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课堂教学模式

生物“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课堂教学模式 立足课堂,开发课本中自主创新的成分和潜力,全组生物学科任教师一起,群策群力,积极探索新教材的各种教学模式,经过几年的教学实践,我们总结了“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旨在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创新精神和实践探究能力。

一、“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课堂教学模式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的基本程序。

1、揭示教学目标。

目的: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

步骤:(1)板书课题(2)讲述教学目标(3)出示达标思考题 注意事项:

(1)制定目标要准确简明,要从识记、理解、运用三个方面去把握。

(2)讲述目标时,语速要慢,让学生便于领会教师的意图。

2、指导学生自学。

目的:

让学生知道自学的内容,自学的要求,自学的时间,自学的方法,以及届时检测自学效果的方法,由此让学生充分体验获取知识过程中的艰辛和快乐。

步骤:(1)布置自学的思考题;(2)布置自学的范围;

(3) 指导自学的方法;(4)明确自学的要求;

(5) 规定自学的时间及检测的手段。

注意事项:

(1)要根据自学的内容确定自学的方法;

(2)要让学生清楚的将思考题的答案从书中找出来;

(3)要指导学生在疑难的地方做上适当的记号。

3、先学。

目的:

(1)让学生通过自学活动培养自学能力。

(2)通过学生的口答、板演等方式,检查学生自学的成果, 暴露学生自学中存在的问题并对问题进行归纳整理,为后教做准备。

步骤:

(1)学生阅读理解

(2)学生完成达标思考题。

注意事项:

(1)教师要认真督察学生的自学活动,不要流于形式。

(2)对认真自学的学生及时表扬,对态度不好的学生进行批评。

(3)特别要注意了解,中差生的自学情况,必要时给予指导。

4、后教。

目的:

通过学生的回答,教师进行点拨、更正、补充,帮助学生解决疑难问题,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学习品质。

步骤:(1)提问;(2)学生回答;(3)教师点拨、补充、更正.

注意事项:

(1)教师的“教”应教学生不会的地方,会的就不教。

(2)教师不能就题讲题,要讲规律性的东西,要培养学生获取 理解和掌握知识的方法。

5、巩固复习,当堂训练。

目的:

(1)通过训练,巩固知识,强化记忆。

(2)进一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步骤:

(1)学生自读,互相检查基础知识的识记情况。

(2)学生完成老师的检测。A.布置检测内容

B.明确作业的要求C.教师巡视

D.同桌互阅E.信息反馈

注意事项:

(1)教师要认真督察学生的互相检查和作业情况。

(2)要重点了解中、差生的情况,采取必要的补救措施, 确保人人达标。

二、“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课堂教学模式在初中生物各种课型中的应用。

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不同,初中生物可分为新授课、复习课、实验课三类课型。

(一)“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课堂教学模式在新授课中的应

用。

新授课型是生物教学中的基本课型。教学时,教师采用“先学后教、当堂训练”课堂教学模式的最基本的形式,即集中自学、集中检测、集中教授的“一学一教”法。其基本应用程序是:

[1]、揭示教学目标,出示目标达成思考题。

(1) 出示教学目标,这是课堂教学的首要环节。教师、学生 带着明确的目标去教、学,这样,整个教学过程有了明确的方向和内容,否则教学就会带有随意性和盲目性。

揭示教学目标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A. 目标的确定要有层次性。

课堂教学必须面向全体学生,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们面对的是一个个活生生的教育对象,学生与学生之间存在着个体差异。这就要求我们指定目标时必须分层次进行,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层次的要求,防止学生中存在“吃不饱、吃不了”的现象。应该注意的是,这里讲的目标的层次性,并非一定要在目标中写明好、中、差生所要掌握的目标,而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反馈信息去确定学生所要掌握的目标层次,必要时,教师要在实施过程中对原目标进行补充和完善。

B. 叙述目标的语言要简明准确。

目标的语言必须简明扼要,使学生一看便知,心中有数;目标的语言必须准确,对知识点如何掌握,掌握到何种程度,表述一定要精确,防止乱用概念,造成混乱,使教学目标的达成出现困难。

C. 目标的制定必须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

教师要按照课本的知识体系和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简到繁来设计教学目标。

D. 目标的达成要具备可行性。

教师在制定目标时必须依纲扣本,保证不超纲,不超教材,要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身心发展的特点。

E. 目标的制定必须体现能力的培养和觉悟的提高。注重

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观察能力和动手的能力;注重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健康卫生意识。

F. 示标方法要多样化。

示标方法不能单一化,以免学生产生厌烦情绪,影响家学效果。示标可以用小黑板显示、放幻灯片、教师出示卡片和教师直接口授等方法,同时为学生提供模型、挂图、标本、实物,为学生自学创设情境,提供线索,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强达标信心。

