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量学实验报告(个人)

测量学实验报告个人

苏州科技学院天平学院

日期

地点

班级

组别 测 量 学 实 习 报 告

姓名

成员

目录

1、前言………………………………………………………2

2、内容说明…………………………………………………4

3、测区概况及现有资料……………………………………6

3.1 测绘任务……………………………………………………………6

3.2 测区概况……………………………………………………………7

3.3 现有资料……………………………………………………………8

4、踏勘选点…………………………………………………8

4.1 选点要求……………………………………………………………8

4.2 构建控制网…………………………………………………………9

4.3 建立标志……………………………………………………………9

5、控制测量…………………………………………………9 5.1 平面控制测量………………………………………………………9

5.2 高程控制测量………………………………………………………10

6、碎部测量…………………………………………………11

6.1 方格网绘制及控制点展绘…………………………………………11

6.2 碎部测量……………………………………………………………11

6.3 地形图绘制…………………………………………………………12 - 1 -

6.4 地形图整饰、编辑和检查…………………………………………12

7、建筑物放样………………………………………………12

7.1 放样方案设计………………………………………………………12

7.2 测设数据计算………………………………………………………12

7.3 测设方法……………………………………………………………12

7.4 测设结果验证………………………………………………………12

8、小结(心得体会)…………………………………………13

1、前言

一. 集中实习的目的与意义

1. 巩固与加深课堂所学知识内容;

2. 进一步锻炼实际操作测绘仪器的方法技能;

3. 培养科学素养和实事求是的精神;

4. 加强同学自身及同学之间的组织协调能力。

二. 组织领导

原则上以小组作为实习单位,每个实习小组不少于6人,设正副组长各一人,组长负责组织小组整体实习工作,安排实习进程(天气晴好时应早出晚归,晚上安排人员进行内业数据处理;劳逸结合),进行每个实习环节的角色分工;副组长负责安排每天需要搬迁仪器的种类数量,保护仪器免受意外损坏、丢失,建议实行清单管理。正副组长应发扬民主集中制工作作风,充分发挥每位同学的智慧,组员应着眼于集体利益,以服从大局为主,对于工作中出现的矛盾,应协商解决,以体现当代大学生的精神风貌。

三. 实习任务

1. 实习任务综述 要求测绘比例尺为1:500的地形图一幅,大小为4×5格,对应实地面积200×250m2,要测出图幅范围0.5—1cm。

2. 实习动员及分发仪器

3. 踏勘选点

- 2 -

4. 控制测量

5. 展点测图

6. 测设

7. 测绘新技术演示及讲座

8. 总结

四. 注意事项

㈠确保仪器的安全 按照规定仪器损坏责任人实习成绩不及格、赔偿损失、下学年插班补实习,责任人查不出全组负责。

1)仪器一经拿出仪器箱就要上紧在三脚架上,观测者完成出箱、安置仪器、观测、看护、迁站及入箱全过程,不要七手八脚;仪器螺旋不要硬拧硬上,否则容易造成螺旋失效;仪器一经上架,不要离人,以免以外损坏;

2)标尺脚架不用时要平放在马路一侧的人行道上,以免被摔坏或被碾断;

3)钢尺拉到25m左右即可,拉到头易脱落,用过后要收好,不要缠绕或放在马路上任人车践踏;

4)本次实习采用动态考核的方法,指导老师一旦发现任何违反操作规定的行为,会作出记录,从而影响小组及个人的成绩。

㈡周密计划,合理安排

1)仪器的出入:不要每天把所有的仪器都带上,测什么内容带什么仪器,否则既浪费人力仪器也不安全;

2)注意各个环节间的衔接,有的小组没做完导线就开始测图,结果导线不闭合,不仅控制要返工,碎部也白做;

3)晚上一般都要处理观测数据或整饰图板,组长应在前一天考虑第二天将要完成的工作,需要拿出的仪器工具,组员每天都应该写一些心得体会,实习完一整理实习报告就有内容了,指导教师每天应召集正副组长开会检查工作进度,总结经验教训,组长也应主动与老师联系,如选点完毕后,最好征得老师同意选点方案后再开始测量;

㈢善于思考,敢于实践

1)实习期间要养成自己动脑筋、想办法,独立解决问题的良好习惯,就象在生产中一样,对于一些复杂的问题应巧妙地加以解决,不能蛮干或出力不讨好。

2)有的同学不善于操作仪器,也就只甘于充当跑龙套的角色,实习结束后也学不到什么知识技能,建议角色轮流做,自己找机会练习。

- 3 -

2、内容说明

实习环节、操作程序方法与精度要求

1. 实习动员及分发仪器 实习动员大会时应认真听讲并做好笔记,仪器领到手仔细检查有无损坏及其他不正常现象,发现后及时上报主管实验员。实习期间所有仪器均应妥善存放,实习结束上缴全部仪器。

