银行借款100万元),用以建厂房、买设备和材料,形成企业的资产。经过两年的苦心经营,企业已拥有资产600万元,需要偿还各种债务200万元,试计算,企业的净资产为多少?企业的留存收益又是多少?

布置作业:1、举例说明你对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三个会计要素的认识。 

           2、举例说明你对收入、费用、利润三个会计要素的认识。

教学总结:由于受学生所学知识和“基础会计学”课程内容的限制,会计要素在“基础会计学”课程中,容易无法让学生深透的理解。授课中应力求简明易懂、深入浅出。

第二节  会计平衡公式

教学内容:

1、会计平衡公式

2、经济业务的发生对会计平衡公式的影响

教学目标:

1、能解释会计基本等式

2、能根据会计平衡公式中各要素之间的关系,分析不同经济业务类型对会计要素的影响。

教学重点及难点:

会计平衡公式。

教学方法:

以讲授法为主,同时用多媒体课件演示各种类型的经济业务对会计基本等式的影响并配以相应的习题进行练习,以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课时安排:2课时

导入新课:

我们知道,创办任何一个企业都必须筹集一定数额的资本金,这些资金我们可以通过吸收别人投资获得,也可以通过负债方式取得;然后再根据本企业生产经营的需要,购置必要的厂房、设备、原材料等资产,才能开展正常的经济活动。企业的这些资产一方面表现为特定的物质实体存在形式,如:现金、固定资产等;另一方面又表现为相应的要求权,即这些资产是如何取得的,为谁所有,比如:向别人借钱要支付利息、吸收别人投资要给人家分红等。人们常把对资产的要求权称为权益。由此可见,资产与权益是同一资金的两个方面,而且在总额上有一种必然的相等关系,即资产=权益或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讲授新课:

一、会计恒等式的表现形式(重点)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静态表现)

利润=收入—费用         (动态表现)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综合表现)

二、经济业务的发生对会计等式的影响(重点)

(一)经济业务的概念

经济业务是指在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能够使会计要素增减变化的事项。具体分为:

交易:指会计主体与外界一切单位或个人发生的往来。例如:购买材料、销售产品、向银行借款、吸收投资等。

事项:指会计主体内部各部门之间发生的资金活动。例如:领用材料、固定资产计提折旧、分配费用等。

(二)经济业务发生对会计等式的影响

用多媒体课件演示下列经济业务发生后引起的资产与权益之间的变化。

1、资产项目之间此增彼减,总额不变。

例如:20##年甲企业以银行存款购入3000千克原材料,每千克10元。(原材料增加,银行存款减少)

2、负债项目之间此增彼减,总额不变。

例如:20##年甲企业向银行借入为期3个月的借款70000元,偿还前欠料款。(短期借款增加,应付账款减少)

3、资产与负债及所有者权益项目的同增同减,总额变化。

例如:20##年甲企业向银行借入为期3个月的借款70000元,存入企业存款户。(短期借款增加,银行存款增加)

4、负债及所有者权益项目的此增彼减,总额不变。

例如:某单位向银行借款200万元,后因企业管理不善,发生财务困难,与银行进行债务重组,经协商,银行同意将该笔借款转为对该企业的投资。

该笔业务:借款减少200万元,实收资本(股本)增加了200万元,权益总额未变

总结:企业发生的任何经济业务所引起的资产与权益的变化无非是以下四种类型:(1)资产与权益同时增加;(2)资产与权益同时减少;(3)资产之间有增有减;(4)权益之间有增有减。

用多媒体课件演示以上四项经济业务对会计基本等式的影响。

基础会计学绝对实用的教案                                  

1:双方总额等额增加;2:双方总额等额减少;3:双方总额不变;4:双方总额不变

由以上分析得出,经济业务的发生不影响会计等式的成立。

巩固新课:可采用提问、练习等方式巩固本节内容。

布置作业:假如你和几个好朋友共同创办一个公司,必定会涉及资产与权益的问题,你认为应该如何描述这两者之间的关系呢?

教学总结:本节内容是在学生熟练掌握会计要素的分类基础上设计的,可大量运用具体实例讲解会计恒等式的应用;通过典型例题,帮助学生理解会计基本等式,引导学生自己总结经济业务的发生是否影响会计等式的平衡,加深印象 ;重点板书会计恒等式的应用实例,并初步引入“会计报表雏形”。

第三章      账户和复式记账

第一节  会计科目与账户

教学内容:

1、会计科目

2、账户

3、账户的分类

教学目标

1、理解会计科目的概念。

2、能说出会计科目的分类。

3、理解账户的概念。

4、根据账户的设置原则,熟练的设置账户。

5、正确识别账户的基本结构。

6、明确会计科目与账户的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教学重点及难点

会计科目的内容、账户的含义及其基本结构、会计科目与账户的关系。

教学方法:

以讲授法为主,同时配以多媒体课件进行演示。

课时安排:2课时。

导入新课:

带领大家回顾会计六大要素的名称和内容,引导同学们思考六大要素是对会计对象的分类,如果要再对会计对象的具体内容进行分类该如何分?如:企业的厂房、机器设备等都是企业的资产,而且是固定资产的实物形态,为了反映其增减变动情况,根据管理的要求,就要将其归为一类,设置“固定资产”科目,从而引出会计科目的概念。

讲授新课:

一、会计科目(重点)

会计科目的概念:会计科目是对会计要素按照不同的经济内容和管理需要进行分类的项目。会计科目是设置账户、处理账务所必须遵守的规则和依据,是正确组织会计核算的重要条件。在实际工作中,通常是先设置会计科目再依据会计科目设置账户。会计科目也可简称为科目。

会计科目的分类:

1、按经济内容分类,可分为:资产类科目、负债类科目、所有者权益类科目、成本类科目和损益类科目。

2、按其所提供信息的详细程度分类,可分为:总账科目和明细账科目。

二、账户(重点)

会计科目只是规定了会计对象具体内容的类别名称,还不能进行具体的会计核算。为了连续、系统、全面地记录由于经济业务的发生而引起的会计要素的增减变动,提供各种会计信息,必须根据规定的会计科目在帐簿中开设账户。

账户就像每个家庭户口簿中的一页页卡片,每个家庭成员有一页卡片,每页卡片按规定的格式记录每个人的基本情况及其变动情况。

账户的概念:账户是根据会计科目开设的,具有一定的格式和结构,用于分类反映会计要素增减变动及其结果的一种工具。

(一)账户的基本结构

账户是在分类的基础上汇集经济业务数据的工具和场所,这就决定了它必须具有合理结构。这是账户不同于会计科目之所在。

任何一项经济业务的发生都会引起会计要素及其项目的变动,而这种变动不外乎两种情况:增加或减少,因而账户相应地分为左右两方,一方用于登记增加额,另一方用于登记减少额。账户的名称加上登记增加额和减少额的两方,就构成了账户的基本架构。反映账户基本结构最简单的形式是“T”形账户。

如图:

基础会计学_绝对实用的教案

账户左右两方,哪一方登记增加金额,哪一方登记减少金额,其余额在哪一方,则取决于所采用的记账方法和账户本身的性质。

(二)账户的具体结构

1、资产类及成本类账户

借方(本期借方发生额):增加栏——登记本期增加额

贷方(本期贷方发生额):减少栏——登记本期减少额

期初期末余额:在借方——增加栏方

2、负债及所有者权益类账户

借方(本期借方发生额):减少栏——登记本期减少额

贷方(本期贷方发生额):增加栏——登记本期增加额

期初期末余额:在贷方——增加栏方

3、损益类账户

(1)收入类

借方(本期借方发生额):减少栏——登记本期减少额

贷方(本期贷方发生额):增加栏——登记本期增加额

期初期末余额:无余额

(2)费用类账户

借方(本期借方发生额):增加栏——登记本期增加额

贷方(本期贷方发生额):减少栏——登记本期减少额

期初期末余额:无余额

(三)期初余额、本期发生额、期末余额之间的关系

期初余额+本期增加额—本期减少额==期末余额

1、资产类及成本类账户

期初借方余额+本期借方发生额—本期贷方发生额==期末借方余额

2、负债 、所有者权益类账户

期初贷方余额+本期贷方发生额--本期借方发生额==期末贷方余额

(四)账户与会计科目的关系

相同点:账户是根据会计科目开设的,会计科目是账户的名称;二者反映经济内容相同。

不同点:会计科目是账户名称,不存在结构;账户是对会计要素增减变动情况及结果进行全面、连续、系统的纪录,不仅要有反映的内容,还必须具备一定的结构。

提示学生:在会计教学中,因限于客观条件,不可能在课堂上对列举的经济业务都按照账户的正规格式一一举例,通常还是将账户结构简化为丁字账结构。

巩固新课:可采用提问、练习等方式巩固本节内容。

布置作业:

1简述会计科目与账户的区别和联系。

2、举例说明你对会计科目与账户的认识。

    教学总结:授课过程一定要进一步结合前面所讲会计要素的概念,解释会计要素与会计科目、会计要素与会计恒等式的内在联系。

第二节  复式记账和借贷记账法

教学内容:

1、复式记账原理

2、借贷记账法

教学目标:

1、能理解复式记账的基本原理。

2、能说出借贷记账法的概念和基本内容。

3、明确账户的对应关系和对应账户的含义。

4、能借助试算平衡原理编制试算平衡表。

5、能说出账户的平行登记的要点

6、能熟练地编制简单的会计分录。

教学重点与难点:

复式记账原理的理解、编制试算平衡表、会计分录的编制。  

教学方法:

结合实例进行讲解,并给出学生业务题让学生边听边练。

授课时数:2课时。

导入新课:

我们已经知道了经济业务的发生会引起某些会计要素项目发生增减变动,也明确了这

数量上的变动应当在账户中加以记录。怎么记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讲的记账方法问题。

新课讲授:

一、复式记账(重点)

复式记账法是从单式记账法发展而来的。对于每一笔经济业务所引起的会计要素及其项目的增减变动,都以相等的金额,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账户中相互联系地登记的记账方法就是复式记账法。

二、借贷记账法(重点/难点)

(一)借贷记账法的概念:借贷记账法以“借”、“贷”二字作为记账符号的一种复式记

账法。

(二)借贷记账法的特点:

1、以“借”和“贷”作为记账符号

2、以“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作为记账规则

3、对账户不要求固定分类

4、以“借方金额等于贷方金额”作为试算平衡公式

(三)借贷记账法的账户结构

基础会计学_绝对实用的教案

(四)借贷记账法的记账规则:“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

(五)借贷记账法的试算平衡

1、余额的平衡(理论依据:会计恒等式)

全部账户的期初(期末)借方余额合计==全部账户的期初(期末)贷方余额合计

2、发生额的平衡(理论依据:借贷记账法的记账规则)

全部账户本期借方发生额合计==全部账户本期贷方发生额合计

四、会计分录(重点)

(一)会计分录的概念

所谓会计分录,就是依据借贷记账法的记账规则对经济业务列示应借应贷账户及其金额的一种书面记录。

(二)会计分录的分类

会计分录分为简单会计分录(一借一贷)和复合会计分录(多借一贷、一借多贷)

见多媒体课件演示借贷记账法的运用。

巩固新课:可采用提问、练习等方式巩固本节内容。

布置作业:复习本节内容并预习下节课内容。

教学总结:本次课要大量的板书,即多媒体课件,显示账户的结构、业务的类型。力求运用形象化教学阐述借贷记账法记账规则的具体运用,进一步理解会计恒等式。

第三节                总分类账户与明细账户的平行登记

教学内容:

总分类账户与明细账户的平行登记。

教学目标:

1、握总分类账户与明细分类账户平行登记的要点。

2、能够进行总分类账户与明细分类账户平行登记。

教学重点与难点:

总分类账户与明细分类账户平行登记。

教学方法:

用多媒体课件演示总分类账户与明细分类账户的平行登记,然后给出业务题让学生自己动手实验。

授课时数:2课时

导入新课:

会计上为什么要同时设置总分类账户和明细分类账户,对于这两种账户我们如何进行登记呢?

