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市蓝天区贵人岔社会公墓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1

西安市蓝天区贵人岔社会公墓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目录

第一章 总论

1.1项目概况

1) 项日名称

2) 项目建设单位

3) 项目建设地点

1.2项目建设单位概况

1.3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

1.4主要研究结论

1) 主要结论概述

2) 总投资与资金筹措

3) 财务评价结果

4)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第二章 项目建设背景及必要性

2.1项目背景

2.2项目建设必要性

第三章 市场预测及分析

3.1项目定位

(一)文明消费的功能

死亡本是一种自然现象,但受绵延已久的灵魂不灭观念的影响,中国人相信人死后多变成鬼,鬼是要害人的,所以田野、林间山地出现的墓地,都给人以压抑感和恐惧感。殡葬是一个民族、一个地方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制约规范着人的行为,人们在祭、扫墓时,往往自觉不自觉地夹杂着一些潜意识的、迷信落后的东西;严重地侵

蚀了人的心灵,不利于社会的进步。现代公墓的出现较好地解决了乱埋乱葬这种有碍观瞻、大煞风景的行为。另外,现代公墓环境幽雅、庄严祥和,使祭扫者得到熏陶,心灵得以净化,行为受到约束,自觉告别不文明、不健康的消费、悼念方式,如送鲜花代替烧纸钱就是很好的例证,可以说,现代公墓对丧葬消费起着导向的作用。

(二)绿化观赏的功能

历史上无论是皇家陵墓还是平民墓地,都比较重视绿化,一座陵、一块墓地,往往就是一片树林,外国公墓更是如此。现代人物质生活条件好,要求高,在丧葬上也希望故去的亲人安息在像公园一样的墓地中,以求得心理上的平衡、精神上的安慰。特别是以荒山瘠地为主建立的公墓,若绿化美化做得好,不但不会产生污染,还是对环境保护做出贡献。

公墓是人文景观,一草一木、一亭一碑无不体现着设计者的独具匠心和审美情趣。随着时光的流逝,墓地早已失去了最初的功能,像法国的拉雪兹神父公墓、俄罗斯新外女公墓等都以优美的自然环境、独特的艺术风格成为著名的旅游景点。中国的现代公墓起步晚、时间短,完全可以用现代的眼光,把公墓建设纳入到城市规划中,努力增加公墓的文化、艺术品位,努力营造墓地的可亲性,使其成为一个可供人游览的融自然与人文一体的纪念公园。

(三)历史文化的功能

墓地是古代文化的遗存,是人类历史的见证。无论是山间的孤冢,还是城市郊野的墓群,都不仅是生命终止时的最后定格,也是记录墓

主所生活时代的若干信息的宝库。一代代墓地的积累,给人留下了无穷的遐想和回忆,形成了独特的人文景观。由于战乱和时代变迁,记录人类活动的很多资料已湮灭无闻,给后人研究造成很大不便。幸亏有了墓葬这种古人有意无意留下的遗产,才使我们能够完整地考察、解读文明时代人的思想、生活、生产和习俗等。几十年、几百年后,现代公墓也将成为历史的遗迹,我们的子孙后代若要研究现代人的生活方式、价值取向或习俗演变,很可能也要借助于墓地这一实物形态。

(四)教育纪念的功能

就绝大多数人而言,不管是英雄人物,还是普通百姓,一生都或多或少地都为社会留下了精神、物质财富。墓地是他们人生的归宿,也是他们的纪念形式。无论是倘徉在巍峨壮观的大禹陵、黄帝陵,庄严肃穆的烈士陵园,还是默默无闻的普通公墓,我们都能强烈地感到生命的短暂,心灵受到震撼,思想得以升华。每一个地方都有值得纪念、缅怀的名人和普通人,如果把其墓做好,通过墓碑来体现他们的贡献和价值,适当地加以宣传和策划,不但可以起到纪念的作用,而且可以昭示激励后人更加珍惜生命,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念,增强使命感和为后代留下财富的荣誉感、责任感。