(2) 精心设计目标达成思考题。

思考题是达标的主要手段。教师根据教学目标精心设计的思考题,必须典型具有代表性,便于学生掌握目标。

[2]、指导学生自学

教师指导学生根据教学目标和目标达成思考题阅读教材,观察有关的生物标本模型和挂图。通过自学实现识记及部分理解层次的基础目标的达成。

教师的“导”主要表现在:

(1) 明确自学的内容,自学的要求,观察的生物标本、模型和 挂图,所使用的时间,届时检测的方法。

(2) 交代自学的方法。如独立围绕思考题看书、寻找解疑途径; 观察小实验;边看书,边讨论,边解决疑难等等。

[3]、学生先学

这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初步达标的过程,是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能力的重要阶段。教师的“导”主要表现在:

(1) 督促学生按照教师的要求自学,确保完成自学任务。

(2) 教师通过行间巡视、个别询问、板演、大面积交流、讨论 等方法进行调查,最大限度的暴露学生自学中的疑难问题,个别问题个别辅导,同时认真分析带有倾向性的问题,进行梳理归类,为“后教“做准备。

(3) 在学生自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学生学习品质和习惯的 培养,特别是对差生要倾注更多的关注和指导。

[4]、“后教”阶段

学生自学结束后,进入“后教”阶段,教师的主导作用表现在:

(1) 叫学生自己讲,学生讲对了,教师给予肯定,不必重复; 学生讲得不对或不完整,教师给予更正、补充。注意保护学生发表意见和看法的积极性。

(2) 教师只教学生不会的地方,学生已会的坚决不教。

(3) 在教的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因势利导。教师不能就题讲题, 只找出答案,而要引导学生去寻找内在的规律,真正让学生知其

所以然。

(4) 教的过程中,教师提问时要照顾学习困难的学生,对他们 降低适当要求,又学习困难的学生回答简单的问题,让他们“跳一跳就能摘到桃子”,树立其信心,使他们逐步进步。

[5]、巩固复习

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认为,遗忘的速度由快到慢。所以“先学后教”阶段结束后,为使学生所学知识得到及时消化,就必须进行当堂巩固复习。教师布置复习内容和方法,学生自主复习;教师行间巡视,督促学生特别是学习困难的学生的复习;学生复习一般采取自渎、相互检查、相互讨论的方法。

[6]、当堂训练阶段

经过学生自学,教师精讲点拨后,学生已获得比较系统的知识,但尚未形成技能,教师及时运用预先设计好的达标练习题,从知识的不同层次、不同侧面全面的让学生练习,实际上就是达标检测,针对检测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采取补救措施,求得全面的达标。在达标练习中,对有一定难度的题目,可让学生分组讨论,启迪思维,加深理解。

设计达标训练题应注意以下几点:(1)题型要灵活多样。(2)训练体要循序渐进具有层次性,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3)要依纲扣本,不超纲,不超教材。(4)对知识点要全面检查。(5)注重知识点的迁移运用。

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

(1) 保证训练的时间不少于15分钟。

(2) 保证训练的方式是学生独立快速地完成,教师不作辅导, 只注意端正学生不良习惯。

(3) 在学生训练时,教师要行间巡视,调查学生(特别是中 等生和困难生)掌握的情况。

(4) 训练结束后要求学生互阅,作出评价,教师收集评价信 息进行总结。

(二)、“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模式在生物复习课中的运用。

1、 构建复习目标。

复习课主要有阶段性复习课和总复习课,无论是阶段性还是总复习课,教师在复习前要明确每一节课的复习目标。教师应分阶段分课编制全面复习讲义。复习讲义中必须明确双基目标从识记、理解、运用上去设计课堂复习内容,复习目标不是原有教学目标的简单重复,而是“温故而知新”,在原有基础上进一步系统化提高。

2、 指导复习方法。

(1)理解基础上记忆。对于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观点要求学生先作理解,然后通过阅读、尝试回忆,达到长久的记忆。

(2)归类比较复习。在总复习过程中,通常将相似知识点归类,然后通过比较,找出不同之处,达到良好复习效果。

(3)识记比赛法。每一节课中大部分时间开展学生之间识记比赛,规定复习范围,范围可适当放宽,学生进行识记活动,在已熟题序上打“0”以备教师调查,这种方法实际使用效果很好,因为学生

在自我复习中不仅是和别人比,同时也是和自己比,最大限度的挖掘了学生的学习潜力。

(4)运用图表进行感性的、条理性的复习。不如在复习青蛙血液循环系统时,通过看课文中的示意图和绘制简单的血液循环图来进行复习,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 教师督促学生进行复习活动。

教师通过行间巡视了解学习情况,回答学生提问,帮助纠正学生复习时的不良倾向和习惯,发现倾向性问题,集体讲解或学生集体讨论。

4、 拉网式训练。

教师设计15分钟以上的拉网式训练提供学生训练,检测复习效果。

设计复习训练题要求:

(1) 全面性,覆盖知识点的全部。

(2) 精练,题型一般以耗时短的题型为主,突出重点和难点, 以节省学生训练时间,主要有图表、选择、填空、问答,问答题只要求说明要点即可。

(3) 层次性,由浅入深,由简到繁。

(4) 注重能力,注重知识的理解运用,迁移性和综合性强。

(5) 对于困难生可以采取反复训练法,即同样题型内容让困难 生再做一二次。

(三)“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课堂教学模式在生物实验课中的

应用。

生物课中,小实验一般在新授课中进行,主要是教师演示;综合实验要专门安排课时在实验室进行。这里谈谈“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模式在综合实验课中的运用。

生物实验可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直观性强,是学生获得生物知识和实验技能,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的重要途径。所以实验课更要注重学生的“学”,但学生“学”前要做好充分准备。其教学程序是:

[1]、揭示实验目标

该课型的教学目标往往是根据学生如何掌握实验原理和实验操作方法步骤,掌握实验操作的注意事项,训练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而设立的。

[2]、指导学生做实验。

(1) 若是简单的实验,可指导学生边看书边做实验。

(2) 若是复杂的实验,可制导学生先看书,让学生说出实验原 理和方法步骤,掌握实验操作的注意事项,再去做实验。

[3]、学生做实验。

(1) 教师要认真巡视学生每一步的操作是否正确,有没有关 注到注意事项。

(2) 教师及时回答学生的提问。

(3) 给学生特别是学困生适当辅导,顺利完成实验。

(4) 教师要及时指出学生实验过程中的问题,个别问题个别

指导,倾向性问题留在“后教”阶段指导。

[4]、“后教”阶段

对学生实验中存在的倾向性问题进行点拨、更正、补充。若 是步骤错了,更正,指出这样做的后果;若是操作不规范,则示范指正。

[5]、完成课堂作业

实验课型的作业主要是:

(1) 练习基本操作技能;

(2) 填写实验报告;

(3) 讨论实验过程中的重要问题。

总之,在生物教学中,冲破了传统的教学结构,抛弃了重教轻学“满堂灌”的老模式,运用了“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课堂教学新模式,面向全体学生全面进行素质教育,实践证明,这种新模式是行之有效的。

 

第二篇:初中生物新课改教学模式的研究

初中生物新课改教学模式的研究

为了更好落实新课改精神,也为了更好提高学生和教师的综合能力,我校生物组承担了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十五”国家重点课题----“新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开发的研究与实验”的子课题“初中生物新课程教学模式的研究”的任务。目前,课题研究的主要工作基本完成。本报告将就 “研究什么内容和怎样进行研究?”、“通过研究取得哪些成果?”等问题,作一个系统的回答。

一、研究背景

20xx年新课程改革最初在本溪市的试点学校进行,20xx年新教材在我市所有中学得到普及。新教材在改革的力度上、深度上都有了跨越式的提高。虽然我们经过系统的培训和专业的学习,但是对怎样驾御教材、怎样调动学生、怎样调空课堂,我们教师心理没有太大的把握。根据这种新的情况,我们在原有研究的基础上,按照《全日制义务教育生物课程标准》(实验稿)的要求,及时充实研究的内容。

二、研究的主要内容

按照《全日制义务教育生物课程标准》(实验稿)的要求,贯策新的课程理念-----面向学生、提高生物科学素养、倡导探究性学习。构建主体性教学模式与百花齐放的教学方法并不矛盾,我们鼓励教师解放思想,突破传统教法的束缚,不断探索创新,逐渐形成自己的独特教学风格。不少新的教学方法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来。

具体方法是1、自学辅导法。 2、热点辩论法。 3、学生实践活动法。4、师生换位式。5、资料、图片互赏式 。6、小组互问互答式。

7、教师点拨式。

初中生物新课程教学模式的研究,能优化生物学科课程的教学过程和组织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提高了生物学科课程的教学效率,就有可能腾出时间和空间组织学生学习更多的相关学科知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构建主体性课堂教学模式 是将来发展的趋势和必然。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以教师为主体,以书本知识传授为体系,学生偏重知识的理解、记忆,被动地接受知识,不注重思维训练,能力的培养。严重地偏离了学生的个性心理品质的发展,与素质教育的目标不一致。我们在课题研究中,坚持“以人为本”,“以

学生为本”不断改革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确立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构建主体性课堂教学模式,把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自主权还给学生。

模式不是套子,仅是基本规律的反映,不能生搬硬套。“以学定教,以学定法,教无定法”。具体操作时,教师应根据学生情况和教材的特点灵活操作,但万变不离其中,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课堂上始终把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学习习惯、创新思维的培养,动手、动脑、灵活运用知识能力的培养放在教学的首要地位。

研究中我们以四个班级做为参照班(两个实验班、两个一般班),进行对比,结果非常明显,达到我们预期的效果。

三、课题研究的主要方法

1、从教师本身做起,认真钻研教材,根据不同的内容,不同的学生分别采取不同的教法,做到因材施教,因地放失。

2、课前5分钟演讲法:根据班级的学号,每天布置一名学生回家收集资料、图片、或者是软盘(班级前有投影)上课前他给大家进行讲解,然后有问题可以向他提问并给予解答。如果他本人不能解答的,可以求助其他人帮助解答。两年来,我组根据学生收集的资料,图片、整理出生物学科的校本教材,现在正在校对期间,即将出版发行。

