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党建述职报告

XX社区20xx年度党建工作述职报告

XX社区党支部书记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大家好:

按照XX街道党工委关于社区书记述职的要求,结合我社区实际情况,做如下述职:

一、一年来工作开展情况 1.认真落实党建工作职责,打造服务型干部队伍。我社区现有1个党支部,共有党员66人,其中大专以上学历36人,20xx年新迁入党员15人。20xx年,我能够按要求带头指导社区党建工作,组织政治理论学习,打造服务型干部队伍。党支部坚持每月一次中心组学习,社区工作人员坚持每周五理论学习制度,交流心得,通过政治学习结合工作找差距,用于指导工作、推动工作,由此启发了社区工作人员的干劲;根据社区成员各自的特点,科学分工,层层制定岗位目标,明确具体职责,继续推行“网格化管理”制度,每名社区干部都是“格长”,负责自己“网格”内的各类事项的沟通、协调、落实;进一步完善制度,落实XX街道党工委的各项规定,定期召开党支部会议,落实工作10件。通过社区全体工作人员的努力,20xx年我们社区获得无邪教创建示范社区和无传销社区先进称号。

2.实施“先锋模范、战斗堡垒”工程,提高社区党员干部服务居民的能力。进一步落实基层党建工作责任制,切 1

实承担领导责任,靠前指挥,掌握情况,使各项措施得到贯彻落实,使社区党员干部的宗旨意识、创优争先意识不断加强。工作中,我们根据各类不同群体实行“分类”服务,做到“五服务,五到位”。即为弱势群体服务,解决困难到位;为老年人服务,精心照料到位;为青少年服务,关心帮教到位;为矫正人员服务,监督管控到位;为弃管楼居民服务,沟通协调到位。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在党员的管理上,坚持“严”字当头,通过建立健全规章制度等方式,对党员进行规范化、制度化管理,党员干部的工作作风有了明显转变,有效地提高了工作效率,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树立了社区党支部良好形象;在党员的发展上,我们坚持“成熟一个发展一个”的原则,从源头上保证党员队伍的质量,为党组织输入新鲜的血液。

3.夯实党建工作基础,积极建设“便民服务型”党组织。党建工作有效的促进了各项常规工作的开展,今年以来,我社区为居家养老的前期开展做了充分的核查准备;圆满完成了为期半年的全国第三次经济普查;关心下一代工作长期有效的进行;协助社区内妇女微利创业无息贷款项目,使辖区内下岗女工和无业女性得到了很好的创业机会,真正实现下岗再就业。社区党支部根据实际情况,大力宣传免费职业培训政策,积极搜集岗位信息,鼓励失业人员零活就业,将社区的为民服务延伸,由点带面,有力促进保民生、保稳定、促和谐的社会效应。努力建设“便民服务型”党组织,充分发挥党群义工的志愿服务作用,提高党员的服务质量和水 2

平。为社区建国前老党员陈桂兰、殷书婷家打扫室内卫生多次;雪天为方便居民出行为弃管楼楼道清理积雪;五四青年节我社区全体工作人员利用发放宣传单方式向青年宣传五四运动的由来以及其意义;与环保局开展了“珍爱生命 保护环境 造福人类”为主题的环境保护宣传活动;七一来临之际,与鸡西和美妇产医院联合举办“相约健康行,专家直通车”免费义诊活动。为居民和党员量血压、测血糖,并由主任医师石艳君做了常见疾病的预防知识讲座,在活动中共发放宣传单50余份、手册30本,达到了很好的宣传、服务效果.8月为社区十余户老年人安装“一键通”,一键通服务的开展,让辖区老人能够享受到更多、更优质的居家服务,增强社区居民幸福感。

