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上语文学科计划

六年级语文教学计划

(十二册)

一、任教班级学生现状分析

本班学生通过近六年的学习,对语文学科的学习比较感兴趣,基础知识掌握比较扎实,平时能主动地进行课外阅读,开展一些语文课外实践活动,但班级中也有个别学生由于低年级时的基础不扎实,以致于现在的成绩很不理想。本学期将教给学生合理的学习与复习方法,奠定好良好的语文基础,使他们能取得更大的进步。

二、教学任务、目的和要求

1、进一步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2、通过学习,进一步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养成良好的语言积累习惯;

4、通过语文课外实践活动,培养多方面的语文能力,拓宽知识面,切实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5、会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像作文。

三、教材重点难点

1、语言的感悟、积累和运用,从精读课文的学习中积累语文学习的方法。

2、针对教材中的习作训练,开展一些语文课外实践活动,提供写作的素材。

3、注重课内知识向课外的延伸,力争使课内外的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

四、主要教学措施

1、加强训练,方法多样,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

2、持之以恒,不断地加强积累。

3、注重实践,培养能力。

4、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加强朗读的训练,培养学生的语感,从而提高他们的语文理解能力。

5、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通过自学理解课文内容,并在自学实践中逐步提高语文素养。

五、教改设想和教研专题

教改设想:

在教学生习作时,鼓励学生有创意地表达,说真话、实话、心理话、表达真情实感。

教研专题:

农村小学语言积累训练的探索。

六、教学进度

第1~3周:①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十二)

②第一单元(第1课至练习1)

第4~5周:第二单元(第4课至练习2)

第6~7周:第三单元(第8课至练习3)

第8~9周:第四单元(第12课至练习4)

第10~11周:①期中复习

②期中测试

③期中分析、总结

第12~13周:第五单元(第16课至练习5) 第14~15周:第六单元(第19课至练习6) 第16~17周:第七单元(第23课至练习7) 第18~21周:①期终系统复习

②毕业测试

六年级习作教学计划

一、学生习作基础情况分析:

本班学生经过几年的习作训练,大部分学生能写较通顺的语句,字数能达到要求,有一定的观察能力、想像能力,部分学生能用一定的写作技巧进行写作,内容新颖,有独创性。同时也存在不少问题,学生写的内容中,错别字现象较严重,个别学生的字数达不到要求,习作时写自己想的话较少,缺乏想像能力。

二、习作训练目标:

1、培养学生良好的习作习惯。

2、继续训练学生观察、想像的能力。

3、通过多实践,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

三、习作训练措施及教改打算:

⑴训练措施

没有严格的训练,就很难做好事情,本学期将从实要求学生做好每一次习作,采用看图讲图意、课堂讲解指导、提供习作情境、表演内容后练笔及实践活动等形式措施,开放学生的眼界,让学生学得轻松。

⑵教改打算

①注重方法的指导,按要求训练。

②教给学生“行万里路,读万卷书“对于习作的作用。 ③指导学生参加语文社会实践活动。

④用参观、外出旅游等形式,调动学生习作的积极性。 ⑤借助电教手段或图画,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以便养成观察的习惯。

⑥规范训练学生习作时的内容。

⑦严格抓好每一个环节,从字、词等基础下手。

四、辅助活动安排:

1、回忆寒假生活。

2、学习好古诗《村居》,让学生改写《村居》。

3、实践活动:了解家乡的一种产品。

4、参观一个地方,指导观察方法。

5、学生准备几张反映个性的照片。

五、习作教学进度:

第一周:写一段话,用上几个成语。

第二周:介绍我国的一个民族。

第三周:漫话寒假生活。

第四周:改写《宿新市徐公店》。

第五周:当一回小导游,介绍一下某一季节烟台的海。 第六周:改写《村居》。

第七周:观察马路上来往的行人或车辆,抓住特点写一段话。

第八周:读《真情的回报》有感。

第九周:看图写话。

第十周:说说三味书屋的陈设。

第十二周:现场目击报告。

第十三周:“我写我”练习。

第十四周:学采访。

第十五周:介绍家乡的一种产品。

第十六周:畅想未来。

第十七周:参观记或旅游记。

第十八周:毕业赠言。

第十九周:以《话别——写给×××》为题写一篇习作。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十二)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认真观察课本插图或挂图,结合有关事例,使学生明白“行万里路,读万卷书”的道理,逐步养成深入社会学习语文、投身自然增长知识的学习习惯。

2、指导学生认真观察课本插图或挂图,结合有关事例,使学生懂得在实践中运用语文的道理,逐步养成在实践中运用语文的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

使学生明白“行万里路,读万卷书”和在实践中运用语文的道理,在今后学习中进行实践,逐步养成在实践中运用语文的学习习惯。

教学准备:

1、投影片。

2、课前搜集的资料、图片等。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十二) 第一教时 总第1教时

一、导入新课

二、指导看图,学习该怎样“行万里路,读万卷书”

1、按从上到下的顺序,指导观察第1页的三幅插图。 ⑴观察第一幅图。

①图上的同学看到这些古代的天文仪,会想些什么? ②教师小结。

⑵观察第二幅图。

①指名学生说说图片上的内容。

②讨论:同学们应怎样才能揭开宇宙的奥秘呢?

③教师小结。

⑶观察第三幅图。

①说说图上画了谁?在什么地方干什么? ②图上的同学这时会怎么想,会说些什么呢? ③你欣赏过哪些碑刻?学到了哪些知识?

2、指导学生观察第2~3页的插图。

⑴逐幅观察第一行的四幅图。

①说说图上画了谁,在什么地方,干什么?有什么感受?

②同学们会什么收获?

组织讨论,汇报交流。

⑵观察第二行插图。

①说说图上海面是什么景象。并指导说话。 ②讨论:同学们游览了这些名胜会说些什么? 组织讨论、交流。

⑶观察第三行的插图。

结合课外的积累,引导学生说话。

⑷教师小结,引导学生说说感受。

三、总结

1、通过观察图片,你知道了什么是“行万里路,读万卷书”吗?该怎样“行万里路,读万卷书”呢?

2、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谈谈准备怎样“行万里路,读万卷书”。

四、作业

1、进行课外阅读。

2、深入大自然和社会,写观察日记。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十二) 第二教时 总第2教时

一、导入新课

二、指导看图,教学生学会运用语文。

1、观察第4、5页第一行的两幅插图。

①讨论:图上的几位小朋友是怎样工作的?

②指名学生说一说。

③相互评价。

2、观察第二行插图。

①讨论1:图上的同学在干什么,写字的同学是用什么姿势写字的?他们是怎样握笔的,字写得怎样?别的同学的表情怎样?

②讨论2:说说图上画的是一次什么活动,参赛的同学什么样,神态怎样?

③交流并小结。

3、观察第三行的插图。

①讨论:图上的同学正在开展什么活动,大家分别在干什么?

②讨论:古诗文课外活动形式很多,还可以安排哪些? ③交流、汇报。

4、观察第4页上的插图。

①讨论:图是有谁在干什么,小报的质量怎样? ②同学们对出好小报有什么建议?

③交流、汇报。

5、观察第5页的插图。

①教师介绍:这是一个学校的学生在表演课本剧《母亲的恩情》,图中的两个同学分别扮演孟效和他的母亲。

②图上的同学表演得怎么样?

③小结:参加课本剧演出,可以锻炼自己运用语文的能力,陶冶艺术情操,培养自己各方面的情感。

三、总结

1、交流同学们在课前搜集的在实践中运用语文的例子。

2、课堂小结。

四、作业

1、分组编辑出版小报。

2、练习排演课本剧。

3、多参加语文课外活动。

1、我们爱你啊,中国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绿线中的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通过理解诗歌语言和吟诵诗句,激发学生热爱伟大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时间:

两教时

教学过程:

第1课 第一教时 总第3教时

一、导入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歌唱祖国的诗歌,揭题,范读。说一说诗中展示了祖国的哪些可爱之处。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轻声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的音,画出生字组成的词或不理解的词。

2、检查自读情况。

①出示生字,读准音,识记形。

②读由生字组成的词语。提出不理解的词语。 ③指名分节朗读,要求读通顺。

3、默读全诗,想想课文主要讲了祖国的哪些可爱之处,边读边划出重点词句。

4、从全诗的内容和表现形式看,课文可以分为几个部分?(讨论小结)。

5、朗读全诗,初步体会祖国的可爱。

三、学习第一部分

1、齐读。理解诗歌中的部分词语。

2、思考:

⑴这一部分是从哪两个角度写祖国幅员辽阔的? ⑵“啊,我们爱你,中国!”这句在全诗中有什么作用? 3、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四指导学生写字。

1、巩固生字的读音。

2、讨论:在写这些字的时候应注意些什么? 3、用钢笔描红、临写。

五、作业

1、朗读课文。

2、抄写词语。

第1课 第二教时 总第4教时

一、复习

1、听写词语。

2、朗读全诗,说说你知道了祖国有哪些可爱的地方。

二、学习第二部分

1、学习第2节。

⑴朗读并理解诗中部分词语。

⑵读了这几句,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⑶用自己的朗读来表现祖国山河的雄伟壮观。

⑷除了诗中写到的,你还知道哪些美丽的风景?说一说。

⑸有感情地朗读,背诵。

⑹小结学法:

朗读诗句,理解词语。

展开想像,再现画面。

联系积累,丰富画面。

感情朗读,练习背诵。

2、用同样的方法自学3~6节,再交流、讨论,教师适当指导补充。

3、朗读第2~6节,进一步体会祖国的迷人可爱。 4、练习背诵。

三、学习第三部分

1、朗读第七节,说说“骄傲”、“自豪”是针对什么说的,“奋发”、“开拓”又是针对什么说的。

2、理解“我们爱你啊,中国”在全诗中的作用。 3、齐读,表现出豪迈之气及为振兴中华而努力奋斗的坚定决心。

四、朗读、背诵全诗。

五、作业

1、朗读并背诵课文。

2、利用班会时间,把自己游览过的某个地方向同学们介绍一下。

2、暖流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绿线中的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联系课文内容理解“暖流”的含义,从具体的语言材料中体会江主席对青年人的关怀和对祖国古典文学的热爱。

4、学习课文通过描写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来刻画人物形象的写法。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2课 第一教时 总第5课时

一、揭示课题

“暖流”是什么意思?本文中的“暖流”是指天气情况吗?

二、禄读课文,了解大意

1、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三、学习课文第一部分。

1、指名朗读第1节,思考:读了这一节你知道了什么?(时间、地点、人物、事情)

2、从“涌动”一词你看出了什么?为什么这么激动?

3、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四、写字指导。

1、巩固生字的读音。

2、说说记住这些生字的巧妙方法。

3、指导用钢笔描红、临写。

五、作业

1、抄写词语。

2、朗读课文。

第2课 第二教时 总第6教时

一、复习

1、听写词语。

2、指名读第一段,说说这一部分告诉了我们什么。

二、学习第二段

1、轻声读第二段,思考:江主席来到了南开大学,主要做了什么?

2、小组内分角色朗读,注意体会江主席是怎么问的,王辉又是如何作答的。

3、结合句子谈感受。

①你觉得江主席怎么样?找出有关语句读一读,细细体会。(平易近人、对古典文学十分热爱)

②分小组朗读、讨论。

③以小组为单位汇报。

分角色读——说感受——再次有感情地读

4、课文写江主席平易近人,关心青年,热爱中国古典文学,但没有直接说出来,而是通过对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的描写来刻画的。找出有关语句来读一读,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三、学习第三段

1、齐读。思考:王辉为什么说自己找心眼佩服江主席呢?

2、反复朗读王辉的话,体会其中的激动和敬佩之情。

四、朗读全文

1、想一想“暖流“是什么意思?

2、本文哪些词句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反复读读这一部分。

五、作业

1、把《水调歌头〃中秋》找出来读一读,最好能并背下来。

2、小练笔:写一段话,通过对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的描写表现人物的一个特点。

板书设计:

六年级上语文学科计划

3、海伦?凯勒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绿线中的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能结合课文内容说出“她心中充满了前所未有的喜悦,感到生命有了新的开始”,“知识打开了海伦的眼界,增强了海伦生活的勇气和信心”等句子的含义。

4、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体会海伦不屈不挠的学习精神。

教学时间:

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3课 第一教时 总第7教时

一、导入新课,揭题。

1、教师介绍周婷婷的事迹。

2、简单介绍海伦的事迹。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生字,读通课文。

2、检查自学情况。

①读准字音。

②读词语。

③指名分节读课文,看是否正确、通顺。

④讨论: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教师引导学生理清课文的脉络。

1、轻声读课文,想想课文可以分成几个部分,每个部

分讲的是什么。

2、分小组讨论。

3、全班汇报、交流。

4、分部分朗读,要求读通顺。

四、作业

1、指导写生字。

2、用钢笔描红、临写。

3、朗读课文。

第3课 第二教时 总第8教时

一、复习

1、听写词语。

2、课文主要讲了哪些事?

二、学习课文第一部分。

1、自读第一节,想一想:这一节告诉了我们什么?你是怎么知道的?

2、同学小组间交流。

3、集体评议。

4、指导朗读。

三、学习课文第二部分。

1、就在这时,沙利文老师来到了海伦的身边,她是怎么做的?海伦又是怎么做的?在文中画出有关句子。

2、分小组讨论。

3、集体交流、评议。

①沙利文老师开始是怎么教海伦的?后来呢? ②海伦开始是怎样的表现?

③海伦接着是怎么做的?找出有关的句子读一读。 ④对刚才的理解你有什么新的体会?

4、指导反复朗读有关语句。

四、有感情地朗读第二部分,进一步体会老师对海伦的爱和海伦对知识的渴求。

五、作业

1、抄写词语。

2、用“喜悦”、“如饥似渴”造句。

3、朗读课文。

第3课 第三教时 总第9教时

一、复习

1、用“喜悦”、“如饥似渴”造句。比一比谁说得好。

2、海伦在沙利文老师的指导下如何拼命地学习的呢?

二、学习第三部分。

1、指名读第三部分,思考:萨勒老师是自我 ?海伦又是怎么练习的?

2、小组互相讨论。

3、全班汇报交流。

重点理解有关语句。

4、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三、学习第四部分

齐读课文的最后一节,想一想海伦为什么会永远留在世人的心中。

(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为他人服务的热情) 结合课文理解:“倾注”、“不屈不挠”

四、回顾全文,朗读体会。

1、自读全文。海伦的哪引起做法使你感动?为什么?找出有关句子读一读,再说一说。

2、你想学习海伦的什么?

五、作业

1、引号有哪些用法?讨论课后习题4

2、在学过的课文中找出类似⑵⑶两句中引号的用法。

3、课后把这个感人的故事讲给别人听一听。 板书设计:

3、海伦〃凯勒

生病——失聪失明

奋斗——复聪复明不屈不挠 奋斗 奉献——永生留名

习作1 漫话寒假生活

习作目标:

1.指导学生阅读例文,启发学生根据例文做法,去搜集反映寒假生活的资料,并和大家交流。

2.借鉴课文的写法,以“漫话寒假生活”为题写一篇习作。注意写出寒假生活的情趣。

3.引导学生注意做好生活积累。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把丰富多采、充满情趣的寒假生活表达出来。 教学难点:

表现寒假生活的丰富和情趣。

教前准备:

让学生准备能反映自己寒假生活的照片、录象。 教学过程:

习作1 第一教时 总第10教时

一、导入谈话

要点:1.简要说说春节的由来。2.描述城乡人们过春节时的情景。

二、板书习作文题:漫话寒假生活

三、审题

1.看了习作题目,有什么问题没有?

引导学生弄清:

什么是寒假生活?(寒假里的所见、所闻、所做、所感)

什么是漫话?(不拘形式、随便谈)

2.小结:漫话寒假生活,就是要写我们在寒假里的所见、所闻、所做、所感,只要是你感兴趣的,觉得有意思的都可以写。

四、阅读例文

1.教师谈话:书上有一篇同学写的《漫话寒假生活》,仔细读一读,边读边想一想,这位同学都说了些什么。

2.读后讨论。

这篇《漫话寒假生活》说了写什么?

你觉得哪些内容有情趣?怎么有趣?

3.让学生再读一遍例文。

教师根据学生的讨论发言可作以下归纳板书: 谈春节联欢晚会的节目(小品,京剧) 有意思 说阅读书报的收获 有收获 讲什么的都有 不嫌烦

4.小结:这些内容都是想说什么就说什么,这就是漫话。

五、组织“寒假生活漫话会”

可以指定一名同学作为主持人,让学生畅所欲言。 学生在说的过程中,可以用电教设备展示相关的照片,播放录象。

六、指导学生选择材料

让学生简要地说说自己准备写些什么。

讨论:哪些内容可以写进本次习作,哪些内容不可以?为什么?

七、学生练习写作,教师作个别指导

习作1 第二教时 总第11教时

一、学生说习作要求

二、学生读习作,师生评点

三、修改习作

练习1

教学目标:

1、描红练写钢笔行楷字,努力写得入体。

2、认识儿话音,读读比比某一个词儿化以后读起来语音上发生了变化。

3、练习运用叹词表达恰当的语气。

4、修改病句,知道句中语意必须积累。

5、熟记12条成语,丰富语言积累。

6、根据资料向同学介绍我国的一个民族,了解民族风俗,锻炼口头表达能力。

7、学写毛笔字。

教学准备:

投影片等

教学时间:

三课时

练习1 第一教时 总第12教时

一、教学第一题

1、审题。

(1)指名读题目。

(2)教师进一步明确练习要求。

2、指导。

(1)学生自由读这段话。

(2)教师进一步明确练习要求。

(3)让学生说说写钢笔字行楷的注意点。(要从每个字的整体去观察,不要看一笔描一笔,要一气呵成)

(4)以“爱”、“歌”等字为例指导学生体会运笔特点。

(5)教师强调行款布局和整体章法。

3、练习。

(1)学生练习描红。

(2)根据描红情况,教师及时小结,再让学生仿写。

4、反馈。

(1)展示写得好的字,指出好在哪里。

(2)指出不足,根据情况进行纠正强化练习。(学生书写时教师要注意巡视观察,反馈时注意评点、纠正)

二、教学第二题

(1)指明读题目。

(2)教师进一步明确练习要求。

2、指导。

(1)学生自由读,比一比同一组词前后有什么变化。

(2)指名学生回答、讨论。

(3)教师范读,讲解方法:在发前一个音节的韵母的同时卷舌。

(4)学生模仿发音。

3、练习。

(1)学生自由读。

(2)四人小组轮流读,互相指正。

4、反馈。

(1)指名读,注意纠正指导。

(2)延伸练习:平时学习中,你还读过或听过哪些儿化音?

三、教学第三题

1、审题。

(1)指名读题。

(2)教师谈话帮助学生弄清本题的要求。

2、指导。

(1)学生自读例句,思考:填了一个什么词?

