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备案申请报告

新疆新华墨玉50MWp光伏项目

备案申请报告

申报单位:新疆新华光伏发电开发有限公司

编制单位:中国水电顾问集团西北勘测设计研究院

二○##年十月  西安

  定:吕 

  查:周 

  核:马高祥

  写:秦晓飞


  

1 申报单位及项目概况... 4

1.1申报单位概况... 4

1.2 项目概况... 4

2 发展规划、产业政策和行业准入分析... 11

2.1 发展规划分析... 11

2.2 产业政策分析... 18

2.3 准入分析... 22

3 资源开发及综合利用分析... 23

3.1 资源开发方案... 23

3.2 太阳能资源利用方案... 27

3.3 资源节约措施... 30

4 节能方案分析... 32

4.1 用能标准和节能规范... 32

4.2 能耗状况和能耗指标分析... 33

4.3 节能措施和节能效果分析... 35

5 建设用地、征地拆迁及移民安置分析... 41

5.1项目选址及用地方案... 41

5.2 土地利用合理性分析... 41

5.3 征地拆迁和移民安置规划方案... 41

6 环境和生态影响分析... 42

6.1 环境和生态现状... 42

6.2 综合评价结论... 45

7 经济影响分析... 47

7.1 经济费用效益分析... 47

7.2 行业影响分析... 51

7.3 宏观经济影响分析... 52

8.1 社会影响效果分析... 54

8.2 社会适应性分析... 55

8.3 社会风险及对策分析... 56

9 附件... 58

附图目录

附图1场址位置示意图

附图2用地范围图

附图3总平面布置图

附件目录

一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墨玉县国土资源局对本项目土地预审意见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墨玉县人民政府建设局关于选址预审意见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田地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文件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文件

五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田地区环境保护局的批复文件

六 新华水力发电有限公司审查意见

国家开发银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分行

1 申报单位及项目概况

1.1申报单位概况

1.2 项目概况

1.2.1项目背景

1.2.2项目概况

1.2.2.1概述

1.2.2.2太阳能资源

1.2.2.3工程地质

1.2.2.4系统总体方案设计及发电量计算

1.2.2.5电气工程

(1)电力系统现状

(2)接入电力系统方案

(3)电气一次

(4) 电气二次

1.2.2.6土建及消防工程

(1)土建工程

建(构)筑物设计主要包括:生产楼、宿舍楼、逆变器室、水处理室及水泵房等。

(1)生产楼为地上一层框架结构,建筑面积约1500m2。耐火等级均为二级。抗震设防烈度为Ⅶ度。

(2)宿舍楼为地上一层砖混结构,建筑面积约810 m2。耐火等级均为二级。抗震设防烈度为Ⅶ度。

(3)逆变器室为地上一层砖混结构,建筑面积41.03m2,共50座。耐火等级均为二级。抗震设防烈度为Ⅶ度。

(4)水处理室及水泵房为地上一层砖混结构,建筑面积约200m2。耐火等级均为二级。抗震设防烈度为Ⅶ度。

光伏组件固定支架倾斜角度33°,支架采用檩条纵向布置、支撑三角架横向布置方案。一个结构单元内有4榀三角架自西向东平行布置。本阶段支架基础采用混凝土钻孔灌注桩。支架与基础、支架间杆件以及支架与檩条之间的连接方式推荐采用预埋螺栓连接。

(2)工程消防

本工程消防设计贯彻“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设计原则,针对工程的具体情况,积极采用先进的防火技术,做到保障安全,使用方便,经济合理。

本工程建筑物(即生产楼、宿舍楼、逆变器室、水处理室及水泵房)耐火等级均为二级,火灾危险性类别均为戊类。

本工程最大一栋建筑为生产楼,生产楼耐火等级为二级,火灾危险性类别为戊类,根据《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的相关规定,不设置室内消火栓系统。室外消火栓系统用水量为20L/s,一次火灾延续时间按2h计,消火栓系统一次灭火用水量为144m3

根据GB50140-2005《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的相关规定,本工程各建筑物室内均配置手提式磷酸铵盐干粉灭火器。在逆变器室、中控室、高低压室等配置推车式磷酸铵盐干粉灭火器。在室外含油电气设备附近配置砂箱。

2 发展规划、产业政策和行业准入分析

2.1 发展规划分析

2.1.1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

2.1.1.1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2.1.1.2 墨玉县

2.1.2电力发展规划

2.1.2.1 新疆电网

(1)负荷预测

(2)电网规划

2.1.2.2 和田电网

2.1.3 太阳能发电规划

2.1.3.1国家“十二五”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规划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煤炭生产国和消费国之一,也是少数几个以煤炭为主要能源的国家之一,在能源生产和消费中,煤炭约占商品能源消费构成的75%,已成为我国大气污染的主要来源。因此,大力开发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地热能和海洋能等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利用技术将成为减少环境污染的重要措施之一。

根据《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和《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我国将通过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优化能源消费结构,到20##年,力争使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总量在一次能源供应结构中的比重提高到15%。

国家经贸委制定的《2000至2015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产业发展规划要点》中提出,到20##年,中国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年开发量将达到4300万t标准煤,占中国当时能源消费总量的2%。

