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述论文:现代中药现状

现代中药产业发展现状

【摘要】:本文综述了国内中药发展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中药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以及今后的发展趋势,通过对我国中药发展现状的描述,总结出中药发展将进入一个崭新的时期,中药产业前景广阔, 但现代化和国际化之路依然艰巨。希望读者能更多的了解中药, 重视我国中药的发展,从而实现中药现代化。

【关键词】:现状;面临的机遇;前景

引言:中药是中华民族五千年传统文化的瑰宝,是千百年医疗实践的结晶,也是世界优秀文化的精华。我国中药产业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具有一定的规模和研发能力,在中药材、中药饮片和剂型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在新世纪, 随着回归大自然的思潮,人们对绿色食物、绿色药材会更加向往,对健康更加关注。发展现代中药也是知识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广阔的市场及发展前景。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 ,中药在国际上越来越受到重视。几年来,随着全世界消费者,尤其是发展中国家,自我医疗保健意识的增强,人们越来越追求绿色、纯天然制品,使得国际植物药市场发展十分迅猛。同时中药产业由于自身的快速增长,加之有力的政策扶植,及城市化进程的加快,都将进一步促进中药事业的发展,中药发展将进入一个新的时期,前景广阔。

1我国中药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1中药是国家政策重点支持的发展方向

经过行业调整,国家对于医药行业发展的政策日趋明朗,从深化医疗体制改革到重点行业发展都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和支持方向。从各种相关政策分析,国家明确提出了对中药行业发展的支持,其中重点提到了中医药的传承与创新、中药现代化与国际化、医疗体制改革对中药特别是品牌中药的影响等方面。我们认为, 国家的政策支持是中药行业长期发展的强劲推动力。20xx年,先后发布了《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20xx年-20xx年)》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 这是我国未来几年社会经济发展的纲领性文件,为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在这两个文件的指引下,相关

部门相继出台了《中医药创新发展规划纲要》、《生物产业发展“十一五” 规划》、 《国家食品药品安全“十一五”规划》和《卫生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 等政策文件,这些政策的出台为医药行业的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政策支持。从这些政策文件中可以看出,国家对医疗卫生体制改革非常重视,同时对医药行业特别是中医药、生物医药的创新与发展提出了具体的目标和要求。“十一五”期间,我国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推进制度创新。基本目标是:到20xx年,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卫生保健制度框架,实施全民基本卫生保健;建立比较规范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和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立健全社区卫生服务网络,建立比较规范的公立医院管理制度,坚持公益性质。为此,国家将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在中医药传承与创新发展方面,中药的现代化和国际化是重点发展方向。国家政策明确提出,发展现代中药研究开发和生产制造技术,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中药资源,加强中医药知识产权保护研究和国际合作平台建设。国家对中药行业发展提出了具体目标。例如,培育20个产值超过10亿元的中药大品种,形成3家年销售收入超过100亿元的中药龙头企业。

1.2现代中药代表着现代医药发展的方向

中外医药专家对现代中药的发展前景普遍看好,比较一致的观点是:“化学药物的毒副作用越来越为人们重视。另外,如今药物治疗的目的由直接杀伤病原体转化为调整人体自身功能,这正是中医药的优势所在。”因此现代医学与传统医学结合已成为未来医学发展的一种趋势。这是全人类共同利益的智慧选择,各国的医药学家都关注到这样的事实,人类疾病病谱发生变化。过去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是传染疾病。由于人民生活水平逐渐提高,居住条件和饮食结构的改善,预防接种的推广,各种老年性疾病已成为常见病多发病甚至是死亡率日益增加的病。由于环境污染、生态平衡失调、医源性药源性疾病增加、老龄化社会来临等,导致疾病谱发生了根本变化,传统的化学药物已经远远不能满足需要。特别是近几年,欧美一些国家也开始进行有关中医药的研究。国外不仅成立了许多关于中医药的科研机构和经济实体,还有许多的教育机构应运而生。在中医药学教育方面 (包括民族韩医 ),韩国有庆熙大学、圆光大学等在内的专门学院,并在欧美等国开办不少民间中医药学校。美国也加强了中医药研究,从针灸按摩到天然药

物 (中药 )研究应用,进而研究中医药理论。美国不少名牌大学都把互补替代医学列入教学课程。如哈佛大学医学院、耶鲁大学医学院等27所大学医学院,出版刊物有《互补替代医学》 杂志。中药的“中”字作为中华民族的独特内涵,已经受到严峻的考验。除了传统的对手之外,来自西方的竞争也正浮出水面。