(2)师生讨论:怎样选用合适的叹词?(先读逗号后面的句子,根据句意想想该用什么叹词来表达句子的语气)

(3)学生再读例句体会。

3、练习。

(1)学生自读句子,思考句意,体会语气。

(2)选择合适的叹词填空。

(3)填好后,自己再读一读,看是否合适。

4、反馈。

(1)指名读,师生共同讨论是否符合语气。(允许并鼓励学生有不同的答案,只要基本符合语气的表达就行)

(2)扩展练习。

练习1 第二教时 总第13教时

一、教学第四题

1、审题。

指名读题,明确要求。

2、指导。

(1)指名读第一句。

(2)讨论病因。(语意不明,“自己”指的是“我”还是“同学们”?)

(3)想一想I该怎样修改。

(4)学生修改,教师提示修改是要使用适当的修改符号。

(5)朗读修改好的句子。

(6)教师归纳修改病句步骤:一读(读有毛病的句子),二想(想一想怎样修改),三改(使用修改符号),四查(检查是否正确)。

3、练习。

(1)让学生用一读、二想、三改、四查、的方法,自己修改(2)、(3)、(4)句。

(2)四人小组交流:读一读,谈谈自己是怎样改的,为什么这样改。

4、反馈。

(1)逐题讨论修改情况,确定正确答案。

(2)同桌互查练习情况,修改答案。

(3)让同学大声朗读修改后的句子。

二、教学第五题

1、审题。

指名读题,明确要求。

2、指导。

(1)学生自由读12个成语,不认识的字词可以查字典。

(2)教师范读。

(3)学生自由读。

(4)指名读。

(5)理解12个成语的意思。

(1)哪些词你很熟悉?请说说它的意思。

(2)不熟悉的词请查字典。

(3)还不明白的提出来交流。

部分成语参考注释。

处之泰然:对待发生的紧急情况或困难,安然自如,毫不惊慌。

气宇轩昂;形容精神饱满,气度不凡。

神采奕奕:精神饱满的样子。

温文尔雅。

3、练习。

(1)学生自由练读。

(2)指名说说这组成语有什么特点。

(3)根据特点熟读记忆。

(4)同坐位练习背诵。

4、反馈:指名背。集体背。

练习1 第三教时 总第14教时

一、教学第六题

1.课前准备:

(1)布臵学生搜集我国各个民族的资料,了解该民族的聚居地区、风土人情和风俗习惯,并列出提纲。

(2)绘制一件该民族的特色物品或学会一个动作。

2.审题。

(1)谈话导入揭示话题:介绍我国的一个民族

(2)指名读题,明确要求。

3.指导。

(1)启发谈话:我国有许少数民族的兄弟姐妹,他们各有各的特点,课前大家都搜集了有关资料,做了精心准备,待会儿我们就各自向大家介绍一个民族,好吗?

(2)介绍指导:1.根据查阅的资料选取适合要求的内容,进行口头介绍;2.在介绍有关民族的知识时,可以有详有略,但要抓住该民族的特点。

4.练习。

(1)学生先在四人小组中介绍。

(2)轮流上台介绍。

5.总结。

练习1 第四教时 总第15教时

教学目标:

1、学会写方框形的字。

2、端正、整洁的书写。

3、写字要有一定的速度。

教学过程:

一、教师讲解写字要点

园团 “园”和“团”字要求学生在临写的过程中,体会并掌握:“园”和“团”的字形都是立长方形,外框要写在米字格的中间,外框要摆得平正、稳重,稍向右上取势。

二、教师范写

三、学生自由练写

四、教师巡回指导

五、交流评价

六、作业

4、古诗两首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能联系课文内容理解诗句的意思,口述两首诗所描绘的情景。

4、借助课文的语言材料,感受田野春光的美好和农村儿童生活的情趣,激发热爱大自然、珍惜童年生活的美好感情。

教学准备:

课文朗读磁带等。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4课 第一教时 总第16教时

一、旧知导入,揭示课题

1、回忆读过的哪些描写春天的诗歌,指名背给大家听一听。

2、今天,我们又要学习两首描写奏的诗。

二、初读全诗,读准读通

1、释题、简介作者。

2、自读全诗,要求读准生字的音,读通句子。

3、读后检查。

⑴出示生字,指名认读。

⑵指导学生书写生字。

⑶指名朗读,正音。

三、自学全诗,解词释句

1、在小组内讨论诗歌中写的是哪个季节的景色?

2、分小组讨论,弄懂相关词语的意思。

3、全班汇报。你已理解了哪些词语。

4、诗句的意思知道吗?小组互相讨论后集体交流。

5、带着自己对这首诗的理解再次朗读全诗,读出感情。

四、深化理解

1、读一读这首诗,边读边想,在头脑中再现诗句描绘的画面,再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2、作者写出了我们童年生活的乐趣,你喜欢这首诗吗,练习背诵。

3、同学们,你是否有过这样的经历?当时你是怎么做的,心情怎样?请说一说。

五、作业

1、把《村居》的内容改编成一个小故事,讲给同学听一听。

2、背诵。

3、抄写词语。

第4课 第二教时 总第17教时

一、复习

1、背诵《村居》。

2、说说这首诗的意思。

二、学习《宿新市徐公店》

1、揭示课题,简介作者。

2、题目是什么意思,小组内讨论。

三、自学

1、自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顺句子。指名读诗并正音。

2、逐句边读边想:哪些词的意思自己理解了,还有哪些不懂的词语?分别做上记号。

3、分小组交流。

四、全班汇报、评议

1、指名读。说说读的好在哪里,还有什么不足。

2、交流自己理解了哪些词语。

3、谁能说说句子的意思?

4、看图连起来说一说这首诗的意思。

五、深化理解

1、轻声读全诗,想想诗人写的是什么季节的景色,你是从哪个地方看出来的。

2、为什么黄蝶飞入菜花中就无处可寻了呢?

3、读了这首诗,你还体会到了什么?

4、指导朗读,背诵。

六、自读全诗后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全诗的意思。

七、作业

1、朗读,背诵。

2、根据《宿新市徐公店》的诗意,画一幅暮春图,涂上颜色,比比谁画得最好。

板书设计:

村居

草长莺飞

醉春烟杨柳拂堤 早春 竞放纸鸢

(景) (人)

宿新市徐公店

篱笆稀疏 小路深长 黄蝶飞舞 儿童急走

树头花落 叶未成阴 融入菜花 无处寻觅

景人

静动

5、烟台的海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能联系课文理解文中打比方的句子的意思,并能仿造打比方的句子。

4、凭借课文语言材料,了解烟台四季不同的海上奇观和烟台人丰富多彩的物质、文化生活,激发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美好感情。

教学准备:

课文录音磁带、投景片等。

教学时间:

三教时

教学过程:

第5课 第一教时 总第18教时

一、导入

1、回忆记忆中在大海。

2、看地图,找出烟台的位臵。

3、板书课题,揭示课题。(强调“海”的写法)

二、初读课文

1、学生边看课文中所描绘的画面,边听课文的朗读磁带。听完后说一说自己的感受。

2、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

3、检查自读情况。

三、再读课文

1、朗读课文,要求: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⑴指导朗读两个长句子。

第2自然段中一个长句子:小山似的……马路中央。 第3自然段最后的一个长句子:春天是播种的季节……期待着收获的季节。

⑵各自练习朗读全文,要求读正确,读通顺。 ⑶指名“开火车”读全文,然后进行评议。

2、默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提示: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3、小组讨论后交流、评议。

四、写字指导

1、说说写这些生字时应注意些什么。

2、用钢笔描红、临写。

五、作业

1、抄写词语。

2、朗读课文。

第5课 第二教时 总第19教时

一、复习

1、听写词语,评议书写的情况。

2、自读全文,说说课文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主要写些什么。

二、学习第2自然段,感受“独特”

1、朗读,想想这一节除了写到海,还写了什么。

2、各自读介绍“海”的部分,看看片头照片,体会一下该如何读好这段话。

3、人们在冬天的海边又是如何的?读第二层。

4、通过读,你欣赏到烟台的海冬天的风光了吗?能不能用自己的话说说你看到的海是什么样子的?你又是怎样享受这冬海风光的?

5、你觉得冬天的海美吗,想记住她吗?先自己读一读,

然后尝试背诵。

6、小结第2自然段的学习方法:

整体读,想想讲了哪几个意思——分层朗读、理解、体会——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背诵。

三、用上面的方法自学介绍春、夏的两个自然段

1、学生自学(读、背、说)。

2、分小组讨论、汇报。

3、全班汇报,评议。

四、作业

1、朗读课文。

2、背诵第1~4自然段。

3、完成课后习题第4题。

第5课 第三教时 总第20教时

一、复习

1、要冬、春、夏三季中,烟台的海各有什么特点?

2、能通过你的读表现出来吗?

二、继续学习第二段

那么在金色的秋季,烟台的海又是怎样的情景呢?

1、自读第5自然段,整体感知。

2、找出句子,朗读并体会海的特点。

一到立秋这天,海水立刻变得格外湛蓝……空气中立刻就有了秋的凉意。

3、“秋天的海平添了几分充实与忙碌”,这又表现在哪里呢?

4、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背诵。

5、要求学生把第2到5自然段连起来读一读,想一想:作者为什么将冬天的海放到一开始来写呢?

三、学习第三段

所以作者在最后一个自然段中说,烟台的海是一幅画,

是一道广阔的背景,是一座壮丽的舞台。

1、齐读第6节。

2、轻声读课文,体会是怎样的画、怎样的背景、怎样的舞台。

3、欣赏画面,谈谈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四、总结全文

1、烟台的海一年四季都是那么迷人,你最喜欢其中的哪个季节呢?能不能向我们的游客介绍一下呢?比比谁介绍得最好。

2、你到过哪个地方游玩过?哪里给你的印象最深?请把那里的景色给全班的同学介绍一下。让大家也来分享你的愉快。

五、作业

1、课后向家人介绍烟台的海一年四季的样子。让他们也来感受一下那里的壮观、美丽、充实。

2、写一个片断,介绍一处迷人的风景。

板书设计:

5 烟台的海

海 人

冬 凝重 不畏寒风巨浪

春 轻盈 播下希望的种苗

夏 浪漫 人海相依

秋 高远 充实与忙碌

“画”“背景”“舞台”

6、黄果树瀑布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绿线中的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能联系课文内容,理解文中一些打比方的句子的意思,感受瀑布的形态和声响的特点。

4、通过朗读、背诵等多项语言训练,感受黄果树瀑布的壮美以及大自然的无限生机对人的性情的陶冶。

教学准备:

课文录音磁带等。

教学时间:

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6课 第一教时 总第21教时

一、导入

1、同学们,我们曾经读过李白写的一首关于瀑布的诗,大家能背一下吗?

2、庐山的瀑布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3、揭示课题。

4、教师简单介绍黄果树瀑布。

过渡:这瀑布倒底是怎样的一幅壮观的景象?

二、初读课文

1、自读课文,要求:读准生字,读顺句子,遇到不懂的词语查字典解决。

2、检查自学情况。

⑴读生字、词。

⑵说说这些生字该怎么记住。

⑶指名通读课文,要求读顺。

3、轻声读课文,想想主要介绍了黄果树瀑布的哪些方面,除了写瀑布外,还写了什么。

4、分小组讨论,课文按游览顺序可以分为哪几个部分?

第一段(第1自然段):指出黄果树瀑布是一部大自然的杰作。

第二段(第2~8自然段):具体写在黄果树瀑布景区游览的所见、所闻、所感。

三、分段朗读课文

要求:读通课文,注意停顿。

四、作业

1、出示生字,读一读。

2、说说在写这些字的时候要注意些什么。

3、用钢笔描红、临写。

4、朗读课文。

第6课 第二教时 总第22教时

一、复习

1、听写词语。

2、朗读课文,说说课文主要讲些什么。

二、学习第一段

1、指名读,理解“杰作”。

2、这一句该怎么读?突出“真是”、“杰作”。

过渡:为什么作者把黄果树瀑布称为“大自然的杰作”?

三、学习第2自然段

1、进入黄果树风景区,我们首先感觉到的是什么?边读边画出有关语句。

2、这是一种怎样的声音?逐句朗读体会。

3、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4、小结学习方法:

①整体感受

②逐句朗读体会

③感情朗读,想像

四、用上面方法自学第3、4自然段

1、各自读书,勾画。

2、分小组讨论、交流。

3、检查自学效果。

4、指导有感情地朗读第3、4自然段,读出你如临其境、如闻其声的感受。

五、作业

1、抄写词语。

2、朗读课文。

3、用自己的话说一说黄果树瀑布的形态和声响。

第6课 第三教时 总第23教时

一、复习

1、朗读第2到4自然段,体会瀑布的声音、样子及“银雨撒金街”的情景。

2、过渡:让我们与作者一起顺着石级来到谷底,去欣赏这瀑布吧!

二、学习第5到7自然段

轻声读第5到7自然段,想想在谷底,你站在瀑布脚下感觉如何。

1、学生自学,朗读体会。

2、各自谈谈自己最大的感受。

汇报程序:

①读相关句子

②训自己的理解

③感情朗读。

3、在谷底欣赏瀑布,真是让人感动,叫人陶醉,令人精神倍增。齐读第5到7自然段,读出这样的感受。

三、学习第8自然段

1、登上平台,我们又看到了什么?范读。

2、你知道徐霞客是什么人吗?

3、指导朗读好“他遥对瀑布……也完全陶醉了”这一句话。

四、各自朗读课文,再次感受黄果树瀑布的壮美及以大自然的无限生机对人的性情的陶冶。

1、自读体会。

2、说说黄果树瀑布的哪一点最让你陶醉,把这一段读出来或者背下来,表现出你的喜欢。

五、作业

1、朗读课文。

2、完成课后习题第4题。

板书设计:

6 黄果树瀑布 闻其声

看其形

杰作凉丝丝

乐池

谈感受人瀑相融

沉醉

7、别饿坏了那匹马

教学目标:

1、知道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事:酷爱读书的“我”在失去看书的机会时,摆书摊的残疾青年谎称家中有马,买下马草让“我”继续看书的事。

2、流利、准确在朗读课文。

3、理解“流连忘返、茫然、一如往日、溜之大吉”几个词的大意。

教学方法:

抓住重点,指导朗读;迁移运用,指导读好。 教学重点、难点:

色角色朗读,体会人物不同的心理活动。

教学过程:

第7课 第一教时 总第24教时

一、激发学生阅读兴趣,从课题入手

同学们“别饿坏了那匹马”是谁说的?为什么要这样说?请同学们读一读课文。

要求:1、要有一定的速度;2、弄清课文主要写了几个人?主要写了谁的什么事?3、在自己认为最感人的句子下面划上记号。

二、分小组交流

1、抓住重点,指导读懂。2、分角色朗读。3、重点句赏析。

三、迁移运用

课文写摊主说谎是为了成全“我”看书,是一种善意的谎言,你身边有这样感人的事例吗?回去收集一下,然后再说给大家听。

四、小结

习作2

教学目标:

1、激发学生改写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想像力。

2、复习古诗《村居》,能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说出这首诗所描绘的情景。

3、根据古诗《村居》的内容展开丰富的想像,按要求改写成一篇记叙文。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习作2 第一、二教时 总第教25、26时

一、作前回忆,激发兴趣。

通过回忆,复习五年级学过的现代诗《给奶奶送阳光》的改写方法。

1、指名背诵《给奶奶送阳光》。

2、说说自己改写《给奶奶送阳光》最得意的地方,再说说自己当时为什么这样改。

3、教师小结改写的一般方法。

二、读析例文,感知方法。

1、读例文:学生自由读并汇报自己的所得。

2、析内容,明写法。

①指名背诵古诗《宿新市徐公店》。

②说一说诗的意思。

③引导学生将例文和诗句对照起来读,找出哪些内容是围绕原诗来写的,哪些内容是作者的想像。

④讨论: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

⑤小结:改写成记叙文后,就不能原诗那样富有诗的跳跃性,而应当把事情写完整。

⑥进一步讨论:作者是怎样把诗所写的事情写完整的?

小结板书:

把握原诗的内容

展开合理的想像——补充前因后果、进行具体描写、写进真情实感)

三、改写《村居》

1、背诵《村居》并指名说一说诗意,注意发言的面要广一些。

2、出示诗意图,引导学生展开合理的想像。

①引导学生想像“草长莺飞二月天”的春意图,指名用连贯的语句说一说“草长莺飞”的景象。

②引导想像孩子们放飞纸鸢的动人情景。

3、学生试改,教师巡视指点差生。

四、交流评析,共赏优作

1、指名学生读习作,注意好、中、差各选一篇。

2、师生讨论提出修改意见,学生修改。

3、择优欣赏,表扬先进,激励后进。

4、誊写习作。

练习2

教学目标:

1、描红练习钢笔行楷字,学习行楷的运笔方法和技巧。

2、认识一些繁体字,了解一些汉字演变的情况。

3、理解和运用学过的成语,能根据意思填写相应的词语。

4、给多义词按不同的词义分别造句。

5、熟记成语12条。

6、读背古诗《早春》。

7、通过口语练习,培养学生创造想像能力和综合表达能力。

8、学写毛方字。

教学时间:

四教时

教学过程:

练习2 第一教时 总第27教时

一、明确课时任务

二、教学第一题

1、出示教学内容。

讨论:本次钢笔练习和以前有什么不同?

2、朗读诗句,注意每个字的字形。

3、提出难写的字。

4、讨论怎么写,可适当让学生说说行楷运笔的特点和应注意的地方。教师范写。

5、学生描红。

6、评价、交流。

①展示优秀的作业,评点好在哪里。

②指出不足,进行纠正强化训练。

三、教学第二题

1、复习学过的部分繁体字。

2、从以往学习繁体字的实践中,你发现汉字的简化有什么规律?

3、小结:认读繁体字我们可以记住主要部件、偏旁的简化,这样可以帮助我们识记一批繁体字。

4、学生认读本题中简化字组成的词语。

5、将简化字和繁体字进行对照,比较,认读。

6、讨论:你认读之些繁体字有什么窍门?

7、多种形式认读繁体字,以达到熟练。

四、教学第三题

1、复习学过的成语。

2、指名读题,明确要求。

3、学生逐条读题,读懂划线部分给出的意思。

4、鼓励学生从自己的记忆中提取相应的成语,再小组交流,然后自行填写。

5、指名板演。

6、教师小结,点拨方法。

练习2 第二教时 总第教28时

一、复习

认读上节课所学习的繁体字。

二、明确课时任务

完成第4~6题练习。

三、教学第四题

1、明确练习要求。

2、出示例题,学生反复朗读。

3、学生朗读例句,体会“分外”一词在两个句子中的不同意思。

4、教师点拨。

5、学生认读“骄傲”、“结实”的不同意思,弄清使用对象和情境。

6、学生口头造句。

7、交流、评价。

四、教学第五题

1、背诵学过的成语歌。

2、学习新知。

⑴多种形式,准确认读。

⑵多种渠道,理解词义。

①这些成语哪些是你早就知道了的?能说说它们的意思吗?

