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作文教学反思

初中作文教学反思

从事初中作文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厌烦写作文的现象非常普遍。造成厌烦心理的原因很多,也很复杂。但分析起来,根本原因还在教师身上。教师学是否高、艺是否精、业是否有道、品是否端正、责任心是否强?往往就决定了学生的兴趣和爱好的方向和程度。为此,解决学生的厌烦心理,首先要从教师入手。

(一)敬业精业,授课精彩。要努力认真钻研教材,精心构思、设计课堂环节,力争每一堂课都是精品。让学生感到听老师讲析作文或课文就是一种享受,以自己全身心地投入来感染和引导学生。精湛的艺术,高尚的品格,本身就具有极强的吸引力。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在这种氛围中逐渐萌发对文学、对写作的兴趣。

(二)教师下水,现身说法。身教胜于言教。教师的一举一动,比千言万语还要有说服力和感召力。长期的作文教学中,凡是要求学生写的作文,我都坚持与学生同题写作,平等研讨,共同修改。本人的写作水平也有了较大提高,在省级、市级各家报纸、杂志发表诗歌、散文、消息、通讯百余篇。更重要的是,我的这种做法使学生感到写作不再那么难,作家也不是高不可攀。“作文其实就是写身边的人和事,抒发自己对生活的感悟。好的作文必须要有独到的思想和艺术见解。”学生对作文一旦有了全新的认识,就会彻底打消畏难、厌烦心理。

(三)典型引导,正面鼓励。对学生要多鼓励、多表扬,不说打击和挫伤学生积极性、自信心的话;不做打击和挫伤学生积极性、自信心的事。坚持多从学生的作文中找评析范文,不求完美,但求有独到之处,力争每学期绝大多数学生的作文都有被选做范文的机会。同时,注意在学生中培养写作爱好者。本人所教学生中有多名在省、市级中学生征文竞赛活动中获得一、二、三等奖。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学生的写作成就鼓舞了其他学生的写作热情,许多学生纷纷表示, 1

也许将来我也能成为一名作家。继而实现了教师教得顺手,学生学得轻松的喜人局面。

总之,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对语文教师的要求也更加严格、全面。需要教师具有丰厚的文化底蕴和良好的职业道德,更要有对教育事业、对学生赤诚的爱。很难想象,一个对现实生活冷漠、对学生漠不关心的教师会写出情真意切的作品,会培养出品格高尚具有良好素质的人才!

2

如何做观察生活的有心人

初一学生刚从小学升上来,因此许多习惯,甚至是作文技法都还停留在小学阶段上面,墨守成规,遵循套路进行写作,以致到了中学写作文时,一个主要毛病仍然是空空洞洞。写人,不是“目光炯炯”,就是“精神抖擞”;写树,不是“枝叶茂盛”,就是“参天耸立”;写花,不是“姹紫嫣红”,就是“绚丽夺目”,总之,没有具体、细致地描述,只有抽象的、概括的介绍,反映不出个性,再现不出特征。

实践反复表明,光是“抄词语”、“背范文”,是不能从根本上治好学生作文中的“干瘪症”的。生活是写作的源头活水,离开对人物、天地、山川、草木、虫鱼的细致观察,离开对生活素材的自觉捕捉和用心积累,那么,作文内容就很难丰富起来,充实起来,也就很难克服空洞肤浅的毛病。不会观察,就不会作文。要真实地反映生活,就一定要认真地观察生活;要细致地反映生活,就一定要细致地观察生活。

怎样培养和锻炼学生观察生活的能力呢? 结合阅读教学,唤起学生重视观察生活。只有懂得观察同作文的联系,认识了观察生活的重要性,才能做观察生活的有心人,才能随时随地捕捉到“貌不惊人”却又“异彩闪耀”的生活素材。不少范文,所写者小,所见者大。若能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思索,就可以唤起学生对生活中的小事、平常事的重视。在生活中,有一些发人深省的小事、平常事,它不像独立鸡群的白鹤,让人一眼就看出它的高和美来。如不留心观察和分析,就会稍纵即逝、一闪而过。海伦·凯勒笔下的《我的老师》,就是一个例子。 必须通过对我对我的老师形象的深入分析,讲清“爱”的道理。要使学生懂得,只要重视观察,善于观察,只要精心选择,深入开掘,注意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小事也可以表现出具有现实意义的不小的主题来。《小巷深处》《心声》等都是指导学生观察生活的极好教材。

(二) 结合实例分析,引导学生学会观察生活。 当学生逐渐注意观察生活时,教师要联系实际,具体指导学生观察生活,教给学生观察和分析的方法。这些方法是: 一、由表及里,深入思索。 记得有一次,学生写作文,千篇一律,于是我举荷花例子,大家都说“荷花出淤泥而不染”,后来我说了一句:“荷花一旦长成,却忘了生她养她的淤泥”,同学们讨论得很热烈。课后,有些同学还特地以此为题,进行反向的思维训练,很多同学了解到他平时所做的许多平凡而有意义的小事,他们便以此为题材,写了一些稿子。写的内容充实,文笔感人。 二、由点到面,目力集中。观察,宜“细”不易“粗”。走马观花,只能“见大不见 小”,写出来也免不了“一般化”。只有把视线集中在某一“点”上,落实在某一个人或某一件事具体事物上面,才能发现特征,辨别异同。比如看“拔河”比赛,只有一个人一个人的观察,只有把每一个人的动作、姿势、表情、神态都看得分明,“记拔河比赛”的作文才有可能写的细致逼真。许多同学写有关“运动会”的命题作文,往往写成“消息报道”、“概况介绍”,主要是由于没有细致观察的缘故。 三、由分到合,先分后合。集中目力于某一个人或某一件具体事物,这“目力” 又怎样具体运用?还是不能“囫囵”地看,而是要“化整为零”,从各个侧面去看。有的同学在银杏树下看了半天,但写出来的“银杏新姿”却既 3

无“新”姿,又无“新”意,多半是些“高大”、“茂盛”之类现成词语,凡是大树均可适用。原因是没有从树的干、枝、叶、皮、果等方面作细致的观察。经教师具体指点后,情况就不一样了。由于看得细致,描写也就细腻得多,生动得多。再如看“菊展”。只有仔细地看,从名称、形态、色彩等方面仔细观察,才能发现特点,找出特征。如果只是浏览一遍,泛泛地扫一眼,那么除了看见“五色斑斓”之外,是不会留下什么具体印象的。 四、由此及彼,展开联想。观察与思维、联想等是密切不可分的。只有在观察的同时, 展开由此及彼的联想,才能丰富材料,充实内容,突出特征。否则,不是浮泛,就是干瘪。学生的观察文之所以往往瘦而瘪,浅而直,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想不开、拓不开。比如写人,要能够通过察颜观色、听话听音等来联想到人物的内心活动,并能够通过语言描写、神态描写、行动描写等反映人物的心理活动和精神面貌。 五、随手采撷,及时记录。“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习惯,也要培 养学生勤于动笔,随时记录观察、思索所得的习惯。对周围的事物多看、多想,并且把观察所得随时记录下来,养成习惯,看了写,写了看,久而久之,观察能力也就会逐渐提高。