4.加强作风建设,深入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按照 “四必谈”要求,与社区干部谈话6人次,累计谈心谈话3小时,征求意见建议7条,向对方提出的意见建议6条。深入群众,采取召开座谈会形式,与群众“面对面”谈心8余人次,征求意见16余条,通过听取意见和检查对照,发现并解决了“四风”问题5例。对与民争利,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和突出问题进行专项治理。通过专项整治,社区工作人员的凝聚力、战斗力得到提升,工作作风明显改善。充分发挥“双报到”党员的作用,取得显著成效,自党员双报到进社区活动开展以来,XX社区已有430名党员来报到,其中建井医院8人、矿务局物资供应部19人、国土资源局117人、环保局36人、中级法院34人、市检察院7人、实 3

验中学148人、个人报到61人。社区党支部与双报到的党员共同对社区内的困难群众进行了走访慰问,通过各种途径解决群众实际困难,让他们感受到了党组织的关心。实施反腐倡廉工程,增强廉洁自律的自觉性。进一步加强对社区党员的廉政准则和警示教育,定期组织社区党员观看反腐教育影片,结合群众路线教育,查找自身廉政建设过程中的薄弱环节,强化党支部的监督检查作用。同时结合廉政风险点的自查活动,科学规范了业务流程,共查找出岗位风险点3个,制定防范措施5条,极大地调高了社区干部廉洁自律的主动性与自觉性,形成了不敢腐的惩戒机制,不能腐的防范机制,不易腐的保障机制。

二、存在的问题及下步打算

我社区20xx年,党建工作取得的一点成绩是xx办事处党工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XX社区广大党员群众共同努力的结果,是社区群众支持的结果。抛开成绩,冷静反思,我社区党支部党建工作实际上还存在不少问题和不足,如党支部领导班子的整体工作水平还不适应新形势的需要,其战斗力还有待提高;个别党员素质较低;党员年龄结构老化等问题都有待于继续认真解决。就我个人而言,也还存在政策理论水平不够高、党建工作经验欠缺等问题和不足。

在今后的党建工作中,我将继续完善自己,努力弥补自己的不足,在此基础上,充分履行好社区党支部书记的职责,围绕领导班子好、党员队伍好、工作机制好、工作业绩好、群众反映好的“五好”目标,团结党支部班子成员一道,改 4

进工作方法,进一步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努力在社区党支部战斗力上实现新提升、在党员自身素质上实现新提升、在党员队伍生机活力上实现新提升、在社区党建制度化水平上实现新提升。切实增强党的基层组织服务能力,为实现XX社区,健康快速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5

 

第二篇:社区党建资料

松山区街道社区党建工作调研报告

2006-11-1 10:04:36

中共赤峰市松山区委组织部

为切实加强和改进街道社区党的建设,根据市委组织部的工作部署,结合松山区实际,我们组织人员对全区街道社区党建工作进行了深入调研。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松山区于20xx年9月挂牌成立4个街道,20xx年10月组建玉龙街道,20xx年末又新成立3个街道筹备处。目前,3个筹备处筹备工作正在有序进行,党建工作还没有全面展开。5个街道辖24个社区,总面积33.84平方公里,人口65184人;共有街道干部83人,其中科级领导干部25人,一般干部58人;有社区干部82人,其中社区书记、主任23人,一般工作人员59人。5个街道党工委下设1个社区党总支、53个党支部,其中街道机关支部13个、社区支部22个、“两新”组织党支部18个。共有直管党员1056名。

二、工作现状

近年来,着眼于加快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根据新时期党建工作的新要求,在工作摆布上,我们有意识地把党建工作重心由以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为重点,向以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和城市基层组织建设并重上转移,特别是加大了街道社区党建工作力度,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实践。