根据《可再生能源发展十二五规划》中指定的主要指标,“十二五”时期,太阳能发电新增装机容量2100万千瓦,其中光伏电站1000万千瓦,光热发电100万千瓦,并网和离网的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1000 万千瓦。按照就近上网、当地消纳、积极稳妥、有序发展的原则,在太阳能资源丰富、具有荒漠化等闲置土地资源的地区,建设一批大型光伏电站;结合水电开发和电网接入运行条件,在青海、甘肃、新疆等地区建设太阳能发电基地,探索水光互补、风光互补的太阳能发电建设模式。

根据《太阳能发电发展“十二五”规划》中指出发展目标:到2015 年底,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达到2100 万千瓦以上,年发电量达到250 亿千瓦时。重点在中东部地区建设与建筑结合的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建成分布式光伏发电总装机容量1000 万千瓦。在青海、新疆、甘肃、内蒙古等太阳能资源和未利用土地资源丰富地区,以增加当地电力供应为目的,建成并网光伏电站总装机容量1000 万千瓦。以经济性与光伏发电基本相当为前提,建成光热发电总装机容量100 万千瓦。在“十二五”发展的基础上,继续推进太阳能发电产业规模化发展,到2020 年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达到5000 万千瓦,使我国太阳能发电产业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2.1.3.2太阳能光伏产业发展规划

2.2 产业政策分析

2.2.1国家及自治区相关产业政策

2.2.2其他政策、法规

2.3 准入分析

1)项目开展前期工作的准入情况

2)可行性研究报告评审情况

3)项目工程环评批复情况

4)项目建设选址审批情况

5)项目预审批复情况

6)项目资金状况

3 资源开发及综合利用分析

3.1 资源开发方案

3.1.1 区域太阳能资源概况

3.1.2 场址区太阳能资源

3.1.3 太阳能资源综合评价

3.2 太阳能资源利用方案

3.2.1 太阳能资源合理利用

3.2.2 太阳能发电系统方案

3.2.3 年发电量预测

3.2.4 本项目对其它资源利用的影响

太阳能发电为清洁能源,运行期不产生废水、废气、粉尘等污染物,不对当地地表水和地下水产生污染,不影响当地水资源的利用。

3.3 资源节约措施

3.3.1 原材料消耗指标

本项目主要设施包括电池组件、逆变器、箱变、集电线路以及相关电气设备等。其中电池组件、逆变器、箱变、集电线路等均为整体采购,现场组装。原材料消耗主要为电池组件支架和基础、电气设备基础、开关柜建筑等土建工程,主要包括钢材和混凝土。

3.3.2 资源节约措施

本项目钢材消耗主要为电池组件基础等钢筋混凝土结构的钢筋、接地等。电池组件耗钢量是根据电池组件整体受力状况和设计决定的;为减少配套设施耗钢量,对配套设施钢材采用防腐涂层、镀锌等措施,以减少钢材腐蚀量,减小钢材厚度,预埋套管均采用塑钢等合成材料代替钢材。

本项目砼消耗主要为电池组件及电气设备基础、开关柜等土建混凝土结构,为减少砼用量,综合利用资源,本项目所有混凝土中均掺入减水剂,以增加混凝土的密实性。

本项目木材消耗主要为施工期的模板、门窗、家具等,为减少木材消耗,节约原材,保护环境,本项目不提倡使用木材,所有模板均采用钢模,所有窗均采用塑钢窗,仅少量门及家具采用木材。

为减少对耕地的破坏,保护耕地资源,本项目不采用粘土实心砖。

综上所述,电站的建设期间消耗的原材料主要是水泥、钢材及砂子和石子,均可就近取材,且消耗量较小,均符合资源节约和有效利用的有关要求。


4 节能方案分析

4.1 用能标准和节能规范

《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第三章规定:用能单位应当按照合理用能的原则,加强节能管理,制定并组织实施本单位的节能技术措施,降低能耗。用能单位应当开展节能教育,组织有关人员参加节能培训;加强能源计量管理,健全能源消费统计和能源利用状况分析制度。

本项目在建设和营运中,将遵循如下主要的国家和地方的合理用能标准和节能设计规范:

(1)《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中华人民共和国20##年主席令第77号

(2)《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20##年主席令第46号

(3)《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暂行办法》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2010〕6号

(4)《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源法(修正案)》中华人民共和国〔2009〕23号

(5)《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修正案)》中华人民共和国〔2012〕54号

(6)《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决议

(7)《国务院关于印发节能减排“十二五”规划的通知》国发[2012] 40号

(8)《民用建筑节能条例》国务院令第530号

(9)《民用建筑节能管理规定》建设部令第76号

(10)《实施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监督规定》建设部令第81号

(11)《关于加强民用建筑工程项目建筑节能审查工作的通知》建科[2004]74号

(12)《关于新建居住建筑严格执行节能设计标准的通知》建科[2005]55号

(13)《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暂行办法(修订稿)》新发改法规〔2010〕2807号

(14)GB/T2589-2008《综合能耗计算通则》

(15)GB 24790-2009《电力变压器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

(16)JB/T 3837-2010《变压器类产品型号编制方法》

(17)GB50189-2005《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18)GB50176-93《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