当然,公墓的上述功能能否真正发挥出来,关键在于经营者能否高屋建瓴,站在历史的高度,用以人为本的思想,把它作为现代城市的组成部分来管理、建设,把其作为生命的另一种形式来对待,才能体现出现代公墓历史与现实价值,才能实现质的飞跃。

所以综上所述,蓝田县在经济发展的同时,更应该加强精神文明的发展,应该把这个关系到蓝田及西安城市形象以及蓝田及西安老百姓的切身利益的重要议题尽快来实施。

3.2市场预测

第四章 建设地点及建设条件

4.1项目区概况

本项目位于陕西省西安市蓝田县汤峪镇贵人岔(紧邻环山路)。

1) 地理位置

蓝田县位于秦岭北麓,关中平原东南部,是古城西安的东南门户,县城距西安22公里,县境东西长64公里,南北宽55公里,总面积1969平方公里,辖29个镇,519个行政村。G40高速、312国道和107、101省道过境。

2) 自然资源状况 蓝田县地貌地形复杂,南部为秦岭山地,中西部蓝川、白鹿塬相间,北部是华胥横岭。海拔418—2449米。属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宜林、宜牧、宜粮。农业资源极为丰富。蓝田县矿产资源种类多,储量大。目前已发现金属、非金属矿38种,已探明储量的有21种,高岭土矿储量6000万吨,高品位石灰石矿储量1.2亿吨,优质花岗岩储量8亿立方米,蓝田玉储量100万立方米。探明地下热水四处、已开采利用三处,矿泉水16处,经地矿部门评审鉴定,达到国家饮用天然矿泉水标准。

3) 社会经济发展状况 经济以农为主,产小麦、玉米、棉花、薯类、豆类等。中药材有天麻、五味子、党参、柴胡、杜仲等。林产有油桐、漆树等,辋川白皮松是名贵树种之一。矿产有玉石、铁、钨、白云石、石棉,尤以玉石有名。蓝田玉、金川牛为主要特产。20xx年蓝田县全年GDP为70.18亿元,同比上期增长12.8%,实现连续三年涨幅超过10%。根据规划,蓝田北部的工业园区将成为拉动蓝田经济的重要板块,到20xx年,入区企业实现技工贸总收入35亿元,实现工业总产值30亿元。到20xx年,入区企业实现技工贸总收入62亿元,实现工业总产值60亿元。同期蓝田GDP总值将达到125亿,人均可支配收入比现在增加150%。

4.2项目建设条件

1) 土地资源

蓝田县属于陕西省西安市郊区县,地处秦岭北麓,关中平原东南部,是古城西安的东南门户,县城距西安22公里,全县总面积总面积1977平方千米,全县耕地面积76万亩,林地面积163万亩,荒山荒坡面积50.4万亩,最低海拔418米,最高海拔2449米,属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本项目占用的为贵人岔(尖嘴山)片区,土地使用问题已经完全得到解决。

2) 交通条件

312国道贯通全境,蓝田—小商塬二级汽车专用线已建成通车,省道县道四通八达,县乡公路形成网络,投资3.4亿元的西蓝(西安—蓝田)高速公路缩短了蓝田和西安的时空距离,全县实现了川塬地区乡乡通油路,山岭地区乡乡通砂石路,全县村村通路的目标。

3) 其他基础条件

目前全县市话容量达10000门,出局对缆12000线对,农话交换点达25处8528线,全县农市话户达10659户,市话普及率、农话普及率分别达到每百人11部和0.76部。346个行政村通电话,全县电话进村率达66%,建成移动通讯机站5个,移动电话全部并入西安市话网,全县实现了通信传输光缆化、程控化。西北大电网、双回路,供电充足。全县实现了村村通电,5座变电站供出10千伏线路23条,配电线路721千米,配电变压器1030台,7.75万千伏安,年售电量达1千亿千瓦时。蓝田供电分局自19xx年10月推行用电社会服务承诺制度,成立了事故紧急修理班。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合理调整中小学布点。实行三级办学、分级管理,全县普及初等教育。19xx年全县有初、高中64所(其中职业中学2所),在校学生23565人,教职工3162人;小学387所,在校学生68429人,教职工3297人。县城的北关中学、城关中学以及蓝关镇初中,成为全县教学设施比较完备,教师实力较强,在校学生最多的学校。成人教育也有长足发展,各种职业教育机构,如党校、工人职业学校(班)、文化职业学校、烹饪技校等日臻健全完善。据19xx年第四次人口普查统计:全县6岁以上的497044人中,大学文化程度占0.62%,高中文化程度占8.36%,初中文化程度占33.3%,小学文化程度占39.9%,文盲半文盲占17.82%。