②借助工具书初步了解你不熟悉的成语的意思。 ③你认为哪些成语的意思还不明白,请提出来。 ⑶边读边想,注意联系。

同学们一边读一边想时,还发现了什么? ⑷反复吟诵,感受意境。

⑸熟读成诵,巩固积累。

五、教学第六题

1、复习旧知。

2、学习古诗《早春》。

⑴简单地作介绍。

⑵准确认读,自由试读,指名朗读。

⑶读懂诗意。

①结合插图,试讲诗意。

②教师点拨,重点击破。

⑷反复吟诵,想像画面。

⑸熟读成诵,巩固积累。

练习2 第三教时 总第29教时

一、教学第七题

1、审题。

⑴揭示课题。

板书:口语交际:我打算这样布臵房间。 ⑵指名读本次口语交际的要求。

⑶引导学生进一步明确本次口语交际的要求。 ①学生绘制布臵房间的草图。

②把自己的设想有顺序地说出来。

2、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展开丰富的想像,绘制出布臵自己房间的草图。

3、练习。

⑴学生将自己的设想有顺序地自由试说。 ⑵指名一个中等学生来说。

⑶分组练说,组员之间互相评议。

⑷每组指出一名组员到台上来试说,进行比赛。 ⑸教师对学生的讲说进行评点、小结。

⑹让学生把所说的写下来。

练习2 第四教时 总第30教时

教学目标:

1、继续练写外框形的字。

2、写字要有一定的速度。

3、书写端正、整洁。

教学过程:

一、教师午解字的书写要点

国回

1、“回”字是卧长方形,呈上展下收之势,字的四角出内宫,外框的“口”字要向内收缩,忌大。

2、“国”字呈立长方形,大部分在内宫内,起笔竖和横折的收笔可适当出内宫。

二、教师范写

三、学生自由练习

四、教师巡回指导

五、学生间交流、评价

六、教师总结

七、练习书写

8、大江保卫战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绿线中的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背诵课文第5节。

4、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人民子弟兵在洪水恶浪面前,为了保卫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而奋不顾身的大无畏精神。

教具准备:

课文录音磁带等

教学时间:

三教时

教学过程:

第8课 第一教时 总第31教时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⑴欣赏歌曲《为了谁》,让学生进入情境。

⑵简单地介绍背景。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解决生字词。

2、小组讨论如何给课文来分段。

第一部分(第1节):写长江遇到特大洪水,人民子弟兵打响了大江保卫战。

第二部分(第2~5节):写我部队官兵有大江保卫战中表现神勇,涌现出许多动人事迹。

第三部分(第6节):赞扬人民子弟兵的精神永远铭记

在人民心中。

三、学习第一部分

1、范读,思考:这一段写了几层意思?

2、画出反映灾情危急的词语、标点,读一读。 3、指导朗读。

4、画出子弟兵奔赴战场的词语,读一读。

5、指导朗读,体会子弟兵大战洪水的英勇气概。 6、学生小结这一部分的内容。

四、作业

1、完成课后练习第二题,教师指导书写。 2、朗读课文。

第8课 第二教时 总第32教时

一、复习

指名读第一部分,说一说这一部分的主要内容。

二、学习第二部分

1、默读,思考:这一部分写人民子弟兵在大江保卫战中的动人事迹,主要写了哪几个典型事迹?

2、学习事迹一:大堤抢险

⑴指名朗读。

⑵看图片,用自己的话讲述图意。再看看课文中是怎么描述的。

⑶默读。

①画出体现子弟兵求援神速的词语。

②画出体现战士意志坚强、奋不顾身的词语。

③面对险情,战士们精神怎样?找出文中的有关语句来读一读。

⑷回忆场景,体会战士们的心情。

⑸指导朗读。

3、学习事迹之二:铁汉本色

⑴自读,用自己的话向同学们介绍黄晓文的事迹。 ⑵理解“在那几十个难忘……事迹啊!”说说这句话含义。

⑶指导朗读。

4、学习事迹之三:勇救群众

⑴指导朗读,读中理解。

①“飞向……习向……飞向……”

②“……”(省略号的作用)

③“哪里……就……;哪里……就……” ④“看到……看到……就像看到……”

⑵轮读、齐读。

三、小结

四、作业

1、课后练习第3题。

2、背诵第5自然段。

第8课 第三教时 总第33教时

一、复习

1、听写词语。

2、有感情地背诵课文第5自然段。

二、学习第三部分

1、齐读。

2、这段话在全文中所起的作用是什么?

三、回顾全文

1、概述全文的思想内容。

2、课文中哪些句段令你感动,有感情地读一读。

四、说话训练

1、以“当长江大堤遇险时”为开头说一句话。

2、19xx年洪涝灾害后,许多人失去了家园。当时你是怎么想、怎么做的?

五、作业

1、造句:⑴惊心动魄 ⑵闪烁

2、写一篇读后感。

3、搜集抗洪救灾中的故事,在班级中进行交流。

板书设计:

8 大江保卫战

大堤抢险(面)铁汉本色(点)勇救群众(面)英勇 铭记

9、真情回报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能给课文分段,并说出段落大意。

4、通过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懂得“诚实劳动,换来的是难忘的关怀与爱意”这一道理。

教学时间:

三教时

教学过程:

第9课 第一教时 总第34教时

一、揭示课题,导入新课

1、板书课题。

2、讨论:什么叫回报?什么叫真情?

二、检查预习

1、出示生字卡片让学生认读。

2、完成文后练习题2,用钢笔描红、临写。教者适当分析字形,指导书写。

3、查字典理解有关词语。

4、指名分自然段朗读,注音正音。

三、默读课文,考虑分段,初知段意。

第一部分(第1节):讲“我”因家境所迫,争取到一份送报纸的工作。

第二部分(2~6节):讲订户对于“我”付出的劳动给予了加倍的回报,不仅给小费。还为“我”买自行车。

第三部分(第7节):讲“我”用认真负责的态度回报订户,以“真情”回报“真情”。

四、学习第一部分

1、指名读。

2、思考:“我”为什么“不得不”为家里挣钱?能不能将“不得不”换成“要”?“我”又是想什么办法“为家里挣钱”的?

3、小组讨论,请代表发言。

4、齐读第一部分,体会“我”家境的困窘及找工作的不容易。

五、作业

1、朗读课文。

2、抄写词语。

第9课 第二教时 总第35教时

一、复习

1、听写词语。

2、朗读第一部分,说说第一部分主要写了些什么。

二、学习第二部分

1、默读第二部分,思考:

⑴“我”是怎样勤勤恳恳地工作的?画出有关语句来读一读。

⑵“我”诚实的劳动,得到了怎样的回报?

⑶出示图片,结合课文和画面,用自己的话加以描述。 ⑷读第5、6自然段,指名表演。

⑸指导朗读,加深理解课文中表达的人与人之间真诚相待、互相关怀的一片“真情”。

三、作业

1、朗读课文。

2、搜集生活中互相关心、互相帮助的事例。

第9课 第三教时 总第36教时

一、复习

1、指名朗读第一、二部分。

2、说说“我”为订户付出了怎样的“真情”,得到了怎样的“回报”。

二、学习第三部分

1、指名朗读。

2、圈画出两个“依旧”,说说其含义。

3、读最后一句话,体会含义,说说作用。 (点明中心,总结全文)

三、回应课题。说说谁对谁付出了“真情”,谁对谁给予了“回报”。

(结合板书,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四、拓展训练

在生活中,处处有真情在,付出终有回报。请举例说说,力求说得具体、流畅。

五、作业

1、以“人间自有真情在”为题,写一则小故事。 2、预习《莫泊桑拜师》。

板书设计:

9 真情回报

真诚地服务

“我” 订户

难忘的关怀与爱意

“依旧”“依旧”

10、莫泊桑拜师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绿线中的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通过莫泊桑拜师的故事,知道仔细观察、不断积累、勤奋练习是提高写作水平的必由之路。

4、理解课文内容,感受福楼拜的循循善诱和莫泊桑虚心好学、勤学苦红的精神。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10课 第一教时 总第37教时

一、揭示课题,导入新题

1、揭示课题,简介莫泊桑。

2、谈话导入。

二、初读课文,理清思路

1、自读课文,要求读通顺,不懂的词语查字典。

2、指名按自然段读课文,教师正音。

3、思考分段,感知大意。

第一段(第1自然段):莫泊桑拜师的原因。

第二段(第2~9自然段):莫泊桑拜师的经过。

第三段(第10自然段):莫泊桑拜师的结果。

三、学习第一段

1、指名朗读第一段,思考:莫泊桑为什么要拜师?

2、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莫泊桑从小热爱写作?

3、莫泊桑面对自己的作品平平常常,没有什么特色,他的心情怎样?

4、简介福楼拜。

5、用自己的话说说莫泊桑拜师的原因。

6、指导朗读。

四、作业

1、完成文后的第2题。

2、朗读课文。

第10课 第二教时 总第38教时

一、复习

1、听写词语。

2、造句。

酷爱 滔滔不绝

二、讲读第二段

1、听朗读录音。

2、思考:

这一部分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3、福楼拜每次都说了些什么?所说的话中哪句话最关键?默读课文后回答。

⑴朗读第一句:“是你的功夫还不到家。”

①福楼拜是针对什么说这句话的?

②可以看出福楼拜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③福楼拜认为必须怎样做才能使功夫到家? ⑵朗读第二句:“怎么会没什么好写呢?” ①福楼拜是在什么情况下说这句话的?

②莫泊桑是什么样的心情?

③指导朗读,进行想像。

④指导分角色朗读,再现情境。

⑶朗读第三句:“光仔细观察还不够,还要能发现别人

没有发现和没有写过的特点。”

①为什么说这句话是这段话中的关键?下面哪些话是围绕这句话来训的?

②这些话再次说明福楼拜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③对福楼拜的教诲,莫泊桑有什么反应?说明他是一个怎样的人?

④指导朗读。

4、小结:课文写莫泊桑拜师的经过,共写了他三次求教的情况,重点写了师生二人的对话。从他们的对话中我们看出了什么?

三、学习第三段

1、指名读。思考:

莫泊桑是怎么做的,结果怎样?

2、齐读,进一步体会莫泊桑的勤奋好学。

四、讨论

学习了这篇课文后,你有什么启发?你打算今后怎样向莫泊桑学习?

(请学生上台各抒已见)

五、作业

1、完成课后习题第4题。

2、朗读课文。

10 莫泊桑拜师

莫泊桑 福楼拜

焦急万分虚心求教 功夫还不到家,要肯吃苦勤练习

一无所获再次求教 怎么没什么好写的呢?

六年级上语文学科计划

六年级上语文学科计划

勤学 善教

11、古今贤文(志向篇)

教学目标:

1、理解本文一些难懂的句子。

2、树立远大的志向。

3、懂得只有持之以恒、专心致志地在实践努力奋斗,才能实现自己的理想。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难解的句子。

教学方法:

读读——议议——读读

教学过程:

第11课 第一教时 总第39教时

一、整体感知,指导读通

同学们,我们学了不少名人格言、警句,今天我们将学习《古今贤文》(志向篇)。

1、解题。

2、初读课文。

要求:①读准字音;②画出你认为含义深刻的句子;③全文 分成几个部分,每部分分别写了些什么?

3、检查。

①指名学生读课文;②画出句子鼓励学生质疑;③结合上下文理解各自所画的句子。

二、抓住重点,指导读懂

1、胸无理想,枉活一世

2、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

三、诵读感受

1、放声诵读,感受句子的节奏、音韵美。

2、背诵或选背有关句子。

习作3 看图作文

教学目标:

1、能按作文要求,观察多幅图写作文。

2、读懂“习作要点提示”,领会写好看图作文的方法。

3、初步学习怎样描写人物的心理活动。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能扫顺序观察六幅图并展开合理的想像。 难点:初步学习怎样描写人物的心理活动。

教学时间:

两教时

教学过程:

习作3 第一、二教时 总第40、41教时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人的健康成长和教育是分不开的,特别是父母的教育对我们的一生影响很大。今天,我们要写的作文是关于一位母亲如何教育孩子的。

二、习作指导

1、复习看图作文的方法。

⑴指名说。

⑵教师相机板书:

看——按顺序;想——要合理;写——要具体。

2、看图。

⑴学生按上述复习的方法自由观察六幅图。

⑵同桌交流看到的内容。

⑶请六位同学分别说说每幅图的内容。

⑷请两三位同学说说这六幅图讲的是一个什么故事。

⑸小结:同学们在讲的时候,不仅要把看到的说出来,有的还加入自己的想法,这很好。下面我们具体地看这六幅图,给我们留下了哪些想像的空间。

3、想像。

⑴第一幅图。

①看图,想一想哪些地方我们可以通过想像来补充。 ②学生看图后自由发表自己的意见。

③指名说第一幅图,提示:母亲为什么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送他去读书?送到村口时的自然环境怎样?他们临别时的动作、心情、神态怎样?

④小结:把想像写进去就是指我们自己在看图时要进入图画所描写的情境中去,设身处地见画中人物之所见,想画中人物之所想,仿佛我们就是画中人。这样我们的想像就会合理。下面请同学们用这种方法看第二幅图。

⑵第二幅图。

①看了这幅图你想象到了什么?同座位互相交流,自由说。

②指名说,提示:为了孩子读书,母亲过着怎样的生活?母亲在家是怎样挂念自已孩子的?注意引导学生说出真情实感。

⑶第三、四、五、六幅图。

①学生按上述方法看图想象。

②同座位互说互评。

③指名几幅图连起来说,师生人同评议。

4、练说全文。

要求学生将六幅图连起来说,把自己想象的内容加进去。

⑴学生自由练说。

⑵指名说,师生对照要求进行评议。

三、学生练习写稿

四、评议修改,选优欣赏

练习3

教学目标:

1、描红练写钢笔行楷字,学习行楷的运笔方法和技巧。

2、用部首查字法查字,能根据具体的语言环境,从字典中准确而快整速地选择义项。

3、区别三组近义词,能正确运用。

4、认识排比句式特点及这样写的好处。

5、熟记12条成语。

6、读背两句富有哲理的话。

7、通过议论训练,增强学生在陈述自己观点、反驳对方观点的过程中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8、学写毛笔字。

教具准备:

小黑板、投影片

教学时间:

三课时

教学过程:

练习3 第一教时 总第42教时

一、明确课时任务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将完成“练习3”的第1—3项习。

二、教学第一题

1、出示教学内容。

问:你知道这一段话出自哪篇课文?(《大江保卫战》一课)

2、学生朗读这一段后,讨论欣赏:你觉得这段话的

书写美在哪儿?

3、学生再读一段,注意生个字的字形。

4、这段话中哪些字比较难写?请提出来。(相 心 实 照)

5、讨论该怎第写,可适当让学生说说行楷运笔的特点和应注意的地方。教示示范。

6、学生描红。要求:一边描一边记忆,要从字的整体上去观察,不要看一笔描一笔,要一气呵成,并注意字距、行距的安排。

7、反馈学生作业,评点优劣,进行强化练习。

三、自学第二、三题

第二、三题练习类型,我们以前已经遇见过,请同学们先看清题目的要求,试眷做一一做。

学生答题,教师巡视指导。

四、反馈第二题

1、审题,进一步明确练习要求。

2、映示本题训练内容。

3、汇报交流。

4、学生自行订正

5、小结。

五、反馈第三题

1、出示本题训练内容。

2、分辨这三组词,每组词的意思有什么羿同。

3、朗读六个句子,体会每句话表达的意思,想想用哪个词更确切。

4、交流、汇报。

5、朗读填 好的句子,进一步体会三组近义词之间的意义区别。

六、作业

选择适当的词语填空,再读一读。

格外 更加 渐渐 常常 居然 果然

1、过了清明,天气( )暖起来了。

2、久别重逢,大家( )亲热。

3、他说要下雪,( )下雪了。

4、公家的书,应该( )爱护。

5、他关心同学,乐于助人,( )受到表扬。

6、我真没想到他( )会做出这样的事来。

练习3 第二教时 总第43教时

一、明确课时任务

完成第4到6题练习。

二、教学第四题

1、出示教学内容。

2、明确练习要求。

3、多种形式朗读第题中三段话,说说出处。

4、认识排比句式特点,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⑴自由读三段话,体会这类句子和别的句子和什么不同。

⑵汇报、交流。

5、再读,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6、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7、拓展练习。你能从我们学过的课文中举出这样的例子来吗?

三、教学第五题

1、复习旧知。背诵本学期学过的成语歌。

2、学习新知。

⑴多种形式,准确认读。

⑵多种渠道,理解词义。

①这些成语哪些是你早就会的?能说说它们的意思吗?

②借助工具书初步了解你不熟悉的成语的意思。 ③你认为还有哪些成语的意思还不大明白,请你提出来。

⑶边读边想,注意联系。

⑷反复吟诵,感受意境。

⑸熟读成诵,巩固积累。

四、教学第六题

1、复习旧知。背诵学过的含有哲理的名言。

2、学习新知。

⑴准确认读。自由试读,指名朗读。

⑵读懂句意。

①结合插图,读懂第一句。问:你能说说这幅图画了些什么,是哪句的意思。

②点拨关键词,读懂第二句。

⑶熟读成诵。

⑷巩固积累。

练习3 第三教时 总第44教时

一、教学第七题

1、激趣导入。

2、揭示话题:在电视节目和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可以看到辩论的场面。这节课我们也来学习辩论,开个“小小辩论会”。

(板书:口语交际:小小辩论会)

3、明确怎样“辩论”。

4、学生朗读辩论记录,要求读熟练。

5、讨论:辩论双方的观点各是什么?有什么欠缺,正确的结论是什么?

6、分角色演练。

⑴分小组练;

⑵指名上台练;

⑶再分小组练。

7、拓展练习。

辩论题目:写完作业后该不该请家长帮忙检查 正方:应该请 反方:不该请

⑴正方、反方分组讨论,充分陈述自己的观点。 ⑵正方、反方推荐优秀选手进行辩论。 ⑶师生共同评价辩论情况。

⑷同桌演练。

8、课后征集辩题,举行主题队会。

练习3 第四教时 总第45教时

教学目标:

1、练习写“画”、“闹”。

2、端正、整洁地书写汉字。

3、写字要有一定的速度。

教学过程:

一、教师讲解两个汉字的书写特点

国回

1、“画”字下框呈下包上之势,它的中间部分,须向下向中间靠扰。外框取上展下收之势,位臵不要太高。

2、“闹”字呈立长方形,外面的“门”字部呈上包下之势,“闹”字形可稍阔,半包围的下部略往外展开之势。

二、教师在黑板上示范书写

三、学生自由练习书写

四、教师巡回指导

五、师生交流、评价

六、教师进行课堂小结

七、作业:学生练习书写

12、孔子游春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联系上下文体会文中成语的意思,并任选其中两个成语造句。

2、体会第8自然段孔子所说的那段话所蕴含的道理。

3、通过具体的语言文字,领会孔子循循善诱的教育方法及师生间浓浓的情谊。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1、2、8自然段。

教具准备:

挂图、投影片。

教学时间:

三教时。

教学过程:

第12课 第一教时 总第46教时

一、名言导入 揭示课题

1、“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同学们知道这是谁的名言吗?