(19)GB50019-2003《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

4.2 能耗状况和能耗指标分析

本期工程施工期和运营期消耗能源主要为电力、水资源、油料、施工用地和建筑用材料。

4.2.1施工期能耗种类、数量分析和能耗指标

(1)施工用电

施工电源使用柴油发电机自发电。混凝土搅拌站、钢筋制作场、生活、生产房屋建筑等辅助工程就近布置在施工电源附近。

本工程施工期耗电量估算约27.7万kW?h。

(2)施工用水

本工程施工用水由建筑施工用水、施工机械用水、道路养护及生活用水等组成。施工用水从已有水源取水,生活用水采用外运拉水的取水方式,场区内设临时储水设施。施工期用水量约为10800m3

(3)施工用油

本工程施工期,主要施工机械及运输车辆等消耗柴油总量约70t(柴油发电机用油已在施工用电中总体考虑,故此处不重复计算);另有部分管理用车消耗汽油,但耗用量较少,约消耗汽油10t。

(4)能耗状况和能耗指标分析

施工期年消耗电力、水、油料等均相对较小。按照GB/T 2589-2008《综合能耗计算通则》各种能源折标准煤参考系数进行能耗分析:

本工程施工期(12个月)消耗的二次能源电力约27.7万kW·h,折算成标准煤为34.0tce;

消耗的水量为10800m3/a,折算成标准煤为925.5 kgce;

消耗的一次能源油料:柴油总量约70t,汽油总量约10t,折算成标准煤为116.7tce;

施工期总能源消耗折算成标准煤为151.7tce。

综上所述,本工程施工期各项能耗指标相对较低,当地能源供应容量和供应总量满足施工要求,且对当地能源供应不构成大的影响。

4.2.3运行期能耗种类、数量分析和能耗指标

运行期光伏电站的生产工艺流程为:通过太阳辐照,经直流发电单元(将太阳能转化成直流电能,再经逆变产生交流电),出口电压为AC0.3kV,再经35kV升压箱变,将电压升至35 kV后,由35kV集电线路汇集至电站35kV开关柜,然后输送至圣树园110kV升压站的35kV母线上,升压后通过110kV架空线路送入系统电网。

本工程运行期能源消耗主要为电力、水资源、油料等。

(1)电气损耗

参照《综合能耗计算通则》中关于综合能耗计算范围的要求:“指用能单位生产活动过程中实际消耗的各种能源。对企业,包括主要生产系统、辅助生产系统和附属生产系统用能以及用作原料的能源”。结合光伏发电的特点,该系统是利用一次能源(太阳能)转化成AC电能的生产过程,也可视为一个独立的发电单元(类似为发电机组),产生二次能源(电力)后在升压、输送的过程中,应按照设备效率、发电时间、机组出力情况以及线路压降控制要求等因素,考虑系统在生产过程中的电力损耗。经计算,集电线路电能损耗约为32.50万kW.h/a,变压器电能损耗约为162.52万kW.h/a,电站发电消耗二次能源合计195.02kW·h/a。本部分损耗已在发电量计算中考虑。

(2)建筑耗能

本工程的建筑耗能是生产楼管理及生产用房、逆变器室、水泵房等的采暖、通风、供水、照明等的能源消耗。本工程所在地属寒冷地区,生产楼采暖能耗约为17.1万kW·h/a,其它通风、供水、照明能耗约为5.5万kW·h/a,厂用电气损耗约为5.14万kW·h/a,以上三项消耗二次能源(电力)合计27.74万kW·h/a。

(3)水资源消耗

本工程运行期水资源消耗主要为管理运行人员生活用水、浇洒道路用水及清洗光伏组件用水,年总用水量为6000m3

(4)油料消耗

本工程运行期正常生产巡检和生活用考虑配置二辆车,主要消耗汽油,耗油量约5.8t/a。

(5)能耗状况和能耗指标分析

运行期年消耗电力、水、油料等均相对较小。按照GB/T 2589-2008《综合能耗计算通则》各种能源折标准煤参考系数:

本工程运行期(25年)消耗的二次能源电力222.76万kW·h/a,折算成标准煤为273.77tce/a;

消耗的水量为6000m3/a,折算成标准煤为0.516tce/a;

消耗的一次能源油料:汽油总量约5.8t,折算成标准煤为8.5tce;

运行期年平均能源消耗折算成标准煤为282.79tce/a,累计总能源消耗折算成标准煤为7069.7tce。

本工程发电运行期,年上网电量6500.63万kWh,上网电价为0.95元/kWh(含17%增值税)。

工业产值=发电量×销售平均电价(不含增值税)=6500.63×0.95/1.17

        =5278.29万元

单位工业产值能耗(当量值)=282.79/5278.29万元 = 0.0536tce /万元

耗能标准选定:光伏发电是国家鼓励的节能建设项目,目前还没有国家标准,本次暂按万元生产总值能耗综合指标作为评价标准。国务院关于印发“十二五”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能耗目标值为0.869吨标准煤,本工程单位工业产值能耗远低于国家规定的耗能指标,是一个符合国家能源开发政策的节能型工程。

4.3 节能措施和节能效果分析

4.3.1 场址选择和电站布置

(1)场址选择及电站布置

通过对电站场址区外交通条件、地形、地貌及太阳能资源情况的实地踏勘与分析,并经多方案比较后,确定电站布置,以提高土地利用率;本项目总平面布置分两个区布置:管理区和生产区,功能分区明确,方便运行管理。本电站布置紧凑,占地面积小,土地利用率高,电缆和场内道路长度相对较小,有利于降低工程造价、降低场内线损。