讲授新课:

一、总分类账户(重点)

总分类账户是按照总分类会计科目开设的账户。核算该账户内容的综括资料,只用价值指标进行计量。它对明细分类账户起统驭作用。所以,又称总账账户。

二、明细分类账户(重点)

明细分类账户是对总分类账户所作的更详细的分类,是对总分类账户的细项进行核算,是总分类户的补充。

三、总分类账户与明细分类账户的平行登记(重点)

总分类账户与明细分类账户的平行登记的要点:

(一)依据相同

(二)方向相同

(三)期间相同

(四)金额相等

具体内容见多媒体课件。本部分内容的讲解是:首先,用多媒体课件演示其登记过程,边演示边讲解,然后给出业务题让学生自己动手练习。

巩固新课:可采用提问、练习等方式巩固本节内容。

布置作业:练习总分类账户与明细分类账户的平行登记。(详见配套习题)

教学总结:本次课要重点教授学生编制会计分录与试算平衡的技能,把前面所学知识融会贯通,真正理解并掌握借贷记账法。

第四章   主要经济业务的核算

教案说明:

因本章几节内容均为阐述账户和复式记账的应用,所以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有很多相似之处,本章一至四节教案和起来编写。

教学内容:

1、企业筹集资金的核算

2、供应过程的核算

3、生产过程的核算

4、销售过程的核算

5、利润形成和分配

教学目标

1、了解工业企业生产经营过程总分类核算主要账户的用途、结构。

2、能正确编制企业主要经济业务基本会计分录。

3、能界定利润总额的组成内容及其计算方法。

教学重点及难点

筹集、供应、生产、销售、利润核算过程中各种经济业务的处理。

教学方法:

结合实际业务进行讲授,同时运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演示,并给出实际业务让学生练习。

课时安排:共8课时。

导入新课:

给出学生实际业务题,如:某日,A投资者以30万元向企业投资,款项存入银行,作为会计我们应如何进行账务处理?

新课讲授:

第一节    企业筹集资金的核算

筹集资金的账户设置:(重点)

1、“实收资本”账户(所有者权益类账户)

用来核算企业所有者投入资本的增减变动情况。

借方登记按法定程序减少的资本数额,贷方登记实际收到的投资额,期末余额在贷方表示投入资本的实有数。

例如:1日收到国家投入资本500 000元,存入银行。

借:银行存款             500 000

    贷:实收资本——国家资本     500 000

2、“资本公积”账户(所有者权益类账户)

用来核算企业因接受捐赠等而引起的投资者公共积累资本的增减变动情况。

借方登记按规定转赠注册资本的数额,贷方登记因接受捐赠等原因而增加的资本公积数额,期末贷方余额表示资本公积的节余数。

例如:3日收到外商捐赠的设备一台,价值120 000元。

借:固定资产          120000

        贷:资本公积        120000

3、“短期借款”账户(负债类账户)

用来核算企业从银行借入的偿还期在一年以内的各种借款的增减变动情况。

借方登记到期偿还的借款,贷方登记借入的各种短期借款,期末贷方余额表示尚未偿还的短期借款。

例如:5日,向银行借入为期六个月的借款50000元,存入银行存款户。

借:银行存款     50000

    贷:短期借款     50000

4、“长期借款”账户(负债类账户)

用来核算企业从银行借入的偿还期在一年以上的各种借款的增减变动情况。

借方登记到期偿还的借款本息,贷方登记借入的各种长期借款的本金以及应付的利息,期末贷方余额表示尚未偿还的长期借款。

例如:向银行借入期限为三年,年利率为8%的借款100000元,存入银行存款户。

借:银行存款     100000

    贷:长期借款    100000

第二节    供应过程的核算

供应过程核算的账户设置:(重点)

1、“物资采购”账户(资产类账户)

用来核算企业购入材料物资的采购成本。

借方反映企业购入材料的实际采购成本,贷方反映验收入库材料的实际采购成本,借方期末余额反映在途材料。

例如:企业于20##年7月1日向新华工厂购入甲材料5000千克,单价10元,运杂费200元,货款以银行存款支付。

借:物资采购—甲材料       50200

贷:银行存款                     50200

2、“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账户(负债类账户)

借方反映:①应购买原材料等支付给供货方的进项税;②已交税金

贷方反映:①销售商品过程中的销项税;②进项税额转出;③出口退税

借方余额表示多交的增值税;贷方余额表示应交未交的增值税。

外购材料的实际采购成本包括:运输费、运杂费、运输途中的合理损耗,入库前的整理挑选费用、进口关税。

例如:企业于20##年3月17日,向红星工厂购入A材料8000千克,单价50元,增值税68000元,运杂费1000元,货款尚未支付。

借:物资采购—A材料                               401000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68000

贷:应付账款—红星工厂                              469000

2、“原材料”账户(资产类账户)

用来核算企业库存材料的增减变动情况。

借方反映验收入库材料的实际成本,贷方反映发出材料的实际成本,借方余额反映库存材料。

企业于20##年4月2日向东风工厂购入B材料5000千克,每千克20元,增值税17000元,运输费500元,货款以银行存款支付。材料采购完毕已验收入库,按实际成本入帐。

①购入材料时:

借:物资采购—B材料                               100500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17000

贷:银行存款                                    117500

②材料验收入库时

借:原材料—B材料               100500

贷:物资采购—B材料                  100500

3、“应付账款”账户

贷方反映应付给供货方的款项,借方反映归还供货方的款项,期末贷方余额反映尚未支付的应付账款的数额。

第三节 生产加工业务的核算

企业为了准确地记录和反映生产加工业务,正确计算产品的实际生产成本,将生产经营活动中发生的费用分为直接费用、制造费用和期间费用。直接费用和制造费用在本期销售产品和库存产成品以及在产品之间进行分配;而期间费用则在发生费用的期间直接计入当期损益,从当期实现的收益中得到补偿。

生产过程账户设置:(重点)

1、“生产成本”账户

“生产成本”账户属于成本账户,反映在产品实际生产成本。账户的借方登记为生产产品发生的直接材料费、直接人工费以及从制造费用账户转入的制造费用,贷方反映完工入库产品的实际生产成本,如果有余额,反映在产品实际生产成本。

例如:企业为生产产品领用甲材料500千克,单价10元。说明500千克的材料直接用于产品生产,因此构成了产品的直接材料费。

2、“制造费用”账户

“制造费用”账户,属于成本类账户,它的借方反映企业基本生产车间为组织和管理生产而发生的基本生产管理人员的工资、福利费、折旧费、材料费办公费、水电费等,贷方反映转入生产成本账户的借方的制造费用,期末无余额。

例如:企业以现金支付基本生产车间的办公费200元。

3、“管理费用”账户

“管理费用”账户,属于损益账户,它的借方反映企业行政管理部门为组织和管理生产而发生的行政管理人员的工资、福利费、折旧费、材料费办公费、水电费、业务招待费等,贷方反映转入“本年利润”账户借方的管理费用,该账户期末无余额。

4、“财务费用”账户,

“财务费用”属于损益类账户,反映企业为筹集生产经营资金而发生的费用,借方反映借款利息、承兑手续费、汇兑损益,贷方反映转入“本年利润”账户借方的财务费用,该户月末无余额。

例如:企业以银行存款支付承兑手续费3000元。

5、“应付工资”账户

“应付工资”账户属于负债类账户,反映应支付给职工的工资总额。该账户的借方反映实际已经支付的工资数,贷方反映应该支付的职工工资数,余额如果在借方则反映多支付的工资数,余额如果在贷方,则反映应付未付工资数。

小结:本章节讲述了“生产成本”、“制造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应付工资”账户它们所反映的内容同学们必须掌握。

第四节  销售、利润业务的确认与记录

一 、销售业务的确认与记录:(重点)

(一)收入业务的确认

收入是企业在销售商品或提供劳务等经营业务中实现的营业收入。工业企业的收入包括产品销售收入和其他业务收入。

企业应合理确认营业收入的实现,并将已实现的收入按时入账。

企业应当在发出商品、提供劳务,同时收讫价款或者取得索取价款的凭据时,确认营业收入。也就是商品、产品已经发出或者劳务已经提供;货款已经收到或者得到收取价款的凭据作为营业收入实现的基本条件。无论采取何种销售方式,均应以此为基础确认营业收入的实现。

(二)收入业务会计记录的账户设置

为了记录收入业务,应设置 “产品销售收入”、 “产品销售成本”、 “产品销售费用”、 “产品销售税金及附加”、 “其他业务收入”、 “其他业务支出”、 “应收票据”、 “应收账款”等账户。

1、“产品销售收入”账户

“产品销售收入”账户属于损益类账户。用以核算企业销售产品所取得的收入。其贷方登记实现的销售收入;借方登记发生销货退回和期末将实现的销售收入转入 “本年利润” 账户数额;期末结转后无余额。该账户应按照产品类别设置明细账。

2、“主营业务成本”账户

“主营业务成本”账户属于损益类账户。用以核算企业销售产品的成本。其借方登记企业结转已销售产品的成本,贷方登记期末转入 “本年利润” 账户的数额;结转后该账户无余额。该账户应按照产品类别设置明细账。

3、“营业费用”账户

“营业费用”账户

属于损益类账户。用以核算企业产品销售过程中所发生的费用。其借方登记企业发生的产品销售费用,贷方登记期末转入 “本年利润” 账户的数额;结转后该账户无余额。该账户应按照费用项目设置明细账。

4、“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账户

“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账户属于损益类账户,用以核算企业按规定应交纳的消费税、营业税、城市维护建设税、资源税和教育费附加等。其借方登记企业按照规定计算应由本期负担的税金及附加,贷方登记期末转入 “本年利润” 账户的数额,结转后该账户无余额。

5、“其他业务收入”账户

“其他业务收入”账户属于损益类账户,用以核算企业除产品销售以外的其他销售或其他业务的收入,如材料销售、技术转让、固定资产出租、包装物出租、运输等非工业性劳务收入。其贷方登记企业取得的其他业务收入;借方登记期末转入 “本年利润” 账户的数额;结转后该账户无余额。该账户应按其他业务的种类设置明细账。

6、“其他业务支出”账户

“其他业务支出”账户属于损益类账户,用以核算企业除产品销售以外的其他销售或其他业务所发生的支出,包括销售成本、提供劳务而发生的相关成本、费用、税金及附加等。其借方登记发生的其他业务支出;贷方登记期末转入 “本年利润” 账户的数额;结转后该账户无余额。该账户应按其他业务的种类设置明细账。

7、“应收账款”账户

“应收账款”账户属于资产类账户。用来核算企业因销售产品、材料、提供劳务等业务,应向购货单位或接受劳务单位收取的款项。其借方登记企业发生的应收账款;贷方登记收回的应收账款或已确认为坏账而转销的应收账款;期末借方余额表示应收回的账款。该账户应按不同的购货单位或接受劳务的单位设置明细分类账户。

8、“应收票据”账户

“应收票据”账户属于资产类账户,用以核算企业采用商业汇票结算方式销售产品而收到的商业汇票。其借方登记企业收到的商业汇票;贷方登记商业汇票到期收回或未到期向银行贴现的票面金额;期末借方余额表示尚未到期的应收票据。企业应设置 “应收票据备查簿”,逐笔登记每一应收票据。

二、利润及利润分配业务的确认与记录(重点)

(一)利润及利润分配业务的确认

利润是企业在一定期间的经营成果,是衡量企业生产经营管理质量的重要综合指标。工业企业的利润包括营业利润、投资净收益和营业外收支净额。

营业利润为销售收入减去销售成本、期间费用和各种流转税及附加后的余额。投资净收益是企业对外投资收入减去投资损失后的余额。营业外收支净额是指与企业生产经营没有直接关系的各种营业外收入减去营业外支出后的余额。企业应正确确认利润,以便真实反映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

企业通过自身的生产经营活动获得利润,并应按国家税法规定缴纳所得税,所得税作为企业所得的一种耗费,遵循收入与费用配比原则,应计入当期的损益。因此,企业净利润是指利润总额扣减所得税后的数额。根据公司法的有关规定,企业对实现的净利润分配(或亏损弥补),应按下列顺序进行分配:弥补以前年度亏损;提取法定盈余公积金;提取公益金;向投资者分配利润。经过分配仍有余额,属于未分配利润,是企业留存收益的重要内容。

(二)利润及利润分配业务会计记录的账户设置

为了记录利润的形成和分配情况,应设置 “本年利润”、 “所得税”、 “利润分配”、 “应付利润”、 “投资收益”、 “营业外收入”、 “营业外支出”、 “盈余公积” 等账户。

