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性岗位调研报告

公益性岗位情况调研报告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市人社局:

根据市人社局《关于组织开展公益性岗位情况调研的通知》(六人社明电[2011]15号)要求,我县高度重视,成立调研组,专人负责此项工作。调研组认真研究调研提纲,制定调研方法。采取对安置公益性岗位的单位进行走访,对安置人员进行座谈、电话咨询等调研方式,掌握公益性岗位有关信息;查阅各年公益性岗位申报资料、就业资金账目,了解安置人员协议签订、工资水平、单位性质、年龄状况、岗位补贴、社保补贴支出等情况。通过应用一系列的调研方法,撰写出我县公益性岗位调研报告,报告内容如下:

一、 基本情况

我县是农业大县,工业欠发达,企业规模小。从20xx年起我县企业集中改制,涌现大批下岗失业人员,在短时内,县内企业上无法吸纳较多人员就业,特别是大龄下岗失业人员,在技术、年龄无任何优势的情况下,实现就业非常困难。根据国家促进就业政策文件要求和县委县政府对就业工作总体布署,从20xx年起开展公益性岗位安置工作。鼓励机关、事业单位、乡镇府、街道社区在保安、保绿、保洁等后勤服务方面吸纳国有、集体企业大龄下岗失业人员人员(即 1

“4050”人员)就业。用人单位安排大龄就业人员在公益性岗位上就业需签订《公益性岗位协议》,工资不低于当地低最工资标准。用人单位安置大龄就业人员后,上报县劳动部门,经审核符合公益性岗位安置条件的,县财政从就业资金中按每人每月200元标准进行补贴。

(一)公益性岗位开发情况

从20xx年到20xx年七年期间,累计开发公益性岗位1632个,其中企业安置46个,占2.8%;事业单位安置1327个,占81.3%;乡镇机关后勤安置175个,占10.7%;街道、社区安置84个,占5.2%。

截止20xx年底,我县公益性岗位357个,其中企业安置4个,占1 %;事业单位安置314个,占88%;乡镇机关后勤安置25个,占7%;街道、社区安置14个,占4%。

(二)补贴标准和年限

2005-20xx年,公益岗位补贴1632人,公益性岗位享受社保补贴724人;安排在公益性岗位上均为大龄就业困难人员和长期失业人员,其中就业困难人员1453人,占89%,长期失业人员179人,占11%。用人单位与劳动者未签订劳动合同,而是签订公益性岗位协议书,一年一签。公益性岗位补贴标准为每人每月200元,考虑到县保安公司安置人员工作辛苦,经县政府批准按400标准补贴执行。20xx年开始,我县公益性岗位补贴标准分别按300元和400元两个标准。 2

我县公益性岗位补贴最长时间为三年,期满后未达到退休年龄或不能重新到新单位就业的,人社部门要求用人单位签订正式劳动合同,合同期限由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

(三)两项补贴规模

2005-20xx年,用于公益性岗位补贴资金614.9万元,用于公益性岗位社保补贴83.14万元,其中:20xx年,公益性岗位补贴支出11.04万元。占当年就业资金收入290万元的3.8%,社保补贴支出1.92万元,占当年就业资金收入的0.7%;20xx年公益性岗位补贴支出9.48万元,占当年就业资金收入416.8万元的2.3%,社保补贴支出2.64万元,占当年就业资金收入的0.63%;20xx年,公益性岗位补贴支出60.66万元。占当年就业资金收入582万元的10.4%,社保补贴支出10.8万元,占当年就业资金收入的1.86%。20xx年,公益性岗位补贴支出81.24万元。占当年就业资金收入830的9.8%,社保补贴支出15.03万元,占当年就业资金收入的1.8%;20xx年,公益性岗位补贴支出136.52万元。占当年就业资金收入839的16.3%,社保补贴支出19.05万元,占当年就业资金收入的2.3%。20xx年,公益性岗位补贴支出153.12万元。占当年就业资金收入1234.5的12.4%,社保补贴支出16万元,占当年就业资金收入的1.3%。20xx年,公益性岗位补贴支出162.84万元,占当年就业资金收入1229的13.2%,社保补贴支出17.7万元,占当年就业资金收入的 3

1.4%。

二、公益性岗有关政策规定

(一)根据国家、省、市促进就业工作文件精神和就业资金使用管理规定,每年县人社局出台公益性岗位申报管理规定,对岗位范围、人员状况、年龄、持证情况作具体要求,要求各乡镇人民政府、事业单位、街道社区在规定时间内上报就业困难人员安置就业情况。经审核符合条件的,给予岗位补贴。

