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调研报告

***屯乡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调研报告

党的基层组织是党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是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任务的战斗堡垒。为进一步了解和掌握全乡农村基层党组织的现状,摸清基层组织建设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切实采取针对性措施解决突出问题,真正把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的“做好抓基层打基础工作,夯实党执政的组织基础”的目标任务落到实处,进一步把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推动科学发展的坚强堡垒。

近日,在深入我乡村支部、自然村,实地走访农村党员、与基层干部交谈、召开座谈会的基础上,形成如下调研报告,不妥之处,请提出批评意见和建议。

一、我乡基层组织建设现状

全乡现有13个党支部,420名党员,其中男性348人,女性72人。在年龄结构上,60岁及以上的157人,占党员总数的37%;46-59岁的133人,占总数的32%;35-45岁的130人,占总数的31%;35岁及以下的59人,占总数的14%。在文化程度上,大专及以上学历的96人,占总数的23%;高中、中专学历的38人,占总数的9%;初中及以下学历的286人,占总数的68%。总体来看,农村党员队伍的主流是好的,在发展农村经济、维护社会稳定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较好地发挥了先锋模范作用。

二、我乡基层组织建设经验及主要做法

(一)、注重选拨,进一步优化基层党员干部队伍结构

一是以换届为契机,进一步造优配强村级领导班子。紧紧围绕素质高、能力强、作风实这三个选配标准,并通过各种方式向选民宣传,引导党员和选民真正选好自己的“领头雁”和“当家人”。期间通过加强领导、严格程序,乡干部全程参与指导和监督,扎实抓好了村两委换届选举工作。通过换届,一批有能力的人进入了村两委班子,进一步改善了村级班子整体结构。任职以来,村级工作很快步入正轨,班子团结稳定,作风民主,并能立足本村实际,带领群众调结构、引项目、筹资金、跑市场,工作有声有色。

二是加强党员、干部后备队伍建设。着力培养农村后备干部队伍,注重从致富能手、回乡大学生、退伍军人中选强人、选能人,对后备干部重点培养,通过担任村党务助理、村务助理等对其进行锻炼。大规模开展农村党员干部的教育培训工作。通过对新任“两委”班子成员进行培训,让新班子成员会想事,会干事,敢创先,善争优,切实把工作热情转化为工作成效。

(二)、完善制度,进一步规范对党员干部的管理

建立了村干部备案管理制度。将全乡所有村干部的个人基本情况进行了核实和登记造册并上报区委组织部备案。继续坚持落实民主管理制度。进一步规范村务公开的内容和程序,建立健全了民主议事制度,实行村务公开、党务公开、村帐乡代管制度,对村党组织工作目标、发展党员、党费收缴、民主评议党员、党员干部违纪违法问题的

处理等都及时在支部会议、村民代表大会上进行公开或张贴上墙予以公布,给群众一个明白,给干部一个清白。

(三)、加强组织活动场所建设,切实改善村级办公条件

为适应农村改革和发展的需要,我乡下大力气解决村党支部无房办公的问题。一方面,积极争取上级安排的村级活动场所建设指标;另一方面,采取向市区争取支持和乡财政拨付一点以及村自筹一点的办法,多渠道解决建房的资金问题。近几年来,我乡新建村支部4个,分别为响水河村、铁窖村、萝卜窖村 、姜屯村,维修村支部两个,解决了多年来村支部无办公场所的问题,使基层农村办公条件得到了很大改善。

三、我乡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村“两委”成员的总体素质有待提高。一部份村“两委”成员在带领群众共同致富方面的能力比较低下,依法自治能力弱,工作平平淡淡,对解决本地区出现的问题缺乏组织领导能力,存在畏难情绪,对引导群众调整产业结构信心不足,对加快发展当地经济思考不多,工作上不敢大胆放手去管,习惯按部就班。

(二)、个别村“两委”班子关系不协调。支部书记与主任思想步调不一致,在履行职责、发挥作用等方面存在不配合、互相内耗的问题,突出表现在一是相互对立,各唱各的调,各管各的工作,互不服气;二是领导关系错位,村委会不接受党支部的领导,重大决策缺乏

沟通;三是村“两委”班子部分成员不熟悉业务,理解政策不深不透。

(三)、是公益事业兴办难。各村由于集体收入匮乏、财务管理不严、非生产性开支失控等原因,集体经济基础薄弱,甚至债务累累,导致修桥、铺路、医疗和教育设施等公益事业缺少必要的财力。加之一些村民经济上并不宽裕,对频繁实施的新型合作医疗、农业保险等公益活动热情不高,致使各项工作陷入进退两难的窘境。