(三)让学生谈体会,运用典型引路。 有的学生观察生活比较细致,联想比较丰富,思路比较开阔,取材于日常生活的作文写得比较生动、深刻。教师可以让这些学生谈谈自己平时观察生活、分析生活的体会和经验,让他们现身说法,同学们听了,不仅觉得亲切,受到的启发也会很大。 一次,我《记一个熟悉的人》为题布置作文。有个学生写他的邻居华工程师,通过对华工程师的语言、行动、心理活动等具体描写,生动地反映了老一辈知识分子的欢畅心情和只争朝夕的献身精神,写得有血有肉,活灵活现。通过个别交谈,教师了解到这个学生平时注意观察生活,并随时把一些典型细节(人物的动作、神态、肖像特征等)记在本子上。因此,他写这类作文,就感到有话可说。他谈的体会很实在,对同学们启发很大。 他说:“写人记事,首先要熟悉那些人,要理解那些事。而要熟悉和理解,平时就要多看看,多听听,多想想。观察多了,素材积累多了,就能不断加深对人对事的理解,理解了,写起来就不困难了。”在特殊情况下,也不妨让那些不注意观察的同学谈谈“写不出”的苦楚,从“另一面”给大家以启发。

(四)化难为易,有步骤地进行序列训练。 生活像大海,一下子要他们写人物众多、场面宏大的文章,恐怕绝大多数学生难以胜任。因此,语文教师要想办法为学生“排难解忧”。 要指导学生就近观察,因地制宜,不要动不动就“走出去”。要由小到大,由点到面,逐步地提高。要通过做小型的“一举一动”、“一颦一笑”、“一草一木”、“一鸟一石”的片断练习,训练学生具体观察和细致描写的基本技能。俗话说,功到自然成。基本功练扎实了,不愁写不好人物众多、场面宏大的文章来。片断练习也要讲究序列。 比如写班主任,可以先写班主任的外貌,再写班主任的语言和班主任的动作,然后写班主任的心理活动,在此基础上,布置学生写“我们的班主任”,估计不会出现“抓耳挠腮”、“无从下笔”的情况。又比如写我们的学校,可以先写“学校的画廊”“我们的操场”、“丰富多彩的阅览室”“奥妙无穷的实验室”等小练习,然后再做《我们的学校》。先片断,后全篇,有利于调动学生观察和写作的积极性,也有利于提高作文的质量。序列训练,不仅贯穿于总体训练之中,而且贯穿于局部训练之中。比如观察人的外貌,写人物的肖像,一般总是先打量人物的身材,先描写人物的总体形象, 4

再细看(细写)人物的脸型。人物的脸型,又往往是从脸的上部看到脸的下部,从主要特征看到次要特征。观察注意有“序”,写起文章来也就不会乱得不像样子。

(五)加强课外阅读,多方面引路开导。 引导学生广泛阅读,多看多想,既可以丰富他们的课余生活,活跃他们的思想,充实他们的知识,又有利于提高他们观察生活的能力。 语文教师应当做有心人,经常向学生介绍短小精悍的、以日常生活为题材的文章,以便于他们模仿、学习和借鉴。学生写“节日游园”、“国庆记事”、“欢度元旦”等作文,常犯一般化、老一套的毛病,反映不出每年“游园”、“国庆”、“元旦”的新特点。为了帮助学生克服“年年如此”的现象,语文教师应当结合报刊上面的有关文章,介绍如何抓住“往年没有、今年独有”的新气象展开细致描写的方法,启发学生多看、细看,发现特点,把握特点。再比如,学生描写会场,往往写得一平二冷,平铺直叙,渲染不出会场的热烈气氛,教师要指导学生阅读报导会议情况的通讯、特写等,从中学习怎样观察会场,怎样运用记叙、描写、议论等方法,具体写出会场布置、会场气氛、主要内容、听众反响等,把这类作文写得有声有色,生动活泼。

(六)激发热爱生活的热情,提高观察生活的自觉性。 观察是一种积极的智力活动,没有自觉性和主动性是难以奏效的,更是难以持久不懈的。从根本上说,要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的能力,就必须着眼于激发他们爱生活的热情,培养他们关心生活、积极向上的品质。 柳青说“我认为最重要的是观察的态度问题。一个对人冷淡无情和对社会事业漠不关心的人,无论他怎样善于观察人,也不可能成为真正的作家。这就是说在生活中或工作中要有热情——热情地喜欢人、帮助人、批评人或反对人??我深深地体会到这种热情与我描写人的时候所用词句的分量都有关系。当你缺少这种热情的时候,你在生活中或工作中也许观察不到多少东西,观察到的也许并不深刻,并非本质,在写作时也不免嗟叹创作的困难。”这些话讲得极为精辟。观察当然需要讲究方法,而更重要的是需要热情。同处一个教学班、一个学校学生,他们写反映班级、学校生活的作文,有的感到有许多东西要写,而有的却感到没有什么好写,这里的关键是对集体、对生活的热爱程度、关心程度。对集体、对生活麻木不仁、冷若冰霜,那他就谈不上细心观察,谈不上“心情激动”,即使“闪光的思想”、“闪光的人物”如花似锦,五彩缤纷,也会习以为常,熟视无睹。我们要十分重视结合听说读写和课内外的活动,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的感情,使学生人人都做一个有心人。

5

教学反思

作文教学的的难点,初中作文主要集中在记叙文的写作训练上,而写人的记叙文是其中的重点,写人记事的文章往往要从描写人物方法入手写,为使人物的写作训练完善系统,同时结合这半学期来学生在写人记事的文章中出现的系列问题,因而有必要进行人物外貌片断描写的训练,以期达到提高写作能力的目的。

初一学年是学生中学学习生活的过渡期,年龄特征决定了学生尚不成熟的认知观,因此,在这节课的设计上我力求体现“以文为本,以生为主,以思为旨,以练为途。”的教学宗旨,在具体指导学生写作的过程中既给学生可以借鉴的方法,又力求放开手脚让学生写作。

学生作文大抵是从模仿开始的,因而在选择指导例文时,我给学生精选了有特色的能展示出性格的人物外貌描写让学生体会赏析,总结出规律,然后让学生动手写作,之后再交流评点。在交流时,鼓励学生大胆发表意见,敞开心扉说真话,这样学生在欣赏品读同学的作品之余,总会有些收获。

这堂课的教学设计从引导学生写图片中的人物引申到写周围的人,是因为学生与这些人每天都朝夕相处,所以我相信学生都能带着感情去写,学生写的片断作文也能展示出他们笔下人物的精神,从而体现人物的性格。

当然倘若能在授课中,多对学生作品加以分析,多给学生交流讨论,甚至是互批互评的机会,多放手给学生实践归纳,我想学生会有更大的收获。

古希腊学者普罗塔格有句名言:头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把需要被点燃的火把。上完这节课,我很有感触,每一个学生都像一束火把,如果能适时引导学生贴近生活,观察生活,体验生活,我想学生们一定会对生活有更深刻地认识,会写出更丰富的感悟。

6

教学反思

脱离生活的语文教学是没有生命力的,作文教学也是如此。作文,本来就是对认识到的生活的真实的反映,只有写出真实的、独特的感受,才是真正的作文。我想通过本课的教学,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关注身边的人和事,激起学生写作的情感和欲望。教学中,引导学生通过第一篇例文的分析明确生活中有许多事可以入文,可以从不同的角度看待问题(母亲的唠叨等),从而解决学生作文总感到没有东西可写的状况;通过第二篇例文的分析,引导学生如何选取典型事件(细节)来表现人物,重点是使学生明确写作中情境交代的重要性,从而能使文章感人,富有真情。通过本课的教学,我认为作文教学应从以下几点入手:

