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父母必读》读后感

《父母必读》之《弱在哪里补哪里(下)》读后感

三年级1班 西西妈妈

女儿上学后,从学校带回家一本很好的杂志《父母必读》。从此,《父母必读》成了我们的好朋友。杂志里面有名人家教,家校频道,教子良方等,都是做父母经常面临和困惑的问题,读了常常会让我感到茅塞顿开,受益匪浅。读了《父母必读》第十期《弱在哪里补哪里(下)》这篇文章,不禁深受启发,深有感触。

这篇文章强调“家长应该做一台调压器。当孩子在学习中感到心理压力增大的时候,应及时帮他降压;当孩子出现浮夸松散的苗头时,应适当加压。要使孩子始终生活在一种适度的压力状态下。”这应该是一种心理关怀,心理辅导,是我认为最难把握分寸的一种教育。文中开始便给出一个案例,“一个初二女生,每次考试成绩都是班里第一,可这次考了第二,竟跳楼自杀。”看了让人震惊和惋惜。在现实生活中我也时常听说和看到一些大学里尖子学生因为压力过大或者受挫,而采取极端的行动,甚至产生抑郁,自杀。所以我深知解决这个问题的重要和紧迫性,非常赞同作者的观点,做孩子的调压器,从培养孩子的抗挫折能力开始。不管孩子在生活和学习中遇到什么样的挫折,作为家长,不能去抱怨怨恨,要引导和帮助孩子分析挫折的原因,后果,让孩子清楚事件的过程,从而找到处理的方法,把孩子的委屈、难过、不公平感化解为奋发向上的力量,以随和、宽容赢得更多的信任和称赞。

孩子在学习中经常会面临很大的压力,比如期末考试、中考、高考等大的考试,作者非常重视孩子的心理压力问题。我想起以前上学时班里有的同学平时成绩挺好的,可是每次大考试就考砸了,是不是就是心理压力太大了呢?如果他们的家长能够像作者一样重视孩子心理压力的调节和教育,是不是孩子就不会总是不出成绩呢?作者的教育方法是,首先要关心孩子,非常清楚孩子面临的问题。当孩子情绪烦躁、精力无法集中学习的时候,并不是教训和呵斥,而是迅速找到了心理压力的根源。然后进行心理压力的调节和教育。不去制定“状元”,“第一名”之类的目标,而是“路是一步步走的,饭是一口口吃的,下次争取考第三名,实现后再争取靠第二、第一名。”“对自己要求高是好事,争胜好强也是优点,但凡事都有一个度,过度必反。”从而让孩子放下心理负担,轻松学习。

有时孩子面对困难时,也会失去信心,出现浮夸松散的苗头。这时,家长作

为调压器就需要适当加压了。当作者的女儿在新加坡过语音关的时候,遇到了很多困难,考试不及格,口语和听力不好,直接影响了听课和生活。这种情况持续一段时间后,孩子开始懊丧焦虑,情绪波动。这时候,作者的教育非常到位。明确告诉孩子,“知识靠积累,学习凭毅力,聚沙成塔,滴水成河,坚持努力,最后肯定能闯过语言关的。”这就让孩子明白时间的重要性,必须努力付出经过一段时间的积累才能有成绩,一个学期不行就两个学期,只要坚持就能成功。“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这样孩子就不会那么急躁,心里也就有底了。这一点我的感触也比较多,现在有时候孩子往往很急于看到成果。一个简单的例子孩子背一篇课文,有的句子背错了,告诉他后,可能又背错了,错两三遍后,孩子就会着急,“烦死了,我不背了”。还有的时候做一些难题,如孩子做国际象棋的战术题,有的题确实比较难,孩子看半天做不出来,经常就把书一扔说:“太难了,我不做了。”缺少坚持到底克服困难的劲头,以后我要向作者学习做好孩子的思想工作。

读了这篇文章,我学到了很多关于孩子抗挫折教育、心理素质教育的方法和知识,明白了真正的关心孩子绝不仅仅是照顾孩子的衣食住行,还要关心孩子的心理成长,理解和鼓励孩子,做孩子的调压器。

 