1、“本年利润”账户

“本年利润”账户属于所有者权益类账户,用以核算企业在本年度实现的利润(或亏损)总额。其贷方登记期末从各收入账户转来的收入数和投资收益账户转来的净收益;借方登记期末从各费用、成本、支出账户转来的数额。年度终了,企业将本年实现的净利润转入 “利润分配” 账户时,记入该账户的借方(净亏损结转记贷方)。该账户平时贷方余额表示截至本期累计实现的净利润,平时如为借方余额表示截至本期累计发生的净亏损。年终结转后应无余额。

2、“所得税”账户

“所得税”账户属于损益类账户,用来核算企业按规定从当期损益中扣除的所得税。其借方登记企业按纳税所得计算的应缴所得税;贷方登记期末转入 “本年利润” 账户借方的数额;结转后本账户应无余额。

巩固新课:可采用提问、练习等方式巩固本节内容。

布置作业:根据所给的经济业务编制会计分录。(资料见所发习题)

教学总结:本次课正式进入“七大”会计核算方法的学习,授课过程一定要进一步结合前面所讲会计要素的概念,解释会计要素与会计科目、会计要素与会计恒等式的内在联系。

            第五节   成本计算

教学内容:

1、成本计算的概念

2、成本费用的区别与联系

3、物资采购成本的计算

4、产品生产成本的计算

5、产品销售成本的计算

教学目标:

1、能区分成本与费用的关系

2、知道物资采购成本和产品制造成本的基本构成,学会主要费用的分配方法

3、理解并掌握产品制造成本的计算方法

教学重点及难点:

1、对成本与费用关系的理解

2、各种费用的分配方法

3、产品制造成本的计算

教学方法:

结合实例进行讲解,并给出业务题让学生自己练习。

授课时数:2课时

导入新课:

我们知道企业生产的每个阶段都在不断的发生各种人力、物力和财力的耗费,一定时期内发生的各种货币表现就称为费用。不同阶段发生的费用,按照一定的成本计算对象进行归集,就是该对象的成本。成本计算就是按成本计算对象归集和分配费用,分别计算各个成本计算对象的总成本和单位成本的一种核算方法。这就是我们今天要给大家讲授的主要内容。

新课讲授:

一、成本计算的概念

成本计算就是按成本计算对象归集和分配费用,分别计算各个成本计算对象的总成本和单位成本的一种核算方法。

二、成本费用的区别与联系

联系:成本是按一定对象所归集的费用,是对象化了的费用。也就是说,生产成本是相对于一定的产品而言所发生的费用,是按照产品品种等成本计算对象对当期发生的费用进行归集而形成的。

区别:费用是资产的耗费,它与一定的会计期间相联系,而与生产哪一种产品无关;成本与一定种类和数量的产品或商品相联系,而不论发生在哪一个会计期间。

三、物资采购成本的计算

(一)物资采购成本的内容

物资采购成本由买价和采购费用构成,其中采购费用包括运杂费、运输途中的合理损耗、入库前的整理挑选费用和国外进口物资应负担的进口关税等。为简化核算,采购人员的差旅费不计入材料物资采购成本,直接计入管理费用。

(二)物资采购成本的计算

公式:某种物资采购成本=该种物资的买价+应负担的采购费用

物资单位成本=物资采购成本÷物资数量

采购费用分配率=采购费用总额÷各种物资的重量(或买价)之和

某种物资应负担的采购费用=该种物资的重量(或买价)×采购费用分配率

例1、12月10日,从东风工厂购入甲材料10 000千克,买价98 000元;购入乙材料2 400千克,买价47 520元;购入丙材料15 000千克,买价72 000元。增值税计36 978.40元,用银行存款支付,材料尚未到达。

借:物资采购——A材料                     98 000.00

——B材料                     470520.00

——C材料                     72 000.00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36 978.40

贷:银行存款                              254 498.40

例2、12月12日,用银行存款支付A、B、C三种材料运杂费5 480元。

运杂费按三种材料重量比例分配如下:

运杂费分配率=5480÷(10 000+2 400+15 000)=0.2

A材料应负担的运杂费=10 000×0.2=2 000(元)

B材料应负担的运杂费=2 400×0.2=480(元)

C材料应负担的运杂费=15 000×0.2=3 000(元)

根据分配结果编制会计分录如下:

借:物资采购——A材料            2 000

——B                  480

——C                 3 000

贷:银行存款                    5480

例3、12月12日,A、B、C三种材料并验收入库,结转物资采购成本。

A材料采购成本=98 000+2 000=100 000(元)

B材料采购成本=47 520+480=48 000(元)

C材料采购成本=72000+3 000=75 000(元)

借:原材料——A材料                 100 000

          ——B材料                  48 000

          ——C材料                  75 000

贷:物资采购——A材料                 100 000

                ——B材料                  48 000

            ——C材料                  75 000

四、产品成本的计算

(一)产品生产成本的内容

1、生产费用: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制造费用。

2、期间费用:营业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

(二)产品生产成本的计算

制造费用分配率=制造费用总额÷各种产品生产工时(或生产工人工资)之和

某种产品应负担的制造费用=该种产品生产工时(或生产工人工资)×制造费用分配率

具体讲解内容见多媒体课件。

五、产品销售成本的计算

产品销售成本=产品销售数量×产品的单位生产成本

例:12月31日,结转本月产品销售成本,其中甲产品销售500件,单位成本190元,乙产品销售300件,单位生产成本120元。

甲产品销售成本=500×190=95 000(元)

乙产品销售成本=300×120=36 000(元)

借:主营业务成本——甲产品          95 000

                ——乙产品          36 000

    贷:库存商品——甲产品          95 000

                ——乙产品          36 000

巩固新课

布置作业:练习成本计算。(详见配套习题)

教学总结:“成本计算”虽然是“七大”会计核算方法之一,但产品成本的计算与核算是由“成本会计”课程具体讲解,本次课只是给学生一个感性认识,既有利于巩固对“基本经济业务”核算的掌握,又为“成本会计”的开设奠定基础。

第五章    账户分类

教学内容:

账户按经济内容分类。

教学目标:

要求学生掌握按经济内容分类的方法。

教学重点及难点

账户按经济内容分类。

教学方法:

以讲授为主,同时配以多媒体课件演示各账户的结构。

课时安排:2课时。

导入新课

账户作为对经济业务进行分类、确认、记录的一种手段,每个账户都规定了特定的核算内容,他们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环节反映和监督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的变化,在反映上各具特色。请大家思考应如何对账户进行分类?

新课讲授:

第一节     账户按经济内容分类

一、账户按照经济内容分类(重点)

(一)资产类账户

   资产账户是反映企业所有资产增减变化及其结果的账户。资产类帐户按资产的流动性和经营管理的需要,又可分为反应流动资产的账户和反映长期资产的账户。

1、反映流动资产的账户。流动资产的账户使用与核算反应可以在一年或超过一年的一个营业周期内变现或耗用的资产。如:“现金”、“银行存款”、“原材料”、“应收账款”等。

2、反映长期资产的账户,包括反映固定资产的账户,如“固定资产”、“累计折旧”、“无形资产”账户、“固定资产”账户。

(二)负债类账户

负债类账户是反映企业负债增减变换及其是有数额的账户,按照负债偿还期长短的不同,划分为反映流动负债的账户和反映长期负债的账户。

1、反映流动负债的账户,如“短期借款”、“应付账款”、“预付账款”等账户。

2、反映长期负债的账户,如:“长期借款”账户、“应付债券”账户等。

(三)所有者权益类账户

所有者权益是反映所有者投入资本和经营积累与未分配利润的账户。

1、反映投入资本的账户,如:“实收资本”账户

2、反映资本积累的账户,如:“资本公积”、“盈余公积”账户等。

(四)收入类账户

1、反映基本业务收入的账户如:“主营业务收入”账户

2、反映其他业务收入的账户如:“其他业务收入账户”

(五)成本费用账户

1、反映生产成本费用的账户如:“生产成本”、“制造费用”、“主营业务成本”账户

2、反映期间费用的账户如:“管理费用”、“财务费用”、营业费用‘“所得税”账户等。

(六)利润类账户

利润类账户包括“本年利润”、“利润分配”“投资收益”、“营业外收入”账户等。                

说明:各账户的结构用多媒体课件演示。

巩固新课:可采用提问、练习等方式巩固本节内容。

布置作业:练习账户的分类。(详见配套习题)

教学总结:“账户分类”的知识看起来似乎并不重要,不掌握这些知识也能做会计处理,也能“学会”会计,其实这方面的知识直接关系到初学者对会计账户“是什么”和“为什么”的理解,尤其作为高层次的会计工作者更应该具备这方面的知识。

第二节    账户按用途和结构分类

教学内容:

账户按用途和结构分类。

教学目标:

能够正确按用途和结构对账户进行分类。

教学重点及难点:

账户按用途和结构分类。

教学方法:

讲授法结合实例进行讲解,并用多媒体课件演示。。

授课时数:2课时。

导入新课:

账户按账户按用途和结构分类,就是将用途和结构基本相同的账户归为一类。学习这种方法,便于了解设置每一个账户的目的,了解该账户借方、贷方和余额各反映什么样的内容。

新课讲授:

账户按用途和结构分类,就是将用途和结构基本相同的账户归为一类。

一、盘存账户

盘存账户是用来反映各种能够进行实物盘点的财产物资和货币资金增减及其结存数的账户。包括“现金”、“应行存款”、“原材料”、“固定资产”账户等。

二、资本账户

资本账户是用来核算和监督企业从外部取得的各种投资。包括“实收资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账户等。

三、结算账户

结算账户是用来核算和监督债权债务结算的账户。

(一)债权结算

债权结算账户是用来核算和监督企业的各项应收款项的账户。包括:“应收账款”、“应收票据”“预付账款”、“其他应收款”等账户。

(二)债务结算账户

债务结算账户是用来核算和监督企业的各项应付款项的账户。包括:“应付账款”、“应付票据”“预收账款”、“其他应付款”等账户。

四、期间汇转账户

期间汇转账户是用以反映和监督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某一会计期间发生的收入和费用的账户。包括期间收入汇转账户和期间支出汇转账户

(一)期间汇转收入账户

期间汇转收入账户包括:“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投资收益”、“营业外收入”等账户。

(二)期间汇转支出账户

期间汇转支出账户包括:“主营业务成本”、“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营业费用”等账户。

五、集合分配账户

集合分批账户是用于核算企业为生产产品和提供劳务而发生的各项间接费用的集中与分配的账户。如:“制造费用”账户。

六、跨期摊提账户

跨期摊提账户是用来核算和监督应有几个会计期间共同负担的费用的账户。如:“待摊费用”、“预提费用”等账户

七、成本计算账户

成本计算账户是反映和监督成本的归集和分配的账户。如“材料采购”、“生产成本”、“制造费用”账户。

八、财务成果账户

“本年利润”账户是财务成果账户。

九、调整账户

调整账户是为了求得被调整账户的实际余额而设置的账户。

调整账户按调整方式的不同可分为备抵账户和附加账户以及备抵和附加账户。

十、待处理账户

“待处理财产损益”账户是待处理账户。

巩固新课:可采用提问、练习等方式巩固本节内容。

布置作业:练习账户的分类。(详见配套习题)

教学总结:课堂讲授,运用多媒体教学;重点讲述各类账户的结构与特点;重点板书:各类账户的结构图示以便进行比较;启发学生回答:账户分类的意义?