(四)、由于缺乏相应的工作经费,基层组织培训次数有限,方式单一。一部分村干部对涉及农业科技、法律法规、纠纷调处等方面的知识了解不多不广,工作办法不多,凭老经验、老办法办事的现象依然突出。

四、工作思路对策

(一)要经常深入村组了解情况,掌握干部群众的思想动态。

帮助村干部理清发展思路,理顺思想情绪,化解矛盾隔阂,加强上下沟通,尽力促使干部群众做到心齐、气顺、劲足。 (二)要正确协调处理好村“两委”的关系。通过宣传、教育

和引导,明确各自的岗位职责,做到各负其责,互相配合,相互不包办代替或错位越位,注重工作上的交流和通气,促使村支部和村民委员会围绕共同目标,拧成一股绳,齐心协力把经济搞上去,把村里的事情办好,为村民服务好。

(三)要切实加强村干部队伍建设,切实解决好“有人管事”

的问题。首要的是要选好配强村“两委”班子,尤其是村支部书

记和村委会主任,要抓住选人用人这个关键环节,把那些认真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廉洁奉公,公道正派,群众拥护,有文化、有本领、诚心诚意为群众办事的人,选进村“两委”班子,更好地提高村级组织的执政能力和村委会的自治能力。

(四)要想方设法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切实解决好“有钱办事”的问题。从各村的实际情况出发,因村制宜,遵循市场经济规律,积极探索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有效途径和实现形式,走各具特色的强村富民之路,积极引导各村立足于自身的资源和优势,因地制宜,选准发展路子,从最容易发挥自身资源优势的项目入手,采取有效办法,发展集体经济,拓展增收渠道。

(五)重视培训工作。尤其是要重视对新任干部的培训教育和工作支持,使他们尽快进入角色,熟悉业务,了解相关的政策法规和法律知识。平时对村干部工作多给予关心、理解和帮助,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

 

第二篇:铁丝塘镇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有关情况调研报告

铁丝塘镇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有关情况

调研报告

一、当前村级运转保障经费面上情况及存在问题

村级组织是党和政府联系农民的桥梁和纽带,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农村和谐社会的组织者和依靠力量。但是,随着农村改革的不断深化和农村各项政策的调整,大部分村级组织运转渐趋艰难,捉襟见肘的村级财力、繁重的工作任务和纷繁复杂的农村各类矛盾,严重制约着农村经济和各项事业的发展。村级组织运行中的主要困难和问题表现在村级收支平衡难。取消农业税后,村级组织运转资金主要来自于上级财政转移支付,但有限的资金远远满足不了目前村级组织正常运转的需要。村级管理资金中除了支付村干部基本报酬和正常的办公经费外,还有开展其他工作如招商引资、疫病防治、粮食直补落实、征兵、选举等。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主导是政府,主体是农民,连接政府与农民的纽带是村级组织。村级组织的作用发挥,也直接关乎着新农村建设的效果和成败。当前我镇普遍存在村级组织的作用发挥不明显,运转困难的局面。 一是多数村集体经济薄弱,收入渠道单一。尽管目前村级经费保障水平比往年有明显提高,但与其所承担工作的经费需求相比,收入仍然比较紧张,压力普遍较大。

二是公益事业建设压力大,“一事一议”难落实。普遍反映目前除了类似修路、建桥之类的事还能通过“一事一议”落实外,其他公益事业基本没有搞“一事一议”。

三是村级债务压力大,旧欠新债难消化。村级老的债权债务权责不对等,按规定村民原欠行政村的债务无法清收,而村级债务则要负担,包括各种旧欠;税改后村级收入得到规范,经费来源比较单一,债务难以消化;近年来村级公益事业发展迅速,在一些地方村级建设性债务有上升趋势。

意见建议:

一是鼓励和扶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增强村级组织自我发展和自我保障能力。目前不少农村集体经济薄弱,村级组织运转经费来源单一,单靠转移支付资金很难维持村级组织的正常运转。因此,要大力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增强村级组织的自身“造血功能”,推动农村经济健康发展,提高村级组织执政能力。

二是进一步完善“一事一议”筹资筹劳机制,推进村民自治、村务公开等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在坚持“村民自愿,民主决策,量力而行,上限控制”的原则基础上,充分发挥“一事一议”在农田水利建设、村级道路修建、改水改厕等集体公益性事业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同时,针对目前“一事一议”存在的“事难议、议难决、决难行”的问题,有关部门要切实负起推动责任,落实奖补政策,对不符合目前农村实际的内容进行修改,积极推进利村利民工作的顺利开展。

三是加大村级转移支付力度,建立与支出需求及各地经济发展水平相匹配的村级补助增长机制。今后,各地要在确保村干部基本报酬的基础上,按照上年度农村劳动力平均收入增幅给予递增,并列入年度预算,建立科学合理的补助增长机制。

