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中长期教师培训规划

独田中心学校中长期教师培训规划

课改是当前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主题。20xx年秋我校的起始年级已经步入新课程改革的行列,而课程改革实验能否顺利进行,关键取决于教师的观念和素质。为此,我们将根据全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会议的精神,按着省、州、县课改工作的目标和任务,制定我校三年教师培训规划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国家教委《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进一步落实"面向21世纪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程方案",从我校教师队伍建设的实际需要出发,以邓小平教育理论为指导,以促进教育教学观念的更新为重点,以提高教师整体素质为目标,根据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及课程改革的要求,努力探索教师培训的制度和模式,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实效性,全面深入推进我校教育教学改革健康发展。以“名师工程”为重点,加大对骨干教师培训的步伐和力度,使一批骨干教师脱颖而出,基本形成骨干教师梯队。

二、培训目的

通过培训,使教师在思想政治与职业道德、专业知识与学术水平、教育教学能力与教育科研能力等方面有较大幅度的提高,有针对性地帮助教师解决实施新课程中遇到的困难,提高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与水平,发挥他们在实新课程改革中的带头和示范辐射作用,使部分尽快成长为教育教学专家、学科带头人或骨干力量。

三、培训目标

1

1.使教师深刻认识课改的重要意义,了解掌握课改的任务、目标以及实施策略,从而树立基础教育课程的新理念,建立新的课程观、教师观、教学观、学生观。

2.使教师准确把握课程标准, 不断探究学科改革的突破点,提升创造性使用新教材的能力, 自觉转变教学行为,积极投身新课改。

3.增强骨干教师新课程实施中的责任意识,正确发挥他们在课改实施中的主体作用、探究作用和创造作用,以带动我校新课程实施水平的进一步提高。

四、培训内容

培训内容由五大板块组成:

1、师德修养与现代教育理论学习: 当代中小学教师师德修养、教师职业道德、现代教育理论研究、教育思想与学科教学艺术研究。

2、新课程与教师发展:课程标准解读、新课程与教师角色转变、新课程与学生学习方式转变。

3、课堂教学设计:教学设计的基本原理、教学策略的设计。

4、现代教育技术与信息技术:计算机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理论与学科整合。

5、教育科学研究: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学科教改课题研究与实践、科研课题立项、研究、结题与成果鉴定。

五、培训形式

1、集中学习:包括政治思想教育与师德培训、现代教育理论、学科前沿知识与综合知识、教育教学研究、现代教育技术与信息技术、 2

教育科研专题培训。

2、教育教学实践与考察:包括二个部分:(1)授课和评课教学活动。(2)县内外学习。

本着课程为内容服务的原则,逐步建立开放的、动态的培训课程体系,精选教改前沿、实用的内容,以提高受训者的综合素质教育的能力和水平。为此培训采取集中专题讲座和学科分散相结合的形式进行,安排必修课、选修课两部分内容。(1)采取理论学习、导师带教、实践锻炼、课题研究、教育考察、跟踪培训相结合的培训形式。(2)培训学习以专题讲座为先导,采用讲授学习、交流、讨论相合的灵活方式。注重实际案例的分析教学研究,强调自学,组织咨询辅导。(3)加强实践环节,安排一定实践活动。培训贯彻“学、研、训、用”一体化原则,学研结合,以研为主;学用结合,以用为主;集中学习与分散研究相结合,以分散研究为主,提倡师生互助。

具体方式:专题讲座、分组研讨、交流、教育教学案例分析、教学策略展示、实验课观摩、教学实践研究。

六、培训时间及安排

培训时间自20xx年9月至20xx年7月。

七、培训考核

考核主要通过研讨、交流、上实验课、设计学科实验课教案、撰写论文、案例、朗读、计算机文字处理等形式进行。主要考核学员理解把握新课程的课程观、教学观、学生观,设计课程及教学的实践研究和创新能力。

3

八、培训管理

1.成立教师培训领导小组,一把手全面管理培训工作,教学副校长主抓师培工作,教科处、教务处、工会等科室协同管理。

2.必修课全部考试,考试、考查成绩记入教师档案。

3.凡考核成绩和表现优秀者,学校将予以奖励。

新的课程改革实验将是近几年我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核心,我们在教师培训中不断推陈出新,探索更有效、更系统的促进教师发展的培训方法,推进课程改革的不断发展。

双柏县独田中心学校

20xx年9月

4

 

第二篇:中馆驿镇中心小学教师培训规划(20xx——20xx年度)

中馆驿镇中心小学教师培训规划

(2009——20xx年度)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更新教育观念为先导,以解决学校教育教学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为突破口,以学习、研究新课程教材为重点,以提高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主线,以教师参与研究培训为主要形式,以培养教师可持续发展能力为根本方向,以提高广大教师实施新课程能力和教育创新能力,培养一批专业型、创新型教师为目的,全面提高我校教师队伍的综合素质。

二、培训目标与培训原则

1、培训目标

通过开展校本培训,促使广大教师转变教育观念,提高教育教学能力、教育创新能力和教育科研能力,全面提升我校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适应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需要,为提高学校教育质量奠定基础。在我校建立一支师德高尚、结构合理、业务精良能胜任新课程教学、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充满活力的教师队伍。