第五章   会计凭证

教学内容:

1、会计凭证的意义和种类

2 原始凭证的填制和审核

教学目标:

要求学生掌握会计凭证的概念、种类、原始凭证的填制和审核方法。

教学难点及重点

原始凭证的填制方法

教学方法

分析、讲授与学生动手实践相结合;同时运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演示。

教具准备:

会计报销用的有关凭证(发票、车票等)

课时安排:理论2课时、实验课时2课时

导入新课

首先拿出准备好的票据给学生介绍,说明票据的具体内容,引导学生理解发票、车票等票据是会计实务中进行会计核算必不可少的原始凭证。

新课讲授

第一节 会计凭证的意义和种类

一、会计凭证的意义

会计凭证是记录经济业务、明确经济责任的书面证明,也是登记账簿的依据。

(一)填制、取得会计凭证,可以及时正确地反映各项经济业务的完成情况

(二)审核会计凭证,可以有效地发挥会计的监督作用,使经济业务合理合法

(三)填制和审核会计凭证,便于分清经济责任,加强经济管理中的责任制。

二、会计凭证的种类

会计凭证是多种多样的,按其填制程序和用途可以分为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两类。

原始凭证

原始凭证是在经济业务发生时取得或填制的,用以证明经济业务的发生或者完成情况,并作为记账原始依据的会计凭证。

原始凭证按其取得的来源不同,可以分为自制原始凭证和外来原始凭证两类。

自制原始凭证。

自制原始凭证,是指由本单位内部经办业务的部门或人员,在完成某项经济业务时自行填制的凭证。

自制原始凭证按其填制手续不同,又可分为一次凭证、累计凭证、汇总原始凭证和记账编制凭证四种。

(1)一次凭证。

一次凭证是指只反映一项经济业务,或者同时反映若干项同类性质的经济业务,其填制手续是一次完成的会计凭证。

如 “收料单”、 “领料单”、“报销凭单”等。

(2)累计凭证。

累计凭证是指在一定时期内连续记载若干项同类经济业务的会计凭证。这类凭证的填制手续是随着经济业务发生而分次进行的。

如“限额领料单”。

(3)汇总原始凭证。

汇总原始凭证亦称原始凭证汇总表,是指在会计核算工作中,为简化记账凭证的编制工作,将一定时期内若干份记录同类经济业务的原始凭证汇总编制一张汇总凭证,用以集中反映某项经济业务总括发生情况的会计凭证。

如“发料凭证汇总表”、“收料凭证汇总表”、“现金收入汇总表”等。

汇总原始凭证只能将同类内容的经济业务汇总填列在一张汇总凭证中。在一张汇总凭证中不能将两类或两类以上的经济业务汇总填列。

(4)记账编制凭证。

记账编制凭证是根据账簿记录,把某一项经济业务加以归类、整理而重新编制的一种会计凭证。如 “制造费用分配表”。

外来原始凭证。

外来原始凭证,是指在同外单位发生经济往来关系时,从外单位取得的凭证。

外来原始凭证都是一次凭证。如企业购买材料、商品时,从供货单位取得的发货票。

记账凭证

记账凭证是会计人员根据审核无误的原始凭证或汇总原始凭证,用来确定经济业务应借、应贷的会计科目和金额而填制的,作为登记账簿直接依据的会计凭证。

在登记账簿之前,应按实际发生经济业务的内容编制会计分录,然后据以登记账簿,在实际工作中,会计分录是通过填制记账凭证来完成的。

记账凭证按其适用的经济业务,分为专用记账凭证和通用记账凭证两类。

专用记账凭证。

专用记账凭证,是用来专门记录某一类经济业务的记账凭证。专用凭证按其所记录的经济业务是否与现金和银行存款的收付有无关系,又分为收款凭证、付款凭证和转账凭证三种。

收款凭证。

收款凭证是用来记录现金和银行存款等货币资金收款业务的凭证,它是根据现金和银行存款收款业务的原始凭证填制的。

付款凭证。

付款凭证是用来记录现金和银行存款等贷币资金付款业务的凭证,它是根据现金和银行存款付款业务的原始凭证填制的。

转账凭证。

转账凭证是用来记录与现金、银行存款等货币资金收付款业务无关的转账业务(即在经济业务发生时不需要收付现金和银行存款的各项业务)的凭证,它是根据有关转账业务的原始凭证填制的。

通用记账凭证。

通用记账凭证的格式,不再分为收款凭证、付款凭证和转账凭证,而是以一种格式记录全部经济业务。

记账凭证按其包括的会计科目是否单一,分为复式记账凭证和单式记账凭证两类。

复式记账凭证。

复式凭证又叫做多科目记账凭证,要求将某项经济业务所涉及的全部会计科目集中填列在一张记账凭证上。

收款凭证、付款凭证和转账凭证的格式都是复式记账凭证的格式。

单式记账凭证。

单式记账凭证又叫做单科目记账凭证,要求将某项济业务所涉及的每个会计科目,分别填制记账凭证,每张记账凭证只填列一个会计科目,其对方科目只供参考,不凭以记账。也就是把某一项济业务的会计分录,按其所涉及的会计科目,分散填到两张或两张以上的记账凭证上。

记账凭证按其是否经过汇总,可以分为汇总记账凭证和非汇总记账凭证两种。

汇总记账凭证。

汇总记账凭证是根据非汇总记账凭证按一定的方法汇总填制的记账凭证。汇总记账按汇总方法不同,可分为分类汇总和全部汇总两种。

分类汇总凭证。

分类汇总记账凭证是根据一定期间的记账凭证按其种类分别汇总填制的。

如 “现金汇总收款凭证”和“银行存款汇总收款凭证”;“现金汇总付款凭证”和“银行存款汇总付款凭证”;“汇总转账凭证”都是分类汇总凭证。

全部汇总凭证。

全部汇总凭证是根据一定期间的记账凭证全部汇总填制的,如“科目汇总表”就是全部汇总凭证。

非汇总记账凭证。

非汇总记账凭证,是没有经过汇总的记账凭证。

收款凭证、付款凭证和转账凭证以及通用记账凭证都是非汇总记账凭证。

第二节    原始凭证的填制和审核

一、原始凭证的内容

1、原始凭证的名称;

2、填制凭证的日期; 

3、凭证的编号;

4、填制和接受凭证的单位名称;

5、经济业务的基本内容,其中包括经济业务发生的金额;

6、填制单位及有关人员的签章。

二、原始凭证的填制方法

(一)自制原始凭证的填制方法

1、一次凭证的填制

手续是在经济业务发生或完成时,由经办人填制的,一般只反映一项经济业务,或者同时反映若干项同类性质的经济业务。

2、累计凭证的填制

累计凭证是在一定时期不断重复地反映同类经济业务的完成情况,它是由经办人每次经办业务完成后在其上面重复填制而成的。

3、汇总原始凭证的填制

汇总原始凭证只能将同类内容的经济业务汇总在一起,填列在一张汇总原始凭证上,不能将两类以上的经济业务汇总在一起,填列在一张汇总原始凭证上。

4、记账编制凭证的填制

记账编制凭证,是由会计人员根据一定时期内某一账户的记录结果,对某一特定事项进行归类、整理而编制的,以满足会计核算或经济管理的需要。

(二)外来原始凭证的填制方法

外来原始凭证一般由税务局等部门统一印制,或经税务部门批准由经济单位印制,在填制时加盖出据凭证单位公章方可有效,对于一式多联的原始凭证必须用复写纸套写。

三、填制原始凭证的要求

(一)凭证所反映的经济业务必须合法,必须符合国家有关政策、法令、规章、制度的要求,不符合以上要求的,不得列入原始凭证。

(二)填制在凭证上的内容和数字,必须真实可靠,要符合有关经济业务的实际情况。

(三)各种凭证的内容必须逐项填写齐全,不得遗漏,必须符合手续完备的要求,经办业务的有关部门和人员要认真审查,签名盖章。

(四)各种凭证的书写要用蓝黑墨水,文字简要,字迹清楚,易于辨认。不得使用未经国务院公布的简化字;对阿拉伯数字要逐个写清楚,不得连写;在数字前应填写人民币符号“¥”,属于套写的凭证,一定要透,不要上面清楚,下面模糊。

(五)大小写金额数字要符合规格,正确填写。各种凭证不得随意涂改、括擦、挖补,填写错误需要更正时,应用划线更正法,即将错误的文字和数字,用红色墨水划线注销,再将正确的数字和文字用蓝字写在划线部分的上面,并签字盖章。

(六)各种凭证必须连续编号,以便查考。各种凭证如果已预先印定编号,在写坏作废时,应当加盖“作废”戳记,全部保存,不得撕毁。

(七)各种凭证必须及时填制,一切原始凭证都应按照规定程序,及时送交财会部门,由财会部门加以审核,并据以编制记账凭证。

四、原始凭证的审核

审核原始凭证,主要是审查两方面的内容。

(一)审核原始凭证所记录的经济业务的合法性、真实性

(二)审核原始凭证所记录的经济业务的完整性、准确性

巩固新课 :可采用提问、练习等方式巩固本节内容。

布置作业:练习原始凭证的填制与审核。(详见配套习题)

教学总结:本章又进入一个新的会计核算方法“填制和审核会计凭证”,这个方法操作性强,重点要训练学生填制会计凭证的实际技能,并能理解各种会计凭证的用途。

第三节  记账凭证的填制和审核

教学内容:

记账凭证的填制和审核。

教学目标:

要求学生掌握记账凭证的填制和审核方法。

了解会计凭证的传递与保管。

教学难点及重点:

记账凭证的填制与审核。

教学方法:

分析、讲授与学生动手实践相结合;同时运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演示。

教具准备:

会计报销用的有关凭证(发票、车票等)、通用记账凭证、收款凭证、付款凭证、转账凭证。

课时安排:理论2课时、实验课时4课时。

导入新课:

首先拿出准备好的票据给学生介绍,说明票据的具体内容,引导学生认识并理解记账凭证是会计实务中进行会计核算必不可少。

新课讲授:

一、记账凭证的基本内容(重点)

1、填制单位的名称;

2、记账凭证的名称;

3、记账凭证的编号;

4、填制凭证的日期;

5、经济业务的内容摘要;

6、会计科目(包括一级、二级和明细科目)的名称、记账方向和金额;

7、所附原始凭证的张数;

8、制证、审核、记账、会计主管等人员的签章,收款凭证和付款凭证还应由出纳人员签名或盖章。

二、记账凭证的编制方法(重点)

(一)专用记账凭证的编制方法

专用记账凭证包括收款凭证、付款凭证和转账凭证,不同的记账方法下其格式不同,现按借贷记账的要求介绍其填制方法。

1、收款凭证的填制方法。

收款凭证是用来记录货币资金收款业务的凭证,它是由出纳人员根据审核无误的原始凭证收款后填制的。在借贷记账法下收款凭证的设证科目是借方科目。在收款凭证左上方所填列的借方科目,应是“现金”或“银行存款”科目。在凭证内所反映的贷方科目,应填列与“现金”或“银行存款”相对应的科目。金额栏填列经济业务实际发生的数额,在凭证的右侧填写附原始凭证张数,并在出纳及制单处签名或盖章。

2、付款凭证的填制方法

付款凭证是用来记录货币资金付款业务的凭证。它是由出纳人员根据审核无误的原始凭证付款后填制的。在借贷记账法下,付款凭证的设证科目是贷方科目,在付款凭证左上主所填列的贷方科目,应是“现金”或“银行存款”科目。在凭证内所反映的借方科目,应填列与“现金”或“银行存款”相对应的科目。金额栏填列经济业务实际发生的数额,在凭证的右侧填写所附原始凭证的张数。并在出纳及制单处签名或盖章。

注:现金与银行存款之间的划转业务只编制付款凭证。如从银行提取现金只编制银行存款付款凭证。

3、转账凭证的填制方法。

转账凭证是用以记录与货币资金收付无关的转账业务的凭证,它是由会计人员根据审核无误的转账业务原始凭证填制的。在借贷记账法下,将经济业务所涉及的会计科目全部填列在凭证内,借方科目在先,贷方科目在后,将各会计科目所记应借应贷的金额填列在“借方金额”或“贷方金额”栏内。借、贷方金额合计应该相等。制单人应在填制凭证后签名盖章,并在凭证的右侧填写所附原始凭证的张数。

(二)通用记账凭证的编制

通用记账凭证是用以记录各种经济业务的凭证。采用通用记账凭证的经济单位,不再根据经济业务的内容分别填制收款凭证、付款凭证和转账凭证,所以涉及到货币资金收、付业务的记账凭证是由出纳员根据审核无误的原始凭证收、付款后填制的,涉及转账业务的记账凭证,是由有关会计人员根据审核无误的原始凭证填制的。在借贷记账法下,将经济业务所涉及的会计科目全部填列在凭证内,借方在先,贷方在后。将各会计科目所记应借应贷的金额填列在“借方金额”或“贷方金额”栏内。借、贷方金额合计数应相等。制单人应在填制凭证完毕后签名盖章,并在凭证右侧填写所附原始凭证的张数。

