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初中总结3

72.晚上,小明在桌面上铺一张白纸,把一块小平面镜平放在纸上,让手电筒的光正对着平面镜照射,若从侧面看去,白纸被照亮,而平面镜却比较暗,请解释其中的原因?

答:因为手电筒的光垂直射向平面镜发生镜面反射,其反射光线竖直向上反射出去,几乎没有光线射向人眼,所以镜面较暗,而手电筒的光射向白纸表面时发生漫反射,有反射光线射向人眼。所以看到白纸被照亮

73.夏天,小明从冰箱的冷藏室中取出一瓶矿泉水,放在干净的桌面上,过了一会,他发现瓶下的桌面上有一滩水,你认为水是怎么形成的

答 :从冰箱里取出的矿泉水瓶温度较低,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比较冷的矿泉水瓶外壁,放出热量,凝结成小水珠,这些小水珠大量的聚集在一起 所以发现瓶下的桌面上有一滩水。

74.指甲剪中应用了哪些物理知识或原理?请你写出三个应不同原理的例子。

答:(1)指甲钳的把利用省力杠杆(1)。

(2)把上的陵是利用了增大了粗糙程度增大摩擦力(1)。

(3)钳口尖是利用了减小受力面积增大压强(1)。

75.当小纸条靠近水龙头流下的稳定的水流时,小纸条会向水流靠近。请解释这个现象。

答:由于水流动,纸与水留尖的空气流动速度较快,此处空气压强较小(1),纸的另一侧空气流速较慢。空气的压强较大;水流与纸条间的空气压强小于纸条右侧的空气压强(1),两侧的空气向内的压力差将纸条压向水流(1)。

76.桂林市区“两江四湖”还城水小的建设,造就了桂林“千峰环野全,水抱成流“的少水城市格局,在炎热的盛夏,环城水小的建筑,对调节城区的环境温度有什么不同?

答:∵C水〉C泥土,在Q吸C(或Q放放)相同,质量一定时,水温变化较小。∴有冬暖夏凉的作用。利用水蒸发吸热,以调节气温。

77.小明将冰动的西红柿从冰箱中取出,看到这样的现象:刚取出时,冰冻的西红柿冒“白气”;几分钟后,西红柿又变成了一个小“雪球”、请解释此现象。

答:从冰箱中取出的西红柿温度较低,要从周围吸热,使周围温度降低的空气中的水蒸气迂冷液化变成小水珠形成“白气”(1);由于西红柿温度很低,远低于0℃(1),空气中的水蒸气碰到西红柿后发生凝华后变成小冰晶附在西红柿上,看起来西红柿变成了“雪球”。

78.用功与能转化的知识解释:为什么机动车的行驶速度越快越容易出现交通事故?

答:机动车的动能大小与车的质量和速度有关,一定质量的机动车,行驶速度越快,他的动能越大(1)刹车时,需要克服摩擦所作功就越多(1)而车轮与地面摩擦力一定,从刹车到停下来所经过的路程就越大(1),出现交通事故的匙能性也就越大。

79.在马路表演中。演员从飞奔的马背上跳起来,当观众担心他会掉到马后时,演员却稳健地落在马背上,这是为什么?

答:因为演员具有惯性。跑离马背后,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继续向前运动。

80.在抗震抢险时,飞机紧急向四川灾区投放物资,为了保证投放准确,应该怎样投?为什么?

答:应提钳投掷(1)。因为被投放物资离开飞机前。随飞机一起向前运动(1),离开飞机后,由于惯性,物资仍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在水平方向扔向前运动一段距离才能着地(1),所以应提前投掷。

81.百米运动员到达终点后,不能马上停下来,还要向前跑一段距离,为什么?

答:如果百米运动员到达终点后,立即停下来。则运动员的脚由于受阻力被迫停止运动(1),而人体上部由于惯性仍保持原来较快速度向前运动,则运动员会向前摔倒(1),因此百米运动员到达终点后不能马上停下来。应该渐减慢速度再停下来(1)。

82.冬天,冰冻的路面上,汽车行驶时,往往要在轮胎上捆绑铁链,这是为什么?

答:在轮胎上捆绑铁链,是在压力一定时,增大轮胎与冰冻路面之间的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以增大摩擦,使车能方便行驶。

83.玩过山车“翻山越岭”是一种比较刺激的娱乐项目。过山车在开始旋转

(1)过山车到达最高点后,靠什么带动它沿轨道行驶?

答:靠重力势能带动它沿轨边行驶(1)。“小山丘”低?

