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语文教师晋级论文

浅谈作文的三结合教学

湖南省江华县宝昌九年制学校:孔祥龙

“作文作文脑壳疼。”这是中学生广为流传的一句话。一提到作文学生就会感到头疼,这是怎么回事呢?原来很多学生怕写作文,初中生的作文动不动要求写600字以上,对根本不会写作文的学生来说是一件很难的事。学生不写又不行,写又写不出,让学生左右为难,心中好不矛盾。其实学生怕写作文的根本原因是学生不会写作文。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写作无重点,主次不分清。

学生面对作文题无法确定写作重点,也就是说他们不知道选取写作材料。有很多学生由于长期不留心观察事物,心中很少有写作素材。即使有一点点也是模糊不清,不知选那个好。无写作素材可选当然突出不了重点,于是为了完成任务东拼西凑不分主次离题万里。有的学生干脆不写。

2、 条理不清楚,层次不分明。

学生面对作文题不知道怎样布局谋篇,不知道怎样开头,不知道怎样将写作材料有机地衔接在一起,哪段放前面哪段放后面不清楚,上下段意思不连贯,条理极不清楚,杂乱无章,层次也极不分明。

3、 作文无中心,写作无抒情。

许多学生不懂得写作是要有中心的是要抒发感情的。他们的写作目的不明确,因而牵强附会地乱写一通。他们不懂得一切景语皆情语的道理,不懂得在描写中抒情。因而写出的作文不深刻,没有中心, 1

或者中心与主题不符合。

4、 写作无兴趣,越写越糊涂。

由于学生长期不会写作文,对写作文产生了反感,所以对写作文毫无兴趣。而兴趣又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没有兴趣就失去了学习目标,没有学习目标就没有学习期望,没有学习期望就失去了学习动机,失去了学习动机就失去了内驱力。所以学生不想写作文,怕写作文 针对学生写作存在的这些问题,作文的“三结合教学”是解决这些问题的有效途径。什么是作文的三结合教学呢?那就是作文与课文教学相结合;作文与课外观察相结合;作文与课外阅读相结合。 一, 作文与课文教学相结合。

学生怕写作文归根到底是不会写作文,而不会写作文的主要原因是写作没有样式。写作是一项抽象的思维劳动,它不像许多行业照着样式做。凡是有模式的劳作就容易了许多,而作文要靠自己思考,自己编写,自己创作,这样难度就大了许多。那么能不能也让学生写作有样式可依呢?有,我们的语文教材就是很好的作文模式。我们的语文老师是非常重视写作文的,因为他们深深的知道作文的重要性,学生只有写好了作文,知识运用能力才能大大提高。而且写作也是学生以后再社会上运用最广泛的活动,因为学生以后立足社会需和别人交流沟通,而交流沟通需要表达,而表达的基础赖于写作,所以写作的作用非同小可。也正因为如此,我们的语文老师从小学就高度重视学生的写作。写日记,写作文。每周一篇作文,要求明确,规定字数。老师认真检查批解,好的作文表扬,不好的严厉指责,要求学生重写。 2

在许多老师的心里是学生多写才能写好作文,百炼而成钢吗。但是事实上并非如此,偏偏有些学生他就是百炼而不成钢。无论你怎么要求他练他就是不会写。我在20xx年下期接上初一一个班的语文课,我发现这个班的语文基础知识特别差,大多数学生不会写作文。写了两次作文后发现40多个学生有近20个学生根本不会写作文。大多数作文字数字在200字左右,有的就写100多个字,还有的交白卷的;有的学生即使写到400多个字也往往是语句不通,杂乱无章,没有中心。面对这些情况我找了学生谈话,通过了解发现有许多学生反应不会写作文。

针对这些情况我采用作文与课文教学相结合的方法教学。例如,我教《秋天的怀念》这课时,教完后我问学生有不有你的亲人教育你而你又不理解,直到他离开你后你才觉得后悔内疚的。很多学生都说有过。其中有一个不会写作文的学生也举了手,我立即问他,他说他爷爷经常批评他,有时还打他,他当时不理解,还恨他爷爷,直到爷爷去世了,他没有爷爷疼爱了他才特别想他,才后悔没有听爷爷的话。我接着问他,他现在特别想爷爷一般是在什么时候想,想到什么程度。他说在家里没人管我的时候,作业做不出的时候,生病的时候,有时想着就流泪甚至还哭了。我又问,除了这些还有不有更容易想爷爷的时候,他说有清明节扫墓的时候看到爷爷的墓就想到爷爷再也看不到我们了,我们也看不到爷爷了,我心里非常难过,眼里流着泪走路都没有力气。我又问他当时最想跟爷爷说的话是什么。他说他想说爷爷您安息吧,我一定不忘记您的教诲,我会做个好学生为您争光。我接 3

