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技术专业剖析报告(已排版)

软件技术专业剖析报告已排版

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

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

软件技术专业剖析报告

二○一二年十二月

目 录

第一部分 专业基本情况 ................................................................................................... 1

第二部分 专业建设的成绩与特色 ................................................................................... 2

一、专业设置与人才培养目标..................................................................................... 2

(一)专业设置行业调研...................................................................................... 2

(二)专业定位...................................................................................................... 2

(三)依托校企合作平台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3

二、课程体系和课程改革............................................................................................. 6

(一)软件技术专业能力要求.............................................................................. 6

(二)依据职业岗位设定专业课程体系.............................................................. 7

(三)校企共建教学资源...................................................................................... 8

(四)根据“全真项目嵌入”进行课程教学改革............................................ 10

三、师资队伍............................................................................................................... 12

(一)结构合理的师资团队................................................................................ 12

(二)具有一定的教、科研能力........................................................................ 14

(三)“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措施得力.......................................................... 15

(四)紧密联系企业,到企业挂职锻炼,提高实践能力................................ 15

四、教学条件............................................................................................................... 16

(一)校企共建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数量、质量持续提高。................ 16

(二)校企深度合作,联合研发项目,生产性实训基地共建........................... 17

五、教学管理与教学改革........................................................................................... 20

(一)教学管理机构健全,职责明确................................................................ 20

(二)重视专业教学改革、明确专业教学改革思路........................................ 21

(三)定期开展教研活动,积极探索专业教学改革........................................ 21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改革................................................................................ 22

六、人才培养质量与社会声誉................................................................................... 27

(一)职业能力.................................................................................................... 27

(二)毕业生就业................................................................................................ 27

七、专业特色............................................................................................................... 29

八、专业建设及努力方向........................................................................................... 31

第一部分 专业基本情况

专业名称:软件技术

专业代码:590108

所属系(院):信息系

自20xx年3月学院成立以来,信息系在对原有专业进行分析整合的基础上,参照教育部高职专业目录,重新申请设置了三年制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并于20xx年8月开始招收高中毕业生。20xx年8月,信息系又申请设置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软件技术方向),获得江苏省教育厅批准招生。20xx年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被学院评为特色专业,20xx年又被评为江苏省特色专业建设点,20xx年顺利通过验收。 软件技术专业自20xx年成立以来,曾与多家软件企业合作,在课程设置,教学模式,课程体系等方面进行不断的探索与总结,取得了较好成绩。

20xx年,学院积极探索和引进国外的优质资源,将计算机应用技术(软件技术方向)正式更名为软件技术,开始与江苏微软技术中心合作,将微软课程和职业技能证书课程嵌入到教学中,订单定向培养,校企合作办学。

目前,软件技术专业在校班级数为8个;在校人数为350人,近三年累计毕业人数为393人。

近年来,随着苏州地区对软件技术人才需求的日益增长,本专业准确定位了办学思路、专业发展目标、专业服务面向、人才培养目标和人才就业方向等问题,充分利用地区优势,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坚持教育教学改革,走产学研相结合的可持续发展之路,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完善实训基地建设,力求将本专业发展成为院级重点建设和省级的示范性建设专业。 校企合作是实现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有效手段。本专业在与企业合作办学的过程中积极探索、实践,取得了一些经验和成果。

1

第二部分 专业建设的成绩与特色

一、专业设置与人才培养目标

(一)专业设置行业调研

“十一五”时期,我国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持续快速发展,年均增速达28.3%,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十一五”,业务收入突破2万亿元,占信息产业比重达到20%,年均增长20.5%以上,软件出口达到400亿美元。信息技术服务收入超过1.5万亿元,占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总收入比重超过50%。

工信部在《“十二五”软件与信息服务业发展规划》中确定“十二五”期间,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持续快速发展,年均增速达35%,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到20xx年,业务收入将突破4万亿元,占信息产业比重达到25%,年均增长24.5%以上,软件出口达到600亿美元。信息技术服务收入超过2.5万亿元,占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总收入比重超过60%。

《江苏省软件与信息服务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产业规模和市场竞争能力显著提升,载体产业组织体系、创新体系、服务体系不断完善,把江苏省建设成国内信息化水平最高、国际上享有较高美誉度的软件和信息服务强省。特别指出苏州地区要充分发挥临近上海和南京的区位优势和沿江地区制造业发达的产业优势,依托较好的产业基础和发展环境,整合优势资源,加强产业集聚,努力建设成为国内外重要的核心软件原创和信息服务领先的软件产业地区。重点发展嵌入式软件、行业应用软件、金融服务、数据中心、动漫创意等。

到20xx年,全省软件和信息服务业的规模是收入达到8000亿元,总量全国第一,软件出口120亿美元,软件从业人员达到150万人。争取到20xx年,全省软件和信息服务业收入突破1万亿元。

