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药理学(20xx06)

临床药理学研究的内容:药理学的药效学和药动学,临床方面的临床试验、临床疗效评价和不良反映监测、药物相互作用。

1.药效学 2.药动学与生物利用度研究3.毒理学研究4.临床试验 5.药物相互作用

藥物体內過程 ADME概述?

药物体内过程:药物由给药部位进入血液循环——随血液循环到各组织器官——在体内发生化学结构的改变——药物及其代谢物通过排泄器官被排泄出体外。(简答1)

首过效应:某些药物首次通过肠壁或肝脏时被其中的酶所代谢,是体循环药量减少的一种现象。(名词解释)

药物血浆蛋白结合率对游离性药物的影响:

1. 血浆蛋白结合部位上药物之间可能发生相互竞争,使其中药物游离型增加,药理作用或不良反应增强。

2. 当一种药物结合达到饱和以后,再继续增加药物剂量,游离型药物可迅速增加,导致药物作用增强或不良反应发生。

药物及其代谢产物经肾脏排泄有三种方式:肾小球滤过,肾小管主动分泌,肾小管被动重吸收(选择)

肝肠循环能延迟药物的排泄,使药物作用时间延长

消除速率有几种:

可分为一级动力学过程(一级速率过程),零级动力学过程(零级速率过程),米-曼速率过程(填空)

1、 一級動力學過程:一级速率过程:指药物在某房室或某部位的转运速率dc/dt与该房室或该部位的药量或浓度的一次方成正比

2、零級動力學過程:零级速率过程:指药物自某房室或某部位的转运速率与该房室或该部位的药量或浓度的零次方成正比

3、米-曼遠率過程:是一级速率过程与零级速率过程相互移动的过程

药物消除速率与半衰期公式:

半:t1/2=0.693/Ke(填空)

一级:dc/dt=-kc

零级:dc/dt=-kc0=-k

米-曼:dc/dt=-VmC/KmtC

一级动力学过程特点:

1.药物转运呈指数衰减,每单位时间内转运的百分比不变,即等比转运,但单位时间内药物的转运量随时间而下降。

2.半衰期恒定,与剂量或药物浓度无关。

3.血药浓度对相同时间间隔给药,约经过5个半衰期药物在体内消除完达到稳定

浓度。

4.血药浓度对时间曲线下的面积与所给予的单一剂量成正比。

零級動力學過程特點:

1、运转速度与剂量或浓度无关,按恒量运转,即等量运转,但单位时间内运转的百分比是可变的

2、半衰期不恒定,劑量加大,半衰期可超比例延長

3、血藥濃度對時间典線下面積与劑量不成正比,劑量增加,其面積可超比例增加。

米-曼速率过程特点:

高浓度时是零级动力学过程,低浓度时是一级动力学过程。(选择)

稳态血液浓度:

随着给药次数增加,体内总药量的畜积率逐渐减慢,直至在(剂量间隔内消除的药量等于该药剂量),从而达到平衡,此时的血药浓度。

负荷剂量:

凡使首次给药时血药浓度达到稳态水平的剂量称为负荷剂量

有效血药浓度范围(治疗窗):

最小有效浓度与最小中毒浓度之间的范围。(选择)

治疗指数(TI):

LD50/ED50之间比值,以衡量药物的安全性。(名词解释)

P43图4-3一次给药后的时效曲线讲解。

起效时间,最大效应时间,疗效维持时间,作用残留时间,作为制定用药方案的参考。

部分激動劑特點:

内在活性弱,当存在别的强激动药,这种药物与受体的结合反而妨碍了强激动药的作用,起到受体拮抗药的作用,而无别的强激动药存在时,则可与受体结合激发弱的生理效应,起激动药作用。(选择)

竞争性拮抗药:

与受体有亲和力并与受体相结合,但其内在活性为0,不产生生理效应,却能妨碍受体激动药的作用。与受体是可逆,只要增加激動藥的劑量可与拮抗藥竟爭結合部位,終仍能使量效曲線的最大作用強度達到原來的高度在應用一定劑量的拮抗藥,量效曲线平行右移。(名词解释)

影响药物作用的主要因素:(填空)

1.给药方案

2.药物的剂型

3.制药工艺

4.药物的相互作用

受试者的权益保障的主要措施:(选择)

