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撰写微型课题结题报告

如何撰写微型课题结题报告 微型课题的结题报告既是对研究结果的说明,又是研究的直接成果。它主要包含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1.问题提出:主要阐明课题产生的过程,即我遇到了什么问题,出于一种什么考虑来研究这个课题。它主要交待课题提出的背景,说明选题原因和理由,交待研究目的和思路。同时,它需要从目标要求、现状分析、研究目的这三个方面来回答问题,揭示出目标要求(大背景)与现实状况(小背景)之间的矛盾和问题,说明正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才开展这方面研究的。

2.研究对象与步骤:①研究对象:把什么人作为研究对象就写谁,具体到班级。②研究步骤:完成任务的时间划分以及成果形式。总的研究任务分几个阶段,或分几个方面完成,每阶段的时间安排,成果形式。研究步骤可以列表表示,也可以文字叙述表达,只要把研究所经历的步骤写清楚就行。

3.研究过程与方法:①研究方法:完成该课题研究任务所用到的诸如调查法、案例研究法、经验总结法等教育研究方法,并要阐明每种方法用于研究什么具体问题。②研究过程:就是把研究步骤具体化。研究过程要突出以下问题:一是研究工作一步一步怎么做的,但千万不能报流水账,不能把“研究步骤”复制一遍。二是如何运用微型课题研究方法开展研究的,即怎么进行调查研究、案例研究和经验总结的,要充分体现是如何运用教育研究的方法来解决教育教学实际问题,遵循教育规律进行理性思考的这样一个过程。如采取问卷调查法,那就要阐明问卷是怎么设计的、在什么时间向哪些人做了调查、问卷回收情况、调查统计与分析、调查结论及报告等,最后需要把问卷附在报告后面作为佐证材料。总之,在阐述研究过程时,通常是先说理,后举例。

4.研究成效:主要阐述三方面的内容:一是认识成果,即在研究过程中,研究者获得了哪些新的认识,丰富了哪些观点,对这个问题的感悟与思考等。二是操作技术成果,即在问题解决过程中所形成的操作技术、路径、模式、方法等,并用高度概括的文字呈现出来。三是效果,这些问题的解决促进了学生进步、教师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和质量的提升等。

5.问题讨论与建议:①问题讨论:主要是讲研究的不足。回顾研究过程,觉得还有哪些欠缺的地方,也就是有待于进一步加强的地方。不要多,两三条主要问题即可。②建议:结合研究中的经验和教训,提醒别人开展类似研究应该注意的问题,提供有益的启示。

6.附件:主要是列举报送的附加材料,即成果清单、必要的成果复印件、参考文献等。

微型课题形式的多样性决定了其研究报告撰写的灵活性,比如教学日记、教学随笔、教育叙事等,报告的呈现形式就可能是系列文章组成,因此,以上结构仅供参考,老师们可根据需要或个人喜好产生一些变式。

《提高学生课堂参与率的实践与研究》

微型课题结题报告

一、问题的提出

(一)问题现象

经过多年的教学,笔者发现一种现象:学生进入初中后,随着年龄的增长,积级主动参与课堂的人数呈下降趋势。以课堂举手人数为例,初一时一个班可能有三分之一的人举手,初二时可能只有四分之一,初三时就只剩三五个,寥寥无几了。这样冷冷清清的课堂,效率低下。很多老师经常为这事懊恼。有老师认为“骗死人不偿命”,采取了一些激励措施,去骗孩子们。可孩子们毕竟大了,一两次后,他们就会识破老师的骗术。也有老师是恐吓孩子,两节课不参与的,会受到怎样怎样的惩罚,一两节课后,又恢复原状。可见软硬兼施的方法,效果并不见佳,课堂仍是一潭静水。

(二)问题思考

学生课堂参与率不高,而且逐年减少,原因何在呢?笔者通过平时的观察与研究,发现原因有四:

1.教师讲课缺少语言艺术,无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2.教师教学方法单一,激发不了学生。

3.教师教学内容繁多、或是不切合学生实际,学生不感兴趣。

4. 教师课堂提问没有原则,学生难以参与课堂。

5.学生学习目的不明确,不愿意积极参与课堂。

为此,我结合平时的课堂教学,通过学习和研究教学理论,观摩专家课堂,反思我们的教学现象,探寻出一些提高学生课堂参与率、实现有效教学的途径与方法。

二、研究的对象、方法与步骤

1.研究对象

本课题研究对象为初中学生。

2.研究方法

行动研究法、经验总结法。

3.研究步骤:

