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开题报告

重庆工商大学

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

  体育学院 学院  体育教育 专业(  科) 12  1

课题名称:重庆工商大学体育学院学生运动损

                        伤调查分析

毕业论文(设计)起止时间:

 2014    3  5  5  15 日(共 8 周)

学生姓名:  徐融阳    学号:2012171106

指导教师:         蒋愉            

报告日期:                        

重庆工商大学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

说明:

1.      本报告必须由承担毕业论文(设计)课题任务的学生在接到“毕业论文(设计)任务书”、正式开始做毕业论文(设计)的第二周末之前独立撰写完成,并交指导教师审阅。

2.      每个毕业论文(设计)课题撰写本报告一份,作为指导教师、毕业论文(设计)指导小组审查学生能否承担该毕业设计(论文)课题任务的依据,并接受学校的抽查。

 

第二篇:开题报告-信息技术在体育中的应用研究

电子科技大学工程硕士学位论文开题报告
撰写规范说明

第一条 开题报告是工程硕士生论文阶段工作的重要环节,为规范和统一工程硕士开题报告材料,现对其内容和格式做以下说明,请工程硕士生按此撰写。

第二条 工程硕士生在公开开题报告会前应在校内导师和企业方导师的指导下认真填写完成开题报告登记表、论文工作计划表、文献综述三部分材料,并经双方导师同意后方允许参加公开开题报告会。

第三条 开题报告登记表的内容和格式要求如下:

(一)开题报告登记表应包括以下内容,一般不少于3000字:

(1)说明选题来源、选题依据、国内外研究动态;

(2)说明选题在理论研究或实际应用方面的意义和价值;

(3)阐述学位论文中自身研究工作部分,论证完成研究工作拟采取的主要理论、技术路线和实施方案;

(4)说明研究工作要实现的最终目标和研究成果形式。

(二)开题报告登记表采取双面印制,靠左整齐装订,保持原格式不变。

(1)封面,见附件;

(2)纸张限用 A4(21×29.7cm);

(3)页边距为上、下:2.5cm,左为2.6cm,右为2.1cm;

(4)字体采用宋体小四,行间距为固定值18磅;

(5)其中图、表和公式须人工绘制,不得使用扫描或者截屏图片。图、表、公式等与正文之间要有6磅的行间距。图序与图名居中置于图的下方,表序及表名置于表的上方。

(三)开题报告完成,此表经相关人员签字后,交学院研究生教务秘书保存。

第四条 论文工作计划表应保持附件格式不变,在空白处填写论文题目,论文完成日期和各项目的计划完成日期。应保证论文工作量(开题报告通过后)有一年以上的时间。

第五条 文献综述的内容和格式要求如下:

(一) 文献综述应对选题所涉及的工程技术问题或研究课题的国内外状况有清晰的描述与分析,一般不少于3000字;

(二)应保证至少阅读20篇中外文献,其中英文文献不少于5篇。参考文献一般应在文中标注,并按引用的顺序附于文末,其格式可参见《电子科技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撰写格式规范》对参考文献的格式要求和说明。

(三)文献综述采取双面印制,整齐装订,格式要求如下:

(1)封面,见附件;

(2)纸张限用 A4(21×29.7cm);

(3)页边距为上、下:2.5cm,左为2.6cm,右为2.1cm;

(4)字体采用宋体小四,行间距为固定值18磅;

电子科技大学                                                                       工程硕士学位论文开题报告

      学位论文题目:信息技术在竞技体育中的应用研究

工程领域名称:      软件工程        

学     号:         

姓     名:          

校内导师姓名:         

企业方导师姓名:          

硕士生所在单位名称:               

   填表日期:    年 月 日


填 表 说 明

1.      研究生须认真填写本表相关内容。

2.      开题报告内容见《电子科技大学在职攻读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管理暂行规定》

3.      所列栏目填写不下的,可以另加附页。

4.      本表采取双面印制,且保持原格式不变,纸张限用 A4(页边距为上、下:2.5cm, 左为2.6cm,右为2.1cm;字体为宋体小四,行间距为18磅),整齐装订。

5.      开题报告完成,此表经相关人员签字后,须交学院研究生教务秘书保存。


学位论文工作计划表

电子科技大学工程硕士学位论文文献综述

注:1、文献综述加页附后,整齐装订。

    2、纸张限用 A4(页边距为上、下:2.5cm, 左为2.6cm,右为2.1cm;字体为宋体小四,行间距为18磅)。

 3、文献综述应对选题所涉及的工程技术问题或研究课题的国内外状况有清晰的描述与分析,一般不少于3000字。

4、至少应阅读20篇中外文献,其中英文文献不少于5篇。

文献综述

摘要: 本文对信息技术与竞技体育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通过对信息技术的介绍,对计算机运动技术动作分析系统、计算机训练计划管理系统、多媒体等系统进行分析,展现了信息技术在竞技体育领域中发挥的重要作用,体现出信息技术在体育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本文介绍了信息技术和体育以及竞技体育的简单概述,他们之间的研究现状,从而揭示了他们之间的关系,得出发展信息技术在竞技体育以及整个体育界中的重要性,从而加强我国在体育领域对信息技术的研究和传播,促进我们体育以及体育教学的发展。

