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下学期教学计划

九年级语文下学期教学计划

————九年级语文组 2012-2-5

(一)教材内容编排及特点分析

1、教材内容编排:本册教材仍包含阅读、诗词诵读、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学习方法指导、附录等七项内容,没有了知识卡片。在课文编排上本册根据毕业年级的实际情况,减少了选文篇数和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的次数,现代文五个单元只有17篇课文,文言文单元减至5篇,口语交际3次,综合性学习2次。阅读教学六个单元的话题分别是: 第一单元:书香袅袅(散文、随笔、议论文、小说各一篇)

第二单元:文化探寻(说明文、美学小品、散文、议论文各一篇)

第三单元:讽刺的力量(四篇小说)

第四单元:美丽的心灵(两篇议论文,两篇散文)

第五单元:走进鲁迅(小说)

第六单元:以古为镜(五篇史传文章、两首词)

2、教材编排特点

(1)选文注重了继承与创新、注意了九年级学生对文学学习的需求及他们的认识水平。 ①从继承民族传统文化方面看,教材选编了《红楼梦》中的《香菱学诗》、《儒林外史》中的《范经中举》以及文言文中的传统名篇《曹刿论战》、《邹忌讽齐王纳谏》、《送东阳马生序》等,还开发了《子渔论战》、《李将军列传》和两词,即文天祥的《酹江月》、秋谨的《满江红》。口语交际设计了“春节你怎么过的”这一话题,综合性学习设计了“中国的老玩艺儿”“走近鲁迅”等活动。体现了“注重继承与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有助于增强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爱国主义感情”的课标要求。

②从现代文选文看,除保留了《苏州园林》、《纪念白求恩》、《安塞腰鼓》和《我的叔叔于勒》、《变色龙》、《论读书》(即《论求知》)等传统的经典课文外,还选编了部分新课文,都是现当代中外名家名篇,如林海音的《窃读记》、高占祥的《求知善读》、鲁迅先生的《风波》、杨绛的《老王》、吴冠中的《桥之美》、周国平的《人的高贵在于灵魂》、李政道的《科学与艺术》、海伦·凯勒的《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以及胡适的《差不多先生传》等。这些文章的选编,意在引导学生关注人类,关注自然,理解和并重多样文化,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增强民族意识和爱国主义感情。

总之,与七、八年级教材的选文相比,本册教材选文更具典范性,文质兼美,富有文化内涵和时代气息,题材,体裁,风格丰富多样。

(2)仍然注重语文基础知识的教学和学习方法的指导。在九(下)教材附录里,以表格的形式,总结了初中阶段应掌握的语法、修辞知识和古汉语实词、虚词等知识。在学法指导上,安排了2篇学法指导短文,分别为“创造性阅读”、“谈谈小说欣赏”。

(二)教学安排建议

1、教学目标:总的来说,经过九(下)教材的学习及中考总复习后,应全面达成《课标》上所列出的7—9年级的所有目标。本册侧重培养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阅读议论文的能力和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继续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及语文的综合素养。 阅读教学的三维目标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知识与能力。

知识:A、有关单句、复句的语法知识。B、小说的有关知识。D、综合复习语法修辞的知识。E、了解课文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知识和文化常识。

能力:A、继续训练理解性阅读的能力。(议论文)、B、重点培养鉴赏性阅读的能力。(散文、小说、古代诗词等)C、重点培养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有创意

的阅读。应指导学生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

D、综合运用各种阅读方法的能力,如圈点批注,提取和整合信息,比较阅读、拓展阅读等。 ②方法与过程:突出解读文章和探究文章的过程,加强学习方法的指导,使学习过程成为学生获得知识与能力的重要经历。

③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审美意思、感受美的形象,感受文化魅力,热爱祖国文化,探寻祖国文化的根源及发展。如《书香袅袅》、《文化探寻》、《走近鲁迅》等单元。

2、教材重点:本册教材侧重文学教育,培养欣赏文学作品和浅易文言文的能力。引导学生进行文学欣赏,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略作品的内涵,并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学会联系当时的文化背景和社会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景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

3、教学课时长计划、短安排。

长计划是指老师要以中考为最终目标安排教学,要在九年级上学期就统一分配好九(下)新课教学与中考复习的步骤及课时。我们建议本学期抽出近3至4周的时间完成九下(下)部分教学内容,九(下)全部新课教学也在三月中旬(约在下学期第八周前)结束,共计80课时左右(适当机动10个课时)。

短安排是指要要细化到每一堂课,要严格计划好每一堂课的内容,并根据学生的学习状况随时调整,避免教学的无序性。每一单元如何分配时间,每一课怎样设计课型,怎样安排内容,培养学生什么学习习惯,训练什么阅读方法、完成什么练习都要心中有数。