随着党和国家优先发展教育战略方针的实施,蓝田县委、县政府准确把握时局,积极实施"科教兴蓝"工程,教育事业驰入了快速发展的轨道,谱写出了穷县办大教育的华章。截止20xx年3月全县现有高级中学9所(其中民办高中2所),职业中学2所,初级中学39所(其中民办初中5所),小学366所。在校中小学生12万。县办成人文化技术学校1所、多功能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1所及教师进校1所,基本形成了满足群众要求和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教育格局。

所以说,本项目的建设条件完全适合项目的开展,能够满足项目建设所需要的各种资源、交通、电力等需求条件。

第五章 建设方案

5.1 项目建设理念

1.符合国家殡葬改革政策和省、市人民政府相关之规定。

2.充分尊重当地丧葬习俗。

3.提炼升华佛教习俗和中国风水文化。

4.充分考虑本项目公益性及用途的特殊性。

5.规划设计一步到位,公益性配套公墓分期建设。

在全面考虑以上几方面因素的同时,按布局紧凑、交通便捷、互不干扰、分流有序,并适当考虑改、扩建和分期建设的要求,进行整体规划和设计。

5.2建设规模

5.3建设内容

第六章 企业组织及劳动定员

6.1 生产组织机构

第七章 环境影响评价及环保措施

7.1 环境影响分析

1) 建设项目对生态的影响分析

(1)对景观的影响分析

项目对区域内的景观格局影响主要有:新建的道路对原有景观布局进行重新分割;新建的各种人工构筑物增加了区域的人工景观。这些新的景观格局带有强烈的主观思想,从景观生态学结构与功能相匹配的观点出发,结构是否合理决定了景观功能状况的优劣,决定了人们对自然法则的尊重程度。

如果人为开发强度过大,人工景观建设得过多,不注意建筑物与周围环境相协调,其结果势必彻底打破原有的景观格局,从而破坏该区域生态环境的稳定性和完整性。

(2)对植被的影响分析

项目建设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要破坏少量植被,从现场踏堪情况分析,除园中道路、人工构筑物建设需对局部植被清伐,由此降低植被盖度,也改变了地表径流,可能造成冲、淤、涝、渍等影响;此外陵园山地通过植被类型的局部调整和改造,其正面影响是使区域内物种比例更加合理,提高区域内林地的异质性,从而更有利于自然生态系统的稳定。但引种和林分改造的不恰当,可能导致外来物种的生态入侵、破坏原有植被生态群落。

(3)对动物的影响

陵园施工和营运,噪声强度和特定日期因祭扫、纪念活动人流量的增加,人类活动范围扩大,则对动物产生迫近效应,影响鸟类的生活。

2) 大气、水、声、固废环境影响分析

(1)水环境质量影响分析

施工期:陵园建设施工过程中会产生一定量的废土、沙石,如果将这些废土、沙石直接排入水体,将会堵塞溪流,使水体的浊度和有机污染物增加,污染水体。施工期间,施工营地还会产生一定量的生活污水和生活垃圾,这些生活污水中含有浓度较高的COD、BOD5、油

脂等,这类污水如未经处理直接排放,将会导致当地水体质量下降。特别是在古楼水库边修建建筑物和道路时,如不加强管理,建筑垃圾很容易被直接抛入水体。

营运期:陵园建成运营后,来宾大多市在逝者忌日或者清明节等特殊的日子前来祭奠,来宾带来的生活垃圾和生活污水如果不集中妥善处理,随意排放,有可能会对区内水体造成污染,而且这种影响是长期的。