关键词: 信息技术,竞技体育 ,关系, 重要性

 一 信息技术的概念

    信息技术是研究信息的获取、传输和处理的技术,由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微电子技术结合而成,有时也叫做“现代信息技术”。也就是说,信息技术是利用计算机进行信息处理,利用现代电子通信技术从事信息采集、存储、加工、利用以及相关产品制造、技术开发、信息服务的新学科。信息技术主要包括传感技术、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和缩微技术等。[1][2][3]

传感技术(sensing technology)的任务是延长人的感觉器官收集信息的功能.目前,传感技术 已经发展了一大批敏感元件,除了普通的照像机能够收集可见光波的信息、微音器能够收集声波信息之外,现在已经有了红外、紫外等光波波段的敏感元件,帮助人们提取那些人眼所见不到重要信息。还有超声和次声传感器,可以帮助人们获得那些人耳听不到的信息。不仅如此,人们还制造了各种嗅敏、味敏、光敏、热敏、磁敏、湿敏以及一些综合敏感元件。这样,还可以把那些人类感觉器官收集不到的各种有用信息提取出来,从而延长和扩展人类收集信息的功能。

    通信技术(telecommunication technology)的任务是延长人的神经系统传递信息的功能.通信技术的发展速度之快是惊人的。从传统的电话,电报,收音机,电视到如今的移动式电话(手机),传真,卫星通信,这些新的、人人可用的现代通信方式使数据和信息的传递效率得到很大的提高,从而使过去必须由专业的电信部门来完成的工作转由行政、业务部门办公室的工作人员直接方便地来完成。通信技术成为办公自动化的支撑技术。

    计算机技术(computer technology)则是延长人的思维器官处理信息和决策的功能。计算机技术与现代通信技术一起构成了信息技术的核心内容。计算机技术同样取得了飞速的发展,体积虽然越来越小,功能却越来越强。例如,电子出版社系统的应用改变了传统印刷、出版业;光盘的实用使人类的信息存储能力得到了很大程度的延伸,出现了电子图书这样的新一代电子出版物;多媒体技术的发展使音乐创作、动画制作等成为普通人可以涉足的领域。

缩微技术( microfilm technology)是延长人的记忆器官存贮信息的功能。国外的缩微技术发展很快,美国是缩微技术最发达的国家。例如闻名世界的美国UMI公司是一个收集、贮藏,以及提供文献检索的出版公司,其服务范围包括近一百五十万册历代书籍、期刊、博士论文、档案以及原件。它的产品不包括印刷品、缩微平片,而且提供机读信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该公司利用所谓技术,抢救了答应博物馆的许多珍贵文献。迄今为止,该公司存有自15世纪至今的10万众世界各地的绝版书。[4][5][6]

二、体育以及竞技体育概述

    体育是人类社会发展中,根据生产和生活的需要,遵循人体身心的发展规律,以身体练习为基本手段,达到增强体质,提高运动技术水平,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丰富社会文化生活而进行的一种有目的、有意识、有组织的社会活动,是伴随人类社会的发展而逐步建立和发展起来的一个专门的科学领域。体育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7][8]  

    1.体育的广义概念(亦称体育运动)是指以身体练习为基本手段,以增强人的体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丰富社会文化生活和促进精神文明为目的的一种有意识、有组织的社会活动。它是社会总文化的一部分,其发展受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的制约,并为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服务。   

     2.体育的狭义概念(亦称体育教育)。是一个发展身体,增强体质,传授锻炼身体的知识、技能,培养道德和意志品质的教育过程;是对人体进行培育和塑造的过程;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一个重要方面。   

     3.竞技运动亦称“竞技体育”。指为了战胜对手,取得优异运动成绩,最大限度地发挥和提高个人、集体在体格、体能、心理及运动能力等方面的潜力所进行的科学的、系统的训练和竞赛。含运动训练和运动竞赛两种形式。特点是:1) 充分调动和发挥运动员的体力、智力、心理等方面的潜力;2) 激烈的对抗性和竞赛性;3) 参加者有充沛的体力和高超的技艺;4) 按照统一的规则竞赛,具有国际性,成绩具有公认性;5) 娱乐性。当今世界所开展的竞技运动项目是社会历史的产物。远在公元前700多年的古希腊时代, 就出现了赛跑、投掷、角力等项目,发展至今已有数百种之多。普遍开展的项目有田径、体操、篮球、排球、足球、乒乓球、羽毛球、举重、游泳、自行车等。各国、各地区还有自己特殊的民族传统项目,如中华武术,东南亚地区的藤球、卡巴迪等。其发展与国家、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科学技术密切相关。[9][10]   