1.3中药行业销售收入保持稳定增长

20xx年,医药行业虽然经历了药品降价、反商业贿赂、新药审批放缓以及人民币升值等方面的影响,但整个行业销售收入和利润总额还是保持较快的增长速度。20xx年,医药行业实现销售收入4737亿元,同比增长17.84%,略低于20xx年的25.12%。20xx年实现利润总额371亿元,同比增长10.46%,低于销售收入的增长速度,也低于20xx年20.25%的增速。中药行业受药品降价影响, 销售收入的增长幅度有所下降,但利润总额有所好转。20xx年,中药行业实现销售收入1140亿元,同比增长19.49%。实现利润总额104许多传染病已被控制,有的疾病如天花已被消灭,而代谢性疾病已成为威胁人民健康的主要疾病,如高血压、冠心病、脑血管病、糖尿病、肿瘤等。这些代谢性疾病不像传染性疾病治疗那么简单,需要整体进行调节治疗,这正好是中医药学的特色和优势。人口谱发生变化,即人口老龄化。亿元,同比增长8.67%。中药行业销售收入增长率高于行业平均近1.5个百分点,但是利润总额的增长却低于行业平均增速。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中药行业主要集中于OTC领域,其销售费用往往较大,同时中药行业受降价影响较大,导致行业利润率有所降低。从“十一五”开局的第一年看,中药行业的销售收入和实现利润在全行业中所占比例与“十一五”末相比变化不大,真正实现中药的大发展,政府和企业还需要做出很大努力。

1.4目前存在的问题

1.很少进行活性成分研究

一些研究者只是单纯进行化学研究, 满足于发现一些新化合物, 对活性则极不重视, 很少有人进行活性成分研究。为了能够发现新的化合物或新的结构, 一些人对有多年临床疗效的中药或民间药兴趣不大, 宁可去寻找那些新的植物资源, 而不管它是否有活性或是否有临床经验。

2.活性成分研究的思路和方法不当

所谓活性成分研究,多半只是将分离得到的化合物在测定结构之后,再送至

有关活性筛选部门进行活性筛选,碰着算,碰不着拉倒,收效甚微,较少有人采用活性指导下的导向分离方法。因此,那些含量甚微、又难于分离的活性成分在分离途中可能丢失,丢失了也难于察觉。

3.化学家与生物学家相互脱节

生物学家尽管不断宣布在身体机能、细胞或基因调控方面有新的发现, 但未能在此基础上建立起新的灵敏、简便、可靠的活性筛选体系。故化学家即使想进行活性成分研究, 也常常无法实施。

4.未能充分重视中医药的传统经验

中药多以汤剂形式应用,但是水溶性成分过去很少成为化学研究者的工作对象。迄今,研究者多沿用西方做法,将中药当作一般的植物药进行研究。实际上中药很少单用,多为组方用药,中药的疗效主要是方剂的药效。但中药方剂有效成分( 或活性成分) 的研究,由于种种原因,化学家很少涉足,甚至望而生畏。体内环境( 如p H值、肠内菌丛、酶等) 对中药及其复方制剂成分的影响常被忽视, 故采用常规方法得到的成分很可能只是一般化学成分,或可能只是活性成分的前体药物。

5.多采用西医哲学思想研究中药, 故成效不大

西医多强调对症的、局部的治疗,强调外因的作用,强调单一活性化合物对单一靶点的作用, 希望药到病除、立竿见影,采用的多是攻击性或排除性的方法。而中医则强调治本或者标本兼治,强调对整体的作用, 强调通过中药方剂中多种成分对身体的多向调节作用达到调动机体内因、调整机体平衡、祛病养生的目的。因此, 研究中药活性成分时如果选用的是体现西医哲学思想的活性筛选模型, 用作阳性对照的又是那些符合西医对症治疗观点、作用剧烈的西药时, 则对中药活性成分的研究结果常常令人感到失望。在研究常用中药,尤其是中药中的上品或其制剂时, 这种情况更为多见。

由于西医对中医关于中药功能、主治叙述中采用的深奥难懂的用语理解不一,建立的动物模型或活性筛选体系往往不能正确表达中药及复方制剂的临床效果,故所得的活性成分或有效成分不被中医认可,或者认为不能真正体现中医用药的精髓。另外,只用单一活性筛选体系追踪分离得到的活性物质也很难合理说明具有适应多样性的中药及方剂的真正作用物质基础。现在提倡采用多指标活性