3、课上师生互动式:为了更好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阅读、自学、多种能力,课前把所要讲的章节布置下去,让大家回家收集资料、图片,备课,准备素材,以小组为单位,请我们的学生在讲台上讲授,如果有的地方弄不明白,可以让小组的其他成员帮助,老师这时可以在学生的座位上记录学生讲授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最后教师再做简单的总结。

4、课内质疑讨论 古人云“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学生质疑,是体现学生主体地位和培养创新学习的重要方法之一。要鼓励学生把自学过程中的疑难问题提出来,对不常提问的学生要培养,并指点方法。然后师生共同筛选问题,把带有普遍性的有一定难度、深度的问题归纳出来,全班展开讨论,讨论时必须照顾三个层次的学生,千万不能只有少数尖子生讨论,多数学生当看客。若有不同意见,也可辩论。辩论能使学生有机会展示自己,也能使学生的好奇心、成 功欲得到最大限度的满足。讨论时学生思维最活跃,相互碰撞能闪射出创新的火花。练习反馈:每节课至少留5---8分钟

的时间给学生质疑,针对本节课有疑点的问题,当堂课提出来,大家共同来解答。促使学生把知识转化为能力,教师也可以联系实际,出一些没有唯一答案的题目,让学生应用课内学到的知识去解决现实中的问题,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也就是让学生在学习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顿悟”,学会创新,课后也要适当留一部分思考题,便于学生理论联系实际。

5、课后鼓励学生动手操作:由于是小学科,课后留太多书面作业有时学生会有腻烦情绪,于是我们便改变策略,在课后鼓励学生动手操作,亲自实践,观察。例如:如何获得白菜、萝卜的种子,我们把方法教给学生,告诉他们为什么白菜、萝卜是二年生的植物,把当年收获的白菜、萝卜再播种下去,然后观察它的开花,结果以及获得种子,学生把每一过程的实际情况详细记载,然后在课堂上把出现的不同问题拿出来,大家共同探讨。还有在讲《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时,为了更好的观察酵母菌在有氧条件下可把葡萄糖转化为二氧化碳和水,学生回家亲自和面,然后加些酵母粉,观察酵母菌发酵现象。值得一提的是,有的学生回家买些山葡萄亲自酿起了葡萄酒,过一段时间,他在课堂上给我提出这样一个问题:老师,我酿葡萄酒时,只是把葡萄洗一洗,然后加些冰糖,并没有放酵母菌,怎么过一段时间也酿成了葡萄酒了呢?你说没放酵母菌,它是怎样发酵的呢?这个问题当时真是难住了我,课后我和我的学生们共同上网查询,得知原来在葡萄皮上有一层白霜,在白霜上就存在很多酵母菌,另外空气中也存在少量的酵母菌,所以酿酒时虽没有放酵母菌,但它仍可以在无氧条件下分解出很多酒精。在这方面,我们应该感谢我们的学生,从他们身上我们也能学到不少知识,可谓“三人行必有我师耶”。

6、积极地开展“校本课程”和“教学案例”的工作。 “校本课程”,是指学校的实情与学生的实际需要自行开设的课程。我们从20xx年就开始准备,到20xx年上半年我组已经发表教学案例并发行成册。20xx年在我校生物教师和全体学生的共同努力下,初步完成生物校本教材的开发。校本教材共包含五章:第一章趣味篇、 第二章 环保篇、 第三章 生活篇 第四章、医药保健篇、 第五章 探究微观世界篇 所有的内容都是根据学生喜欢的资料,学生爱好的内容,征求学生的意见,集思广益,共同努力下的产物。

6、与校本课程相配套,我们同时开设了丰富多彩的观摩课程,观摩课是培养兴趣、拓展知识的一个重要方法。上观摩课是每班的生物爱好小组成员,定期组织他们到我校阶梯教室观看生物有关的题材片,其中有:保护大熊猫,为什么大熊猫现在的数量很少?上海浦东开发区的无土栽培实验基地 、动物的各种行为(包括生物钟、节律

行为、生殖行为、社会行为、捕食行为等)青春期的常识知识、大家关心的克隆技术和转基因技术以及试管婴儿等。为了更好的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学生还选择性的订购各种书籍 ----例如 《生命科学》《地球与水》等。

三、课题研究成果

通过“初中生物新课改教学模式的研究 ”,为生物教学以及校本课程的开发、建设和实施探索了较为系统科学的经验,在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为生物教学的实施提供了一系列有效的可借鉴的途径;在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健康的心理品质和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的同时,发展了学生的主体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在学生科学素养的求真和人文素养的求善、求美方面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为“教有特色、学有特色”起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构建主体性课堂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通过课题研究,我们经过反复的探索、研究,我们生物组达成共识,只要学生能接受,只要学生想说,想讲、只要学生喜欢,只要学生能学好知识,我们教学时就可以采用。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我们要采用不同的教学模式,实施这一主体性工程后,确立了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大大激发了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长,有利于学生个性心理品质的发展。