(三)单式记账凭证的填制方法

单式记账凭证按一项济业务所涉及到的每个会计科目单独填制一张记账凭证,每一张记账凭证中只登记一个会计科目。单式记账凭证为单独反映每项经济业务所涉及的会计科目及对应关系,又分为“借项记账凭证”和“贷项记账凭证”。

在借项记账凭证和贷项记账凭证中所列示的对应总账科目只起参考作用,不作为登记账簿的依据。

三、记账凭证的填制要求

(一)记账凭证的摘要栏是对经济业务的简要说明,又是登记账簿的重要依据,必须针对不同性质的经济业务的特点,考虑到登记账簿的需要,正确地填写,不可漏填或错填。

(二)必须按照会计制度统一规定的会计科目,根据经济业务的性质,编制会计分录,以保证核算的口径一致,便于综合汇总。应用借贷记账法编制分录时,应编制简单分录或复合分录,以便从账户对应关系中反映经济业务的情况。

(三)填制记账凭证,可以根据每一份原始凭证单独填制,也可以根据同类经济业务的多份原始凭证汇总填制,还可以根据汇总的原始凭证来填制。

记账凭证在一个月内应当连续编号,以便查核。在使用通用凭证时,可按经济业务发生的顺序编号。采用收款凭证、付款凭证和转账凭证的,可采用“字号编号法”。即按凭证类别顺序编号。也可采用:“双重编号法”。即按总字顺序编号与按类别顺序编号相结合。一笔经济业务,需要编制多张记账凭证时可采用“分数编号法”,在使用单式记账凭证时,也可采用“分数编号法”。

(四)记账凭证的日期。收、付款凭证应按货币资金收付的日期填写;转账凭证原则上应按收到原始凭证的日期填写。如果一份转账凭证依据不同日期的某类原始凭证填制时,可按填制凭证日期填写。在月终时,有些转账业务要等到下月初方可填制转账凭证时,也可按月末的日期填写。

(五)记账赁证上应注明所附的原始凭证张数,以便查核。如果根据同一原始凭证填制数张记账凭证时,则应在未附原始凭证的记账凭证上注明“附件××张,见第××号记账凭证”。如果原始凭证需要另行保管时,则应在附件栏目内加以注明,但更正错账和结账的记账凭证可以不附原始凭证。

(六)在采用“收款凭证”、“付款凭证”和“转账凭证”等复式凭证的情况下,凡涉及到现金和银行存款的收款业务,填制收款凭证;凡涉及现金和银行存款的付款业务,填制付款凭证;涉及转账业务,填制转账凭证。但是涉及现金和银行存款之间的划转业务,按规定只填制付款凭证,以免重复记账。如现金存入银行只填制一张“现金”付款凭证。

对于从银行提取现金的经济业务,只填制一张“银行存款”付款凭证。

(七)记账凭证填写完毕,应进行复核与检查,并按所使用的记账方法进行试算平衡。有关人员,均要签名盖章。出纳人员根据收款凭证收款,或根据付款凭证付款时,要在凭证上加盖“收讫”或“付讫”的戳记,以免重收重付、防止差错。

四、记账凭证的审核

(一)记账凭证是否附有原始凭证,原始凭证是否齐全、内容是否合法,记账凭证的所记录的经济业务与所附原始凭证所反映的经济业务是否相符。

(二)记账凭证的应借、应贷会计科目是否正确,账户对应关系是否清晰,所使用的会计科目及其核算内容是否符合会计制度的规定,金额计算是否准确。

(三)摘要是否填写清楚、项目填写是否齐全,如日期、凭证编号、二级和明细会计科目、附件张数以及有关人员签章等。

巩固新课:可采用提问、练习等方式巩固本节内容。

布置作业:练习记账凭证的填制与审核。(详见配套习题)

教学总结:通过实例,讲述各类记账凭证填制的技术方法,并解释会计分录的编制及作用;重点板书: 收、付、转记账凭证的格式和内容;启发学生回答:记账凭证在会计实务中的作用及其与会计分录的关系。

第四节 会计凭证的传递和保管

一、会计凭证的传递(了解)

会计凭证的传递,是指会计凭证从填制到归档保管整个过程中,在单位内部各有关部门和人员之间的传递程序和传递时间。

二、会计凭证的保管(了解)

会计凭证的保管,是指会计凭证登账后的整理、装订和归档存查。

会计凭证归档保管的主要方法和要求是:

1、每月记账完毕,要将本月各种记账凭证加以整理,检查有无缺号和附件是否齐全。然后按顺序号排列,装订成册。为了便于事后查阅,应加具封面,封面上应注明:单位的名称所属的年度和月份、起讫的日期、记账凭证的种类、起讫号数、总计册数等,并由有关人员签章。为了防止任意拆装,在装订线上要加贴封签,并由会计主管人员盖章

2、如果在一个月内,凭证数量过多,可分装若干册,在封面上加注共几册字样。如果某些记账凭证所附原始凭证数量过多,也可以单独装订保管,但应在其封面及有关记账凭证上加注说明,对重要原始凭证,如合同、契约、押金收据以及需要随时查阅的收据等在单独保管时,应编制目录,并在原记账凭证上注明另行保管,以便查核。

3、装订成册的会计凭证应集中保管,并指定专人负责。查阅时,要有一定的手续制度。

4、会计凭证的保管期限和销毁手续,必须严格执行会计制度的规定。任何人无权自行随意销毁。                      

巩固新课:可采用提问、练习等方式巩固本节内容。

布置作业:练习凭证的装订和保管。(详见配套习题)

教学总结:本次课的绝大部分内容是让学生有一个一般了解,讲课过程在解释清楚的基础上,重要的是说明这些内容将在后面的实验中,进一步明确。

会计凭证填制和审核实验课

教学内容:

1、      原始凭证的填制和审核

2、      各种记账凭证的填制和审核

(详见《习题集》和《实验指导》)

教学目标:通过实务练习,熟练掌握并运用各类会计凭证填制的技术方法,从而真正理

解会计分录的编制及作用。

教学难点及重点:

1、本次课重点:各种会计凭证的填制和审核的实际操作技能

2、难点:掌握记账凭证的用途、填制和审核

教学方法:

1、      任课教师的指导下,在会计模拟实验室进行。

2、      主要要求学生亲自动手,通过实际操作,加深对课堂讲授知识的理解

教学课时:6个课时

教学总结:“填制和审核会计凭证”的核算方法,最重要的特点是一种技术性方法,教学过程,更应该注重对学生填制和审核会计凭证操作过程的规范性要求。

第七章     会计账簿

   教学内容:

1、 会计帐簿的概念

2、账簿的格式和登记方法

教学目标

1、要求学生掌握会计账簿的概念、分类方法、及登记方法。

2、熟练掌握错账的更正方法,以及结账和对账的方法。

教学难点及重点

现金日记账、银行存款日记账的登记方法。

教学方法:

讲授、多媒体演示、学生自己动手实验相结合。

教具准备:

各种账簿、凭证。

教学时数:                                  

理论课4课时、实验课4课时。

导入新课:

首先,请大家看多媒体课件演示帐簿的登记,然后进行讲解。

新课讲授:

第一节    会计账簿的概述

一、会计账簿的概念(重点

会计账簿是由一定格式的帐页组成,并以会计凭证为依据,序时地、充分地反映各项经济业务的簿籍。登记账簿是会计核算的方法之一,是整个会计工作的中心。

二、会计账簿的作用

1、账簿记录可以全面、连续、系统地反映经济活动。在会计核算中,通过会计凭证的填制和审核,能反映每一笔经济业务的发生、执行和完成情况,但是根据每笔经济业务填制的会计凭证对经济业务的反映是零散的、片面的,不能系统、完整的反映经济活动的变化和结果。通过设置账簿,可以将会计凭证所提供的大量分散的核算资料,加以归类整理,以便全面、连续、系统地反映经济活动情况。

2、账簿记录是编制会计报表的依据,通过设置和登记账簿,可以将分散的会计凭证归类汇总,既能提供各类经济业务的总括核算资料,又能提供某类经济业务的明细核算资料;既能提供动态的核算资料,又能提供静态的核算资料。

3、账簿记录是重要的经济档案,账簿是各单位会计档案的主要资料,也是经济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

4、账簿记录可以为经济监督提供依据。

三、会计账簿的分类(重点)

                              序时账簿(日记账簿)

⒈会计账簿按用途分类      分类账簿

备查账簿

①序时账簿:序时账簿,是按照经济业务发生或完成的先后顺序逐笔逐日连续登记的账簿。目前,我国企业等单位设置的日记账一般有:现金日记账、银行存款日记账。

②分类账:分类账簿是对各项经济业务按照他所涉及的账户进行分类登记的账簿。分类账簿按其提供的核算资料的详细程度不同,又可分为总分类账簿和明细分类账簿两种。总分类账簿是根据总分类科目开设的账户,用来分类登记全部经济业务,提供总括核算资料的分类账簿。明细分类账是根据总账科目设置,按其所属的二级或明细科目设置的账户,用来分类登记某一类经济业务,提供明细核算资料的分类账簿。

③备查账:又称辅助账簿,是对序时账簿和分类账簿等主要账簿未能记载的或记载不全地的经济业务进行补充登记的账簿。如:“委托加工材料登记簿”、“租入固定资产登记簿”。

订本账

2、账簿按外表形式分类   活页账

卡片账

①订本式账簿,是指在启用前就将若干账页顺序编号并固定装订成册的账簿。使用订本式账簿可以避免账页散失和被抽换,从而保证账簿记录的安全性。但由于账页是固定的,不能根据记账需要随时进行增减,也不便于记账分工。总分类账、现金日记账、银行存款日记账必须采用订本账。

②活页账簿,它是将分散的账页装存在账夹内而不固定,可以随时取放账页的账簿。采用活页式账簿便于记账分工,可根据需要增减账页,也有利于记账工作的电算化。但容易造成账页的失散和抽换。在会计实务中,活页式账簿主要用于各种明细分类账。

③卡片账簿,是由许多具有一定格式的卡片组成,从放在卡片箱中,可以根据需要随时增添的账簿。其优缺点与活页账相同。

第二节    账簿的格式和登记方法

账簿的设置,包括确定账簿的种类、数量,设计账簿的内容和格式。

一、日记账的格式及登记方法

(一)现金日记账的登记方法

现金日记账是用来登记库存现金每日收入、支出和结存情况的账簿,它是由出纳人员根据现金的收款凭证、付款凭证进行登记。

(二)银行存款日记账的登记方法

与现金日记账的登记方法相同。

二、分类账簿的设置与登记

(一)总分类账簿的设置与登记

1、总分类账簿的格式:一般采用“三栏式”。

2、总分类账簿的登记方法与现金、银行存款日记账登记的方法相同。

(二)明细分类账簿的格式与登记方法

1、明细分类账的格式包括:“三栏式”、“数量金额式”、“多栏式”。

1)三栏式明细分类账的适用性:

三栏式明细分类账主要是用于只反映价值量,不反映实物量的明细分类账。主要是结算类账户和实收资本账户(如:应收账款、应收票据、其他应收款、应付账款、应付票据、应付工资等)。

2)数量金额式明细分类账的适用性

数量金额式明细分类账主要适用于既核算价值量又合算实物量的明细分类账。存货类、固定资产明细账都采用数量金额式明细分类账(如:原材料、库存商品、低值易耗品、包装物、委托加工物资、固定资产等明细账)。

3)多栏式明细分类账的适用性

多栏式明细分类账主要适用于收入、费用、成本、利润等类的明细分类核算。(生产成本、制造费用、管理费用、营业费用等明细分类账采用多栏式。)

多栏式明细分类账主要适用于收入、费用、成本、利润等类的明细分类核算。(生产成本、制造费用、管理费用、营业费用等明细分类账采用多栏式。)

