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推广学 答疑

农业推广复习题

题型:一、概念题 二、填空题 三、简答题 四、讨论题 五、计算题

一、 概念题

1.农业推广:发展农村经济的农村社会教育和咨询活动。通过试验、示范、干预、沟通、培训、指导以及咨询服务等方式组织教育农民增加知识、改变态度、提高技能。不但使其采用和传播农业新技术,而且使其自愿发生行为变革,改变生产条件,提高产品质量,增加收入,改善生活,提高智力与自我决策能力,从而实现培养新型农民,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目的。

2.农业推广项目:答案一:是指在一定时间里,在预定范围内,需达到预定质量水平的一项一次性任务。

答案二:是按照农业推广的总体计划,对某一专项任务以项目的形式进行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有检查地进行实施与管理的过程

3.农业推广计划:是农业推广组织为实现农业发展目标、以农业推广的现在推断农业推广的未来的科学预见与安排。

农业推广计划体系包括3个层面:推广规划、项目计划、工作计划。

4.技术性试验:技术适应性试验 是将国内外科研单位、大专院校的研究成果,或外地农民群众在生产实践中总结出的经验成果,引入本地区、本单位后,在较小规模(或面积)上进行的适应性试验。主要目的是观测检验新技术成果在本地区的适应性和推广价值。

5.开发性试验:探讨性开发试验 是指对于某些引进的新技术、新品种、新项目进行探讨性的改进试验,以寻求该项新技术成果在本地最佳实施方案,使其更加符合当地的生产实际,技术的经济效益得到更充分的发挥。

6.S型扩散理论:在农业推广学中,S型扩散曲线所揭示的创新扩散周期内的阶段性规律、时效性规律及交替性规律等规律称为“S扩散理论” 。

7.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是指为提高生产力水平而对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所产生的具有实用价值的科技成果所进行的后续试验、开发、应用、推广直至形成新产品、新工艺、新材料,发展新产业等活动。

8.推广率:是评价多项农业技术推广程度的指标。 推广率 = 已推广成果项数 / 总成果项数×100%

9.转化率:多项农业成果转化情况可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指标进行评价:R = a0 t/ a t0 a0=实际转化成果数,a=研究成果数,t0=实际转化周期,t=正常转化周期,一般t≥t0,t∠t 0表明成果不够成熟。

10.框架理论:农业推广工作过程是一个完整的系统,包括两个子系统:推广服务系统和目标团体系统。

三、简答题

简答1.农业推广方法的正确使用

(一)大众传播法的应用

在推广初始阶段,利用广播、电视等反复传播适合农民需要的科技信息,以引起农民的注意和重视。

当农民已经掌握了该科技信息时,需要进一步深入了解时,应采用科技展览的方法,新与老技术对比,加深他们的认识,激起对新技术的兴趣。

当农民准备试用时,就应向他们提供相应产品资料等,组织现场参观,使他们掌握技术细节,以确保试用的成功。

总之,要根据不同的推广对象(如文化程度的不同、经验的不同等)及其认识程度,有针对性地进行,扬长避短,充分发挥媒介的作用。

(二)集体指导的具体应用

1集会 常用的有以下几种形式:工作布置会、经验交流会、专题讲习班、科技报告会。 2小组讨论

(1)农业专题讨论。由农业推广人员根据群众关心的问题,提出问题,并请对此问题有经验或见解的农民参加讨论。但问题要新颖,而且能引起人们的兴趣,在讨论中如引起争论,推广人员要加以引导,力争能取得良好效果,使大家的认识得到提高。

(2)非正式讨论会。农业推广人员利用大家适宜的时间,不拘形式地把部分农民集中在一起,讨论大家共同关心的问题,交流信息、经验和观点,借此机会推广人员把有关的知识和技术推荐给农民。

小组讨论在推广中适用于以下情况:a改变参加者的观点;b激发参加者的合作精神;培养参加者责任感;c提高参加者的评论和思维能力;d发现和鼓励富有潜力的领导者;e对某个问题或看法做出一致的决定。

注意:小组讨论需要经过设计、组织、引起讨论等阶段。其中一个很重要问题是讨论主持人选定。

3 培训班 在一段时间内,把与推广项目有关的人员组织起来,就推广项目过程中有关的问题,集中培训。根据参加人员的不同培训的内容深浅有所不同。

系统培训:推广项目区的有关领导、推广人员、农民技术员、科技示范户。时间可长一点,内容可丰富一点。

针对性培训:一般农户,只能在生产的关键季节,就某些技术要点、具体做法进行。

4 示范:指通过实际操作,展示新成果的实际应用或某一新技能的实际操作。示范又分为成果示范和方法示范。

成果示范:水稻优良品种引进经试验成功后,必须选好示范户和示范地点进行示范推广工作,通过示范效果展示给周围农民,以引起农民感兴趣而效仿,并为大面积推广做准备。 方法示范如:果树修剪、棉花打顶、玉米采笋、仔猪去势、雏鸡公母识别等。