二、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面上情况及存在问题。

村级组织活动场所是党的农村基层组织的基本阵地,是村级各组织和党员、干部、群众开展活动的物质载体。推进组织活动场所建设是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重要内容,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基础工作。

在建项目存在三个难题。一是上级扶持资金拔付相对滞后。在调研中基层干部群众反映最多的就是资金问题,焦点多集中在上级扶持资金到位问题上。据调查,上级应下拔的资金滞后。由于县一级配套资金所占比例较小,因此出现了拖欠工程款现象。二是工程建设附加投入数额较大。在工程造价上,由于地区差异而带来了资金缺口问题。另外,由于上级资金只是对主体工程的扶持,数量有限且有强制性规定,但基层在实际操作中还遇到了许多意想不到的困难。三是项目管理缺乏刚性约束。调研中有些农村干部提到,上级下发的文件原则性规定多,具体详细的规定少,如对各部门的职责、对项目建设后的规范配套和使用管理,没有明确规定,操作性不强,缺乏刚性约束。

2、现有场所存在四个欠缺。一是硬件建设任务仍然很重。在调查中我们发现,有的村虽然有活动场所,但因建设时间早,当时的设计标准太低,房屋、院落狭小,开小型的会议勉强能行,一有大型活动或参加人数较多就非常拥挤。二是软件部分亟需加以规范。突出表现在配套设施不完善,只有一张桌子、几把椅子,还多是一些旧桌子、旧凳子,办公设施也比较落后,报纸图书、电教设备、音响教材等尚未配套。三是维护管理水平滞后。突出表现在没有专

人管理,有的长期闲置或被挪作它用。尽管这些问题是在前几年形成的,有些正在解决,但在经济条件差的村还有可能出现。四是功能发挥不够充分。有的村虽然重视村级活动场所的房屋和配套设施建设,房屋越建越豪华,却不善于利用阵地开展工作,使村级活动场所中看不中用,“功能”很多只是体现在牌子和制度上。

意见建议:

1、加强领导,综合协调,整合各方力量。要层层建立和落实领导责任制,把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纳入“三级联创”活动的范畴,进一步明确责任,强化考核,促进活动场所建设任务的具体落实。其次,要进一步明确有关部门的职责任务,努力形成工作合力。党委组织部门要切实担负起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的组织协调,会同有关部门研究制定实施计划,确定工作目标、任务分工和时限要求等,并及时了解掌握工作进展情况,注意总结推广好的做法和经验,加强监督检查和具体指导。

2、多方筹资,加大投入,保证资金来源。一是要加大财政投入力度。要把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与各级各部门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各项举措有机结合起来,有效整合各方资源,拓宽资金筹措渠道,确保建设资金落实到位。二是要管好用好建设资金。各级财政、党费投入的建设资金,以及其他渠道筹集的建设资金,要统一纳入专户,制定管理使用办法,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虚报套取、截留、挪用、侵占。

3、严格标准,加强督查,保证工程质量。首先,要严格按照有关规定和政策办事,防止偷工减料。其次,要抓好各个环节,全面

提高活动场所建设质量。抓好工程方案的制定,就活动场所的面积、造价、建筑方案、选址等问题广泛征求党员群众的意见,最大限度地满足群众的需要;抓好工程的招投标工作,按照法律规定的程序,公开透明,慎重选择施工单位,并与其签订建筑合同;抓好施工监管工作,成立质量监督小组,不定期对活动场所建设质量进行监督检查。有建设项目的村,选出由村民代表组成的监督小组,对工程项目实行全程监督。

4、配好软件,经常活动,提高利用效率。配套建设方面,要以村级组织活动阵地为依托,做到功能完善、设施齐全、服务便捷。开展活动方面,以创“五好”为总抓手,组织广大农村党员深入开展党员服务承诺制、“设岗定责”等各种主题实践活动,把村级组织办公活动场所建成党员的温暖之家;建立和规范村“两委”议事决策规则,定期召开工作会议和联席会议,讨论研究村级重大事务。

三、乡镇机关办公用房及“五小”设施面上情况及存在问题。 乡镇机关办公用房及“五小”设施切实解决了乡镇干部的切身问题,有助于乡镇干部更加全身心投入工作,但也存在“五小设施”的作用发挥不够的问题。小食堂作用发挥好,小图书室、小澡堂和小文体活动室的作用发挥还有不够。小图书室阅读条件过于简陋,环境不舒适、所存书籍数量少,书籍较单一,重政策理论书籍,轻体育休闲娱乐书籍,造成乡镇干部到小图书室阅读的积极性难以提高。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