第三节     会计账簿的启用与登记规则

一、账簿的构成及启用规则

(一)账簿的构成 

(二)账簿的启用规则

封面、扉页、账页

1、启用时,在账簿扉页上填写“账簿启用表”,并加盖公章。

2、中途更换记账人员时,应办理交接手续。

二、登记账簿的基本要求

(一)登记依据 → 审核无误的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

(二)登记用笔记墨水颜色 → 必须用蓝色或黑色墨水笔,除结账、改错、冲销账簿记录、负余额外不得使用红色墨水或红色圆珠笔书写。

3、登记内容→每笔都必须记明日期、凭证号数、摘要和金额,要在记账凭证上注明账页的页次或划“V”表示已经过账。

4、登记顺序 → 不得跳行隔页,如果发生隔页跳行,应该将空行空页划红对角线注销,并由记账人员盖章表示负责。

5、借贷方向的登记 → 与凭证上所记的借贷方向相同。

6、书写文字、数字、金额 → 字及数字的大小占行间的2/3。

7、转页手续 → 在账页最末行摘要栏注明“转次页”,在次页的第一行摘要栏内注明“承前页”。

8、错帐更正 → 账簿中不允许涂改、刮擦、挖补或用褪色药水更改字迹,如有错误应按规定的错误更正方法更正。

9、更换新帐→各种账簿每年原则上都要更换新账。

三、更正错帐的方法(重点)

(一)划线更正法

划线更正法适用于记账凭证正确无误,只是登帐时出现了差错,并且发现错误是在结账以前。更正时,先在错误的数字和文字上划一条红线,表示注销,然后在划线上面写上正确的数字,并在划线上加盖记账员图章,以示负责。

(二)红字更正法适用于两种情况

1、记账凭证中应借应贷的账户或科目名称错误,并且已经登记入账,无论结账前后,都可以用红字更正法更正。

2、记账凭证中应借应贷科目正确无误,只是所填金额大于应填金额,并且已登记入账。

(三)补充登记法

记账后,发现凭证科目正确无误,只是所记金额小于应记金额,无论结账前后。

第四节    对账和结账

一、对账(重点)

对帐即核对账目。

(一)账证核对:就是账簿记录与原始凭证、记账凭证核对。

(二)账账核对

1、总账与现金日记账、银行存款日记账核对。

2、总账内部进行核对。

3、总账与所属的明细账核对。

4、会计部门的各项财产物资明细账与物资保管部门或使用部门的明细账核对。

二、结账

月末计算出各账户发生额及余额,作为下个会计期间的期初余额。

巩固新课:可采用提问、练习等方式巩固本节内容。

布置作业:练习账簿的登记。(详见配套习题)

    教学总结:第七章又进入一个新的会计核算方法“登记会计账簿”,这个方法操作性强,

重点要训练学生登记会计账簿的实际技能,并能理解各种会计账簿的用途。

会计账簿实验课

教学内容

一、   特种日记账的登记

二、   总分类账的登记

三、   明细分类账的登记

四、   错账查找和更正的方法

五、   结账和对账的技能

(详见《习题集》和《实验指导》)

教学重点难点:

1、本次课重点:各种会计账簿的登记、错账更正、结账和对账的实际操作技能

2、难点:总分类账与明细分类账的平行登记及对账

    教学方法:

1、      任课教师的指导下,在会计模拟实验室进行。

2、主要要求学生亲自动手,通过实际操作,加深对课堂讲授知识的理解

教学课时:4个课时

   教学总结:与“填制和审核会计凭证”的核算方法相同,“登记账簿”最重要的特点也是一种技术性、实践性很强的方法,教学过程,更应该注重对学生实际操作技能的培养。

第八章  财产清查

第一节  财产清查的意义及方法

   教学内容:

1、               财产清查的意义;

2、               财产清查的方法;

教学目标:

1、      正确理解财产清查的意义,知道财产清查的种类和范围;

2、掌握存货的两种盘存制度及会计处理方法,以及财产清查的方法。

教学重点及难点

财产清查的含义和意义,货币资金的清查方法,存货的盘存制度。

教学方法:

讲授法为主,结合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

教学时数:2课时。

导入新课:

请大家思考什么是财产清查,实际工作中为什么要进行财产清查?由此引出财产清查的意义。

新课讲授:

一、财产清查的意义

(一)财产清查的基本含义

财产清查就是通过对实物、现金的实地盘点和对银行存款、债权债务的查对,来确定各项财产物资、货币资金、债权债务的实存数、并查明实存数同账存数是否相符的一种专门方法。

造成各种财产账实不符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在收、发各项财产过程中,由于计量、检验不准确而发生品种、数量或质量上的差错。

2、在财产发生增减变动时,没有填制凭证而登记入账;或者在填制凭证、登账时,发生计算上或登记上的差错。

3、在财产的保管过程中,受到气候等自然因素影响而发生的数量和质量上的变化。

4、由于保管不善或工作人员失职发生的财产残损、变质与短缺,以及货币资金、债权债务的差错。

5、由于不法分子营私舞弊,贪污盗窃等而造成的财产物资损失。

6、因未达账项或拒付而引起单位之间账账不符等。

(二)财产清查的作用

1、通过财产清查,可查明各项财产的实存数与账存数的差异,以及发生差异的原因及责任,及时按照规定把账存数调整为实存数,从而达到账实相符,保证会计资料的准确可靠。

2、通过财产清查,可查明各种财产的结存和利用情况,可发现有无储备不足、积压、闲置等情况,以便采取措施,充分挖掘物资潜力,合理有效地利用企业的各项资源。

3、通过财产清查,可查明各项财产有无短缺、毁损、变质、贪污盗窃等情况。对发现的问题应及时分析原因,追查责任,同时要吸取教训,改进管理工作,切实保证各项财产物资的安全与完整。

二、财产清查的种类(重点)

财产清查的种类:

1、财产清查按照清查的范围不同,可分为全部清查和局部清查。

全部清查是指对所有的财产进行全面的清查、盘点与核对。清查的内容主要是各种财产物资、货币资金和债权债务。具体包括以下各项:

(1)固定资产、原材料、在产品、库存商品、在途物资、委托其他单位加工、保管的物资、受托代保管物资等。

(2)现金、银行存款、在途货币资金、股票、债券等。

    (3)应收账款、应付账款、其他应收款、其他应付款、各种银行借款等。

全部清查,一般是在年终决算前、单位撤销、合并或改变隶属关系、联营和清产核资时进行,目的是保证会计报表信息的真实和准确。

局部清查是指对一部分财产进行的清查。具体清查对象应根据管理需要确定。

一般限于流动性较大又易于损耗的物资和比较贵重的财产。如企业的原材料、在产品、库存商品等,除年终全部清查外,还应在年内轮流盘点或重点抽查。各种贵重财产每月至少要清查一次;库存现金要每日清查一次;银行存款至少每月同银行核对一次;债权债务每年至少要核对两次。

2、财产清查按照清查的时间不同。可分为定期清查和不定期清查。

定期清查是指按计划在规定的时间内对财产进行的清查。一般是在月末、季末或年终结账前进行。

不定期清查是指事前不规定清查日期而临时进行的财产清查、因此,也称临时清查。

不定期清查一般在以下几种情况下进行:

(1)更换财产物资和现金保管人时;

(2)财产发生非常灾害或意外损失时;

(3)有关单位对企业进行审计查账时;

(4)企业关、停、并、转、清产核资、破产清算时。

定期清查和不定期清查的范围,可以是全部清查也可以是局部清查。

(三)财产清查的方法(重点)

由于企业财产种类较多,各有特点,因此在清查时要采用不同的方法。

1、实物的清查方法。

(1)实地盘点法,即到实物保管现场,通过点数、过磅、量尺等方法来确定实物的实存数量的方法;

(2)技术测定法,即将实物整理成近似某种几何体,然后测量出体积,据以计算出实物数量的方法;

2、货币资金的清查方法。

(1)库存现金的清查方法

库存现金的清查方法应采用实地盘点法。先确定库存现金的实有数,再与现金日记账的结余额进行核对,以查明账实是否相符。

(2)银行存款的清查方法

银行存款的清查方法与实物和库存现金的清查方法不同,它是采取与银行核对账目的方法进行的。核对前应把截止到清查日所有银行存款的收付业务登记入账,然后与银行开来的记录本单位银行存款收、支、结余情况的对账单逐笔核对,如发生错账、漏账,应查清原因及时更正。但即使在双方记账均无差错的情况下,也往往会出现双方的的余额不相一致的情况。这主要是由于未达账项引起的。

未达账项,是指企业与银行之间,由于凭证传递上的时间差,一方已收到结算凭证已登记入账,而另一方尚未收到结算凭证因而尚未登记入账的款项。具体有以下四种情况。

①企业已收,银行未收的款项。如企业销售产品收到支票,送存银行后即可根据银行盖章退回的“进账单”回单联登记银行存款的增加,而银行则要等款项收妥后才能记增加,如果此时对账,就形成了企业已收款入账,银行尚未收款入账的款项。

②企业已付,银行未付的款项。如企业开出一张支票支付购料款,企业可根据支票存根、发票及收料单等记银行存款的减少,而这时银行由于未接到支付款项的凭证而尚未记银行存款减少,如果此时对账,就形成了企业已付款入账,银行尚未付款入账的款项。

③银行已收,企业未收的款项。如外地某单位给企业汇来货款,银行收到汇款单后,登记企业银行存款增加,企业由于未收到汇款凭证尚未记银行存款增加,如果此时对账就形成了银行已收款入账,企业尚未收款入账的款项。

④银行已付,企业未付的款项。如银行代企业支付款项,银行已取得支付款项的凭证记银行存款的减少,企业由于未接到凭证尚未记银行存款减少,如果此时对账,就形成了银行已付款入账,企业尚未付款入账的款项。

例:某公司20##年8月31日银行存款日记账的余额为560000元,银行转来对账单的余额为740000元,经过逐笔核对发现有下列未达账项:

①企业收到销货款20000元,已记银行存款增加,银行尚未记增加;

②企业支付购料款180000元,已记银行存款减少,银行尚未记减少;

③银行代收某公司汇来购货款100000元,银行已登记存款增加,企业尚未记增加;

④银行代企业支付购料款80000元,银行已登记存款减少,企业尚未记减少。

根据以上资料编制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如表9-5所示。

表9-5                      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

                               20##年8月31日                 单位:元

(3)债权债务的清查

对于债权、债务各项目的清查,应采取与双方核对账目的方法。在保证本单位所记账目正确完整的基础上,编制对账单,派人或发函与对方进行核对。

巩固新课:可采用提问、练习等方式巩固本节内容。

布置作业:

根据所给资料编制银行存款调节表。

课后总结:

本部分应注意给学生进行对比讲解。

第二节  财产清查结果的处理

教学内容:

财产清查结果的处理。

教学目标:

能够对财产清查结果进行处理。

教学重点及难点

财产清查结果的具体处理方法。

教学方法:

讲授法为主,结合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

教学时数:2课时。

导入新课:

如果经过财产清查我们发现了账实不符,应该怎么处理呢?

新课讲授:

“待处理财产损益”账户的设置:(重点)

“待处理财产损溢”账户是用来核算企业在财产清查过程中查明的各种财产盘盈、盘亏和毁损价值的账户。该账户的借方登记各种财产盘亏、毁损数及按规定程序批准的盘盈转销数;贷方登记各种财产的盘盈数及按规定程序批准的盘亏、毁损转销数;处理前的借方余额,反映企业尚未处理的各种财产的净损失;处理前的贷方余额,反映企业尚未处理的各种财产的净溢余。期末处理后,本账户应无余额。该账户属于双重性质的账户。在该账户下应设置“待处理固定资产损溢”和“待处理流动资产损溢”两个明细分类账户进行明细核算。

现举例说明财产清查结果的账务处理方法。

(一) 财产盘盈的财务处理

[例一]某公司在财产清查中,发现E材料盘盈1000公斤,价值5000元。

1、财产清查中发现材料盘盈应先调整账面记录,做到账实相符,根据“实存账存对比表”作会计分录如下:

   借:原材料——E材料    5000

       贷:待处理财产损溢

           ——待处理流动资产损溢   5000

2、上述E材料盘盈经董事会批准后予以转销。

经查明E材料的盘盈是由于计量不准造成的,经董事会批准,直接冲减期间费用计入“管理费用”账户,根据批准文件作会计分录如下:

借:待处理财产损溢

    ——待处理流动资产损溢       5000

    贷:管理费用                    5000

[例二]某公司在财产清查中,发现账外设备一台,其重置价值为68000元,估计已提折旧20000元。

1、发现固定资产盘盈时,先根据“实存账存对比表”调整账簿记录,按现行《企业会计会计制度》规定,“盘盈固定资产,按同类或类似固定资产的市场价格,减去按该项资产的新旧程度估计的价值损耗后的余额作为入账价值”这笔经济业务应作会计分录如下:

借:固定资产            48000

    贷:待处理财产损溢

        ——待处理固定资产损溢     48000

 2、上述盘盈的设备,报经批准后予以转销。

企业盘盈的固定资产报经董事会批准后,应按净值转作“营业外收入”处理。根据批准文件作会计分录如下:

  借:待处理财产损溢

      ——待处理固定资产损溢   48000

      贷:营业外收入             48000

(二)财产盘亏的财务处理

[例三]某公司在清查盘点现金时,发现短缺800元,其中500元系由出纳员过失造成,300元系无法查明的其他原因造成。

 1、财产清查中发现现金短缺应先调整账簿记录,做到账实相符,根据“库存现金盘点报告表”作会计分录如下:

   借:待处理财产损溢

   ——待处理流动资产损溢  800

   贷:现金                   800

  2、上述现金短缺董事会批准后予以转销。

根据批准文件短缺现金应由出纳员赔偿500元,其余300元记入“管理费用”作会计分录如下:

      借:其他应收款

          ——应收现金短缺款         500

          管理费用                   300

          贷:待处理财产损溢

              ——待处理流动资产损溢    800

[例四]某公司在财产清查中,发现B材料短缺和毁损价值7000元。

1、在清查中发现盘亏材料,在报经批准前应先调整账面记录,使账实相符,根据“实存账存对比表”作会计分录如下:

   借:待处理财产损溢

       ——待处理流动资产损溢            7000

       贷:原材料——B材料                  7000

2、上项盘亏的材料,报批准后予以转销。材料盘亏,报经董事会批准分别作如下处理:

a材料短缺的800元由过失人赔偿。

B由于非常灾害造成的材料毁损3500元,列入“营业外支出”。

C2700元材料短缺是由于经营不善造成的,列入“管理费用”。

根据上述处理意见,作会计分录如下:

   借:其他应收款

       ——应收材料短缺           800

       营业外支出                3500

       管理费用                  2700

       贷:待处理财产损溢

           ——待处理流动资产损溢        7000

[例五]某公司在财产清查中发现短缺设备一台,原价80000元,已提折旧20000元。

 1、发现盘亏固定资产,报经批准前应先调整账面记录。应作会计分录如上:

借:待处理财产损溢

    ——待处理固定资产损溢  60000

    累计折旧                20000

    贷:固定资产                  80000

 2、经董事会批准盘亏设备列“营业外支出”处理。根据批准文件作会计分录如下:

借:营业外支出               60000

    贷:待处理财产损溢

        ——待处理固定资产损溢         60000

需要指出的是,如果企业清查的各种财产的损溢,在期末结账前尚未批准,应在对外提供财务会计报告时先按上述规定进行处理,并在会计报表附注中作出说明;如果其后批准处理的金额与已处理的金额不一致的,应调整会计报表相关项目的年初数。

作业

根据所给业务编制会计分录。

第九章    会计报表

第一节   财务会计报告概述

教学内容:

财务会计报告的意义、种类和编制要求。

教学目标

了解会计报表的意义、种类、编制要求;

教学重点及难点

财务会计报告的种类及编制要求。

教学方法:

本节采用讲授、多媒体课件演示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教学时数:理论课1课时。

新课讲授:

一、财务会计报告概述

(一)财务会计报告的概念

财务会计报告是指企业对外提供的反映企业某一特定日期财务状况和某一会计期间经营成果、现金流量的文件。

(二)财务会计报告的内容

财务会计报告包括会计报表、会计报表附注和财务情况说明书。会计报表是由三张主表和相关附表组成,它是财务会计报告的核心。

三)会计报表的分类(重点)

1、按报送对象分为对外会计报表和对内会计报表;

2、按反映的经济内容分为财务状况报表和经营成果报表;

3、按所反映经济内容的状态分为静态报表和动态报表;按编报时期分为月度报表、季度报表、半年度报表、年度报表;

4、按编制单位分为单位会计报表和汇总会计报表;按会计主体分为个别会计报表和合并会计报表。

(四)我国对会计信息质量的要求

客观性、实质重于形式、相关性、一贯性、可比性、及时性和清晰性。

第二节  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

教学内容:

1、资产负债表

2、利润表

教学目标

1、重点掌握资产负债表、损益表的内容、作用和编制原理;

2、能根据所提供的会计凭证、会计账簿编制资产负债表、利润表。

教学重点及难点

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的含义、作用、结构和编制方法。

教学方法:

本节采用讲授、多媒体课件演示和学生自己动手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教具准备:

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以及相关凭证和帐簿。

教学时数:理论课3课时,实验课2课时。

新课讲授:

一、资产负债表的含义(重点)

资产负债表是反映企业某一特定的日期财务状况的会计报表,它是根据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之间的相互关系,按照一定的分类标准和一定的顺序,把企业一定日期的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各项目予以适当排列,并对日常工作中形成的大量数据进行高度浓缩整理而成的。

二、资产负债表的内容和结构(重点)

(一)资产负债表的内容

资产负债表是根据会计恒等式“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设计而成。

资产负债表主要反映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

(1)在某一特定日期企业所拥有的经济资源,即某一特定日期企业所拥有或控制的各项资产的余额,包括流动资产、长期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及其它资产。

(2)在某一特定日期企业所承担的债务,包括各项流动负债和长期负债。

(3)在某一特定日期企业投资者拥有的净资产,包括投资者投入的资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

(二)资产负债表的结构

资产负债表的结构分为账户式和报告式。

账户式资产负债表,是将资产负债表分为左方和右方,左方列显示资产各项目,右方列示负债和所有者权益各项目,资产各项目的合计等于负债和所有者权益各项目的合计。通过账户式资产负债表,反映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之间的内在关系,并达到左方和右方平衡。其格式如表10—3所示。

报告式资产负债表,是将资产负债表的项目自上而下排列,首先列示资产的数额,然后列示负债的数额,最后再列示所有者权益的数额。其格式如表10—4所示。

在我国,资产负债表按账户式反映,通常包括表头、表身和表尾。

表10-3                      资产负债表(账户式)

、资产负债表的编制方法

(一)直接根据总分类账户的期末余额填列

如“短期借款”项目,根据“短期借款”总分类账户期末余额直接填列;“固定资产原价”项目,根据“固定资产”总分类账户期末余额直接填列。

(二)根据明细分类账户的期末余额填列

如“预收账款”项目,根据“应收账款”和“预收账款”总分类账所属各明细分类账户的期末贷方余额填列。另外,还有“应付账款”和“预付账款”、“待摊费用”和“预提费用”等项目的填列。

(三)根据几个总分类账户的期末余额合计数填列

如“贷币资金”项目,根据“现金”、“银行存款”、“其他货币资金”账户的期末余额的合计数填列。

(四)依总分类账户和明细分类账户的期末余额分析计算填列计算填列

资产负债表上某些项目不能根据有关总账的期末余额直接或计算填列,也不能根据有关账户所属相关明细账的期末余额填列,需要根据总账和明细账余额分析计算填列,如“长期借款”、“应付债券”、“长期应付款”等项目,应根据各总账期末余额扣除各总账所属明细账中一年内到期的长期负债部分分析计算填列。

(五)根据有关资产科目与其备抵科目抵销后的净额填列

如“短期投资”项目,根据“短期投资”科目的期末余额减去“短期投资跌价准备”科目的期末余额后的金额填列。

一般企业资产负债表上的各项目的填列方法如下。

1、表“年初数”栏内各项数字的填列

本表“年初数”栏内各项数字,应根据上年末资产负债表“期末数”栏内所列数字填列。如果本年度资产负债规定的各个项目的名称和内容同上年度不相一致,应对上年年末资产负债表各项目的名称和数字按照本年度的规定进行调整,填入本表“年初数”栏内。

2、本表“期末数”各项目的内容和填列方法

(1)“货币资金”项目,应根据“现金”、“银行存款”、“其他货币资金”科目的期末余额合计填列。

(2)“短期投资”项目,应根据“短期投资”科目的期末余额,减去“短期投资跌价准备”科目的期末余额后的金额填列。企业1年内到期的委托贷款,其本金和利息减去已计提的减值准备后的净额,也在本项目反映。

(3)“应收票据”项目,应根据“应收票据”科目的期末余额填列。已向银行贴现和已背书转让的应收票据不包括在本项目内,其中已贴现的商业承兑汇票应在会计报表附注中单独披露。

(4)“应收股利”项目,应根据“应收股利”科目的期末余额填列。

(5)“应收利息”项目,应根据“应收利息”科目的期末余额填列。

(6)“应收账款”项目,应根据“应收账款”和“预收账款”科目所属各明细科目的期末借方余额合计,减去“坏账准备”科目中有关应收账款计提的坏账准备期末余额后的金额填列。如“应收账款”科目所属明细科目期末有贷方余额,应在本表“预收账款”项目内填列。

(7)“其他应收款”项目,应根据“其他应收款”科目的期末余额,减去“坏账准备”科目中有关其他应收款计提的坏账准备期末余额后的金额填列。

(8)“预付账款”项目,应根据“预付账款”科目所属各明细科目的期末借方余额合计填列。如“预付账款”科目所属有关明细科目期末有贷方余额的,应在本表“应付账款”项目内填列。如“应付账款”科目所属明细科目有借方余额,也应包括在本项目内。

(9)“应收补贴款”项目,应根据“应收补贴款”科目的期末余额填列。

(10)“存货”项目,应根据“物资采购”“原材料”“低值易耗品”、“自制半成品”“库存商品”、“包装物”、“分期收款发出商品”“委托加工物资”“委托代销商品”“受托代销商品”“生产成本”等科目的期末余额合计,减去“代销商品款”、“存货跌价准备”科目期末余额后的金额填列。材料采用计划成本核算,以及库存商品采用计划成本或售价核算的企业,还应按加或减材料成本差异、商品进销差价后的金额填列。

(11)“待摊费用”项目,应根据“待摊费用”科目的期末余额填列,“预提费用”科目期末如有借方余额,以及“长期待摊费用”科目中将于1年内到期的部分,也在本项目内反映。

(12)“其他流动资产”项目,应根据有关科目的期末余额填列。如其他流动资产价值较大的,应在会计报表附注中披露其内容和金额。

(13)“长期股权投资”项目,应根据,长期股权投资”科目的期末余额,减去“长期投资减值准备”科目中有关股权投资减值准备期末余额后的金额填列。

(14)“长期债权投资”项目应根据“长期债权投资”科目的期末余额,减去“长期投资减值准备”科目中有关债权投资减值准备期末余额和1年内到期的长期债权投资后的金额填列。企业超过1年到期的委托贷款,其本金和利息减去已计提的减值准备后的净额,也在本项目反映。

(15)“固定资产原价”和“累计折旧”项目,根据“固定资产”科目和“累计折旧”科目的期末余额填列。

(16)“固定资产减值准备”项目,反映企业计提的固定资产减值准备。本项目应根据“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科目的期末余额填列。

(17)“工程物资”项目,应根据“工程物资”科目的期末余额填列。

(18)“在建工程”项目,应根据“在建工程”科目的期末余额,减“在建工程减值准备”科目期末余额后的金额填列。

(19)“固定资产清理”项目,应根据。“固定资产清理”科目的期末借方余额填列,如“固定资产清理”科目期末为贷方余额,以“一”号填列。

(20)“无形资产”项目应根据“无形资产”科目的期末余额,减“无形资产减值准备”科目期末余额后的金额填列。

(21)“长期待摊费用”项目应根据“长期待摊费用”科目的期末余额减去1年内(含1年)摊销的数额后的金额填列。

(22)“其他长期资产”项目,应根据有关科目的期末余额填列。如其他长期资产价值较大的,应在会计报表附注中披露其内容和金额。

(23)“短期借款”项目,应根据“短期借款”科目的期末余额填列。

(24)“应付票据”项目,应根据“应付票据”科目的期末余额填列。

(25)“应付账款”项目,应根据“应付账款”科目所属各有关明细科目的期末贷方余额合计填列,如“应付账款”科目所属各明细科目期末有借方余额,应在本表“预付账款”项目内填列。

(26)“预收账款”项目应根据“预收账款”科目所属各有关明细科目的期末贷方余额合计填列。如“预收账款”科目所属有关明细科目有借方余额的,应在本表“应收账款”项目内填列,如“应收账款”科目所属明细科目有贷方余额的,也应包括在本项目内。