5 现场指导 指组织农村领导、农民技术员、科技示范户及农民到试验、示范现场参观考察并对他们进行实地指导,是通过实例进行推广的重要方法。

参观地点和单位交通要便利,一至多个,具体单位可以是农业试验站、农场、农户、农业合作组织或其他农业企业。

通过参观访问,农民亲自看到和听到一些新的技术信息和成功经验,不仅增加了知识,而且会产生更大的兴趣。

(三)个别指导法应用 有农户访问、办公室咨询、信函咨询、电话咨询、田间插旗法、电脑服务等形式。

1 农户访问 成本高、接触小,但具有说服性,通过农户访问,推广人员可以最大限度地了解农民的需要,并帮助农民解决问题,特别是解决个别农民的特殊问题尤为有效。

(1)农户访问的适当时期

a农民邀请;b推广人员与农民建立较密切的关系,或使农民认识推广人员的能力与热诚;c农民试用新方法时:如农民接受推广人员建议引种杂交棉花进行试种时,推广访问会促进农民实施;d推广人员为了获得某地区的农业问题及农业推广工作的成果。

(2)农户访问的注意事项:※

a访问要有目的、计划及准备。如果农民提出的问题解释不了,要实事求是地向农民讲明。 b选择好访问对象。应重点选择农村的“三户”即科技户、示范户、专业户,以及具有代表性的一般农户。

c坚持经常访问,特别在关键时期要不失时机地对农户进行访问,不断向农民提供信息,发现情况,及时帮助解决问题。

d要有同情的态度,关心农户问题,并有兴趣和信心帮助解决。

e做好访问记录,多记、记全,访问后及时整理。

f访问要有结果,对被访问农户要进行考评。

(3)农户访问实施步骤

第一,准备工作。访问之前,推广人员对被访问者情况以及访问目的两方面要有充分的了解。 第二,进行访问。推广人员与被访问的农户进行面对面的交谈。要使访问进展顺利并取得成功,围绕访问的目标及具体内容,注意交谈技巧。可归纳为以下几个原则。a态度和蔼,有同情心,轻松愉快和谐的气氛。b虚心诚恳、耐心地听取。c双向沟通的行为。d避免触及个人隐私。

第三,解决问题。不擅自主张,代替决定。

第四,考评工作。a活动考评。b结果考评。c继续学习的考评。d传播访问成果的考评 。

(4)农户访问的优缺点

优点:

① 可以从农户获得直接的原始资料;

② 与农民建立友谊,保持良好的公共关系;

③ 容易促使农户采取新技术的行动;

④ 有利于选择示范户及各种义务领导人员;

⑤ 有利于增加其他各种推广方法的效果。

缺点:

①推广人员花费时间和经费较多;

②访问的农户相对较少;

③有时访问的时间不一定适合农民的方便与需要。

2.办公室咨询

优点:

①来访问的农民主动接受推广人员的指导,效果佳;

②节约时间、资金,密切双方关系。

缺点:

①数量有限,不利于新技术迅速推广;

②不定期、不定时、不定提出什么问题,给推广人员带来一定的难度。推广人员可利用节假日、集会和各项公众活动周(日、月),开展咨询、宣传活动。 推广机构注意从办公室咨询工作中捕捉信息,进行追踪调查,获得更详尽的资料,进而采取更有效的措施。 3 信函咨询

4 电话咨询

5 电脑服务

(l)技术监测。对农业环境、农业生态和农作物生长发育情况的观察资料进行分析处理,获得农业生产所需求信息,并向生产者提前发出预报、警报或报告,为农业技术措施的选择提供依据。

(2)信息服务系统。建立通用技术信息库,将农业科学研究成果和实用技术信息贮存于软件中,用户根据需要,输入关键词即可调出有关信息,用以指导农业生产。

(3)专家系统。专家系统是人工智能研究的一个应用领域,总结和汇集专家的大量知识与经验,借助计算机进行模拟和判断推理,以解决某一领域的复杂问题。

简答2.S型扩散理论对农业推广工作的启示

在农业推广学中,S型扩散曲线所揭示的创新扩散周期内的阶段性规律、时效性规律及交替

性规律等规律称为“S扩散理论” 。这些规律对指导农业推广工作有较大的作用。

1阶段性规律 :根据不同时间不同创新扩散的速度和数量,可分为四个不同阶段,即突破阶段---发展阶段(又叫前成熟阶段)---成熟阶段(又叫后成熟阶段)----衰退阶段。这四个时期分别是:①试验示范期;②发展期;③推广期;④交替期