(2)过山车的轨道设计为什么后面的“小山丘”比开始时的时,是靠一个机械装置推上最高点的,但在第一次下行时,就再没有任何装置为它提供动力了,请问:

答:过山车达到最高点时重力势能最大,下行时,它的重力是势能不断减小。动能不断增大,(重力势能和动能相互转化)(1),但由于摩擦,过山车的总机械能便会减少,所以后面的“小山丘”设计的要比开始时的“小山丘”低(1)。

84.当两列高速行驶的火车相对驶过时,它们必须减速,否则车窗的玻璃会损坏。如果真的发生这种现象,那么破的玻璃是飞向车里还是飞出车外?请解释原因。

答:当两列高速行驶的火车相对驶过时(1),它们之间的空气流速慢,压强增大(1),即压强大于各自车厢内的压强,若玻璃损坏,碎玻璃会飞向车里(1),会对车内的乘客造成一定的伤害。

85.夏天时,吃“冰棍”是人们的一种解暑方法。刚刚从冰箱里取出的 “冰棍。在吃的时候,往往会‘黏住’人的舌头和牙齿,请用所学的物理知识解释。

答:刚刚从冰箱里取出的冰棍,温度低于0摄氏度,当冰棍接触温度较高的牙齿和舌头的时候,会从他们吸热,使牙齿和舌头上水份的温度降至0摄氏度,继续放热而凝固,发生了‘黏住’的现象。

86.用活塞式打气筒给自行车胎打气的过程中。气头的壁通常会发热。请利用所学的物理知识解释可能存在的发热原理。

答:活塞向下运动。压缩空气做功。空气内能增加。温度升高。温度高于打气筒。发生热传递。使打气筒的温度升高,同时活塞上下运动时,活塞与壁筒摩擦做功自身内能增加,温度升高。

87,冰柜冷冻室里的冰冻块其表面通常会有一层霜,请解释下这层霜怎样产生的?

答:冷冻室里空气中的水蒸气迂到温度通常在零度下十几度的东肉块,发生凝华现象,在东肉块表面形成小冰晶。

88,从燃烧的火炉一侧,通过火炉上方的空气看另一侧直立的静止物体。看到的物体在“晃动”,请解释这个现象。

答:火炉周围的空气被加热,热空气上升过程中密度不稳定的变化(1),来自于物体的光线,经过热空气层发生折射(1),折射光线的方向不断变化,使每个物电的像的位置也在不断的变化(1),所以产生物体“晃动”的感觉。

89.人们有时候点燃的蜡烛放在水中来营造一种所需要的氛围。蜡烛底部粘一小铁块的目的是使蜡烛能直立在水中,其示量图如图所示。请分析说明蜡烛在燃烧过程中,蜡烛的上端与水面的距离如何变化?

答:蜡烛燃烧过程重力等于浮力。蜡烛燃烧过程重力逐渐减小,浮力也逐渐减小

(1),重力减小量等于浮力减小量,即:P蜡烛Sh烧g=尿Sh浮出g(1)。∵P蜡〈尿∴h浮出,ho〉ho—h烧+h浮出∴蜡烛上端与水面的距离逐渐变小(1)。

90.初冬或冬末的南方,有时会出现一种奇怪现象:从空中掉下来的液体雨滴落在树枝。电线或其他物体上时,会突然冻成一层外表光滑晶莹剔透的冰层,这就是“雨松”。请你从物态变化的角度来说明“雨松”和“雾松”的区别。

答:低于0℃的雨滴,在下落过程中迂到低于0℃的树枝,电线或其他物体上放热凝固成冰附着在物体上形成“雨松”,空气中大量的水蒸气迂到低于0℃的树枝,电线或其他物体上放热凝华成小冰晶附着在物体上形成“雾松”。

91.寒冷的冬天早晨。在窗户玻璃上常常结有一层“冰花”,当中午太阳出来后,“冰花”就不见了,但在玻璃下面的窗台上却有一些水。请分析说明上述个现象的原因?你判断“冰花”是结在玻璃的哪一侧?

答 寒冷的冬天室内外温差很大 ,室内空气中的水蒸气在玻璃上遇冷凝华成小冰晶,形成冰花,太阳出来后,冰花吸热就融化了 所以在窗台上就会有一些水,冰花结在玻璃内侧

92 小汽车是常用的交通工具,请你用所学的物理知识解释下列问题;

(1) 燃料在汽车发动机内发生了哪些能量转化?

答: 燃料在汽车发动机内发生了两次能量转化,先由化学能转化成内能 ,在由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2)请从小汽车外形判断,小汽车在水平路面急速行驶使上方气流速度大?为什么?