1、观察是前提,活动是载体,体验是归宿。

学生的情感一般来自于直接的体验,观察是最根本的。没有观察就没有积累,就没有作文的素材。重要的是让学生用心去观察,既抓住事物现象,又能充分感受和体会。

2、放胆想象,联系生活,关注生命。

不要限制学生的想象,生活是学生想象的源泉,他们创造的语言都与生活有千丝万屡的联系,教师要抓住这个特点激励他们敢于探索。

3、互动合作,不拘一格,口语表达。

教学中应主张信息的立体交叉,鼓励学生积极的参与教学过程,老师是学生的朋友,学生是学生的老师,平等互动的关系促成了民主氛围,更有利于学生的主体精神和创新意识的体现。

4、教师调控,创设情境,渗透写法。

7

学生作文自由不等于没有教师的主导,自由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教师应给予充分的指导、调控,要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利用现有的教学手段、场景、资源创设情境,使学生在愉快中得到真实的体验。

总之,作文教学的关键是激起学生情感体验,引导学生在生活积累的基础上更好的表现生活,写出富有真情实感的文章。

附例文:

母亲,你是我一生的感动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读着这首脍炙人口的小诗,我的思绪不禁飘散开来,飘向那远在大山脚下守着几亩地辛勤耕作的母亲。

我从小生活在农村,整天玩耍在田野间,从未走出过大山。4岁那年,父亲随山里的打工队伍走了,去了深圳就再也没有音讯了。后来父亲托人带来书信,逼着母亲与他离了婚。那一日,我孤独地守在破旧的小屋中,看见母亲跌跌碰碰地从村委回来。她抱着我,失声痛哭。那件事深深地震撼着我幼小而纯真的心,我发誓,一定要为母亲争口气。10岁时,我来到城里的姑姑家,开始了另一种生活。饱尝了寄人篱下的寂寞,是母亲一直给我生活的动力。

不知怎的,我不愿让同学们看见我那农村模样的母亲,于是,我就叮嘱她别来学校,东西可以让别人带来。无意中,从姑姑口里得知,母亲每星期都来看我,都是躲在角落里,然后,默默地走回家去,为的是省下车钱。听着,听着,我的眼泪禁不住流了出来。我在心里暗暗地谴责自己:你太自私了!

那以后,当我主动请母亲来学校时,她却怎么也不肯来。她一个人守着几亩田,为了我——她心中唯一的希望。母亲,我曾给了你太深的伤害,你却仍然一如既 8

往,给予我你所能给的一切。好似我在你那儿存了一笔感情的巨款,可以随我尽情挥霍似的。

在茫茫的人海里,我的母亲是普普通通的农家妇女。当我在繁华的都市学习,受到嘲笑或极少的表扬时,我都在心里默念:你是母亲唯一的希望,你不可以后退。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读着孟郊的《游子吟》,我似乎又飞回了那弥漫着泥土气息的大山脚下,依稀望见母亲伫立的身影。我在内心深处默念着:母亲,你是我一生的感动!我永远爱你、敬你!

9

捕捉细节,体验亲情

教学目标:

1. 指导学生学习捕捉生活中的细节。力求做到于细微处见亲情。

2. 通过例文比较阅读,让学生领会和学会人物细节描写的方法。

一. 导入

(播放VCD间维文《母亲》歌曲,让学生听歌曲,看画面,谈感受)

师:倾听优美而深情的歌曲,欣赏熟悉而感人的画面,我们从中感受浓浓的亲情,而亲情往往蕴藏浓浓在生活的细节中,我们应该留心生活,观察生活,善于捕捉生活中的细节,对此加以生动细致描写,做到于细微处见亲情,这节课让我们一起“捕捉细节,体验亲情”

板书课题:捕捉细节,体验亲情。

二. 比较阅读,领会写法

师:首先让我们进行比较阅读,看一看读者是怎样捕捉生活的细节,学一学笔者哪些写作方法表现生活中的亲情呢?

(一) 出示语段一

回望(1)

父亲是不易被察觉的。

一天下棋时,父亲借口悔棋,我不快,便与父亲闹翻了。从那以后,我尽量避免与父亲说话,直到那天晚上。那几天,母亲出差,去辅导班的路途遥远,父亲就决定送我。

10

公共汽车上,父亲站在离我不远不近的地方。

虽然我两眼望着窗外,但总觉得有人在那个方向盯着我。于是,我略微侧头,竟发现父亲在注视着我。

到站后,我一声不响地下了车,快步走着。虽然身后并没有随行的脚步声,但在拐弯处,我还是与刚过了马路的父亲的目光碰撞到了一起。我眼睛一热,心也跟着热了起来。父亲仍然注视着我,目光是那样温暖。我顿了顿,假装提鞋。站起来时,心中的暖意更深了。于是,我心潮澎湃的走上了通向教室的路。 从此,我发现父亲的爱无处不在,却不易察觉。

(二) 出示语段二

回望(2)

父亲是不易被察觉的,但又是实实在在的。

一天下棋时,父亲借口悔棋,我不快,便与父亲闹翻了。从那以后,我尽量避免与父亲说话,直到那天晚上。那几天,母亲出差,去辅导班的路途遥远,“护送”我的重担便落在了父亲的肩上。上了公共汽车,我故意与父亲背对着,沉默不语。我漫无目的地望着窗外,偶一侧头,竟发现父亲正在不远处静静地注视着我,眼里充满了关切,似乎并不在意我俩目前正处在“僵持阶段”。

到站后,我一声不响地下了车,快步走着。身后似乎并没有父亲跟随的脚步声,但在拐弯处,我回头一望,正好与刚过马路的父亲的目光相碰。我不禁眼睛一热,心也跟着热了起来。虽然看不清父亲回望我的眼神,但我分明感觉到那目光是温暖的。我顿了顿,假装蹲下来提鞋,又朝父亲回望我的方向看去,发觉父亲仍在看着我。我站起身来,心中的暖意又加深了,心潮澎湃地走上了通往教室的路。 11

从此,我发觉父亲的爱就像回望一样无处不在,只不过需要用感受爱的眼睛去观察,用体谅父亲的心去感受。

师:首先让我们进行比较阅读,看一看笔者是怎样捕捉生活的细节,学一学笔者哪些写作方法表现生活中的亲情呢?

(一) 请同学们进行比较阅读,阅读后思考讨论。

1. 同样材料,同样的内容,两篇不同的习作,你更欣赏哪一篇?为什么? (让学生们七嘴八舌地表达自己的观点,讨论的中心集中在第二篇的人物描写更具体,更有表现力等方面)

2. 请你找出第二篇习作中划线部分具体人物描写的语句,与第一篇进行比较,说说具体在哪里?

(第一处:“偶一侧头,竟发现父亲正在不远处静静地注视着我,眼里充满了关切”——神态描写。写出了“我”是偶然间发现父亲注视“我”的眼神,这份“爱”无时无刻不在身边。还写出这份爱的特点,“静静的”,没有轰轰烈烈的表达,却是那样的尽在不言中,深远绵长。

第二处:“在拐弯处,我回头一望,正好和刚过马路的父亲的目光相碰。我不禁眼睛一热,心也跟着热了起来。”——心理活动描写。写了第二次与父亲眼神的交流,用“我”的心理感受从侧面衬托父亲的感人,“我”心中的坚冰在父爱的传递下开始融化。

第三处:“我顿了顿,假装蹲下来提鞋,又朝父亲仍在看着我。”——动作描写。“我”主动地寻找着父亲对“我”的关怀,其实也是透过“我”视了“写出了一个慈祥的父亲的形象,这份爱也终于渗透了”“我”的心田,之前的隔阂全部消除了。)

12

三. 师生互动,探讨细节描写的方法,教师适当引导。

(1) 通过前面的比较阅读,让学生自己归纳总结什么?是人物细节描写?