阶段性规律给我们的启示: 一项创新在农业生产中的推广应用,基础在试验示范期,速度在发展期,效益在成熟期(推广期)。

2时效性规律 创新扩散理论表明创新的使用寿命是有限的,创新进入衰退期是必然的只不过早晚而已。原因:①无形磨损:创新不及时推广而“过期失效”;②有形磨损:创新本身的优良特性因年限使用长而逐渐失去其使用价值,如品种混杂退化、抗病性降低等;③其它磨损:有政策磨损、价格磨损和人为磨损(推广磨损)。

时效性规律启示:①创新出台后尽早组织试验,果断决策,进入示范,加快发展期速度,使其尽快进入成熟期发挥效益;② 尽可能的延长成熟期时间,防止过早衰退:对物化的科技成果 注意保护产品品质、健全良种繁育体系,提纯复壮。③注意保持政策的稳定性、价格的调节,注意推广的方式方法。把握推广速度。

3交替性规律 新旧创新总会出现交替现象。 交替性规律启示:

①不断地“推陈出新”;②选好恰当的更替点。过早过晚均不利于创新应用。

简答3.农业推广计划制定的程序

1、确定农业推广计划的目标体系推广目标体系.ppt

2、开展调查研究

3、拟定农业推广计划方案,并进行比较:根据农业推广项目计划的目标要求,项目计划按期限分长期(3年以上)、短期计划(3年以内) 。

4、论证并检验多种方案

5、进行多种方案的试验比较

6、评审初步方案与确定农业推广计划

简答4.农业推广项目确定的程序

不同推广计划的项目申报和立项,在其项目的内容和要求上有所不同,但报告编写格式、申报或立项程序基本一致。

四、讨论题

讨论1.农民培训与科技示范户培训的差别

(一)、对科技示范户的技术培训

1. 科技示范户的选择 当地的技术骨干,影响力强,思想活跃,接受新事物快,有主动参与的要求,有明确的学习目的,是农村中的先进力量。

2. 培训的内容 主要讲授示范项目技术要点,培训操作技能;鼓励其为当地农民服务;传授其如何影响农民、传播技术、消除保守思想的方法。

3. 培训方法 a三点一线b短期培训c组织现场培训d田间指导:推广人员每周用1-2天进行田间的巡回指导,以解决现实存在的问题。

个别接触

(二)、对普通农民的短期技术培训方法

1、“四个一”声像培训:一盘录像带、一盒录音带、一张明白纸,关键季节一节课。

2、技校培训:农民通过到各乡镇建立农业技术学校学习增长知识,提高素质。

3、科、教、推三方面联合组成巡回讲师团进行宣传培训。

4、成果示范和方法示范

5、服务咨询:在一些繁华地带(集市、贸易中心)设置咨询网点,接受农民咨询。

6、现场会

7、发放技术资料

讨论2.农业推广方法的综合应用

(一)、不同类型技术采用不同的推广方法

推广物化型技术的采用示范参观、咨询服务的效果好;

推广知识型技术采用技术培训、印刷品宣传、科普宣传、巡回指导等方法较好。

因此,推广人员应根据推广技术的类型来选择适宜的推广方法,才能收到良好的推广效果。

(二)、不同推广对象采用不同的推广方法

科技示范户、专业户 应重视个别指导,举办培训班、座谈会、参观学习,结合印发技术资料,帮助他们把技术学精,使他们带动和影响周围农民。

具有一定技术和文化水平的农民 应以培训班、经验交流会、成果示范、印发资料、声像宣传、参观学习等方法结合运用,使他们能够尽快掌握新技术。

技术文化素质较低的农民 在技术推广中应多用直观性强的方法,如声像宣传、成果示范、方法示范、现场参观等,使他们尽快了解新信息技术,增强其使用技术的欲望。

讨论3.农业推广理论在农业推广中的应用

B双向沟通(Two-way communication)理论:

一项推广活动包括推广内容(信息)和推广方法(沟通)两大要素,两大要素的有效结合决定推广效果。

推广效果=推广内容(信息) X 推广方法 (沟通)

推广效率:指通过某种方法使推广对象采纳某成果的农户数占成果到户总数的百分率。 农业推广中的应用?