(二)公益性岗位主要安置大龄就业困难人员和长期失业人员,审核把关的重点:一是安置人员的年龄,是否达到“4050”人员。二是否长期失业人员和零就业家庭人员。三是否持经过认定的就业失业登记证,四是调查用人单位,安置人员是否在岗。

(三)公益性岗位开发管理的措施与经验。一是加强管理,要强化对用人单位管理监督,严格执行3年补贴期限,加强政策宣传力度。二是要规范公益性岗位招聘程序,可由县人社部门和用人单位共同组织实施。三是公益性岗人员被聘用后,用人单位须同聘用人员签订一年以上期公益性协议,并经人社部门备案;四是公益性岗位要重点帮扶年龄大、技能弱、零就业家庭成员等就业困难群体,对年龄相对相较轻人员,加强职业技能培训,鼓励从公益性岗位上退出。五是重点开发社会公共事业单位的公益性岗位。六是区别对待 4

针对不同岗位,提供不同的补贴标准。

公益性岗位是解决就业困难人员就业的一条重要途径,政府通过开发公益性岗位解决了大龄就业困难人员和长期失业人员就业难的问题,是一项民生工程。通过岗位补贴的形式,既解决单位用工问题,又减轻单位的资金压力,同时能使就业困难人员获得劳动报酬和生活来源,体面的劳动和生活,促进社会和谐。

三、 公益性岗位开发管理及补贴资金按排使用方面存在的问题

一是符合公益性岗位就业困难人员较多,开发的公益性岗位的能力有限,供需存在矛盾。二是用人单位对安置人员疏于管理,被分被安置人员认为这是政府的一项福利,干事不勤。三是部分用人单位仅用补贴资金发放工资,不增加单位负担,工资较低,被聘用人员也不能常年在岗在位。四是部分用人单位领导聘用自已亲属,借此名义,获得补贴。五是存在被聘用人员存大双重劳动关系,在公益性岗位就业,又可能在其他地方就业。六是省级专项资金要增加此拨款额度。

四、 有关意见和建议

一是加大公益性岗位开发力度,使更多的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再就业。二是增加公益性岗位补贴标准,提高聘用人员工资水平。三是规范公益性岗位聘用程序,做到公开、公平、 5

公正。四是加大公益性岗位监督考核机制,对聘用人员、补贴资金定期进行回访、加强考核,发现问题立即整改。五是规范用人单位和聘用人员劳动合同签订工作。六是建立奖惩机制。

二〇一二年二月七日

6

 

第二篇:职业领域职业岗位调研报告[机电]

职业领域职业岗位调研报告

机电技术是指人们常说的机电一体化。机电一体化是机电一体化技术及其产品的统称,是传统机械发展的一个崭新阶段。机电一体化技术包括精密机械技术、伺服驱动技术、传感检测技术、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自动控制技术和系统总体技术等几大关键技术。机电一体化产品是指在机械产品的基础上应用微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产生出来的新一代机电产品。

改革开放以来,机电技术在我国,特别是在国内经济较发达地区得到了较快地应用和发展,这对我国高职机电技术人才培养规格和课程体系改革与创新方面提出了新的挑战。我们只有认真调查研究机电技术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以及它对机电技术人才培养规格与课程体系的影响和要求,才能培养出适需对路,真正受企业欢迎的机电技术人才。 就业领域:机电一体化专业(偏电)是一个宽口径专业,适应范围很广,学生在校期间除学习各种机械、电工电子、计算机技术等理论知识外,还将参加各种技能培训和国家职业资格证书考试,学生毕业后主要面向企业、公司,从事加工制造业,家电生产和售后服务,数控加工机床设备使用维护,机电一体化设备的安装、调试及管理。机电一体化产品的设计、生产、改造、技术服务等。

就业领域:机电一体化专业适应范围广,学生毕业后主要面向各类工业企业,主要从事加工制造业、家用电器生产及售后服务、机电一体化设备的安装、调试及管理,机电一体化产品的设计、生产、改造、技术服务、销售服务等。

一.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发展历程及趋势

(一)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发展历程

1 .数控机床的问世,写下了机电一体化历史的第一页

20世纪人类社会最伟大的科技成果是计算机的发明与应用,计算机及控制技术在机械制造设备中的应用是 20 世纪内制造业发展的最重大的技术进步。自从1952年美国第1台数控铣床问世至今已经历了50个年头。数控设备包括:车、铣、加工中心、镗、磨、冲压、电加工以及各类专机,形成庞大的数控制造设备家族,每年