第二篇:好父母必读

好父母必读

根治孩子学艺时的“三分钟热度” 每位家长都希望孩子多才多艺,不但学习成绩优秀,音乐、体育、美术等方面也有一技之长。

可大部分的孩子由于其年龄和心智发展的局限,兴趣和爱好常常变换,对什么都是“三分钟热度”,难以坚持到底。比如,家长给孩子报了美术班,孩子新奇万分地去了,没过几天就厌倦了重复练习而没兴趣了;转而报钢琴班,孩子满怀激情地去了,可不久以后又产生了倦怠情绪,直嚷着要学网球……如此折腾,家长白白搭进不少学费,但孩子什么也没学到。 这样的例子为数不少,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孩子好胜心强,但毅力不足。兴趣多变的孩子大多争强好胜,带有一定的从众和攀比心理,往往会将小伙伴在某些方面取得的成绩或掌握的才艺作为自己的“兴趣”。根据这种心理萌发的兴趣通常缺乏牢固的基础,在学习技能或反复练习时一旦遇到困难,就成了学艺路上的障碍。此外,孩子不能正确评价自己,这山望着那山高,也是导致其兴趣学习只保持“三分钟热度”的原因之一。由于年龄尚幼,孩子的兴趣往往只建立在“喜欢”的基础上,不会结合个人能力和性格来考虑自己是否适合学习。这种缺乏实际考量的后果必然导致大部分的孩子学艺时受挫,兴趣消减。

找到了问题的症结,就有了解决问题的方法。“三分钟热度”的孩子并不是就无法进行兴趣班学习,如果家长能正确引导,再加上心理调整,孩子就会用心专一,对事情真正感兴趣,有目的、有秩序地把想要学的东西学扎实。

首先,要引导孩子去除浮躁,建立自信。心浮气躁是孩子不能把兴趣坚持到底的关键,家长应该经常教育孩子:在学艺的道路上,冷静与热情并存才是坚持到底的关键。热情是始终坚持对艺术技能本身的热爱,而冷静则主要指心态健康,不骄不躁。在具体操作中,家长可以鼓励孩子去学习自己喜欢的技艺,但在每个学习阶段,都要给孩子定制学习目标。目标

不要太高,以孩子有能力做到为准,一旦孩子做到了,要对他的努力加以肯定,使其建立起自信。这样一步一个脚印,不急于求成,让孩子稳步上进,孩子就会对自己做的事情兴趣专一起来。

其次,要引导孩子正确评价自己,做力所能及的事情。作为家长,首先要对自己的孩子有个正确的评价,引导孩子做自己能力范围内的事情。在具体操作上,家长要针对孩子的能力和水平,给孩子拟定几个力所能及的技能学习范围,不张扬、不攀比,静下心来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这样,孩子就解除了思想包袱,学习就会更加专一、安心。

解决孩子对兴趣学习“三分钟热度”的问题,是孩子成功的关键,家长切不可轻视,要针对孩子的性格年龄特点,采取不同的方法进行教育引导,让孩子养成持之以恒的习惯。兴趣专一,做事认真,将来必然会在学艺道路上有所成就。

对号:5种最让孩子讨厌的家长

家长和老师若想让孩子讨厌,只须做到以下五点中的任何一点就可以了:

一、言而无信。明明说好,做好了作业就可以出去玩的,但刚做完,家长又给增加了新的作业,让人看不到希望,所以,以后永远不会赶着把作业做完了。

有一位家长,来之前跟我们哭诉说孩子上课老跟同学说话,老师管不了了,就在讲台上放了一张课桌,让孩子在讲台上听课,但孩子在讲台上居然趁老师在黑板上写字的时候跟下面的同学聊天!而且孩子经常不完成作业,对学习没有一点热情,课堂作业都不爱做,学校多次找家长,家长很痛苦。家长带孩子来我们这里以后,回去给我们反馈说孩子不够好,我们继续追问的时候,家长说:现在布置了作业,孩子都能积极主动完成了,但孩子完成了以后再给他多布置,他就不做了。

一个八九岁的孩子,原先那么不爱学习,现在能够主动把作业做好了,家长还不知足,还要在孩子每次做完作业后给孩子额外增加作业,这样做,也许会让孩子对学习永远失去兴趣。

二、只看负面。孩子不论有多少进步,就是看不到,只要孩子有一点不好,就会强调指出。孩子接受暗示的能力非常强,家长和老师们只要老强调孩子没有进步,当孩子有进步的时候就说是碰巧的,孩子就真的跟您配合,会真的停止进步,让您心满意足。

有一位家长抱怨孩子不听话,经过沟通,孩子明显有改善。但家长仍然抱怨。比如,孩子原先十一点半睡觉,最后跟妈妈达成共识,十点钟睡觉。家长又来抱怨:孩子总是在差五分钟十点的时候才上床!孩子明明已经按照约定在做事情了,为什么非要没事找事呢?所以,孩子对妈妈意见很大。其他方面,这个孩子也在明显进步,但妈妈总是强调他没有进步。 看到并鼓励孩子的进步对孩子的成长有莫大的好处,但让家长看到孩子身上的进步并加以鼓励怎么这么难?