4.各单元教学安排要具体。

第一单元“书香袅袅”(12课时,含诗词诵读、口语交际、作文教学,下同)学习本单元应重点把握:学习鉴赏文学作品的方法和规律,巩固议论文阅读的方法和技巧,感受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体会人物感情,理解他们对读书求知的渴望之情,把握议论文的中心论点和分论点,了解作者是如何论证论点的。《窃读记》重在揣摩细腻生动的心理描写(如通过内心独白、动作描写、人物神态的描写表达内心情感)。《论读书》重在把握文章严谨的论证结构、多样的论证方法、富有哲理的论证语言。《论求知善读》可作为教学议论文的典范,把握文章层层递进的论证结构,大量的名人名言和名人典故,生动的比喻论证。《香菱学诗》重在学习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并以此文的学习带动对其他文学形象的分析。本单元的口语交际“春节,你是怎么过的”最好安排在开学初第一节课。

第二单元“文化探寻”(12课时)学习本单元应重点把握:感受生活中美的形象、旋律与意境,了解文化并感受文化的魅力,从而陶冶情操,净化心灵,开启智慧,提高自己的文化品位。要激发学生学习祖国文化并探寻祖国文化的责任感受和自豪感。《苏州园林》着重感受总分的结构安排、准确的说明文语言。《安塞腰鼓》要体会文章短句的表现力、排比反复的旋律美;《桥之美》重在感受画家笔下列举的桥的美。《科学与艺术》重点学习摆事实讲道理的论证方法。综合性学习“中国的老玩意”可安排在单元学习之后,分组进行。让学生自定主题,自主分工,自主探究,进行展示,以培养学生探寻中国文化的兴趣。

第三单元“讽刺的力量”(12课时)学习本单元应重在了解小说的文学体裁,掌握小说的三要素。了解每篇文章塑造人物的主要手段及人物形象的社会意义,了解讽刺这种艺术手法,体会夸张的作用,揣摩幽默语言的表达效果,感受讽刺的力量。《我的叔叔于勒》可从文章的主题、人物语言行动表情描写、环境描写对人物情感的烘托等一方面或几方面着手。《变色龙》可从对话描写、人物言行的变化、细节描写等方面进行人物形象分析,并鉴赏契诃夫讽刺语言的魅力;也可以“小人物形象”为话题,以“变色龙”为例子,进行契诃夫短篇小说推介。《范进中举》可分析人物个性化的语言,可分析夸张、对比手法的讽刺效果,也可进行细节描写、侧面烘托的鉴赏。《差不多先生传》要着重分析全文的讽刺效果。

第四单元:“美丽的心灵”(12课时)学习本单元重在认识议论文中的记叙的作用,学

习一些论证方法,学习丰富多彩的表现手法。品味文中的关键语句,感受语言风格,学习语言使用技巧,感受人物的高尚品质或精神。《纪念白求恩》要对过对比手法的分析及语言的鉴赏,学习白求恩的国际主义、毫不利己专门利人及对技术精益求精的共产主义精神;《老王》追忆了一位朴实善良的普通劳动者,学习全文围绕中心选材的写法;《人的高贵在灵魂》学习文章作者选取典型事例、围绕论点叙述的写法,学习语言的准确简明与严密;《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要从作者朴素、真挚的语言和生动细腻的心理描写着手,学习作者丰富的想象,感受作者身上最美好的心灵和最善良的天性。

第五单元:“走近鲁迅”(8课时)学习本单元重在理清小说的结构,分析小说的线索(辫子事件),通过分析小说的人物形象,认识小说的主旨,理解小说人物形象的意义,分析小说的环境描写,理解其时代意义。教学时,要联系课后的附录文章,进一步地认识作者,最好结合综合性学习活动,分组整理出作者的生平简介、作者的代表著作,有关鲁迅的传记文章或评论文章,也可以“鲁迅作品推介”或“鲁迅笔下人物评论”为话题搞一次课外阅读展示。 第六单元:“以古为镜”(16课时)学习本单元要巩固实词、虚词的用法(特别是常用实词,古今异义,通假,活用等现象,教给学生识别活用字,通假字的规律);落实重点句子的理解、翻译;加强重点篇目的练习;活用文言知识;评价作品的积极意义与历史局限,提高学生的认识能力。《左传》两篇要重在比较阅读,分析故事的不同结局。《邹忌讽齐王纳谏》要学习设喻说理,类比讽谏的方法,《李将军列传》要通过分析李广这一悲剧形象,分析造成其人生悲剧的原因,从中获得启示,还可以这篇文章带动课外阅读《陈涉世家》。《送东阳马生序》要从作者的对比中学习其好学精神、吃苦精神。诗词诵读的教学:各单元后面的诗词诵读,各安排一个课时,要充分利用古诗词的教学培养学生诵读与鉴赏诗歌的能力;应做到能背诵、默写,能赏析其中的名句,领会诗词表达的情感、并积累文学常识。