课件上展示温馨提示:

人物的细节描写是指抓住生活中人物的细微而又具体的情节(细微的举动 ,表情,语言,动作和细微心理变化),加以生动细微的描绘,具体渗透在对人物,景物或场面描写只中,它是最生动,最有表现力的手法。(板书括号里的词语) 师:通过刚才比较阅读,我们初步学习捕捉细节,寻找,发现细节描写的方法,感受到于细微处见亲情效果,那么同学想不想学以致用,进行细节描写技巧训练呢?

(三).学以致用,技巧训练

1、出示作业,进行课堂片段练习

2、交流片段习作,教师根据细节描写的方法进行具体指导与点拨,帮助学生加深印象,形成细节描写的意识。

(四).捕捉细节,体验亲情

师:同学们你与父母及其他亲人朝夕相处将近十四五个春秋,在你们生活中肯定存在着精彩感人的细节,一句叮嘱,一则短信,一个手势,一个电话,瞬间心理活动,闪光后泪珠,这些无不蕴含深刻爱意和浓浓的亲情,请你打开记忆闸门,搜索捕捉生活细节,把那份至善至爱的亲情以书面式展现出来吧,从而更深层体验亲情吧!

课件展示:试一试

请你 捕捉生活中人物的细节,对此加以生动细致描写。

13

(五).结束语

我们生活是一个一个的片段的组合,更是点滴情节的凝聚,作文来源于生活,更来源于生活中的细节,让我们擦亮眼睛,用心捕捉生活细节,去描摹去刻画,再先原汁原味的生活,体验亲情,感悟亲情吧。

最后让亲情树伴随你茁壮成长,让亲情树在你心中永远四季常青

14

爱的细节在屋檐下

———《感悟亲情》作文指导课案例

教学目标:

1、借助多种方法通过情感渲染,让学生充分感受和体悟至爱亲情。

2、激发学生尽情倾吐内心情感的表达欲望。

3、领会到“我手写我心”的习作真谛,学会运用生活化的典型细节来表现细腻的至爱亲情。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从细节中感受亲情、通过细节描写表现亲情

课前准备:

读几篇感人的文章,初步感受亲情。

教学工具: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人是情感动物,亲情是人类中至真至美至上的情感,今天就让我们走进至爱亲人,感受屋檐下爱的点点滴滴。

(二)说话练习,理解亲情

师:平日,老师习惯把自己对亲情的感悟记下来,借此机会我把它献给大家(幻灯片)我们一起读读:(师生读)

亲情是在我饥肠辘辘时母亲端上的一碗蛋炒饭

15

亲情是在我犯错时父亲愤怒举起又轻轻落下的手掌

亲情是在父母疲惫时我双手奉上的一盏清心的茶

师:对呀,亲情往往凝聚在一些细小的事物中,在生活里你一定也有爱的点滴积累,你能否也说几句让我们听听?

学生说。

(三)捕捉细节体味亲情,

1、师:从大家的回答中可看出大家对亲情的理解已非常深刻,其实在广告、电影电视,现实生活中经常有感人的场面,现在,让我们一起分享一下,请大家在欣赏的时候想想其中哪些话,哪些动作让你感动,或者哪些情节触动你的心弦,让你想起了什么。

(放录象1表现亲情的一则广告。2电影《我的兄弟姐妹》片段3歌曲《天亮了》师旁白:

大家即将听到的这首歌是韩红的《天亮了》,这首歌曾打动了亿万电视观众,可是谁知道这动人的歌声背后,还隐藏着一个真实的、催人泪下的故事.那是19xx年10月,在贵州的一个风景区,正在运行的缆车突然坠毁,36名乘客中有14位不幸遇难。而就在缆车下滑即将坠地的那一瞬间,一对年轻的夫妇,用双手托起了自己两岁半的儿子。结果,儿子得救了,这一对年轻的父母却失去了生命。儿子的生还,是他父母的双手托起的一个奇迹。在生和死的瞬间,父母想到的并不是自己,他们用双手把生的希望留给了儿子。)

欣赏结束,好,谁来说说?

学生说感受

16

师:录象中的特写镜头:妈妈的微笑,小女孩的痛哭等情景就是我们说爱的细节。大家真的非常善于捕捉。我为大家感到自豪。

2 、其实我们的生活虽没有影片中的故事那样轰轰烈烈,但我们知道亲情是生活中的细节,只要我们细细品味,爱就时时溢满我们的心房,现在让我们来说说自己的感人故事吧。

学生说

师:听大家说了那么多令人感动的故事,我也不禁想起我的妈妈,想起她病体垂危,痛苦坚忍的模样,想起她在生命的最后还在操心懵懂无知的我。那时母亲已住院一个多星期,这期间我竟不曾想到要去看看她,直至开学。推开病房门,一眼就见妈妈紧闭着双眼静静地躺在那里,身子越发消瘦,鼻孔里塞着两根塑料管,微张着嘴,喘着气,胸脯一动一动的。平日那虽然体弱,但是终日忙里忙外,似乎不知累的妈妈却变成了这个模样!我泪如泉涌。妈妈听到我的声音睁开眼,伸出枯瘦如枝的手示意我坐下,妈妈又指指桌上,吃力地说:“别哭,孩子,那有个苹果,你最喜欢吃的,很甜,吃吧。”一听这话我失声痛哭。妈妈拍拍我的手说:“别怕,没事,你又不是不知道妈妈,妈妈躺几天就会好起来的。家里我的枕头下有一百元钱,是我特意留给你作学费的,这地方不好呆,早点回去吧。”我真的走出了病房,离开了母亲,却万万没想到这竟然是与母亲的最后诀别。当我再看到我的母亲,她已不能和我说话。妈妈,再也没有你于寒冷的冬天为我熨暖冰冷的被窝;再也没有你为我重新盖好被我踢掉的被子;再也没有你于每天清晨来到我的床前俯下身拍拍我的脸颊温柔的叫唤:“孩子,该起床了,妈已烧好早饭了。”??妈妈,我再也听不到你的唠叨,你的鼓励,你的嘘寒问暖,你为何不等我完成学业,达成你的心愿就离我而去呢?!枕头下,那张似乎还留有你体温的一百元还静静地躺在那里,可它竟变成了您留给我的最后遗物。我一头扑向妈妈,抱着她冰冷的身子大哭起来??

17

(四)感受亲情,欣赏细节

我想现在大家应该非常想把自己的情感表达出来,那怎样才能把这细腻的亲情表达的淋漓尽致呢?让我们阅读几篇精彩的片段看看能否从中获得一些启示。发到大家手上的材料有三个片段,请同学们仔细阅读,看看哪些地方最让你感动,作者是通过什么方法让我们也为之动容的?同桌之间可相互讨论。(《爱的细节》片段,《秋天的怀念》片段,《母爱如粥》片段)

学生说师整理板书:

寻找细腻的亲情:真情实感

细致地描绘亲情:人物描写:语言 行动 神态 心理??