2、培训原则

(1)针对性原则:以学校和教师的实际需求与发展为出发点,多种途径、多种形式、多种模式开展培训,有针对性地解决教师教学中现实的和未来的问题。

(2)实效性原则:避免形式主义与空洞说教,紧密结合教师的教育教学实际,以“问题”为中心,着眼于教材、教法、学法和教学管理。

(3)系统性原则:以学校整体发展为本,注重培训的系统性,以达到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

(4)自主性原则:学校自主培训、自主管理,教师自主学习、自

主发展。

(5)开放性原则:注重校外与兄弟校间的合作与交流,与培训机构的协同与结合,校内实行教学、教研、培训的协同与组合,教师之间的互助与合作,寻求专家学者和培训机构的业务指导,依托现代信息技术,实行开放的校本培训方式。

三、培训内容

培训内容:以“新理念、新课程、新知识、新技术、新教师”为重点,结合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围绕转变教师教育观念、提高业务素质和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这一目标,把师德教育放在首位,提高教师教育创新能力,全面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1、加强师德修养,真正做到“学高为师,身正为范”。

以《教育法》、《义务教育法》、《教师法》和《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为依据,以活动为载体,对教师进行政治思想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法制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使教师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教师职业观,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强化教师自身修养,塑造良好的教师形象。这方面我们将做以下工作:

(1)制定“三个一”读书计划。即每位老师每学期要能阅读一部经典专著,一本理论书籍,一本专业教育报刊或杂志,真正让我们的教师“腹有诗书气自华”。

(2)抓好“三结合”的师德培训。

首先,结合教师例会、班主任例会、年级组座谈会、青年教师恳谈会进行交流沟通,加强对教师的师德培训。尤其注重对班主任的培训,构建一支高素质的班主任队伍。

其次,结合“师德承诺活动”提升教师的师德水平。全体教师经过反思、自查,公开向学校、学生、社会进行庄严的师德承诺,自觉接受学生和学生家长的监督。

再次,结合评价制度对教师师德进行评价。参照教师评价体系组织学生对教师进行师德评价,真正做到“言必信,信必行,行必果”。

2、抓好教学常规的落实,构建有效课堂。

针对教师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我们在日常教学管理工作中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1)加强对常规教学的要求和检查力度。对教师的备课、上课、听课、作业批改等教学基本环节,做出具体的要求和个性化的建议。采取跟踪检查、随机抽查、随堂翻阅等不定形式进行检查,并在学期末对教师的作业和备课情况进行全面的检查。

(2)实行超周授课计划制度,每学期各个教研组或年级组上报本组的授课进度,教导处组织人员“推门听课”,检查计划落实情况,同时在当天认真评课,及时指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不足之处,促进任课教师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3)不定期地检查各个教研组的集体备课情况,督促各教研组发挥团队智慧,集思广益,备出高质量的教案。

(4)重视教师的基本功。继续坚持 “教学基本技能”比赛活动。学校每学期定期组织教师进行教学技能比赛,收集优秀作品在教职工之家中展出,并对表现突出的教师进行表彰奖励。

3、信息技术培训,改变教师的教学行为。

为了让信息技术最大限度的服务于教学,在积极参加各级教育主管部门组织的各种信息技术培训的基础上,我校还将根据实际需要,不定期的组织教师进行相关知识和技能的培训,让每位教师都能熟练操作多媒体,促进教师们有效的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进行整合。加强我校教师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使用力度,将多媒体手段与课堂教学紧密结合起来,推进“多媒体教学”模式的实施。学校将教师上课运用信息技术手段的程度,作为教师授课达标的一项重要依据。定期开展课件制作竞赛、优秀教师课堂观摩等形式促进教师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能力的提高。

4、加强青年教师的培训,为学校工作注入生机与活力。

青年教师的成长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生长点。为了使青年教师早日成长起来,成为中心小学新的亮点,我们将做如下工作。

①培训目标:一年熟悉,三年小有成就,六年初成风格。

②培训内容:①师徒结对活动;②专题培训:教育科研知识、班级管理知识、多媒体课件制作等;③理论学习:教师的职业道德、现代教育理论、有关课题研究理论、心理健康教育理论等;④教学程序实践:每月每人一节的课堂实践考核,“备课——说课——上课——评课——课后反思”一系列的课堂教学实践,组内教师对课堂教学情况进行评课;⑤举办课堂教学比赛活动;⑥组织到外校参加听课、观摩活动。

③培训要求:①学习理论,更新观念。做到:一日一反思,一周一课件,一月读一本教育杂志(有读书笔记),一学期写一篇论文。②教学实践,寻探规律。做到“三个必须”:备课必须详细,能写教学后记;每周必须听师傅两节课,师傅每周至少听徒弟一节课;每学期必须上好一堂汇报课。

