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KI知网学位论文检测报告阅读方法及修改原理技巧

一、本检测帮助您顺利通过学校检测:

感谢您使用知网的学位论文检测系统VIP版本检测自己的学位论文,本检测系统和学校一样,都是上传到知网的服务器检测,所以只要您给我的论文和给学校的一样(包括文件形式、目录大纲级别等),检测结果就一样。

二、检测报告解读

2.1首先看 文献章节浏览 总-xx% 的截图文件,学位论文检测系统是整篇上传,如果没有这个文件肯定不是学位论文检测系统检测的。

2.1.1文献章节浏览 上面有VIP的标志,说明是用VIP版本检测的。

2.1.2上部左侧有文章及作者信息,还有总文字复制比和总重合字数。大部分学校基本只看总文字复制比这个指标,具体要求各个学校不同,一般5%-30%。

2.1.3上部中间偏右是参考文献字数,系统会自动识别文章末尾的参考文献,如能识别就会单独放在这里,不参与检测。

2.1.4文献章节浏览 下部是各段落的抄袭比例,系统会识别文章的大纲目录,如果能被正确识别就会按照章节进行分段,否则会自动分段。

2.1.5总文字复制比由各段落复制比加权平均得来。

2.2然后看文本复制检测报告单,这个是系统自动导出的检测报告,并非手工拼凑。

2.2.1最上部是文章及作者信息,总复制比以及比对库范围等内容。

2.2.2然后是文章及段落抄袭率概要,此部分对应总文献章节浏览文件。

2.2.3接着就是各段落的详细检测报告,包括被抄袭文献的信息,并且系统识别出来的抄袭的文字会被标红处理,您只要修改红字就可以了。

2.3其他检测报告可供您参考,会告诉您那句话抄袭了哪篇文章,作者是谁、文献来源是哪里以及发表时间。

三、关于知网学位论文检测系统的说明及修改指导意见

第一、知网学位论文检测为整篇上传,上传论文后,系统会自动检测该论文的章节信息,如果有自动生成的目录信息,那么系统会将论文按章节分段检测,否则会自动按每一万字左右分段检测。

第二、有部分同学反映说自己在段落中明明引用或者抄袭了其他文献的段落或句子,为什么没有检测出来,这是正常的。中国知网对该套检测系统的灵敏度设置了一个阀值,该阀值为1%,以段落计,低于1%的抄袭或引用是检测不出来的,这种情况常见于大段落中的小句或者小概念。举个例子:假如段落1有10000字,那么引用单篇文献100字以下,是不会被检测出来的。实际上这里也告诉同学们一个修改的方法,就是对段落抄袭千万不要选一篇文章来引用,尽可能多的选择多篇文献,一篇截取几句,这样是不会被检测出来的。

第三、针对标红文字的修改方式除了第二点中提到的外,还有

改词、换句、改变描述方式(变原句为倒装句、被动句、主动句等)、打乱段落顺序、删除关键词汇、关键句等。经过实践证明,使用以上方法结合,可有效降低复制比,保证顺利通过。

例如下句:

过热故障中的过热与变压器正常运行下的发热是有区别的,正常运行时的其发热源来自于绕组和铁芯,即铜损和铁损,而变压器过热故障是由于受到有效热应力而造成的绝缘加速劣化,它具有中等水平的能量密度。

几乎被标红,说明与相似文献存在重合和高度相似,经过以上方式结合,本句可改为:

过热故障中出现的过热容易与变压器正常运行下的发热相混淆,后者是因为其绕组和铁芯会出现铜损和铁损的现象,这是正常运行过程中的发热,而变压器过热故障是受到有效热应力造成的绝缘加速劣化,具有中等水平的能力密度。

这样修改几乎可以降低抄袭率一半。

再举一例:

标红抄袭段落:

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在生产力提高、科技进步、跨国公司活跃等因素的共同驱动下,经济全球化席卷全球,世界经济越来越成为

一 个整体,跨国公司根据其战略部署在世界范围内对生产要素和资

源进行优化配置和重新整合,这导致国际贸易和分工的方式悄然发生 了变化,由传统的产业间分工模式逐步演化为同一产品不同工序和区段上的分工体系,即产品内分工。

论文更改为:

从20世纪末以来,在新的科技革命及跨国公司迅速发展的带动下,全球经济日趋一体化,各国经济在世界范围内实现了竞争与协作相 结合的良好共存局面。在全球范围内,各生产要素由于跨国公司的快速发展实现了优化配置和重新整合,从而使国陈贸易和世界分工 的方式产生了适应新时代要求的变化,传统的产业分工方式开始转变为因产品在工序和区段上的差异而进行的分工方式,这也就是我 们所说的产品之中的分工。

请参照以上修改,包你通过!

