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课高效课堂计划

2014—2015学年第一学期构建高效音乐课堂教学计划

略阳县硖口驿镇中心小学 薛静

自高效课堂新政实施以来,我校便积极展开活动,要求老师们结合自己所任学科就如何构建高效课堂进行探究,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还课堂于学生,使学生在快乐中学习。我认为音乐学科应该是所有学科当中最充满活力、最能给人带来愉快的学科,很多学生都喜欢音乐。那么如何让学生在“乐中学”、让老师在“乐中教”,让课堂成为师生共同向往的快乐天地呢?通过多次的集体学习与个人学习,我深深感受到自己离高效课堂还有距离,为此,我结合了自身情况,准备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首先,提高自身各方面素质。俗话说“亲其师,信其道。”这句话说的一点也不错:学生的学习具有很大的情绪性,他们喜欢哪个老师,就会对这个老师所教的那门课感兴趣、愿意学。为此,我也一直在努力的追求,从自身的一些方面做起,让学生认识你、了解你,从而喜欢你。

二是精神状态。教育的实质是师生间心理交往、情感沟通、精神共振、思想同构的过程,教师的情绪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情绪,师生的情绪直接影响到上课的质量,所以,每天我都是面带微笑地迎接学生的到来,精神饱满地与学生一起上课,用我的热情去感染学生的情绪,使课堂充满活力。

三是学识能力。渊博的知识、精湛的技艺是赢得学生喜欢的重要因素,因此,我们老师要不段丰富自己的知识,提高自己的能力,而

且善于表现出来,打动学生,使学生产生敬佩之心、仰慕之情,作为一名音乐教师,我上课尽量做到用眼神、表情与学生进行情感交流,给学生情绪上的引导与启发;教学生唱歌时做到声情并茂地演唱;做游戏、律动、表演时尽量以一个参与者的身份与学生一起做动作,这样,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

四是气质与涵养。气质是一个人内在涵养的外在表现,它表现在一个人的行为谈吐、举手投足、待人接物的方式、态度以及穿着打扮、良好的心态等各个方面,因为老师的行为学生最容易模仿,所以,我们的穿着应该得体,给学生以赏心悦目的感觉,说话要亲切自然,不讽刺挖苦学生,虚心学习,有错就改,在学生面前树立良好的教师形象。

五是教师的人格魅力。教师的人格魅力是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凭自身的修养引导学生学习的魅力,所以,我们要尽量做到热情、开朗、温和、坚毅、宽容、大方,用真诚和善、言行一直的待人原则与学生相处,公正地处理学生中的问题,不要用教师的权威整治学生,要给犯错的学生改过自新的机会。

其次,丰富课堂活动内容与形式。快乐课堂离不开快乐活动,快乐活动是学生获得快乐感受的源泉。由于音乐教学内容本身就具有很大的艺术感染力,如:唱歌、律动、游戏、表演、欣赏等都是学生喜欢的活动内容,所以,我们只要抓住了学生喜欢的活动内容,然后,在活动的形式与方法上动动脑子,加以变化,学生就会喜欢音乐课。 我在上课时,经常把音乐课堂当作锻炼学生心理素质、促进学生

身心发展和提高学生音乐技能的舞台。有时候学生可以一个一个上台表演;有时候是一组一组的比赛歌唱;有时候是男女生对唱等。通过多种形式来激起学生的热情,使课堂气氛活跃起来。

再次,注重学生的发展。在新的课程教学理念中,音乐与其它学科的不同在于它把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放在首位,通过音乐学习,使学生的情感世界受到感染和熏陶,在潜移默化中建立起对亲人、对他人、对人类、对一切美好事物的挚爱之情,进而养成对生活的积极乐观态度和对美好未来的向往与追求,使学生在真善美的音乐艺术世界里受到高尚情操的陶冶。因此,让学生在音乐鉴赏课堂中得到愉快的情感体验,使其身心得以健康发展是我们音乐课堂所要达到的根本目的。在这里,音乐已不单纯是一门学科,而是做为培养人、教育人的一种手段,通过音乐促进学生各方面素质的全面发展。

总之,课堂是我们教学的主阵地,我们只有理性地认识我们的课堂教学,客观地面对我们的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才能不断改进我们的课堂教学。今后我准备更加严格要求自己:除了课前的周密准备、课堂求真务实、不断改进教学结构和教学方法、营造和谐教学氛围外,还要不断去思考与实践。我将把追求课堂教学艺术的完美与课堂教学的高效作为自己一生孜孜不倦的追求。只要我面对问题和困难,冷静思考,不断实践,善于总结,一定会提高音乐课堂教学效率的。

 

第二篇:音乐课改计划

《新课程标准》指出,音乐教育的任务是提供学生感受音乐、表现音乐、创造音乐的机会,使学生主动参与到音乐实践中去,并在音乐实践中学习最基本的音乐文化知识技能技巧,以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和爱好。但在音乐课程改革的实施过程中,一些音乐教师片面追求教学风格和课堂气氛,忽略学生的音乐感知和感悟能力,只追求表面热闹,已成为当今课改中的普遍现象。那么我们应该以怎样的理念去理解和指导音乐教学呢?