(2)道路规划

电站施工完成后,在施工道路基础上修建宽度为4m的道路,永久道路主要采用粒料路面(进场道路局部采用混凝土路面);光伏阵列区的清洗检修通道考虑使用频率较低,尽量保持为自然地面。

4.3.2 电气设计节能降耗措施

(1)系统工程

减少电网投资,减少输电损耗。电力从电站送至用户过程中,在主干网络和配电网络均引起电能损失即功率损耗,输电功率损耗是输电线路功率损耗和变压器功率损耗。功率损耗包括有功损耗和无功损耗,有功损耗伴随电能损耗,使能源消费增加,无功损耗不直接引起电能损耗,但通过增大电流而增加有功功率损 耗,从而加大电能损耗。

本工程系统送出工程贯彻了节能、环保的指导思想,工程设计中已考虑电站建设规模、地区电网规划、电站峰值有效运行小时数较低等情况,并且结合区域总体建设规模考虑送出,避免重复建设;另外,遵循输变电系统无功容量采取就地平衡原则,在电站升压变电站主变低压侧加装无功补偿装置,提高线路有功输送容量,降低线损,节约运行成本。

总之,系统送出工程的建设,结合了光伏发电特点,节省了电网投资,一定程度上增强了区域供电能力,降低电网运行的网损。在本阶段设计中,通过在主变压器的低压侧安装无功补偿装置,有效解决了无功就地平衡问题,降低了网损。

(2)发电系统主要设备

通过对本工程对外交通运输条件和地形、地貌、太阳能资源情况的实地踏勘与分析,根据《国务院关于促进光伏产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和光伏制造行业的规范、标准要求,通过技术经济比较和分析,初步确定电站采用高效260Wp多晶硅光伏组件和500kW并网逆变器方案,以提高发电系统能量转化效率。

(3)变电工程

通用性:主设备的设计应考虑设备及其备品备件,在一定范围和一定时期的通用互换使用;不同厂家的同类产品,应考虑通用互换使用;设计阶段的设备选型要考虑通用互换。

经济性:按照企业利益最大化原则,不片面追求技术先进性和高可靠性,进行经济技术综合分析,优先采用性能价格比高的节能技术和低损耗设备。

(4)线路工程

结合本工程的实际情况,在集电线路设计节能降耗的原则指导下,从路径方案、导线选型及绝缘配合等几个方面采取措施。

a)路径方案

送电线路路径的选择是线路设计的关键,其优与劣、合理与否,直接关系着工程造价、工程质量、施工、运行安全等综合效益,因此本工程按照路径最短、施工方便、维护方便的原则进行场内线路设计,以达到最优的目标。

b)导线选型

结合光伏电站有效运行小时数、建设规模、当地气候特点等条件选择合适的导线型号。

电站集电线路电压等级的选择,通过集电线路负荷距以及经济输送容量的计算,求得线路造价最低并且线路损耗最低。

c)绝缘配合及金具设计

结合现场污源调查,确定工程各段的污秽等级。绝缘子金具串采取均压、屏蔽等措施,加强制造工艺,减少泄漏,减少电晕,降低损耗。

d)基础设计

结合场址工程地质条件及光伏电站的特点,在保障安全要求的前提下,尽量减少混凝土耗量。

(5)其它电气相关部分

a)降低子、线路导线的表面电位梯度,要求导体光滑、避免棱角,以减少电晕损耗,达到节能目的。

b)箱式变电站、厂用变压器等设备选用节能产品,降低变压器损耗。

c)有效减少电缆使用量、减小导体的截面,在有效降低电缆使用量的同时,达到降低电能损失的目的。

d)采用节能灯具,节省电能。合理设计灯具,在满足照度要求的前提下,减少灯具的数量。

4.3.3 土建设计节能降耗措施

4.3.3.1 建筑节能

(1)设计原则

a)贯彻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改善公共建筑室内环境,提高电站运行管理人员生活质量,并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创造节约型社会。

b)采用节能设计后,与未采用节能设计的建筑物相比,全年采暖、通风、空气调节和照明的总能耗减少约50%。

c)根据本工程所处气候分区,建筑必须充分满足冬季保温要求。

(2)节能措施

生产楼、逆变器室等建筑设计采取节能措施,减少土方量,减少对原生态环境的破坏。选用绝热性能好的保温材料,对保温结构进行优化设计,减少散热损失。

a)建筑总平面的布置和设计,利用冬季日照并避开冬季主导风向,利用夏季自然通风。建筑物的主朝向宜选择本地区最佳朝向或接近最佳朝向。

b)根据本工程所处的建筑气候分区,围护结构的热工性能应达到国家节能标准的规定。围护结构的保温隔热材料宜选用高效环保型。

c)为减少热量损失,每个朝向的窗墙面积比均不应大于0.7,并且应符合国家节能标准的规定。外窗可开启的面积不小于窗面积的30%。

d)外门窗应采用节能门窗。

e)外墙与屋面的热桥部位的内表面温度不应低于室内空气露点温度。

f)在保证室内热环境及卫生标准的前提下,做好建筑采暖、空调以及照明系统的设计,充分利用自然采光和自然通风。

4.3.3.2 电站布置中的节能降耗措施

场区设计的合理与否关键在规划,在电站的布置中着重总体规划布局。规划设计配合电气工艺在设计过程中充分考虑了电站集电线路、送出线路的分布。结合场址的环境、地理位置、交通运输等条件,充分比较并优化了电气总平面布置方案,从而做到布局合理、出线顺畅、节约占地、减少土方等。