倫理委員會与知情同意書

新药临床试验分为Ⅰ、Ⅱ、Ⅲ、Ⅳ共4期。各类新药类别的主要内容是什么?(简答) Ⅰ 药物耐受性实验和药物动力学研究

Ⅱ 对新药的有效性及安全性做出评价 推荐临床给药剂量

Ⅲ 新药治疗作用确诊阶段

Ⅳ 在广泛使用条件下观察疗效和不良反应(注意罕见不良反应)

Ⅱ期临床试验设计的原则:(选择)

1.代表性

2.重复性

3.随机性

4.合理性

Ⅱ期临床试验常对照试验的有边几种?(填空)

平行对照试验、交叉对照试验

生物利用度:药物吸收入血液循环的程度和速率。(选择)

评价指标:AUC、Cmax、Tmax

AUC:血药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

Cmax:最高血药浓度

Tmax:达峰时间

新药临床试验申报资料:

1.综述资料

2.药学研究资料

3.药理毒理研究资料

4.临床检验用参考资料

我国非处方药遴选原则:1.应用安全2.疗效确切3.质量稳定4.使用方便。

妊娠期:卵子与精子结合至分娩约40周期间,亦称胎儿期。(填空)

胎盘屏障:由合体细胞,合体细胞基底膜,绒毛间质,毛细血管基底膜和毛细血管内皮细胞组成5层的血管合体膜。

胎盘对药物的转运方式:1.被动转运2.载体转运(主动转运、易化扩散、)3.胞饮作用

4.膜孔转运。(选择)

美国食品药物监督管理局对药物临床胎儿致畸影响分类:A.BC.D.X 共5类。(选择)

乳汁与血药浓度比M:P含义:

可反映药物向乳汁仲转运的量,比值可由所列公式计算,若此比值小于1,表明仅有少量药物进入乳汁,大于1则有较多量药物运转入乳汁。(填空)

儿童年龄分段:

新生儿期出生后的28天、婴儿期(乳儿期)出生后1个月~1周岁、幼儿期1~3周岁、学龄前期3~6/7周岁、学龄期女6,男7~女12、男13周岁,青春期或少年期:女11—13周岁至17—18周岁,男13—14周岁至18—20周岁。

灰婴综合症:(选择)

早产儿和新生儿肝脏缺乏葡萄糖醛酸转移酶,肾排泄功能不完善,缺乏葡萄糖醛酸转移酶,对氯霉素解毒能力差,药物剂量过大可致中毒,表现循环衰竭、呼吸困难、进行性血压下降,皮肤苍白和发绀,即由氯霉素引起的心血管循环衰竭称灰婴综合征。

新生儿惊厥常用药:1.地西洋(首选)2.苯妥英钠3.苯巴比妥4.副醛5.硫喷妥奶(选择)

老人心血管、呼吸、消化典型生理、生化改变?(填空)

心血管:褐色心

消化:老年性食管

老人肾脏排泄特点(选择)建议看看书

肾脏排泄减慢,血药浓度升高,半衰期延长,主要经肾排泄的药物常规成人用量易发生药物不良反应

CYP1A2活性异常得什么病?1.结肠癌、2.膀胱癌、3.肺癌。(选择)

CYP2D6含量、催化药物的数量

仅占肝脏中CYP总量的1%-2%。已知经其催化代谢的药物却多达80余种

CYP3A不同表型的差异(选择)

CYP3A酶活性高的个体患乳腺癌的风险性高于低酶活性个体

CYP3A4野性型比突变型个体对于化疗药物所致白血病有更高发生率

β1肾上腺素受体基因多态性(选择)建议看书

A145G多态性导致受体第49位氨基酸发生Ser/GlyG多态性,该部位变异可能改变受体表达与调节属性,并影响个体对疾病的易感性及药物疗效等。

遗传药理学在新药研制和开发中的应用意义

1.开发针对性强、对特定疾病及特定人群更安全、更有效的新药

2.发现药物新作用靶点,开辟新药设计新途径。

3.改善药物开发与新药临床试验过程

4.提高新药研制的成功率。

5.降低新药开发成本和医疗费用。

6.减少参试人群数量。

机体节律对那些药物吸收有影响

对药物吸收、分布、蛋白结合、代谢、排泄的影响。

如何使用时辰药理学指导胰岛素治疗糖尿病,硝酸甘油治疗心绞痛(选择) 胰岛素上午作用效果比下午好

硝酸甘油凌晨6:00时给药可有效预防患者运动性心绞痛发作及心电图异常,下午15:00给药效果很差

药品不良反应A类与B类各包括什么,与剂量的关系(选择)