筛选体系进行方剂作用物质基础的研究,但实行起来则存在许多困难。

6.研究得到的部分成果未能进一步提高或推广应用

从中药或天然药物中得到的活性成分,往往未能做进一步的结构修饰或者结构改造,并就结构活性相关问题进行深入的探讨,对创新药物的贡献作用不大。研究成果未能更好地用于指导中药制剂的标准化、规范化,对推动中药现代化所起的作用不大。

2中药发展面临的机遇

2.1是加快发展的机遇

在世界范围内,中药产业多年来一直保持较快的增长速度,目前国际植物药市场份额已达300多亿美元,并且以每年10%~20%的速度递增;全球对天然营养药品的需求正以 70%的年增长率递增。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目前全世界40亿人使用中草药治病,占世界人口的 80%。该组织估计,中药的开发利用在未来10年内将在全球兴起。

2.2是政策扶持的机遇

中药产业作为“国家战略产业” ,已经写入我国《中药现代化发展纲要(2002-2010 年)》,中药行业的发展已列入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不久前,国务院发布了《中医药创新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 年)》,这是中国政府全面推进中医药发展的一项重大举措,为中药产业的发展提供了重大历史机遇和重要的政策保障。

2.3是合资合作的机遇

随着国际市场对中草药需求的迅速增加,我国中药行业正越来越多地成为国内外资本关注的热点。 国内大批上市公司把投资中药作为企业转型和扩张经济规模的新方向,中药产业也被国际资本视为最具投资价值的行业。

3中医药发展前景与趋势

当前,为使我国中医药工作与现代医学及国际医学发展水平接轨,并取得突破性进展,据有关专家分析预测中医药研究发展的趋势。

1.高新技术的应用21世纪是生命科学世纪。近40年来生命科学领域有了重大突破,数学、物理、化学、信息科学等其它学科专家运用各自学识和手段进入生命科学领域,初步揭示了生命的奥秘,为新兴产业提供新理论和技术。近十几

年来,中医药界采用现代科学高新技术研究中医中药,包括采用分子生物学、免疫学、遗传学、受体学说、基因检测技术等新技术、新方法。如在脾虚证研究中

运用70余种、肾虚证研究中运用90余种指标或方法,揭示脾虚、肾虚证本质。

2.病证结合的研究如在临床治疗研究中,以病带证、以证带方,病证方药自成体系,易出成果;在基础研究中,建立典型疾病证候动物模型,研究病与证、证与方药的关系,研究新的病证结合动物模型。

3.新理论的产生创造新理论、新观点、新概念,如定性定量辨证思维与方法、生物性肾虚证与病理性肾虚证(预后不同的两种肾虚证)、隐潜性证(在症状未显露前潜在表现的证候)、急性虚证、急性瘀证、高原血瘀证、小儿感染后脾虚证、菌毒并治(杀菌与解毒并施的治疗机理与方法)、皮层--内脏--经络学说(如蕴热期、瘀滞期、毒热期阑尾炎)。

4.创新药物的开发传统制剂的创新--研制新制剂;毒剧药物的研究,筛选有效新药;扩展新药源如海洋药物等;有效成分的提取,如多糖、总甙类。

结论:中药现代化长期以来是中医药工作者心中的理想。数十年来,无数专家、学者孜孜以求探索着中药的现代化之路。应该说, 国家出台的 《生物产业发展“十一五”规划》 等相关政策为现代中药的发展铺就了一条坦途,但我们面临的是世界的大环境大格局,对手强劲竞争激烈现代中药的发展任重道远。中药的国际化道路正在不断向前迈进,中药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快速发展,虽然中药走向世界使我们面临新的竞争和挑战,但这是中医药理论和实践在世界范围内的进一步丰富和发展。在中药的国际化初步完成之后,我国中药产业必将再次迎来新一轮的高速发展。 ■

参考文献:

振英 《现代中药发展任重道远》 中国科技投资, 20xx年,01期,29~31页

屈博毅 高嫚潞《浅谈我国中药的发展》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xx年,21期,19页 注:部分引用于《国内中药发展现状及前景》和《我国中药产业发展现状趋势报告》

 