叙述:抒情语言

大家说的都很在理,确确实实,任何好的文章都是从灵魂深处流淌出来,而这些情感又往往凝聚在一些细小的东西中,只要情真,情实,情细,相信我们的故事也一定能感动别人。(幻灯片)

(五)表现亲情,描写细节

现在赶快拿起笔记下最感人的一幕吧!

学生写作

佳作展示师生点评

(六)归纳总结,布置作文(幻灯片)

大家写得真是棒极了,请大家课后对你刚才写的或补充或扩展,整理成文。 最后我想告诉大家的是:对于亲情我们要经常用心去体味,用行动去回报,用笔去表达!

18

教学反思:

1、“文以情感人”,要想让学生写出的文章能感动人,首先得让学生自己感动。有倾吐内心情感的表达欲望,以情促写,真正做到“我手写我心”。因此,在教学时我自始至终都注重对学生情感的激发。借助观看录象,听感人故事,欣赏精彩片段等多种方法的情感渲染,让学生充分感受和体悟到至爱亲情。

2、表现亲情,学生最容易忽视的是生活中的细节,认为家庭活动太平常,以至不能从日常的生活中感受到家庭成员之间的亲情,写出来的文章自然就枯燥乏味。因此,我确定以“指导学生从细节中感受亲情、通过细节描写表现亲情”作为此课的教学重点,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的优势唤醒和调动学生的生活积累,使其达到情不自禁、跃跃欲试的状态,让他们对亲情的表达有了更多的情感投入后,更加地注重对细节的描写。

3、由于第一次上如此规模的课不免紧张,一些教学环节的处理并不十分理想,也由于自己,课堂的点评不是很到位,真的要花大量的时间去读书去学习了。

附阅读材料:

爱的细节

假期作业多,我每天都要忙到很晚,很晚了也不愿意上床睡觉,又磨磨蹭蹭翻翻杂志,听听cd,直到困得睁不开眼了才睡觉。因为睡得晚,早晨理所当然地就起来晚了。几乎每天都是如此,直到开学临近。那天我爸无意间对我妈说:这下好了,孩子开学我又可以按正常的点上班了,不用每天早走半个钟头了。我没听懂爸爸的话,便问他:你上班早晚跟我开不开学有什么关系呀?爸爸说,你还不知道呢,自从你放假之后,你妈妈看你每天写作业写到那么晚,想让你早晨多睡 19

一会儿。本来我比你妈上班的时间晚半个钟头,可是为了让咱家的门少响一次,你妈让我每天提前半个钟头走,这不就把两声门响压缩成一声门响了吗?

母爱如粥

有这样一位母亲,她每天都和她的儿子聊天,她给他讲一些他小时侯的故事:光着屁股在小河里游泳被虾刺伤了屁股赤着脚丫蹿到树上吃桑葚被毛毛虫咬得浑身疙瘩,林林总总,他都已经忘了的事情,她总是记忆犹心,如数家珍。 她每天总是会利用一大部分时间来给他熬粥。用那种最长最大、颗粒饱满、质地晶莹、略带些翠青色的米粒。一颗一颗精心挑选。如果偶尔一不小心手指沾起了两颗,她会将它们重新放进米堆,重新挑选。她把那些米们洗得纯粹而有洁净,然后放进一只棕色瓦罐,倒上沉淀过的泉水,用柴火慢慢熬,火不能太猛,否则粥会受热不均匀。她把火儿侍侯得温顺而精致,宛若一位恬静娴雅的江南女子。 熬一罐粥,通常要花费两个半小时。她小心翼翼地把粥倒进一只花瓷碗,一边晃着脑袋,一边对着粥吹气,吹到自己呼吸困难,粥也变凉了。她微笑着用汤匙喂给儿子吃,可是儿子闭着眼睛,漠然地拒绝了她。她并不生气,微笑如昔。 第二天,继续拣米,熬粥,吹冷,并且接受拒绝。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她的手指已经变得粗糙而又迟钝,她摇晃的脑袋已经白法丛生,她的力气也大不如从前往往是粥冷到一半时便已经上气不接下气,必须借助扇子来完成下一半的降温。可是儿子依然冷漠着拒绝她。她一直微笑着,始终没有流下一滴眼泪。

这种热情与冷漠的对峙持续了八年零七十三天,第八年零七十四天,她正和他儿子讲着他小时侯的故事,儿子突然睁开眼睛,不大清晰的说了声:“妈妈,我要和粥。”她顿时泪如雨下——那是他自从医生宣布脑死亡后开口说的第一句话。医生说,像他这样的情况,只有十万分之一的机会。

20

《感 动 》 教学案例

一、故事导入

在湖南一个风景如画的校园里,有一位23岁的男生,每天早上都骑着自行车,把一个10多岁的小女孩送到城东小学上学,晚上再接回到自己的住处。而他们就住在男生宿舍下的楼梯间里。那位小女孩跟这位男生并没有血缘关系,只是这位男生的父亲捡来的一个弃婴。由于父亲犯有间歇性精神病,病情时好时坏,母亲又离家出走,这位捡来的妹妹,就由他一手带大。从他读高中时,他就一直把妹妹带在身边,一边读书一边照顾年幼的妹妹,靠做点小生意和打零工来维持生活,如今已经整整12年了。

师:你们猜他是谁?

师:对,他就是被评为20xx年度十大感动中国人物之一洪战辉。

师;听了他的事迹你有什么感觉呢?引出课题:感动(幻灯片)

二、激发体验,浅谈感受

师:在社会生活中,人是感性的动物,七情六欲,喜怒哀乐。让我们打开记忆的闸门,用鼠标搜索一下,最让你感动的是什么?

师提示:可以是人或事,情或景;可以是伟人壮举,也可以是平凡小事;可以是你看到的、听到的,也可以是你亲身经历的。先同桌互说

抽生说,师提示归纳。

三、图片展示,引起共鸣

师:老师也看到一些很让人感动的事,想跟同学们一起分享。

21

冷暖相依 :一个腊月的早晨,天空飘洒着纷纷扬扬的雪花。一个中年男子的菜摊车上坐着一个小男孩,孩子用给菜保温的被子围着,父亲不时用手给儿子掖掖被子。在阴暗的背景和漫天飞舞的雪花的衬托下,儿子稚嫩红润的小脸与父亲饱经沧桑的脸形成对比,父子俩面对生活的艰辛相依为命,特别是父亲使劲发出叫卖声时,脸部表情感人力度之大,使人看后心灵为之震颤。

晚情如饺:一生你我一起走过了多少路?又经历了多少的磨难?已经很难记起了。其实这么多年,我们已经成为了饺子——你是馅,我是皮。

我的轮椅: 看了这张图片,我们打心底敬佩这位坚强的汉子!连个轮椅都用不起。那些感叹自己命苦的人,和这位身残志坚的汉子的境遇相比,你们那些所谓的遭遇又算得了什么。

遏制艾滋,履行承诺:人人谈滋色变,可爱滋病人更需要社会的关爱.这是某高校志愿者的宣誓场面。让我们感受到了浓浓的温情。

这一天属于中国:北京时间20xx年8月28日凌晨,举世瞩目的男子110米栏的决赛。中国选手刘翔获得金牌,他的成绩为12秒91,打破奥运纪录,同时也追平了世界纪录。为了这一天,刘翔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辛。这一天属于刘翔,更属于我们中国。