(二)专业定位

我院软件技术专业是在充分进行专业人才市场需求调查、通过专家论证专业可行性分析的基础上设置的。苏州地区截至20xx年底,经认定的软件企业总数达到500 2

家,全市产业规模达600亿元,苏州成立了国家软件园——苏州软件园,采取“一园多区”的发展模式,苏州工业园区软件园、苏州高新软件园、昆山软件园建设齐头并进。今后,苏州将充分发挥行业应用软件、软件服务外包、嵌入式软件、动漫软件等特色优势,加大政策扶持力度。预计到20xx年,苏州产业规模将在20xx年基础上新增1000亿元、实现5家软件企业上市、培育国内百强软件企业5家、全市超10亿元的软件企业达到10家以上,推动我市软件和集成电路产业人才结构进一步优化,自主开发的软件和服务基本覆盖各个应用领域,将苏州建设成为我国具有重要行业影响力的软件产业和集成电路集聚区之一。苏州软件产业的发展为软件技术专业建设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本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和职业道德,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适应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第一线需要,具有从事计算机软件开发、应用相应岗位必备的基础知识,具有较强职业技能和创新能力,具有创业精神和健全体魄,从事计算机软件开发、应用、维护与管理等工作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本专业毕业生主要面向软件编程与测试、UI及游戏的开发、应用、教学和管理等行业,从事面向程序开发、软件测试、UI交互设计师、游戏设计师、游戏程序设计师、WEB开发技术员等岗位群,以及软件产品应用及维护、软件产品管理、软件产品服务和技术支持、软件产品销售等工作。

(三)依托校企合作平台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本专业在成立之初,坚定地树立为地方经济服务的思想,明确高等职业教学的特点在于能够直接地为经济建设服务,有效地把知识、科技转化为生产力,以体现劳动力对经济的贡献。高职教育要办出特色,就必须走与企业合作的道路,将办学的落脚点放在为企业服务、为企业培养人才。几年来,本专业背靠学院、依托企业,逐步探索出立足高职、面向市场、产学结合、服务企业的特色办学之路,并逐步形成了一支与企业保持紧密联系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本专业在学院和系部的支持下,积极下企业调研,进行产学合作,明确了本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和专业岗位技能。目前,共建立了多个签约的校外基地,开辟了从教室里学理论到企业中学实践的两个课堂,形成了校企之间稳定友好的合作关系。这些 3

实践教学基地承担了各专业校外实训、毕业顶岗实习、部分毕业设计等教学计划规定的实践教学任务,并推荐毕业生到这些企业就业。

1、“校企共融、嵌入课程”的人才培养模式

我系根据软件专业的特点及社会需求,依托行业、企业,根据职业岗位知识、能力、素质的要求,深化企业行业标准和岗位标准,加强与国际国内的知名企业微软(江苏)、苏州天平数字先进科技有限公司等校企合作的力度,进行以“能力培养”和“利益共赢”为本位,以“项目导向”和“任务驱动”为原则,签订“校企共融、嵌入课程”的订单培养合作协议书。在充分听取行业、企业组成的“专业指导委员会”关于人才培养方案改革的意见和建议,与企业共同制定“校企共融、嵌入课程”的人才培养模式,在教学过程中切实实现“认知递进、技能提高、兼顾个性、对接企业”。

20xx年5月经江苏省教育厅批准,与江苏微软技术中心合作开设“苏微班”,为专业发展引入先进的教学资源,共同建设校企联合实训平台和学校“双师型”师资队伍,帮助学生了解技术发展动态和企业对人才知识、能力、团队精神的具体要求,明确学习方向,并采取措施保证校企合作平台真正发挥作用,全过程参与和指导学生毕业实习、毕业设计、毕业答辩与成绩评定工作,毕业生定向就业或推荐就业。学生在企业通过“遇到问题→发现不足→主动学习→能力提高→再遇问题” 良性循环,积极参与企业真实项目建设。

2、增强学生的岗位适应性

通过与江苏微软、苏州天平等企业合作,将企业真实案例等教学资源融入专业教学和实验实训中,通过各类实践教学环节,真正体现专业核心技能培养要求,使得专业实践教学内容、训练条件与国内主流职业岗位要求全面接轨,强化了学生技能,增强了学生对就业岗位的适应性。

通过本专业的努力,校企合作既使高职教育办出自己的特色,取得了预期成效,又为保证教学质量提供了保障。学生不但具有了一定的理论基础,还具备了较丰富的实践经验。虽然我们在校企合作方面取得了一些经验,但在高校与企业合作、加强教学质量、提高大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综合素质等方面还有许多需要思考和改革的问题。我们将不断努力,在有关部门的配合和支持下,办出我校校企合作的水平、特色,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

4

佐证材料:

1、软件技术专业调研报告

2、软件技术专业建设规划

3、人才培养方案(2010~2012级)

4、本专业近三年学生名单

5、定岗实习支撑材料

5

二、课程体系和课程改革

(一)软件技术专业能力要求

1、本专业毕业生应具备以下职业素质

拥护中国共 产 党的领导,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努力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积极践行科学发展观,牢固确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理想和坚定信念。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良好的公共道德和职业道德,具有终身学习理念,具有团队意识和协作精神,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就业能力、创业能力和学习能力。具有良好的人文艺术修养。掌握基本的礼仪规范,具备较好的人际沟通和交往能力。

具有一定的政治、经济、社会、历史、国情、体育、军事、安全和卫生保健知识,准确的母语语言及文字表达能力,较强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和一定的外语应用能力。掌握基本的就业、创业知识,有一定的择业、创业能力,知识迁移和继续学习能力,有可持续发展能力。具有健康的体魄、健全的心理和良好的生活习惯。