全世界的产量有10~20万台,产值数百亿美元。

世界制造业在20世纪末的十几年中经历了几次反复,曾一度几乎快成为夕阳工业,所以美国人首先提出了要振兴现代制造业。90年代的全世界数控机床制造业都经过重大改组。如美国、德国等几大制造商都经过较大变动,从90年代初开始已出现明显的回升,在全世界制造业形成了新的技术更新浪潮。如德国机床行业从2000年至今已接受3个月以后的订货合同,生产任务饱满。

我国数控机床制造业在80年代曾有过高速发展的阶段,许多机床厂从传统产品实现向数控化产品的转型。但总的来说,技术水平不高,质量不佳,所以在90年代初期面临国家经济由计划性经济向市场经济转移调整,经历了几年最困难的萧条时期,那时生产能力降到50%,库存超过4个月。从1995年“九五”以后国家从扩大内需启动机床市场,加大限制进口数控设备的审批,投资重点支持关键数控系统、设备、技术攻关,对数控设备生产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尤其是在1999年以后,国家向国防工业及关键民用工业部门投入大量技改资金,使数控设备制造市场一派繁荣。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机械与电子电气已变的密不可分,尤其是电脑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和对各领域的渗透,机械设计、制造有了全新的理念,懂得电的如果不懂机械或者说懂得机械的不懂电将是一件很不可思议的事。机电设备、自动化设施、各种自动化生产线都需要既懂得电又懂得机的专业人才去使用和维护。二十一世纪是电信息的时代,人们的生活与电脑密不可分,电子技术已渗透到机械制造的各个方面。在近几年成都市的用工市场的信息可知。成都市是一个西部中心城市,正在大规模的吸引着许多优秀的企业进入到成都这个市场,同时也带来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就业领域,微电子行业的飞速发展,机电一体化的维护和修理的专业人员正随着工业的生产水平不断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改善,大量的更为先进的机电设备投入使用已经成为事实,因此单一的外派学习与培训已经不可能满足我们的实际需要了。

上世纪 60 年代后期,根据当时汽车市场需求和计算技术的发展,在美国麻萨诸塞Bedford 的 Bedford Associates, 向美国汽车制造业提议开发一种 Modular Digital Controller ( MODICON )取代继电控制盘。其它一些公司也建议以计算机为基础的方案。其核心思想是采用软件编程方法代替继电控制的硬接线方式,并备有生产现场大量使用的输入传感器和输出执行器的接口,以便于进行大规模生产线的流程控制。这就是

以后被称为 Programmable Logic Controller 的由来。 MODICON 084 是世界上第一种投入商业生产的 PLC 。

70 年代是 PLC 崛起,并首先在汽车工业获得大量应用,在其它产业部门也开始应用的时期。 80 年代是它走向成熟,全面采用微电子及微处理器技术,大量推广应用,并奠定其在工业控制中不可动摇地位的时期。在此阶段 PLC 销售始终以两位数百分点的速度增长,前六年的增长率超过 35% ,后四年稳定发展,年增长率约 12% 。 90 年代又开始了它的第三个发展时期。随着 PLC 的国际标准 IEC 61131 的正式颁布,推动了 PLC 在技术上发动新的突破:

在系统体系结构上,从传统的单机向多 CPU 和分布式及远程控制系统发展;在编程语言上,文本化和图形化的语言多样性,创造了更具表达控制要求、文字处理、通信能力的编程环境。

从应用范围和应用水平上,除了继续发展机械加工自动生产线的控制系统外,则是发展以 PLC 为基础的 DCS 系统、监控和数据采 SCADA 系统、柔性制造系统、安全联锁保护( ESD )系统、运动控制系统等,全方位地产提高 PLC 的应用范围和水平。 进入 90 年代后期,由于用户对开放性的强烈要求和压力,由于信息技术的大力推动, PLC 不能停留在原有的专用而又封闭的系统概念上,它将坐以待毙,开始进入了其发展的第四阶段。其特征是:

在保留 PLC 功能的前提下,采用面向现场总线网络的体系结构,采用开放的通信接口,如以太网、高速串口。 采用各种相关的国际工业标准和一系列的事实上的标准。从而使 PLC 和 DCS 这些原来处于不同硬件平台的系统,正随着计算技术、通信技术和编程技术的发展,趋向于建立同一硬件平台,运用同一个操作系统、同一个编程系统,执行不同的 DCS 和 PLC 功能。这就是真正意义上的 EIC 三电一体化。或者说 DCS 和 PLC 的形态将会变化,而它们的功能依然存在。其中的关键技术应该是嵌入式 PC 系统及支持现场总线的 I/O (硬件) ,以及以 IEC 61161-3 为基础的编程系统及强实时 (hard real-time) 操作系统。