A类包括:副作用、毒性反应、后遗反应、首剂效应、继发反应、停药综合征等,与药物剂量有关。

B类包括:遗传药理学不良反应(特应性-特异质反应)、药物变态反应(过敏反应),与药物剂量无关

药物引起的特殊毒性?(选择)

药物引起的特殊毒性包括:致癌作用,致畸作用,致突变作用

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方法:

1.病例报告和病例系列

2.自愿呈报制度

3.安全趋势分析

4.病例对照研究

5.队列研究

6.mata分析法。

不良反应因果关系评价 标准 (选择)建议看书

1.微观评价方法:标准 肯定 很可能 可能 条件 可疑

2.宏观评价 :标准 信号出现期 信号加强期 信号评价期

药物警戒:(名词解释)

药物警戒是与发现、评价、理解和预防不良反应或其他任何可能与药物有关问题的科学研究与活动。

联合用药:(填空)建议看书再找找,此处不全)

1.提高药物的疗效

2.减少药物的某些不良反应

3.延缓机体耐受性或病原体耐药性的产生

药物相互作用:(填空)

1.体外药物相互作用

2.药动学方面药物相互作用

3.药效学方面药物相互作用。

影响药物的吸引的因素中,离子的作用(选择)

含二价或三价金属离子(钙、镁、铁、铋、铝)的化合物能与四环素类抗生素形成难容络合物,使抗生素在胃肠道的吸收受阻,在体内达不到抗菌有效浓度。阴离子交换树脂对酸性分子有很强的亲和力,容易与其形成难容的复合物,妨碍药物的吸收。

酸碱性对肾小管重吸收影响?(选择)应用

1. 酸性:藥物大部分不解离而呈脂溶性狀態,易被腎小管重吸收。

2. 碱性:藥物則与上述情況相反。

药物依赖性:精神活性药物的一种特殊毒性,指在这类药物滥用的条件下,药物与机体相互作用所形成的一种特殊精神状态和身体状态。(名词解释)

药物依赖性可分为:

身体依赖性(生理依赖性):药物滥用造成机体对所滥用药物的适应状态。 精神依赖性(心理依赖性):由于滥用药物对大脑“奖赏中枢”产生非生理性刺激所致的一种特殊精神状态。

麻醉药品:指连续使用后易产生身体依赖性,能成瘾癖的药品。

精神药品:指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能使之兴奋或抑制,反复使用能产生精神依赖性的药品

滥用药物过量,常致中毒死亡原因:(选择)应用

1.吸毒者从非法途径所得毒品质量差异甚大实际用量无法掌握,易致过量吸食,造成急性中毒

2.滥用者经过一段时间停药,若再度使用原剂量,因耐受性降低,而产生急性中毒

3.药物滥用者常因精神过度抑郁,蓄意过量用药自杀。

美沙酮替代治疗依据:(选择)应用

美沙酮系合成麻醉性镇痛药,具吗啡样药物作用,但口服吸收好,作用时间长,是目前用作阿片类药物如海洛因依赖性患者替代递减治疗的主药药物。

药物依赖性的治疗目的:成功恢复药物依赖患者的职业功能、家庭功能和社会功能。

药物成本分类:直接成本、间接成本和隐形成本。

药物经济学评价方法分类:1.最小成本分析 2.成本—效果分析 3.成本—效益分析 4.成本—效用分析。(填空)

效用值测量方式有哪几种

1.等级评分法

2.量值估计法

抗高血压药物的分类:(填空)

1.影响血管紧张素Ⅱ形成和作用药

2.钙通道阻滞药

3.交感神经阻断

4.肾上腺素受体阻断

5.血管舒张药。

6.利尿药

心绞痛药的分类(选择)

1.硝酸脂类

2.钙通道阻滞药

3.β受体阻断药

心肌耗氧量的决定因素:(选择)