三、以短比长。拿自己孩子的短处比其他孩子的长处。老觉得别的孩子是完美孩子,他们身上都是优点,而这个孩子身上全是缺点。拿出这个孩子身上的缺点跟别的孩子的优点一比,果然如此。

有位家长,每到吃饭的时候,就会说,我们院子里某某孩子又考上重点高中了,某某孩子演讲得奖了……孩子说自己一听,就再也吃不下饭去了。

四、强势逻辑。家长和老师会利用这种强势逻辑把莫须有的罪名加到孩子身上。

比如,有一个学习不好的孩子跟学习好的孩子一起爬窗户被抓了,老师的逻辑就是:一定是学习不好的孩子怂恿学习好的孩子做的,其实恰恰相反。但学习不好的孩子百口莫辩。还有比如前面《孩子为什么被妈妈气得吐血》一文中提到的强势逻辑:我们家就是三口人,你爸爸没做,我没做,你说谁做的?!

五、喜怒无常。家长和老师情绪化严重,让孩子无所适从。孩子要经常看家长和老师的眼色做事情,看到家长和老师开心的时候,就说几句开心的,但心里战战惶惶,身上汗出如浆;看到家长和老师不开心的时候,赶紧表现得乖一点,心里战战兢兢,身上汗不敢出。

比如,有家长自己想想心里烦了,就会跟孩子闹别扭,孩子的心声是:我妈妈什么时候才能长大!

教育孩子不难,如果上面的情况五毒俱全,也许教育孩子就会难上加难。 不要当面羞辱你的孩子

一天,乔治教7岁的儿子凯利怎样使用割草机。当他正在教凯利如何在草地尽头将割草机掉头时,他的妻子叫他接电话。乔治刚刚转身,凯利由于控制不住割草机的抖动,把割草机推到了草坪边的花圃上,所过之处,大约2尺宽的一片花草已被夷为平地。

乔治回头看到发生的一切之后,非常生气。这是他花了很多时间和精力,好不容易侍弄出的令邻居们羡慕的花圃。他开始对儿子吼叫:“你这个笨蛋,什么时候能不干这种让人笑话的蠢事。”

这时,妻子很快走过来,把手放在乔治的肩膀上说:“亲爱的,请记住,我们是在养小孩,不是在养花。”

花已经死了,还有被棒球砸碎的玻璃窗户、被孩子不小心碰倒的灯以及掉在厨房地上的碟子,它们都已经破了,都已无法挽回。此时,我们不要再去打碎一个孩子的心灵,如果他们充满活力的内心变得麻木,这种无法挽回的损失才是真正的遗憾。

可惜的是,在许多情况下,孩子有时出了差错,常常遭到父母或老师的指责,甚至讽刺和挖苦。

“白吃了十几年饭了。”

“你父母给你吃什么长大的。”

“你多能呀!”

“你简直是个饭桶!垃圾!废物!”

敬爱的父母们,当你用这种讽刺挖苦的方式教育孩子的时候,你可曾想到这会影响孩子一生的性格。你的孩子,即便他不像你心中想象的那般优秀,但记住:性格比成就更重要!健康的性格才是他一生幸福的基础。

孩子作为一个独立的人,应该受到尊重。挖苦、侮辱孩子,不是体罚却是“心罚”,是一种“语言暴力”,是一种精神虐待。虽然,每个家长都疼爱自己的孩子,但家长没有认识到孩子虽然还不太懂事,可他们也有情感、有委屈、有苦恼、有失望、有悲伤,做父母的应当去理解孩子的想法,才能引导他们健康成长。

恶言恶语,强迫威胁,甚至挖苦讥讽,大都是那些年轻母亲在气急了的时候、恨铁不成钢的情况下,训斥子女时常采用的方法。但是,她们通常也是最不能为孩子,尤其是那些反抗性或自尊心强的孩子所接受的。这不但不能把孩子教好,反而会把事情弄僵,在不知不觉中给孩子不良的影响。

“语言暴力”决不是小问题,决非无关紧要,它对孩子的成长和生活产生着重要的影响。 只有遇事冷静、理智的家长,才能找到适当和有效的教育方法。要知道,孩子的自尊、灵性和宝贵的想象力一旦被摧毁,是很难重建的。如果孩子被你骂皮了,什么都无所谓,弄到羞耻心荡然无存的地步,便很难教育了。因为人一旦丧失了最宝贵的羞耻心与尊严,此人便再难有希望了,也再难有什么成就与作为了。

尊敬的父母一定要知道,为发泄自己的怒气随意说出的那些带刺的话,那些侮辱性的话,会构成对孩子的精神威胁,会伤害他们的心灵,摧毁他们堂堂正正做人的勇气,其后果是断送了他们的前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