(1)准备及实施阶段阶段(2011.07—2012.6)

确定课题,制定计划,深入展开课题研究,积极撰写相关的案例分析。

(2)总结提高阶段(2012.7—2012.8)

全面总结课题研究工作,撰写研究报告,完成结题鉴定,进行成果展示。

三、问题的研究

(一)专业学习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

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本着上述课程理念,笔者在教学中努力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积极改进教学方法,营造自主、合作、探究的语文课堂。

(二)策略研究

调动学生的课堂参与率,实际是要激发学生积极参与课堂的欲望。那么,怎样才能激发学生回答问题的欲望呢?作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践者的语文教师该怎么做呢?

1.帮助学生明确语文学科的重要性

有人说,如果中考不考语文,还有多少孩子愿意学?的确是这样,不少孩子带着功利性的思想在学语文。还有部分学生总认为语文学不学都无所谓,你怕我不会说话?还有的说,我平时不认真,考试的分数还不低呢?这些现象都表明,学生不是很情愿地去学语文,说到底,就是没有意识到语文学科的重要性,学习目的性不明确。殊不知,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它可以增长知识,提高修养,丰富情感,增强一个人的内在气质。所以,作为语文教师,要想提高语文课堂上学生的参与率,首先要让学生明确学语文的重要性,教给他们学语文的方法。

2.提高语文教师自身的人格魅力

魏书生的课堂之所以有魅力,是因为有一整套学习语文的方法;韩军的课堂魅力在于他的精彩朗读;于漪老师的课堂魅力在于它的真情和热爱。还有一些语文老师的课堂魅力在于他们的语言艺术、博古通今等。学生在课堂上沉默寡言,很重要的原因是老师的无能,作为教师,不仅仅是传道、授业、解惑,也是一种文化的、时尚的、道德的、人格的解读和摹本。因此教师应该提高自己的人文修养,包括思想、性格、情感、等得情操、文化品位、审美情趣和人生态度等。 所以我要用我的鲜活个性、我的举手投足、我的高贵典雅大方、我的学识和幽默、我的***和热爱,使我的学生专注于我的课堂。

3.借助多种教学手段提升语文学科魅力

教学方法单一,教学手段陈旧,学生上课兴致不高,就会萎靡不振,没有参与课堂的欲望。所以我就决定在课题研究过程中,尽可能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例如小组竞赛、多媒体教学、创设意境、有意示弱等,提升语文学科魅力,给学生新鲜感,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四、成效与反思

经过一年时间的摸索与努力,孩子们的现状有了很大的改观,参与课堂的人数明显增多了,而且已不是偶然,可以肯定地说,学生们已经形成了积极思维的习惯了。原先从不积极发言的,现在能积极举手了;原先只有零星几个参与课堂的,现在参与率明显提高了;原先死气沉沉的课堂,现在变得活力四射了;原先成绩平平的孩子,现在能考到优秀级了。总之,个体的进步带动了整体的提高,课堂氛围令人称赞,语文成绩也是蒸蒸日上了。

回首走过的路,发现足迹深深浅浅。要想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率,教师必须创造“和谐、民主、平等”的课堂氛围。而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提高教师的亲和力与教师的人格魅力等都是提高课堂学生参与率的重要途径。这些如何在课堂中实施,则需要我们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不断地摸索,并对自己的教学不断进行反思、总结。今后,我将不断追求民主课堂的更高境界,让更多的或是所有的学生参与课堂,让我们的语文课堂魅力四射!

 

第二篇:微型课题结题报告如何撰写

微型课题结题报告如何撰写

微型课题的结题报告既是对研究结果的说明,又是研究的直接成果。它主要包含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1.问题提出:主要阐明课题产生的过程,即我遇到了什么问题,出于一种什么考虑来研究这个课题。它主要交待课题提出的背景,说明选题原因和理由,交待研究目的和思路。同时,它需要从目标要求、现状分析、研究目的这三个方面来回答问题,揭示出目标要求(大背景)与现实状况(小背景)之间的矛盾和问题,说明正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才开展这方面研究的。

2.研究对象与步骤:①研究对象:把什么人作为研究对象就写谁,具体到班级。②研究步骤:完成任务的时间划分以及成果形式。总的研究任务分几个阶段,或分几个方面完成,每阶段的时间安排,成果形式。研究步骤可以列表表示,也可以文字叙述表达,只要把研究所经历的步骤写清楚就行。