2. 踏勘选点 参照展点图上的控制点找出测绘区域,然后按照以下原则进行选点;

1)相邻点之间应通视;

2)便于量距以及观测周围地物;

3)点位应易于保存,如道路交叉口,马路一侧,尽量避开停车位、马路中间及运动场上,对于观测不到的地物,还应便于布设导线支点。

4)边长均匀,点位足数 边长应在20—60m之间,6-7个自选点(即图根控制点),

5)用油漆做标记,点的编号为三位:即班号、组号、点号,字体小巧工整,标记清晰,字头朝北,

6)图根控制点(自选点)与已知点间应构成闭合或附合导线,根据实际情形可以使用图幅外的已知点,但自选点一般应在图幅内,选点完毕后应绘出选点略图及控制网示意图,图面应清晰,要作为上交成果之一。

选点对后续工作的进度、质量至关重要,一定要认真仔细,反复考虑,减少返工。

- 4 -

3. 控制测量

1)先进行高程控制测量,按照普通水准测量方法进行,要求:

①应在水准路线间进行往返观测,总测站数应为偶数,

②采用两次仪器高法,其互差应不大于3mm, ③必须连测到已知高程的控制点上,高差闭合差fh允??nmm,

④尺垫的正确使用,已知点和自选点上均不可用尺垫,尺垫只能在转点上使用,一般用不到,

⑤外业观测结束,结果合格后在规定的表格上进行高程平差计算。

2)平面控制测量 即导线测量,

①外业观测前应在示意图上标明导线前进方向,需要观测的转折角、导线边,明白观测角度是左角还是右角;

②以测回法观测转折角,每个转折角观测一测回,半测回互差不大于40″,角度闭合差f??40??n;

③导线边长测量必须采用钢尺量距,每条导线边均应往返丈量,丈量的相对精度应不大于1/3000,导线全长相对闭合差T?2000。

此外,还应在以下几个方面引起重视:

①使用钢尺量距时应分清楚零点在哪里,有坡度时应将钢尺拉直抬平,大于一尺段的情况应采用经纬仪法进行直线定线,对于跨河等不便量距的情况可用间接法确定距离;

②经纬仪最好采用光学对中,瞄准目标时应尽量靠近底部;

③闭合导线需要两个已知点的坐标,附合导线需要四个已知点坐标,已知数据可到指导老师或实验师处抄录,鉴于点少组多,在已知点上尽可能地节省观测时间,已知点被占用时,先到自选点上测角或完成别的环节;已知点上禁止进行碎部测量。

4. 展点测图

1)绘制坐标格网 用坐标格网尺在聚脂薄膜的毛面上绘制坐标格网,绘制结束应按以下要求严格进行检查:各方格的角点应共线,偏离值应小于0.2mm;方格对角线长度为14.14cm,误差为0.2mm;图廓对角线长度误差为0.3mm。超限时应重绘。坐标格网线旁边按地形图图式要求加注坐标值。展绘控制点,并按要求加注点号和高程。

2)碎部测量 用经纬仪测绘法,将仪器安置在图根控制点(自选点)上,以地物为单位,依次各碎部特征点。

①碎部点与测站点相距较近时,可用皮尺量距,较远时以视距测量法确定距离,但要注意观测技巧,如将望远镜放平等;

②一般情况下,每一幢建筑物需要加注一个有代表性的点的高程,道路每隔一段距离要加注一个点的高程;

③碎部测量时应注意随测随算随绘的原则,及时连线,不允许在室外观测,室内绘图,更不允许先在白纸上绘草图然后再转绘在图纸上。

④绘图必须规范,严格按照图式要求进行,应轻画辅助线,仪器迁站后容易察除。图面的检查整饰接边也必须严格进行,超限应返工,切忌弄虚作假。 - 5 -

5. 测设

在已经测绘完成的地形图上空白之处设计一矩形建筑物或延伸的管线中心线,要求有四个待定点,总长大于100m。在图上解析确定出点的设计坐标,根据附近的至少两个已知点(自选点)采用极坐标法测设出待定点,打桩或标记出这些点,让指导老师检查。