(一)健全组织体系,努力构建社区党建工作新格局

我们本着有利于服务管理、居民自治和资源整合优化的原则,重点加强了社区三大组织体系建设。一是加强了垂直式领导组织体系建设。在基本实现“一社区一支部”目标的基础上,进一步创新街道社区党组织设置,将党组织向小区和楼栋延伸,先后建立了1个社区党总支、4个楼栋党支部、16个楼道和小区党小组;针对“两新”组织大量落户街道社区的实际,将党组织向“两新”组织延伸,及时组织派出了党建工作指导员指导“两新”组织党建工作,已经在具备条件的18家“两新”组织建立了党支部。目前初步构建了在纵向上有街道党工委——社区党支部——居民楼栋或小区党小组;在横向上以街道社区党组织为基点,向四周呈发散型的领导组织体系。二是加强了民主式群众组织体系建设。在普遍建立居民委员会的基础上,社区建立了社区居民代表大会,部分小区通过业主大会选举成立了业主委员会,部分有条件的社区还积极探索开辟了“社区居民论坛”,吸纳本社区居民代表、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等各层面人员参加,定期召开会议,集中商讨解决一些事关社区居民切身利益的事情,居民自治意识和自我管理能力明显增强。三是加强了协调式合作组织体系建设。工作中,我们注重整合资源,成立了由街道社区党组织牵头、社区单位党组织参加的街道社区党建工作协调委员会、社区党建工作联席会等党建工作协调议事机构,建立了双向制约激励制度,辖区单位党组织评选先进、接受考核,要听取街道社区党组织的意见;区委考核街道党组织的工作情况,也要征求社区单位党组织的意见,有效地调动社区单位党组织参与社区建设和管理的积极性、主动性,初步形成了共驻共建、资源共享的社区党建工作局面。

(二)强化教育管理,精心打造一流的班子和干部队伍

我们始终把打造一流的街道社区班子和干部队伍作为推进社区党建工作的关键环节,突出抓了以下三个方面工作。一是选好配强班子和干部队伍。采取从乡镇、区直机关中“派”,

从原居委会干部中“选”,面向社会“考”,从大中专毕业生中“招”等多种措施,把一批政治素质高、年富力强、善于做群众工作的优秀人才选拔调配到了社区工作者队伍。20xx年,我们采取面向社会公开考录的方式,为玉龙街道招聘了16名社区工作人员;20xx年末,结合乡镇机构改革,把12名基层工作经验丰富的年轻干部调整到了街道班子队伍中。目前,全区街道班子成员平均年龄43.6岁,大专以上学历达100%;街道干部大专以上学历达88%;社区干部平均年龄37.3岁,中专以上学历达90%,全区街道社区班子和干部队伍知识、年龄、专业结构进一步趋于合理。二是加强学习培训,着力提高干部队伍整体素质。我们将街道社区干部培训工作纳入全区干部教育培训整体规划之中,每年分层、分批对街道社区干部轮训一遍。大力实施“走出去”和“请进来”战略,几年来相继组织7批街道社区干部参加中央、自治区和市委党校举办的专题培训班学习,组织23批、300多人次街道社区干部到青岛、通辽、长春、沈阳等地参观考察学习;先后聘请了21名全国优秀社区工作者、外地专家及党校讲师在培训班上授课。不断加大干部实践锻炼力度,选派11名政治素质高、有基层工作经验的街道干部到社区兼任支部书记;每年都选派部分熟悉工业、懂管理的街道社区干部到企业挂职锻炼;20xx年选派了8名社区干部到红山区社区“横挂职”。通过教育培训和实践锻炼,广大街道社区干部的整体素质和实际工作能力得到了明显的提高。三是完善工作机制,促动工作规范化运作。在决策上普遍推行《科级领导集体重大问题议事规则》,确定了议事底线和议事范围,确保领导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规范化;在运行上实行责任制,年初制定责任目标,层层签订责任状,年终进行考核奖惩,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运行机制;在政务上推行公开制,对社区低保、公益性岗位和发展党员等重点工作予以公示,增加工作的透明度;在服务上实行承诺制,对重点难点问题设领导接待日,工作定时限、定质量;在接待上实行首问制,来访有登记,接待有人员,严格按制度办事,规范了街道社区干部的工作行为,有力地促进了各项工作规范开展。