1.心室壁张力

2.心率

3.心肌收缩力。

抗心率失常药物的分类:

1.第Ⅰ类:钠通道阻滞药 2.第Ⅱ类:β受体阻滞药 3.第Ⅲ类:延长动作电位时程药 4.第Ⅳ类:钙通道阻滞药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药缓解心衰机制(选择)

ACEI能降低全身血浆血管紧张素Ⅱ和醛固酮水平,降低外周血管阻力,减轻水钠潴留,增强心输出量。同时扩张冠状血管,增加缺血心肌血液灌注,改善受损心功能。

强心苷治疗心衰较好与不宜的类型(选择)

较好:高血压病、心脏瓣膜病、先天性心脏病等导致心脏长期负荷过重、心肌收缩性能受损、心排血量降低,形成低心排血量型CHF。

不宜:心肌外机械因素如心包填塞、缩窄性心包炎、严重二尖瓣狭窄所致CHF。

硝基血管扩张药:能释放NO,使cGMP合成增加而松弛血管平滑肌,发挥扩张血管作用药物。(选择)

治疗缺铁性贫血、巨幼红细胞贫血、恶性贫血的药物(选择)

缺铁性贫血:铁剂 分为二价和三价铁制剂。

巨幼红细胞贫血,恶性贫血:维生素B12,叶酸

抗凝血藥有哪几類(填空)

1.肝素

2.香豆素口服抗凝血药

3.抗凝血酶Ⅲ

胰島素临床作用机制:

胰岛素与胰岛素受体结合而发挥作用。胰岛素是机体内唯一降低血糖的激素,也是唯一同时促进糖原、脂肪、蛋白质合成的激素。作用机理属于受体酪氨酸激酶机制。

口服降糖药包括:(选择)应用

1.促胰岛素分泌剂

2.胰岛素增敏剂

3.延缓葡萄糖吸收的药物

甲亢危象药物冶療方法(选择)

可用碘化物加到10%葡萄糖溶液中静脉滴注,复方碘溶液首次服2~4ml,以后每4h服用1~2ml,可迅速改善症状,危象缓解后,立即停药。

哮喘首选治疗药(选择)

β受体激动药:分为选择性β2受体激动药和非选择性β受体激动药

茶碱类药物對松弛气道平滑肌作用:(选择)

1.抑制磷酸二酯酶(PDE),为非选择性PDE抑制剂

2.增加內源性儿茶酚胺的釋放

3.阻斷腺苷受体

4.干扰气道平滑肌的鈣离子轉運

中樞性鎮咳藥有哪些

1、可待因

2、右美沙芬

3、噴托維林

4、福米諾苯

奧美拉唑治疗消化性溃疡作用机制:(选择)

竞争性的阻断内源性或外源性组胺与壁细胞表面H2-受体结合,有效的抑制胃酸分泌。

根除幽门螺杆菌的主要藥物(填空)

迄今为止,尚无单一药物能有效根除HP,因而发展以铋剂为基础或以PPI为基础的三联疗法,根除率可达90%。

PPI或胶体铋剂:奥美拉唑、兰索拉唑、雷贝拉唑、枸橼酸铋钾(选其中一种) 抗菌药物:克拉霉素、阿莫西林、甲硝唑(选其中两种)

目前因Hp菌株对甲硝唑的耐药率正迅速上升,可用呋喃唑酮替代,初次治疗失败者,可用PPI、铋剂合并两种抗生素的四联疗法。

 

第二篇:临床药理学 重点

首关效应:又称首过消除,是指某些药物首次通过肠壁或肝脏时被其中的酶所代谢,使体循环药量减少的一种现象。

肝肠循环:由胆汁进十二指肠的药物可从粪便排出体外,但也有的再经肠粘膜上皮细胞吸收,经门静脉肝脏重新进体循环的反复循环过程称为~。

房室模型:是药动学研究中按药物在体内转运速度的差异,以实验数据和理论计算相结合而设置的数学模型,该模型将身体视为一个系统,系统内部按动力学特点分为若干房室。

一级动力学(速率)过程:指药物在某房室或某部位的转运速率与该房室或该部位的药量或浓度的一次方成正比。等比转运:药物转运成指数衰减,每单位时间内转运的百分比不变。

零级动力学过程:指药物自某房室或部位的转运速率与该房室或该部位的药量或浓度的零次方成正比。等量转运:转运速度与剂量或浓度无关,按恒量转运。 表观分布容积:指体内药物总量按血浆药物浓度推算时所需的体液总容积。 血药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AUC:指血药浓度数据对时间作图,所得曲线下的面积。