优化场区的道路、电缆沟及综合管线的布置,做到布局合理,电缆敷设路径最佳。

4.3.4 水资源节约

水泵房内生活泵采用变频生活泵,根据用水量大小来调节生活泵转速,以达到节能的目的。本着节约用水的原则,使用节水节能型卫生器具。同时本工程已将生活污水进行了处理,不会对环境造成危害。

4.3.5油料节约

施工期和运营期所需汽、柴油均可由市场采购,且用量较少,对项目所在地区的能耗负荷影响小。在满足建设和运维需要的前提下,应加强车辆的管理,严控油耗指标,通过制度和管理手段节约油料使用。

4.3.5建设管理的节能措施建议

本工程的能源消耗主要为施工期的能源消耗和运行期的能源损耗。从节能的角度看,本工程已经在工程设计中选择符合节能标准的电气设备,同时在工程布置、方案选择中考虑了节能措施,但从光伏电站的运行特点看,节能的主要措施是节能管理措施。

在施工期,应制订能源管理措施和制度、防止能源无谓消耗;应对进场施工人员加强宣传,强化节能意识,注重节约成本;应对施工设备制订和工程施工特点相符合的能耗指标和标准、严格控制能源消耗;应加强对能源储存的安全防护、防止能源损失;应合理安排施工次序,做好施工设备的维护管理和优化调度。

在运行期,应对各耗能设备制定相应的能源消耗管理措施和制度,注重设备保养维修,降低能耗;应对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进行节能培训、操作人员要有节能上岗证,应制定用电等燃料使用指标或定额,强化燃料管理;要合理安排运行调度,充分利用太阳能资源条件,力争多发电。

总之,工程运行管理中,要注重总结运行管理经验,加强设备日常维修保养,提高运行人员技术水准,不断优化运行调度管理模式,以达到充分利用太阳能资源的目的。

4.3.5 节能效果

太阳能发电是一种清洁的可再生能源,没有大气、水污染问题和废渣堆放问题,通过运营期各种节能措施,本项目各项节能指标均能满足国家有关规定的要求,并将建设成为一个环保、低耗能、节约型的太阳能发电项目。

太阳能发电的节能效益主要体现在太阳能电站运行时不需要消耗其他常规能源,环境效益主要体现在不排放任何有害气体和不消耗水资源。与火电相比,在提供能源的同时,不排放烟尘、CO2、SO2、NOx和其他有害物质。SO2和NOx在大气中形成酸性物质,造成酸雨,危害植物和水生生物,破坏生态,CO2是影响全球气候变暖的温室效应气体。

光伏电站的建设替代燃煤电厂的建设,可达到充分利用可再生能源、节约不可再生化石资源的目的,将大大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同时还可节约大量淡水资源,对改善大气环境有积极的作用。可见并网光伏电站建设对于当地的环境保护、减少大气污染具有积极的作用,并有明显的节能、环境和社会效益。


5 建设用地、征地拆迁及移民安置分析

5.1项目选址及用地方案

5.1.1 项目建设地点及周边环境

5.1.2 建设用地情况

5.2 土地利用合理性分析

5.3 征地拆迁和移民安置规划方案

本工程场址内无村庄及居住人口,工程建设涉及到的用地现状均为荒漠戈壁,未占用耕地及居住用地,所以本项目实施过程中不存在拆迁及移民安置问题。


6 环境和生态影响分析

6.1 环境和生态现状

6.1.1 环境概况

6.1.2 主要不利影响的环保对策和措施

(1)施工期

在施工过程中,为保护生态环境,在环境管理体系指导下,项目施工期应进行精密设计,尽量缩短工期,减小施工对周围地形地貌等环境的影响。施工生活区设垃圾桶;电站正常运行过程中,管理人员主要从事办公、监控、检修等工作,固体废物主要为办公、生活垃圾。所有生活垃圾,待收集后定期用汽车运至当地专门的垃圾卫生填埋场进行无害化卫生填埋处理。

同时还应当加强饮食卫生、生活用水、环境卫生等方面的管理,防止传染病的流行,保护人群健康。

(2)运行期

本工程在运行期对环境的影响仅是少量的生活污废水及垃圾的影响。

6.1.2.1 生态环境保护对策措施

在施工过程中,为保护生态环境,在环境管理体系指导下,项目施工期应进行精密设计,尽量缩短工期,减小施工对周围地形地貌等环境的影响。项目具体采取以下工程生态保护措施:

a)施工活动严格控制在征地范围内,尽可能减少对周围土地的破坏;考虑对进场道路与施工道路进行一次性规划,施工道路不再单独临时征用土地;道路尽可能在现有道路的基础上布置规划,尽量减少对土地的破坏、占用。