答“根据‘流速越大 ,压强越小的道理’ 流过汽车的空气对汽车产生向上的压强差,使汽车对地面的压力减小,故汽车对地面的压强减小

93.小刚家刚买回一盏新灯泡,接在电路后,一按开关。灯“晃”了一下,灯丝便烧断了,请从两个方面解释其发生的可能原因。

答:因为灯丝是用金属钨做的,其电阻会受到温度的影响,按开关的瞬间,灯丝温度低,其电阻小,加在灯两端的电压不变,有欧姆定律可知;流过灯丝的电流非常大,由P=UI可知,发热功率非常大,产生较多热量。达到灯丝的电流熔点将其烧断。

94. 白炽灯泡的灯丝烧断后,再把灯丝搭接连通时,反而比原来更亮些。为什么? 答:灯丝断后在搭接,长度变短,电阻R变小。而电源电压U未变。由P=U2/R可知;电功率 ,单位时间里产生的热量增多。故比原来更亮些。

95.有一个“36v25w”灯泡和“220v36w”灯泡,灯泡上的字迹已经看不清楚,又无其他信息。怎样区分它们?根据是什么?

答:在灯丝材料相同,长度也基本相同的情况下,电阻越大灯丝越细,故灯丝粗的是“36v25w”。

96.学校师生自制了一台电烘箱,测试时让箱内电阻丝工作一段时间后,发现箱内温度低于设计温度。为了达到设计要求,在不改变其他条件的情况下,应将电烘箱内电阻丝变得长一些还是变短一些?为什么?

答:应变短一些。根据Q=w=U2/RT,当U和t不变时,电阻丝长度变小,电阻丝的电阻变小,所以产生的热量会变多,箱内温度就会升的更高。

97.小明要买一个电炉用来烧开水,他到商店去选购是看到有800w和1200w两种规格,他想:800w的功率小,比较省电,打算买800w的。如果从节能的角度考虑。你认为他的这种想法合理吗?为什么?

答:不合理。用电炉来烧水,将电能转化为内能消耗电能是一样的。根据w=P6,功率小的通电时间长,所以选800w的不节能。

98.冰冻灾害是,输电导线被重重的冰凌拉断或拉长,被拉长后需拆换。解释原因。

答:电线被拉长后,长度增加,横截面积减小,则电阻增大,导致再入电过程中的电能损耗很大。

99.许多高压输电线是多股绞线拧成的,中心是钢线,钢线的周围是铝线,简要说明这样做的原因。

答:在导线长度一定的情况下,要使导线的电阻小些,应该尽量采取性能良好的材料做导线。还应该使导线粗些,所以高压线由多股绞线拧成,增大横截面积,减小电阻,但由于高压线导线太粗,就需要有较大的机械强度,所以高压线中心是机械强度大的钢线,使电线不易拉断;钢线的周围是铝线,它不反导电性能好,而且密度小,是输电线不会太重。

100.某村一用户。在安装连接家庭用电线路时,漏装了电路保险装置,在使用时,因电流过大,导致电线绝缘皮烧毁,引发电火灾。请概括说出引起电流过大的两种情况是很么?并解释道先烧毁的原因。

答:电流过大的情况是:①电路中总攻率过大②电路中出现短路。由公式Q=I2Rt可知:电线上的电阻不变。通电时间不变,当电流变大时,由于电流的热效应,使电线上产生的热量急剧增大。从而烧毁电线发生电火灾。

101.夏天在家里打开空调时,发现室内的灯光变暗了一些,解释这个现象产生的原因。

答:因为家庭电路的所有用电器是并联的,切空调是大功率用电器(1000左右),所以用电器的总功率过大,电压一定,由P=UI可知,干路电流变大,而导线电阻不变,导线分流一部分电压,造成灯两端的实际电压变小,即灯的实际功率变小,(P=R分之V2),故灯变暗。

102.生活中都有这样的经验。“220v60w”的节能灯要比“220v60w”的白炽灯更亮。情分析说明这个现象。

答:灯工作时,消耗的电功率转化为发光功率和发热功率(1),节能灯更亮,说明节能灯发光功率比白炽灯发光功率大(1),而两灯消耗的电功率相同,所以节能灯发光效率低。

103.家用电器(如电视机等)连续使用时间较长,要停一会再用,特别是在夏天,这是为什么?

答:因为电流通过导体要产生热,电视机的热攻率是一定的,根据Q=w=P6.连续使用时间较大,电视机会产生很多热量,而电视即是防止产生热量的用电气,如果产生热量过多,会烧毁用电器(2)。尤其是夏天,温度较高,散热较慢,更应该使用一段时间后,停一会再用(1)。

104 如图,电路一接通时 哪只鸟有触电危险?哪只鸟相对安全?说明理由? 乙鸟有触电危险,哪只甲鸟相对安全?