药代动力学:是应用动力学原理与数学模型,定量地描述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过程随时间变化动态规律的一门学科,即研究体内药物的存在位置、数量与时间之间的关系。

半衰期:包括吸收半衰期、分布半衰期和消除半衰期,其中消除半衰期最为重要,代表血药浓度降低一半所需要的时间。

生物利用度:是药物吸收入血的速度与程度,可通过测定药物进入全身血循环的相对量表示吸收程度,用血药峰浓度及达峰时间表示吸收速度。

稳态血药浓度:随着给药次数的增加,体内总药量的蓄积逐渐减慢,直至在剂量间隔内消除的药量等于给药剂量,从而达到平衡,这时血药浓度称~。

治疗药物监测(TDM):是在药代动力学原理的指导下,应用灵敏快速的分析技术,测定血液中或其他体液中药物浓度,分析药物浓度与疗效及毒性的关系,进而设计或调整给药方案。

量效曲线:以药物效应为纵药物剂量或浓度为横作图即~。量效关系:药物效应的强弱与其剂量或浓度呈一定关系即~。时效曲线:一次用药后,药物作用随时间的推移发生动态变化,相隔不同时间测定药物效应,以时间为横效应强度为纵作图即~。

受体:是一类存在于细胞膜胞浆或细胞核内的功能蛋白质,具有识别和结合特异性细胞化学物质介导细胞信号转导并产生生物学效应的特性。

药物临床试验管理规范GCP:是临床试验全过程的标准规定,包括方案设计、组织实施、稽查记录分析总结和报告。

药品:指用于预防治疗诊断人的疾病,有目的地调节生理功能并规定有适应症用法用量的物质。

遴选原则:即临床必需、安全有效、价格合理、使用方便、择优选定、中西药并重和中药基本药物品种的遴选以中成药整顿为基础7个原则。

药物不良反应:为了预防诊断治疗疾病或改变人体的生理功能,人在正常用法用量下服用药品所出现的非期望的有害反应。

后遗效应:指停药后血药浓度已降至最低有效浓度以下时残存的生物效应。停药综合征:一些药长期使用后机体产生的适应性,若突然停药或减量过快易使机体

调节功能丧失而发生功能紊乱,导致病情或临床症状上的一系列反跳回升现象和疾病加重等。

治疗指数:指药物LD50/ED50之比值,用以衡量药物的安全性。

清除率:指单位时间内机体消除掉药物的能力。

受体拮抗药:有亲和力没有内在活性的配体与受体结合后不能激发生理效应,反会妨碍受体激动药的作用,这类药物称为受体拮抗剂。

部分激动药:药物与受体结合的方式和亲和力与受体激动药相似,但其内在活性很小,在与受体结合后只产生较弱的生理效应,但它同时却能妨碍其他激动药与此受体结合产生效应。

新药临床试验的分期和内容:Ⅰ期临床试验: 是在人体进行新药研究的起始期,目的是研究人体对新药的耐受程度,了解新药在人体内的药动学过程,提出新药安全有效的给药方案。Ⅱ期临床试验: 即随机对照临床试验,目的是确定药物的疗效适应症,了解其毒副反应,对该药的有效性安全性作出初步评价。Ⅲ期临床试验: 是Ⅱ期的延续,目的是在较大范围内进行新药疗效和安全性评价。要求在Ⅱ期基础上除增加临床试验病例数外还应扩大试验单位。Ⅳ期临床试验:也称上市后监察,目的在于进一步考查新药的安全有效性,其重点是不良反应考察。 影响药物分布的因素:①血浆蛋白结合率②细胞膜屏障:血脑和胎盘③器官血流量与膜通透性④体液的pH和药物的解离度。影响药物作用的因素:1药物方面的因素:①给药方案②药物的剂型③制药工艺④药物相互作用2机体方面的因素:①年龄②性别③营养状态④精神因素⑤疾病因素⑥遗传因素⑦生物节律。 治疗药物监测(TDM)实施的临床指征:?