    4.体育的本质。是指体育所固有的根本特性,是人类社会的一种身体教育活动和社会文化活动。[11][12] 

5.体育的本质特点。就是以身体练习为手段,发展身体,增强体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社会发展服务。它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受一定的政治、经济制约,并为一定的政治、经济服务。体育具有自然的和社会的两重属性。自然属性如体育的方法、手段等;社会属性如体育的思想、制度等。[13]

三、信息技术与体育的关系

体育,是一门涉及自然、社会、心理(思维)、技术诸领域的综合性学科,它随着社会的生产而生产,也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在由传统体育向现代体育的转化中,其内涵和结构也在不断的发生变化。随着体育向现代化、社会化、国际化发展的趋势,信息技术在竞技体育中发挥着越来越大、越来越神奇的作用。[14][15]

1 计算机运动技术动作分析系统

   运用计算机技术,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计算机数据库软件图像学和录像技术及运动生物力学分析方法结合起来,用现代科学的方法描述运动,把运动特征数量化,规格化,然后精确完整的进行分析和比较。

2 计算机训练计划管理系统

   计算机为科学的训练管理计划提供了可能,运用计算机进行训练计划的研究制定,对运动员竞技能力的现实状态经济潜力,训练条件进行科学的分析计算,可以准确的比较运动的训练状态,做出科学的预测,并能够系统,完整,规范的储存训练信息,在不同的训练阶段确定适宜的训练量和负荷强度。

3 多媒体技术

多媒体技术(Multimedia Technology)是利用计算机对文本、图形、图像、声音、动画、视频等多种信息综合处理、建立逻辑关系和人机交互作用的技术。就是利用电脑把文字、图形、影象、动画、声音及视频等媒体信息都数位化,并将其整合在一定的交互式界面上,使电脑具有交互展示不同媒体形态的能力[16]

多媒体体育教学是在体育课堂教学中引入以计算机为核心的现代化教学工具和手段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它是当前体育教学改革前沿的一项重要内容,代表了体育课堂教学模式发展方向。利用计算机的快速计算、人机对话、图形和动画功能,采用文字、图形、声音、动画模拟等手段,完成传统体育教学方法中不易或不能完成的教学任务。

    体育需要信息技术,信息技术推动体育的发展。因此,信息技术与体育联姻、科技信息技术兴体育不仅是我国体育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也是实现体育科学化、现代化的客观要求,是体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21世纪是信息化的世纪,信息作为一门科学,被誉为当今世界发展的四大科学(生命科学、材料科学、信息科学和环境科学)之一。竞技体育的发展和运动员运动成绩的提高以及我国体育教学的改革和发展,也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信息技术。本文拟就现代信息技术在体育中的应用进行探讨。

四、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1.自20世纪电子计算机发明以来,计算机信息技术就与体育结下了不解之源。1964年电子技术首次应用于东京奥运会。1988年汉城奥运采用了计算机技术,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采用了卫星通信技术,1996年亚特兰大、20##年悉尼奥运会电子技术与网络电子商务大放异彩。信息技术无疑已经融入到体育当中,是体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体育事业也迅速的发展起来。国家政策的支持,先进技术设备的运用等,使我们体育事业蓬勃的发展起来。奥运会,亚运会等项目的举行直接体现了我国体育事业飞速发展,然而我国体育与国外体育相比较而言还是存在很大的差距。

    欧美等体育强国的信息科学技术的发展、普及和先进性,对信息资源的广泛重视和应用,均已达到很高的程度,我国目前尚处于发展阶段。因此,我国体育工作者要敢于面对世界信息技术的崛起与挑战,在21世纪信息化数字化时代之际,力争提高我国体育整体实力,逐步缩小与欧、美体育强国的差距。
     2.我国未来体育的发展趋势与我国社会经济需要的多样性和变动性密切相关。当前的体育体制改革也在向多样性和灵活性方面努力,以求避免与社会政治与经济发展的不适应。从当前世界体育运动的发展趋势和我国未来社会发展的可能性,对我国未来体育的发展趋势作如下分析:
  (1)体育科学研究飞速发展。体育科学化是现代体育的基本特征,体育科学化向高深发展将成为广大体育工作者不断努力的奋斗目标。体育科学属于人体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愈来愈受到世人的重视。由于现代化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电子计算机、光电技术、遥控遥测技术等在体育科研领域中将被广泛运用,使人们对体育运动的本质和规律的认识更为深刻。具体地说,由于各先进的科学技术在不断涉及未来体育,竞技场上的角逐实际上也就是科技的竞争,先进的科学化训练手段和方法,将使运动成绩得到新的突破。

