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xx管理类联考综合真题

   20##年199管理综合真题解读

    2016考研 199管理类联考写作真题较往年保持了平稳态势,论证有效性分析,难度不大;延续了过去几年的命题思路,给出了三组论证,考生只要做组合式攻击,相信覆盖的点会比较全面。

  本次“论说文”偏重对社会的思考,完全符合考前“理性思考”的训练思路,同学们也许还记得,我们在讲考点时,把社会现象放到了第一个,而且明确指出个人素质类话题不是近年重点话题。另外,通过范文大家也可以发现,我们课上所讲的“分析武器”可以用来作为论证的展开。最后,这道题再次提醒我们,专业硕士论说文与高考(精品课)作文有本质不同,高考作文侧重看考生的人生感悟,而专业硕士侧重考生的理性分析能力以及日常思考积累,靠模板、写心灵鸡汤、只知道说套话、背几个例子,碰到这样的考题是会束手无策的。

  参考答案

  “论证有效性分析”存在的主要错误:

  1.材料提供的数据时效性不足,用的是20##年的数据;证明不了20##年的事情。

  2.劳动力人口减少不等于劳动力人口就短缺了,如果原先劳动力人口远过于求呢。

  3.用工荒的成因,材料提到的是长三角地区,但是成因也可能是由于劳动力配置不均衡导致的,所以长三角不能证明全国范围出现用工荒。

  4.材料说到20##年第二季度的空缺和求职比,但是要证明劳动力人口真的短缺了,恐怕需要更长时间段的数据。

  5.大学生的就业难也可能是因为岗位与大学生实际需求不匹配造成的。

  6.教育程度高就证明素质更高吗?素质更高就说明适应性更好吗?这些推理也都是不一定成立的。

  7.大学生在全社会中不一定是受教育程度最高的,也不见得适应性更强。

  8.材料说的是一个人的教育程度越高素质就越高,是个体的整体素质高,而后面推理推出来的是整体素质高,所指代范围不一样。

  9.材料承认一部分大学生就业难,与主张的大学生就业都不难形成了矛盾;

  10.即使高校调整的专业配置,但是大学生毕业后,可能社会需求又改变了;而且大学生就算改变观念,也可能会出现高能低配的情况,也不一定能稳定就业;况且材料也没有考虑到创业的风险,所以采取这些措施改变就业难的问题未必有效。

  论说文范文:

  求同存异,构建公民社会

  材料引用了亚里士多德关于城邦的一些观点:多样性是城邦的本质,一致性是构建和谐稳定的必要条件;要实现这一点,需要以教育为手段。所以,构建和谐稳定的公民社会,需要求同存异,需要发展教育。

  材料所说的“城邦”对应了现在的“公民社会”。“一致性”,说明公民社会应该是一个契约完备的社会;“多样性”,说明它能够促进人的多样发展,使人获得更多的自由,实现更大价值。

  公民社会的构建需要多样性。正如材料所说,“同一种声音无法实现和谐”。由于人们的条件资源是不同的,所以人们的需求是多样的。对于贫困人口,“一箪食一瓢饮”可能就比高档的手机电脑有价值得多。由于同一种产品满足不同人群时的边际效用不同,所以我们需要承认多样性的存在。而如果不承认多样性,就等于不承认差异性,人与人合作就缺少了必要的基础;既然没必要合作,自然也就谈不上一致性了。这就是为何亚氏以多样性为和谐城邦的基础。

  一致性的缺少将会导致“不可能组建城邦”。如果人们是各自为政的,那么就会出现“弱肉强食” 的丛林法则;反之,如果人们由于将公共事务进行集中统一管理,可以提高效率、节约资源、增加福利。美国建国之初,把外交和宣战的权利交付给了联邦政府,正是这个原则的体现。

  亚里士多德虽然强调了一致性,但并没有将其凌驾于多样性之上,所以他在讲到教育的作用时,其实蕴含“允许思想自由”的意味。

  那么我们到底如何将多样性和一致性统一起来,又统一什么呢?首先,需要建立共同的思考规则,也就是说,教育需要培养人们的批判性思维素养。第二,需要共同的言行准则,例如“罗伯特议事规则”使得人们沟通交流的成本大大降低。第三,教育需要凝聚人们的价值观,形成共同的道德准则。第四,通过教育,使人们建立契约意识,主动遵守法律规章和各种制度。

  只有一致性的约束才会有多样性的自由,才会有人的价值的实现。在当今构建和谐社会的时代,为了凸显人的更高的价值,亚里士多德提倡的这些观点仍是值得我们深思的。

 

第二篇:20xx考研管理类联考逻辑写作真题解析

2016考研管理类联考逻辑写作真题解析

来源:文都名师 董笑飞

第一部分 逻辑

偏简单,比前两年都简单些,很多题看完题干和选项,答案基本就出来了。都是常规题型,没有特别需要思考的,也没有冷僻题型。在给学生答案时,同学们的反馈也很积极,很少错误超过5个。如果今年的逻辑失分多,那么你会落后于大部分的同学。 具体参考真题中标注的答案。

第二部分 写作

56、论证有效性分析:分析下述论证中存在的缺陷和漏洞,选择若干要点,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对论证的有效性进行分析和评论。(论证有效性分析的一般要点是:概念特别是核心概念的界定和使用是否准确并前后一致,有无各种明显的逻辑错误,论证的论据是否成立并支持结论,结论成立的条件是否充分等等)