第二篇:关于大学生就业中的性别歧视现象的文献综述1

关于大学生就业中的性别歧视现象的文献综述

摘 要:随着人才市场逐步放开,劳动就业体制改革,大学毕业生分配方式已

用原来的统分配过渡到“双向选择”“自主择业”。然而大学生就业前

景并不乐观,其中就业中的性别歧视现象更是尤为突出。这一现象引

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同时广大学者们亦发出相应的种种声音,

本文对性别歧视现象的出现原因、现状、消极影响以及消除措施进行

了总结概况。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性别歧视、平等就业

随着人才市场逐步放开,劳动就业体制改革,大学毕业生分配方式已用原来的统分配过渡到“双向选择”“自主择业”,这给大学生提供了施展才华的机会,但就业前景并不乐观。伴随着高校毕业生人数的逐年增加,劳动力市场中有限的工作岗位,以及社会中潜在的失业人员等因素的影响,大学生在就业中的竞争压力加大。在男性就业机会越来越多的同时,女性在就业问题上处于不利地位这一不争事实,也给女大学生就业带来了更大的困难。有调查显示,目前我国高等学校中女生占的比例已达44 %,在相同条件下女生就业机会只有男生的87% ,女毕业生初次就业率仅为63.4% ,比男生低8.7个百分点。【2】这一现象已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本篇文献综述是从资料室以及期刊网上通过关键词“大学生就业”“性别歧视”,选取了20xx年到20xx年的30篇文献进行阅读研究,对目前我们存在的就业中性别歧视现象的原因、现状、危害以及解决措施进行总结整理。

(一)调查显示目前劳动力市场存在严重的性别歧视。女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经常遭受用人单位各种理由的歧视,无法得到平等的就业权利和资格。

平等就业权是指任何公民都平等的享有就业权利和资格,不因性别等因素而受限制;任何公民都平等地享有就业机会,在竞争同一个岗位时,任何人不得享有优惠待遇,也不得对任何人进行歧视;任何公民都平等地享有就业条件,同等条件同样对待。【3】 然而现在用人单位在录用大学毕业生的各环节中,除妨碍正常生产、工作或依法不适合女大学生的工种或岗位外,以性别为由拒绝录用女大学生或提高女大学生的录用标准,而导致女大学生平等择业机会的丧失及其他损害情况。【7】

判断劳动力市场是否存在性别歧视应遵循以下三点:一是以男女享有平等就

业权为法律依据;二是以具有相同的生产率的男女劳动者是否因其性别特征受到了不公正的对待为实质性标准,换言之,生产率的高低是否与性别特征必然相关;三是要求在求职、收人、人力资本投资、晋升、解雇及惩戒等方面发生事实的不公平、不公正对待。【10】

(二)对于就业中性别歧视的形成原因,学者们分别从政治、经济、文化、法律以及大学生自身进行剖析。

政治:我国就业形势总体严峻;产业结构失衡带来就业示范;国家关于女性的生育保障制度不完善以及对女性的保护措施缺乏制度规定;经济:用人单位是对经济利益的最大化追求,雇用女生的预期经济成本高于男生,而且女大学生无法满足用人单位的一些能力需求;文化:传统父权思想影响下形成的性别角色的固话印象,传统的性别观念造成劳动力市场存在性别歧视;法律:我国有关就业歧视的立法抽象,缺少就业性别歧视的判断规则;高校:高校部分专业设置与就业市场存在差距;自身:女大学生自身的择业观念落后、成就动机不足;女性特殊的生理特点影响和性别歧视意识素质尚待提高。【6】

(三)目前我国大学生的总体就业状况令人担忧,以上的因素使得性别歧视的现象也是尤为突出。在就业机会、薪酬高低、就业行业等方面都存在着性别差异。

根据教育部公布的统计数据,我国高校毕业生的数量从20xx年的95万人增加到20xx年的495万人,与此同时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也越来越突出,截止20xx年x月x日,高校毕业生有351万人。我国高校毕业生的数量由20xx年103.4万人增加到20xx年的338万人,年平均增长高达34.5%。20xx年x月的初次就业率为70%;而20xx年x月的初次就业率仅为50%。其中大学生群体内部的男女就业状况存在显著差异。【1】