5、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活动的教学

本册写作训练安排了读书感想、节日文化、花季少年、来自生活的思考、人生小传、毕业赠言等六次专题,应着重指导好学生有创意地表达观点、评价文学或文化现象,指导学生写好传记、赠言两种作文体裁。

口语交际安排了三次,“春节你怎么过的”,“学习推销”、“学会说不——婉转拒绝”,教师可根据本地的实际,适当调整。

综合性学习活动安排了两次:“中国的老玩意儿”,“走进鲁迅”。为节省时间,提高学习效果,可分别安排在二、五单元学习之前,让学生在充分查找资料,进行学习实践的基础上学习这两个单元。

学习方法指导短文宜分别安排在单元教学之前指导学生自主阅读,然后在阅读教学中予以实践训练。

附录的内容:短语简表、单句简表、复句简表、修辞简表四篇。

这四篇附录不能不讲;也不能孤立地理解;应在新课学习中逐步讲解,再与课文复习、专题复习有机结合。如:修辞简表可与平时的仿写、修辞的作用分析相结合。附录的内容可在本册教学之前,先安排1至2个课时进行教学,然后在平时教学的实践运用中逐步理解内化。

二、教材处理建议

1、不盲目赶进度,认真扎实地上好每一节阅读课,注意发挥阅读课的多项功能。 虽然目前中考阅读题型千变万化,选材天马行空,重在课外,但所考查的知识点都是语文课上的,“万变不离其宗”,课文是基础、是根本,牢牢地把握住了语文课本这个“宗”,就能以不变应万变。因此我们不要过早地让学生陷于模拟题的题海战役中;不能为了赶课时,越俎代庖或让学生囫囵吞枣,使两年来课程改革已经取得的初步成效付诸东流。要认真地上好阅读课,使学生充分吸收教材的精神营养,提高语文素养和文化品位,树立健康的价值取向,

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2、落实好初中文学教育。

纵观教材的编排,我们不难看出鄂教版九(下)语文教材中文学作品的份量,应该说选文体现了新课标“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元文化,吸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这一目标,也注意了与高中文学教育的衔接。九(下)教材就是对学生进行文学教育的启蒙教材,我们要充分利用教材的文学篇目落实好文学教育,发挥文学修身育人的功能,用文学打开学生的心灵之窗,抓住最佳时机培养他们的想像和联想能力、形象思维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在他初中生活的最后阶段,给他留下终身难忘的印象,留念初中语文课给他的生活激情、人生感悟和智慧的启迪,为他的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我们可学高中老师讲文学作品,甚至可像“百家讲坛”里于丹讲《论语》、马瑞芳谈《聊斋》、易中天品《三国》一般给学生一些类似接受性学习的文学讲座。如学《香菱学诗》,便可引入红楼梦里人物品评,讲讲红学,说说王熙凤的“辣”,说说宝玉的叛逆,说说黛玉的“多愁善感”;又如学第三单元“讽刺的力量”可将菲利普照夫妇的“唯利是图”、奥楚篾洛夫的“见风使舵”、范进的“科举狂热”、差不多先生的“敷衍塞责”相互比较,还可引入鲁迅笔下的“阿Q”、 契诃夫《装在套子里的人》中的“别里科夫”,感受夸张写法的讽刺力量;还比如讲“咏月诗两首”可以“唐诗中月的意象”为话题,搞一次综合性学习展示课,提前让学生收集唐诗中的咏月诗句,在课堂上展示并鉴赏。总之,我们应调动各种艺术手法,展开联想,使学生尽可能入于作品之中,出于作品之外,有所收获,看人生通透明朗,处世事游刃有余;读得万卷书,行得万里路。言由其衷,行不逾矩,见高山而知仰止,望大洋乃悟兴叹。

由于文学教育备受长期以来冷落,也由于老师专业化成长与文学素养存在着的差距,更由于应试的需要、课时紧张的矛盾,加上文学教育在中考中难以真正体现,所以可能有老师担心文学教育影响学生的中考成绩。其实这种担心大可不必,文学教育重视积累、感悟和熏陶,因此语言材料和有关知识的积累、理解和运用语言的能力、听说读写的能力,都可能在文学教育中得以实现;语文教育的思想性目标,如培养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和爱国主义精神,发展个性,健全人格,也都可以在文学教育中得以实现。我们甚至可以以考定教,围绕考试搞一次文学专题,教给学生答题的技巧,教会学生用简洁得体的话表述自己对作品的理解和评价,也可以搞一次名著知识竞赛活动。