在中国, PLC 的发展大约从 1974 、 75 年在北京和上海开始,开发采用位片式微处理芯片的可编程顺序控制器,并有所应用。但一直未能形成批量生产。在改革开放刚起步的 1979 年,在当时的机械部仪表局的推动下,开始从美国 MODICON 引进起 584 的 PLC ,并首先在电站的辅机如输煤、除灰除渣、水处理系统以及水泥厂等控制

系统中成功应用,从而大大推动了 PLC 在我国工业的大规模运用。

自 1985 年开始,小型 PLC 首先是日本三菱电机公司的 MELSEC-F ,通过非政府渠道进入中国市场。不到三、四年时间,小型 PLC 就形成了大面积的推广应用局面。 1990 年以后, Siemens 、 Allen Bradley 以及其它知名品牌开始大举进入中国市场,占据中、大型的 PLC 的较大份额。 1995 年后形成了大型 PLC 以欧美为主、中型 PLC 欧美和日本平分秋色、小型 PLC 则以日本为主、 Siemens 也步步紧逼的格局。这种格局至今没有很大改变。

(二)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发展趋势

以微电子技术、软件技术、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为核心而引发的数字化、网络化、综合化、个性化信息技术革命,不仅深刻地影响着全球的科技、经济、社会和军事的发展,而且也深刻影响着机电一体化的发展趋势。专家预测,机电一体化技术将向以下几个方向发展。

1. 光机电一体化方向。一般机电一体化系统是由传感系统、能源(动力)系统、信息处理系统、机械结构等部件组成的。引进光学技术,利用光学技术的先天优点,就能有效地改进机电一体化系统的传感系统、能源系统和信息处理系统。

2. 柔性化方向。未来机电一体化产品,控制和执行系统有足够的“冗余度”,有较强的“柔性”,能较好地应付突发事件,被设计成“自律分配系统”。在这种系统中,各子系统是相互独立工作的,子系统为总系统服务,同时具有本身的“自律性”,可根据不同环境条件做出不同反应。其特点是子系统可产生本身的信息并附加所给信息,在总的前提下,具体“行动”是可以改变的。这样,既明显地增加了系统的能力(柔性),又不因某一子系统的故障而影响整个系统。

3. 智能化方向。今后的机电一体化产品“全息”特征越来越明显,智能化水平越来越高。这主要得益于模糊技术,信息技术(尤其是软件及芯片技术)的发展。

4. 仿生物系统化方向。今后的机电一体化装置对信息的依赖性很大,并且往往在结构上是处于“静态”时不稳定,但在动态(工作)时却是稳定的。这有点类似于活的生物:当控制系统(大脑)停止工作时,生物便“死亡”,而当控制系统(大脑)工作时,生物就很有活力。就目前情况看,机电一体化产品虽然有向生物系统化方向发展趋势,但还有一段漫长的道路要走。

5. 微型机电化(微型化)方向。目前,利用半导体器件制造过程中的蚀刻技术,在实验室中已制造出亚微米级的机械元件。当这一成果用于实际产品时,就没有必要再区分机械部分和控制器了。那时,机械和电子完全可以“融合”,机体、执行结构、传感器、 CPU 等可集成在一起,体积很小,并组成一种自律元件。这种微型化是机电一体化的重要发展方向。

典型机电一体化产品及其发展情况

典型机电一体化产品分系统(整机)与基础元、部件两大类。典型机电一体化系统有数控机床,机器人、自动机、自动生产线、汽车电子化产品、智能化仪器仪表、智能电梯、电子排版印刷系统、 CAD/CAM 系统等。典型机电一体化元、部件有:可编程序控制器、变频调速器、模糊控制器、触摸屏控制器、微型电机、传感器、专用集成电路、伺服结构、电子电力器件及装置等。

在我国,尽管近些年来数控机床的产品比较繁荣,但仍然存在以下问题:

(1) 低技术水平的产品竞争激烈,互相靠压价促销;

(2) 高技术水平、全功能产品主要靠进口;

(3) 配套的高质量功能部件、数控系统附件主要靠进口;

(4) 应用技术水平较低,联网技术没有完全推广使用;