6. 测绘新技术演示及讲座

1)GPS测量点位全过程演示 0.5天 包括原理讲解、室外采集数据全过程示范操作;

2)地形图应用讲座及作业 0.5天

7 . 总结 整理实习成果,归还仪器

1)小组成果包括控制测量及碎部测量观测数据,选点略图及高程和导线计算结果,地形图,占实习成绩的50%;

2)个人成果包括实习报告,平面和高程控制测量计算表,测设数据计算表,占实习成绩的50%。

3、测区概况及现有资料

3.1 测绘任务

1、控制测量

1)先进行高程控制测量,按照普通水准测量方法进行,要求:

①应在水准路线间进行往返观测,总测站数应为偶数,

②采用两次仪器高法,其互差应不大于3mm, ③必须连测到已知高程的控制点上,高差闭合差fh允??nmm,

④尺垫的正确使用,已知点和自选点上均不可用尺垫,尺垫只能在转点上使用,一般用不到,

⑤外业观测结束,结果合格后在规定的表格上进行高程平差计算。

2)平面控制测量 即导线测量,

①外业观测前应在示意图上标明导线前进方向,需要观测的转折角、导线边,明白观测角度是左角还是右角;

②以测回法观测转折角,每个转折角观测一测回,半测回互差不大于40″,角度闭合差f??40??n;

③导线边长测量必须采用钢尺量距,每条导线边均应往返丈量,丈量的相对 - 6 -

精度应不大于1/3000,导线全长相对闭合差T?2000。

此外,还应在以下几个方面引起重视:

①使用钢尺量距时应分清楚零点在哪里,有坡度时应将钢尺拉直抬平,大于一尺段的情况应采用经纬仪法进行直线定线,对于跨河等不便量距的情况可用间接法确定距离;

②经纬仪最好采用光学对中,瞄准目标时应尽量靠近底部;

③闭合导线需要两个已知点的坐标,附合导线需要四个已知点坐标,已知数据可到指导老师或实验师处抄录,鉴于点少组多,在已知点上尽可能地节省观测时间,已知点被占用时,先到自选点上测角或完成别的环节;已知点上禁止进行碎部测量。

2、 展点测图

1)绘制坐标格网 用坐标格网尺在聚脂薄膜的毛面上绘制坐标格网,绘制结束应按以下要求严格进行检查:各方格的角点应共线,偏离值应小于0.2mm;方格对角线长度为14.14cm,误差为0.2mm;图廓对角线长度误差为0.3mm。超限时应重绘。坐标格网线旁边按地形图图式要求加注坐标值。展绘控制点,并按要求加注点号和高程。

2)碎部测量 用经纬仪测绘法,将仪器安置在图根控制点(自选点)上,以地物为单位,依次各碎部特征点。

①碎部点与测站点相距较近时,可用皮尺量距,较远时以视距测量法确定距离,但要注意观测技巧,如将望远镜放平等;

②一般情况下,每一幢建筑物需要加注一个有代表性的点的高程,道路每隔一段距离要加注一个点的高程;

③碎部测量时应注意随测随算随绘的原则,及时连线,不允许在室外观测,室内绘图,更不允许先在白纸上绘草图然后再转绘在图纸上。

④绘图必须规范,严格按照图式要求进行,应轻画辅助线,仪器迁站后容易察除。图面的检查整饰接边也必须严格进行,超限应返工,切忌弄虚作假。

3、 测设

在已经测绘完成的地形图上空白之处设计一矩形建筑物或延伸的管线中心线,要求有四个待定点,总长大于100m。在图上解析确定出点的设计坐标,根据附近的至少两个已知点(自选点)采用极坐标法测设出待定点,打桩或标记出这些点,让指导老师检查。

3.2 测区概况

1、组成

- 7 -

(1)第一教学楼及周围花坛

(2)第四教学楼前段及机电工程系大楼

(3)行政楼及周围花坛

(4)篮球场西侧花坛

(5)图书馆及门前广场

(6)图书馆门前大花坛

2、测绘对象种类

(1)建筑物

(2)花坛

(3)喷水池

(4)配套基础设施

3、综合概述

(1)属于教学区域,建筑物密集,路况良好.

(2)道路复杂多变,测量难度偏大.

(3)测量对象(建筑物、花坛等)造型复杂.