本专业学生还要懂一些贸易、营销、管理的基本知识,并尽可能地掌握相关的基本技艺,具备知识和技能的“工商融和”属性。

2、本专业毕业生应具备以下专业职业能力

(1)基本能力

主流操作系统、网络配置、使用能力;

使用C语言进行程序设计的能力;

数据库管理配置、使用SQL语言进行编程的能力;

网页设计编程、构建网站的能力;

计算机平面设计的能力

(2)职业能力

主流软件(JAVA或.NET平台)应用编程的能力;

WINDOWS应用、WEB应用软件的开发能力;

UI设计开发能力;

移动应用、游戏开发能力;

软件需求分析和设计的初步能力。

6

3、本专业毕业生应具备的等级证书及技能证书

(1)具有计算机应用能力,获得江苏省大学生计算机等级考试(一级)证书;

(2)具有计算机编程或多媒体制作能力,获得全国计算机信息高新技术考试C#程序设计中级或多媒体制作员(中级)或网页制作证书(中级)或游戏开发证书(中级);

(二)依据职业岗位设定专业课程体系

本专业以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我们按照学生的就业方向及岗位群对课程体系进行了改革。课程体系的设置按“公共基础+专业基础+专业技能模块”的模式进行,即第一学年进行专业基础教育,进行公共基础课程及基本技能的教学,在本学年是作为学生的职业基本能力培养阶段,要求学生能够掌握基础理论知识的同时能够掌握单一功能的系统架构与管理职业能力的技能;第三、四学期为职业核心能力培养阶段,按照学生的就业方向,分为UI设计与开发、网络编程(JAVA技术方向)、软件开发(.NET技术方向)等模块,通过这阶段的学习,使学生能够得到类似于中小企业的系统架构与管理职业能力的培养和技能训练;第5学期是职业拓展能力培养阶段,本阶段要与企业个性化需求结合,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根据学生学习能力及个性,结合企业岗位要求,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熟练掌握某个技术分支的实用技能;第六学期进行毕业设计与顶岗实习。整个课程体系中,注重课程与课程间的衔接,强调课程体系的完整,从而使同学在有限的时间内,学会更多实用技术,整个课程体系结构合理、科学可行。为便于学生尽早了解专业学习目标,我们在进行入学教育时,为学生设计了完整的专业学习路径图。

课程体系设计的总体框架为:“二类证书;四类课程;五个模块”

“二类证书”是指:高职毕业证书、岗位技能证书;

“四类课程”是指:依据学院人才培养制定标准及专业培养方向确定的课程设置,具体课程性质类别包括:职业素质类、职业知识类、职业能力类和职业拓展类,本专业的四类课程设置如下图所示:

7

图1 软件技术专业四类课程

“五个模块”是指:公共基础模块;专业基础模块;软件编程、测试模块;UI、网页设计模块和游戏设计模块。

根据课程体系设计的总体框架和确定的软件技术职业能力及岗位需求最终确定的课程体系如下图所示:

软件技术专业剖析报告已排版

图2 软件技术课程体系

(三)校企共建教学资源

1、参照“企业标准”设计核心课程内容

我们与国内知名企业合作,引入权威企业技术标准开发课程。为了更好地适应技

软件技术专业剖析报告已排版

8

术发展,本专业基于的核心学习领域课程标准和教学内容均由合作企业和专业共同制定,基本采用企业项目平台的嵌入式教学形式。并根据技术发展周期性调整,以保证课程体系的稳定性和适应性。

根据学生专业技能的掌握由简单至综合的认知规律,渐进式设计专业核心课程。学生的实践技能培训掌握从专项技能到综合应用,最后到工程实战,双方设计了软件开发人员实践能力培养参考模型,渐进培养实践技能。

2、依据“行业技能标准”开发专业教学资源

参照国家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标准,按照校企共建、边建边用的原则,通过专业优质核心课程建设、网络课程建设、配套教材建设和融合国际知名IT企业教学资源,建设专业教学资源库。

与软件开发企业合作,做好优质核心课程、网络课程建设

积极与行业企业合作开发课程,根据技术领域和岗位的任职要求,参照相关职业资格标准及国家精品课程建设规范,制定课程标准,改革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遴选5门体现岗位技能要求、促进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培养的优质核心课程进行重点建设,优质核心课程建设情况如表所示。

表1 软件技术专业优质核心课程建设进度表

软件技术专业剖析报告已排版

顺应教育信息化建设要求,按照国家专业教学资源库的要求和标准,专业之间、院校之间、行业企业培训共性较多的网络课程进行建设,建设融入交互式的课程资源,建立持续改进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机制,确保网络教学成功实施,并进行完善、优化,建设情况如表所示。 9

表2 网络课程建设进度表

软件技术专业剖析报告已排版

3、与国际知名企业合作,引入权威技术标准,丰富教学资源

20xx年与江苏微软技术中心合作,引入.Net方向整套课程体系。目前大部分课程已完成引进和吸收过程,未来3年将进入二次开发,根据岗位需求和学生现状,通过与苏州天平等公司的深度合作,调整教学内容,丰富教学资源,编写相关教材和开展生产性实训。

(四)根据“全真项目嵌入”进行课程教学改革

按照“项目设计、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思想,围绕强化学生职业技能和岗位适应能力的培养目标,软件技术专业将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管理等方面进行改革和探索。

