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观经济学总结

1、机会成本:资源投入某一特定用途后,所放弃的其他用途的最大利益。

2、消费者剩余:消费者愿意支付的价格与实际支付的价格之间的差额。

3、边际效用递减的原因?生理原因:兴奋度递减。心理原因:人性。物品本身用途的多样性。

4、无差异曲线的特点?

(1)向右下方倾斜,斜率为负。

(2)凸向原点

(3)同一平面上有无数条无差异曲线,不能相交

离原点越近代表的满足程度越低,效用越低;否则越高。因为高位的无差异曲线的商品组合量大。

5、商品的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极其原因?

商品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消费两种商品,维持效用不变,随着一种商品量的连续增加,所需放弃的另一种商品的消费量是递减的。

原因:

(1)对某一商品拥有量较少时,对其偏爱程度高;而拥有量较多时,偏爱程度较低。

(2)随着消费量的增加,想要获得更多这种商品的愿望就会减少,所愿意放弃

(3)边际替代率递减,意味着无差异曲线的斜率的绝对值越来越小,因此该曲线必定凸向原点。

6、收入效应?

收入效应:因价格变化而带来的实际收入的变化,导致需求量的变化。引起效用水平变化,表现为均衡点从一条无差异曲线上移动到另一条无差异曲线上。

7、引致需求?

(1).直接需求:产品市场,消费者为了直接满足自己的吃、穿、住、行等需要而购买产品的需求。

(2).引致需求:由于消费者对于产品的需求而引起的厂商对生产要素的需求。或者叫派生需求。

(3).联合需求或共同需求:对生产要素的需求是共同的、相互依赖的的需求。

8、等产量线特征?

A.向右下方倾斜,斜率为负。

B.凸向原点。

C.同一平面上有无数条等产量线,不能相交。

9、规模报酬:

其他条件不变,各种要素按相同比例变动,即生产规模扩大,所引起产量变动的情况。

10、边际报酬递减规律:

技术和其他要素投入不变,连续增加一种要素投入,小于某一数值时,边际产量递增;连续增加并超过某一值时,边际产量会递减。

11、限制价格:政府为限制某些生活必需品的价格上涨而规定的最高价格。 支持价格【最低限价】:政府为了扶植某一行业的生产而规定的该行业产品的最低价格。

12、生产者剩余:厂商提供产品时实际接受的总价格与愿意接受的最小总价格之间的差额。

13、利润最大化原则:MR=MC反证法

(1)MR>MC ,每增加一单位产品所增加的收益大于这一单位的成本,厂商有利可图,必然扩大产量;

(2)MR<MC ,每增加一单位产品所增加的收益小于这一单位的成本,厂商会亏损,必然减少产量;

(3)只有在MR=MC时,厂商既不扩大,也不缩小产量,而是维持产量,表明该赚的利润都赚到,即实现生产者利润最大化。一般情况是生产规模最佳点

14、完全竞争市场的优点:

完全竞争市场最理想。资源得到最优配置。

(1) 供给与需求相等,不会有生产不足或过剩,需求得到满足。

(2) 长期均衡时,平均成本最低,要素作用最有效。

(3)平均成本最低决定了产品价格最低,对消费者有利。

完全竞争市场的缺点:

(1)厂商平均成本最低不一定是社会成本最低。

(2)产品无差别,消费者多种需求无法得到满足。

(3)生产者规模可能都很小,无力去实现重大科技突破。

(4) 实际中完全竞争很少,且竞争一般必然引起垄断。

15、价格歧视:同一厂商在同一时间对同一产品向不同的购买者索取不同的价格。

16、完全竞争市场存在条件:

(1)市场上有许多生产者和消费者。他们都只是价格的接收者,竞争地位平等

(2)商品同质,不存在产品差别。

(3)资源自由流动。

(4)市场信息畅通。

17、稀缺:指相对于人们无穷的欲望而言,资源是稀少短缺的。

18、同一平面上有无数条等产量线:A、同一条曲线代表相同的产量水平;B、不同的曲线代表不同的产量水平。C、离原点越远代表产量水平越,‘高位等产量线的生产要素组合量大。