(二) 撰写了“校本教材”,拓展了学生的知识视野

我们从人才发展的多维性出发,充分考虑学生个性和兴趣发展的需要。从我校实际出发,大力发展“校本课程”,内容涉及生物趣味、生活、环境、健康、等知识。通过知识面的拓展,受到相关学科的好评。例如:1在人教版生物教材中没有《皮肤》这一章,但是我们课前5分钟介绍资料时,同学们给大家讲过,例如:人受到日晒时会发生什么现象?是什么原因造成的?有的人皮肤变黑,有的人皮肤变红。为什么?因为有的人黑色素比较多,受到紫外线的照射,激活了表皮里的黑色素细胞,从而生成黑色素,保护了皮肤。有的人黑色素较少,受到紫外线照射,皮肤烧伤,发红发热。

还有在讲到爬行动物时,教材中也没有介绍有关蛇的外部形态课前有的同学给大家介绍蛇的生活特性时,提到蛇外表没有耳朵,她是怎样来听到声音的呢?蛇将头贴在地面,头中的骨就会收到正在接近它的动物发出的声音,由此可见,蛇是利用“骨传导”去倾听敌人和猎物的。等等还有很多。而在20xx年上半年的期中考试中,其中实验班的物理老师兴奋地告诉我,现在物理知识中有很多生物知识,例如:

显微镜的使用,视觉的形成过程和原理等,我们班的学生生物知识掌握的非常好,成绩非常高,特别提出表扬。

(三)学生的素质得到了发展

通过课题研究,培养了一批特色学生。在课程实施方面,首先是构建了主体性课堂教学模式,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学得生动、主动、活泼;同时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为拓展学习的时空创造了条件,他们的表达能力,理解能力,知识的储藏量都大有提高。例如:在学校组织的生物知识演讲比赛和知识竞赛中实验班王星同学、陈天航同学、孙韵迪同学脱颖而出,表现卓越。另外通过课堂上教法、学法的改变,在学习生物知识的同时,学生自身感触很深,在学生谈“学习生物学所感”中,其中实验班陈思思同学在文章中写到:“生物知识我非常感兴趣,因为在地球的任何地方你都可以找到生物的踪影,有抱守一方的植物,有来去自由的动物,有行踪神秘的微生物,大者如蓝鲸、杏仁桉,小者有巴倍虫、病毒,长寿者逾数千年,短命者几分钟,所有这些我都通过阅读资料,展示图片,观看投影等手段学为己用,我很高兴,很满足。因为她的突出,所以在我校出版的生物校本教材〈〈色彩斑斓的生物〉〉一书中,我们引用了实验班陈思思同学这段话作为开篇绪言。

以下是实验班和一般班几项对比:

初中生物新课改教学模式的研究

注:A等为85---100分、B等为85----60分、C等为60分以下

(六)教师的业务素质得到了提高

课题研究的过程,也是教师业务素质提高的过程。通过开展课题研究,我们生物组的教师业务素质提高很快。这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教师的观念得到更新。教师转变了“学生观”,面向所有的学生去发展每一个体的创造个性,作为创造力的开发者要注意发现学生的别才别趣别志,尊重其特志特能特长,为发展学生心灵世界的独特性和丰富性而创设必备的教育氛围;从根本上改变循规蹈矩、恭顺温驯者为优秀学生的保守态度,引导学生标新立异,敢持歧见,培养其思维的多向性,支撑其人格的独立性,确立“优不优看创造”的人人追攀的学习境界。

教师树立了新的师生观念。改变教师“唯师是从”的专制型师生观,建立互相尊重、信任、理解的平等民主合作的师生关系。在师生交往中,鼓励学生以独立的角色建设性的态度对教师作出质疑、批评乃至争辩。

2.教师成为复合型人才。时代的发展迫切要求培养具有丰富想象力和创造能力的人才,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掌握一门或两门专业知识,而且要有丰富的、渊博的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知识,具备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的能力,成为复合型人才。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我们生物的理科老师进一步学习文科知识。经常跨学科听课,不断适应发展学生能力教学的需要,积极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创新。例如:在我校组织的教学大奖赛时,我组成员不但积极参加,而且始终保持听课节数最多的佳绩。在20xx年下半年张小楠同志的网络课《鸟类的多样性》获得校级一等奖。在20xx年上半年,栾杰同志的《细菌》一节获得校级二等奖,20xx年上半年那丽萍同志的《血液循环的泵---心脏》一节获得校级一等奖。而且自制的课件均获得不同等级的奖项。

3.掌握了现代教育技术,提高了获取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能熟练地从网络的各种载体中获得信息,并有效地使用到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去。例如:我组的那丽萍、王淑琴同志不断钻研网络知识,今年成功地获得了国家级二级证书。