答:因为乙鸟与灯泡并联,电路接通后,,其两端的电压为 220V 有触电危险, 而甲鸟与导线并联,被导线短路,故相对安全(1)。

105 夏天,在海面上有时会出现海市蜃楼现象, 请解释这个现象?

答:∵C沙石<C海水.Q吸相同.m一定.∴△t陆地>△t海洋∴P陆空气<P海洋空气,即空气密度不均匀,因此光在传播时发生折射,将陆地景物的像折射在海面上 于是出现“海市蜃楼”。

106.许多家用电器都使用三角插头 ,与家电金属外壳相连的E插脚比火线和零线的插脚要长一些 请分析说明E插脚做长一些有什么好处?

答:当把插头往插座上插的时候,因为E插脚长,所以E插脚先与地线连通,然后是火线连通,而往下拔插头时 ,因为火线插脚短,所以火线先断开,然后是地线断开。如果用电器漏电,在插插头或拔插头的过程中,人不会触电。

107.当相邻两船并排快速行驶时,可能会发生什么意外,为什么?

答:当相邻的两船并排快速行驶时,船带动两船内侧水流速大,压强小,而在两船外侧水流速小,压强大,于是产生了向内的压强差,从而产生向内的压力差,因此可能发生两船相碰事故。

 

第二篇: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3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

第三章 透镜知识归纳

1、凸透镜: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它对光线有会聚作用,所以也叫会聚透镜。

2、凸透镜成像的应用:

照相机:原理;成倒立、缩小的实像,u>2f

幻灯机:原理、成倒立、放大的实像,f<u<2f

放大镜:原理、成放大、正立的虚像,u<f

3、关于实像与虚像的区别:

物点发出的光线经反射或折射后能够会聚到一点,这一点就是物点的实像。实像是实际光线会聚而成,不仅可以用眼睛直接观察,也可以在屏幕上显映出来。

如果物点发出的光线经反射或折射后发散,发散光线的反向延长相交于一点,看起来光线好像从这一点发出,而实际上不存在这样一个发光点,这点就是物点的虚像。虚像只能用眼睛观察,不能用屏幕显映。

跟物体相比较,实像是倒立的,虚像是正立的。

4、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及应用:

u——物距、v——像距、f——焦距。

5、凸透镜成像的作图:

(1)物体在二倍焦距以外(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像距:f<v<2f),如照相机;

(2)物体在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f<u<2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像距:v>2f)。如幻灯机。

(3)物体在焦距之内(u<f),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6、凸透镜成像的动态情景:

①当物体从二倍焦距以外的地方逐渐向凸透镜移近过程中,像逐渐变大,像距v也逐渐变大。但是,只要物体未到达二倍焦距点时,像的大小比物体要小;像的位置总在镜的另一侧一倍焦距至二倍焦距之间。

②当物体到达二倍焦距之内逐渐向一倍焦距点移动过程中,像变大,像距v也变大。像的大小总比物体要大,像的位置总在镜的另一侧二倍焦距以外。

③可见,二倍焦距点是凸透镜成缩小实像与放大实像的分界点。即物体在二倍焦距以外时所成实像小于物体;物体在二倍焦距以内时所成实像要大于物体。

④当物体在一倍焦距以内时,只能在与物体同侧的地方得到正立放大的虚像。因此,焦点F是凸透镜成实像与虚像的分界点。

7.作光路图注意事项:

(1).要借助工具作图;(2)是实际光线画实线,不是实际光线画虚线;(3)光线要带箭头,光线与光线之间要

连接好,不要断开;(4)作光的反射或折射光路图时,应先在入射点作出法线(虚线),然后根据反射角与入射角或折射角与入射角的关系作出光线;(5)光发生折射时,处于空气中的那个角较大;(6)平行主光轴的光线经凹透镜发散后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一定相交在虚焦点上;(7)平面镜成像时,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一定经过镜后的像;(8)画透镜时,一定要在透镜内画上斜线作阴影表示实心。

8、与光的反射、折射现象相联系的光学器件及应用:

9、的眼睛像一架神奇的照相机,晶状体相当于照相机的镜头透镜),视网膜相当于照相机内的胶片。

10.近视眼看不清远处的景物,需要配戴凹透镜;远视眼看不清近处的景物,需要配戴凸透镜。

11.望远镜能使远处的物体在近处成像,其中伽利略望远镜目镜是凹透镜,物镜是凸透镜;开普勒望远镜目镜物镜都是凸透镜(物镜焦距长,目镜焦距短)。

12.显微镜的目镜物镜也都是凸透镜(物镜焦距短,目镜焦距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