(5) 自行开发能力较差,相对有较高技术水平的产品主要靠引进图纸、合资生产或进口件组装。

目前我国是全世界机床拥有量最多的国家(近300万台),但我们的机床数控化率仅达到1.9%左右,这与西方工业国家一般能达到20%的差距太大。日本不到80万台的机床却有近10倍于我国的制造能力。数控化率低,已有数控机床利用率、开动率低,这是发展我国21世纪制造业必须首先解决的最主要问题。每年我们国产全功能数控机床3000~4000台,日本1年产5万多台数控机床,每年我们花十几亿美元进口7000~9000台数控机床,即使这样我国制造业也很难把行业中数控化率大幅度提上去。

近10年数控机床为适应加工技术发展,在以下几个技术领域都有巨大进步。 (1) 高速化

由于高速加工技术普及,机床普遍提高各方面的速度。车床主轴转速由3000~4000r/min提高到8000~10000r/min;铣床和加工中心主轴转速由

4000~8000r/min提高到12000r/min~40000r/min以上;快速移动速度由过去的10~20m/min提高到48m/min、60m/min、80m/min、120m/min;在提高速度的同时要求提高运动部件起动的加速度,其已由过去一般机床的0.5G(重力加速度)提高到1.5~2G,最高可达15G;直线电机在机床上开始使用,主轴上大量采用内装式主轴电机。 (2) 高精度化

数控机床的定位精度已由一般的0.01~0.02mm提高到0.008mm左右;亚微米级机床达到0.0005mm左右;纳米级机床达到0.005~0.01μm;最小分辨率为1nm(0.000001mm)的数控系统和机床已有产品。

数控中两轴以上插补技术大大提高,纳米级插补使两轴联动出的圆弧都可以达到1μ的圆度,插补前多程序段预读,大大提高插补质量,并可进行自动拐角处理等。 (3) 复合加工、新结构机床大量出现

如5轴5面体复合加工机床,5轴5联动加工各类异形零件。同时派生出各新颖的机床结构,包括6轴虚拟轴机床,串并联铰链机床等。采用特殊机械结构,数控的特殊运算方式,特殊编程要求。

(4) 使用各种高效特殊功能的刀具使数控机床“如虎添翼”。如内冷钻头由于使高压冷却液直接冷却钻头切削刃和排除切屑,在钻深孔时大大提高效率。加工钢件切削速度能达1000m/min,加工铝件能达5000m/min。

(5) 数控机床的开放性和联网管理,已是使用数控机床的基本要求,它不仅是提高数控机床开动率、生产率的必要手段,而且是企业合理化、最佳化利用这些制造手段的方法。因此,计算机集成制造、网络制造、异地诊断、虚拟制造、异行工程等等各种新技术都在数控机床基础上发展起来,这必然成为21世纪制造业发展的一个主要潮流。

2. 自动机与自动生产线

在国民经济生产和生活中广泛使用的各种自动机械、自动生产线、各种自动化设备,是当前机电一体化技术应用的又一具体体现。如 ,20000 瓶 / 时~ 80000 瓶 / 时的啤酒自动生产线; 18000 瓶 / 时~ 120000 瓶 / 时的易拉罐灌装生产线;各种高速香烟生产线;各种印刷包装生产线;邮政信函自动分捡处理生产线;易拉罐自动生产线;EBOPP 型三层共挤双向拉伸聚丙烯薄膜生产线等等。这些自动机或生产线中广泛应用了现代电子技术、信息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传感技术。如可编程序控制器、变频调速器、人

机界面控制装置,光电控制系统等。但在我国生产的上述自动机与生产线中,一些重要的电子电气元器件和控制系统,还主要依靠进口,仍然存在着数控机床的那些共同问题。 尽管如此,我国的自动机与生产线产品的水平,比十多年前跃升了一大步,其技术水平已达到或超过发达国家八十年代后期的水平。使用这些自动化的生产线的企业越来越多,因此要求能够操作、维护和管理这些设备的相关人员的也越来越多,对员工的职业素养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二.成都地区机电技术发展的现状与趋势

从这次到三立机电公司的调查研究活动回来得出的结果,在成都地区对于机电专业的人才需求量正在逐渐的增加,就攀成钢340尝一家而言目前每年需要大约300多懂得机电专业的人才,公司在发展,企业在进步越来越多的企业对于机电专业的重视程度也在提高。现在对于一个现代化企业的要求越来越高,产值是一个重要的因素,因此对机械化,自动化,智能化的要求也就越来越高,因此把可编程逻辑控制系统,以及自动化控制这两个也就逐渐的被推上了一个重要的表演舞台。