一、把握音乐知识技能与音乐表演的“度”

传统的音乐课程教学大纲中多注重音乐知识的教授,而新的音乐课程标准中多注重音乐情感的体验、注重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动参与和音乐表现能力的培养。因此,就必须注意把握音乐知识技能的传授与音乐表演的“度”。有的教师在教学中不再讲授基本的音乐知识,课堂上全部用音乐表演来代替基本技能的学习,如歌唱表演、舞蹈表演、器乐演奏等形式将课堂设计得非常花哨。

在音乐教学中,恰当地运用表演法,让学生表演音乐中的人物角色,能够拉近学生与音乐的距离,有利于学生了解音乐,通过音乐活动获得审美的愉悦。但这种表演法一般仅适合较低年级的音乐教学。例如,苏教版第五单元《舞台咏叹》在欣赏歌剧《北风吹》时,可让学生根据剧情需要,有选择性地排练其中角色,如杨白劳、喜儿、大春、黄世仁等,有代表性地选唱人物的主题唱段。这样有助于学生主动参与到音乐课程当中,增强音乐表现力,了解历史,理解音乐。

虽然音乐知识的系统掌握不是学生参与音乐活动的先决条件,但却是使他们更好地从事音乐活动、培养音乐能力的保证。音乐是技艺性很强的艺术,离开了相应的技能,美丽动人的音响便无法产生,音乐也就不存在了;如果忽视基本音乐知识的学习,学生在离开老师以后,将无法继续自学音乐,而这与目前教育方针所提倡的终身学习是相矛盾的实践证明,要让课堂活跃起来,方法是多种多样的,要因人而异,要因材施教,内容要适合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教师要心中有数,不能太随意太盲目。而且必须是有选择性,有目的性的。

音乐教师在设计课堂表演环节时往往让有才艺的学生表演,参与教学过程,而没有才艺的学生便没有参与的机会,只是作为观众。这是不符合音乐教育理念中要求面向全体学生共同参与音乐课堂的基本理论的。从另一个角度讲,过多讲授音乐知识而忽略音乐表演,就会走进传统的旧式教学的误区。因此,如何将两者有机结合,将是音乐课程改革中的另一个重点和难点。

在音乐课教学中,教师要扮演好导演、演员和观众这三个角色,充分发挥音乐教师的示范、引导和研究指导的作用。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如何把握讲解音乐知识技能和音乐表演的“度”,可以用下面的方法:当同学们兴趣和情绪不高、缺乏积极性时,教师就应该扮演好演员和导演的角色,通过富有情感而又恰如其分的示范表演,为同学们营造生动活泼的教学气氛和教学环境;当同学们兴致勃勃,学习欲望强烈时,应该结合音乐作品教学的需要,及时介绍一些相关的音乐文化与基本的音乐基础知识,以加强音乐基本技能的学习,满足同学们高涨的求知欲望和审美需求。

二、把握多媒体运用的“度”

多媒体的运用对于音乐教学来说,就像一把双刃剑。在音乐教学中精心布局、合理运用多媒体,不但能调动起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情感,开阔学生的视野,并且突破了传统音乐教学在时间、空间、地域

上的限制,是一种很好的教学辅助手段。但这毕竟是辅助手段,要控制好运用的“度”,不能喧宾夺主,否则会冲淡音乐教学本身,影响和降低教学质量。盲目依赖多媒体技术,将课件设计成顺序性结构,教师上课不停地按键播放,宛如一位“讲解员”,这不仅以计算机的思路限制、取代了教师和学生的思路,人成了机器的奴隶,而且改变了音乐教学作为人文课程的学科性质。

音乐是一个特殊的学科,需要关注学习的过程。教师在课堂上成功的范唱、范奏和生动的讲解是必要的,因为学生获得知识的源泉来自教师,学生一旦对教师的讲解和表演产生佩服感和信任感,就能更有兴趣学习音乐知识。而运用多媒体展示的音乐在很大程度上已丧失了表演艺术的“即兴性”和“现场感受性”。此外,音乐课堂中还有歌唱的基本训练、节奏的基本训练、视唱练耳的基本训练和基础乐理知识的介绍等,这些都不是多媒体所能解决的,多媒体只是一个帮助学习的工具,不能解决所有的问题,并且不具备人的能动性。所以,在现代音乐课中,我们应合理地运用多媒体,把握多媒体运用的“度”,根据课堂实际情况的需要,合理、适度地安排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不能单纯地为了所谓的“体现新课标的理念”,而被多媒体“捆”住了手脚。

综上所述,如果在音乐教学的过程中教师注意到以上“度”的控制与把握,音乐教学的目标就会达到,学生就能在音乐课上既感受、体验到音乐美的意义与价值,同时又学到了必要的音乐知识与演唱的技巧、技能。这是需要所有音乐教育工作者共同努力完成的一项艰巨任务。音乐课程教学改革的成功也是新的音乐课程标准制定的最终目的。我们将拭目以待。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