2、孔子是什么人?你们还知道他的哪些名言?

3、揭示课题:12 孔子游春

二、初读课文

1、自学课文。

(1)提出自学要求:

①读准字音,认清生字字形,读通每句话。

②用“——”画出本课中的成语,用“——”画出不理解的词语,借助工具书,联系上下文体会它们的意思。

(2)学生自学。教师巡视,适时辅导有困难的学生。

三、检查自学效果

1、指名读课文,帮助纠正字音和读得不通顺的地方,引导学生把课文读正确。

2、指名说课文中的成语有哪些。

出示成语:

桃红柳绿 意味深长 司空见惯 情不自禁 温文尔雅 深思熟虑 从容不迫 手舞足蹈

3、指导书写生字

(1)学生仔细观察田字格中的生字后,指名板演。

(2)引导评价,适当范写。(突出字的各部分之间的比例及笔顺)

(3)学生用钢笔描红、临写。

四、默读课文

1、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大体上写了几部分内容?

2、小组讨论,全班交流。(课文主要写了三部分内容:泗水春景 孔子论水 师生论志向)

五、选择你所喜欢的那一部分,读给同桌听。

六、作业

1、练读课文。

2、抄写生字词及本课中的成语。

第12课 第二教时 总第47教时

一、复习

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可以分为几部分?

二、精读课文

1、反复轻读课文,找出你感受深的句子。

2、小组合作,讨论交流。

3、全班交流:

出示:阳光普照着大地,泗水河边桃红柳绿,草色青青,习习的春风像优美的琴声,在给翩翩到来的春天伴奏。大自然多像一位伟大的母亲!广袤的大地是她宽广的胸怀,茂密的森林是她飘逸的长发,温暖的太阳是她明亮的眸子,和煦的轻风是她甜蜜的絮语……

(1)自由朗读。

(2)引导学生谈感受:这段话美在哪儿?写出了什么?

(3)展开想象,练习说话:

( )是她( )的( )

( )是她( )的( )

( )是她( )的( )

(4)指导朗读这一段话。

(5)齐读这一段话。

(6)练习背诵这一段话。

(7)泗水春景这么美丽,所以孔子带弟子到河边游玩。齐读第一自然段。

出示:孔子凝望看泗水的绿波,意味深长地说;“水奔流不息,是哺育一切生灵的乳汁,它好像有德行。水没有一定的形状,或方或长,流必向下,和顺温柔.它好像有情义。水穿山岩,凿石壁,从无惧色,它好像有志向。万物入水,必能荡涤污垢,它好像善施教化……由此看来,水是真君子啊!”

三、自学课文

(1)自由读,思考:

这一段话是围绕哪一句话写的?

(2)水与真君子之间有那些相似的地方?孔子让学生看水的目的是什么?

(3)对于大自然中的水你还有其它感受吗?

(4)指导朗读这一段话。

(5)齐读这一段话。

(6)练习背诵这一段话。

(7)孔子能从司空见惯的流水中看出如此深奥的道理,你对这位大教育家有何评价?

(8)分角色朗读3-9自然段。

四、作业

1、背诵课文第1.2.8自然段。

2、将第2.8自然段末尾的省略号换成与上文有密切联系的具体句子。

第12课 第三教时 总第48教时

一、复习

指名背诵课文第1、2、8自然段。

二、继续精读课文

出示:子路是个急性子,老师的话音未落就开了腔:“我愿意把车马、衣服拿出来跟朋友一块儿享用,就是用坏了,穿破了我也不会在意。朋友之间就应该有福同享嘛。” 温文尔雅的颜回经过深思熟虑,从容不迫地说:“我希望成为——个不为自己表功的人。”

(1)自由读。

比较子路和颜回的性格有什么不同?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

(2)分角色朗读这两段话。

(3)讨论:子路和颜回的性格你欣赏谁,不欣赏谁?

(4)孔子对子路和颜回的志向持什么态度?

(5)出示挂图:请同学们说说图上画了哪些景物,图上有哪些人,他们在干什么?

(6)分角色朗读课文10-17自然段

(7)孔子让学生在游玩中谈志向,你对这位大教育家又有何评价?

三、小结

1、泗水春景、孔子论水、师生论志向这三部分内容是怎样融合在一起的?

2、谈谈学了这篇课文后,你有什么收获?

四、指导造句

本课中有不少成语给文章增添了魅力现在请同学们任选其中的两个造句。

(桃红柳绿 意味深长 司空见惯 情不自禁 温文尔雅 深思熟虑 从容不迫 手舞足蹈 )

1、同桌交流、讨论。

2、指导造句,评议。

3、把句子写下来。

五、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收集有关孔子的故事。

板书设计:

12 孔子游春 哺育生灵——有德行

流必向下——有情义

看水、议水真君子 穿岩凿壁——有志向

荡涤污垢——善施教化

有福同享

弟子言志

不好表功

13、早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结合课文内容说出作者写梅花的用意。

3、通过课文语言材料,体会并学习鲁迅先生时时早、事事早的精神。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具准备:

挂图、投影片。

教学时间:

两教时

教学过程:

第13课 第一教时 总第49教时

一、激发兴趣 揭示课题

1、今天老师带领同学们去浙江绍兴访问鲁迅先生早年求学的地方——三味书屋。在三味书屋的东北角上有一张鲁迅先生曾经用过的书桌,在书桌上鲁迅曾刻了一个字“早”你们想知道这个“早”字的来历吗?

2、板书课题:13 早

二、范读课文(听录音)

听课文录音,提出学习要求:课题“早”指什么?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三、自读课文(自学要求)

1、读准宇音,认清生字字形,读顺每句话。

2、画出不懂的词语,联系上下文或借助工具书了解它们的意思,仍然不懂的请做上记号。

四、检查自学效果

1、指名读课文,帮助纠正字音和读得不通顺的地方引

导学生把课文读正确。

2、了解词语的掌握情况,对学生不懂的词语教师作适当讲解。

五、指导书生字

1、学生仔细观察田字格中的生字后,指名板演。

2、引导评价,适当范写。

3、学生用钢笔描红、临写,教师巡视指导。

六、作业

1.抄写生字词

2.练读课文

第13课 第二教时 总第50教时

一、复习

课文主要写了什么,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二、精读讲解

1、通过第一课时的学习,你知道了哪些知识?还想知道哪些知识?

2、小组讨论交流。

3、全班交流:

(1)三味书屋的陈设(第三自然段):

①按方位顺序介绍三味书屋:

南墙上——匾

东面正中——画

画前面——先生座位

四面——学生书桌

东北角上——鲁迅用过的一张书桌

②出示三味书屋的挂图,请学生说说三味书屋的陈设。 ③当你看到鲁迅先生用过的书桌时会想到什么呢?而作者看到鲁迅先生用过的书桌又想到了什么?

(2)鲁迅在桌上刻“早”的原因(第6.7自然段)

④自由读

⑤思考:

鲁迅迟到的原因是什么?

鲁迅后来迟到过吗?为什么?

(3)描写梅花的句子(第五自然段)

出示:迈进后园,蜡梅开得正盛,几乎满树都是花。那花白里透黄,黄里透绿,花瓣润泽透明,像琥珀或玉石雕成的,很有点冰清玉洁的韵致。梅飘香而送暖,梅花开的时候,正预示着春天的到来。二十四番花信风,一候是梅花,开得最早。

a、自由读,想想你从中读懂了什么?

b、指名说

c、理解“润泽透明”、“冰清玉洁”、“韵致”等词的意思。 d、腊梅花美在哪儿?

e、指导朗读这段话。

f、作者为什么要写梅花呢?

三、朗读全文

四、总结课文

学了这篇课文后你有什么收获?

五、作业

1、朗读课文。

2、按方位顺序,写一段话介绍你的教室或房间。

板书设计:

13 早

梅花开得早

以花喻人珍惜时间 鲁迅时时早、事事早

14、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艰苦”“燃眉之急”造句。

2、结合课文内容说出“它融进了北进的滚滚铁流,融进了宣传鼓动员的竹板声里”等句子的含义。

3、通过具体的语言材料,体会彭德怀与战士同甘共苦的精神。

4、分角色朗读课文。

教学准备:

投影片

教学时间:

三教时

教学过程:

第14课 第一教时 总第51教时

一、谈话导入课题

1、今天我们学习的是红军长征途中发生的事。板书课题:14彭德怀的大黑骡子。

2、简介彭德怀。

3、彭德怀和大黑骡子之间发生了什么样的事?

二、自读课文

1、自学要求:

①读准字音,认清生字字形,读顺每句话。

②画出不懂的词语,借助字典,联系上下文来理解。 ③思考揭题时所提出的问题。

2、学生自学,教师巡视,适时辅导有困难的学生。

三、检查自学效果

1、指名读课文,帮助纠正字音和读得不通顺的地方。

2、指名回答彭德怀和大黑骡子之间发生了什么样的事?

四、指导书写生字

1、学生仔细观察田字格中的生字后,指名板演。

2、引导评价,适当范写。

3、学生用钢笔描红、临写,教师巡视辅导。

五、作业

1、练渎课文。

2、抄写生字词。

第14课 第二教时 总第52教时

一、默读课文,思考:

1、彭德怀既然那么喜爱大黑骡子,为什么要把它杀掉?

2、小组讨论交流。

3、全班交流归纳出:彭德怀爱大黑骡子,但更爱战士,为了让更多的战士走出草地,他才杀了牲口。

二、再读课文

1、用“——”画出表现彭德怀爱骡子的语句, 用“======”画出表现彭德怀爱战士的语句。

2、同座交流,讨论,教师巡视。

3、全班交流。

(1)学生读表现彭德怀爱骡子的语句。

(2)彭德怀是个铁骨铮铮的军人,对待大黑骡子却是如此深情,让我们再好好地体会体会。

(3)投影映示其中的几个句子,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有感情地朗读。

出示:有时彭德怀抚摸着大黑骡子念叨着:“你太辛苦了,连一点料都吃不上。”说着,就把自己的干粮分出一些,

悄悄地塞进大黑骡子的嘴里,一直看着它吃完。 ①读了这段话,你们有何感觉?

②彭德怀为什么这样爱大黑骡子呢?

③指导朗读。

出示:彭德怀向着斜倒下去的大黑骡子,缓缓地摘下军帽……

④这里为什么用省略号?你认为可以补充什么内容?引导学生想象彭德怀的内心活动、神情,体会他对大黑骡子的感情。

⑤指导朗读。

出示:彭德怀推开警卫员端来的一碗肉汤,发火道:“我吃不下,端开!”

⑥彭德怀为什么吃不下肉汤?你有这方面的切身体会吗?引导学生从实际生活的体验中去将心比心,体会彭德怀内心的痛。

⑦指导朗读。

(4)学生读能表现彭德怀更爱战士的语句。

①他眼见战士们一个个因饥饿而昏倒在地,便把目光盯在自己的坐骑大黑骡子上。

②现在,草地上断粮了,彭德怀决定杀坐骑解决燃眉之急。(理解“燃眉之急”)

③部队现在连野菜也吃不上了

只有杀牲口解决吃的,或许能多一些人走出草地。

4、分角色朗读2-20自然段。

(1)同座练读。

(2)指名读,评价(要读出彭德怀爱骡子但更爱战士的心理)。

三、谈谈你对课文最后一自然段的理解。

四、作业

1、分角色朗读课文。

2、收集有关彭德怀的小故事。

第14课 第三教时 总第53教时

一、复习

分角色朗读课文。

二、指导造句

1、找出“艰苦”“燃眉之急”这两个词所在的句子

2、讨论:

“艰苦”可以与哪些词语搭配?(岁月,环境……) 你觉得什么情况才可以称为“燃眉之急”?你碰到过“燃眉之急”的时候吗?

3、同座讨论造句。

4、指名造句、评价。

三、总结课文

在这篇课文中你学到什么?

四、实践活动

讲述有关彭德怀的小故事。

五、作业

1、用“艰苦”“燃眉之急”造句。

2、小练笔:写你喜欢的一种小动物。

板书设计:

14、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

爱骡子 更爱战士

抚摸、塞进

深情地望 只有 或许

背过脸去

摘下军帽

推开肉汤

与战士同甘苦

六年级上语文学科计划

六年级上语文学科计划

15、一算惊世界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史丰收在数学上创造了四则运算速算法的辉煌成就和他敢想敢干的创造精神。

教学时间:

一教时

教学过程:

第15课 第一教时 总第54教时

一、揭示课题

1、板书课题。

2、审题:“惊”是什么意思?

读了课题,你想了解什么?

二、自学课文

1、自由读课文。

2、思考:

(1)10岁时的史丰收是怎样创造一位数速算法的?

(2)为什么史丰收要钻研除法和加减法的速算法?

(3)史丰收什么时候又解决了乘方、开方的速算法?

3、讨论交流。

三、深化理解

1、史丰收创造的四则运算速算法有何意义?

2、从史丰收创造速算法的过程中你受到什么启发?

四、赏读课文

用赞叹的语气赏读课文前后两个自然段。

五、综合活动

把收集的数学领域中的名人故事讲给同学们听。

习作4 我写我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弄清写作要求,并选择适当的事情写出自己的特点和个性。

2、指导学生根据要求给习作画插图或配照片。

3、准备参加班级的“我写我”作文朗诵会。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通过具体的事情写出自己的特点和个性。 教学难点:

①能写出自己的特点。

②给习作配插图。

教学准备:

让学生准备能反映自己个性特点的照片。

教学时间:

两教时

教学过程:

习作4 第一、二教时 总第55、56教时

一、导入谈话

教师:今天,我要让大家放开胆子写一篇作文,胆子可以大到什么程度呢?请同学们读一读课本上的要求。

二、学生自读课本上的习作指导

三、讨论,弄清习作要求

问:课本上对本次作文提出了什么要求?

要求学生弄清:

1、写自己在小学的学习生活,什么内容不限,要能写出自己的特点和个性。

2、能为自己的习作配插图或选配照片,作文的题目由自己来定。

3、准备在班级朗读自己的作文。

四、教师板书习作范围:

我写我

五、讨论选材

1、在小学阶段什么事情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讨论发言,扼要作一些板书。

2、有印象的事情很多,应该写什么?(印象特别深的事情)

3、写的时候应该注意些什么?(所写的内容能反映自己的什么特点——与众不同)

六、学生作文,教师作个别辅导

七、初读习作,指导修改

让写好的同学读一读自己的作文。要求其他的同学注意:看是否达到了习作的要求,即是否写出了自己的特点和个性;还存在什么问题,应该怎样做。

在学生读自己作文时,可以说一说插图的构想或出示插图、照片。

八、要求学生作文写好后,反复朗读,准备参加“我写我”作文朗诵会。

九、学生把修改好的作文抄写在作文本上。

练习4

教学目标:

1、用钢笔描红,学习行楷的运笔方法与技巧。

2、朗读句子,初步感知语气词“啊”的读音变化。

3、对对子练习,进一步增强对对子的能力,领略文字使用的技巧。

4、按一定的顺序,重新排列次序混乱的句子。

5、熟记12条成语。

6、朗读、背诵两句名人名言,知道什么是真正的友谊和知音。

7、根据话题要求,进行口语交际训练。

8、学写毛笔字。

教学准备:

小黑板,投影片等

教学时间:

四教时

教学过程:

练习4 第一教时 总第57教时

一、明确课时任务

这节课我们来一起学习练习4,将完成第一至第四题练习。(板书:练习4)

二、学生自练

1、指名读题,明确训练要求。

2、学生自练,第三、四题可以在书上作尝试填空,教师作巡视指导。

三、交流检查

1、第一题

⑴齐读这段文字。

⑵观察整幅字的行款与布局,找出难写的字,集体分析。

⑶练习描红,提出要求。

①注意字距和行距的安排。②看一笔描一笔,不重复。 ⑷交流评价。

2、第二题。

⑴出示四句话,教师范读。

⑵指名读句子,师生评议、纠正。

⑶小结。

⑷学生练习读句子,教师巡视作指导。

⑸全班齐读所有的句子。

3、第三题。

⑴复习以前学过的句子。

⑵讨论:说说这些对了都有哪些特点?(字数相等,词性相同,意义相关或相反)

⑶交流作业情况。

⑷巩固练习。

①出示:明对( ) 淡对( ) 山青对( )

老对( ) 勤对( ) 表扬对( )

②小组间出题进行对对子练习。

4、第四题。

⑴指名读文中的七句话。

⑵指名学生交流。

⑶师生评价,充分说明排序理由。

⑷教师小结。

四、作业

预习练习4的后面的题目。

练习4 第二教时 总第58教时

一、明确课时任务

这节课我们接着学习完成练习4的第五、六小题。

二、教学第五题

1、复习、背诵本学期学过的成语。

2、读准字音。

⑴学生自由认读,要求读准每个字的字音。 ⑵指名读,及时正音。

⑶教师范读、正音后集体读。

3、了解词义。

⑴自由读,边读边想,可以查字典,小组内也可以互相交流。

⑵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你已读懂了哪些词语?教师相机点拨一些成语的大意。

4、熟读成诵。

⑴自由诵读、记忆,想想运用什么方法记忆比较方便。 ⑵小组交流记忆方法。

⑶检查背诵情况,及时鼓励。

三、教学第六题

1、复习导入。

齐背练习3的读读背背。

2、读准字音。

⑴让学生自读两句名言,不认识的字可以查字典。 ⑵指名试读、正音。

3、读懂句意。

⑴学生自由读后小组讨论两句名言的含义。 ⑵交流讨论结果,教师相机点拨。

4、熟读成诵。

⑴组学生充分的时间自由练读。

⑵在熟读的基础上练习背诵,同座互背。

⑶指名朗读。

⑷指名背诵,表扬能当堂背诵的学生。

5、课外延伸。

请同学们课后搜集培根和卢梭的名言,互相交流。

练习4 第三教时 总第59教时

一、教学第七题

1、审题。

⑴指名读本次口语交际的要求。

⑵教师进一步明确本次口语交际的要求。

①看懂每一幅图的意思。

②将四幅图的意思连贯地说出来。

③将目击的交通事故清楚、准确地向交警报告。

2、指导。

⑴仔细观察,看懂图意。

⑵组织讨论:四幅图画分别画的是什么内容?