在这次的调研任务中,通过介绍和了解得知,目前到攀成钢的我校学生多为中职毕业的机电类学生,因为其在可编程逻辑控制器部分以及变频调速等部分的理论功底不够火候,所以到了企业之后明显感觉自己在知识和技能上的不足,不过我们的学生给别人留下了很好的印象,肯干、肯学、很上进。在接触的时候学生们也表示自己都很想学习,想把自己在以前没有弄明白的弄懂,可以赶上公司对员工的需要水平。去年到攀成钢的11名我校的学生目前都被公司和很看好,不过因为是刚到企业,对企业很多的大型机械设备的熟悉度不够,而且毕竟在对许多故障和系统的处理问题上有所欠缺,企业为了保证生产的稳定性,因此目前我校学生均在参与公司建设的外围部分,扎线和维修电工为主,不过学生这次对我们讲解的时候很骄傲的是,公司的中央处理系统的所有线路的布置和扎线都是由他们完成的,公司对他们信任。从中也正好反映出学校在教学的设计和安排上的针对性取得了成功。

不过在这次的调研任务中,企业的经理在看我们带过去的另外一份学生简历时,对我们的课程安排提出了一些重要意见:

1. 希望我们在对电工维修部分的教学和实训上加强教学(主要针对中职而言,对高职他们企业目前没怎么接触)

2. 希望我们在对变频技术和PLC方面的教学也进行加强。因为他们公司现在很缺乏对变频方面熟练的维修技术工人,以及对PLC的设计维护,搭接线路、程序调试方面的人才。

以上两点是企业经理对我们目前在他们公司工作的学生的观察和培养时发现的一些问题,因此希望我们能够在这些方面有所加强。不过在目前看来,学校领导已经有了先见之明在PLC教学和操作部分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为此我们也向企业的经理做出了解释,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肯定还会加大培养力度。因为不光从成都地区来看,从网络上很多的资料与数据显示,机电一体化的发展是非常迅速的,已经从原来的手工操作,逐渐在转变成为电脑自动化操作了。因此,在教学上对于自动化和可编程逻辑控制系统方面培养上,也是需要加大力度的。

除此之外,企业的经理对于我们学校的教学课程和对学生的培养也作出了充分的肯定,希望我们能够继续为他们企业输送优秀的人才。

重点有以下几点需要保持的:

1.在课程安排上,基础课程的设置,安全用电,电工学,电子技术基础,电力拖动等

都是现在他们攀成钢集团在实际工作中需要用到的一些基础知识。

2.在对学生的思想培养上。我们的学生在他们企业工作很积极很有责任心,肯学愿意学。企业对我们学生评价是工作心态很好,不会因为刚到企业从最底层做起而起怨言。 因此企业在对我们学生充分肯定的时候,也同样为我们讲明了让我们学生从最底层做起的目的。因为,目前我们的学生到企业工作,都会以维修电工为主,因此觉得我们的基础课程安排上是很合理的,能够作到让学生知道如何安全用电,又有足够的电工基础作为理论基础,到真正开始维修时,很容易熟悉。其次,对我们的学生而言,目前工作枯燥乏味为的是让他们能够先观察各种大型机械控制器,交直流转换器,以及PLC的CPU部分。通过观察其工作情况了解其工作原理和工作情况,以及和老工程师的学习中了解到这些机械的工作,然后形成一个模式化的东西,以便以后开始成为企业真正的维修工时可以轻车熟路。

就目前的攀成钢而言,他是一个还在建设中的大型企业,主要生产建材,他的前身就是无缝钢管厂,现在与攀枝花钢铁厂进行组建后,为了企业的发展,因此需要很多的新鲜血液注入,也为我们的即将毕业的学生提供的很多就业机会,同时如果进入这个企

业了,他作为一个国企首先在工作上会相对稳定,然后因为是正在发展的企业,所以在新购进的设备中均是选用的国际上较为先进的设备。在这些先进设备的面前,就必须要求你去学习,要求你去征服设备,因此也为学生提供了一个继续学习的机会,除了先进的设备可以供学生学习,如何进行操作,维修等技术也是大家需要学习的重点。

可见,成都地区已经把用机电一体化改造传统产业、用机电一体化技术开发机电产品摆在十分重要的位置上,且明确提出了具体的发展指标。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对此必须给予高度重视,紧紧跟踪机电一体化发展的新动向对高职人才培养的新要求,及时调整机电一体化专业人才培养的方案,以适应经济建设发展对机电一体化人才的全面需求。

就机电专业整体的情况来看机电一体化技术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1. 机电一体化的发展需要大量的专业技术人员