(2)对大气环境质量影响分析

陵园建设施工期,施工作业所产生的粉尘、扬尘是污染大气的主要污染物,这些污染物对大气环境质量的影响是短期的,随着工程的结束完工,这种短期影响也将消失。

大气主要污染来自停车场附近的汽车尾气以及来宾祭奠活动烧香所产生的烟气。

(3)声环境质量影响分析

噪声源主要来自施工期噪声和项目投入运营后机动车辆行驶带来的噪声。

施工期的噪声主要来源于各种施工机械和运输车辆,施工期噪声对环境的影响是短期的,但是这类噪声强度较大,据初步调查,区域内没有声环境敏感点,所以施工期的噪声不会对周围环境有太大影响,而且这种影响会随着工程完工而消除。

运营期间的噪声主要来源于石材加工厂的打磨机、来宾的喧哗声等。本项目的噪声强度不大。

(4)固废影响分析

陵园建设施工过程中会产生一定量的建筑垃圾、生活垃圾,如果将这些固体废物随意堆放,不仅影响环境,而且会使水体受到污染,并产生水土流失。

陵园建成运营后,祭拜高峰期时每天垃圾产生大量垃圾,以此带来的生活垃圾不集中妥善处理,随意排放,有可能区内环境和水体造成污染,而且这种影响是长期的。

7.2 环保措施

1) 生态影响减缓措施

保护和优化生态建设对策及措施建议如下:

(1)运用生态原理,按照植物生态与造景相结合的原则进行复层结构的植物配置,达到乔灌草相结合,常绿与落叶相结合,阳生与阴生相结合,提高植物组合的叶面积系数和绿量,使植物群落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保持景观效果的稳定,达到较强的生态性、观赏性和多样性以及节约工程投资和养护费用的经济性。

(2)从景观角度关注生态问题,注重人与景观的相互作用和协调,在生态群落和审美基础上进行艺术配置,从而达到陵园环境的生态结构优化和整体协调,体现陵园生态园林的价值 (生态、环境保护、美学、社会公益和经济等价值)。

(3)充分重视和重点实施园区大型景观林木培养与构建,定位培育大型景观木或片林,以提升本陵园的生态景观底蕴。

(4)充分重视强化园区水库湖景、山涧溪沟、水塘等的水源涵养。力求保障枯水期水库、水塘等亦能“山明水秀”。对现状水库库区、山涧溪沟、汇水山面等重要水源涵养地带的植被,应严加保护与优化,对不利于水源涵养的各项建设应以避免。

(5)充分重视现状林相与植物种类的优化。树种选择应严格选择地带性山地森林树种,保持园区自然植被生态属性;充分重视和重点实施现状荒坡荒地的植树造林,包括对不具景观林相的低质果园,实施退果还林;充分重视乡土树种的合理选择和利用,避免城市化绿化树种大量涌进陵园;避免因林相改造性导致的不应有的地带性植被的转变和破坏;警惕与杜绝生态入侵的潜在隐患。

(6)充分重视植物生长所需的环境要求,处理好乔、灌、草之间的层次、比例关系,使植物在生长环境上形成一种和谐的物质能量交换,促进植物群落的健康发展,既展示园林三维空间景观的丰富多彩,又能更好地发挥陵园人工环境的生态效益。

(7)充分重视景区景观山石的保护与避让。充分重视对园区各式大小山石的严加保留保护,尤其是园区车行主次干道路或建设用地开挖整地或轴线景观、人行游步道开辟,无论是地面或挖地新显露者,所遇出露的景观岩石,尤其岩石群组,凡直径或尺度在0.5m以上,均应严加保留保护和因地制宜地环境处理,严禁对其破碎作路基铺垫或作为砌坡材料。

(8)重视景区建筑物的景观设计与景观要求。园区各类建筑物,包括亭台楼榭、园林小品、铺装以及服务设施等构筑物的规划与建设,要求其体量、体态、色泽、质感、风格等,必须与立地及周边景观环境有较高的相融与协调,并顺应山理与沿袭地方民风民俗文脉。充分利用植物的人文属性及其生物学、生态学特性,运用景观学理论,根