C 行为产生的理论

一、需要(needs)层次论 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把人类需要划分为五个层次。由低到高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需要。

需要层次论在农业推广中的应用:

①应深入了解农民的实际需要,启发诱导、挖掘农民最基本需要。了解需要的差异性、辨别需要的合理性及合法性,分析满足需要的可能性、可行性是开展农业推广的前提;

②分析农民需要的层次性。推广人员应该对不同地区和不同个体制订不同的推广目标,满足农民当前最迫切需要。

③分析农民需要的主导性。所谓需要的主导性就是在众多的需要中,某种需要在一定时期内起主导作用,它是关键的需要,只要一经满足,就会起较大的效果。

④协调个体需要和近期需要与国家长远需要之间的矛盾。

二、动机理论 动机(motive)是由需要(needs)引发的,动机是行为的动因,它规定着行为的方向。 分析一个人的行为时,要考虑个人因素与环境因素相互作用的综合效应。

三、目标理论 一般对人的行为诱导有三种途径:①满足合理需要;

②是设置适当的目标:目标是人的行为所要达到的结果,同时也有引发、导向和激励行为的作用。

③运用强化原理及时反馈:当一个目标达到时,马上提出新的更高的目标,并进入新的目标导向过程,从而使人的积极性经常保持在较高的水平上。当人们达成目标的能力增强时,应该善于提供实现目标的条件、环境及成长和发展机会,引导人们去为实现一个又一个更高的

目标而奋斗。

E心理力场理论:行为是人与环境相互作用的函数---烈文公式: B=f(P,E)

个体能感知到的环境因素的交互作用可以描述成为一个心理场。有助于目标实现的力量称为驱动力,而助长不利情景出现的力量称为阻碍力,在心理场内,驱动力和阻碍力以一种平衡或非平衡的状态存在,它们之间的紧张程度是经常发生变化的,行为改变是两种力量对抗的结果。因此,可以认为行为产生于心理力场。

心理力场模型说明:人在所处环境生活和工作,会感到有些值得努力追求的东西。一旦确立目标就会调动个人主观能动性去实现这一目标而努力。一旦发生不利或不如意同样会调动个人力量设法找到克服这些困难,避开这些阻力的途径和方法,从而保证目标的实现。 心理力场理论及行为在农业推广中的应用:推广工作者实际上在从事对推广对象(农民)重建与重整心理场的心理过程的启动,促使推广对象(农民)心理场内非平衡状态的发生,从而进行有目的行动。推广工作者的作用是帮助推广对象在分析客观环境的基础上确立目标,然后认清自己在实现目标和满足需要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在达到新的平衡点上的稳定,即增强对决策的信心,直至使其能够受到行为改变后的好处。

五、计算题

(一)、成果转化率(R)--多项农业成果转化情况可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指标进行评价:R = a0 t/ a t0

a0=实际转化成果数,a=研究成果数,t0=实际转化周期,t=正常

 

第二篇:农业推广学

《农业推广学》期末考试试题A卷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2分)

1.在制定农业推广计划时,其计划对象是( B )

A.推广人员 B.农民

C.推广项目 D.信息

2.农业推广中,每项创新在农业中的应用呈现明显的周期性,从创新的引进到典型示范,称为( B )

A.试验示范期 B.发展期

C.成熟期 D.衰减期

3.农民在采用新技术过程中,总抱有不同态度,产生不同的体验,此即为(

A.意志过程 B.认识过程

C.情感过程 D.评价过程

4.在社会系统里,如果某种创新为社会上较多的成员所采用,这就出现了(

A.创新 B.创新的扩散

C.创新的采用 D.创新的类型

5.中国农业推广机构的中枢和骨干分别是( C )

A.国家农业部和县农业局 B.省农牧厅和县农业局

C.县农业局和乡镇农技推广站 D.地区农业局和乡镇农技站

6.农业推广学的研究对象是( B )

A.农民 B.农民行为

C.科技成果 D.推广机构

7.最能实现产供销协调一致的推广方式是( C )

A.群众性推广方式 B.产品专业化推广方式

C.农作系统开发推广方式 D.项目推广方式

8.农业推广的转化功能是指( B )

A.转变农民的行为

B.把知识形态和物质形态的农业技术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C.转变农民的观念

D.有限资源的转化利用

9.我国农业推广人员中技术职务最高的是( D )

A.高级农艺师 B.专家教授

C.推广站长 D.推广研究员

10.组织设计的结果是( C )

A.形成组织结构 B.形成新的领导班子

C.强化组织内部建设 D.形成组织文件方案

11."S"型农业创新扩散曲线的纵坐标指的是( B )

A.采用农民数 B.采用农民的百分数

C.当地所有农民数 D.创新者数量

12.按农业科技成果的形态分类,作物栽培管理技术属于( D )

A.物化产品 B.技巧与技能

C.服务性知识产品 D.技术性产品

D ) B )

13.计算推广的效率是以实际推广面积除以( B )

A.总面积 B.推广面积

C.适宜推广面积 D.常年播种面积

14. “看花容易,绣花难”指的是农业推广教育的( C )

A.实用性 B.时效性 C.实践性 D.普及性

15.大众传播在信息沟通上( B )

A.主要是双向沟通 B.基本上是单向沟通

C.直接面对农民 D.需要投入的成本高,效益低

16.农业推广程序的基本步骤是( D )