当今,世界高科技竞争和突破正在创造着新的生产方式和经济秩序,高新技术渗透到传统产业,引起传统产业的深刻变革。机电一体化正是这场新技术革命中产生的新兴领域,机电一体化产品的功能,除了精度、动力、快速性外,更需要自动化、柔性化、信息化、智能化,逐步实现自适应、自控制、自组织、自管理,向智能化过渡。从典型的机电一体化产品来看,如:数控机床、加工中心、机器人和机械手等,无一不是机械类、电子类、电脑类、电力电子类等集成融合成一体化,这必然需要机电一体化设备操作、维修、检测及管理的大量专业技术人员。

2.我国急需机电一体化应用性专门技术人才

在我国的一些沿海城市,对数控编程及操作人员的大量需求反映了这一趋势。近几年来,高等职业技术院校的机电专业毕业生更是供不应求,就业前景一片光明。在未来的几年甚至十几年内,对机电一体化人员的需求将会是有增无减。因此,我们要充分利用这一契机,发挥职业教育的优势,加大对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教学改革的力度,迅速扩大在机电一体化人才培养市场的份额。

3.成都及沿海地区需要大量的专业技术人员

近几年,成都经济稳步发展,工业产值逐年攀升,各种成分的经济为了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大量引进高新技术设备已成为必然,其中机电一体化产品更是占主导地位。以数控机床加工中心为例:成都市大中型企业中,近几年引进许多国内外先进设备,但真正能使其发挥潜能的机电一体化高级技术人员还非常有限。目前,我省高等技术工人紧缺,且年龄偏大,制造业中具有高等技术资格的人员很少。为此,

各中、高等职业技术学院,为满足企业对机电一体化人才的需求,不断培养和输送了许多机电一体化的优秀毕业生,但随着成都地区和沿海地区的快速发展,更加需要大量的机电技术应用性人才。

4.机电设备维修行业对机电一体化人员的需求

近些年,各高校为企业培养了许多机电一体化设备的设计、制造和使用人才,但是在机电设备,尤其是大中型机电一体化设备,如:数控机床、加工中心的维修领域中,更是缺少维修人员。我省机电一体化维修行业从业人员中,具有高职及其以上学历水平的技术人员仅占很小比例,许多厂家不得不高薪聘请国内外专业人士,但还是不能满足现代生产的需求。为此,应加强机电设备维修行业人才的培养,加大改革力度,为企业的发展及时输送应用性专门人才是我们义不容辞的义务。

5.新形势的发展需求大量的专业人才

随着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毕业生已面向人才市场,面向社会,打破地区、行业限制,自主择业,双向选择,其中许多毕业生要到南方沿海地区条件好的机电企业谋职,这势必也会加大人才的需求量。21世纪机电技术的新发展及随着我省中部崛起战略政策的实施,先进技术的利用规模将不断扩大,迫切需要大量高素质的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人才。我系已与奇瑞等多家企业签订了学生就业合同,每年将输送多名的优秀毕业生。因此,机电一体化专业高职人才具有长远而广阔的社会需求。

三.本专业对应职业岗位的从业人员分布结构

综合这次调研的情况和查阅资料了解到目前机电专业的从业情况是:机械电路的导线连接与成型,以及数控机床的应用。

从事的主要工作内容:

(1)进行数控机床的装配及调整;

(2)编制程序并加工试件;

(3)判断并排除机床的各类故障。

职业概况:

数控机床的拥有量和技术水平的高低是一个国家现代制造业实力的重要标志。数控技术是集机、电、仪、液技术于一体的高新技术,数控机床装调维修人员在机床生产过程中,处于组装、调试、检测等关键环节,同时还承担着产品的售后服务工作,是企业与

用户之间的纽带与桥梁;在数控机床的使用中,负责数控机床性能的调整和数控机床维护和维修、数控加工工艺流程设计的参与和实施等。鉴于数控机床与普通机床的差异性,数控技术在现代制造业中的重要性,数控机床装调维修人员很有必要从传统的机床装调人员独立出来成为一个新兴的职业。

目前,我国从事数控机床生产的企业主要分布于大、中城市,从业人员约有10万人左右。目前我国本职业从业人员存在知识和技能平均水平不高,工作经验不足等问题。据统计,全国高级的数控装调与维修人员约缺3万人,这严重影响数控机床行业的健康发展。