3、智慧地处理教材,并教给学生智慧地学习语文的方法。

一方面,受课时的限制,我们不可能面面俱到,篇篇精讲,另一方面,文学作品的学习具有个性化特征,重在积累、感悟和熏陶,重在整体把握,过多的条缕分析,反而不利于学生的学习,所以教师要合理安排好精讲课文和自读课文,应该以将学生学习障碍较少、阅读兴趣浓厚的课文放手让学生自读。

这里提出两点建议:①在教学设计上应注重一课一得,从学生的今后学习的需要出发设计教学内容。应更多地鼓励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让学生分别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专题研究,然后通过对话交流的方式在课堂上展示。如:同是品味语言,《窃读记》重在品细腻生动的心理描写,《论读书》重在品语言富含的哲理,《求知善读》重在品文中名人名言和名人典故的妙用。《香菱学诗》则重在品文中简洁传神的关键语句。教师可给出探究方向,让学生去寻读,去感悟,去积累。②多以专题的形式组织课堂,回顾作家作品或前后串联知识点。这样即让学生学会整体把握文学作品,还教会学生怎样去评点文章。

“走近鲁迅”这一单元,可将所学的鲁迅的其他作品联系起来比较分析,全面认识鲁迅。又如为了让学生学会“比喻论证”,可将本册中几篇古今中外议论文名篇中的相关内容截取出来进行复习教学或读写结合教学设计。

4、立足教材,鼓励学生与教材直接“对话”。

①让学生多读。在读中感受、体验、感悟、生发

②鼓励学生与文本对话、与作者对话、与编者对话。在熟读的基础上,让学生思考文章写了什么?是怎么写的?文章的主旨是什么?文中有哪些语言含义深刻?你理解了哪些?还有那些不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是什么?在文中是否体现得很清楚?为什么采取这样的写作方法?编者为什么将这一篇课文组织在这一单元?为什么要在课后编写这道练习题?

5、“教材无非是个例子”,新课教学要有意识地与复习旧课、拓展阅读联系起来,做到以课本为中心,作“辐射”式教学。①文学作品的教学,由点到面。课内学习的是“点”,课外阅读的是“面”。语文课便是这二者的结合点。例如上《香菱学诗》一文后,便可引导学生分析评价《红楼梦》等“四大名著”中的其他人物,学写读书感想或人物评论。教“走进鲁迅”单元,可引导学生阅读鲁迅的《藤野先生》、《孔乙己》等。②平时的语文练习、单元测试有意与中考接轨。一是体例上要沿用中考体例,二是在语言积累与运用的设题上,注意加强生活中的语文积累,要把教材中常用的易混淆的字词、注释里的词、仿写题、病句的基本类型及修改、标点符号的基本用法、名著的相关知识、古诗文名句默写与赏析等内容都纳入平时的练习与测试中。如设计广告、标语、警示语或修改生活中常见广告、标语中的错别字。

6、更加应该提倡自主、合作和探究的学习方式,为中考自主阅读打好基础。

正因为时间紧张,所以应更好地落实自主阅读。“文贵自得”,课堂教学的顺序上,应遵循“先学后讲”的原则。结合备考复习,应将每一篇课文都当作中考阅读测试的阅读文章来学,让学生自主设问,自主解题、自主评价,在学习过程中提高阅读能力。在阅读教学中要着重培养学生筛选信息能力、概括的能力、分析评价的能力、准确表达自己观点的能力,要加强鉴赏诗词、分析语言表达效果或结构作用的练习。不过,对于难度较大的课文,如《风波》、《春江花月夜》等,可适当采用接受性学习的方法。

7、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巩固和运用多种阅读方法。

如教学《窃读记》,可让学生写批注,揣摩人物心理写潜台词。教学“讽刺的力量”可让学生运用比较阅读的方法,比较几篇文章不同的语言风格,还可比较几篇文章塑造的人物形象。教学文言文单元时,更要运用比较阅读的方法,把不同作家同题材的文章、同一作家不同的作品、与同一人物相关的不同作品、主题内容相似的不同作品进行比较阅读,让学生在比较中学会分析和评价。如同写古代名人轶事的两篇古文《曹刿论战》与《邹忌讽齐王纳谏》,通过比较,明白两文都是通过写事来展现人物性格:前者通过“论战”表现了曹刿的政治远谋与军事才能;后者通过“讽齐王纳谏”展现了邹忌的能言善辩与深谋远虑。两文刻画人物的表现手法有似之处,也有不同点:《曹刿论战》通过语言、动作描写与侧面烘托展现人物性格;《邹忌讽齐王纳谏》以语言描写为主。

8、在阅读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找准答题区域和用言简意赅的语言表述自己的阅读理解与阅读评价的能力。

在这一点上,教师不要怕花费时间,要下决心纠正学生答非所问或答题不能切中肯綮的坏习惯。

总之,面对下册语文教材,我们要认真计划,从巩固两年多的实验成果出发,从学生的终身学习出发,理智地做好教学安排,智慧地处理好教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