以全真典型项目设计教学内容

课程体系专业课程,在内容表现的载体上均采用合作企业的全真商业项目。这些项目按照优秀的软件工程思想开发,分层设计,面向接口编程。为后期教学利用打下基础。项目在商业设计开发初期,就在软件架构上进行了精心设计。弃用线性过程式的软件架构、最大限度的实现面向对象编程模式中的优秀思想,完全采用面向接口实现的设计模式。

符合商业标准的项目,能更好地让初学者体验平时离散的知识点,在工程思维的指导下,构建成逻辑丰富、接口契合的系统,商业项目的技术和逻辑细节的密集度、厚重度,助益学生训练“技术融通、价值思辨”的职业素养。

为便于学生模仿,“自我学习”。要对商业项目进行教学化改造,项目预留修改和扩展的接口。课程引入裁减修改过的项目案例,案例重构时用简化后的接口实现替换,聚焦重点,减少理解障碍。同时保留项目结构与思想完整度,体验商业项目的设计强度。

10

以企业项目流程建立教学场景

多项目角色体验: 实训项目来源于企业实际案例,规模数量要足够多,从而保证学生能在尽可能真实的编程场景中体验更多的角色,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潜能和专业热情。

佐证材料:

1、软件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2010~2012级)

2、软件技术专业主干课课程标准

3、软件技术专业核心课程整体设计

4、自编的教材讲义

5、实践教学一览表

11

三、师资队伍

(一)结构合理的师资团队

教师队伍是办好专业的基础,教师队伍的质量直接关系到教学思路的贯彻、教学目标的实现以及学生的培养质量。通过引进先进的软件人才培养模式,使教学管理者的师资队伍建设观念从原来的重学历、轻经历,重理论水平、轻实践经验,转变为要建立一支学历、经历并重,理论、实践结合的教学团队上来。到目前为止,在正确的观念指引下,我院通过从企业引进、从高校引进相结合的方式使软件技术专业已经建立起一支学历高、实践能力强的教师队伍。

本专业校内专任教师队伍中有教授2名,副教授7人,中级职称的教师7名,初级职称1名,在编教师17人;青年教师中已经具有研究生学位(不含在读)教师的比例达83.3%,另2名青年教师在职攻读博士研究生学位,“双师型”教师16名,占专任教师比例88%。本专业的专业带头人为1名博士教授,被评为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第三层次培养对象。

由行业专家、企业领导和专业高级工程师组成的兼职教师14人,其中拥有博士学位的有4人、取得高级以上职称的有8人,其中苏州天平的许伟刚博士是我们专业的兼职专业带头人,是20xx年国家“千人计划”入选人员、苏州高新区创新创业领军人才。专兼职教师教学水平高,多次被评为学院教学优秀,受到学生的好评。

表3 专任教师情况表

软件技术专业剖析报告已排版

12

软件技术专业剖析报告已排版

表4 兼职教师情况表

13

软件技术专业剖析报告已排版

(二)具有一定的教、科研能力

近几年来信息系在各项工作中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多次获得国家级、省厅级奖励。无论是学生参赛还是老师申报项目,都得到令人满意的结果。到目前为止软件技术教师获得的科研成果有:教学改革课题研究共计15项,其中省级5项;省级以上教科研论文发表80余篇,其中核刊12篇,有2篇被EI收录;科研成果获市科技成果奖3个,实用新型专利2项,软件著作权7个,1项授权发明专利实施了成果转化;承担横向课题10项(项目经费15万)。表5列示了获得国家和省厅级奖励的各类成果。

表5 专任教师国家、省厅级成果一览表

软件技术专业剖析报告已排版

14

(三)“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措施得力

系部注重“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建设,为了加强本团队的专业能力,我们采取了“引进、聘任、评价、培训”四种方式。为了加强学生的职业能力及岗位技能,在实践课程方面,我们采用引进企业工程师或技术骨干,进行实践技能类课程的教学;并且为了稳固兼职教师队伍的建设,能够获得第一手的最新行业动态资讯及技能,我们从企业聘请了具有企业实践经验和授课能力的技术骨干作为我们的兼职教师,与我们共同参与常规教学活动;对于专任教师,我们采取专业素质培训,学历、学位提高教育和企业挂职锻炼等手段全方位提高教师的业务能力;同时系部也架构了合理的教师考核和评价体系,将教师的实践指导能力也作为了一项重要指标。

(四)紧密联系企业,到企业挂职锻炼,提高实践能力

软件技术专业有部分教师来自软件开发企业,并且每年均派专业教师到产学合作单位进行技术交流,组织教师指导学生软件开发工作。以“教师角色向项目经理兼技术导师角色转换”为主导,近几年,本专业先后有戴雯惠、翟高粤、陆萍、孙立群等多位教师到苏州软件公司进行挂职锻炼,参与商业项目的研发等工作。从而使专任教师的实践技能和业务能力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佐证材料:

1、专业团员人员配备情况表

2、校企人员互聘证书

3、专业师资建设规划

4、专业教师教科研材料

5、论文统计表

15

四、教学条件

(一)校企共建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数量、质量持续提高。

依托“现代信息与新媒体技术”实训基地、江苏微软技术中心软件技术实训基地和UI设计实训基地等重点实训基地的建设,完成了以软能力为主,软、硬件条件全面提升的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工作。