3.3现有资料

1、指定测量点

(1)1501

(2)1502

- 8 -

(3)1507

2、自定测量点

(1)F261

(2)F262

(3)F263

(4)F264

4、踏勘选点

4.1 选点要求

(1)相邻点之间应通视;

(2)便于量距以及观测周围地物;

(3)点位应易于保存,如道路交叉口,马路一侧,尽量避开停

车位、马路中间及运动场上,对于观测不到的地物,还应便于布设导

线支点。

(4)边长均匀,点位足数 边长应在20—60m之间,6-7个自

选点(即图根控制点),

(5)用油漆做标记,点的编号为三位:即班号、组号、点号,

字体小巧工整,标记清晰,字头朝北,

(6)图根控制点(自选点)与已知点间应构成闭合或附合导线,

根据实际情形可以使用图幅外的已知点,但自选点一般应在图幅内,

- 9 -

选点完毕后应绘出选点略图及控制网示意图,图面应清晰,要作为上交成果之一。

选点对后续工作的进度、质量至关重要,一定要认真仔细,反复考虑,减少返工。

4.2 构建控制网

4.3 建立标志

5、控制测量

5.1 平面控制测量

(1)外业观测前应在示意图上标明导线前进方向,需要观测的转折角、导线边,明白观测角度是左角还是右角;

(2)以测回法观测转折角,每个转折角观测一测回,半测回互差不大于40″,角度闭合差f??40??n;

(3)导线边长测量必须采用钢尺量距,每条导线边均应往返丈量,丈量的相对精度应不大于1/3000,导线全长相对闭合差T?2000。

此外,还应在以下几个方面引起重视:

(1)使用钢尺量距时应分清楚零点在哪里,有坡度时应将钢尺拉直抬平,大于一尺段的情况应采用经纬仪法进行直线定线,对于跨 - 10 -

河等不便量距的情况可用间接法确定距离;

(2)经纬仪最好采用光学对中,瞄准目标时应尽量靠近底部;

(3)闭合导线需要两个已知点的坐标,附合导线需要四个已知点坐标,已知数据可到指导老师或实验师处抄录,鉴于点少组多,在已知点上尽可能地节省观测时间,已知点被占用时,先到自选点上测角或完成别的环节;已知点上禁止进行碎部测量。

5.2 高程控制测量

(1)应在水准路线间进行往返观测,总测站数应为偶数,

(2)采用两次仪器高法,其互差应不大于3mm,

(3)必须连测到已知高程的控制点上,高差闭合差fh允??nmm,

(4)尺垫的正确使用,已知点和自选点上均不可用尺垫,尺垫只能在转点上使用,一般用不到,

(5)外业观测结束,结果合格后在规定的表格上进行高程平差计算。

6、碎部测量

6.1 方格网绘制及控制点展绘

要求:绘制坐标格网 用坐标格网尺在聚脂薄膜的毛面上绘制坐标格网,绘制结束应按以下要求严格进行检查:各方格的角点应共线, - 11 -

偏离值应小于0.2mm;方格对角线长度为14.14cm,误差为0.2mm;图廓对角线长度误差为0.3mm。超限时应重绘。坐标格网线旁边按地形图图式要求加注坐标值。展绘控制点,并按要求加注点号和高程。

6.2碎部测量

用经纬仪测绘法,将仪器安置在图根控制点(自选点)上,以地物为单位,依次各碎部特征点。

(1)碎部点与测站点相距较近时,可用皮尺量距,较远时以视距测量法确定距离,但要注意观测技巧,如将望远镜放平等;

(2)一般情况下,每一幢建筑物需要加注一个有代表性的点的高程,道路每隔一段距离要加注一个点的高程;

(3)碎部测量时应注意随测随算随绘的原则,及时连线,不允许在室外观测,室内绘图,更不允许先在白纸上绘草图然后再转绘在图纸上。

(4)绘图必须规范,严格按照图式要求进行,应轻画辅助线,仪器迁站后容易察除。图面的检查整饰接边也必须严格进行,超限应返工,切忌弄虚作假。

6.3 地形图绘制

6.4 地形图整饰、编辑和检查

- 12 -

7、建筑物放样

7.1 放样方案设计

7.2 测设数据计算

7.3 测设方法

在已经测绘完成的地形图上空白之处设计一矩形建筑物或延伸的管线中心线,要求有四个待定点,总长大于100m。在图上解析确定出点的设计坐标,根据附近的至少两个已知点(自选点)采用极坐标法测设出待定点,打桩或标记出这些点,让指导老师检查