①清晨的马路上车辆不多,较宁静。②一位中学生闯红灯,横过马路。③一辆小汽车把中学生撞倒。④赵玲向交警讲述交通事故的经过。

⑶继续讨论:赵玲目击了这一起交通事故,她是怎样向交警讲述的?

3、练习。

⑴自由练说。⑵指名试说。⑶同小组学生根据不同的角色互相练说。⑷每组派代表到台上当众讲述。

4、反馈。

⑴教师对学生的汇报进行评点,提醒学生目击报告要求真实、具体,不要展开想像。

⑵扩展到最近看到的事情,把自己目击到的一件事情讲给同学听。

练习4 第四教时 总第60教时

教学目标:

1、练习写“匚”包围的字。

2、端正、整洁地书写汉字。

3、写字要有一定的速度。

教学过程:

一、教师讲解两个汉字的书写特点

医匪 要求学生注意:左包右结构,“匚”取势左下,中间部分“矢”、“非”的中心要注意摆稳。“非”的左右两部分要呈左低右高之势。

二、教师在黑板上示范书写

三、学生自由练习书写

四、教师巡回指导

五、师生交流、评价

六、教师进行课堂小结

七、作业:学生练习书写

16、白 鹭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习生字新词。理解词语。

3、能结合课文内容理解“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味无穷的诗”这个句子的意思。

4、凭借具体语言材料,感受白鹭的美,激发学生对鸟类、对大自然的热爱。

教学重难点:

凭借具体语言材料,感受白鹭的美,能结合课文内容理解“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味无穷的诗”这个句子的意思。

教学准备:

录音带等

教学时间:

两教时

教学过程:

第16课 第一教时 总第61教时

一、导入新课

老师请大家猜一则谜语,这是一首古诗:“霜衣雪花青玉嘴,群捕鱼儿溪水中。惊飞远映碧山去,一树梨花落晚风。”猜到了吗?对,就是白鹭。(出示图片)这是杜牧笔下的白鹭,我国现代杰出的文学家郭沫若也以清新隽永的笔墨描写了白鹭,今天我们一起来赏析此文。

你熟悉郭沫若吗?

郭沫若:中国现代杰出的作家、诗人、历史学家、剧

作家、考古学家、古文学家、著名的社会活动家。生平著述很多,诗集《女神》,历史剧作《蔡文姬》等,现有《郭沫若全集》留世。

二、初读课文

1、请自读课文,出示自读要求:

①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顺课文。

②思考:作者从哪几方面写出了白鹭的美?

2、检查:

①生字词:

鹤 蓑 喙 嵌 框 嗜

②指名分节读课文。

③提问:作者从哪几方面写出了白鹭的美?

(白鹭的颜色、身段的精巧及觅食、栖息、飞行时的韵味)

3、指导分段:

第一部分(1):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

第二部分(2—5):白鹭颜色的配合,身段的大小都很适宜,十分精巧。

第三部分(6—9):白鹭在觅食、栖息、飞行时充满韵味,给人们以美的享受。

第四部分(10):白鹭实在是一首韵味无穷的诗。

4、分部分朗读课文。

三、指导书写生字

1、学生仔细观察田字格的生字后,板演。

2、引导学生评价,适当范写。

3、学生用钢笔描红。

四、作业

1、朗读课文。

2、抄写词语。

第16课 第二教时 总第62教时

一、复习

1、听写词语。

2、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白鹭的?

二、赏析课文

(一)第一段、第四段

1、指名读第一、第四段。齐读。

2、在作者的眼中,白鹭是什么?(一首精巧的诗;一首韵味无穷的诗。)

3、在你的脑海中,诗留下什么印象?

(语言精练形象,节奏感强,充满意境)

4、作者为何把白鹭比作精巧的诗,韵味无穷的诗?这样比喻表明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对白鹭的喜爱、赞美之情。)

(二)过渡

1、作者为什么说“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请朗读第二段,分别找出与白鹭是“精巧的诗”“韵味无穷的诗”相对应的语句。

2、学生交流。(2、5小节与白鹭是“精巧的诗”相对应;6、7、8小节与白鹭是“韵味无穷的诗”相对应。)

(三)第二段

1、再读第二段,边读边想:这段主要写了什么?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颜色的配合,身段的大小,一切都很适宜。)这段是概括描写,哪小节对应这一节进行了具体描写?(第五自然段)

2、出示第五小节。

“颜色的配合”从哪里可以体现出?(雪白的蓑毛、铁色的长喙、青色的脚,素一点儿则嫌白,深一点儿则嫌黑)读后有何感觉?

“身段的大小”从哪里可以体现出?(全身的流线型结构,铁色的长喙,青色的脚,增一点儿则嫌长,减一点儿则嫌短)你有什么体会?

(身段精巧,颜色和谐,一切都很适宜,的确精巧如诗。)白鹤、朱鹭、苍鹭与它相比呢?

3、指导朗读,体会作者语言优美如诗。

(三)第三段

1、自由轻声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这段作者为了表现“白鹭是韵味无穷的诗”,从哪几个方面来描写白鹭?(觅食、栖息、飞行及白鹭不会唱歌)

2、其实这几方面在作者的笔下恰如几幅优美的画,让我们来品味品味。指名分节读6、7、8、9小节。你能概括这几幅画面吗?

3、有感情地朗读这三小节,你最喜欢哪一幅图?说说你的体会。四人小组交流。

4、汇报:

白鹭钓鱼图:

作者联想丰富,用拟人的手法将捕鱼的白鹭想象成在钓鱼,以比喻的方法把整个清水田想象成嵌在玻璃框里的画,生动地描绘出白鹭在清水田里觅食时的迷人景象,韵味十足。

指导朗读。

白鹭瞭望图:

画面富有诗意:孤独、站在小树的绝顶、看来不大安稳、却很悠然、一种嗜好。引导学生感受白鹭孤独站立在小树绝顶悠然自得的独特的美。

指导朗读。

白鹭飞行图:

指名读。你是怎么体会“偶尔”这个词的?

“悠然地观看这情景,可说是乡村生活中的一大乐事”你体会到什么?

教师范读。指导学生体会悠然的心境,读出享受的情趣。

5、尽管白鹭的无声会让人觉得美中不足,但“无声胜有声”,白鹭的本身不就是一首优美的歌吗?齐读第九小节。

你有什么体会?(白鹭的外形那么漂亮,活动那么高雅脱俗,它就是能给人们带来快乐的一首无声的歌。)

自由练读。

6、这几幅优美的图画令人沉醉,让我们把它们记在脑海中,指导学生背诵第二段。

(四)第四段

现在你知道作者为何把白鹭比作韵味无穷的诗了吗?(白鹭外形精巧,给人类美的享受;白鹭静静地“钓鱼”、悠悠地站立、低低地飞行,高雅脱俗,使人产生无限的遐想,带给人无比的快乐。)指导朗读。

这段话在全文起什么作用?

四、总结全文

1、练读全文,将你读得最有意境的一节读给大家听听。

2、生活中有没有哪些情景也充满韵味?

3、白鹭是一首诗,精巧的诗,韵味无穷的诗。作者的语言也精美如诗如画,大家要反复咀嚼。

板书设计:

16、白鹭

颜色的配合

身段的大小

精巧的诗 觅食 白鹭钓鱼图 韵味无穷的诗

栖息 白鹭瞭望图

飞行 白鹭低飞图

首 → 呼 应 ← 尾

17、、碧螺春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能用“关于”、“如果……那么……”造句。

2、读懂课文内容,知道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介绍“碧螺春”的。

3、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碧螺春特有的色香味形,体会劳动人民的勤劳和心灵手巧。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四自然段。

教学重点、难点:

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碧螺春特有的色香味形,体会劳动人民的勤劳和心灵手巧。

课前准备:

朗读磁带

教学时间:

三教时

教学过程:

第17课 第一教时 总第63教时

一、揭示课题:

当你看到了课题的时候,你想知道些什么呢?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轻声朗读课文

⑴提出自读要求:

①读准字音,认清生字的字形,读顺每句话。

②画出不懂的词语通过查字典和联系上下文自学生字新词。

③想一想揭题时提出的问题。

⑵学生自学。教师巡视,适时辅导有困难的学生。

三、检查自学效果

1、指名读生字词

2、质疑。(不理解的词语)

敏捷---动作等迅速而灵敏;

弥漫---充满、布满;

神采飞扬---形容人的脸上的神态焕发有精神。

四、学生按自然段试读课文,弄清每个自然段的意思

1、交流分段情况。

2、指名分段朗读课文。试说各段大意。教师随机指导朗读并归纳分段。

3、同位同学互查朗读一遍

五、指导写字。

1、先观察字行,掌握间架结构;

2、突出指导,“煞”、“茸”部首约占字的三分之一;“袄”字左边是“衤”,不要写成“礻”

3、学生描红,临写。

板书设计:

14、碧螺春

煞 汛 焙 袄 搓 捻 撮 茸

第17课 第二教时 总第64教时

一、复习检查

提问: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介绍“碧螺春”的?(板书:产地 名字的由来 采摘 制作 品尝)

二、学习课文

1、精读第一部分。

⑴自由地读课文第一段。想一想:用自己的话说一说碧螺春的产地和名字的由来,要用上“久负盛名”、“颇为雅致”,可以怎么说?

⑵指名发言,鼓励与众不同的说法,让学生领悟同样的意思有多种不同的说法。

2、精读第二段。

⑴碧螺春久负盛名,一位外国诗人在品茶之余写下了这样的诗句:“在清香的碧螺春茶汤里,我看到了江南明媚的春光。“江南的春光究竟是怎样的呢?

⑵找出描写江南春光的语段,好好地读几遍,有什么体会把它写在书旁。

⑶交流体会。

⑷讨论:绿树映衬着俊美的身影,构成一幅美丽动人的图画。“是个什么句子?为什么这样说?

⑸谁能给这样的景色起一个好听的名字呢?

⑹指导朗读、背诵。

①江南春光如此美丽动人,你喜爱她吗?练习朗读第4自然段。

②指名读。引导评价。

③看画面,练习背诵第4自然段。

⑺清晨,茶园里闪现着采茶姑娘忙碌的身影,飘荡着她们银铃般的欢笑声,入夜之后,又是一番怎样的景象呢?请同学们自由读第5自然段,把你喜欢的句子多读几遍,想一想为什么喜欢。

抓住重点的句子教师指导学生理解这些句子。 ⑻指导朗读第5自然段。

⑼教师小结:心灵手巧的姑娘们在我们的心中留下了动人的画面,焙茶手纯熟的技艺更让我们大开了眼界,这哪里是在休茶、焙茶,这分明是在进行艺术表演。

三、作业

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反义词。

近义词:嘹亮( )弥漫( )明媚( )

反义词:敏捷( )繁忙( )清澈( )

2、背诵课文第4自然段。

第17课 第三教时 总第65教时

一、复习

背诵课文第4自然段。

二、学习课文

1、学习课文第三段。

课文的最后一个自然段说:“碧螺春以它独特的色香味形赢得了人们的喜爱。”让我也沏上一杯碧螺春,看它独特在哪儿。

⑴沏一杯碧螺春,让学生观察,试着说说它的色、香、味、形。

⑵课文中是怎样描写的呢?读课文第6自然段,画出有关的词句。

⑶交流体会。

①碧螺春的色香味形各是怎样的?

②你喝过茶吗,请谈谈自己的感受。

⑷讨论这一自然段的第一句在全文中的作用?读一读体会一下。你还学过哪些类似的句子?

⑸默读这一自然段,想一想:作者陶醉的除了碧螺春的色、香、味、形,还有什么?

学生讨论。

⑹指导学生朗读这一自然段。

2、精学课文第四段。

⑴齐读这一段。

⑵说说“在清香的碧螺春茶汤里,我们看到了江南明媚的春光”这句话饱含了诗人的怎样的感情?

⑶联系课文内容,练习说话:在清香的碧螺春茶汤里,我看到了___________。

三、指导造句

1、读文后习题4中的两个句子。

2、练习用“关于”、““如果……那么……”造句。

3、指名造句,引导评价。

四、总结课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这篇课文描写了什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五、作业

1、造句。

关于

如果……那么……

2、你最喜欢吃哪种蔬菜?写篇短文,从色、香、味、形这几个方面介绍一下你所喜爱的这种蔬菜。

板书设计:

产地

名字的由来

17 碧螺春采摘 美丽动人的画面 (久负盛名)制作 工艺茶

品尝 陶醉

18、古诗两首

教学目标:

1、背诵这两首古诗。

2、了解这两首诗的大意。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两首古诗。

教学难点:

了解诗的大意。

教学过程:

第18课 第一教时 总第66教时

一、启发谈话,导入课题

二、学习古诗

1、整体感知,指导读通。

理解诗题,介绍创作背景。

2、朗读两首诗,对照诗下面的译文,结合课文插图,弄清大意。

3、体会诗中所表达的情感。

①先分别说一说,用几句话来表达。

②再次朗读。

③总结,诗中所表达诗人的思想感情。

4、放声朗读古诗。

5、背诵这两首诗。

三、进行课堂总结

1、说一说诗的大意。

2、指名学生进行背诵。

四、作业

课外进行古诗积累。

习 作 5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读懂例文《银杏》,了解其主要内容和写作思路,初步感知作者是抓住哪引起方面来写银杏的。让学生懂得全面了解某一事物,光靠看还不行,还要学会问、学会查找资料。

2、引导学生了解家乡的一种产品,进行仔细观察,并询问有关的人,查找有关资料,对这种产品有一个较为全面的了解,培养搜集材料的能力的良好的习惯。

3、借助习作要点的提示,学习例文的方法,引导学生把观察到的、询问到的与查阅到的资料按一定的顺序整理成文。

教学重点、难点:

1、学习例文获取作文材料的方法。

2、训练学生如何把观察到的、询问到的、查阅到的资料整理成文。

教学准备:

组织学生实地参观,引导学生像沈平平那样自己支观察、搜集作文材料。

教学时间:

两教时

教学过程:

习作5 第一、二教时 总第67、68教时

一、指导观察,激发兴趣

1、出示挂图,让学生说说图上画了什么。

2、谈话:刚才同学们观察了这幅画,说了自己观察到的内容,如果我们就这样写下去,不仅显得零乱,而且也

不够形象、逼真。沈平平同学根据金老师的要求写了这棵银杏,写得很好,下面我们就来向她学习,看看她是怎么写的。

二、初读例文,感知内容

1、学生自由轻读例文,思考:这篇例文先写了什么,后写了什么?用“—”画出来。

2、讨论交流。

3、小结:这篇例文先写了银杏的枝干、叶、花、果的特点,

再写银杏的价值,最后写出人们为什么称银杏为“活化石”。

三、再读例文,讨论写法

1、学生自读,思考:沈平平是如何一步一步地按照金老师的要求完成《银杏》这篇习作的。

2、交流讨论。

小结:

⑴在仔细观察的基础上,沈平平同学介绍了银杏的干、靶、花、果的特点,还写了形状、颜色等。

⑵在观察的基础上,沈平平询问自然老师,查阅有关资料,知道了银杏的价值和为什么银杏被称为“活化石”。

3、读“习作要点提示”,对照例文,明确写作要求。 ⑴齐读例文后面的“习作要点提示”。

⑵讨论本次写作的要点和重点。

⑶小结:这是一篇状物类的习作训练。

习作内容:介绍家乡的一种产品,可以是农副产品,也可以是工业产品。

习作题目:自定。

习作重点:把观察到的、询问到的、查阅到的资料整理成文。

四、读写迁移,运用写法

1、确定习作内容及要点。

⑴你准备介绍家乡的哪一种产品?

⑵在观察的基础上介绍产品的外部特征,如形状、颜色、大小、质地等。

⑶在询问和查阅资料的基础上,介绍该产品的营养价值或用途、食用方法或使用方法。

⑷通过询问和查阅资料,介绍该产品在食用或使用时应注意的问题。

2、组织学生交流、评议。

3、教师指点:介绍产品的三个方面内容时不要平均用力,要注意有详有略,侧重写一两个方面的内容,注意说法要有根据。

4、学生起草慰习作,教师巡视指导。

五、交流习作,指导修改

1、指名学生读习作,师生共同评议。

2、小结提出修改意见。

3、学生修改。

六、佳作欣赏。

练习5

教学目标:

1、描红钢笔行楷字,努力写得入体。

2、继续认识一批繁体字,了解一些汉字简化的情况。

3、将成语补充完整,并按要求归类。

4、理解和运用学过的关联词语,能根据前后分句的联系填空。

5、熟记12条成语。

6、读背古诗《大风歌》。

7、通过口语交际训练,培养学生提问、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

8、学写毛笔字。

教学准备:

小黑板、投影片等。

教学时间:

四教时

教学过程:

练习5 第一教时 总第69教时

一、揭示课时任务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将完成练习5的第1至3项练习。注意要看清题目的要求。

二、教学第一题

1、出示教学内容。

2、现在请同学们读一读句子,注意每个字的字形。

3、你觉得这两句话中的哪些字比较难写,请提出来。

4、讨论该怎么写,可适当让学生说出行楷运笔的特点和应注意的地方。教师示范。

5、学生描红,要求:一边描红一边记忆,从字的整体

入手,不能看一笔描红一笔,要一气呵成,并注意整体布局。

6、反馈评议,强化练习。

三、教学第二题

1、复习学过的部分繁体字。

2、从以前学习繁体字的实践中,你发现了汉字的简化有什么规律?

3、小结:认读繁体字可以记住主要的部件、偏旁的简化,这样可以帮助我们识记一批繁体字。

4、学生认读本题中简化字组成的词语。

5、将简化字和繁体字进行对照比较,认读。

6、引导学生利用汉字简化规律识记繁体字。

7、多种形式认读繁体字,以达到熟练。

四、教学第三题

1、复习学过的成语。

2、审题。

⑴指名读题目。

⑵让学生说一说这一题应该怎样练习。

3、鼓励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交流,然后自行填写。

4、反馈。

⑴指名将成语补充完成。

⑵根据成语的意思,按要求归类。

5、反复诵读,积累词汇。

练习5 第二教时 总第70教时

一、教学第四题

1、复习学过的关联词语。

2、审题。

⑴指名读题。

⑵教师进一步明确练习要求。

3、学生逐条读题,体会前后两个分句之间的联系。

4、启发学生从自己的记忆库中提取相应的关联词语,小组讨论后自行填写。

5、学生自由朗读填好的句子,凭借语感,体会所填的关联词语是否正确。

6、反馈:指名学生读完整的句子,交流评议。

二、教学第五题

1、复习旧知,背诵学过的成语歌。

2、学习新知。

⑴多种形式准确练读。

⑵多种渠道词义。

①这些成语中哪些是你熟悉的?能说说它的意思吗? ②提出还有哪些不大明白的成语,交流讨论。 ⑶边读边想,寻找联系。

请同学们一边读一边想,你们发现了什么? ⑷反复吟诵,读出韵味。

⑸熟读成诵,积累巩固。

三、教学第六题

1、复习前四个单元中学过的诗歌。

2、学习古诗《大风歌》。

⑴简要介绍。

⑵准确认读,自由试读,指名试读。

⑶读懂诗意。

①教师点拨,重点突破。

②说说诗的意思。

⑷反复朗诵,注意停顿,教师作适当的指导。 ⑸熟读成诵,巩固积累。

练习5 第三教时 总第71教时

一、教学第七题

1、课前准备:

提前一周安排学生看“新闻联播”、“大写真”等电视节目,观察记者是如何对人物进行采访的。

2、讨论导入,激发兴趣。

⑴引导学生讨论本周观看的“新闻联播”、“大写真”节目中,记者们是怎样进行采访活动的。指名模仿其中你最感兴趣、印象最深的一位记者的采访,将其表演给同学们看。

⑵说说从同学的表演中你学到了什么?