b)光伏阵列及电气设备必须严格按设计规划指定位置来放置,各施工机械和设备不得随意堆放,以便能有效地控制占地面积,更好地保护原地貌。

c)施工优先采用环保型设备,在施工条件和环境允许的条件下,进行“绿色”施工,可以有效降低扬尘及噪声排放强度,保证其达标排放。

d)在施工过程中,做好表土的集中堆存和保护,并要求完工后及时利用原表土对施工造成的裸露面进行覆土。由于光伏电站未进行整体场平处理,支架基础和建筑物基础等开挖产生的土方量又很少且较为分散,故对产生的开挖土方量尽量进行就地摊平,不做弃渣外运处理,尽量减少车辆对场地的碾压,保护地表生态,降低土方施工费用。

e)尽量减少大型机械施工,基坑开挖后,尽快浇筑混凝土,并及时回填,其表层进行碾压,缩短裸露时间,减少扬尘发生。

f)电缆沟施工后应及时回填,并恢复原有地貌。

g)工程施工过程中和施工结束后,应及时并严格按照本工程所提出的各种水土保持措施对各水土流失防治部位进行治理,防止新增水土流失。

6.1.2.2 噪声污染防治对策措施

电站运行期无噪声污染,但施工期施工作业噪声不可避免。为减小施工噪声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建设单位必做好施工期间的环境保护工作。

a)建设招标单位将投标方的低噪声、低振动施工设备和相应技术作为中标的重要内容考虑。

b)施工单位应设专人对施工设备进行定期保养和维护,并负责对现场工作人员进行培训,以便使每个员工严格按操作规范使用各类机械,减少由于施工机械使用不当而产生的噪声。

c)施工尽量安排在白天进行,尽量缩短工期。

d)严格施工现场管理,降低人为噪声。

项目施工区域距离声环境敏感目标较远,采取上述措施,可避免施工噪声对周边环境的明显影响,满足《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GBl2523-2011)的要求。

6.1.2.3 废气和扬尘污染防治对策措施

在采取必要的生态保护措施和水土保持措施情况下,运行期基本不会产生二次扬尘和废气,本项目废气和扬尘主要产生于施工期。

施工期的废气主要为运输车队、施工机械(推土机、搅拌机、吊车等)等机动车辆运行时排放的尾气。由于拟建项目所在地为较开阔的荒地,空气流通较好,汽车排放的废气能够较快的扩散,不会对当地的空气环境产生较大影响,但项目建设过程中仍应控制施工车辆的数量,使空气环境质量受到的影响降至最低。

施工扬尘主要来源于施工过程中粉状物料堆放、土方的临时堆存以及车辆运输等过程。为减少施工扬尘对空气环境的影响,采取如下防治措施:

a)施工场地定期洒水,防止浮尘产生,在大风时加大洒水量及洒水次数。

b)施工场地内运输通道及时清扫、洒水,减少汽车行驶扬尘。

c)运输车辆进入施工场地低速行驶或限速行驶,减少扬尘量。

d)灰渣、水泥等易起尘原料,运输时应采用密闭式槽车运输。

e)起尘原材料覆盖堆放。

f)混凝土搅拌站设置在密闭的工棚内。

g)所有来往施工场地的多尘物料均应用帆布遮盖。

h)尽量采用商品(湿)水泥和水泥预制件,少用干水泥。

通过采取上述措施,可以有效抑制施工区扬尘的产生和溢散,保证施工场界外粉尘无组织排放监控浓度小于1.0mg/m3

6.1.2.4 废污水处理对策措施

工程施工生产废水主要由混凝土运输车、搅拌机和施工机械的冲洗以及机械修配、汽车保养等产生,但总量很小。施工布置较为分散,范围也较广,可用于施工场地洒水。施工期生活污水采用集中收集处理,定期外运。

电站正常运行过程中,管理人员主要从事办公、监控、检修等工作,污水主要为生活污水。在场内设一座6m3化粪池集中处理,定期清掏外运。

6.1.2.5 固体废物处置及人群健康对策措施

对于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土石处理:开挖土石方时,将场内表层土,选择妥善地点堆放,底层土也妥善堆砌。工程完毕后,先用底层土覆盖裸露区域,再用表层土覆盖;工程土石方开挖并回填后剩余的土方就地摊平压实处理,不作弃渣外运。

在施工期,施工生活区设垃圾桶;电站正常运行过程中,管理人员主要从事办公、监控、检修等工作,固体废物主要为办公、生活垃圾。所有生活垃圾,待收集后定期用汽车运至当地专门的垃圾卫生填埋场进行无害化卫生填埋处理。

同时还应当加强饮食卫生、生活用水、环境卫生等方面的管理,防止传染病的流行,保护人群健康。

6.1.2.6 其他对策措施

运行期光伏电站运行产生的损坏、废弃的电池组件等设备材料统一集中堆放,并由有资质的废弃物处理回收进行处理;电站如采用油浸变压器设备应设置事故排油储存装置,并由有资质的单位对废油进行回收处理。

6.1.3 节能及减排效益分析

本工程总装机容量50MWp,运行期多年平均上网电量为6500.63万kWh,按照火电煤耗(标准煤)每度电耗煤326g,建设投运每年可节约标准煤约2.12万t,每年可减少烟尘排放量约286.73t(除尘器效率取99%),NO2排放量约244.98t,CO排放量约5.57t,CO2排放量约6.37万t。有害物质排放量的减少,可减轻环境污染。