药物的有效血药浓度范围狭窄,如强心苷类?同一剂量可能出现较大的血药浓度范围差异的药物,如三环类抗抑郁药?具有非线形药代动力学特征的药物,如茶碱等?肝肾功能不全或衰竭的患者使用主要经肝代谢消除或肾排泄的药物以及胃肠道功能不良的患者口服某些药物时?长期用药的患者,依从性差,不按医嘱用药;或者某些药物长期使用后产生耐药性;或诱导(或抑制)肝药酶的活性而引起的药效降低(或升高),以及原因不明的药效变化?怀疑患者药物中毒,尤其有的药物的中毒症状与剂量不足的症状类似,而临床又不能辨别的?合并用药产生相互作用而影响疗效时。 妊娠期用药基本原则:①必须明确诊断和具有确切的用药指征②权衡所用药物对孕妇疾病治疗与药物对胎儿导致可能的损害之间的利弊,若虽对胎儿可能产生伤害但必须使用时,根据病情随时调整剂量或及时停药,甚至先终止妊娠再用药③选择对孕妇及胎儿无害或毒性小的药物,且采用适当剂量正确的给药途径及合适的给药间隔时间,最好进行血药浓度监测以更好地调整用药剂量④避免使用新药或孕妇自用偏方、秘方。

老年人用药选药原则:用药原则:①用药应使患者受益②用药方案简明③小剂量应用④择时用药⑤控制疗程及时停药⑥控制嗜好注意饮食⑦提高用药的依从性。选药原则:①需有明确的用药指征②避免应用不适于老年患者的药物③选择合适的药物剂型④慎用滋补药或抗衰老药。

药品不良反应分类:①A型(剂量相关性):指由于药物的药理作用增强而引起的不良反应。程度轻重与剂量有关,一般易预测,发生率高而死亡率低,其包括副作用,毒性反应,后遗、首剂、继发效应,停药综合征等②B型(非~):指

与药物常规药理作用无关的异常反应。难预测,与用药剂量无关,发生率低死亡率高。其又分为遗传药理学不良反应和药物变态反应,前者指基因遗传原因造成的后者即过敏反应③C型:指与药品本身药理作用无关的异常反应。一般在长期用药后出现,潜伏期较长,无明确时间关系,其特点是背景发生率高,用药史复杂,难以用试验重复。 根据性质分类:①副作用②毒性作用③后遗效应④首剂效应⑤继发效应⑥变态反应⑦特异质反应⑧依赖性⑨停药综合征⑩致癌致畸作用;致突变作用。

抗菌药物临床用药基本原则:①诊断为细菌性感染者,方有指征应用抗菌药物②尽早查明感染病原,根据病原种类及细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选用抗菌药物③按照药物的抗菌作用适应症及其体内特点和不良反应选择用药④综合患者生理病理状态制定抗菌药治疗方案⑤抗菌药的使用应严加控制或尽量避免的情况:预防性应用必须有明确指征、皮肤黏膜等局部用药应避免、联合应用有明确指征、适当给药方案和疗程、强调综合治疗的重要性。

非甾体抗炎药的分类及不良反应:分类:化学结构上看可分为羧酸类、烯酸类、磺酰丙胺类,前者包括水杨酸 丙酸 乙酸 灭酸类,中者包括昔康类和吡唑酮类等;根据对COX和脱氧酯酶的作用强度分COX抑制剂,COX/脱氧酯酶抑制药;根据对COX12作用的不同分选择性及非选择性COX1抑制剂、选择性及高选择性COX2抑制剂。不良反应:①胃肠道损伤,这是最常见的不良反应,胃肠道黏膜损伤溃疡出血甚至穿孔②肾损害,表现为急性肾损,肾病综合征,水肿,高血钾低血钠等③肝损害,所有的均可致肝损害,从轻度的肝酶升高到严重的肝细胞损害致死④对血液系统的影响,几乎所有的均可抑制血小板聚集,使出血时间延长⑤变态反应,可表现为皮疹,光敏,支气管哮喘等,中度表皮坏死及多形红斑⑥其他不良反应,可致中枢神经系统症状。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