针对软件专业教学体系各模块技能,都建有相应专业实训实验室,特别是陆续建成了三个生产性实训基地,同是也是校企联合研发中心运作平台。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状况见表6

表6 软件技术专业校内实训基地

软件技术专业剖析报告已排版

学院为软件技术专业建立了相应的软件开发实验室、软件测试实验室等,保证学生的专业课程均在相应实验室进行教学,实验开出率达到100%。

系部成立了实验室管理办公室,有专人进行设备维护,能充分保障设备完好使用。学院出台了《教学仪器设备管理办法》、《教学仪器设备、低值易消耗品采购审批办法》、《教学仪器档案管理制度》、《教学仪器设备报废处理规定》、《实验室管理守则》、《实 16

验室人员工作职责》、《实验室安全制度》、《学生实验守则》等文件。实验室管理有详细的运行记录,实验设备得了精心维护,保障的设备的有效使用。

软件技术专业剖析报告已排版

图4 软件测试实验室

软件技术专业剖析报告已排版

图5 苏州经贸——天平UI设计实训室

(二)校企深度合作,联合研发项目,生产性实训基地共建

1、校企联合项目研发

校企合作的必需为双方带来效益和价值,才有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可能性。我们校企合作走过了一段介入程度不断深入,合作层次不断提高,效益显性增值的良性发展道路,

17

学校和企业通过项目合作研发,加强了合作信心,形成战略同盟的价值链关系,近三年校企合作研发项目如表7所示。部分成熟项目已应用于教学和实训过程。

表7 校企合作研究项目

软件技术专业剖析报告已排版

2、校外实训基地成建制接收工学交替、顶岗实习学生,实现产学对接。

工学交替一般是在第五学期,基本完成所有专业课程后,安排8周及以上的连续时段到合作企业生产现场开展岗位训练。通过三年来校企相互磨合,遴选目录企业都能成建制定时、定量、定岗的接收学生,并由企业给予学生适当的工作补助。表8列示了进行工学交替或顶岗实习的校外实训基地。

表8 校外生产性实训基地

软件技术专业剖析报告已排版

18

佐证材料:

1、校内实训基地建设情况报告

2、校外紧密型实训基地建设情况报告

3、校内、外实训基地运行与管理制度

4、实验实训统计报表

19

五、教学管理与教学改革

(一)教学管理机构健全,职责明确

学院建立了健全的教学管理机构。学院有一名院长分管教学,重点负责专业建设和迎评促建工作,有一名院长助理协会分管教学副院长处理日常教学事务,学院设有专职教学秘书和行政秘书。学院还成立了教学工作委员会,对专业建设重大事宜进行讨论和研究;成立了教学督导组,对学院教学工作进行督导。专业教研室下设专业方向负责人等岗位,每个岗位制定了岗位责任书,并严格实施。

1、教学基本文件管理制度健全,执行良好

严格执行学校规定的各项管理制度,同时建立一系列院系、专业教学管理文件:《关于教案、授课计划和教师授课日志编写要求的规定》、《教学事故认定及处理规定》、《关于阅卷、评分、成绩登记的管理办法》、《关于考试命题的暂行规定》、《教研例会制度》、《青年教师教学竞赛实施办法》;《教师调、停课管理办法》;《教案编写细则》;《教学质量管理细则》;《专业教研室负责人工作职责》;《专业(方向)负责人工作职责》;《学生申请课程免修的规定》;《学院经费使用规定》;《新学期班主任工作指引》;《教学督导组工作职责》。以上文件的出台,减少了管理过程中的人为因素,规范了教学管理,提高了工作效率,效果良好。

2、教学档案资料健全

本专业每学期要求教师根据教学大纲认真填写教学计划、教学进度表、成绩及评价、学生考勤等教学档案资料,每学期结束时交系办公室保管。同时系办公室将每学期的学生试卷、教师听课笔记、学生问卷、同行问卷等基本教学资料收集齐全、装订规范、分类保管。

3、高度重视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建设

本专业开办以来,高度重视教学质量监控建设,运用先进的科学管理理念,建立了较为完善的三位一体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我院十分重视教学管理制度建设,构建了由学院督导组、系(部)、学生等共同组成的三位一体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系部及督导组负责对教师的教案、课堂、作业批改情况、试卷等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检查和指导,并根据检查结果对每位教师进行综合评价。系(组)通过组织教师开展互听课、评课、说课、示范课、观摩课等形式,提高教师课堂教学水平;教务处、系部通过对教学环节和教学档案的监控和检查,保证课堂教学和教学管理的质量。学院成立了教 20

学信息反馈网,学生信息员随时将教师的授课情况反馈给学院,学院根据反馈意见进行及时的调整和处理;每学期末,组织学生进行评教。在教师年度教学工作质量考核中,学生评教,督导组、系(组)的综合评价等占很大比重,其他相关教学检查结果也有评定指标。

学院督导组对本专业任课老师进行听课,对教学中所暴露出的一些问题进行了归纳汇总,并提出了具体的整改办法。通过组织公开课,安排了有经验的老教师对青年教师进行传、帮、带,来帮助青年教师提高教学水平。软件技术教研室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特点定期举行教研活动,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4、注重各项教学检查工作