女大学生的就业呈现出入学比例不断提高,初次就业率存在很大差距;就业过程艰难,就业质量低于男性大学生;性别歧视现象明显,缺乏就业保障的现状。

【6】 其中许多学者从就业机会、薪酬高低、就业意愿等方面对大学生就业中性别歧视现状进行了具体的分析。就业机会:全国妇联xx年x月x日发布的“女

大学生就业创业状况调查”显示:九成以上的女大学生求职时会感受到性别歧视,而在工作中实际遭受的性别歧视的女大学生可能还要多。薪酬高低:一项调查研究发现,几乎在每种职业上女性的工资都比男性低,最低的制造业工人中女性工资占男性工资的比重只有63%,最高的专业技术人员中这一比例也只有82%,可以看出在我国劳动力市场上性别差异显著。【1】 就业行业:就业分布结构方面表现出“男女分工不同”的鲜明特点,75%的女性在第三产业就业,而接近一半的男性在第二产业就业。【4】 其中科研单位对女生产生着更高的吸引力, 而女生对国营企业的关注度要低于男生。同时, 相对于男生来说, 女生在相对稳定的就业领域上, 聚焦程度要高于男生, 存在一定的扎堆现象。【7】

(四)为了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社会秩序公平合理,众多文献作者分别从不同方面提出了相应的措施来搭建女大学生平等就业的平台。

政府:要努力营造有利于两性平等竞争的劳动力市场环境以及加强就业的公共信息传播,消除传统的性别偏见;调整产业结构,促进大学生就业岗位的增加;完善政策法规和社会保障机制,提供一个公平的就业环境。【5】

高校:可以针对性的对女生进行专门的就业指导,充分发挥学校所提供的就业信息和就业指导作用,帮助女生就业;注重专业的合理配置;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使人才培养机制与市场需求相衔接;切实提高女毕业生就业指导的时效性。

【9】

用人单位:要转变思想,真正相信女大学生的工作能力,为女大学生提供展现自己能力的机会,要认识到女大学生是一支知识密集的伟大人力资源队伍,是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6】

学生自身:既要努力提高专业水平,注重人力资本的积累,又要充分利用自己性别的能力优势;调整心态、与时俱进,勇敢面对就业压力;合理定位,科学制定个人职业生涯规划;完善和提高自身素质,塑造女大学生新形象;转变观念,积极就业。

关于女大学生平等就业权的保障机制提出:一是建立以“就业促进法”为核心的就业法律、政策保障体系;二是完善以生育保险制度为主的社会制度保障;三是贯彻以“社会性别主流化”观点为核心的文化制度保障。【3】

关于就业政策实现性别公正的路径选择提出:一是以性别需求为导向,实施

切实有效的就业性别保护政策;二是以转向立法为保障,建立专门受理就业性别歧视的机构;三是以性别分析为基础,完善就业公共政策的监测评估机制。【8】

(五)结语

就业歧视使女大学生就业难已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在就业形势日益严峻的今天,通过社会各界的不断努力,使女大学生能顺利毕业、充分就业,不仅能使我国人力资源得到更为有效的开发和利用,也会使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之路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越走越广。【11】

解决性别歧视问题任重道远,不仅需要全社会的关注支持,更需要女大学生不断地按社会需要去塑造自己、完善自己,以自己的实力去把握机会,找到自己的位置。目前就业中性别歧视现象已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政府以及相关部门也采取了相应的措施来应对这一现象,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未能从根本上消除,当今大学生仍备受这一问题的困扰,有待于进一步的解决。

参考文献

1 .曹星,岳昌君.《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性别差异研究》[J].高等教育研究,20xx,1:68-72.

2.吉朝珑.《社会性别视角下的女大学生平等就业平台的搭建》[J].河北学刊,20xx,4:189-191.

3.魏敏.《女大学生平等就业权的社会性别解读》[J].江苏科技大学学报,20xx,2:27-31.

4.方圣强.《普通师范院校毕业生就业状况的性别差异研究》[J].漳州师范学院,20xx,4:157-160.

5.胡永远,余素梅.《大学毕业生就业机会比率的性别差异研究》[J].大学教育科学,20xx,1:88-92 6 .吉朝珑,闫翅鲲.《女大学生平等就业问题研究》[J].江西教育学院学报,20xx,5:12-16. 7 .刘瑞清,朱考金.《就业意愿与性别歧视的关系分析》[J].问题探讨.50-53.

8 .杨清.《基于大学生就业性别歧视的政策反省》[J].福建医科大学学报,20xx,2:39-43. 9 .金晶.《社会性别视野下女大学生就业问题的思考》[J].山西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xx,3:38-42

10 .李春玲.《寻求平等就业机会》[J].中华女子学院学报,20xx,6:31-36.

11.卢美芬.《大学生就业中的性别歧视与纠治对策》[J].中华女子学院山东分院学报,20xx::2-27.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