据功能的需要赋予不同空间以功能意义和感情、文化色彩,营造出具有城市生态园林式陵园特色的空间。

(9)建筑、道路施工水土流失的防治措施。施工现场,其建设会产生一定面积的水土流失。当雨季来临,必须采取有效的水土保持措施,否则裸露的表土、松动的石头不仅产生水土流失,还可能产生地质灾害。具体的水土流失的防治措施应按照建筑、道路工程的水土保持规范要求执行。

(10)在蓝田公墓项目的开发过程保护好当地的鸟类资源,不仅对蓝田县生物多样性保护具有重要意义,而且也可以成为重要的景观资源。从鸟类的种群的维持和增加角度来讲,生态类型的多样性是非常重要的。为了维护鸟类多样性,吸引更多的鸟类,建议采取以下措施:

■施工期间,尽量保留沿线区域植被多样性生境,维持溪岸、库岸的自然状态,保持生境的连通性;减少对现有林地、果林及农业生态环境的影响力度,以免由于植被生境的变化,而造成鸟类较大程度的迁离,以至导致区域农林虫害的发生。

■优化园区绿化建设,重视乔灌草生态环境的综合建设,使植被的层次多样化,尤其重视乡土树种的选择和应用,植物种类可以选择一些当地适生浆果物种;重视灌草丛植被的覆盖情况和自然恢复;林下的落叶不要清除,创造鸟类栖息、觅食与繁衍多样性的生态环境。

■加强管理,限制进入森林公园的车辆并禁鸣喇叭,严禁游人在陵园内高声喧哗,让鸟类在相对安静的区域中栖息;严禁打鸟、猎鸟的行为。因此,陵园的运营应该追求人与自然保护和谐的理念。

(11)其它综合对策措施。包括:加强与落实景区防火规划,严格执行森林防火措施,严禁在园区内焚烧树叶修枝和垃圾,严禁园区随意携入火种与使用火种;加强管理与宣传,严禁游客攀枝、摘苗、林地践踏等对植被生态有破坏性的不文明行为,以及加强园区生态保护意识宣传及明牌警示等。

2) 其他环保措施

(1)为了避免来祭祀活动烧香影响陵园空气质量,则应通过管理措施:在各墓区人流相对集中的位置,结合管理用房设置了 个室外焚烧炉,统一由管理员管理,满足丧属焚烧香纸的祭拜习俗需要,同时焚烧炉应尽量设置在下风口,以免对园区空气质量造成影响。焚烧炉周围的植物多选择抗烟、吸尘树种。此外陵园应积极倡导文明鲜花祭拜,逐渐消除传统祭拜陋习。

(2)固废防治措施:

① 固体废物收集方面:设置防渗漏的垃圾收集站,设置果皮箱,由专人捡拾游人乱丢弃的废物等。

② 固体废物处理方面:将收集在垃圾站的垃圾进行分类堆放,能综合利用的固体废物出售,一般生活垃圾定期清理。

③ 向前往祭拜的来宾宣传环境保护知识,告示来宾不要随地乱丢固体废物。

第八章 劳动安全、消防、节能措施

8.1 劳动安全

1) 设计依据和原则

2) 不安全因素和职业危害分析

3) 设计中采用的主要防范措施

8.2 消防

1) 设计依据

2) 消防设计原则

3) 运营生产的火灾危险性类别及消防水源和消防水量

4) 消防措施

8.3 节能

第九章 项目实施进度

9.1项目实施计划

9.2实施进度安排

1) 项目实施进度

2) 项目实施进度表

第十章 工程招投标

10.1概述

10.2发包方式

10.3招标组织形式

10.4招标方式

第十一章 投资估算及融资方案

11.1投资估算

1) 估算说明

2) 编制依据

3) 编制方法

4) 总投资

11.2资金筹措

第十二章 财务效益分析

12.1 评价依据

12.2 财务评价

1) 财务评价参数

2) 评价指标

3) 财务费用

4) 财务效益

5) 项目盈利能力分析

6) 财务敏感性分析 第十三章 结论与建议 13.1结论

13.2建议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