6.2 综合评价结论

太阳能电站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主要来自施工期,在施工过程中,应认真实施环境保护及其它污染防护措施。同时,为保护项目区水土资源,减少和治理工程建设和运行中的新增水土流失,在太阳能电站建设施工和生产运行过程中应采取相应工程措施,尽量避免水土流失和生态破坏。

本项目场址区所在区域处场址基本地震烈度为Ⅶ度,属构造基本稳定区;不存在滑坡、泥石流等不良物理地质现象。项目的建设和运营也不存在诱发区域地质灾害的可能性,不涉及公共安全问题。

工程建成投产后对解决地区电网缺电问题,促进地区经济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改善环境都将具有深远意义。

太阳能发电是清洁能源,不排放任何有害气体,并减少一次能源的使用。太阳能电站建成后,既可以提供充足的电力,又不增加环境的压力,还可为当地增加新的旅游景观。因此,太阳能电站的开发和建设不但不会影响生态环境,而且从节约煤炭资源和环境保护角度来分析,还具有明显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


7 经济影响分析

7.1 经济费用效益分析

7.1.1 财务效益

7.1.2清偿能力分析

7.1.3盈利能力分析

7.1.4敏感性分析

7.1.5财务评价结论

7.2 行业影响分析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煤炭生产国和消费国之一,也是少数几个以煤炭为主要能源的国家之一,在能源生产和消费中,煤炭约占商品能源消费构成的 75%,已成为我国大气污染的主要来源。因此,大力开发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地热能和海洋能等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利用技术将成为减少环境污染的重要措施之一。

根据《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和《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我国将通过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优化能源消费结构,到20##年,力争使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总量在一次能源供应结构中的比重提高到10%。

“十二五”期间我国在能源领域将实行的工作重点和主要任务是首先加快能源工业结构调整步伐,努力提高清洁能源开发生产能力。以风力发电、太阳能热水器、光电、大型沼气工程为重点,以“设备国产化、产品标准化、产业规模化、市场规范化”为目标,加快可再生能源开发。

我国是太阳能储量较丰富的地区,但是太阳能资源利用工作开展的较为缓慢,随着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人类对环境的保护意识逐渐增强,人们更注重生存质量,开发绿色环保新能源成为能源产业发展方向,作为绿色环保新能源之一的太阳能的开发建设是十分必要的。

国家要求每个省常规能源和再生能源必须保持一定的比例,开发太阳能符合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和能源产业发展方向。本工程所处的和田是新疆太阳能资源可利用的地区之一,开发太阳能资源补充电网电量也符合国家能源政策。通过对场址区太阳能辐射数据分析,该项目所在地区太阳能资源较好,具有较好的可利用价值。

同时,从电力系统需求方面分析,《新疆电网“十二五”发展规划》的研究结论,新疆20##年、20##年需电量分别为1403亿kW·h、2700亿kW·h,最大负荷分别为24600MW、47400MW。本项目工程建成后,可向电网提供一定的电力电量,促进地区经济可持续发展。

因此,本工程的建设在宏观上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符合当地的能源发展规划。

7.3 宏观经济影响分析

20##年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四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源法》,并于20##年1月1日起实施,规定鼓励和支持可再生能源并网发电。太阳能作为清洁的可再生能源,提供能源的同时不排放温室效应气体,不排放烟尘、二氧化硫、氮氧化合物和其他有害物质。该电场工程的建设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要求,建设该项目是贯彻落实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大力开发太阳能资源的要求。

(1)可促进能源电力结构调整

国家要求每个省常规能源和再生能源必须保持一定的比例。为确保新疆长远能源平衡,保持能源发展的可持续性,在新疆电网覆盖范围内适当利用太阳能资源是必要的。适当发展太阳能发电,将改善能源结构,有利于增加可再生能源的比例。

(2)可促进当地旅游业的发展

太阳能电站不但可给地区电网提供电力,而且,其本身也可成为旅游景点,促进当地旅游业的发展。

(3)可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

本项目的开发,会促进地区相关产业,如建材、交通、设备制造业的大力发展,对扩大就业和发展第三产业将起到显著作用,从而带动和促进地区国民经济的全面发展和社会进步。
 8 社会影响分析

8.1 社会影响效果分析

太阳能是有很高开发价值的绿色环保新能源之—,合理开发利用太阳能资源,符合国家能源战略和产业发展方向。

本项目装机容量50MWp,多年平均年上网电量为6500.63万kW·h。本期项目的建设,可有效地促进当地太阳能资源利用,将地区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增加地方财政收入,进一步推动地区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加快能源电力结构的调整,将优质、清洁的绿色能源源源不断地送往西北电网,缓解电力供应紧张状况;该光伏电站不但可给电网提供电力,而且电站本身也可成为一旅游景点,促进当地旅游业的发展。同时,太阳能电站的开发建设可有效减少常规能源,尤其是煤炭资源的消耗,改善地区的大气环境质量,保护生态环境,本期工程如以火电为替代电源,每年可节约标准煤2.12万t,可减少大量有害物质排放,具有很好的环保效益。总之,本太阳能电站建成后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均十分显著。