积极参加学校之间的教研活动。坚持外出学习汇报制度。外出学习的教师必须做汇报讲座或者为其他教师上汇报课,真正做到一人学习大家受益。

5、强化教育科研,提高教学质量。

教育科研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先导,是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及教师素质的重要途径。学校发展的每一个阶段,需要一个全校性、整体性的科研课题带动。通过参与课题研究,教师的水平就会不断提高,进而使学校的办学水平不断提升。教育科研要求真求实,教师要立足于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切实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解决学校改革发展中的困惑,解决学生学习发展中的疑惑,让科研走进课堂,走近教师,走近学生,以微观研究为主,以教学研究为主,以行动研究为主。指导青年骨干教师申报各级课题,在课题申报及研究中反对求大求全,指导教师从课堂入手、从学生入手、从自己入手、从低起点入手,紧密结合学生和学校的实际情况进行。各学科要力求将科研课题的研究直接体现在课堂中,收获于学生的日益突出的表现里。

6、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培训

通过学习学科创新的基本理论、基本要求,研究如何把学科创新

的基本理念和创新课堂的基本要求转化为具体的教学行为,完善自己的课堂教学并探索开展学科实践活动的有效途径和策略,进而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创造性地实施新课程。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德育工作的内容,实施的途径和方法,更新传统的德育观念,改革德育内容和方法,探索新的德育评价体系,进而实现学科教学和德育工作的创新。

通过政治理论、国情知识、教育政策法规和学校管理理论与知识的学习,提升校长和班主任的理论水平和管理能力,更新管理理念。坚持以人为本,尊重学生个性差异,注重学生个性化发展。在坚持人本管理、能本管理和校本管理的互相渗透、有机结合上大胆创新,不断提高管理的效能,推进管理工作的现代化。

四、培训形式

学校根据教师的工作经历、教学经验、教学水平、自身素质、年龄层次等实际情况,采取有效的培训方式,努力形成自己的校本培训特色,其基本形式主要有:

1、自主学习:教师自主学习、记读书笔记,学校每学期推荐书目,组织教师开展读书学习、交流研讨,让读书成为教师的自觉行

2、专题讲座:结合教育热点和教学实际,针对学校共性“问题”,聘请专家学者进行专题讲座。

3、小组研讨:以教研组、年级组为单位,定期交流学习体会、探讨教学方法、研讨教学评价、教学管理等。

4、教学观摩:组织教师学校内部之间,校际之间分层次、多形式的教学观摩,并形成制度。

5、名师指导:聘请校内外骨干教师定期听课、评课,进行现场教学研究的指导。

6、课题研究:学校加强与培训机构、教科研机构合作,组织申报课题,研究确定课题。定期组织交流阶段性研究成果,把课题研究成果转化为学校的共同财富,促进教师共同发展。

7、参观考察:组织校内、校际之间教师教学交流,学习好的教学方法和先进的教学理念,外出考察学习,取长补短,不断提高。

8、专项培训:根据不同时期教师继续教育的应急任务,集中进行短期培训;对教师职业道德高尚、教学能力水平突出,有培养前途和潜力的中青年教师,与有关培训机构合作,重点培养,研修提高,培养专家型的教师。

五、实施步骤

培训分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2009—20xx年):

1、落实常规构建有效课堂,进一步规范教学行为;推动课堂及整体教学改革。

2、学校确定三至五名教师作为市骨干重点培训对象。

3、加强学习型组织建设。

4、始终如一狠抓师德教育,强化团队意识(演讲会、论坛、评优等

第二阶段(2010—2011):

1、有效课堂初见成效,人人能上优质课,大面积提高课堂教学水平。2、建立和完善学校——教研组——个人三级教科研网络,争取人人有课题,人人会研究,人人有成果。

2、强化教风“敬业、求实、善导”,努力形成建立一支家长、社会满意的教师群体。

第三阶段(20xx年—20xx年):

1、教师在教研、科研、竞赛等方面有不同层次的提高。

2、联系教育教学实际,开展教育教学研究,形成教学风格,推出市级骨干教师3----5名。

3、努力形成政治思想和师德表现良好、具有较高文化和业务水平、具有一定品位的师资队伍和干部队伍。

六、保障措施

1、加强对培训工作的领导

建立由校长任组长的培训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学校培训工作,制定学校校本培训的长远规划和年度培训计划并组织实施,并探索符合

学校发展特点的校本培训模式。

2、完善校本培训的管理体制

积极配合市教培研中心对学校校本培训的指导、考评和督导,认真制定学校年度培训计划,确定培训内容,由学校教科室具体负责组织实施。

3、落实校本培训经费

按照有关规定,学校学校保证对教师培训的经费投入,把培训经费纳入学校年度经费预算,并逐年有所增加;教师外出培训,按规定报销有关费用;积极配备教学设施,逐步实现培训手段的现代化。

4、聘请专家学者指导

邀请请有关专家学者和市教培研中心对学校校本培训的指导,以增强校本培训的科学性和针对性。

5、实行激励机制,推进校本培训健康发展

把校本培训纳入教师继续教育考核范围,折算继续教育学分,记入继续教育证书;实行教师培训与职称评审、年度考核、评优评模“三挂钩”制度。

中驿镇小

2009-2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