A.项目选择、试验和推广 B.项目选择、示范和推广

C.项目选择、培训和推广 D.试验、示范和推广

17.我国农村专业技术协会产生于( C )

A.70年代 B.80年代

C.90年代 D.近两年

18.下列方法中属于个别指导方式的是( B )

A.方法示范 B.访问农户

C.现场参观 D.黑板报

19.我国最早的农业推广法规《农业推广规程》公布的时间是( C )

A.1862 B.1914

C.1929 D.1993

20.由农村居民居住在一个特定地域内的家庭建立的一个社会文化体系叫( C )

A.行政村 B.乡(镇)

C.农村社区 D.农民协会

21.评价推广对象的经济效益状况时,需要比较总收入与总支出之( D )

A.和 B.积

C.比率 D.差额

22.对有经验但没有受过训练的推广人员,适宜的培训形式为( B )

A.系统培训 B.专题培训

C.以会代训 D.座谈讨论

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农业推广计划制定的原则包括(A B C D )

A.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B.与长远规划相结合

C.干部、农民、专家三结合 D.技术效益、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相结合

2.农业推广的社会性特点表现在( BC )

A.直接经济效益小而间接社会效益大

B.农业推广工作离不开各种社会力量的支持和配合

C.农业推广的综合服务性

D.农业推广的多学科、多专业的结合

3.大众传播法的特点是( A C )

A.信息传播速度快 B.信息传播成本高

C.传播的技术、信息具有权威性 D.难以进行双向沟通

4.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系统包括( A B )

A.成果产出系统 B.成果扩散系统

C.成果采纳系统 D.成果沟通系统

5.推广信息的内容,主要取决于(A B C )

A.目标 B.推广对象 C.推广策略 D.组织

三、判断改错题(3`×6,判断命题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的×,并改正)。

1.农业推广的直接功能是促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优化农业生态条件。( × )直接功能改为间接功能

2.创新决策类型有个人选择型、集体决定型、权威决定型三种。( √ )

3.科技简报一般由报头、正文、报尾组成。( √ )

4.试验误差的主要来源有系统误差,偶然误差、随机误差。( × )随机误差改为过失误差

5.按成果的性质分类,可将农业科技成果分为物化类有形科技成果和技术方法类无形科技成果。( × )性质改为表现形状

6.连锁经营一般分为正规连锁,特许连锁和自由连锁三种形式( √ )

四、简答题(5`×4)。

1.简述大众传播法的特点。

2.社区规划的基本原则。

3、简述农业推广试验的基本要求。

4、农业推广咨询的新型模式有哪些?

5、农业科技成果推广的方式主要有哪些?

五、论述题(10`×2)。

1、在农业推广经营服务中如何确定目标市场?

2、如何拟定农业推广人力资源规划方案?

六、计算题(10分)。

甘蔗是制粮原料作物,通常采用早中晚熟的甘蔗品种搭配以延长榨糖间,提高糖厂的生产效率,一般认为甘蔗品种早中晚熟的熟性结构以3:4:3最为适宜的。云南是我国重要的甘蔗产区。常年的甘蔗种植面积为26.67万hm2,其中滇西南蔗区是云南的三大蔗区之一,约占全省甘蔗种植面积的80%,是云南甘蔗主产区。近年来,引进的甘蔗品种新台粮22号,是一个中熟高糖,适宜于在云南西南蔗区种植的品种,20xx年种植面积2.97万hm2计算20xx年新台粮22号的推广度。

答案要点:四、1答:(1)信息传播具有很高的权威性(2)信息传播具有很好的时效性(3)信息沟通一般是单向性。 2答:(1)系统性原则(2)先进性原则(3)动态性原则(4)可操作性原则(5)规范性原则 3答:(1)针对性要强,目的要明确(2)条件要有代表性(3)数据要翔实,结果要准确可靠(4)结果要能够重复 4答:(1)电子农务

(2)农业科技家教(3)科技专家大院 5答:项目推广、综合服务、技术承包、转让、入股、开发、公司(企业)加农户、民间组织加农户。

五、1答:(1)选择理想目标市场,确定策略目标。(2)确定目标市场的容量。(3)定位竞争对手,制定攻守方略。 2答:拟定农业推广人力资源规划方案分以下几个步骤:调查现有人力状况;调查基本服务范围;确定服务对象及估计人力需求;确定职业工作的优先程度;确定人员培训需要;估计总人力需求;调查培训资源和人员状况;估计潜在人员供给;比较人员需求与供给;决定财政负担;编制人员规划方案。

六、解:应推广规模=26.67万hm2× 80%× 40%=8.53万hm2

推广度=(2.97÷8.53)×100%=34.82%

《农业推广学》期末考试试题 B卷

一单项选择题(1`×22)

