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政治复习计划

初三政治复习计划

一、复习的总体策略

1、依托教材 夯实基础

中考复习首先要做的就是要围绕规定《20xx年福建省初中学业考试大纲(思想品德)》及《考试说明的知识体系,依托教材、系统梳理、夯实基础。

2、超越教材 回归生活

回归教材并不意味着要局限于教材,而要在熟练掌握教材知识的基础上超越教材,将复习的视角投射向广阔的现实生活。

3、时政结合 专题探究

引导学生关注时政热点,使之与学生的生活实际与课本的知识进行有机地融合,有利于深化学生对时政的分析归纳的分析,提高综合理解应用的能力。

4、把握方法 锤炼思维

培养学生的全面辩证思维,特别是逆向、多向、求异等创造性思维,使学生的思维从生疏到熟练,从肤浅到深刻,从片面到完整。

二、具体复习时间安排与建议

第一轮:(4月—5月中旬)分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基础知识复习阶段。

这一阶段的复习要将全部知识点进行总体的全面的复习,使学生能够扎实地掌握所应学知识,以便做到理论知识掌握于心,在考场上才能灵活运动地解决实际问题。这一阶段的复习目标侧重于对基础知识的感悟与领会,并使知识点条理化。这一阶段的复习是保证复习质

量的关键环节,因而这一阶段的复习课必须是目标明确,逐课展开复习,做到重难点突出,讲练做到有的放矢,一般不主张进行综合性练习。

第二阶段:(2周)知识整理阶段。以知识的联系运用为主,进行整理。复习要注意:

一、注重知识的横向联系要注重同一知识板块内部和不同知识板块之间的相关、相通、相连性,强调对基础概念、基本原理的系统化,掌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达到宏观上把握教材,微观上融会贯通。

二、在知识的横向联系的过程中同时加入一年的时事政治的内容,以国内外大事为主,先进行第一轮时政的简单整合与梳理,为参加市质检做好准备,也为下一阶段的综合练习打下基础。

第二轮:(5月中旬—月底)社会热点专题复习阶段。(社会热点专题复习用三周。)

反映、体现重大时政和社会热点、焦点的问题是中考政治命题的一贯原则,近几年中考试题均充分体现了这一点,所以进行专题复习是政治总复习中最重要的环节之一。

一、要按《20xx年青海省初中学业考试大纲(思想品德)》及《考试说明》要求,归纳考核时间范围内的国内外重大时事、本省大事、百姓关心的民生事件,将其与教材知识和理论联系起来,找到热点与教材考点的结合点。

二、在专题复习时,要用教材知识去多角度分析、解读时政热点,使教材知识活起来;分析时政热点时,要分析其体现或包含的教材观点和原理,将时政热点落实到教材中,提高运用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做到时政与教材的有机结合。

第三轮:(6月—中考前)知识弥补及模拟阶段。

1、精心设计选用例题和习题,教师要纵观全面,精心设计各种类型的试题,对每套试题的命题原则、题型、考察的知识点都要做到心里有数,对于在答题过程中学生的知识薄弱点与盲区,一定要及时给予弥补与整固。

2、加强审题与答题技巧训练,把如何把组织作答讲解到位,做到准确提取关键词并把握材料中心,使之与考纲上的观点产生对应,找准答题有效切入点与较佳的角度。

3、加强模拟和实战性练习。在整个总复习过程中,我们有意识地创设几次与中考的题型、题量、分值和考试时间、考场规定都相同的考试,让学生充分感受考试的氛围、提高了他们的心理素质、使之逐步掌握考试时间的安排;

4、模拟题一定更要认真讲解,对于命题角度较好,能够考察重点知识,设问有层次、综合性比较强的符合中考命题的特点的题,一定要举一反三,作为范例给同学们讲解。

 

第二篇:初三政治复习易混淆知识归纳分类(最新版本)

初三政治复习易混淆知识归纳分类(最新版本)

一、“基本”类

1、我国的基本国情是:我国现在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2、我国人口现状的基本特点是:人口基数大、新增人口多、人口素质偏低。

3、我国环境的基本状况是:从总体上看,我国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已初步得到遏制,

部分地区有所改善,但目前我国环境形势依然相当严峻,不容乐观。

4、我国资源的基本国情是:自然资源总量大、种类多,但人均资源占有量少、开发难

度大、开发利用不尽合理、不够科学,由此造成的浪费、损失十分严重。

5、我国的基本国策有:对外开放、计划生育、保护环境、节约资源。

6、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是:依法治国

7、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本要求是:有法可依(前提)、有法必依(中心环节)、执法必严(关键)、违法必究(必要保证)。

8、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九年级教材P37,注意加“和谐”一词)

9、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九年级P102)

10、实现祖国统一的基本方针是:“一个国家,两种制度”(“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11、我国公民基本道德规范是: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

二、“根本”类

1、国家的根本任务: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2、中国发展的根本基点是:独立自主、自力更生