凯旋归来:20xx年10月15日,9时整,大漠震颠,烈焰升腾,“长征一号”F型火箭腾空而起,载着“神州五号”飞船和中国航天员杨利伟飞向太空。浩瀚的太空从此写下中国人的名字,中国民族千年的飞天梦想终于成真!杨利伟以他的勇敢和奉献感动了所有的中国人。

师:看来让人感动的事确实很多,怎样把它表达出来让更多的人来分享你的感动,你的快乐呢?那只有把它写出来。(幻灯出示话题作文《感动》的要求) 师:我们首先看一下同龄人怎样写。(生看范文)

22

师:好吗?如果你是一位老师你怎样点评这位学生的作文

师:可以从标题、开头、结尾、内容、语言等方面点评。

抽生点评

1 以破折号引出副标题,紧扣“感动”话题。但主标题不够贴近内容。

2、 内容上联系实际,真实可信,确属走近生活,有感而发。

3、 三个片段看似毫无关联,实质上都紧扣中心话题。(朋友之间看似平淡实则浓烈的情怀,小学老师用心良苦却又博大精深的爱心,母亲美好无私的生活态度。)

4、 开头用诗人和我富有哲理性的语言引入话题,结尾画龙点睛式的总结。使全文浑然天成。

四、列提纲

师:到这里,我想同学们心中都已有想写的材料了,请大家列提纲。(师巡回指导)

五、提纲展示 抽生讲作文思路。

六、作文

师:通过刚才的列提纲,我发现同学们已有作文的思路,回家就请以《感动》为话题写一篇作文。

七、总结 我们生活在高速发展的社会里,只要大家用心生活,用心作文,就不怕没有好文章,没有好生活。最后,送大家一句话。学会感动,是生活所需要的。一个容易被感动又能使别人感动的人是幸福的。我们没有理由不做这样的人 。——陈谨

23

《关注细节,抒写真情》教学案例

一、导入

课前播放MTV《常回家看看》(学生边看边跟唱)

师:同学们,老师刚才想认识一下你们的,结果却被你们听音乐看画面时的复杂表情吸引了。怎么?一定是被什么感动了吧?说说你们从音乐和画面中感受到了什么?

生:(七嘴八舌)想家、父母的爱、亲情??

二、学会感动,口头表述

师:对呀,我们都在亲情的沐浴下成长,人间最真实最纯洁的莫过于亲情了,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几张家庭照,边欣赏边用眼睛捕捉最使你感动的画面,向大家描述一下画面,并调动你的生活体验,说说你感动的理由,好吗?(提示说话的句型:最令我感动的是??因为?? ) 展示照片,学生专注地看。

生:最令我感动的是第二张照片,因为,在大雪纷飞的冬天,父亲衣裳单薄,却不断地为孩子拉被子,深怕孩子冻着。

师:恩,是父爱感动了你。

生:最令我感动的是第一张照片,因为,这让我想起了我的奶奶。

师:联想到自己那慈祥的奶奶。

生:最令我感动的是第三张照片,因为,那是已到中年的女儿对母亲的孝敬,母亲瘫痪了,而女儿不但不嫌弃她,反而给她更多的爱。

24

师:这一张照片是反映晚辈对长辈的孝敬,更加感人,我看到很多同学都还举着手,看来大家都找到了自己的动情点了,然而如果要把这些感动用文字展现给大家,要真正打动读者,这就要学会表达。那么,如何细致生动地表达这动情点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几种让文章细节亮起来的方法。(出示课题:让文章细节亮起来)

师:下面我们先来看看一个同龄人的习作片段。

三、运用具体的描写表达真情。

1、出示作文片段

师:请一位朗读好的同学给我们读一读。

生:响亮有感情地读。

师:同学们,小作者显然是被妈妈的爱感动了,他捕捉到的是怎样一个动情点呢? 生:母亲在自己睡觉时爱抚地端详自己的镜头。

师:那你认为这当中最能体现母爱的是什么?

生:母亲的眼神。

师:不错,眼睛是心灵的窗户,那小作者是怎么写妈妈的眼神的?用了一个什么词?

生:楞楞

师:“愣愣”是什么意思?

生:愣愣是失神的,呆呆的。

师:那么说说看“楞楞”一词的表达效果怎样?

生:愣愣一词用得好,它充分表达了母亲对孩子的关爱。

25

(学生基本都认为愣愣一词用得好。)

师总结:老师的看法跟你们有点不一样,老师认为用“楞楞”一词来摹画妈妈的眼神,总给人意犹未足的感觉,小作者没在最能体现母爱的“眼神”上停留,没有形成叙事的高潮,文章的感染力就不是很强。真遗憾!回忆一下你们刚才的描述,是否也有类似的遗憾?

生:有。

(师:或多或少都有点吧?该怎样避免这样的遗憾呢?想不想学几招? 生:(响亮地)想。

师:好,那就请大家一起看看老师对这个片段的修改吧。

(出示修改的片段1)

师:大家一起来读一读,如果能读得整齐响亮、有感情,那就是对老师最大的鼓励。

生整齐响亮、有感情地朗读。

师:老师将妈妈看我的眼神作了怎样的修改?

生:写得更具体了。

??

师小结:将妈妈看我那一动作进行了细细地分解,用一个慢镜头将妈妈看我的那一瞬间延长,把每一个细微的变化细致地展示在读者面前,让妈妈的目光从我的头发上移向我的眉毛,我的眼,并用细腻的心去揣摩妈妈的心理,这样更把母爱表达地淋漓尽致,这种方法就是(出示:细化动作,延长过程)同学们不想试试 26

吗?妈妈的目光正往下滑呢,接着,她可能会把目光移向哪里呢?心里又在想些什么?试用这种方法接着写一两句。

学生练习

交流评价:生:妈妈的目光滑向了我的嘴唇,她的眼角微微湿润了,我知道她一定是想起了在我童年时对我犯的错了。

师:好,注意到了妈妈目光移动的顺序了,妈妈看着在我嘴唇上留下的疤痕,后悔,愧疚,湿润了眼角呢。

生:妈妈的目光滑到了我的鼻子上,她的嘴角微微翘起,我知道她是为我从她那儿复制的高鼻梁得意。

师:妈妈看着女儿越来越漂亮,欣慰地笑了。

??

真不错,一下子就掌握了。老师也写了几句,看看有没有你们写得好。(出示幻灯)简单吧!还想不想学第二招?

2、师:一伙人出去旅游。风景实在是迷人,而我们通常只能听到游人说“真漂亮,真是太美”之类的,却不能具体地把眼前的美景表达出来,真所谓“眼前有景道不得”。你们在写作时,是否也有同样的经历?

生:(齐声说)有。

师:对,在我们的作文中常出现“妈妈真好”、“这真的太感人了”等等,却也不能具体地表达,没关系,学了老师这一招,保证你能摆脱这样的困境,你看,老师又用另一种方法将这“愣愣”的眼神写得更生动了。

(出示修改片段2)

27

师读,问:片段中运用了什么方法?(比喻、拟人、排比)

对,我们还可以运用修辞,将细节写生动,这就是第二招,(出示:第二招:运用修辞,画其神韵)想不想试试?请大家仿照前面几句的写法,也写几句。 学生练习。

交流评价:生:那是秋天的落叶对大地的抚慰,那是冬日的雪花对腊梅的赞叹。 师:顺着老师写的这两句,春、夏、秋、冬,构成排比,太棒了!