1.一个人对某个目标能够实现的可能性(概率)的估计,称为( C )

A.动机 B.目标价值 C.期望概率 D.激励力量

2.同一群体的成员由于经常相处、相互认识和了解,即使成员之间某时有不合意的评议或行为,彼此也能宽容待之,此种现象是( D )

A.从众 B.模仿 C.感染 D.相容

3.信息在传播过程中所受到的干扰可称之为( B )

A.杂音 B.噪声 C.反馈 D.趋异

4。一个人把信息同时传递给若干人,若干人再反馈给这个传送信息的人,这咱沟通形式可称之为( B )

A.链式沟通 B.轮式沟通 C.扩散型沟通 D.全通道型沟通

5.一个人把信息同时传递给若干人,再由这些人将信息分别传送给更多的人合信息接收者越来越多,这种沟通形式可称之为( C )。

A.单串型 B.车轮型 C扩散型 D.全通道型

6.在一定的组织体系中,通过明文规定的渠道所进行的沟通称为( C )

A.单向沟通 B.双向沟通 C.正式沟通 D.非正式沟通

7.信息可以同时为我们所采用,这是指信息的( C )

A.价值性 B.可传递性 C.共享性 D.主导性

8、农业管理信息系统、专家系统和决策支持系统组成中,皆包括( B )

A.数据库 B.3S技术 C.多媒体 D.模型库

9.《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技术推广法》正式颁布的时间是( D )

A.19xx年7月3日 B.19xx年7月2日

C.19xx年7月3日 D.19xx年7月2日

10.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技术推广法》第十二条规定:国家农业技术推广机构推广农业技术所需要经费由( A )

A.政府财政拨给 B.单位自筹

C.农民给付 D.社会赞助

11.农业推广工作必须同时兼顾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这是农业推广的(D)

A.因地制宜原则 B.合作推广原则

C.服务配套原则 D.综合效益原则

12.在制定农业推广计划时,其计划对象是( B )

A.推广人员 B.农民 C.推广项目 D.信息

13.农业推广中,每项创新在农业中的应用呈现明显的周期性,从创新的引进到典型示范,称为( B )

A.试验示范期 B.发展期 C.成熟期 D.衰减期

14.农民在采用新技术过程中,总抱有不同态度,产生不同的体验,此即为( D )

A.意志过程 B.认识过程 C.情感过程 D.评价过程

15.在社会系统里,如果某种创新为社会上较多的成员所采用,这就出现了( B )

A.创新 B.创新的扩散 C.创新的采用 D.创新的类型

16.中国农业推广机构的中枢和骨干分别是( C )

A.国家农业部和县农业局 B.省农牧厅和县农业局

C.县农业局和乡镇农技推广站 D.地区农业局和乡镇农技站

17.农业推广学的研究对象是( B )

A.农民 B.农民行为 C.科技成果 D.推广机构

18.最能实现产供销协调一致的推广方式是( C )

A.群众性推广方式 B.产品专业化推广方式

C.农作系统开发推广方式 D.项目推广方式

19.农业推广的转化功能是指( B )

A.转变农民的行为

B.把知识形态和物质形态的农业技术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C.转变农民的观念

D.有限资源的转化利用

20.我国农业推广人员中技术职务最高的是( A )

A.高级农艺师 B.专家教授 C.推广站长 D.推广研究员

21.组织设计的结果是( C )

A.形成组织结构 B.形成新的领导班子

C.强化组织内部建设 D.形成组织文件方案

22."S"型农业创新扩散曲线的纵坐标指的是( B )

A.采用农民数 B.采用农民的百分数

C.当地所有农民数 D.创新者数量

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1.农村专业技术协会的特性可概括为(A B C D )

A.互益性 B.同类相聚性 C.民间性 D.非盈利性

2.大众传播媒体包括( ABCD )

A.报纸 B.农业杂志 C.广播 D.电影、电视

3.农业推广计划制定的原则包括(A B C D )

A.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B.与长远规划相结合

C.干部、农民、专家三结合 D.技术效益、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相结合

4.农业推广的社会性特点表现在( BC )

A.直接经济效益小而间接社会效益大

B.农业推广工作离不开各种社会力量的支持和配合

C.农业推广的综合服务性

D.农业推广的多学科、多专业的结合

5.现实中的农业知识信息系统(AKIS)过程,主要包括( AC )

A.决策系统 B.研究系统 C. 推广系统 D.用户系统

三、判断改错题(3`×6,判断命题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的×,并改正)。

1.农业推广的直接功能是促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优化农业生态条件。( × )直接功能改为间接功能

2.创新决策类型有个人选择型、集体决定型、权威决定型三种。( √ )

3.科技简报一般由报头、正文、报尾组成。( √ )

4.试验误差的主要来源有系统误差,偶然误差、随机误差。( × )随机误差改为

过失误差

5.按成果的性质分类,可将农业科技成果分为物化类有形科技成果和技术方法类无形科技

成果。( × )性质改为表现形状

6.连锁经营一般分为正规连锁,特许连锁和自由连锁三种形式( √ )

四、简答题(4`×5)。

1、简述集体指导法的基本形式与特点。

2、如何理解农业推广语言“朴实通俗”的原则?