为本职业输送从业人员的主体是职业技术学院和中等技术学校,其相关专业有“数控设备应用与维护”专业;“机电一体化”专业;“数控技术”专业等,因此,加大校企合作,加快规范本职业人员职业培训,使其掌握机械、电气、计算机编程等较全面的知识体系,是提高本职业人员素质和促进数控机床的机电合一功能的开发和利用的有效途径。 当前我国正处于从机械制造大国向机械制造强国转变的关键时期,数控机床行业肩负着光荣的历史使命。数控机床装调维修工具有工种的复合性、人员素质的综合性、技术含量的高科技性等特点,因此,将本职业人员素质的管理纳入标准化、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提高数控机床装调维修从业人员的知识和技能水平,必将进一步促进我国数控机床行业的发展,对于提升我国现代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就目前对三立机电的调研来看,我校派到企业的机电专业学生在企业工作已经得到了企业的好评了,而且从我校毕业的学生已经可以在企业中有了一定的工作能力,而且从企业对人需求角度来看,对于高、精、尖的人才需求量是越来越大,对于能够掌握更新更好技术的人才需求是相当的大了。因此培养出机电一体化的人才是很重要的。 四:主要职业活动,工作要求

自动化控制技术的集成应用正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由于气动技术、液压技术、传感器技术、PLC技术、网络及通讯技术等学科的强烈相互渗透而形成的机电一体化技术,已成为当今工业科技的重要组成部分。机电一体化类职业除包含机电一体化专业外,还涵盖了数控技术、机制工艺、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工业自动化、应用电子技术等相近专业。

机电一体化专业是一个宽口径专业,适应面广,社会需求量大。从我院毕业生的就业情况充分的表明了这一点,但是由于背景的重要变化,企业对人才质量提出了更高的

要求。根据有关调查材料,本专业人才适合的岗位有:电气设备和机电一体化设备的运行、安装、调试与维修;电气、机电产品生产现场的工艺实施、仪器仪表的配置、检测、调试与维修;工程项目的电气电子设备设计、施工、维护和技术服务;电气机电类产品的营销与售后服务;电气机电设备的技术改造、技术管理、产品辅助开发;生产一线管理人员等。

毕业生所反馈的信息表明,机电类专业在未来若干年内仍是具有发展前途的专业,并且有较大的需求量,本专业发展前途广阔,对所学专业充满信心。对有关企业的管理部门的调查表明,具有良好的敬业精神的职业道德,良好的外语的计算机应用能力,拥有良好的专业知识的实践动手能力,具有良好的个人品质的修养,能合作共事不断努力学习的本专业人才具有很大的就业空间。

要把制造业做大做强,人才资源是根本源泉。最近几年,机电一体化专业毕业生年年供不应求,据2002至20xx年就业统计,机电一体化专业毕业生的供需比为1:3。为此,发展与先进制造业相关的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培养与之相适应的生产第一线机电一体化专业人才是当务之急,也是高职高专院校义不容辞的责任。

“机电一体化”一词最早是日本提出的,在上世纪80年代初,日本名古屋大学最早设置了机电一体化 专业。如今在本科,已改称为“机械电子工程”专业;在高职高专则仍延用机电一体化专业名称。 机电一体化专业是精密机械——电子技术(含电力电子)——计算机技术等多门学科交叉融合的产物,属高新技术,也是当前发展最快的技术之一,它是先进制造技术的主要组成部分。它的发展推动了当前制造技术的迅速更新换代,是产品向高、精、快迅速迈进,使劳动生产率迅速提高。

机电一体化,首先是以机械为主,以电为辅的一门学科,有很多方面,有机床,有汽车,等等。基本所有和机械有关的行业都可以做。 其中机床包括数控机床和普通机床, 操纵电脑的话一般是使用绘图软件来进行机械设计。 电方面的是电子电工,还有单片机等等。

对机电一体化专业人才的基本要求如下:

1、较高的职业道德素养;

2、熟练的计算机操作应用技能;

3、够用为度的英语基础知识和英语综合应用能力;

4、标准的普通话;

5、基本够用的汽车驾驶技术;

6、较高水平的从事企事业工作的技术水平;

7、多证型的包括获取数控技术职业资格证书以及国家有关部门颁发的计算机、英语、普通话技术等级证书的技能结构;

8、具有创新精神,创业立业能力;

9、具有体育健康知识,基本技术和技能,具有健康的心理、健康的身体素质

而且从目前的成都地区机电专业就业形式来看,越来越多的企业希望自己的员工可以在进入工厂的第一天就可以真正正式的走上工作岗位,开始自主的从做仪器或者机械的员工。因此多数用人单位希望的有过工作经验的人员,而目前对于我们学校而言,拥有大规模的设备,可以让学生在学校就开始了实践操作,所以在走出学校之后会受到用人单位的青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