4.教师积极参与教育科研,不断实践,不断总结。

四、研究后的理性思考

虽然我们在“初中生物新课改教学模式的研究”上初步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还存在着一些不足。归纳一下,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出版的《校本教材》和发表的《教学案例》还显得有些粗糙,有待于我们进一步去加工和完善。

2.有关系列的评价体制有待进一步充实。

3、由于我校班级多,而且班级中的学生人数也较多,所以在探究实验及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上,我们有些工作做的还不到位,今后会以此为契机,继续努力。

本溪市实验中学 生物组

那丽萍

20xx年3月14日

新一轮的教育课程改革颁布了初中课程的课程标准,新课程改革对教师教学的新要求,就初中生物新教材教学过程中如何进行教学反思问题进行探讨。

在新课程形势下要求:一个称职的初中生物教师,决不能“教书匠”式地“照本宣科”,要在教学中不断反思,不断学习,与时共进。新课程提倡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探究式学习的习惯。可是,如果生物教师对于教学不做任何反思,既不注意及时吸收他们的研究成果,自己对教学又不做认真思考,“上课时,只是就事论事地将基本的知识传授给学生,下课后要他们死记,而不鼓励他们思考分析”,那么,又怎能转变学生被动接受、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拓展学生学习和探究生物问题的空间呢?那么,教师首先要在教学中不断反思。新课程下生物的教学反思对于教师生物专业发展有很大的作用。

当代国内外教育界都提出,“教师即研究者”。教学反思中的“反思”,从本质上来说,就是教师的一种经常的、贯穿始终的对教学活动中各种现象进行检查、分析、反馈、调节,使整个教学活动、教学为日趋优化的过程。这无疑会促进教师关注自己的教学行为,深入地开展教学研究活动。

作为一种学习方式,研究性学习成为时下教学界研究的热点之一。初中《生物》附有许多研究性学习“综合探究”;近几年,都有部分中学的开展生物“研究性学习成果”展示活动;许多教学杂志也刊登了很多关于研究性学习的文章……可见,各地普遍重视研究性学习。但是如何开展生物学科的研究性学习,需要我们深入、细致地探讨。

新课程下初中生物教师进行教学反思可从理论和专业基础方面,教学基本策略方面进行。

第一、对理论和专业基础方面的反思。生物老师要进行教学反思,固然依赖于自身在教学实践中不断积累起来的经验,但是仅仅行停留在经验的认识上是远远不够的,因为教学是一种复杂的社会活动,对教学行为的反思需要以一定生物知识的教学理论和专业学识为基础。

1.转变生物教学理念。

教学理念是教学行为的理论支点。新课程背景下,生物教师应该经常反思自己或他人的教学行为,及时更新教学理念。新的教学理念认为,课程是教师、学生、教材、环境四个因素的整合。教学是一种对话、一种沟通、一种合作共建,而这样的教学所蕴涵的课堂文化,有着鲜明的和谐、民主、平等特色。那么,在教学中如何体现新的教学理念呢?即在教与学的交互活动中,要不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的习惯,提高他们独立思考、创新思维的能力。要转变教学理念,历史与社会教师应加强对历史与社会教学理论的研习,如《生物教学》、《中学生物教学参考》杂志开辟的一些栏目的讨论文章对更新教学理念就有许多帮助。

2.丰富生物专业学识。

学科专业知识对于新课程的实施以及开展教学反思,至关重要。生物教师如何提高专业修养、丰富专业学识呢?关键是多研读生物学名著、生物学学术论文、生物著作等。阅读这些具有较高学术价值的名著,不但足以提高专业素质、分析史料、推理证明以及论断评价等研究方法。

第二、教学基本策略方面。

在一定的教学理论和学科专业基础上,新课程下生物教师主要以课堂为中心进行教学反思。

1.生物课案例研究。

“所谓案例,其实就是在真实的教育教学情境中发生的典型事析,是围绕事件而展开的故事,是对事件的描述”。案例研究就是把教学过程中发生的这样或那样的事件用案例的形式表现出来,并对此进行分析、探讨。案例研究的素材主要来看三个方面:一是研究自己的课堂,并从自己大量的教学实践中积累一定的案例;二是观察别人的课堂,从中捕捉案例;三是在平时注意搜集书面材料中的案例。

2.生物课的听课活动。

听课作为一种教育研究范式,是一个涉及课堂全方位的、内涵较丰富的活动。特别是同事互相听课、不含有考核或权威指导成分,自由度较大,通过相互观察、切磋和批判性对话有助于提高教学水平。 听课者对课堂中的教师和学生进行细致的观察,留下详细、具体的听课记录,并做了评课,课后,再与授课教师及时进行交流、分析,推动教学策略的改进,这在无形中会促进生物教师教学反思能力的提升。