3、一个民族最根本的事业是:教育

4、实现经济振兴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大计是:发展科技和教育

5、国家的根本大法、一切组织和个人的根本活动准则、依法治国的根本依据是:宪法

6、国家生活中的根本问题有:国家性质、国家的根本制度、国家的根本任务、国家的

基本经济制度等。

7、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根本目的是:共同富裕

8、繁荣社会主义文化的根本保证和要求是: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9、提升广大人民的综合素质和我国的综合国力的根本是:发展教育和科学事业

10、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是: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培养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

11、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根本原因是:生产力水平还比较低。

12、解决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根本途径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

13、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14、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三、“基础”类

1、发展两岸关系和实现和平统一的基础是: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

2、我国人民团结奋进的共同政治基础是:四项基本原则

3、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是:公有制

4、文化建设的基础工程是:发展教育和科学

5、发展科技和培养人才的基础是:教育。

6、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是:自然资源

7、国家立法活动、普通法律的立法基础和立法依据是:宪法

1、“一国两制”中的国家主体是:坚持社会主义制度

2、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主体是:社会主义公有制;

3、我国分配制度的主体是:按劳分配

4、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5、全国人大的主要职权:??(九年级教材P75)。

6、我国经济大舞台上的主角是:公有制经济

7、社会主义荣辱观的主要内容:“八荣八耻”

五、“本质、实质”类

2、我国的国家性质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3、我国的社会性质是:社会主义社会

4、社会主义本质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共同富裕

5、人口、资源、环境问题的实质是:发展问题

六、“最”类

2、我国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立法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3、我国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是: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拥

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

4、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是:科学技术。

5、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培育民族精神最重要的是:要结合时代和社会发展要求,不断

为之增添新的富有生命力的内容。

6、在国家法律体系中具有最高法律地位、最高效力、最具权威的是:宪法。

7、牢牢把握先进文化前进的方向,最根本的就是:??(九年级P103)

七、“集中体现”类

1、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经验集中到一点就是:毫不动摇地坚持党的在社

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2、中华民族精神在新的时代条件下的集中体现有:抗洪精神、载人航天精神、抗击“非

典”精神、抗震救灾精神等。

3、艰苦奋斗集中表现为:创业精神。

4、社会责任感的集中表现:奉献精神。

八、“决定”类

1、决定一个国家、民族未来的事业、决定人们一生命运的事业是:教育。

2、实现现代化具有决定性意义的一条就是:把经济建设转移到依靠科学进步和提高劳

动者素质轨道上来。

3、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是:科技创新能力。

4、我国实行的基本经济制度的决定因素是:社会主义性质和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

5、我国实行的分配制度的决定因素是: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

九、“制度”类

1、我国的根本制度是:社会主义制度。

2、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3、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4、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是: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

共同发展。

5、我国的分配制度是: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6、“一国两制”中“两种制度”指的是:大陆坚持社会主义制度,港澳台等地保持原有

的资本主义制度长期不变。

1、社会主义道德的核心是:为人民服务 。

2、党的基本路线的核心内容是:简称“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3、依法治国的核心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是------。时代精神的核心是改革创新。

4、发展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是: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

5、中国解决一切问题的关键是:发展,即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

十一、“目的、目标”类

1、党的基本路线确定的奋斗目标是: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

主义现代化国家。

2、我国实行计划生育的根本目的是: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3、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是:??(九年级教材P114中的“六个更加”)。

4、实现共同理想的必然趋势和最终目的是:实现共产主义(最高理想)。

十二、“原则、原因”类

1、发展两岸关系的原则是:“一个中国”原则。

2、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是:共同富裕。

3、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原则是:集体主义。

十三、“重要、重点”类

1、搞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保证和重要目标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2、发展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是: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

3、公有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集体经济。

4、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非公有制经济。

5、依法治国的重要环节是:依法行政,前提是有法可依。

6、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重点是:诚实守信。

十四、“一、二、三、四”类

1、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2、通向理想的道路只有一条,那就是脚踏实地,全力以赴。

3、考试是学习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4、精神文明建设的两个方面是:思想道德建设和教育、科学、文化建设。

6、“三步走”战略是:??(见教材P88第二段第3行~P89第一段)。

7、我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三个原因或表现是:?(见教材P34第一段2~4行)。

8、我国三大重要国情:人口、资源、环境方面的国情??(见教材P50、P53、P54)

9、实行计划生育的意义(“三个有利于”)是: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有

利于增强国家的综合国力,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10、“三下乡”活动是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

城市“创三优”是创建优美环境、建立优良秩序、搞好优质服务。

11、发展先进文化的“三个面向”是: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12、公有制经济的三种成分是:国有经济、集体经济、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

集体成分。

13、处理民族关系的三个基本原则是: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

14、新型民族关系的四个特点是:各民族平等、团结、互助、和谐。

15、改革、发展、稳定三者的关系是:改革是动力,发展是目的,稳定是前提。

16、维护民族团结的“三个尊重”是:尊重各民族的宗教信仰,尊重各民族的风俗习惯,

尊重各民族的语言文字。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