3、指导。

⑴通过看同学的表演,你是怎么理解“采访”的?什么是采访?

⑵分小组讨论后,使学生明白,采访就是了解情况,搜集材料。

⑶小结:采访不是随便的交谈,要有一定的目的性,它寻语言的要求很高。因此,采访前要确定好采访的对象,列好采访提纲。采访时提问题要有礼貌、要得体。

4、模拟采访。

⑴在学校老师和同学中有许多好人好事是很值得采访的,请你选择一个人,列好采访提纲。

⑵小组内交流。

⑶指名说一说。

⑷将学生提名的教师或学生请到教室,进行现场采访。 ⑸教师出示采访时应该用的一些句式。

⑹教师用其中一些句式作示范。

5、总结。

采访是每一位新闻工作者每天都要进行的一项工作,生活中的好人好事、坏人坏事都是通过新闻工作者的大量采访而公布于众的,这是个有意义的事情,请同学们都来当学校的小记者。

练习5 第四教时 总第72教时

教学目标:

1、继续培养良好的写字习惯。

2、端正、整洁地书写汉字,注意字的运笔特点。

3、写字要有一定的速度。

教学过程:

一、教师讲解两个汉字的书写特点

屋眉 本次临写“屋”、“眉”均为左上半包围结构的字。“赋予”字的“尸”、“眉”字的上面部分稍偏右,撇要出锋至内宫外,“至”、“目”要向上,偏右,略宽,使整个字平稳。

二、教师在黑板上示范书写

三、学生自由练习书写

四、教师巡回指导

五、师生交流、评价

六、教师进行课堂小结

七、作业:学生练习书写

19 秦兵马俑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联系课文内容领会“兵马俑不规模宏大,而且类型众多,个性鲜明”在文中的作用。

4、凭借课文的语言材料,感受中国悠久灿烂的民族文化和人民无穷无尽的智慧,激发民族自豪感。

教学准备:

朗读磁带,投影片

教学时间:

三教时

教学过程:

第19课 第一教时 总第73教时

一、揭示课题,导入新课

1、板书课题。

2、解题。

3、秦兵马俑究竟是什么样子的?

二、自读课文,了解大意

1、轻声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画出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默读课文,边读边想:秦兵马俑给你的印象是什么?

三、检查自读情况

1、读带有生字的词语。

2、通过联系上下文理解部分词语的意思。

3、指名读课文。

四、精讲“兵马俑的规模宏大”

1、文中哪一节讲了秦兵马俑的规模宏大?

2、默读第二节思考:课文从哪些方面反映了秦兵马俑的规模宏大?

3、师生讨论。

4、朗读体会。

5、讨论:人们看到如此规模宏大的秦兵马俑会有什么感受呢?

6、指导朗读第二自然段。

五、作业

1、完成文后练习第2题。

2、抄写文后第三题的词语。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19课 第二教时 总第74教时

一、 师导入:

举世无双的秦兵马俑是我国享誉世界的珍贵历史文物。它出土于西安以东30千米的临潼。秦兵马俑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让我们一起去神奇的地下王国看一看吧!

二、 生观看课文插图

师问:你看到了什么?

三、 学习第2节:

1、第2自然段写秦兵马俑规模宏大,认真读读这一段,找一找从哪些句子中可以体会到秦兵马俑规模的宏大。

2、 生自己读

3、 指名交流

(三个俑坑总面积达19120平方米,我们学校的占地面积大约13000平方米,三个俑坑大约有一个半我们学校这么大。)

4、 指名当小导游读第2自然段(还有谁?可邀请) 秦兵马俑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类型众多,个性鲜明,

让我们先来看看将军俑。

四、 学习第4节:

1、生看图(将军俑)

请同学说说看了以后有什么感受?

2、指名读第4节

3、自己读课文,体会体会将军俑有什么鲜明的个性特点?

4、你可以说说你的体会。你也可以读课文,把你体会到的将军俑的个性特点通过朗读体现出来。

生交流:(师评价:威风凛凛、指挥若定)

5、 男生齐读

五、学习第5~9节

1、师:除了将军俑外,课文中还介绍了哪几种兵马俑? 武士俑、骑兵俑、车兵俑、弓弩手、马俑

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一种兵马俑,用刚才学习第4自然段的方法重点学习,看看图,读读课文,体会体会它们的个性特点。

2、生自学(时间允许:两人交流)

3、第5节(1) 选择学习武士俑的举手 (2) 谁来说说体会?还有吗?读出体会也可以。

(3)现在想介绍武士俑的起立——齐读

(评价:英勇无畏、整装待发)

4、还有交流其他兵马俑的吗?

每一件兵马俑都是极为精美的艺术珍品。仔细端详,你会发现它们神态各异。

六、学习第10节

1、请同学们自己练读这几种神态的描写

2、你能读好哪一种神态,就选这一种来读。

能征善战、准备以身殉国的勇士、勇武干练、思乡心切

七、作业

1、朗读课文。

2、抄写词语。

第19课 第三教时 总第75教时

一、复习导入

1、这篇课文从哪两个方面介绍了兵马俑,是用哪句话连起来的?

2、过渡段在划分段落时一般是归于上段还是归于下一段?

二、讨论课文分段

1、默读课文,给课文分段。

①第2-10节讲了兵马俑的哪两个方面。

②按两个方面把2-10节分为两段。

2、概括段落大意。

第一段(第1节):总领全文。

第地段(第2节):写秦兵马俑的规模宏大。

第三段(第3-10节):写秦兵马俑的类型众多,个性鲜明。

第四段(第11节):总结全文。

三、学习第一、四段

1、指名读一段。

①“举世无双”、“享誉世界”是什么意思?这两个词说明了秦兵马俑的价值是怎样的?

②这一段主要写了什么?

2、指导有感情地朗读第一段。

3、齐读最后一段。

①这一段主要讲了什么。

②这一段和文章的第一段是怎样的呼应的?

③师生接读:秦兵马俑,惟妙惟肖地模拟 (军阵的排列),生动地再现了(秦军雄兵百万、战车千乘的宏伟气势),

形象地展示了(中华民族的强大力量和英雄气概)。这在古今中外的雕塑史上是 (绝无仅有的)。秦兵马俑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二十世纪考古史上的伟大发现之一”。19xx年12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已将秦始皇陵(包括兵马俑坑)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秦兵马俑不仅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它是全人类的一份珍贵文化财富。

4、总结。

这篇课文生动地描绘了秦兵马俑的规模宏大、类型众多和个性鲜明的特点,反映了中华民族的聪明才智,表达了作者对光辉灿烂的中华民族艺术的热爱。

四、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五、 课外延伸:

1、 师提问:对于秦兵马俑你还想了解些什么?学了课文后你还有不明白的地方吗?

2、课外找找资料,找找你感兴趣的内容。

板书设计:

19 秦兵马俑(举世无双、享誉世界)

(不仅)规模宏大 (而且)类型众多、个性鲜明

展示中华民族的强大力量和英勇气概

20 牛郎织女(一)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学会本课4个生字,理解课文中生字组成的词语(嫂子、牛棚、舔、笑嘻嘻)。“掇”字只识不写。

3、会用“原来”造句。

4、仔细阅读课文第二、三自然段,说说从课文中哪些词句可以看出牛郎和老牛很亲密。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教学难点:

仔细阅读课文第二、三自然段,说说从课文中哪些词句可以看出牛郎和老牛很亲密。

教学准备:

课文朗读磁带、投影片

教学时间:

两教时

教学过程:

第20课 第一教时 总第76教时

一、导入

繁星满天的夏夜,在乡村的场地上,在纳凉的竹席上,头枕奶奶的手臂,听她讲述天上的银河边两个耀眼的星星的故事,这样的滋味该是多么令人陶醉!

或许在碧绿的葡萄架下,或许在城市的灯光里,你有机会聆听奇妙的故事,你的思绪一定会飞到那个充满幻想的世界里……

今天的课文,就会带你去天宫遨游,去人间感受真情,让你认识人世间的善良和对美好的追求。它就是《牛郎织

女》。

二、初读感知

1、默读课文4分钟。

2、自由交流课文写了什么。

3、学习生字新词。

三、自由轻读,理清脉络

1、根据课文内容给下列小标题排序,并划分段落。 ①老牛高兴②照看老牛③孤苦牛郎④老牛牵线⑤相识织女

2、顺序:32451

3、分段

(1)牛郎是个孤苦伶仃的穷孩子。

(2-3)牛郎对老牛照顾得很周到,老牛跟牛郎也很亲密,还能听懂牛郎唱的歌、说的话。

(4)老牛叫牛郎到湖边的树林里去找一位美丽的姑娘。

(5-7)牛郎和织女相识,织女见牛郎勤劳、善良,就留在人间做他的妻子。

(8)织女跟牛郎来到牛棚,老牛很高兴。

四、学习第一段

1、认真听老师读第一段,准备说说大意。

2、指名复述。(2名)

五、学习第二段

1、默读课文第二段,思考:牛郎对老牛怎样?老牛对牛郎呢?

2、交流:牛郎照看老牛很周到,老牛善解人意,他们关系亲密。

3、结合课文语句,自由地说一说。

4、注意课文是怎样有条理地叙述的?男生练习复述第2自然段内容,女生复述第3自然段内容。

5、指名复述。男、女生各一名。(较好的或中等的)

6、出示提示词语:每天 夏天 冬天 平时 长大 哼小曲儿 心里想什么

让两个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复述。男、女生各一名。

7、复述给同桌听。(刚才四位同学另选一段复述)

8、有感情地朗读。

六、作业

1、抄写《习字册》上的词语。

2、收集资料:与“牛郎织女”有关的诗句或其他的民间故事。

选做:学习第二自然段的写法,围绕一个主要意思写一段话。(参考题目见教参232页)

板书设计:20 牛郎织女(一)

照看周到

牛郎 (中有横向双箭头)老牛

善解人意

第20课 第二教时 总第77教时

一、复习导入

1、谈谈牛郎和老牛的亲密关系。(照看周到、善解人意)

2、具体说一说。检查学生是否能有条理地叙述。

二、学习第三段

1、一天晚上,牛郎走进牛棚……

指名说说,其他同学补充。

2、看看书上是怎样叙述“微弱的星光下面”老牛说话的情景的。

3、有感情地朗读老牛说的话。

三、学习第四段

1、轻读课文5~7自然段,思考:

(1)牛郎是怎么找到织女的?

(2)牛郎和织女在交谈中会说些什么?联系上文,想象着说。

(3)其她仙女有何想法?

2、第5自然段的前三句话。

注意“找到”的过程:“翻过……来到……忽然……传来……循者笑声望去,只见……过了一会儿……”

3、练习说交谈的过程。同桌分角色,也可以一人单独叙述。

指名分角色说说。

4、众仙女佩服织女的勇气。

找出上文中与“勇气”有联系的词句——第5自然段“机会难得”。

5、小结:相知——相知——相守。

四、学习第五段

1、轻读第五段,圈出表现老牛高兴的词语。(眉开眼笑)

2、读出老牛的高兴。

3、结合课文内容,理解老牛在故事中的作用。

五、练习用“原来”造句

1、读两句例句,体会相同的位臵与用法。(表示发现真实情况)

2、联系生活,打开思路。针对自己感兴趣的自问自答。

(1)新学期:有同学转入、转出。这位新同学是谁呀?……

(2)上课时:有同学迟到,询问原因。***今天怎么迟到啦?

(3)马路上:围着一圈人,看个究竟。……

3、注意细节,写具体。

文中例句1:“回头一看,微弱的星光下面”

4、拓展,另一种意思。(起初,没有经过改变的)

(1)结合数学中的应用题。如:仓库中原来有96吨煤,现在又运来18吨,问现在仓库中共有多少吨煤?

(2)联系“新学期”。***原来是***小学的学生,现在转到了我们班,与我们一起学习、生活。

六、作业

1、预习《牛郎织女(二)》

2、把故事讲给爷爷、奶奶或村上的小朋友听。 板书设计:

20 牛郎织女(一)

心眼好,能吃苦

牛郎 <中有横向双箭头> 织女

心地善良,留在人间

<向上箭头>

老牛(眉开眼笑)

21 牛郎织女(二)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课文中生字组成的词语

3、会用“心急发焚”、“霎时间”造句。

4、观察夏天夜晚的星空,找到天河、牵牛唾和织女星,将观察到的经过写成一篇短文。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教学难点:

观察夏天夜晚的星空,找到天河、牵牛唾和织女星,将观察到的经过写成一篇短文。

教学准备:

课文朗读磁带、投影片

教学时间:

两教时

教学过程:

第21课 第一教时 总第78教时

一、复习导入

1、指名复述《牛郎织女(一)》的主要内容。

2、牛郎织女后来的生活怎么样了?(问题导入)

二、初读指导

1、轻声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画出由生字词组成的词语。

2、思考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3、说说各个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

三、检查自读情况

1、生字词的认读。

2、朗读课文。

3、说说每一段主要讲了些什么。

四、学习第一部分

1、指名读第一段,思考:这一段主要讲了什么?

2、第一段中哪些词语写出了牛郎织女的“日子过得挺美满的”?

①师生讨论。

②教师板书。

3、有感情地朗读第一段。

4、思考本段的最后一句话的意思。

五、讲读第二段

1、一天,牛郎去喂牛,发生了什么事?

①衰老的牛又讲话,老牛讲了什么?

②老牛讲话时的神态怎样?

2、小组讨论。

3、有感情地朗读老牛讲的话。

4、老牛死了,牛郎织女的性情怎样?

5、小结。

善解人意的老牛离开了牛郎,分手前还留下了“把我的皮肃下来留着,碰到紧急的事,你就披上我的皮……”的话语,也给下文牛郎披上牛皮追织女打下了伏笔。

六、作业

1、完成文后的习题2。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21课 第二教时 总第79教时

一、讲读课文第三段

1、牛郎和织女过着美满的生活,但织女有时候也发愁,

她愁什么呢?

2、王母娘娘知道了织女下嫁人间后怎样?

3、读课文3-5节,画出描写王母娘娘神态的句子。 ①王母娘娘更是气得……

②王母娘娘趁牛郎到地里干活……

③王母娘娘狠狠一推……

④王母娘娘拔下头上的……

4、通过王母娘娘的举动,可以看出王母娘娘是个怎样的人?

5、有感情地朗读描写王母娘娘的句子。

6、默读3-5节,画出描写织女与牛郎的句子。

①朗读“织女一边挣扎一边望着……”体会织女不愿离开人间、不愿与亲人分离的痛苦情感。

②“心急如焚”是什么意思?课文中哪些词语表现了牛郎的“心急如焚”?

7、有感情地朗读第3-5节。

8、第三段讲了几层意思?概括每个自然段的小标题。 ①知道下落,发誓抓回

②闯人家里,抓走织女

③心急如焚,携子追赶

9、让学生根据上述三个标题说说这断课文的内容。

二、讲读课文第四段

1、指名读第6、7节,思考这两段课文主要写了些什么。

①隔河相望,化作星辰。

②喜鹊搭桥,一年一见。

2、牛郎和织女隔着天河相望,他们会想些什么呢?七月七他们在鹊桥相会时会说些什么呢?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领略课文的意境美和语言美。

三、总结课文

1、这个故事讲了什么内容,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2、按照“男耕女织,日子美满—老牛诀别,忍痛剥皮—王母知情,发誓追回—闯入家里,抓走织女—心急如焚,携子追赶—划出天河,牛郎被拦—隔河相望,化作星辰—喜鹊搭桥,一年一见”的顺序复述课文。

四、作业

1、用下列词语造句。

心急如焚——

霎时间——

2、观察夏天夜晚的星空,找到天河、牵牛唾和织女星,将观察到的经过写成一篇短文。

板书设计:

21、牛郎织女(二)

生活美满

六年级上语文学科计划

王母娘娘:残暴、专制

牛郎 隔河相望 织女

老牛:病死、剥皮

22、读书要有选择

教学目标:

1、知道读书要有选择。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将课文介绍的知识转化为自己的本领。 教学重点:

学以至用

教学难点:

知道读书要有选择。

教学方法:

讲解与自学相结合。

教学过程:

第22课 第一教时 总第80教时

一、默读课文,一边读一边做上记号,想一想每个自然段写了些什么?

1、自学生字词。

2、指名学生读课文。

3、说一说课文每个自然段分别讲了些什么。

二、逐节读课文。

采用“读读——想想——议议”的办法。

三、这篇课文介绍如何选择合适读物,这会给你什么启发。

四、模仿课文2-5节的结构和写作特点,写一段话。

五、再次朗读课文,感悟理解。

六、课堂总结。

七、作业:

课外有选择性地阅读书籍。

习作6 参观记、游览记

训练目标

1、 能对照例文,了解参观记或游览记的特点及写作方法。

2、 能通过学习例文,掌握写好参观记或游览记的要领。

3、 能按作业要求,写出一篇中心突出的参观记或游览记。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参观记或游览记的写法,写好重点。 难点:围绕重点写好重点。

教学准备

相关挂图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习作6 第一教时 总第81教时

一、知识导航

参观记或游记其实就是记参观或记游,将你参观或出游观光的所见所闻所感记下来,让读者看你所看、乐你所乐,分享你的参观或出游情趣。所以,你在写参观记或游记的时候,一定要做个好“导游”,让读者随你的行踪“重游故地”,随你的情趣乐在其中。

为此,你在文章中要首先抓住名胜古迹、旅游景点的特色部分加以浓抹重彩、着力刻画。如果是自然风光就要描写出他的自然美,尤其是他的独特之处。如:同是祖国名山胜地,五岳却各有特色:华山之险、泰山之峻、衡山之秀等等,我们在写作时要把“景点”的独特之点写出来。若是人文景观,历史古迹,我们就要写出它的历史,文化

的故事,名人题字和有关诗文等,并在文中恰当的加以运用,从而收到锦上添花的效果,增强文章的感染力。当然仅有这些还不能算是个好导游,还要还有交代你的行踪路线,使读者跟着你井然有序的游览、参观,这样,读者才能游得顺利、游得舒畅。

另外,写游记、参观记还要写出自己的感受、体验。一般说来,可以依托景物直接抒发自己的观感,也可以借助典故传说、题字诗文等背景材料,表达自己的感情。

二、范文示例

《龟山汉墓参观记》

(你知道吗?)