(三)创新机制和载体,积极探索党员发挥作用的有效途径

适应“单位人”变成“社区人”、大量离退休人员和下岗职工走进社区、党员队伍不断壮大的实际,我们在充分调查摸底的基础上,从创新机制载体入手,对党员发挥作用的有效途径进行了积极探索。一是创新管理机制,对不同类型党员实行分类管理。对在职党员通过与党员所在单位建立双向联系、双向监督、双重管理制度,加强与社区单位党组织的联系,规范在职党员“八小时之外”的管理,实行“共管”;对流动党员通过建立流动党员临时党组织、党员联络站,印制“党员双向联系卡”和党员通讯录,加强与流动党员的联系与沟通,实行“联管”;对离退休职工党员、下岗失业职工党员,通过接转组织关系,建立独立党支部或联合支部,实行“直管”,党员管理机制进一步完善。二是创新活动载体,为党员发挥模范作用搭建平台。在下岗职工党员中,采取“双助”促“双带”的形式,开展了“一帮一”、“一带一”活动,帮助解难题、理思路、强技能,引导他们走上一条自己带头再就业,进而带动其它下岗职工再就业的发展路子;在离退休党员、在职党员中开展了系列志愿者服务活动,组建党员志愿者服务队,设定“党员先锋岗”,划出“党员责任区”,让他们担任治安巡逻员、卫生监督员等“义务八大员”。目前,全区党员志愿者服务队已发展到50支、2600多人,并且服务领域不断延伸和拓展,在计生、再就业等具体工作发挥了积极作用,有力地推动了社区工作的顺利开展。

(四)强化社区服务,着力解决群众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我们把服务群众作为街道社区党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拓宽服务渠道,创新服务方式,健全三级服务网络,组织开展了系列便民利民活动,着力解决社区居民生产生活中

的实际问题。围绕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充分利用区就业指导中心、社区服务站、社区“4050”服务社开展了劳动再就业服务和家政服务,培育再就业基地2个,累计开发就业岗位903个,安置人员1300多人;举办职业技能培训班34期,培训人员4200多人次;输出和转移劳动力3900多人。围绕促进城乡居民增收、财政收入增长这一目标,开展了“双提包扶工程”,每年安排90多名街道社区干部包扶240多户低保户,帮助他们拓宽致富渠道、提高致富能力。三年来,为包扶户提供就业岗位近500个,安置就业人员600多人,提供致富信息1200多条。围绕救助社区困难群体,启动了“爱心超市”工程。目前,有4个“爱心超市”正式运行,已累计募集资金物品折合人民币8万多元,为450户困难户办理了救助卡;开展了捐资助学活动,累计募集捐资助学资金近3万元,救助大中小学生32人。围绕丰富社区居民生活,依托“五?一”、“六?一”、“七?一”等重大节日,积极开展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文体娱乐活动。几年来,全区街道社区共开展各种文体娱乐活动300多次,极大的丰富了社区居民生活,营造了健康文明、积极向上的社区生活氛围,增强了社区党组织的凝聚力和亲和力。

(五)加大投入力度,切实为街道社区党建工作提供强有力的物质保障

经费不足、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是我区社区党建工作健康发展的一个“瓶颈”。针对这一实际,我们把社区办公用房、党员活动阵地及配套设施建设作为社区党建工作的关键问题,不断加大投入力度,实行重点推进。一是努力改善办公条件。采取区政府投一点、街道筹一点、争取上级支持一点、区直部门帮一点、社区单位助一点的“五点”投入的方式,总计投资500多万元,解决了16个社区、1700多平方米的办公用房及活动场所;采取以党费为主、街道和社区单位共驻共建相结合的投入方式,投资20万多元,为各社区安装了电话、配备了微机,为6个社区配备了电教设备和音像资料,在13个社区建立了图书室或阅览室。二是健全服务网络。立足于改善社区医疗条件,街道与卫生部门共同筹划,建立了16个社区卫生服务室;结合街道派出所的组建,在社区建立了治安警务室,基本实现了“一区一室”和“一区一警”的目标;致力于解决社区再就业,每个街道建立了社会保障事务管理办公室;着眼于方便群众, 9个社区建立了家政服务中心,等等。三是强化配套设施建设。采取共驻共建、政府投入、街道自筹的多种投入渠道,几年来,投资300多万元,硬化10条社区巷道,在部分社区建起了门球场、篮球场和休闲广场,极大地方便了居民的生活。四是落实保障激励措施。我们将社区干部工资全部纳入区街两级财政预算,每年出资近10万元为街道社区干部缴纳养老、医疗、失业等社会保障基金,部分街道为一线工作人员缴纳了意外伤害保险,解除了干部职工的后顾之忧。根据年度各社区及干部考评情况,及时兑现目标责任制,每年各街道总计拿出2万多元资金奖励先进社区和优秀街道社区干部,从而很好地调动了干部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营造了融洽和谐、团结奋进的工作环境。