(1)项目对所在地居民收入的影响

工程的开工建设对劳动力有一定的需求,将增加当地居民的务工机会,增加所在地居民收入。同时,随着工程技术人员的进入,将带动当地娱乐、餐饮、服务等第三产业的发展,增加就业工作岗位。

(2)项目对所在地居民生活质量的影响

建设期间,各种施工机械作业、交通运输车辆进出施工现场,有可能对当地居民的生产与生活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如噪声扰民、施工扬尘等,但这种影响是短期的,随着工程项目完工而结束。通过采取管理措施,可以将这种影响降低到最低限度。

建设过程中需要大量的施工人员和施工车辆,大型的施工车辆通过可能对当地局部的交通运输产生影响,施工过程中大型设备的运输应避免交通高峰时进出施工现场,以免影响当地的交通运输。

当地区域的环境容量较大,地域开阔,施工现场远离城区,施工高峰期400名施工人员也不会对当地的社会产生影响。

电站运营期管理人员及设施较少,对当地的社会影响甚微。

综上所述,电站的建设在建设期和运营期人员、设备均较少,对当地的社会正常生产影响较小。所以该电站的建设是适宜的。

(3)其它影响

项目的建设将给当地政府带来大量的税收收入,并带来发展的契机,对当地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有较大的促进作用。

项目建成后不但会给业主带来一定的经济收入,同时业主也会因光电建设带来的社会效益受到当地政府和居民的肯定,从而使企业树立一个良好的公众形象。

8.2 社会适应性分析

主要分析预测项目能否为当地的社会环境、人文条件所接纳,以及当地政府、居民支持项目存在与发展的程度,考察项目与当地社会环境的相互适应关系。包括适用性与不适于性。

(1)不同利益群体的态度

a)当地居民的态度

规划涉及到的用地均为国有未利用荒漠戈壁,不占用耕地,且数量较小,也不产生外迁移民,为工程的开工建设创造了良好的外部条件。

工程的开工建设将增加当地居民的务工机会,增加所在地居民收入。

因此,当地居民表示服从国家建设的需要,支持本项目的兴建。

b)项目业主和田政府的态度

项目的开工建设和运营,当地政府可以享受税收上带来的收益,有利于拉动地区经济发展,有利于优化调整当地经济结构,更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投资带来的发展契机,将推动县域经济的长足发展。而项目建成投产后业主可以获得一定的投资回报。因此,项目业主和田政府与工程的互适应性程度较高。

(2)当地各类组织的态度

a) 和田市政府

和田市人民政府支持项目业主开发当地太阳能资源,并认定该项目为本地区重点建设项目,全力支持项目的前期论证、建设筹备在互惠互利基础上,共同促进本地区太阳能资源开发建设。

随着工程的开工建设,对当地交通、供电、通讯等提出了一定的要求, 也为其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契机与难得的机遇。因此,当地各级组织结构与工程的互适应性程度较高。

b)当地乡(镇)政府及村委会

工程涉及的乡(镇)政府及村委会作为最基层组织,承担具体工作。工程的建设也为他们带来了难得的发展机会,基础设施建设将得到有力推进,进而带动乡镇经济取得长足进步。因此,当地乡(镇)政府及村委会与工程的互适应性程度较高。

(3)当地技术文化条件

工程建设所在地的电力、通讯、交通、商业、医疗、劳动力等现有技术文化条件基本能满足工程协议。总体而言,当地技术文化条件与工程的互适应性程度较高。

光伏发电是将自然界的太阳能资源转化成电能,是国家鼓励开发和利用的可再生能源发电方式之一。工程场址区域太阳能资源丰富,具有较好的商业开发价值。场址属于国有未利用荒漠戈壁,电站的建设充分开发利用当地的太阳能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当地的荒地,可与当地的社会环境、人文条件相协调,并形成一条靓丽的旅游风景线。

总体来看,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对环境和社会的影响利大于弊,坚持趋利避害的开发利用方针,有利于实现可持续发展,符合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及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

8.3 社会风险及对策分析

本期项目建设不存在拆迁和移民安置问题,也无民族矛盾和宗教问题。当地居民和政府对工程建设是支持的,认为工程的建设,可以加快当地经济发展,使当地的生产生活条件得到进一步的改善。

电站建设期间,可能会对当地居民的生产与生活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但这种影响是短期的,随着工程项目完工而结束。通过采取一定的管理措施,可以将这种影响降低到最低限度。

电站运营期由于人员较少,控制自动化水平高,维护专业化强,只要电站加强管理不会对当地的社会因素产生影响。

对工程而言,应该注意到的主要社会因素有:减小工程建设期间对群众生产生活的负面影响,如对临时用地的占用和道路交通状况的影响;多吸纳当地劳动力,为当地居民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在补偿上严格按照国家政策,做到公正合理;当地建筑材料的供应等。

只要项目业主积极主动地与当地各有关部门进行及时沟通,取得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的支持,只要认真听取群众意见,解决好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只要工作到位、疏理有序、相互支持、求同存异,就可以避免社会各种矛盾的发生。

综上分析,本项目可以为当地社会环境、人文条件所接纳,工程建设和运营期间所面临的社会风险较小。另外,本工程将通过招标选定专业工程施工管理公司,对本工程进行全方位管理,协调好与当地社会的关系,可以有效地规避社会风险,促进项目顺利实。

9 附件(政府文件)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