3.课后小结与反思笔记。

课后小结与反思笔记,就是把教学过程中的一些感触、思考或困惑及时记录下来,以便重新审核自己的教学行为。新课程下,以生物学科来说,其实平常生物教学中需要教师课后小结、反思的地方太多了。 总之,虽然新课程下关于生物教师教学反思的研究,目前还是个新课题。许多的反思问题都还需要我们进一步深入探索。但生物教学反思对生物教师的成长作用是显而易见的,是生物教师实现自我发展有效途径,也提高生物教学质量的新的尝试,更会促使生物教师成长为新时期研究型、复合型教师. 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谈谈对生物课改教材中探究性学习的体会。

一、创设探究情境,培养探究能力

探究性学习的过程就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在学习过程中,要勇于探索,敢于质疑,才能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怎样让学生在学习中去发现问题探索问题,是探究性学习过程的核心。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能够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调动学生达到最佳学习生物的状态。

1、营造民主和谐的教学环境,让学生“敢问、敢答”。

教育可以成为创新的摇篮,也可以成为创新的坟墓。那种不民主的、压抑的教学气氛是窒息创新火花的主要因素。在课堂教学中要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行为,敢于质疑,敢于释答,就要让学生冲破思想牢笼,做到不唯书是从,不唯教参是从,不唯师长是从。教师要变师道尊严的师生关系为教学相长的朋友关系,从情感上缩短与学生的距离。教师应该牢固树立“学生无错”、“言者无罪”的意识。学生答错了充许重答;答得不完整的允许补充;不明白的允许发问;没想好的允许再想;有不同意见的允许争论;教师有错允许提意见。教师在学生提问、作答时,尽量做到表情专注,态度和蔼,对学生提出的每一个问题,作的答,哪怕是十分的幼稚和肤浅,都应尽量给予肯定和鼓励,发掘其中可取的因素,防止从言行上伤害他们的自尊,挫伤其积极性。

浅析新课标下初中生物实验教学的误区及改革策略

武进区雪堰初级中学 秦豪芳

摘要:在实验中体现新课程的要求,首先要认识初中生物实验教学的误区,更新实验教学的理念。还要注重探究性实验,实施实验教学的改革。掌握学生的认知规律,利用电化教育设备优化实验课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参与实验探究;增加实验探索的机会,延伸实验教学时空。

关键词:实验教学;科学探究;课程标准

新课程标准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提供了多元化的平台,其注重学习的结果,重视学习过程和知识技能的掌握。在“标准”中倡导科学探究能力和实事求是科学精神的培养。实验教学是让学生探究学习获取知识的重要手段,是实现新课改的有效途径。初中生物新教材学生课堂实验共37个,这充分体现了生物新课标指出的:“生物学是一门实验科学,观察和实验是学习生物科学的基本方法。”当前生物实验教学正面临着更新教学理念和实现现代实验教学手段以及增加实验自主探究性等多重任务功能,其重要性已越来越被广大生物教师所共识。

那么如何在实验中体现新课程的要求?我结合多年来生物教学的经验和体会,谈以下几点:

1.认识实验教学的误区,更新实验教学的理念

1.1 传统生物实验课中存在的问题

学生在操作前注意力难以集中。学生的生物实验课在实验室进行。有一个理想的实验环境,如果条件具备,准备充分,安排得当,理应有利于培养学生科学、严谨、认真的态度,但事实并非如此。由于实验课只占生物课的少部分,教师一提上实验课,学生往往热情高涨,表现出很高的积极性。一旦进入实验室,由于

好奇,学生把注意力集中到实验材料上,许多学生急于观察、摆弄材料,甚至动手操作,弱化了教师讲解实验原理和介绍实验器材的效果,导致教师在讲台上讲解示范,学生在实验桌旁“议论纷纷”、“搬弄器材”,学生接受的视听信息相互影响,教师对学生实验中的操作技巧、注意事项,对记录的数据如何分析和处理等难以有效贯彻,大大降低了教师的引导作用。

学生实验效果不理想。由于学生在实验的前期阶段只专注器材,听讲效果不佳,导致学生实验进展缓慢。例如,在探究“鱼鳍在游泳中的作用”时,有些学生由于不知道对不同种类的鳍要运用不同的捆扎方法,捆扎时也不能过于用力,结果导致捆扎不规范,不是滑脱下来,就是捆扎不当而损伤了鱼体。盆里的水飞溅,弄得实验桌上、学生身上都是湿漉漉的。到实验课结束,整组同学还没有探究出鱼鳍的作用,只能参照其他组同学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来完成实验报告。因此实验课总体表现为轻轻松松开始,匆匆忙忙结束,学生实验效果不理想。

1.2.定位新课标下的实验教学

《生物新课程标准》对生物课程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要求作了规定,目的要让学生学习初步的生物知识和技能,并经历基本的科学探究过程,受到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的熏陶,它是以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主要目标的自然科学基础学科。它是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和实事求是科学态度和勇于创新精神的源动力。

新课程新理念,重视知识与能力的协调发展,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让学生亲历实验过程,不管实验成功与否,目的在于体悟探究过程,培养探究意识。