我校非常重视教学检查工作,教务处每学期进行常规的教学检查(学期初教学准备情况,期中调停课、迟到、早退情况,教学督导随机抽样,期中学生座谈、学生评教等),并及时将检查结果反馈到系、部,在学校检查的同时,系里开展系一级层面的教学检查,除开学初的上课情况检查,期中教学检查,期末教学检查外,还定期不定期地对教师上课情况和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检查。通过召开学生座谈会,教师座谈会,了解教学进展情况。检查结果与院内分配挂钩,体现了优劳优酬、调动了教师的积极性。学院还成立了学院督导组,监督和指导教师教学,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二)重视专业教学改革、明确专业教学改革思路

1. 根据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式,明确专业教学改革思路。调整专业课与基础课的比例;编写实用性强的教材;加强师生的实践教学,突出特色训练,推行“四证制”(毕业证、职业资格证、英语等级证书、计算机等级证书);加大现代化教学设施的投入,每门课必须有课件及用多媒体教学,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授课的总学时数达到总课时的100%;

2. 针对学生实际,确定专业不同时期的研究课题,探索教育、教学的新思路、新方法;

3. 鼓励教师积极撰写论文、编写教材,参加省内外的学术活动,获取专业前沿技术的发展动态;

4. 知识和计算机行业的信息,并在校刊上介绍专业的建设与发展情况。

(三)定期开展教研活动,积极探索专业教学改革

双周星期三下午都召开教研活动例会,每次教研活动都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其主 21

题。然后,根据教师和学生评教的情况有计划地开展高职教学改革工作。如针对教育部的16号文开展的“工学结合”探讨等教研活动。

采取多种形式开展教师、学生的交流。广泛征求意见,分析班级学习风气、各门课程教学情况及学习效果,分析存在问题,研究改进措施。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改革

1、教学方法改革

根据高职学生知识基础较弱、学习自觉性不够、学习兴趣不够高及学习自信心不足的特点,我们对教学方法进行了大胆的改革,具体措施如下:

“项目驱动”引领专业课程教学

高等职业教育其教学内容应该以学生的技能训练为中心,辅之以适当的专业理论。这和传统的高等教学模式有很大的不同,加大了教学组织的难度,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使学生掌握熟练得技能成为教学组织的难点和重点。“项目驱动”就是结合学生的特点和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而产生的一种教学组织方式。这一方式强调以实际项目的完成来引领课程教学内容的展开,最大限度地利用好教学时间。“项目驱动”这一方式强调以完成实际应用开发项目为目标,从而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自觉性和自信心。

教学方法的多样性

针对不同课程特点,采用了直观演示教学法、定制式教学法、实例讲解教学法、研究型教学、情景教学法等。积极指导学生学以致用,组织学生自主进行项目答辩,引导进行个人之间、班级之间、专业方向之间的项目竞赛。以学生为主的教学方式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近两年来,学生在各类竞赛中都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2、充分利用现代教学平台、设备,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学校建设有完善的校园网,全校教室都采用多媒体教室。学校还成立现代教育中心,管理学校现代教学平台和设备。软件技术专业教师充分利用学校先进的网络设施,建立了网上在线学习平台,在校园网上设立网络信息中心。

多媒体课室教学可以直观、形象地演示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难点问题,使学生更容易掌握知识内涵,本专业充分利用这一优势,专业必修课和选修课100%在多媒体教室或多媒体实验室中组织教学。软件技术专业课程教学课件丰富,所有专业技能课全面采用了教学课件,教学效果优良。

22

3、注重实践教学

实践教学课程体系

实践教学的组织方式包括课程实验、课程项目设计、学期项目设计、毕业项目设计、顶岗实习、工学交替等。实践教学内容按照由易到难,逐年递进,最终达到能完成中等规模的企业级项目设计的能力。专业课程中实践教学环节的学时数占总学时的50%以上。

专业课中实验项目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专业教学计划中,每个专业方向在每个学期都设置了课程设计或项目设计等实践环节。这些设计的内容均经过严格设计,并有详细的课程设计与项目设计要求文档。

●利用本专业从企业来的教师资源,设计切合应用一线的项目供学生学习。 ●利用已签约的实习基地,从实习基地的实际项目中抽取子模块作为项目实训的内容,让学生尽早获得实战训练。

●每学期举行本专业班级之间IT技术赛,让学生了解业界最新技术动态,每学期举行班级软件现场编程PK比赛,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创新意识。每学期选出每个班优秀项目设计,在班级之间开展比赛。

●建设了学生创业中心,成立了程序员之家等学生组织,由他们与社会联系发现问题,寻找项目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创新能力。

多阶段、多形式的实践方式

多阶段是指将实践课程安排在各个学年各个学期之中分段实施,形成教学,实践,实习相互衔接的实践体系。采取多种形式实施实践教学活动,形式一为实地参观认识实习,目的是让学生了解社会、生产的实际情况;形式二是与专业课相联系的实验教学,让学生在实验中,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进一步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提高动手能力与分析问题的能力;形式三是实际动手实习,在实习中真正加强对学生的指导和引导。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独立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等。