三、问题和不足

通过调研,我们感到,由于工作起步较晚、基础较弱、规范化水平比较低,在街道社区党建工作中还存在一些问题:

(一)思想认识滞后,社区党建工作还没有引起普遍的认同和重视。一是部分党员认同社区党组织的思想淡薄。不同层面上对社区党建的一些滞后思想认识还大量存在,并与不断推进的城市社区党建工作正发生着冲突和碰撞。二是社区单位党组织参与社区党建的思想淡薄。有些单位认为社区党建应当由街道社区党组织承担,对他们来说是“份外事”,且本单位党建任务已经不少,参与社区党建工作过程中不愿投入过多的精力,没有真正形成共建合力。三是在职党员自觉投身社区党建的思想淡薄。在调研中发现有相当一批在职党员,“单位党员意识”较强,而“社区党员意识”相对较弱,他们还没有意识到自己作为社区居民的一员与社区党建的相关性,没有认识到身居社区参与社区建设是自己应尽的义务。

(二)社区经费投入不足,工作缺乏必要的物质保障。社区党组织承担着领导、协调社区各方的作用。然而,投入到社区的财力、物力相对于社区党建的高要求,显得明显不足。一是责权利不统一,工作难度大。街道(镇)社区对应的上级部门多,涉及社保、治安、计生、绿化、城建、卫生等各个领域,但相关职能部门都没有按“权随责走,费随事转”的原则,将相应的职能、权利下放,导致矛盾、问题解决不畅,失去了群众对社区工作的认可。二是社区组织人员少,待遇低。就目前情况来看,一方面,大多数社区工作人员在2-5人,最多的也不过5至6名;另一方面,社区工作人员工资普遍较低,平均在500多元左右,与其承担的任务极不相适应,而且社区工作人员基本都是专职的,还有一部分是考录的从大中专毕业生,都需要用这些工资养家糊口,这样的工资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社区工作者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的发挥。

(三)社区党建工作横向协调力度还不够大。目前,社区单位参与社区建设较多的停留在临时性工作这一层面,在发掘自身优势,为社区提供活动场所和建设资金、带头宣传社区党建工作、督促在职党员参与社区党建等方面显得较为薄弱,尚未实现全面意义上的“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受利益观念的影响,关系好坏往往与经费支持的多少成正比,工作的临时性、随意性较大,尚未形成持久的推动力。

(四)在职党员参与社区党建活动的激励机制还比较缺乏。尽管制定了在职党员与街道社区建立双向联系、双向管理的有关制度,要求党员主动到社区报到,积极参与社区建设与管理。但由于对在职党员实行单位与社区双重管理和监督制度尚未完善,在职党员到社区登记报到这一制度尚未全面推开,大部分在职党员尚未到社区党组织登记报到,亮出党员身份,即使已经登记报到的在职党员,由于其单位对此未作相关硬性的要求,尤其是一些条管、级别较高单位的在职党员的管理难以到位。