龟山汉墓位于中国江苏徐州市九里山经济开发区境内的龟山西麓,为西汉第六代楚王襄王刘注(即位于公元前128年--前116年)的夫妻合葬墓。该墓为两座并列相通的夫妻合葬墓,其中南为楚王襄王刘注墓,北为其夫人墓,两墓均为横穴崖洞式。墓葬开口处于龟山西麓,呈喇叭形状,由两条墓道两条甬道以及十五间墓室组成,由人工开凿而成。两甬道均由26块塞石分上下两层堵塞,每层13块,每块塞石重达6-7吨。墓室十五间,室室相通,大小配套,主次分明。此墓工程浩大,气势雄伟,实为世界罕见,中华一绝。

(你要说吗?)

读了这篇例文,我们一定会感到龟山汉墓的确是“中华一绝”。跟随作者我们看到了汉墓中“甬道之绝”,绝在它的直。绝在南北两条甬道的平行;“墓室之绝”,绝在它设计得精巧;“排水沟之绝”,绝在它和15个墓室相通,构成了一个里高外低的排水系统。读到这里,我们无不为我们先人的高超智慧而感到自豪!

同学们,写参观游览记,最忌讳事无巨细地记流水帐。要知道,文章文章如果没有了中心,就像一张无纲的网,收不拢,放不下,会让人读了觉得不知所云。因此,围绕

中心选择材料,抓住参观的重点内容和项目来写,就显得由为重要。其实,参观龟山汉墓要写的内容很多,(如图1),但作者按照参观的顺序记叙参观龟山汉墓的主要情况,抓住甬道、歌舞厅、排水沟等重点材料,突出了龟山汉墓是中华一绝这一中心。所以,作文前首先要回想一下本次参观或游记总的感觉怎样,应该围绕怎样的中心来写,重点突出哪些材料,再按照参观的顺序写下来,这样,就一定会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图1)

第一室 楚王刘注车马室 第二室 马厩 第三室 楚王刘注车马室 第四室 庖厨室 第五室 武库 第六室 礼乐器具室 第七室 厕间 第八室 楚王刘注棺室 第九室 前殿 第十室 楚王刘注原棺室 第十一室 礼乐器具室 第十二室 楚王夫人前殿 第十三室 楚王夫人棺室 第十四室 庖厨室 第十五室 楚王夫人车马室

二、讨论,弄清习作要求

1、 课本上对本次作文提出了什么要求?

2、读“习作要点提示”,对照例文,明确写作要求。 ⑴齐读例文后面的“习作要点提示”。

⑵讨论本次习作的写作要点及重点。

⑶小结。

三、学生起草习作,教师巡视指导。

习作6 第二教时 总第82教时

一、交流习作,指导修改

⒈指导学生读习作,师生共同评议。

⒉小结提出修改意见。

⒊学生修改。

二、佳作欣赏。

三、誊写作文。

练 习 6

学习目标:

1、 用钢笔描红,努力写得入体。

2、 读读每组词语,了解普通话里轻声有区别词义的作用。

3、 选词填空,辨别一些意思相近的词。

4、 给一段话加上标点符号。

5、 熟记12个成语。

6、 读背一段选自《三字经》的话。

7、 口语交际:畅想未来

8、 学写毛笔字。

教学时间:

四教时

教学过程:

练习6 第一教时 总第83教时

一、绿色拷贝

这次钢笔描红的一段话选自课文《秦兵马俑》。我们先来读一读,从“惟妙惟肖的模拟”、“生动地再现”、“形象地展示”中,充分展示了古代劳动人民的无穷智慧和非凡创造力,字里行间流溢着赞颂、自豪之情。我们再来观察一下这些钢笔字的特点,细细揣摩一下运笔方法。同学们要从每个字的整体去观察,不要看一笔描一笔,要一气呵成。

本次毛笔临写的“司”、“氧”都是右上半包围结构的字。“司”的“—和口”要往左放,右上、右中、右下要多留白,以求整个字的重心平稳。“氧”字着重练好横折斜钩这一笔:露锋起笔,顺势向右上作横画,渐轻,在折处稍提后向右下作顿,再转势向下,作背弯后回峰向上轻快挑

出。

二、趣味读词

同学们,我们来读一读每组的词语,想想他们的意思有什么不同吗?原来,我们发现普通话中的轻声还有区别词义的作用呢!说一说,他们有什么不同的意思。让我们再读一读,想一想。

sūnzǐ sunzi dìdào dìdao

孙子 —— 孙子 地道 —— 地道

dàyì dàyi dōngxī dōngxi

大意 —— 大意 东西 —— 东西

xiōngdì xiōngdi duìtóu duìtou

兄弟 —— 兄弟 对头 —— 对头

1、(1)我国著名的军事家。(2)儿子的儿子

2、(1)在地面下掘成的交通坑道(多用于军事)(2)真正的;纯粹。

3、(1)主要的意思。(2)疏忽,不注意。

4、(1)东边和西边或从东到西的距离。(2)指各种具体或抽象的事物,有时特指人或动物。

5、(1)指哥哥和弟弟。(2)指弟弟。

6、(1)指正确;合适。(2)指仇敌或对手。

同学们,你能说出几个这样的词语吗?如 利害(lì hài)——利害(lì hai) 前者是利益和损害的意思,后者则是难以对付或忍受。地方( dì fāng )——地方(dì fang)前者是本地;当地,他在农村的时候,常给地方上的群众治病。后者是部位,部分,我这个地方有点疼。

三、辨析词义

读一读每个句子,再进行尝试性填写。你填的合适吗? 关于 对于 为了 由于 自从 经过

(1)( 关于 )灰椋鸟的电视录像,我一连看了好几遍。

(2)( 经过 )二十几年的不懈努力,李时珍终于写

成了药学巨著《本草纲目》。

(3)( 对于 )这个问题大家的意见是一致的。

(4)( 为了 )弥补身体条件的不足,邓亚萍常在双脚上绑上沙袋练习打球。

(5)陆地上的煤、石油等矿藏,(由于 )长期开采,已经越来越少。

(6)我(自从 )参加了体育锻炼,身体强壮多了。 (练一练) 为了 由于 关于 对于 自从 经过 写好字( )每个学生来说都是十分必要的。但( )种种原因,( )这个问题,学校过去一直没能引起足够重视。这学期,( )提高学生的写字水平,学校组织开展了写字“大比拼”活动。( )开展活动以来,同学们写字的积极性十分高涨。( )同学们近一学期的努力,大家写字的水平明显得到了提高。

同学们,我们还可以用这些词造句呢!试试看。

四、标点符号

被誉为“中华第一奇山”的黄山,以奇松、怪石、云海、温泉这“四绝”而闻名于世。小作者同爸爸在暑假里游览了黄山,他对黄山一绝“怪石”情有独钟,他不仅细致描写了怪石的千姿百态,还有兴趣写了一篇作文,给我们留下了很深的印象。读一读书中的一段话,试着给它点上标点。

去年暑假,爸爸带我游览了黄山。黄山上的怪石千姿百态,有趣极了。其中比较奇特的有“猴子观海”、“仙人踩高跷”、“梦笔生花”、“金鸡叫天门”……远远望去,真是惟妙惟肖。回来后,我写了一篇作文,题目是《黄山怪石》。每想到,这篇作文竟在《小学生作文》上发表了。我高兴极了!

(练一练)

最近 我读了 海洋的秘密 学到不少知识 对被人们称为 蓝色宝库的海洋发生了浓厚兴趣 要是有人问

我 你长大了当什么 我就会自豪地告诉他 我要当一名潜水员 投身大海的怀抱里 探索海洋的秘密

(趣味标点)

在一次宴会上,美国著名社会心理学家巴尔肯博士提议,在座的每一个人用最简短的话写一篇自传(叙述自己生平经历的文章)。不一会儿,一位神情沮丧的青年,把自己写好的自传交给了巴尔肯。自传只有3个标点符号:——!。自传的意思是:一阵子横冲直撞(“——”),落了个伤心自叹(“!”),到头来只好完蛋(“。”)。当巴尔肯知道了这3个标点的意思后,给这个自传写了一个评语,这个评语也只有3个标点符号: 、……? 这3个符号的意思是:青年时期是人生的一个小站(“、”),道路漫长,前途无量(“……”)岂不闻浪子回头金不换(“?”)。巴尔肯的评语是对这位青年的鼓励。

练习6 第二教时 总第84教时

一、成语乐园

中国的文字源源流长,博大精深,成语更是中华文库的瑰宝。在每一次的练习中都会出现熟记成语这一项。它的要求是:熟记,大概了解成语的意思,高年级能适当运用。

1、把握成语之间的联系 苏教版教材中每个练习有12个成语,表达着相同或相近的主题,这就给同学们很好的学习切入口。如:高朋满座 宾客盈门 一见如故 一见倾心 情投意合 心心相印 相见恨晚 交浅言深 形影不离 难舍难分 情同骨肉 十指连心 在学习时,我们先来读一读,再想一想这12个成语有什么共同的地方,先从从整体上感知这12个成语都是表达朋友多、情谊深的,而且每

一组的两个成语意思相近。接着,们再逐了解成语大意。

2、了解这些成语,不仅可以积累词汇,还可以指导自己怎样做人。 高朋满座:高贵的宾客坐满了位子。形容来宾很多。

宾客盈门:客人充满门庭。形容来客很多。

一见如故:故,老朋友。初次见面就像老朋友一样。 一见倾心:倾心,一心向往;爱慕。一见面就产生了爱慕之情。

情投意合:投,契合。感情融洽,心意相通。

心心相印:心,心意;思想感情。印,合,契合。形容彼此心意相通,思想感情完全一致。

相见恨晚:指认识以后很投缘,很谈得来,觉得认识太晚了。

交浅言深:对交情不深的人诚恳规劝。

形影不离:像身体和影子那样分不开,形容彼此寸步不离。 难舍难分:形容双方关系极为亲密,不易分开。

情同骨肉:比喻情谊很深,如同父母兄弟。

十指连心:十个指头的感觉很灵敏,都同向心里。比喻某人和有关的人和事有极密切的关系。

3、成语的学习重在运用和积累,教材中已经帮助我们归类了,因此,我们背诵起来就方便了,并且也不会忘了。然而,靠教材中这仅有的成语是远远不够的。那么,在课外应要求学生多看课外书籍,查阅资料,了解中国的成语文化,并融之在自己的写作中。这样,中国的成语文化才得以流传。

二、、读读《三字经》

《三字经》是古时候一部流传很广、家喻户晓的启蒙读物。从内容上看,它提倡尊敬、孝顺父母、友爱兄弟,这些都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其中,又用较长篇幅告诉了自三皇五帝到宋代的史事,还讲了许多我国历史上发奋求学、终至成才的名人故事,内容广博,非常丰富。

特别是它采用三言韵语的形式,读起来琅琅上口,不信,试试看。

昔仲尼 师项橐 古圣贤 尚勤学

披蒲编 削竹简 彼无书 且知勉

——摘自《三字经》

你知道,这些句子里都讲了写谁的故事吗?告诉你吧,古时候的圣人孔子,不但勤奋好学,还能不耻下问,向神童项橐请教。我们现在的学生,要以古代圣贤为榜样,勉励自己勤学。汉代学者路温舒,曾经用蒲草编织成席,代替纸来抄写《尚书》;丞相公孙弘曾经用刀削去竹青,抄录《春秋》。他俩贫穷而无书,但好学不倦,终于功成名就。今天的读书人,书本易求易得,如果不好学,简直是贻误自己的前途。

(我们去读《三字经》):赵中令 读《鲁语》

彼既仕 学且勤

赵普在宋太祖时任中书令,他身居宰相高位,仍然勤奋读《论语》,我们这些还在念书的小学生,难道不该以此自勉吗?

如囊萤 如映雪 家虽贫 学不辍

如负薪 如挂角 身虽劳 犹苦卓

晋代人车胤幼年好学,因家中贫困,夜读无油点灯,便捉许多萤火虫用纱囊包好,悬在桌前取光读书。孙康寒夜读书无油,便到庭前映雪光而读书。二人不因贫困而废学,终成大名。现在的学生多有父母资助读书,更应该刻苦勤奋。

汉代人朱买臣家庭贫困,但他不忘读书,上山砍柴时,边走边背诵书本。隋代人李密少年好学,把未读完的《汉书》挂在牛角上,边放牧边阅读。两人勤劳而苦学,最后终成为有用之材。

练习6 第四教时 总第86教时

教学目标:

1、分析每个字的字形、笔画。

2、注意写字的章法。

3、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书写要一气呵成,不要涂描。 教学过程:

一、教师讲解两个汉字的书写特点

司氧 本次临写的“司”、“氧”均为右上半包围结构的字。“司”的里面部分要往左放,右上,右中,右下要多留白,以求到时候 字的重心平稳。

“氧”字着重练好横折斜钩斜这一笔画,露锋起笔,顺势向右上作横画,渐轻,在折处稍提后向右下作顿,再转势向下作背弯后回锋向上轻快挑出。

二、教师在黑板上示范书写

三、学生自由练习书写

四、教师巡回指导

五、师生交流、评价

六、教师进行课堂小结

七、作业:学生练习书写

23、给家乡孩子的信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本课词语,会用“多么……多么……”、“不是……而是……”造句。

3、理解重点句的意思,说出句子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掌握书信的格式。

4、通过信中的的语言文字,体会巴金爷爷对下一代关怀的情感,激发为社会添光彩、为别人奉献、使生命开花的愿望。

教学重点:

理解重点句的意思,说出句子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掌握书信的格式。

教学难点:

通过信中的的语言文字,体会巴金爷爷对下一代关怀的情感,激发为社会添光彩、为别人奉献、使生命开花的愿望。

教学准备:

课文朗读磁带、投影片

教学时间:

两教时

教学过程:

第23课 第一教时 总第87教时

一、谈话导入

1、巴金爷爷是四川成都人,“五?四”以来著名的作家,在国际上享有崇高的声誉。家乡孩子想念他,都给他写信。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87岁时写给家乡孩子的一封回信。

2、他为什么写这封信?信中写了哪些内容,表达了他的哪些希望呢?

二、自读课文

1、轻声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画出本课生字新词。

2、思考:巴金爷爷为什么写这封信,信中写了哪些内容,表达了他的哪些希望?

3、讨论交流:

①朗读正音,奉的韵母是“eng”,不是“en”;慕的韵母是“u”,不是“o”。

②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③学生质疑问难。

4、指名试读课文,并说说每个自然段的意思。

三、精讲课文第一段

1、指名读第一段,思考:第一段主要写了什么?

2、家乡的孩子写了40封信,给巴金爷爷怎样的感觉?(站在面前,争先恐后,讲个不停,好不热闹)

3、朗读第一段的第二句话,感受四十多个孩子围着巴金爷爷唧唧喳喳的热闹场面。

4、朗读巴金老人感谢孩子们的话。这些话体现了巴金对孩子们的什么感情?

5、有感情地朗读第一段。

四、精讲课文第二段

1、巴金爷爷写这封信的时候,已经是87岁了,写字困难,手不听指挥,写信比较艰难。朗读第二段第一句话,体会写信的不容易。

2、在这种艰难的情况下,巴金爷爷还是拿起了笔,给家乡的孩子们写信,这是为什么呢?

3、默读课文第二段,画出最能表达巴金爷爷思念孩子们的情感的句子。

①理解“我多么想看见你们天真的笑脸,多么想听见你们歌唱般的话语,但是我没有体力和精力支持这样一次长

途的旅行”一句的意思,体会巴金爷爷思念孩子们,但力不从心的思想感情。

②理解“多么……多么……”表达的强烈感情,并用“多么……多么……”练习说话。

4、有感情地朗读第二段。

五、布臵作业

1、完成课文后习题3。

2、朗读课文。

第23课 第二教时 总第88教时

一、精讲课文第三段

1、默读课文第三段,思考:这一段写了哪些内容?

2、巴金是个普通人吗?巴金是“五·四”以来著名作家,创作了二十几部中、长篇小说,十二本散文、游记,大量的短篇小说,还有很多译著,在国际上享有崇高的声誉。但他为什么只是把自己当作普通人呢?

3、巴金为什么而写作?

①理解“我写作不是我有才华,而是我有感情,对我的祖国和同胞有无限的爱,我用作品表达我的这种感情”这句话的意思,体会为表达对祖国和同胞无限的爱而写作的思想感情。

②用“不是……而是”练习说话。

4、巴金在信中怎样评价自己的一生的,同时又表达了什么希望?

①默读课文,思考:巴金为什么说自己的一生是老老实实、平平凡凡的一生?巴金思索、追求,明白了生命的意义是什么?

②理解“我愿意再活一次,重新学习,重新工作,让我的生命开花结果”的意思。

③什么是生命开花结果?读巴金说的第二句话,讨论:

我们生存需要什么?我们比生存需要多得多是什么? ④让生命开花结果和实现生命的意义是不是一回事?(“人活着不是为了白吃干饭,我们活着就是要给我们生活其中的社会添上一点光彩”。这句话就是讲生命的意义在于奉献而不在享受)

5、小结

6、指导感情朗读。

二、讲读课文第四段

1、巴金爷爷希望看到自己的生命开花,但是又不可能再活一次,只能怎么办?

2、感情朗读,体会巴金爷爷珍惜时间,让生命开花结果的美好感情。

三、讲读课文第五段

1、指名读课文,思考:这一段主要写什么?

2、用亲切的语气朗读课文,把巴金爷爷对孩子们真诚关怀的情感读出来。

四、讲解信的格式

1、以上我们讲的是信的正文。书信的格式包括五个部分:称呼、正文、结尾、署名和日期。

2、默读课文,对照格式,说说这封信中的称呼、结尾、署名和日期分别是什么?