苏州以及周边地域民营企业、股份制企业多,经济活动频繁,新产品开发周期短。对综合素能高的人才需求旺。企业需要的是素能高、技能全、能实战的人才。在推动课程“工学结合”的过程中,我们主要采用以下二种方法:

●学生进企业,顶岗实习

企业对人才需求量大的岗位是嵌入式系统工程与网络管理岗位。针对这一岗位, 23

在常州等周边地区可实现顶岗实习。本专业慎重选择实习单位,选择生产技术先进、管理严格、经营规范、遵纪守法和社会声誉好的苏州天平科技有限公司、苏州科升有限公司、苏州微缔软件有限公司作为稳定的实习基地。这些公司的产品都是典型的智能电子产品,本专业学生在天平科技有限公司有固定的学习岗位,换人不换岗,确保企业能正常生产,同时满足了教学需要。学生通过在企业实践工作,提高动手能力,进一步强化在学校所学的专业理论知识。在实际工作中逐步培养学生具备适应企业工作岗位的实践能力、专业技能、敬业精神和严谨求实作风以及综合职业素质。

●企业项目进学校

工学结合的本质就是要将“工作”和“学习”这两个不同事物融合起来,形成一个有机整体。在实施“工学结合”培养模式过程中,本专业坚持“方式”为“本质”服务的原则,树立正确的出发点,使工学结合培养模式全面满足课程教学实施需要。苏州天平有限公司和苏州微缔有限公司的领导进本校考察之后,决定将一些项目放在我校。学生成立了项目组,按企业的要求完成项目,既培养学生的技能,又解决企业人才需求紧缺问题。

专业实习、实训工作成效显著

制定了专业实习和实训方案,定期到实习基地检查实习进展情况,及时总结发现问题。由于重视产学合作,并注重对学生实习的跟踪与指导,软件专业学生实习工作得到了学校、有关企业的肯定。

4、产学研结合

建立产学研合作机制、成立了校企合作指导委员会,取得显著成效

20xx年9月开设了软件技术专业,为使软件人才培养目标更好地与社会相适应,与软件人才市场保持同步,我们从一开始就注重与软件行业协会及软件企业等单位保持密切联系,成立了有一批企业家和学者担刚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作为本专业建设的重要智囊、参谋机构,就专业发展建设、课程体系等问题,提出指导性意见和建议并聘请他们为本专业学生开设专题讲座。几年来,我们注重产学研结合,与企业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合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与多家企业签订产学研合作协议

三年来,通过学校和全院系教师教师的共同努力,本专业已经与江苏微软、苏州天平科技有限公司、苏州微缔科技有限公司、苏州软件测试中心等多家企业签定了产学研合作协议。并充分利用这些资源组织教学。形成了以就业为导向,以行业、企业 24

为依托的校企合作机制。为专业定位、教学计划的制定、教学过程的实施提供了保障。

(2)成立了以企业专家为主的专业指导委员会

从20xx年开始我们就与企业保持密切联系,坚持走产学研结合的专业改革发展道路,树立了以行业、企业为依托的产学研结合的专业建设理念,始终遵照借助社会力量、贴近市场、依靠专家办专业的思路。积极进行专业调研和毕业生质量跟踪调查,使其经常化、制度化;并在20xx年12月成立了以行业、企业专家、专业技术人员、管理人员为主要成员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通过了相关章程和工作细则,制定了工作计划和制度,并开展了有效的工作。每年根据专业建设需要召开2~3次专业研究会议,为专业建设把脉、把关,保证了专业培养的目标和方向。计算机应用技术校企合作指导委员会组成人员如表9所示。

表9 第二届校企合作指导委员会组成人员

软件技术专业剖析报告已排版

25

佐证材料:

1、教学管理制度文件

2、教师教学档案

3、教学管理队伍和学生管理队伍一览表

4、产学研合作项目相关资料

5、教学方法和手段改革相关材料

26

六、人才培养质量与社会声誉

软件技术专业自成立以来,根据社会用人需求和专业培养目标目标,结合软件技术专业的特点,合理设置课程,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强调产学研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不断加强教学管理,对主要教学环节中的备课、讲课、辅导答疑、批改作业、习题课、实训课、课程实训、毕业设计、毕业实习、成绩考核等环节都制定了明确具体的质量标准和要求。每一教学环节均以实现人才培养目标为目的,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动性、积极性。经考试检查,证明学生基本掌握基础理论与专业知识。

(一)职业能力

根据我院为培养第一线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的办学目标,我系注重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的培养,切实加强职业能力的提高。

通过第二课堂、专业社团等活动的组织与开展,培养学生服务社会、报效社会意识,提高学生实际工作技能;利用本专业现有实训平台,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学生专业知识技能。据统计,09级和10级学生取得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平均通过率达到92.9%,

软件技术专业紧跟技术发展,注重学生职业能力培养,毕业生100%按照教学计划要求获得技能证书,且相当学生能够在专业技术和职业技能方面达到较高水平的前提下,获得更高的IT技能证书,并在全国和江苏省技能大赛屡获佳绩:

全国软件创业大赛选拔赛一等奖,决赛二等奖

全国软件设计与开放大赛选拨赛一等级,决赛一等奖

江苏省“领航杯”创意大赛,二等奖;

江苏省大学生创意大赛,一等奖;