3、简述农业推广试验的基本要求。

4、农业推广咨询的新型模式有哪些?

5、农业科技成果推广的方式主要有哪些?

五、论述题(10`×2)。

1、在农业推广经营服务中如何确定目标市场?

2、如何拟定农业推广人力资源规划方案?

六、计算题(10分)。

甘蔗是制粮原料作物,通常采用早中晚熟的甘蔗品种搭配以延长榨糖间,提高糖厂的生产效

率,一般认为甘蔗品种早中晚熟的熟性结构以3:4:3最为适宜的。云南是我国重要的甘蔗

产区。常年的甘蔗种植面积为26.67万hm2,其中滇西南蔗区是云南的三大蔗区之一,约占全

省甘蔗种植面积的80%,是云南甘蔗主产区。近年来,引进的甘蔗品种新台粮22号,是一

个中熟高糖,适宜于在云南西南蔗区种植的品种,20xx年种植面积2.97万hm2计算2004

年新台粮22号的推广度。

答案要点:四、1答:基本形式是:小组讨论;示范;短期培训;实地参观。特点是:

指导对象较多,推广效率较高;易于双向沟通,信息反馈及时;共同问题易于解决,特殊要

求难以满足。 2答:“朴实通俗”的原则包括三个方面的含义:一是语言要亲切,态度要

和蔼诚恳,体现与对方之间的平等与尊重;二是讲专业技术问题要尽量使用农民自己的语言;

三是语言要通俗易懂,以便农民接受。 3答:(1)针对性要强,目的要明确(2)条件要

有代表性(3)数据要翔实,结果要准确可靠(4)结果要能够重复 4答:(1)电子

农务(2)农业科技家教(3)科技专家大院 5答:项目推广、综合服务、技术承包、转

让、入股、开发、公司(企业)加农户、民间组织加农户。

五、1答:(1)选择理想目标市场,确定策略目标。(2)确定目标市场的容量。(3)定位竞

争对手,制定攻守方略。 2答:拟定农业推广人力资源规划方案分以下几个步骤:调查

现有人力状况;调查基本服务范围;确定服务对象及估计人力需求;确定职业工作的优先程

度;确定人员培训需要;估计总人力需求;调查培训资源和人员状况;估计潜在人员供给;

比较人员需求与供给;决定财政负担;编制人员规划方案。

六、解:应推广规模=26.67万hm2× 80%× 40%=8.53万hm2

推广度=(2.97÷8.53)×100%=34.82%

《农业推广学》期末考试试题 C卷

一、单项选择题(1`×22)

1。一个人把信息同时传递给若干人,再由这些人将信息分别传送给更多的人合信息接收者越来越多,这种沟通形式可称之为( C )。

A.单串型 B.车轮型 C扩散型 D.全通道型

2.在一定的组织体第中,通过明文规定的渠道所进行的沟通称为( C )

A.单向沟通 B.双向沟通 C.正式沟通 D.非正式沟通

3.信息可以同时为我们所采用,这是指信息的( C )

A.价值性 B.可传递性 C.共享性 D.主导性

4.农业管理信息系统、专家系统和决策支持系统组成中,皆包括( B )

A.数据库 B.3S技术 C.多媒体 D.模型库

5.一项创新在农业生产中的推广应用,发挥效益最高的阶段在( A )

A.推广期 B.发展期 C.投入期 D.成长期

6.一般来说,农业创新扩散的曲线呈( C )

A.抛物线 B.直线 C.S型曲线 D.双曲线

7.为了评价推广现象的教育效果,需要观察( C )

A.农民的产量与产值增加情况 B.农民的经济效益提高情况

C.农民对推广工作的认识程度 D.推广人员培训农民数量的多少

8.制定农业推广项目计划准备工作的程序中,首先要作好的第一项工作是( B)

A.可行性分析 B.立项 C.项目申请 D.扩初设计

9.在农业创新的采用过程中,农民听说某种观念和实践,但没有任何详细的信息,此阶段为( B )

A.评价阶段 B.认识阶段 C.试验阶段 D.兴趣阶段

10.属于推广范畴的阶段是( B )

A.项目选择阶段 B.试验阶段

C.示范阶段 D.确定目标和计划拟定阶段

11.用以指引推广工作人员日常工作,满足农民日常需要,最具体可行的目标是( A )