??

出示后几句,学生齐读。

师:又学了一招,看你们的眼神就知道,还不满足,是吧?那老师也不吝啬,就教你第三招吧。

3、(出示:第三招:变换角度,增加层次)

任何一件事情总要涉及多个层面的关系,小作者主要写母亲的眼神,能不能从“我”的角度,再开拓一个新的层次?我们一起来学学。(出示修改片段3)看一看,文章是怎么改的?

生:变换角度,从“我”的感觉写。

师:呵,都跃跃欲试了,你们一定能比老师写得好,试试吧。

学生练习

交流评价:生:一会儿,我好象又变成了一朵坚强的腊梅,自豪得母亲眼里含着泪花。

师:真不错,母亲为有这样一个坚强的儿子而自豪,老师也为有这样聪明的学生而骄傲!

28

生:一会儿,我好象又变成了一杯香醇的美酒,陶醉得母亲两颊泛起了红晕。 ??

师:善于变换角度,从与事件相关的多个层面上着笔,会使关键处的叙述层次更丰富,更生动。表现那么好,老师再教你们一招。

4、(出示:第四招:类比联想,添其内涵)

师:罗`.勃郎宁有句话说:“故事永远是旧的,也永远是新的。”我们所遇到的故事可能早已存在,因为类似的情节一定在这个世界上演着。如果我们把这些能够印证我们故事的故事放在一起,那么我们的故事也便具有了更多的内涵。老师又将楞楞的眼神作了这样的修改,(出示修改片段4)

生自由读。

师:老师运用联想,进行类比粘连,使故事的内涵丰富了吧?不过,使用这种方法有个前提,那就是要拓宽自己的阅读面,丰富积累。希望同学们爱上读书,多积累一些写作素材。老师相信大家如能从今天起就树立起“细节”意识,培养自己敏锐的感受力,将来写作就不会再急如走马,忽略了美丽的风景。

四、写作实践

师:接下来才真是你们大展身手的时候,我们先回顾一下今天学的这四种方法,(出示幻灯)然后再来看一看那几张照片,(出示照片)选择一张照片,抓住最令你感动的一个点,可以是一个眼神,一个微笑,结合你的生活体验,运用刚才所学的四种方法中的任意一种或几种,细致地描写最令你感动的一幕。 (学生写作,教师巡视)

交流、评点(选取学生作品)

29

教师引导:你认为他写得成功的地方在哪?请同学们从他抓住的动情点和具体的描写这两方面去考虑。

学生习作和点评略。

五、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运用具体细致的描写即细化动作延长过程,运用修辞画其神韵,变换角度增加层次,类比联想添其内涵等四种方法再现动情点,从而去学会表达真情,达到以“我手写我心”的目的。其实人的一生中,许多往事随着时间的流逝已忘却,但有一些不起眼的瞬间却依然那样清晰、那样动人。那么就让我们用心去感受、品味那些动人的瞬间吧!让真情在我们笔尖涌动!

六、作业布置

同学们最熟悉的莫过于家人了。请选择几件最能体现“亲情”的事件,写一篇文章,注意在叙事上让亲情自然流露。

要求:1、通过日常生活中的动情点来表达亲情。2、让细节描写照亮你的文章,也可运用恰当的抒情。3、题目自拟,字数600字左右。

七、板书设计

让细节亮起来妙招

细化动作,延长过程。运用修辞,画其神韵

变换角度,增加层次。类比联想,添其内涵

30

教后反思:

叙事是写作的基本能力,而叙事的动人处在于细节。巴尔扎克说过:“唯有细节将组成作品的价值。”可是学生往往没有细节意识,不具备敏锐的感受力,写起文章来急如走马,忽略了美丽的风景。介于此,我想通过本堂课引导学生关注细节,学会运用多种方法描写细节,为文章添加亮彩。

作文即生活。观察,就是要关注生活细节;思考,就是从生活细节中得到启发。如果教师要激起学生们的写作兴趣,首先是要激发学生们对自己的生活细节感兴趣。通过一定的训练,使学生感悟到“平凡之中见真情”。因此,从设计作文练习开始,尽量采用贴近生活的话题,引导学生去关注生活中的细节。在写作要求上,督促学生多表现生活的细节。因此,我设计的说写练习的材料是几张家庭照,其中的情节或者在同学们身上发生过,或者看到过。

本课教学以细节写作指导为主,通过口头仿述(即兴表述)和片断的写作练习,以达到提高写作能力的目的。我们知道:提高写作并不一定只有从“写”入手。学生们通过长期的口述练习,将会丰富语言,提高即时表达的能力。而且,在口头练习中,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增强课堂的互动性。

总之,我的出发点就是使学生的作文摆脱内容空洞,矫情造作的缺陷,增加可读性,用细节照亮自己的文章。

31

《感受母爱·体验真情》教学案例

教学过程:

一、课前序曲:

课前打开课件,播放《烛光里的妈妈》,让学生欣赏、跟唱。

二、新课导入:

师:刚才我们欣赏了《烛光里的妈妈》,不少同学脸上露出了甜蜜的笑容。那么听着这首歌,你有想到了什么呢?

生:母亲。

生:妈妈对我的关心。

师:是呀,母亲给了我们无微不至的关怀,给了我们全部的爱。可以说母爱,是一个既古老又常新的话题。今天,老师愿和你们一道“感受母爱,体验真情”。(展示课题)

师:说起母爱,我想到了满文军一首歌颂母亲的歌——《懂你》。谁会唱吗? (有许多学生摇头)

师:今天我把这首歌的MTV带来了,我们一起来欣赏吧!不过,我有个要求:你要谈谈MTV中哪个细节最能体现母爱。(播放《懂你》MTV,学生欣赏。)

三、说真话,诉真情

师:你觉得MTV中的哪个细节最能体现妈妈对子女的深深爱意?

生1:妈妈在夜里为孩子盖被子的情景最另我感动。

生2:妈妈把吃的东西都给子女了,自己在舔碗底。

32

生3:雪地里妈妈背着孩子行走,体现了她对孩子的爱。

生4:妈妈深夜为孩子补衣服。

生5:妈妈在火车站等待孩子归来时的表情最能体现母爱。

师:同学们说的很好!观察的很仔细。母亲为我们所做的也许都是平凡小事,但也正是这些小事中包含着浓浓的母爱。正如《母亲》这首小诗所写的一样。(多媒体展示《母亲》)

师: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好吗?

生(齐答):好!(齐读《母亲》)

师:你能说说诗中所写的哪些事情体现了母爱吗?

生6:拿新书包,打雨伞,沏热茶。

生7:包三鲜馅,在那他乡中,母亲会牵挂你。生病了母亲会掉眼泪。

师:那我想知道:诗中所写的这些,你和你的母亲之间是否也发生过呢?你能向我们谈谈你与母亲之间发生的难忘的小事吗?(多媒体展示:说真话,诉真情——说说在现实生活中,你被母亲感动的情节。)

生8:每次周末我回到家里,妈妈都会为我做很多我爱吃的东西,而且总喜欢看着我吃。

生9:有次半夜,我感到很饿,当时天气很冷,妈妈还是起来为我烧吃的。 生10:妈妈上班的地方离家很远,她每次上班前都为我准备好中饭。有次她为我准备了两个荷包蛋。我趁她没注意把蛋放进了她的饭盒。可中午时妈妈跑回来,把两个荷包蛋又给我送了回来。

师:就为了把两个荷包蛋给你送回来,跑了很远的路。

33

生10:是的,从这件事我更感受到了妈妈对我关心。

师:看的出来,你也是一个懂事的孩子。谢谢。

生11:我每次来学校上学,妈妈总是有很多话跟我讲,而且要将我的用品全部准备好。

师:相信天底下所有母亲的心都是一样的,我们的母亲和MTV中母亲一样无私地深爱着我们,他们也同样的伟大。如果要求把刚才大家所说的感动情节写下来,该如何落笔呢?(停顿一下)别急,先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别人是怎样写的,好不好?