江苏省普通高校优秀毕业设计,二等奖、三等奖等

(二)毕业生就业

较高的教学质量和合理的专业设置是学院赢得良好社会声誉的保障。我系邀请企业的专家参加座谈,对本系各专业课程设置和人才培养提出建设性意见,不断提高我系专业办学质量。同时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进行专业和市场需求情况调研,及时将用人单位对学生知识结构的建议反馈到专业调整上,保证专业与社会需求紧密衔接。 27

稳定且较高的就业率是学院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学院根据不同专业特点,通过岗前实习、举办用人单位见面会等多种形式,建立了稳定的毕业生就业渠道。由于学院各方面的重视,专业教师的积极参与,使得本初次就业率达100%。本专业培养的学生专业素质较高,毕业生敬业敬岗,单位满意度高,社会声誉良好,毕业生工作单位有银行、证券、政府部门、专业公司、企业等,体现了教学设计中人才需求预测的正确性。

佐证材料:

1、各类竞赛获奖证书

2、相关录取报到材料

3、毕业生调查记录

4、素质教育实施情况报告

5、近三年毕业生就业率统计表

28

七、专业特色

“嵌入式”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

20xx年5月经江苏省教育厅批准,与江苏微软技术中心合作开设“苏微班”,进行以“能力培养”和“利益共赢”为本位,以“项目导向”和“任务驱动”为原则,签订“校企共融、嵌入课程”的培养合作协议书。从而确定了”嵌入式”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在以后的专业发展过程中,我们积极探索,逐步完善,现与苏州天平等多家紧密合作企业形成了“嵌入式“教学模式,企业工程师到校共同培养软件人才,按照企业项目在真实环境下开展教学,毕业生在定向企业就业。

1、全真项目嵌入课程

根据职业技能要求,我们与企业共同开发教学资源,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制定,以行业技术标准,校企共同制定专业课程标准;联合江苏微软、苏州天平等企业共同建设核心课程及网络课程;江苏微软、苏州天平提供商业案例和开发技术,共同组织实训项目内容;校企合作,共同开发专业课程校本教材;按照企业软件开发流程组织教学。

2、校企联合授课,优势互补

在教学师资上,我们发挥企业骨干与专任教师各自的优势,采取优势互补,校企联合授课,在理论教学和实验类专业课程上,发挥专业教师理论强的优势,主要由校内专任教师承担;而对于岗位性强的实践类课程,为了加强学生的职业能力及岗位技能,我们采用由企业工程师或技术骨干进行教学;企业工程师或技术骨干与我们共同参与常规教学活动以及学生的毕业设计和顶岗实习等。

3、“校中厂”、“厂中校”,校企深度融合

1、由学校、企业共同提供设备和师资,共建共用实训基地,形成“校中厂”、“厂中校”模式,实现优势互补,共同发展。

2、每学期保证10名左右的优秀学生进入企业进行常态化的顶岗实习,并择优录用专业毕业学生为企业正式员工。

3、共同承担基地的师资培养,提高实训指导水平。专业教师入驻企业(挂职锻炼)参与企业商业项目开发;选聘企业有实践经验的工程师、技师、管理人员到学校经过教学业务培训后担任实训教师。

29

4、实现教学与科研合一。教师在完成相关生产、实训任务的同时,又能开展一些新产品、新技术研发,教师可以面向企业积极开展应用性的横向课题的研究,师生共同完成科研项目或学生完成毕业设计。

5、实现育人与创收合一。通过校企合作,实现“产学研合一”既培养了一批UI设计高技能人才,又参与企业UI交互商业项目的生产与研发,实现了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丰收。

6、校企深度融合,积极开展省、市级科技、创新等项目的申报。

7、完善实训基地功能,使基地既有产品生产的功能,又有技能实训的功能,还可以有社会培训和技能鉴定的功能;还可以承担新产品、新技术研发的功能,成为区域内新产品、新技术研发中心。

30

八、专业建设及努力方向

软件技术专业经过几年的建设和发展,我们明确了自己的建设目标,并正朝着目标不懈努力,虽然已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在过程中仍存在不足及需改进的薄弱环节,主要是实验室管理需进一步完善、校外实训基地缺乏、科研成果较少等,这些问题有待于进一步整改。

1、加大专业建设团队整体的科研能力

组织团队积极申报各级各类课题,加大在专业领域和教育教学改革领域的研究力度,同时积极参加各类在国内行业内有影响的竞赛,不断提高专业建设团队的影响力和整体科研能力;

2、在课程改革和建设中进行创新方法的试验

针对课程改革和建设过程中存在不足,在后续的建设过程中,鼓励专业建设团队成员利用创新型的方法,在课程体系、课程内容设置、课程实训资源建设方面进行积极大胆的尝试,进一步加强“嵌入式”教学模式建设,将企业与课堂融为一体,将学生的课程成绩直接与人力资源部门对其绩效考核的结果相挂钩。

3、主动对接地区产业群,积极利用各类资源做强专业

本专业需要主动对接这些地区的产业群,积极融入信息产业发展的趋势中,同时,利用学院在传统行业的优势资源,抓住传统行业企业转型的契机,能够满足这些企业在软件应用方面的需求,并加以引导。

31

附件4:

表4-专业剖析表

学校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专业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软件技术专业剖析报告已排版

专家(签名): 年 月 日 32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