 

第二篇:读书报告

读书报告

一、作者简介

戴起勋:19xx年生,江苏吴江人。江苏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博导。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材料分会第5届理事,金属热处理杂志编委。19xx年毕业于镇江农业机械学院,19xx年结业于北京钢铁学院材料系助教班,修满硕士研究生学分。一直从事材料工程的科研和教学工作,主要研究方向是材料设计与新材料开发、金属材料强韧化与形变断裂、材料激光物理。

赵玉涛:19xx年生,江苏靖江人,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江苏大学教授。2004~20xx年在英国帝国理工学院(Imperial College London)材料系作高访研究。先后主持国家“86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科学技术重点项目、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高技术研究、重大科技成果转化等项目26项,获部、省级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4项;在国内外主要刊物上发表论文120余篇,其中被SCI、EI收录80余篇,申请国家发明专利12项,授权国家发明专利5项,出版著作7部。

周志平:教授、博士生导师,19xx年出生,江苏宜兴人。19xx年毕业于镇江师范专科学校物理教育专业,19xx年毕业于杭州大学物理系获理论物理硕士学位,19xx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化学化工学院获材料学博士学位,20xx年5月至20xx年7月在日本东京工芸大学做博士后研究工作和客座教授。主要研究方向有高分子材料结构与性能的关系、高分子构象统计、聚合反应动力学理论、高分子功能材料等。

二、内容摘要

六七章分别讲了科技论文的写作和图表设计,科技论文写作是科学研究创新过程中的重要环节。科技论文的前置部分包含题名、摘要和关键词,题名它要准确地表达文章的中心内容,恰如其分地反映研究成果的范围和深度,并且精简容易认读,便于检索。摘要要精简地阐述与论文等量的主要信息,特别是结果和结论。论文的主体部分包括引言、正文、结论和致谢、参考文献和附录。论文的主体部分要层次分明,条理清晰,紧扣论文的立意和结论。该章还讲了学术论证的原则与方法、学位论文的写作要求及科技论文的起草与修改。同时还讲述了科技论文插图和表格的合理设计,以及原则和要求。

三、本书特别之处

与同类书相比,本书将各个部分具体地列述出来,同时将每个部分存在的问题一一列出,并写出正确的写法。给人以鲜明的对比,加强记忆。该书中还给出学术论证的基本原则与逻辑方法,警惕读者在论证的过程中,由于思维习惯的支配而容易偏执一方地进行推论和得出结论。这样思维的局限,容易产生学术上的盲点,进而在论文中留下歧义和漏洞。在第六章论文写作的最后,本书还介绍了如何进行论文的起草和修改,列出论文修改的基本方法。第七章讲解图表的设计中,不仅讲解了图表设计的规范和注意事项,而且还在后面讲述科技论文中的其他技术问题,比如外文字母的运用,专业符号,公式,计量单位及计量单位应用时的注意事项。总之,本书全面详细地讲述了论文写作各部分的写作要求和审慎方法。

四、书中讯息

作者在科技论文写作中,除介绍论文写作的基本构成部分和写作要求,还更主要地向读者传递,在学术论文的写作时应注意的基本原则和逻辑方法、以及科技论文的起草和修改、和常见的问题。其中令我非常喜爱的部分是论文的写作要求和注意事项,以及论文中常见的问题。

论文写作要求的部分让我知道了自己曾经在论文写作中不知不觉犯下的语法错误,这些错误都是由于自己将口语上的习惯代入到论文中去。同时,阅读注意事项之后我更加明白论文每个部分应该注意的问题,比如,摘要的写作应该用第三人称以增强摘要表述的客观性,同时注意摘要中“本文”的使用,“本文”做句子的主语,虽然在人称上是可以的,但是有时在逻辑上是不通的。我还了解到我们作为初学者在论文理论分析和论证中常常出现的具体问题有:

(1)

这个部分让我收获很多,同时让我联想到自己在曾经的论文写作中也常常犯下这样的错误,通过这本书的阅读学习,我明白为了避免这些问题或毛病的出现,在写作过程中,我们首先要端正态度,集中精力;其次是要认真试验、积极思维,尽可能地理解所研究内容的有关科学技术问题;最后要反复得修改,仔细推敲,写好每一个部分。认真地对待论文的写作,锻炼自己科学研究的综合能力。

五、读后感

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特别是看到作者提到论文题目、摘要、正文、结论和致谢中存在的用词不恰当,过分地夸大或提高,主语指代不明和重点内容书写不够精简,显得冗长等问题,让我立即联想到自己在论文的写作中也常常犯这些错误,虽然自己总会反复检查几遍,但依然很难发现自己犯的错误,或是觉得这样的写法也同样说得过去。正当自己在思考如何可以有效地减少这些错误的时候,恰好看到作者在文中也有一节专门讲述。他向我们提供的论文修改方法有:

1、热加工法;即在初稿完成后,大脑对论文的结构和内容的印象还比较深,这时采用趁热打铁的方法及时对论文进行修改。这种方法可以节约时间,修改效果也较好,但是却难以跳出原有的思维模式,对需要修改的地方难以割舍。2、冷处理法;这种方法是将初稿放置一段时间再进行修改,该方法的优点是能跳出跳出原来的思维定式,比较容易发现问题。但是时间要控制得当,时间过长难免会忘记部分内容。3、他改法;以他人的角度找出问题,但自己还需要反复思考来决定是否取舍。4、综合法;就是将以上几种方法结合起来,这样能收取更好的效果。了解这些方法之后,自己对论文修改的方法形成了更清晰地认知体系。学习了论文的写作之后,我对论文整体写作方法和注意事项有了更深地认识,对自己以前论文写作中存在的问题有了新的认识。

六、总结

通过对科技论文写作的学习,我掌握了论文写作中各部分写作的规范和要求,同时我认知到自己论文写作中存在的问题,并知道通过何种方法去找到这些问题,从而改进这些问题。同时学习了这本书后,对论文的结构有了更系统的认知,了解了每个部分的关键和注意事项。然而明白自身论文写作不足之后,更应

该做的是寻找科学的方法去提升和改变,提升自己的写作技巧,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培养和提高自己的科学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总之,收获颇丰。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