A.基本目标 B.一般目标 C.工作目标 D.中间目标

12.要求高、中、初级农业推广人员保持合理的比例是指农业推广人员的( D )

A.能级结构 B.知识结构 C.年龄结构 D.专业结构

13.“看花容易,绣花难”指的是农业推广教育的( C )

A.实用性 B.时效性 C.实践性 D.普及性

14.中国农业技术推广协会成立于( B )

A.19xx年 B.19xx年 C.19xx年 D.19xx年

15.适合教育性农业推广工作要求的推广计划拟定方式是( B )

A.自上而下 B.自下而上 C.联合拟定 D.专家拟定

16.计算推广成效率是以实际推广面积除以( B )

A.总面积 B.推广面积 C.适宜推广面积 D.常年播种面积

17.现代农业推广的涵义更侧重于( B )

A.新技术的传授 B.信息传播

C.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 D.资源的利用

18.在一个社区中,最早采用农业创新的人称为( B )

A.早期采用者 B.创新者 C.早期多数 D.后期多数

19.农业推广中,每项创新在农业中的应用呈现明显的周期性,创新广泛应用时

期称为(C )

A.试验示范期 B.发展期 C.成熟期 D.衰减期

20.狭义的农业推广,其工作业务范围大都以( B )

A.畜牧业为主 B.种植业为主

C.林业为主 D.畜牧业和林业为主

21.杂志与报纸相比,具有容量大、内容丰富、知识系统的特点,但杂志的( C )

A.时间周期短,传播速度慢 B.时间周期长,传播速度快

C.时间周期长,传播速度慢 D.时间周期短,传播速度快

22.提高成果分布的基础是( D )

A.提高空白潜力 B.提高经济上限

C.提高技术上限 D.提高推广指数

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农业推广项目的选择要收集信息,其项目信息主要来源于(A B C D )

A.引进技术 B.科研、教学单位的科研成果

C.农民群众的生产经验 D.农业推广部门的技术改进

2.以下属于大众教学法的有( A B C )

A.幻灯 B.电影 C.录像 D.田间插旗

3.大众传播法的特点是( A C )

A.信息传播速度快 B.信息传播成本高

C.传播的技术、信息具有权威性 D.难以进行双向沟通

4.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系统包括( A B )

A.成果产出系统 B.成果扩散系统

C.成果采纳系统 D.成果沟通系统

5.推广信息的内容,主要取决于(A B C )

A.目标 B.推广对象 C.推广策略 D.组织

三、判断改错题(3`×6,判断命题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的×,并改正)。

1.农业推广的直接功能是促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优化农业生态条件。( × )直接功能改为间接功能

2.创新决策类型有个人选择型、集体决定型、权威决定型三种。( √ )

3.科技简报一般由报头、正文、报尾组成。( √ )

4.试验误差的主要来源有系统误差,偶然误差、随机误差。( × )随机误差改为过失误差

5.按成果的性质分类,可将农业科技成果分为物化类有形科技成果和技术方法类无形科技成果。( × )性质改为表现形状

6.连锁经营一般分为正规连锁,特许连锁和自由连锁三种形式( √ )

四、简答题(5`×4)。

1.人的行为主要特征是什么?

2。简述沟通的分类依据及其类型。

3.简述大众传播法的特点。

4.社区规划的基本原则。

五、论述题(10` ×2)

1、在农业推广经营服务中如何确定目标市场?

2、如何拟定农业推广人力资源规划方案?

六、计算题(10分)

1996-20xx年,云南省引进和选育并通过国家和云南省审定的甘庶品种15个,目前已推广的品种5个。计算其推广率。

答案要点:四、1答:目的性;调控性;差异性;可塑性;创造性。 2答:根据沟通者之间有无组织关系依托分类(1)正式沟通:自上而下、自下而上、横向交叉沟通。(2)非正式沟通。 根据沟通所采用的媒介不同分类(1)语言沟通:口头语言、书面语言。(2)非语言沟通;有声、无声沟通。 根据信息传送者与接受者的地位是否交换分类(1)单向沟通(2)双向沟通。 3答:(1)信息传播具有很高的权威性(2)信息传播具有很高的时效性(3)信息沟通一般是单向性。 4答:系统性、先进性、动态性、可操作性、规范性原则。

五、1答:(1)选择理想目标市场,确定策略目标。(2)确定目标市场的容量。(3)定位竞争对手,制定攻守方略。 2答:拟定农业推广人力资源规划方案分以下几个步骤:调查现有人力状况;调查基本服务范围;确定服务对象及估计人力需求;确定职业工作的优先程度;确定人员培训需要;估计总人力需求;调查培训资源和人员状况;估计潜在人员供给;比较人员需求与供给;决定财政负担;编制人员规划方案。

六、解:推广率=(5÷15) ×100%≈33%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