着问他,他和爷爷相处时印象最深刻的是那件事。他说记得那是他感冒了爷爷拿钱要他去打针,结果他没有去打针,而是拿着钱去上网吧了。后来他才知道这钱是爷爷挖药材一分一分积攒起来的,爷爷自己咳嗽都舍不得花钱买药吃,他现在还好后悔。听完后我深情地说他一个重情重义的孩子,他的故事和《秋天的思念》里的主人的情况多么相似啊!我布置他一个任务,要他把他和他爷爷的故事写出来,就写他刚才讲的那件事,还把怎样思念他爷爷的感情写出来就可以了。他答得很干脆,他说这些事总像在他眼前一样他会写。后来这个学生真的把爷爷批评他时他顶嘴,他得病拿爷爷挖药材积攒起来的钱上网不去治病,而爷爷却舍不得花钱治病的经过写得很清楚。还写了常想起爷爷就伤心流泪的情形。特别是写清明节去化纸思念爷爷的情形写得很感人。他在文章中写到:“又是一个清明节到了,我跟着父亲去扫墓,翻过一座山,走进一条小山谷,远远望去就看见那堆在小山坡上的爷爷的坟墓。墓不高周围长满了茶子树。这时我的眼泪又来了。我想到了爷爷对我的批评,爷爷拿钱给我治病颤抖的手,爷爷的咳嗽声…不知不觉就走到了爷爷的墓前。这时漫山遍野的映山红开得红艳艳的,朵朵鲜花迎风怒放,好像要把清明节的山岭打扮得更加美丽多姿。我折了一大把映山红插在爷爷的墓上,站在爷爷墓前我心里喃喃地说,爷爷您放心吧,我现在懂事了,我一定做一个您的好孙子。” 在作文课上我特别念了这个同学的作文,还表扬了他的作文写得很有感情很感人。我问他成功的原因,他说这些事我一直记住心里容易写,还有《秋天的怀念》作例文我就会写了。我立即对他说,写作 4

文就是写自己最熟悉最想写的事,而且按一定的例文格式写就这么简单。我问同学们有什么感受,许多学生说,这样的事他也有他也会写。于是我让同学们仿照《秋天的怀念》写一篇对谁怀念的作文。结果大多数同学的作文写出了真情实感,而且层次清楚。我对同学们这次作文做了热情洋溢的讲评。同学们的写作情绪变好了,写作兴趣提高了。这是写作具备的最基本条件。

学生写作文尝到了一点甜头当然是好事,但是我们的老师千万不要急于求成,不要以为学生就会写作文了。我们应该让学生在写作中不断尝到甜头,不断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从而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因为,只有学生的写作能力提高了学生才能写好作文。因此教师还要紧紧的与课文教学相结合,写作内容与课文内容相结合,写作中心与课文感情相结合,写作布局与课文结构相结合。只有这样学生才容易收取写作素材,懂得怎样抒发感情,学会布局谋篇。例如教《羚羊木雕》这课,老师可以布置学生写同学之间发生的一件事;教《我的老师》和《王几何》这些课文时,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写一位老师;学了《社戏》、《安塞腰鼓》、《观舞记》、《口技》等课文时,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写亲眼看到的一次觉得很有趣的活动。如:春节舞会,庙会,一场球赛,一次文艺等。学生才学过课文对课文内容很熟悉,对文章的思想感情感触很深。这时你要他写类似的作文应该不是很难的事。老师先要求学生写记叙文写写景状物这类文章。因为学生只有学会写记叙文才能写好其他文章。要学会循序渐进,不可一步登天。当然,说明文,议论文同样可以让学生仿照写。这样做可以让学生有样可循少 5

走弯路,让学生很快掌握写作方法。这种做法不是机械搬用,是一种教学手段。我们学生的智力不是一样的,有的聪明伶俐一点就通,有的反应迟钝接受能力极差。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只有想办法让他们很容易地很快地掌握写作方法。而作文与课文教学相结合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除了作文与课文机械相结合外,作文还可以与课外观察相结合。熟话说百闻不如一见,许多事物无论你怎么讲它都是抽象的,不如亲眼目睹就清楚了。例如学生学了《春》这课后学生对朱自清笔下的春天感触很深,嫩绿的小草,各种树木的花五颜六色,鸟儿歌唱,黄蜂恋花,细雨如丝,像娃娃,像小姑娘,像青年,到处是新奇美妙婀娜多姿而又生机勃勃。学生被春天的美景深深的感染了。这时我们再带学生到野外细心观察一次春景,学生会心情舒畅,神情激动。他们对花草、树木、叶子、鸟儿会观察得特别仔细。他们会深深地爱上春天。这时你要学生写一篇描写和赞美春天的文章,那么学生一定会乐意写也一定能写好。