7.4 测设结果验证

- 13 -

8、小结

心得体会

20xx年7月14日 星期四 阴

经过了为期两周的房屋建筑学暑期实习后,我们又迎来了为期五天测量学实习。之前的实习告诉我,耐心是很重要的法宝。上午九点半,老师在J5给同学开了一个所谓的实习动员会,大致介绍了这次实习的任务、步骤、注意事项等。同学们个个摩拳擦掌,希望能早早完成任务放假回家。

会后,同学们按照分组分别领取了仪器工具。按照老师的要求,我们小组下午进行了踏勘选点的工作,算是完成了这次实习的第一步,小组成员分头找点圈点,六个人基本上把整个校园都走了一遍,顺利的找到了给定的三个点并自定了四个测量点,完成了九宫格网的绘制,体会了合作的益处,大家都对第一天的工作感到既满意又满足。

20xx年7月15日 星期五 阵雨转阴

经过第一天的实习工作,我们对实习的大概内容和任务都有了一定的认识和理解,因为大家都想早早完成回家,所以一大早五点半,我们小组就集合了。

按照老师给定的计划,今天我们应该进行高程的控制测量,水准仪、尺、记录本,一个都不能少,我被组长安排去跑尺。跑 - 14 -

尺是个看似简单但实际上却很辛苦的工作,要保持尺的平衡不能动,保证读数的准确性。另外,跑尺还要学着避免一些不必要的阻碍,保证读数者能清楚的看到尺上的刻度。跑的时间一长,手臂、小腿和脚难免会开始变得酸痛,所以这是一个非常考验耐性的工作。之前房屋建筑学实习就曾让我体会到这一点,所以我选择了坚持。

一开始的测量比较顺利,一组数据很快就诞生了,但后来碰到高低不平的楼梯时,我们由于经验不足和立尺位置的错误导致了多次的返工重测,我们的耐性和信心受到了挑战。就在这时,老师的及时出现化解了我们的问题。他耐性的指出了我们的错误,我们的测量才得以继续进行,上午的测量终于在磕磕绊绊中顺利完成了。

下午一点半,小组再次集结,下午进行的是各测点之间距离的测量,但就在这里,我们再一次犯了错误。一开始,我们采取的是和其他小组一样的方法——用塑料绳先在两点之间拉一根直线,再在这根直线的基础上用钢尺分段测出它的总距离。我们以为这样的方法是可取的,但老师发现了这种方法后很生气,坚决要求我们重新测,坚决要求用经纬仪定线的方法进行测量,否则直接扣分。迫于压力,我们不得不擦去了之前的测量数据,采取了更加麻烦但更准确的经纬仪定线法。后来的测量结果告诉我们,正确的方法永远不会骗人。

今天的测量过程还真是一波三折,经验的欠缺,不遵循正确 - 15 -

方法,都是造成这种结果的主要原因。正确的方法永远不会骗人,行事过程中不能太过理想化,也不能无意识随大流而走,要有正确的判断力,学会知识与实际的结合,否则受挫的只能是自己...

20xx年7月16日 星期六 阴

按照之前的约定,我们依然选择在六点时就集合,大清早清新的空气和凉爽的天气使我们的心情格外不错。

今天我们选择了挑战老师的眼光,在一次请老师解答疑问的的过程中,组长将我们的实习材料和数据给老师看了一下。结果我们只能无奈地选择重新设点,基本上相当于全部返工,这无疑是给我们浇了一盆大大的冷水,但为了能快点完成任务,我们只能继续努力。

在解决了昨天留下的的高程计算和导线闭合问题后,下一步我们便进入了碎部测量阶段,后来的实习也告诉我们这是最繁琐和最复杂的一个阶段。第一个问题就是设点问题,为了充分体现测量对象的形状,光是设点问题我们就讨论了很久,这也导致在后来测量过程中我们的多次返工重测。第二个问题是测站的架设统筹问题,哪几个点可以架站?各站又分别可以观测到哪几个设定的观测点?架站是否能够确保将测量对象完全呈现出来?这些基本问题我们不得不进行充分的考虑。

下午,我们正式开始了碎部测量的观测工作,可虽然我们之前进行了讨论和研究,但但实际的操作却总是会令我们感到失 - 16 -

望,仪器的架设,读数的精确性,立尺是否到位这些细节问题又成为阻碍我们继续下去的绊脚石

最终,我们今天的实习过程并不顺利,当然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这也为明天的工作提供了依据和经验,我们会继续努力的。

20xx年7月17日 星期日 晴

五点半,为了解决昨天留下的问题,我们早早的就来到了实习场地,问老师,问同学,自己研究,通过各种渠道的努力之后终于将昨天的问题逐个击破,所有成员都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 17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