无数条等产量线不能相交,否则与定义相矛盾。

19、价格歧视:垄断厂商会对同一种产品收取不同的价格,这种做法往往会增加对垄断厂商的利润。以不同的价格销售同一种产品。

20、生产要素最适组合案例:

已知某厂商的生产函数为Q=L3/8K5/8,又设PL=3,PK=5。求

①产量Q=10时的最小成本和使用L和K的数量。

①10=L3/8K5/8, 3L+5K=C。MRTSLK=-dK/dL=3/5*(105/8)L-8/5=w/r=3/5。使用

L和K的数量L=10。K=10。最小成本C=80。

②产量Q=25时的最小成本和使用L和K的数量。

②25= L3/8K5/8,3L+5K=C。 MRTSLK =-dK/dL=3/5*(255/8)L(-8/5)=w/r=3/5。使用L和K的数量L=25。K=25。最小成本C=200

③总成本为160时厂商均衡的Q、L、K的值。

③3L+5K=160,Q= L3/8K5/ 。L=K=Q=20。

21、内在经济:厂商由自身内部规模扩大所引起的经济效益的提高。

22、计算:

A和B是生产同种有差异的产品的竞争者,其需求曲线分别是:PA=200-QA, PB=300-0.5QB

两厂商目前的销售量分别为50和100。求

① 两者的需求价格弹性。

① A和B当前的价格弹性。EA=P/Q=3,EB =2P/Q=5

②如果B降价后,B需求量增加为160,同时使A需求量减少到40,问A的需求的交叉弹性是多少?

②B的价格由250下降220。 A原有销量50,A交叉弹性=0.2/(30/250)=5/3 ③假定B的目标是谋求销售收入最大化,问该公司降价在经济上是否合理? ③B降价后,收益由100×250=25000,变为220×160=35200,收益增加。由于B价格弹性大于1,富有弹性,该公司降价在经济上合理。

 

第二篇:微观经济学总结

微观经济学总结

第一章 导言

1 经济学的含义:在微观层面上,研究人们社会如何有效地利用和管理自己的稀缺资源的问题,包括消费和生产的一般规律和特点;在宏观层面上,研究社会经济如何增长、稳定和发展。

2 研究对象:经济学研究的是一个社会如何利用稀缺的资源以生产有价值的物品和劳务,并将它们在不同的人中间进行分配。(稀缺资源)

3 研究方法:实证和规范

实证经济学:在一定的假定前提下分析和预测行为后果的一种方法,力求说明是什么。具有客观性, 结论可以被检验,具有自然科学的性质。(排斥一切价值判断只研究经济本身的内在规律)

规范经济学:以一定的价值判断为前提,提出行为标准,探索符合行为标准的理论和政策,力求回答应当是什么。(以一定的价值判断为基础分析处理经济问题)

4 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

微观:以单个经济单位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单个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和相应的经济变量的单项数值的决定来说明价格机制如何解决社会的资源配置。

个量分析方法,又称个量经济学。

中心理论为价格理论,即均衡价格理论。

宏观:以整个国民经济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社会经济中的有关总量的决定及其变化来说明如何从整个社会角度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

总量分析方法,又称总量经济学。

中心理论为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5 微观经济学研究的主要问题:

①单个消费者如何运用自己有限的收入通过消费决策以获得最大的效用;单个生产者如何运用自己有限的资本通过生产决策以获得最大的利润。

②单个市场的均衡价格如何通过消费者和生产者的共同作用而决定。

③所有单个市场的均衡价格如何通过各个市场的相互作用而同时决定。

6 微观经济学四大基本理论:

价格理论

消费者行为理论

生产者行为理论

分配理论(即生产要素的价格理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