(27)“应付工资”项目,应根据“应付工资”科目期末贷方余额填列,如“应付工资”科目期末为借方余额,以“一”号填列。

(28)“应付福利费”项目,应根据“应付福利费”科目的期末余额填列。

(29)“应付股利”项目,应根据“应付股利”科目的期末余额填列。

(30)“应交税金”项目,应根据“应交税金”科目的期末贷方余额填列,如“应交税金”科目期末为借方余额,以“一”号填列。

(31)“其他应交款”项目,应根据“其他应交款”科目的期末贷方余额填列,如“其他应交款”科目期末为借方余额,以“一”号填列。

(32)“其他应付款”项目,应根据“其他应付款”科目的期末余额填列。

(33)“预提费用”项目,应根据“预提费用”科目的期末贷方余额填列,如“预提费用”科目期末为借方余额,应合并在“待摊费用”项目,不包括在本项目内。

(34)“预计负债”项目,应根据“预计负债”科目的期末余额填列。

(35)“其他流动负债”项目,应根据有关科目的期末余额填列,如“待转资产价值”科目的期末余额可在本项目内反映。如其他流动负债价值较大的,应在会计报表附注中披露其内容及金额。

(36)“长期借款”项目,应根据“长期借款”科目的期末余额填列。

(37)“应付债券”项目,应根据“应付债券”科目的期末余额填列。

(38)“长期应付款”项目,应根据“长期应付款”科目的期末余额,减去“未确认融资费用”科目期末余额后的金额填列。

(39)“其他长期负债”项目,应根据有关科目的期末余额填列。如其他长期负债价值较大的,应在会计报表附注中披露其内容和金额。

(40)“实收资本(或股本)”项目,应根据“实收资本”(或“股本”)科目的期末余额填列。

(41)“资本公积”项目,应根据“资本公积”科目的期末余额填列。

(42)“盈余公积”项目,应根据“盈余公积”科目的期末余额填列。其中,法定公益金期末余额,应根据“盈余公积”科目所属的“法定公益金”明细科目的期末余额填列。

(43)“未分配利润”项目,应根据“本年利润”科目和“利润分配”科目的余额计算填列。未弥补的亏损,在本项目内以“一”号填列。

四、利润表的含义(重点)

利润表是反映企业一定期间生产经营成果的会计报表。利润表把一定期间的收入与其同一会计期间相关的费用进行配比,以计算出企业一定时期的净利润(或净亏损)。 

五、利润表的内容和结构(重点)

(一)、利润表的内容

2、构成主营业务利润的各项要素

主营业务利润以主营业务收入为基础,减去为取得主营业务收入而发生的相关费用(包括有关的流转税)后取得。

3、构成营业利润的各项要素

营业利润在主营业务利润的基础上,加其他业务利润,减营业费用、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后取得。

4、构成利润总额的各项要素

利润总额(或亏损总额)在营业利润的基础上,加投资损益、补贴收入、营业外收支净额后取得。

5、构成净利润(或净亏损)的各项要素

净利润(或净亏损)在利润总额(或亏损总额)的基础上,减去本期计入损益的所得税费用后取得。

(二)、利润表的结构

目前比较普遍的利润表的结构有多步式单步式两种。

1、多步式利润表中的利润是通过多步计算而来的

第一步,以主营业务收入为基础,减去主营业务成本,计算得出销售毛利。

第二步,从销售毛利中减去营业费用,计算出营业利润。

第三步,在营业利润的基础上加减营业外收支,加补贴收入、投资收益,计算得出本期实现的利润(或亏损)。

第四步,从税前利润中减去所得税,计算出本期净利润(或净亏损)。

多步式利润表的优点:便于对企业生产经营情况进行分析,有利于不同企业之间进行比较,更重要的是利用多步式损益表有利于预测企业今后的盈利能力。

目前,我国会计制度规定的企业的利润表就是采用多步式。

2、单步式利润表是将本期所有的收入加在一起,然后将所有的费用加在一起,通过一次计算求出本期损益。

目前,我国企业利润表包括四部分内容:

一是主营业务利润,主要指企业日常主要经营活动所获得的收入、成本、税金以及利润;

二是营业利润,主要包括主营业务利润加减除了日常主营业务活动以外的其他经营活动所获得的利润和营业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

三是利润总额,即营业利润加减投资收益、补贴收入和营业外收支后的利润;

四是净利润,即所得税后利润。

六、利润表的编制方法

本表各项目的内容及其填列方法如下。

(1)“主营业务收入”项目,应根据“主营业务收入”科目的发生额分析填列。

(2)“主营业务成本”项目,应根据“主营业务成本”科目的发生额分析填列。

(3)“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项目,应根据“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科目的发生额分析填列。

(4)“其他业务利润”项目,应根据“其他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支出”科目的发生额分析填列。

(5)“营业费用”项目,应根据“营业费用”科目的发生额分析填列。

(6)“管理费用”项目,应根据“管理费用”科目的发生额分析填列。

(7)“财务费用”项目,应根据“财务费用”科目的发生额分析填列。

(8)“投资收益”项目,应根据“投资收益”科目的发生额分析填列,如为投资损失,以“-”号填列。

(9)“补贴收入”项目,应根据“投资收益”科目的发生额分析填列,如为投资损失,

以“-”号填列。

(10)“营业外收入”项目和“营业外支出”项目,应分别根据“营业外收入”科目的发生额分析填列。

(11)“利润总额”项目,如为亏损总额,以“-”号填列。

(12)“所得税”项目,应根据“所得税”科目的发生额分析填列。

(13)“净利润”项目,如为净亏损,以“-”号填列。

备注:本节课讲完理论知识以后,将在实验室进行2课时的实验课,具体内容见实验课教案。

作业:将在实验课上未完成的两个报表接着编完。

课后总结:讲资产负债表时应注意关键项目的讲解,如:应收账款、预收账款、应付账款、预付账款等项目的填制。

第十章    会计核算程序

教学内容:

1、      会计核算程序的概念与选择

2、 记账凭证核算形式

3、 科目汇总表核算形式

教学目标

1、知道会计核算程序的概念,能够理解合理建立会计核算形式的意义和基本要求。

2、熟悉记账凭证核算程序的内容、特点、使用范围。

3、掌握记账凭证核算程序的应用。

教学重点和难点

会计核算程序的概念和意义,记账凭证核算形式的应用。

教学方法:

采用多媒体演示法边讲边看。

本章授课时数:2课时。

新课讲授:

第一节  会计核算程序的概念与选择

一、会计核算形式的概念(重点)

会计核算程序就是指会计凭证、帐簿、会计报表和账务处理程序相互结合的方式,也称会计核算组织程序、账务处理程序或者记帐程序。

不同的会计核算形式,规定了填制会计凭证,登记账簿、编制会计报表的不同步骤和方法。

二、会计核算程序的选择

合理的、适用的会计核算形式,一般应符合以下三个要求:

1.     要适应本单位的经济活动特点、规模的大小和业务的繁简情况,有利于会计核算的分工,建立岗位责任制。

2.     要适应本单位、主管部门以至国家管理经济的需要,全面、系统、及时、正确地提供反映本单位经济活动情况的会计核算资料。

3.     要在保证核算资料正确、及时和完整的前提条件下,尽可能地简化会计核算手续,提高会计工作效率,节约人力物力,节约核算费用。

三、会计核算形式的种类

我国各经济单位采用的会计核算形式一般有以下六种:

1.     记账凭证核算形式;

2.     科目汇总表核算形式;

3.     多栏式日记账核算形式;

4.     汇总记账凭证核算形式;

5.     日记总账核算形式;

6.     通用日记账核算形式。

六种会计核算形式主要区别,即各自的特点主要表现在登记总账的依据和方法不同,我们主要讲述记账凭证核算形式科目汇总表核算形式

第二节    记账凭证核算形式

一、记账凭证核算形式的特点

记账凭证核算形式的特点是:直接根据记账凭证,逐笔登记总分类账。

二、记账凭证核算形式设置的会计凭证和账簿

(一)     记账凭证核算形式设置的会计凭证

在记账凭证核算形式下,需设置收款凭证、付款凭证和转账凭证,作为登记总分类账的依据。

(二)     记账凭证核算形式设置的账簿

在记账凭证核算形式下,需设置现金日记账、银行存款日记账、总分类账和明细分类账。

一、记账凭证核算形式账务处理程序(重点)

1.     根据原始凭证编制汇总原始凭证。

2.     根据各种原始凭证或汇总原始凭证,编制记账凭证(包括收款凭证、付款凭证和转账凭证)。

3.     根据收款凭证、付款凭证逐笔登记现金日记账和银行存款日记账。

4.     根据原始凭证、汇总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登记各种明细账。

5.     根据记账凭证逐笔登记总分类账。

6.     月终,将现金日记账、银行存款日记账的余额,以及各种明细分类账户余额合计数,分别与总分类账中有关科目的余额核对相符。

7.     月终,根据核对无误的总分类账和各种明细分类账的记录,编制会计报表。

二、记账凭证核算形式的优缺点和适用范围

1.优点

记账凭证核算形式比较简单明了,易于理解,总分类账较详细地记录和反映经济业务的发生情况,来龙去脉清楚,便于了解经济业务动态和查对账目。

2.缺点

是由于总分类账是直接根据记账凭证逐笔登记的,如果一个企业规模大,记账凭证多,登记总分类账的工作量也就很大。

3.适用范围

这种会计核算形式一般适用规模较小且经济业务较少的经济单位。

记账凭证核算形式的账务处理程序用图表示见图8-1:

基础会计学_绝对实用的教案

图8-1  记账凭证核算形式的账务处理程序

作业:

根据所给资料,运用记账凭证核算形式的账务处理程序进行账务处理。

教学总结:

通过本课学习,感觉对本节采用实践教学法非常重要,只有通过大家自己动手操作,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本节所将内容。

第三节    科目汇总表核算形式

教学内容:

科目汇总表核算形式。

教学目标

1、熟悉科目汇总表核算程序的内容、特点、使用范围。

3、掌握科目汇总表核算程序的应用。

教学重点和难点

科目汇总表核算程序的应用。

教学方法:

采用多媒体演示法边讲边看。

本章授课时数:2课时。

新课讲授:

一、科目汇总表核算形式的特点

科目汇总表核算形式的特点是:定期地将所有记账凭证汇总编制成科目汇总表,然后再根据科目汇总表登记总分类账。

二、科目汇总表核算形式设置的凭证和账簿

在科目汇总表核算形式下,与记账凭证核算形式相同。

三、科目汇总表的编制方法

科目汇总表,是根据一定时期内的全部记账凭证,按科目进行归类编制的。在科目汇总表中,分别计算出每一个总账科目的借方发生额合计数、贷方发生额合计数。由于借贷记账法的记账规则是“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所以在编制的科目汇总表内,全部总账科目的借方发生额合计数,与贷方发生额合计数相等。

四、科目汇总表核算形式账务处理程序(重点)

1.     根据原始凭证和汇总原始凭证,编制收款凭证、付款凭证和转账凭证等记账凭证。

2.     根据收款凭证和付款凭证,逐笔登记现金日记账和银行存款日记账。

3.     根据原始凭证、汇总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登记各种明细账。

4.     根据一定时期内的全部记账凭证,汇总编制成科目汇总表。

5.     根据定期编制的科目汇总表,登记总分类账。

6.     月终,将现金日记账、银行存款日记账的余额,以及各种明细分类账户余额合计数,分别与总分类账中有关科目的余额核对相符。

7.     月终,根据核对无误的总分类账和各种明细分类账的记录,编制会计报表。

科目汇总表核算形式的账务处理程序用图表示见图8-2。

基础会计学_绝对实用的教案

图8-2  科目汇总表核算形式的财务处理程序

五、科目汇总表核算形式的优缺点和适用范围

1.优点

由于总分类账是根据定期编制的科目汇总表登记的,大大减少了登记总账的工作量。

2.缺点

科目汇总表是按总账科目汇总编制的,只能作为登记总账和试算平衡的依据,不便于分析和检查经济业务的来龙去脉,不便于查对账目。

3.适用范围

科目汇总表核算形式适用于经济业务量较多的经济单位。

作业:

   根据所给资料,运用科目汇总表核算形式的账务处理程序进行账务处理。

课后总结:

   讲授过程中要提醒同学们注意记账凭证核算程序和科目汇总表核算程序的区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