四、范文引导

1、多媒体展示范文一《妈妈的唠叨之歌》。

师:这是我们同龄人的一篇习作。请大家自由朗读,然后回答这个问题:文中的妈妈有怎样的特点?(多媒体展示问题;学生自由朗读范文《妈妈的唠叨之歌》片段)

生12:文中的妈妈爱唠叨。

师:你觉得作者讨厌妈妈的唠叨吗?

生12:不会,作者感受到妈妈的唠叨是对自己的爱,他把妈妈的唠叨称为“歌”。 师:说的好!你的母亲会唠叨吗?

生12(微笑):会。

师:你读的懂妈妈的唠叨吗?

生12:能,那是对我的关心。

34

师:其他同学呢,你的妈妈会唠叨吗?会的请举手。(全体学生举手)看来我们的母亲也是爱唠叨的。母亲为我们所做的小事体现了爱,原来唠叨也是爱呀!那么母亲的严格要求呢?

生:也是爱的体现。

师:对,只是爱的方式不同。小作者写作时选取了妈妈的唠叨来体现母爱,这说明他平时对母亲的言行观察的很仔细。这是否也给我们启示呢?

生13:平时应多观察母亲。

生14:要多留心妈妈的语言和动作。你看作者就很好的把妈妈的唠叨语言写出来了。

师:说的很好。在生活中多观察母亲,多理解母亲,那么你会发现:原来生活中的许多事情都可以成为我们写作母爱的材料。(板书:善于观察生活,体会母爱。)

2、发下范文二《母亲,你是我一生的感动》。

师:这样我们有许多小事可以写,那该如何取舍呢?我们来看范文二《母亲,你是我一生的感动》。请推荐我们班朗读最好的一位同学给我们朗读。(一名学生朗读)

师:谢谢!读的很好。看了本文后,谁能说说哪个情节最令你感动吗?

生15:不知怎的,我不愿让同学们看见我那农村模样的母亲,于是,我就叮嘱她别来学校,东西可以让别人带来。无意中,从姑姑口里得知,母亲每星期都来看我,都是躲在角落里,然后,默默地走回家去,为的是省下车钱。这个情节最令我感动。

师:为什么呢?

35

生15:因为作者不让母亲来,可他母亲还是来躲在角落里看他。而且是默默地走回家,为的是省下车钱。

师:那我就奇怪了,不让来就不来好了,干嘛还要来呢?

生16:因为母亲对孩子非常关心,放心不下。

师:那为啥要偷偷的来呢?

生17:因为作者不愿让同学们看见那农村模样的母亲,于是就叮嘱她别来学校。 师:说的好!这件小事足以体现母爱。如果我把原文改成这样呢。(多媒体展示改文:有一次,我从姑姑口里得知,母亲每星期都躲在角落里来看我,然后,默默地走回家去,为的是省下车钱。听着,听着,我的眼泪禁不住流了出来。我在心里暗暗地说:妈妈,你真是太好了!)

师:你觉得原文好,还是改文好?为什么?

生18:原文好。因为原文讲了不让母亲来,可她还来。而改掉的没有讲“我”不让母亲来,这样不能更好的体现妈妈的爱。

师:分析的好极了。

生19:原文好,因为原文“听着,听着,我的眼泪禁不住流了出来。我在心里暗暗地谴责自己:你太自私了!”很好的表达了自己的感受,而改文没有。 师:对。大家注意到了吗?作者选取的是一件小事还是大事?

生(齐答):小事。

师:那哪位同学能说说本文给我们的写作启示呢?

生20:我们写作时可选取日常小事来表现母爱。

师:任何小事都能很好的表现吗?

36

生21:应该选取感人的情节来写。

生22:写作时把事情的缘由和当时的感受写出来。

师:对,特别应把当时的情境交代清楚,以此来突出人物形象。来,我们总结一下:选取细节材料,凸现情境。(板书:选取细节材料,凸现情境。)

五、课堂练笔。

师:这样,不仅有事可写,而且能很好的表达情感。(板书:事;情。)好,现在请同学们打开你尘封的记忆,翻开你成长的历程,选取你认为最能表达深深母爱的一件小事,写一个片段,注意刚才我们总结的写作启示。能写吗? 生(自信):能!

1、学生当堂练笔(10分钟)。

2、学生点评。

3、教师总结:希望我们今后无论干什么工作,无论走到哪里,都不能忘记我们的身后有母亲注视的目光;也无论我们的母亲是多么的衰老,多么的体弱,她永远是我们心中最美丽的人。

六、布置作业。

师:(多媒体展示作业)1、在生活中理解母亲,关心母亲,热爱母亲。2、课外给母亲打个电话,问候一声或回家时为母亲做一件小事,体会母亲的反映。3、用心观察、感受母亲爱你的细节,通过语言、动作等多样化的描写,以“母爱”为话题写一篇作文。

教师结束语:这次和同学们一起重温了母亲伟大无私的爱。就让我们从感受母爱,体会母爱开始,去感受来自生活的方方面面的爱。

37

感受母爱,体验真情 教学反思:

脱离生活的语文教学是没有生命力的,作文教学也是如此。作文,本来就是对认识到的生活的真实的反映,只有写出真实的、独特的感受,才是真正的作文。我想通过本课的教学,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关注身边的人和事,激起学生写作的情感和欲望。教学中,引导学生通过第一篇例文的分析明确生活中有许多事可以入文,可以从不同的角度看待问题(母亲的唠叨等),从而解决学生作文总感到没有东西可写的状况;通过第二篇例文的分析,引导学生如何选取典型事件(细节)来表现人物,重点是使学生明确写作中情境交代的重要性,从而能使文章感人,富有真情。通过本课的教学,我认为作文教学应从以下几点入手:

1、观察是前提,活动是载体,体验是归宿。

学生的情感一般来自于直接的体验,观察是最根本的。没有观察就没有积累,就没有作文的素材。重要的是让学生用心去观察,既抓住事物现象,又能充分感受和体会。

2、放胆想象,联系生活,关注生命。

不要限制学生的想象,生活是学生想象的源泉,他们创造的语言都与生活有千丝万屡的联系,教师要抓住这个特点激励他们敢于探索。

3、互动合作,不拘一格,口语表达。

教学中应主张信息的立体交叉,鼓励学生积极的参与教学过程,老师是学生的朋友,学生是学生的老师,平等互动的关系促成了民主氛围,更有利于学生的主体精神和创新意识的体现。

4、教师调控,创设情境,渗透写法。

38

学生作文自由不等于没有教师的主导,自由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教师应给予充分的指导、调控,要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利用现有的教学手段、场景、资源创设情境,使学生在愉快中得到真实的体验。

总之,作文教学的关键是激起学生情感体验,引导学生在生活积累的基础上更好的表现生活,写出富有真情实感的文章。

39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