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于反思,善于总结

校本培训:

勤于反思 善于总结

——学校教师管理,班级管理实效专题(二)

导言:本学期我校校本培训的专题是——如何提高学校班级课堂管理的实效。谭校在第三周以“待之以心,重于实效”为主题做了第一讲,并布置了作业——《我校现行教师班级管理的缺失与对策》。今天按培训的计划要求,在收集、阅读各位老师作业的基础上,结合期末复习如何提高复习课的实效性,进行本专题的第二讲,题目是:勤于反思,善于总结。

一、校本培训作业小结。

大家都知道,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过去的事情就是今后的导向,使我们能够最大限度地趋利避害。有心的老师很善于回望、审视自己和他人的经历,从中寻找和吸取经验,这是令人叹服的素质和眼光。我觉得这种反思精神是我们现代教师应必备的素质。从本次上交的作业来看,我们不少老师就是这种有心人,对自己教育教学工作中存在的缺失与对策查找和分析的很到位,我看了后很受启迪。本次上交作业的老师有:50人(见表)其中,下面这些老师总结写得较有特色(时间关系,我只找其中一小部分共大家分享):

1、认真对待当论文来写的有:陈燕茹《学校班级课堂管理实效》、冯秀兰《对初中物理课堂教学实效性、高效性的思考》、邓游珍《我校现行教师班级管理的缺失与对策》、邓云玉《学校班级课堂管理实效》;

2、言简意赅,能针对我校现行班级管理存在的问题提出自己真实的感受和看法的有:颜凯敏《我校现行教师、班级管理的缺失与对策》、

钟岱敏《班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3、有见解,值得借鉴的有:刘健忠《班级课堂管理的技巧》、

蒙年生《追求课堂和谐,实现师生高效发展》;(成绩)

这几位老师或在课堂教学方面、或在班级管理方面就实效性和存在的问题谈了自己的见解,进行了总结、反思,即积累了素材——形成论文,又提升了自己应有的教师素养——做个有心人。因此,我觉得要想从根本上提高学校班级管理、课堂教学的实效性,首先我们教师就要先做个有心人,在教书育人过程中,既要虚心学习,又要勤于反思,善于总结。如谭志霞老师的班级工作手册,陈俭志主任的课后反思札记等,只有像上面的这些老师那样,在教书育人过程中做个有心人,才能谈得上提高学校班级管理、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二、期末复习课的实效性

“复习课最难上”。这是许多教师经常发出的感叹。我曾经问过学生为什么不喜欢上复习课,学生说:“不是老师一直在讲,就是我们一直在做习题,没意思。”这回答无疑给我们老师敲响了警钟,应该反思一下,我们的复习课出现了什么问题?应该注意什么?该怎么上复习课才有实效性?我觉得大多数的复习课容易出现以下五种现象:

1、重讲知识点,“炒冷饭”现象。

2、重难点不分,面面俱到的现象。

3、过于担心,不敢放手的教师“一头热”现象。

4、过多做题,以练习代替复习的现象。(古校已提出以练习带复习)

5、难以分层,吃大锅饭现象。

该怎么办呢?如何提高复习课的实效性呢?我觉得可以从以下这几方面去探索实践:

1、用心备课。要比新课更认真细致,备课前要先反思自己在新授课时存在的问题,多翻翻自己的教学后记,翻翻学生的作业本。在此基础上制定教学目标,努力寻找新角度,运用新方法,使用新材料,让学生既“温

故”又“知新”,头脑能得到一些新鲜的刺激,达到相当兴奋程度,如此才有望收到更好效果,避免“炒冷饭”现象。

2、课堂上注重引导学生梳理知识主干,在形成知识网络的同时,更要突出重难点。要反思学生对各知识点的掌握状况和需要加强的重点所在。在教学中,凡是学生已经懂得或熟悉的,就少讲略讲一些;学生比较不懂的就多讲一些。教学安排要有针对性,最好采用“点面结合”方式,确定几个重点进行聚焦式教学,做到统筹兼顾,突出重点,保证确有收效。如陆伟昌老师的数学地图??,只有这样才能避免重难点不分,面面俱到的现象。

3、想方设法调动学生的参与度。建议:即使是需要教师发挥更大作用的复习课上,也仍然要大胆放手鼓励学生参与。凡是学生可以自己讲解、归纳的,就留给学生去做;可以让学生“兵教兵”的,也不妨让学生按小组去展开互帮互学。总之,逐步做到“让课”给学生,把“课堂”还原成“学堂”。像蒙老师所提的教师演好三种人毛泽东、张艺谋、袁伟民。做好策划、做好导教、导练,调动我们的学生去学。

4、古校上次已经提出以练习带复习,这里我不多讲,只要老师们能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发展,重视讲练结合,重视把知识通过训练转化为能力。就能克服过多做题,以练习代替复习的现象。

5、如何避免吃大锅饭现象。在现行分班制的教学现状下,我也找不到好的方法。我这里所说吃大锅饭现象是指复习课上教学内容的安排、教学方法的运用等等,都没有根据学生上、中、下的层次做出不同的有针对性的安排,不管学生是什么程度,都讲一样的内容做一样的练习,虽然练习都象征似的分A、B、C层次,但是由于复习时间紧,程度差的学生往往被

冷落,被遗弃掉。复习课上极少个别提问,或老师直接讲解、或让全班学生齐答,表面上热闹,教学进度很流畅,实际上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并没参与进来,学生的一些疑难或错误被掩盖住了。如此,就不可能做到让每一种程度的学生都能通过复习课提高。现在学校里学生两极分化日趋严重,不能不说这也是主要原因之一。看来,如何进行巧妙的“分层次教学”,扎扎实实地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真是一个紧迫而又重要的探讨课题。这一方面不取得突破,就一定制约复习课实效性的提高。这也是本次校本培训所要布置的作业——期末复习课,如何进行“分层教学”。放假前上交。

今天我的讲话到此结束,不对之处,请多批评指正!