(五)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严重制约了各项工作的深入开展。一方面有关政策得不到有效落实。市委、市政府20xx年34号文件关于新开发建设的小区要为社区提供80平方米以上的办公用房的规定,虽然经过多方努力,但涉及各方面的利益,这一政策难以落实到位。另一方面投入力度不大,投资渠道不多。虽然上级有关部门以项目建设的形式对社区进行了一定扶持,但没有形成一个固定的、有计划的投入机制;政府对城市社区建设部分支出纳入了财政预算,但主要安排的是工资和办公经费,没有安排过多的资金用于基础设施建设;社区单位在办公用房和活动场所建设使用上给予了一定支持,但支持力度不大,没有真正形成资源共享、共驻共建的工作机制,致使社区基础设施建设还很难适应新时期开展街道社区党建工作的需求,就我区而言,全区社区办公用房产权自有的只有6个,19个社区办公用房只有40平方米左右,有8个社区没有固定的办公用房,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社区党建各项工作的深入开展。

(六)党在城市工作的覆盖面有待进一步扩大。近几年来,“两新”组织如非公有制企业、中介组织等大量产生,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在各级党组织和党务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两新”组织党建工作覆盖面得到了拓宽,但总的来说不适应的情况比较明显,“两新”组织党组织覆盖面不够广,还没有做到哪里有群众,哪里就有党员、党组织。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流动人口的增多,企业转制后下岗职工和失业人员都居住社区,许多离退休干部、职工的管理服务也交由社区负责,许多“单位人”变成“社会人”,这其中不少是党员,对这部分党员缺乏有效地教育管理,致使这部分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发挥的不理想。

四、建议和对策

(一)提高认识,切实增强做好街道社区党建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首先,街道社区是人口和人才最为密集的地方,人口密集度远远高于农村,具有大学以上文化和技术专长的人才,大部分都集中在城市社区。人口和人才的高度集中,决定了党的建设在这个领域只能

加强不能削弱。其次,街道社区是社会生活方式多样化最突出的地方。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一些传统的生活观念发生了重大变化,居民越来越追求丰富多彩的生活,求知、求美的要求越来越高,也越来越多样化,且这种多样化带有明显的自发性、随意性和不确定性。因此加强对群众文化生活的服务和引导,是街道社区党建必须尽快研究的一个课题。再次,街道社区是社会组织形式多样化最突出的地方。大量“两新”组织的快速发展,给基层社区党建工作带来了新的课题,必须因势利导,加强管理,把握好基本方向和着力点。要以 “五个好”目标为总抓手,按照组织覆盖、工作覆盖和凝聚力覆盖的工作思路,提升党在“两新”组织的影响力和凝聚力。

(二)构建社区“大党建”工作格局,积极探索社区党建工作新路子。 一是要健全社区组织网络。着眼于城市发展的现实需要,科学规划,整体部署,积极创新党组织设置,不断把党组织向小区、楼栋、“两新”组织延伸,努力构建横向纵向协调发展的社区党建组织体系。二是切实担负起对“两新”组织的政治领导。按照“同步筹建、属地为主”的原则,做好新经济组织、社会组织的党组织建设工作,凡有3名以上正式党员的,都要建立独立的党支部;对没有党员或正式党员不足3名的,要按照地域或行业归口管理的原则,明确有关党组织负责联络,成立联合支部或行业支部,同时注重加强入党积极分子的教育培养和发展党员工作,为建立党组织创造条件。三是树立社区“大党建”思想,在继续抓好街道社区党建工作的基础上向社区单位的基层党组织拓展。要加强与辖区内党组织的横向联系,进一步动员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参与社区建设,逐步形成内外并举合力推进社区党建工作局面。四是加强各类党员的教育管理。对于街道社区所属党员要坚持实行“直接管理”,教育引导街道社区所属党员在各自的岗位上,充分发挥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对驻社区党员要实行“双重管理”,要采取党员联系卡等形式,定期将他们在社区的表现向所在单位党组织反馈;辖区单位党组织要支持和鼓励党员积极参与社区建设,并在评先选优时,征求社区党组织的意见或建议。对于流动党员、未就业大中专毕业生和复转军人党员要实行“协助管理”,要结合实际建立流动党员活动站,为流动党员安好家。对下岗职工党员要实行“委托管理”,要针对他们的特点开展教育活动,培训和支持他们带头再就业。对离退休党员要实行“共同管理”,离退休党员的行政管理可保留原单位不变,党组织关系转到所在社区,由社区党支部担负起教育管理的主要责任。