现在人们常在谈论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其实大学生的就业并不难,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xx年我国劳动年龄人口比20xx年减少了345万,这说明我国劳动力的供应从过剩变成了短缺。据报道,近年长三角等地区频频出现“用工荒”现象,20xx年第二季度我国岗位空缺与求职人数的比率均为1.06,表明劳动力市场需求大于供给。因此,我国的大学生其实是供不应求的。

还有,一个人受教育程度越高,他的整体素质也就越高,适应能力就越强,当然也就越容易就业,大学生显然比其他社会群体更容易就业,再说大学生就业难就没有道理了。 实际上,一部分大学生就业难,是因为其所学专业与市场需求不相适应或对就业岗位的要求过高。因此,只要根据市场需求调整高校专业设置,对大学生进行就业教育以改变他们的就业观念,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那么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将不复存在。 总之,大学生的就业并不是什么问题,我们大可不必为此顾虑重重。

论证有效性很简单,找到推理中的缺陷进行反驳即可。

主题:大学生就业不难么?

要点:

1、20xx年数据未必能代表20xx年情况。

2、劳动力减少不能说明劳动力短缺,也可能社会的职业需求下降更多。

3、长三角用工荒,不能代表全国。

4、长三角的用工工种未必适合大学生。

5、20xx年第二季度的数据能否代表全年?

6、劳动力市场需求大于供给,但是这些工种和大学生之间能否匹配?

7、教育程度高,不代表整体素质高,素质除了知识还包括道德、品质、价值观等。

8、教育程度高,不代表适应能力强。大部分人都在学校,相比其他早进入社会锻炼的人可能适应能力更弱。

9、教育程度高未必就业容易。关键看社会的职业需求。

10、一部分大学生就业难,之前说大学生供不应求二者之间产生矛盾。

11、难是因为专业与需求不适应,或要求过高。不一定,也许是因为企业对于人才的要求高,大学生能力不及,不能达到企业要求。

12、调整高校专业设置就能解决就业难?如果社会总需求200万,每年毕业的大学生有750万,即使专业对口,供给严重大于需求,怎么能解决?

13、改变就业观念就能解决就业难?就业观念改变,不代表社会需求有这么多,不代表大学生的能力就达到企业的要求标准。

14、创业是九死一生,如果创业失败绝大部分人还会失业。

57、论说文:根据下述材料,写一篇700字左右的论说文,题目自拟。

亚里士多德说:“城帮的本质在于多样性,而不在于一致性??。无论是家庭还是城帮,它们的内部都有着一定的一致性。不然的话,它们是不可能组建起来的。但这种一致性是有

一定限度的??。同一种声音无法实现和谐,同一个音阶也无法组成旋律。城邦也是如此,它是一个多面体。人们只能通过教育便存在着各种差异的公民,统一起来组成一个共同体。”

论说文有一定难度,和之前考的题有一定差别。立意的出发点不同,主题则不同。

论说文背景介绍:

亚里士多德在探讨城邦起源时,还提出了一个著名的命题:“人类自然是趋向于城邦生活的动物”。他认为,人按本性的要求必须过城邦生活,只有通过城邦生活,人的本性才能够实现。他认为,在人类社会中,必定存在着这样的结合体,他们一旦互相分离便不可能存在,例如,男人和女人,主人和奴隶。在这两种共同体的基础上,形成了构成城邦的最简单要素――家庭。家庭是满足人们日常生活需要自然形成的共同体。当多个家庭为着比生活必需品更多的东西而联合起来时,村落便产生了。当多个村落为了满足生活需要,以及为了生活得美好结合成一个完全的共同体,大到足以自主或近于自足时,城邦就产生了。亚里士多德提出,城邦是自然进化的产物。是人类社会组织由低级向高级即由家庭——村社——部落——城邦逐步演进的结果。人类天生是合群的动物,必须过共同生活。亚里士多德进一步指出,城邦不只为生存而存在,它本质上是为优良生活而存在。同样,城邦的目的也不仅仅为寻取互助以防御一切侵害,以便利物品交换以促进经济的往来。

亚里士多德用复杂性看待城邦,并相对突出城邦的政治性质。他认为关于把整齐划一是

最优良的观点的论据明显不足,而且把整齐划一作为实现城邦目的的手段是无法付诸实施的。

首先,在亚里士多德看来,“一个城邦趋于并达到整齐划一将会不再是一个城邦了。因为,城邦的本性就是多样化,若以倾向整齐划一而论,城邦将变成家庭,家庭又将变成个人”。家庭比城邦、个人比家庭更是“一”。因此,即便是能够使城邦趋向优良,而是促使城邦毁灭。

其次,城邦不仅是由多个人组成的,而且是由不同种类的人组成的。种类相同是不可能产生一个城邦的。城邦不同于军事同盟,同盟的目的是相互支援,其力量在数量,至于异质还是同质,并不影响同盟作用的发挥。城邦也不同于民族,

上述材料详细介绍了今年论说文的背景,其实核心意思即是,大家因同走到了一起,而因为差异获得发展。

1、主题可以立意为:和而不同,求同更要存异。

同(统一性)是基础,异(多面体)是发展的根本。

题干涉及到教育,在文章中可以提及:用教育来使众人走到一起。比如说共同的思想价值观,或者教育使人存在差异,比如说不同的才能等。

2、如果立意在“教育”,则一定要在文中,提及统一性,和多样性,尤其是多样性。 教育使公民走向共同体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