如果生物实验中只让实验沦为知识灌输的附庸或点缀,忽视实验中的探究功能,将严重影响学生的学习质量和积极性,针对以上情况,我们应按新课程设计理念,在实验教学中去发展学生的各种能力,如提出问题,形成假设的能力;设计方案,探究实践的能力;以及观察和思考的能力;分析现象归纳总结的能力等。

1.3.强化教师的指导作用,突出以学生为主体的实验教学

突出学生在实验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应该在老师的指导下,按照认知规律,使学生在和谐、宽松、民主的氛围中自主能动地、创造性地学习和实验,这有赖于老师观念的转变,手段的更新,教师应提供学生实验的舞台,克服实验条件的

限制,尽可能地让学生动起来,诚如教育家陈鹤琴所说:“凡是儿童能够自己做的应该让他们自己做,凡是儿童能够自己想的应该让他们自己去想”。

2.注重探究性实验,实施实验教学的改革

怎样实施探究性实验,使实验教学适应新课改的要求呢?

2.1.掌握学生的认知规律,利用电化教育设备优化实验课教学

传统实验课中培养出来的学生操作技能是有限的,我们从学期结束时对学生实验考查中得到验证:学生面对做过的实验不熟悉,进而表现为神情紧张,不知从何做起。

我们知道:人类认识事物的方式有两种,一种是:正确→巩固→正确,即人们一开始就获得正确信息,通过实践在头脑中得到强化和巩固,最后表现为正确的操作行为;另一种是:错误→纠正→正确,即人们一开始就得到错误信息,通过实践,错误信息得到纠正,最终也表现为正确的行为方式。教师掌握这一认知规律对实验教学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因此我们十分重视教师的操作示范作用,如把实验中的正确操作通过电脑播放出来,组织学生观看,从而使学生形成正确认识;我们还用数码相机拍摄学生的一些典型错误操作,通过电脑播放让学生查找,使学生领悟到错误所在。通过这些方法使学生实验时的正确率大大提高。

2.2.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参与实验探究

实验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方面,有其得天独厚的条件,教学中必须鼓励和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勇于提出自己的见解,充分发挥每个学生创造性的潜在能力。每个问题的提出及整个教学过程,都必须是再现式思维和创造思维有机结合,尽可能的把教学过程设计成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创造模式,着力营造“情感共鸣沟通,信息反馈畅通,思维流畅,创造精神涌动”的最佳意境。

传统学生实验多半是验证性的实验,在实验过程中,学生是被动地参与,我们的实验改革应充分利用一切手段,改验证实验为探究实验,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进行大胆的猜想、假设,然后为验证自己的猜想和假设进行实验。学生应能自己找出实验的原理,设计实验方案,讨论实验方案并选择实验仪器。学生在整个实验过程中经历与科学家相似的探究过程,亲自参加了生物问题的提出、假设、实验及问题的验证解决等活动过程。以探究“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为例,在实验过程中,有如下表现:①根据观察或生活经验提出问题:在哪种环境条件下种

子才能萌发呢?并作出假设:种子萌发需要适宜的温度、一定的水分和充足的空气。②根据身边的材料设计探究假设的实验方案,包括设计对照实验。③按照实验计划准备实验材料,有步骤地进行实验。④实事求是地记录和收集实验数据。⑤分析实验数据的相关性并得出结论。以上看似普通的几点,是在学生对实验过程的敏锐观察,丰富想象,有效类比的周密思考的基础上通过学生的主动探究而形成的,既达到了开拓思维,交流合作的目的,又使学生的知识和能力在实验中得到加强、训练,充分体现了科学探究的乐趣,领悟了科学的思想和精神。

2.3增加实验探索的机会,延伸实验教学时空

实验目的不仅仅是使学生获取知识,更重要的是在获取知识的过程当中体现知识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同时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如果只利用实验课时间进行实验教学难以充分发挥实验教学的功能,实验分析能力、实验设计能力等能力的培养可以在非实验课上进行。生物课外实验是中学生物实验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生物课堂教学的一种有效补充和延伸,因此生物课外实验也就成为生物教材的重要内容。如“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测定种子的发芽率”、“根的什么部位生长最快”等, 这些探究实验需时较长,无法在课堂实验中完成,所以安排为课外实验。学生在这样的实验中通过动手操作、管理,亲自观察、记录,并且动脑筋去比较、分析和思考,不仅获取了新的知识,而且学会了探求新知识的方法。久而久之,学生便逐步养成了进行科学研究的初步能力和创造能力。

当然,基础教育改革和新课程标准的落实不是一蹴而就的,其任重而道远,我们作为初中生物教师理应进一步更新教育、教学的理念,以创新的勇气和饱满的精神投入到实验教学改革的洪流中,为初中生物基础教育做出自己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肖长林 ,教育理论,北京教育出版社、奥林匹克出版社 ,2000

年10月第二版

2、 张汉光、周淑美,生物学教学论,广西教育出版社20xx年4月第

一版。

3、 生物新课程标准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