 

第二篇:勤于思索善于总结

适用于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六章平面直角坐标系第一版习题延伸

郎宏琪(江苏省兴化市新垛中学 225747)

数学题,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应用数学规律题,一类是发现数学规律题。由于发现数学规律题,能够增强创造意识,提高创新能力。因此,我们要积极自主探究,讨论和发现新知识,寻求问题的答案,做题后要养成勤于思索,善于归纳总结规律的习惯。下面就结合课本练习题归纳总结平面直角坐标中的点的坐标特征举例说明。

一、特殊位置上的点的坐标特征:

例1.(第50页第2题)根据点所在的位置,用“+”“-”或“0”填表。

解:根据平时练习实践填表如下:

归纳总结:(1)坐标轴上的点:①点P的坐标为(a,0)?点P在x轴上;②点P的坐标为(0,b)?点P在y轴上;点P的坐标为(0,0)?点P为原点。

(2)如图1,各象限内的点:①点P(a,b)在第一象限? a >0,b>0;②点P(a,b)在第二象限? a <0,b>0;③点P(a,b)在第三象限? a <0,b<0;④点P(a,b)在第四象限? a >0,b<0。

二、象限角平分线上的点的坐标特征:

例2.(第50页第5题)如图2在所给的坐标系中描出下列各点的位置:

A(-4,-4),B(-2,-2),C(3,3),D(5,5),E(-3,-3),F(0,0)。

你发现这些点有什么关系?你能再找出一些类似的点吗?

解:这些点的横坐标和纵坐标相等,它们在一条直线上。例如(-1,-1)、(1,1)、(4,

4)等都具有这个特点。

归纳总结:在一、三象限角平分线上的点的横坐标和纵坐标相等;在二、四象限角平分线上的点的横坐标和纵坐标互为相反数。

三、平行于坐标轴的直线上的点的坐标特征:

例3.(第51页第8题)在方格纸上建立一个平面直角坐标系,描出点A(-2,4),B(3,4), 连接AB,若点C为直线AB上的任何一点,则点C的纵坐标是什么?想一想:

(1) 如果一些点在平行于x轴的直线上,那么这些点的纵坐标有什么特点?

(2) 如果一些点在平行于y轴的直线上,那么这些点的横坐标有什么特点? 解:坐标系如图3所示,若点C为直线AB上的任何一点,则点C的纵坐标是4。

(1)如果一些点在平行于x轴的直线上,那么这些点的纵坐标相等;

(2)如果一些点在平行于y轴的直线上,那么这些点的横坐标相等。

归纳总结:平行于x轴的直线上所有点的纵坐标相等;平行于y轴的直线上所有点的横坐标相等。

四、平行移动后对应点的坐标特征:

例4.(第52页第12题)如图4,右图是由左图平移后得到的图形,找几个特殊点,分别写出它们的坐标,你能发现什么规律吗?

解:如图5,点A′、B′、C′、D′分别是由点A、B、C、D平移后得到的,它们的坐标分别是A(-5,4)、B(-3,4)、C(-5,2)、D(-3,2); A′(4,4)、B′(6,4)、C′(4,2)、D′(6,2)。可以发现,将图形向右平移9个长度后,所得图形上各点的横坐标分别是它们的对应点横坐标加上9,纵坐标不变。

归纳总结: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其中,a >0,b>0.

(1)将点(x,y)向右(或左)平移a个单位长度,可以得到对应点(x+a,y) (或 (x-a,y));

(2)将点(x,y)向上(或下)平移b个单位长度,可以得到对应点(x,y+b)( 或(x,y-b)) 。反之亦成立。

五、关于坐标轴或原点对称的两点坐标特征:

例5.(第67页第10题)如图6,三角形PQR是三角形ABC经过某种变换后得到的图形,分别写出点A与点P,点B与点Q,点C与点R的坐标,并观察它们之间的关系。如果是三角形ABC中任意一点M的坐标为(x,y),那么它的对应点N的坐标是什么?

解:三角形ABC与三角形PQR各对应点的坐标分别是A(4,3)、P(-4,-3),B(3,1)、Q(-3,-1),C(1,2)、R(-1,-2)。三角形PQR各顶点的横(纵)坐标是其对应点横(纵)坐标的相反数,三角形ABC中任意一点M(x,y)的对应点是N(-x,-y)。

归纳总结:如图7,①点P(a,b)关于x轴对称点坐标为P1(a,-b);②点P(a,b)关于y轴对称点坐标为P2(-a,b);③点P(a,b)关于原点对称点坐标为P3(-a,-b)。

总之,只要我们在做题时勤于思索善于总结就能发现规律,再运用规律,解题时就能得心应手。

简介:郎宏琪 ,男 ,19xx年x月x日生,19xx年参加工作 ,数学本科,一直从事初中数学教学,中学高级教师,曾在《时代数学学习》、《中学生数学学习》、《中学生数理化》、《时代学习报》、《数理报》、《数学周报》、《少年智力开发报》等报刊杂志发表多篇文章。指导30多名学生参加省数学竞赛获奖,20xx年曾参加时代学习报举办的论文研修班学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