很多事情是要亲身参加了才清楚的。例如学生要写一次有意义的活动,如果学生没有参加过或很少参加活动,学生是很难写好这样的作文的。如果要学生参加一次这样的活动,比如开展一次野炊或一次春游等活动,那么学生对这次活动的情况一清二楚,学生是很容易写的。更何况学生是最喜欢开展活动的,他们觉得活动很有兴趣很有意义。那么在写作抒情方面也会很感人,往往能写出真情实感。课外观察是写好作文的重要基础,老师可以布置学生经常课外观察,做生活 6

中的有心人,留心身边的一草一木,环境变化,生活小事。这些都是写作素材。小事中有大道理,平凡中有伟大。学生对身边的事物感兴趣了写作的素材就多了,写作文就容易了。课外观察如同美术写生,是作文的直观教学,是一种把抽象化具体的教学。

除了作文与课文教学、课外观察相结合外,作文还要与课外阅读相结合。很多学生不会写作文,写不好作文也因为他不看书,没有课外阅读,尤其是对优秀作文的阅读。假如学生读了大量的优秀作文,他总会记住一些文章,一旦要写作文他心中就有底,有范文可参照。只可惜现在有些学生一味贪玩好耍,再加上留守学生占大多数,他们缺少父母亲的正面教育,好习惯没养成,懒惰的习惯倒养成了。有钱就上网吧,买东西吃,再加上老师引导不到位,措施不得力,导致许多学生没买过一本课外书,没读过一本课外书籍。

为提高学生的写作素质,我规定每个学生都要买两本以上课外书阅读,必须看一本优秀作文选。因为学生的作文往往符合学生的心理特征,容易产生共鸣。许多学生读了一本优秀作文选后有很深的感触。他们觉得这些作文很有趣,写的大多数是他们也有的事,原来写作文就是写身边的事,便不是我们想象的那么难。学生越看越有趣,渐渐地喜欢上作文书,看了一本又想看第二本。看的作文书多了学生就不愁写作文了。这就是: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的道理。

作文与课文教学相结合让学生有样可依,能解决学生写作时大脑一片空白,主次不分,层次不清,毫无中心的问题 。课外观察能直观地引导学生写作,能很快地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课外阅读能迅速 7

地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这样循序渐进,学生就会从喜欢写作文到会写作文和写好作文。 8

 

第二篇:中小学语文教师下水作文精选

教师“下水”作文,作为提高作文教学效果的一种手段,已为广大中学语文教师所重视,但仅仅偶然湿湿身子,未必能很好地把握学生。因此,本文就如何“下水”,如何利用“下水作文”引导学生写作并进而提高写作水平的问题提几点建议:

一、整体规划。

在每学期开学前制订学期作文教学计划时,就应该同时考虑“下水”作文计划,选择好“下水”的场合、“下水”的方式等,使之与作文教学计划融为一体。

二、悉心垂范。

垂范作文往往是在充分准备之后进行的,有时间收集素材,立体思维。垂范作文,深辟的题目要立足于精,力求浅显易懂。例如,有一位教师写寓言《“执竿进城”的启示》,学生只感到寓言故事可笑,却说不出多少道理(启示)。这位教师分析了众多的启示角度,考虑到写出新意,“下水作文”劝赐教和领教”这一角度分析事物的内因和外因。指导时他把自己的思考告诉大家,后来不少学生选取了“眼前与将来”的角度,写就的文章既有道理的阐发,又有对事例的分析,提高了分析深层问题的能力。又如这位教师写《〈爱因斯坦制作小板凳〉的启迪》,他把角度定在“不以成败论英雄”上,避免了谈毅力,恒心,自尊和胆量等老生常谈的话题。指导时他还注意介绍其它角度和写法,以便学生根据材料和自身的特长有所选择。

三、同步急就。

中学作文一般都是限时的,教师“下水作文”如能和学生同步完成,学生愈加信服。同步急就文章最棘手的是一时难觅许多材料,没有筛选的余地;即使有,一时也难以分析、组合,话说不到点子上。把这种感受告诉学生,促使学生平时注意积累,注重分析的习惯的养成。同步急就中。要摸索、总结出一些快速审题构思的方法,对指导作文取得更多的发言权。

四、蜻蜓点水。

所谓蜻蜓点水是指对新授写作技法的关键部分“下水”示范,而无需写作完整的篇章。学生习作一般都是每周一篇(大小间隔),要求学生习作一篇,教师也“下水”一篇是不现实的,也无此必要。教师在关键时刻下水,不失为事半功倍之法。例如议论文的反向切题、释义切题,结尾的篇末点题、卒意显志等都作出示范,学生最感实惠。

五、评改鉴别。

王充说过:“为世用者,百篇无害;不为用者,一篇无补”。这显然是对成功之作而言的。利用不成熟的文章,从反面晓喻为文之道,来个“疑义相与析”,也可以起一点“为世”而作的作用。再说,将“下水”文章交给学生评改鉴别,还能鼓励学生敢于“班门弄斧”,善于“吹毛求疵”,提高鉴别能力,促进自改能力的提高。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