当今社会,信息已经成为现代体育的主要因素和基本条件,未来体育更是如此,随着信息技术的进一步应用,如何在庞大信息堆里尽可能快地运用信息于体育训练,缩短信息利用的流程,是未来体育发展所必需考虑的首要问题。这是因为新的体育理论、观点的建立和发展,都需要有更多的信息来维持,信息起到支配体育发展的作用。
  随着体育科技的高度发展,新兴的边缘学科不断产生,新的运动技术将层出不穷。近几年来,为了加快我国体育运动发展的步伐,对体育科技人员的培养得到普遍重视,这是我国走向体育科学化的重要标志之一。我国未来体育的发展必须要求加速培养高质量的体育科学技术人才,使目前开创的良好局面得到稳定并不断发展。因此有效地协调好今后在体育科学领域中基础理论和应用科学人员的培养仍将是一项重要任务。[17][18]

   (2)体育向社会化、多样化不断发展。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将促使体育社会化进一步加深,同时也促使体育向多样化发展

   (3) 体育的商业化程度将进一步深化。社会商品经济的不断发展,体育在商品经济浪潮的强烈冲击下将不可避免地卷入其中。
   (4)体育职业化形成和进一步扩大  自奥运会部分项目对职业运动员开放以后,世界竞技运动员职业化倾向日益明朗,这种专一职业、专一管理、专一投资、专一发展的形式已成为实现体育事业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

(5)校体育教学过程的完善和终身体育思想的实施。学校体育教学是一个连续不断的过程,未来的体育教学将从教育与体育的目标出发,联系社会经济的发展,运用现代教育学、体育教学原理、心理学等相关科学的最新成果,按照人类认识的特点,生理规律,运动规律及教学规律,设置和实施大、中、小学的体育教育体系、课程结构、教学的组织形式、方法和手段,更科学、合理地培养社会所要求的全面发展和身体健康的人才。[19][20]
  终身体育思想是当今世界体育发展的一个潮流,主要是指每一个人都应该不受年龄、性别、地位和职业的限制,终生从事体育活动。体育活动不只是学校体育的范围,还包括了社会各阶层人员经常进行的体育锻炼。终身体育思想将影响到体育的改革和社会体育的发展,这将在学校体育和社会群众体育的组织、对象、内容、方法和管理等方面得到体现。

参考文献

      [1]王善胜 王芬.金牌背后是科技大战[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1997

      [2]马铁.体育信息学科的发展与展望[J].体育科学.1999.3

      [3]赵伟.信息产业研究的由来和现状[J].津图学刊.1999年.2

      [4]孔卉.浅谈我国体育信息学科的发展[J].辽宁体育科技.1999.5

      [5]孟宪林 李柳.试析奥运金牌得科技含量[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1998.1

      [6]王秉彝.体育科研数学方法[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

      [7]田麦久.运动训练科学化探索[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8

      [8]钱津.现代信息技术在竞技体育中的应用[J].福建体育科技,2002.4

      [9]王桂兰.因特网对体育信息科学发展的影响[J].北方工业大学报.2000.4

      [10]王永盛.现代信息科学技术的发展及其在体育科研中的应用[J].中国体育科技.1998.7

      [11]周威 熊国庆.现代科技对中国体育的影响[J].体育学刊.2002.2

      [12]刘卫民,李 平.体育教学中实施心理健康教育论纲[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3

      [13]叶敏.体育科技大战[J].少年儿童出版社1998.7

      [14]Durkheim. Sociological Methodology. Beijing: China Press.1998

      [15]Ruth Benedict. Cultural patterns. Beijing: Joint Publishing.1992

      [16]D. Douglas and so on. Introduction to Sociology of Deviance. Shijiazhuang: Hebei People's Publishing House.1997

      [17]F. D. Wolinski [United States]: Health Sociology. Beijing: Social Sciences Academic Press, 1999

      [18]A novice-expert comparison of (intra-limb) coordination subserving the volleyball serve
Human Movement Science, Volume 16, Issue 5, October 1997,
Jacques Temprado, M. Della-Grasta, M. Farrell, M. Laurent

      [19]于 勇. 体育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J]. 湖北体育科技2005.3

      [20]陈志良.高科技与体育[J].科学普及出版社.1999.4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