五、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板书:

23 给家乡孩子的信

老老实实、平平凡凡

思索、追求、明白生命的意义 为社会添光彩

再活一次……开花结果 为别人奉献爱

珍惜时间、好好学习

24 印度洋上生死夜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能结合上下文辨析文中两个“抽搐”的不同含义。

4、借助语言材料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体会主人公皮埃尔在生死关头,把自己以及妻子的安危臵之度外,关心他人胜过自己的高贵品质。

教学重点、难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借助语言材料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体会主人公皮埃尔在生死关头,把自己以及妻子的安危臵之度外,关心他人胜过自己的高贵品质。

教学准备:

课文朗读磁带、投影片

教学时间:

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24课 第一教时 总第89教时

一、揭示课题

l、出示世界地图。

(1)提问:世界上有哪四大洋?(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和 、北冰洋)

(2)请在世界地图上指出印度洋的位臵,说说它的周围是哪 几个洲。(亚洲、大洋洲、南极洲和非洲)

2、板书课题:印度洋上生死夜

(1)提问:看到这个题目,不用看课文,我们就可以知道些什么?

(这一课题告诉我们:事情发生的地点是在印度洋上,发生的时间是在夜里,中心事件与课文中人物的生死有关)

(2)过渡:在印度洋上到底发生了一件怎样的事情呢?让我 们读读课文来了解吧。

二、初读课文,理解生字新词,初步了解课文梗概

1、各自默读课文,画出文中带有生字的词语,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试着想一想它们各是什么意思。

(1)学生默读后教师出示词语:猝不及防、抽搐、泡沫、耗尽、须臾。讨论这些词语的意思。

(2)齐读生字新词。

2、指名朗读课文,揭示思考题:(1)这个故事发生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主要人物是谁?(2)简要地说说课文写的是一件什么事。

读后讨论上述问题,小结

3、理清文章脉络。

文章可以分为三个部分:

三、作业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进一步了解故事的发生、经过和结果。

2、用钢笔描红、临写。

3、读一读,再抄写生字词。

第24课 第二教时 总第90教时

一、复习

l、听写词语。

2、这篇文章可以分为哪三个部分?

二、精读训练

l、教师提问:第一部分也就是文章的开头,依次讲了哪些内容? (故事发生的时间、主要人物和地点)

齐读第1自然段。

2、默读课文第2-6自然段。

(1)说一说,这5个自然段分别写了什么内容。 ①克勒松猝不及防,摔入水中,被大章鱼缠伤,皮埃尔将其夺回。

②克勒松急需返回港口救治,但皮埃尔发现海底即将发生地震或火山爆发。

③皮埃尔决定回到出事地点。

④皮埃尔打灯语和呼喊要求客轮掉转航向。

⑤客轮掉转航向,皮埃尔被客轮上的直升机救离险境。

(2)这一部分可以分为几层?

(分4层:第2~3自然段为第一层,写洋上遇险;其余3个自然段各为一层,写的是:两个念头—— 全力报信一一艰难脱险)

(3)研读第一层。

①指名朗读第一层

②讨论:皮埃尔从哪些迹象意识到海底将要发生地震或火山爆发?

结合课文内容理解"惟一"。(没有别的办法,只有这一个)

(4)研读第二层。(两个念头)

①皮埃尔面对这一处境,他起初是怎么想的?为什么?后来他作出了怎样的决定?为什么?

指导朗读"不,我不能走!现在我可能是世界上惟一确切知晓这场海难即将发生的人。我有责任向来往船只通报这一信息",体会皮埃尔的责任心和勇气。

②讨论、朗读后在上表内完成有关板书(2)。

(5)研读第三层。(全力报信)

①观察课文插图,说说图上画了些什么。(组织学生描述)

②朗读第5自然段。重点理解克勒松当时情况的危急以及皮埃尔的动作、心理活动和语言。

③教师口述:皮埃尔突然发现灯光移近的速度明显减慢了, 轮船已经收到信号。

(6)研读第四层。(艰难脱险)

①朗读第6自然段,思考:皮埃尔为什么不向豪华游轮打出灯语"请救救我们"?

②他发现她(克勒松)的躯体已经冰凉,"在亡妻的耳朵边,轻轻地说:'亲爱的,原谅我……'" 想一想:"原谅"他什么?

③指名读"直升机很快飞到了他们的头上"到节末,口述直升机救皮埃尔等人的情况。

3、根据板书,简要回顾课文内容。

三、作业

1、阅读课文,熟记内容,为复述做好准备。

2、预习课后作业第5题。

第24课 第三教时 总第91教时

一、继续精读训练

指名读第三部分后,讨论: 1、皮埃尔从报纸上了解到什么消息?(海里发生地震,引起了海啸,没有人员伤亡)

2、看到这一消息后,他说了些什么?(皮埃尔自言自语;"谢天谢地,克勒松,现在你可以安息了……

3、从皮埃尔的这些话里,我们可以想象到他心里是怎么想的呢?

(一是他在庆幸海底地震所引发的海啸没有造成船只毁坏和人员伤亡。二是他顾不上抢救妻子,义无反顾地坚守在危险地点发出海难信号,使超级豪华游轮安然脱险,妻子没有"白白付出生命的代价",她的死换来了更多人的生,如果地下有知,她也会感到欣慰)

二、复述指导

简要复述:

1、要搞好复述,就要抓条理,抓重点,抓详略。

(1)抓条理。(按照板书理解全文层次)

(2)抓重点。(妻子克勒松的危急情况、海啸的迹象、皮埃尔的表现、豪华客轮的情况)

(3)抓详略。(第一和第三部分略,皮埃尔的表现详)

3、练习简要复述。复述后评议。

三、作业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把《印度洋上生死夜》的故事讲给小朋友们听。

板书设计:

六年级上语文学科计划

25、明天,我们毕业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4、5节。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天真烂漫”、“凝聚”造句。

3、能结合课文内容说出一些重点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4、凭借课文中的语言材料,体会同学们对母校、对老师、对同学的眷恋之情。

教学重点:

能结合课文内容说出一些重点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凭借课文中的语言材料,体会同学们对母校、对老师、对同学的眷恋之情。

教学准备:

课文朗读磁带、投影片、小黑板等

教学时间:

三教时

教学过程:

第25课 第一教时 总第92教时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不久你们就要小学毕业了,你们将告别美丽的校园,告别朝夕相处的同学,大家有什么感想呢?

2、丁雪飞老师在小学毕业时感慨万千,饱含激情地写下了《明天,我们毕业》。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篇文章。(板书:25明天,我们毕业)

二、初读课文

1、自学课文。

①提出自学要求:

②读准字音,认请生字字形,读顺每句话。

③画出不理解的词语,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 ④学生自学,教师行间巡视。

2、检查自学效果。

①指名读课文,纠正错误。

②了解对部分词语的理解情况。

③眷恋 憧憬 朝夕相处 博大精深

3、默读课文,想想课文可分为几段,每段写什么。 ①学生思考。

②集体讨论。

③课文可分为三段。

第一段(第一自然段):写想到即将告别校园、老师和同学,心中涌起深深的眷恋之情。

第二段(第二至五自然段):写我们不会忘记母校,更不会忘记敬爱的老师。

第三段(第六自然段):写等我们成为祖国的栋梁,大家再来母校相聚,再来看望我们的老师。

4、分段朗读课文。

三、指导书写生字

1、找出左右结构的字,观察它们左右两部分的占位情况,比较异同。

2、找出上下结构的字,比较各部分的占位情况。

3、指名板演,评议。

4、学生用钢笔描红、临写,教师行间巡视。

四、布臵作业

1、练读课文,做到正确、流利。

2、抄写文后第3题词语。

第25课 第二教时 总第93教时

一、讲读第一段

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思考:第一段主要写什么?

2、“眷恋”是什么意思?谁眷恋谁?为什么? ①讨论,形成板书:

②美丽的校园

③眷恋 朝夕相处的老师和同学 那样诱人

3、感情朗读,体味眷恋之情。

二、讲读第二段

1、指名读第二自然段,思考:初入校园是什么情景?

(1)我们怀着什么样的心情走进校园?(对学校的憧憬,对老师的敬仰)

(2)初入校园看到哪些景象?

(3)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词语。

( )的操场

( )的教室

( )的同学 那样诱人

( )的老师

( )的课本

(4)用“天真烂漫”练习说话。

(5)朗读第二自然段,体味“诱人”滋味。

2、自由读第三自然段,思考:为什么说“6年的学习生活多像一幅五彩斑斓的画卷”?

(1)“五彩斑斓”是什么意思?课文描写了怎样一幅五彩斑斓的画卷?

(2)从清晨跨进校门、早操、上课、中午的写字、课外兴趣小组活动等方面体味校园生活的五彩斑斓。

(3)读了这段,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是从哪些地方看出的?(板书:学到了 懂得了 更感受到了)

(4)这段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朗读第三自

然段的首句和末句。

投影出示:

6年的学习生活多像一幅五彩斑斓的画卷

……

①母校啊母校,这些都是您给予我们的精神财富, ②我们怎么能忘记!

③引导学生体会这两句话包含的作者对母校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5)朗读第三自然段。

3、轻声朗读第四自然段,思考:作者为什么眷恋敬爱的老师?

①集体讨论交流。

(板书:是天使 是大树 是海洋)

②投影出示:

在我们心目中,您是天使,您是大树,您是海洋。 ③这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④读议第四自然段,理解为什么说“老师是天使,是大树,是海洋”。

4、指名学生读第五自然段,思考:作者在离别的时候,想用什么表达对老师的眷恋?

①集体讨论(一支歌、火一样的诗句)

②理解句子的意思。

③投影出示:

我们要送您一支歌,让您休息的时候听听我们的心声; 我们要把火一样的诗句塞在您的枕下,让您在睡梦中也能感受到我们炽热的心跳。

④联系上下文,说说这两个分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5、指导背诵第四、五自然段。

①指名背诵第四、五自然段。

②小结这两个自然段的内容并板书:

每一点……都 是您……是您……是您 然而…… 我们要……我们要把…… ③根据板书试背。

三、布臵作业

1、朗读课文,背诵第四、五自然段。

2、用下列词语造句

天真烂漫……

凝聚……

第25课 第三教时 总第94教时

一、复习导入

1、背诵第四、五自然段。

2、作者眷恋母校,眷恋老师,想以怎样的行动来报效母校和老师呢?

二、讲读背诵第三段

1、漫步美丽的校园,作者看着6年前他们亲手栽下的小树,产生了一个心愿:是什么心愿呢?

2、投影出示:

等到这些小树长成参天大树,等到我们也成为祖国的栋梁,大家再来母校相聚,再来看看我们的老师,道一声:“老师,我们没有辜负您的希望!”

(1)“栋梁”是什么意思?

(2)这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3、有感情地朗读第六自然段,体会同学们立志成才,回报老师的心愿及对母校,对老师的深深眷恋。

三、总结课文

1、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

情?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板书设计:

25 明天,我们毕业

6年的生活 学到了 懂得了 感受到了 眷恋:

敬爱的老师

是天使是大树是海洋

习作7

教学要求:

1、读懂例文(片断),从中领悟如何围绕中心选材。

2、迁移运用《明天,我们毕业》一文表情达意的方法完成作业。

3、通过写作,激发学生对老师、同学或学校里其他人的眷恋之情。

教学重点、难点

1、引导学生借鉴例文和学过的课文,围绕中心选择材料。

2、通过具体事例,表达对学校老师、同学或学校里其他人的真情实感。

课前准备

写有讨论题的小黑板。

教学时间:

两教时

教学过程

习作7 第一、二教时 总第95、96教时

一、谈话导人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明天,我们毕业》这篇课文,作者通过对一幕幕往事的回忆,真切地表达了自己对母校、对老师、对同学的眷恋之情。我们都被那纯真的情感所打动,同时也勾起我们对往事的回忆。再过一个月,我们也即将毕业,也要告别母校,告别朝夕相处的老师和同学,也一定有许多心里话要对老师和同学说。今天,我们就来写一篇话别的作文。

板书课题:话别 —— 写给……

二、引导审题

1、看到文题,你先想一下,你的心里话要对谁说。

2、把题目补充完整。

3、认真思考一下,你为什么要把心里话写给这个人。

4、讨论小结:这就是说文章要有个明确的中心。此外,要注意是"话别",所以要表达出真情实感。

三、学习例文

1、怎样把你的意思表达出来,又要有真情实感呢?我们光看文章的片断,这是吴小亮写给传达室沈伯伯的,我们来看看他是怎样写的?

2、自读例文,思考下列问题:

(1)例文主要写了哪些事?

(2)从这几件事中,可以看出沈伯伯是个怎样的人?

(3)文章表达了作者对沈伯伯怎样的思想感情?

(4)联系例文和课文《明天,我们毕业》,思考:该用怎样的方法来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呢?

3、讨论交流自学情况。教师相机板书:

表达真情实感 具体事例 典型场景

4、教师总结:例文抓住沈伯伯为"我"送作业、打扫校园、迎送同学等具体事例,生动表现了他工作认真、关爱同学的优秀品质,表达了作者眷恋沈伯伯的真情实感。

四、指导选材

l、同学们己经想好了要写给谁了,请大家再再回顾一下:在6年的学习生活中这个人给你留下什么深刻印象?有具体的事例吗?你准备选择哪些事例来表达你的感情?

2、同桌讨论、交流。

3、指名说说你准备选择哪些事例或场景来表达你对这个人的眷恋之情。

4、集体评议,教师点拨。

五、完成习作

1、学生写作,教师个别辅导。

2、指名读习作,集体评议,指导修改。

3、誊写习作。

练习7

教学目标

1、描红练习钢笔行楷字,努力写得人体。

2、区别比较9组汉字。并组词。

3、正确搭配词语,并扩展成句子。

4、综合修改句子中的错误。

5、熟记12条成语。

6、朗读、背诵《毕业歌》。

7、口语交际:写毕业赠言,并能用通顺连贯的语言表达自己这样写的理由。

8、学写毛笔字。

教学时间

三课时。

教学过程:

练习7 第一教时 总第97教时

一、明确课时任务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将完成练习7的第1-3项练习。

二、教学第一题

1、生齐读后自由书空一遍,要求注意每个字的运笔过程。

2、提出一些难写的字,集体讨论其运笔特点。

3、动笔描红,提出要求:

(1)注意字距与行距的安排。

(2)一笔描成,不要重描。

4、巡视后,反馈学生作业。

三、教学第二题

l、生仔细观察每组字,要求注意比较各组字有什么异同。

2、试填。

3、答案,教师点拨:抓住各组形近字的不同之处,或偏旁,或是某一部件,由此区别出汉字的音、形、义。(鼓励学生一字多组)

四、教学第三题

1、指名读题,弄清题意。

2、出示例子,指名读。

抢救病人 医生正在抢救生命垂危的病人。

师引导分析:前一个词语"抢救"表示某种动作或行为,后一个词语"病人"则是与"抢救"有关的事物,这两个词搭配起来很恰当,符合语言习惯。然后再据此扩展成句。

3、学生仿照例子完成其他四组练习,教师巡视指导。

4、反馈答案,师生评议。

(学生扩展句子,鼓励多种多样)

练习7 第二教时 总第98教时

一、明确课时任务

这节课我们继续完成练习7的第4-6项练习。

二、教学第四题

1、多媒体显示教学内容。

请同学们自由读一读。这段话有没有毛病?有哪些方面出现了毛病了

2、师生讨论分析得出:

(1)有错别字,(2)词语搭配不当,(3)语句不通顺,

(4)标点符号不恰当。

3、复习修改符号。

4、分小组从以上几方面人手,讨论完成这段话的修改。

5、指名说说小组讨论结果,其余小组可作适当补充、修正。

6、师生评议。

7、齐读修改过的正确语段。

三、教学第五题

l、复习、背诵学过的成语歌。(可采用接龙的形式)

2、出示12个成语。

3、请同学们自学这12个成语,要求:

(1)自由练读,可借助工具书解决字音问题。 (2借助工具书初步了解你不熟悉的成语的意思。

4、指名读,师生评议字音是否准确,小组读,齐读。

5、读成诵。

比一比,看谁背得又快又准。

四、教学第六题

l、激情导人。

同学们,明天你们将告别小学6年的学习生活,此时此刻你们想说些什么呢?是不是 —— (师引背课文:"一想到明天就要告别美丽的校园,告别朝夕相处的老师和同学,心中就涌起了深深地眷恋之情。")

2、是啊!这儿还有一首歌,为同学们抒发了心中的情怀。

3、学生自由朗读。

4、小组派代表表演朗读,交流评议朗读时的停顿、轻声、重音等技巧的处理。

5、反复吟诵,理解大意,感受意境。

6、在熟读成诵的基础上朗诵表演。

练习7 第三教时 总第99教时

一、教学第七题

1、课前准备

(1)让学生事先摘抄一些赠言、名句。

(2)把课桌排成"u"字形,便于学生互相观察,确定赠言对象。

(3)在黑板上写上"临别赠言"并加以美化。

(4)播放歌曲《送别》,营造氛围。

2、谈话导人。

同学们,临别赠言是毕业活动中的一项最有意义的活动。留下你真挚的话语,送上我衷心的祝福,这是一份友谊,一份智慧,一份精神财富。这份财富的聚集,将使你一生愉快、充实。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共同学习小学语文最后一道练习题:临别赠言。

3、审题。

(1)指名读题。

(2)帮助学生弄清本题训练内容及要求。

①何为"赠言"?赠言即分别时说的或写的相互勉励的话,可以是自己的内心表白,也可以是自己所喜欢的一句名言。

②毕业赠言的对象可以是老师,也可以是同学,要根据赠言对象确定赠言内容,先写下来,再说说为什么要这样写。

③本次活动每个人都要参与,看谁讲得最好。

4、教师"下水"示范。

5、学生准备。

6、练习。

(1)自由说。

(2)指名说。

(教师要引导学生对同学的赠言作出适当的评议,及时报以热烈的掌声鼓励)

练习6 第四教时 总第86教时

教学目标:

1、分析每个字的字形、笔画。

2、注意写字的章法。

3、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书写要一气呵成,不要涂描。 教学过程:

一、教师讲解两个汉字的书写特点

司氧 本次临写的“司”、“氧”均为右上半包围结构的字。“司”的里面部分要往左放,右上,右中,右下要多留白,以求到时候 字的重心平稳。

“氧”字着重练好横折斜钩斜这一笔画,露锋起笔,顺势向右上作横画,渐轻,在折处稍提后向右下作顿,再转势向下作背弯后回锋向上轻快挑出。

二、教师在黑板上示范书写

三、学生自由练习书写

四、教师巡回指导

五、师生交流、评价

六、教师进行课堂小结

七、作业:学生练习书写

练习7 第四教时 总第100教时

教学目标:

1、继续训练学生良好的写字习惯。

2、写字注意做到一气呵成。

3、适当提高写字的速度。

教学过程:

一、教师讲解两个汉字的书写特点

赶题 “赶”、“题”为左下半包围结构的字,被包围部分“干”、“页”,要稍稍往右一些,以求重心的平衡。“干”、“页”本身要写得紧凑一些。

二、教师在黑板上示范书写

三、学生自由练习书写

四、教师巡回指导

五、师生交流、评价

六、教师进行课堂小结

七、作业:学生练习书写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