3.研究过程与方法:①研究方法:完成该课题研究任务所用到的诸如调查法、案例研究法、经验总结法等教育研究方法,并要阐明每种方法用于研究什么具体问题。②研究过程:就是把研究步骤具体化。研究过程要突出以下问题:一是研究工作一步一步怎么做的,但千万不能报流水账,不能把“研究步骤”复制一遍。二是如何运用微型课题研究方法开展研究的,即怎么进行调查研究、案例研究和经验总结的,要充分体现是如何运用教育研究的方法来解决教育教学实际问题,遵循教育规律进行理性思考的这样一个过程。如采取问卷调查法,那就要阐明问卷是怎么设计的、在什么时间向哪些人做了调查、问卷回收情况、调查统计与分析、调查结论及报告等,最后需要把问卷附在报告后面作为佐证材料。总之,在阐述研究过程时,通常是先说理,后举例。

4.研究成效:主要阐述三方面的内容:一是认识成果,即在研究过程中,研究者获得了哪些新的认识,丰富了哪些观点,对这个问题的感悟与思考等。二是操作技术成果,即在问题解决过程中所形成的操作技术、路径、模式、方法等,并用高度概括的文字呈现出来。三是效果,这些问题的解决促进了学生进步、教师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和质量的提升等。

5.问题讨论与建议:①问题讨论:主要是讲研究的不足。回顾研究过程,觉得还有哪些欠缺的地方,也就是有待于进一步加强的地方。不要多,两三条主要问题即可。②建议:结合研究中的经验和教训,提醒别人开展类似研究应该注意的问题,提供有益的启示。

6.附件:主要是列举报送的附加材料,即成果清单、必要的成果复印件、参考文献等。

微型课题形式的多样性决定了其研究报告撰写的灵活性,比如教学日记、教学随笔、教育叙事等,报告的呈现形式就可能是系列文章组成,因此,以上结构仅供参考,老师们可根据需要或个人喜好产生一些变式。

结题报告格式及如何写结题报告

结题报告的格式

结题报告的写法没有固定的格式,但有大致的框架结构。课题结题报告不同于课题报告。课题报告侧重于研究成果的表述,而结题报告则侧重于回顾过程和评价成果。从应用写作的角度考察,课题结题报告可以分为标题、前言、正文、结尾和附件等5个部分。

一、结题报告的标题:

课题名称和文种——结题报告。

二、结题报告的前言:

简述课题概况,包括课题来源及级别、历时,对课题成果的总体评价及作用意义。

三、结题报告的正文:

主要包括三个部分。

(1)课题的一般情况,阐述列题的背景;指明课题目标、研究思路及原则;说明研究历时及阶段,并分析各阶段的主要工作和特点。

(2)课题的研究成果,简要阐明本课题的基本观点及其逻辑联系;着重揭示本课题的特色和创新之处;强调本课题与实践的关联性,乃至在实践工作中应用的阶段性成果。

(3)课题的评价意见,自我评价——根据国内外、所在地区和同类单位的理论研究和实际工作的现状,对本课题的地位给予正确的定位,并揭示本研究成果的作用及前景。

专家评价——综述专家对本课题的意见,并点明典型评语。

实践工作者的评价——如果本课题在实践中已有应用端倪,则可给出实践者的反馈意见。

四、结题报告的结尾:

对与本课题相关的问题,指出进一步探索的方向;对本课题的应用推广等问题,表明课题组需作出的努力。结尾的写作应视情而定。

五、结题报告的附件:

列具课题组成员名单;附上课题研究过程中已发表的论文篇目,研究成果已被采纳或开始应用的佐证材料,致谢等其他材料。

上述结题报告,在课题鉴定会结束以后,可根据专家意见作适当的修改。然后经课题组长签署后存档。根据课题级别的高低、研究成果的大小、研究者认识的深浅,结题报告将各具特色,但其总体要求是,反映全貌,突出重点。反映全貌,要求撰写者把握从立项到结题的“全程”轨迹,把握课题预定目标、探索重心和研究成果的“全素”关节,把握研究者、评价者乃至实践者的全员意见。突出重点,既需要突出研究成果的创新特色,更需要突出实践中已有效果的评述和将有效果的预测。(摘自:《宁波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3 原题“课题结题报告的框架结构”作者:徐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