(三)拓宽渠道,建立多元化的社区基础建设资金投入机制。采取区政府投一点、街道自筹一点、争取上级支持一点、区直部门帮一点、社区单位助一点的“五点”投入方式,多方筹措资金,加大投入力度,逐步改善社区基础条件和服务环境。按照“服务基层、费随事转”的原则,积极推进政府各职能部门对城市社区建设的支持和帮助。研究制定有关建立社区多元化投入创新机制的措施和办法,实行优惠政策,让利于民,鼓励市内外区内外、各所有制领域、各行业的各类主体和参与者敢于积极投入社区基础建设,努力构建内外并举全力推进基础设施建设的工作局面。

(四)整合资源,积极探索建立共驻共建的长效机制。教育引导全区各单位和部门,无论是区属,还是行业、系统垂直单位,积极为社区党建和社区建设提供必要的人力、物力、财力上的支持和帮助,把各街道和部门的资源优势整合为推进社区建设的优势,真正实现资源共享、设施共建、实事共办、共谋发展,务求社区建设取得实效。各街道党工委充分发挥在社区党建工作中的主导作用,本着“与驻区单位共驻共建、资源共享”的原则,主动与驻区单位沟通协调,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社区文体活动“先进社区党组织”的争创活动,把社区党建和社区单位党建有机结合起来,有效调动社区单位党员参与社区党建工作的积极性和自觉性。建立健全考核考评体系,把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帮助社区解决基础设施建设问题的实绩,纳入到干部年度政绩考核的重要内容,并作为一项制度长期坚持下去。

(五)完善财力保障机制。根据事权与财权相一致的原则,落实三项措施:即随着部分

政府部门职能职责向街道社区的转移,把部分收费权利向街道社区移交,用于社区建设管理;将区政府用于绿化、环保、市政等方面的专项经费逐步向社区建设上投入,实行“条费块转”、定向支出;积极探索在街道建立街道社区建设发展基金,通过政府财政拨款(每年按比例),社会募集、个人捐资等多形式多渠道筹集资金,保证财源通畅不竭。

(六)加大宣传力度,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和社会氛围。要充分利用新闻媒体宣传社区建设的意义,报导各种典型,介绍社区建设的新思路、新经验及其产生的社会效益。要通过广泛地、经常地宣传,增强居民对社区的认同感、归属感和责任感,营造人人了解社区建设,人人支持社区建设的社会氛围,调动社区成员单位和社区居民积极参与社区建设,为社区发展添砖加瓦。要将宣传教育工作列入社区建设的重要内容,分解任务,明确责任。要讲究宣传的方式方法,力争通过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地开展宣传,调动各方力量,使宣传工作真正收到实效。

(七)强化组织领导,努力构建齐抓共管的城市社区党建工作格局。要把街道、社区党建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各级党委要将街道、社区党的建设作为基层党建工作的重点之一,纳入党建工作的整体布局,按照“五个好”的目标要求,制定工作规划和年度计划。要及时研究街道、社区党建工作的新情况、新问题,切实加强指导、督促和检查。采取区级领导包、责任单位和部门包、辖区单位包的形式,建立领导干部和职能部门联系社区制定,形成一级带一级,一级抓一级的社区党建工作领导责任体系。成立以党委、政府主要领导为组长,有关责任单位和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解决基础设施建设问题领导小组,加大督办、检查和验收的工作力度,切实推进城市社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考核考评机制。要把社区党建工作成效,作为考核有关职能部门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工作实绩的一项重要内容。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