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现状分析报告

公司成立四年来,成绩有目共睹,不需赘述。但随着公司规模不断扩大,员工逐渐增加,管理问题也慢慢凸现出来。本文以第三者的眼光,评说当前公司存在的管理问题,旨在帮助公司发现问题,进而解决问题。当然,指出问题要比解决问题容易得多。(言语过激之处,并无他意,只为强调问题。)

一、 缺乏激励机制。

公司从上至下,都没有激励机制,无论是名誉的(通报表扬)或是物质的(调薪、奖金),没有一个激励目标(如果你做到这么好,将会得到什么好处)。员工干好干坏一个样,产生10个废品与产生50个废品的员工得到的结果没什么不同,而就算一个废品都不产生,结果也是一个样。结果是没有人用心去做事,或者说不会用全部心思去做事,提高工作能力或工作技能只是为了他们另外找工作方便。激励机制包括:处罚与奖励机制。现在公司也有处罚,但大都是一些行政上的,诸如:旷工、顶撞上司、不来加班等。奖励几乎没有,即便有也是较主观的。

二、 公司流行相互指责的文化,不愿负责任。“那是他的问题,不是我的错。”

员工没有责任心,中层以上干部也不愿意负责任,出现问题,只会相互指责。“模具有问题,工程部应该修模”、“注塑部的问题,出现缩水还继续生产”、“质检部的问题,QC为什么没检查出来”、“采购部的问题,物料回来不及时,影响了生”、“生产计划部的问题,计划不周,时间仓促”、“会计部的问题,不按时付款”、“人事部的问题,招不来员工”、“车间的问题,对待员工不好”……等等。

我们听了太多的借口,从来没有发现谁先检讨自己是否有错。就算是别人的问题,如果自己多走一步,可能问题就解决了。但是,没有谁愿意主动做事,都象算盘珠一样,拨一下,动一下。出现问题习惯于向上报告反映,而不是自己主动解决问题。

“那是他的错,不是我的错“这句话是很有害的,最后的结果是没有人为错事负责,只有老板要为错事负责。

三、 执行力差。

执行力差并不是公司特有的问题,很多公司都存在这个问题。再好的政策,如果不去执行,或者执行不了,都等于空谈。公司现在的情况是:管理层制订的政策要么执行不下去,要么在执行中变了形。

四、 管理层次过多,高层与基层沟通渠道不畅。

行政管理层次:总经理>副总经理>部门经理>当班主管>组长>员工,共6层。层次过多造成管理效率低下,高层管理人员不了解实际问题,管理层上下沟通不畅。管理意见箱形同虚设,变成投诉箱。更有基层管理人员对投诉人打击报复,部门经理只手遮天,对员工想罚找个理由就罚。高层管理人员对实际问题束手无策,因为不能了解到真实情况,而基层管理人员却借口多多。从某种程度上讲,基层已处于失控状况。

五、 员工没有归属感

员工认为自己是在为公司做事,谈起公司的事好象自己是局外人。没有人把个人的发展和公司的发展结合起来,从入职到离职,都认为公司欠了他们好多。现代管理讲究“以人为本”,机器再先进,系统再完善,都要人去做才行。员工满意了,才能做出满意的产品,才能创造出满意的利润。

六、 部门间相互扯皮,尽量少做事。

最常听到的一句话就是:“那不归我管。”部门之间职责界定不清,还有就是谁都不愿多做一点点,生怕多做了事。

七、 很少赞扬。

表扬是最省钱的激励措施,印象中公司从来没有公开表扬过任何人或部门,或许他们做的的确不够好,但表扬能让员工觉得公司高层重视他们的工作,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

八、 没有培训。

大部分人认为,培训是企业的一项成本,如果培训完了员工也走了,太不划算了。其实培训最直接的收益是提高了公司的管理水平,质量水平。一线工人技术不好,再好的管理也没有用,照样会出废品。公司中高层管理人员大都是老员工,长期以来,工作时间还觉得不够,更不用说学习培训了。至于车间的管理人员,都是从一线工人中提升上来的,管理水平可想而知。

其实,并不是所有的员工受培训完以后,就会离开公司,相反,培训能让他们认识到自己的不足,认识到自己还有很多东西需要学习,会更谦虚,更踏实地留下来。

中高层管理人员没有学习的欲望,他们认为自己什么都懂,或者认为现有水平已足够胜任工作。

九、 不重视离职员工。

离职员工是个宝。首先,员工离职在很大程度上是公司不能满足他的需求,通过和他们的沟通,可以了解到公司的不足之处,有哪些方面不能达到员工的要求。其次,离职员工没有心理压力,可以更轻松地提出一些管理建议,或者反映一些平日他们不敢反映的问题。最后,并不是所有的员工都想离开公司的,有时是迫于无奈。

十、 存在“鞭打快牛”现象。

积极主动的人满负荷工作,因为他们可靠,值得信任。相反,不可靠的人却工作很少,因为老板不相信他们能把事情做好。能干的人事情越来越多,做的多错得多,最后结果是挨骂多,最后连他自己也会认为自己能力不行,一个能干的员工就此消失。

十一、 关键业务没有量化。

这个问题和第一个问题有联系,损耗率、销售等和成本、利润有直接关系的关键指标没有量化,管理上有句话:如果你觉得什么重要,就把它量化,如果你不量化它,它就是不重要的。当然量化以后还要有奖惩办法。

十二、 依赖少数客户。

作为中间产品加工商,依赖少数客户是一件很危险的事。

 

第二篇:关于小额贷款公司的现状及其前景分析报告

小额贷款公司政策发展进程及其现状、发展前景分析

一、小额贷款公司政策发展进程

为解决中小企业融资困境,弥补金融市场在产品与服务等方面的严重不足,自20xx年起,就如何开展小额贷款组织试点问题,中国人民银行和银监会等部门多次进行专题调研和政策研讨,最终推出了商业化的面向“三农”为主的小额信贷新模式——只贷不存的小额贷款公司。20xx年10月初,民间小额贷款业务率先在浙江地区正式亮相。之后,全国大部分省、自治区、直辖市相继开始了小额贷款公司的试点工作。银监会和央行联合印发的《关于小额贷款公司试点的指导意见》为小贷公司规范了发展路径,小额贷款公司的“试点”范围也从五省扩大到全国。

近年来我国政府在促进小额信贷发展上做了许多工作,颁布了一系列法规、政策(见下表),力求通过推动小额信贷行业的大发展,来缓解国内中小企业融资难的现实困境。

关于小额贷款公司的现状及其前景分析报告

关于小额贷款公司的现状及其前景分析报告

图表政府发布系列政策扶持小贷行业的发展

面对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中央政府及地方政府都极力提倡加大对民间融资平台的建立。20xx年2月1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进一步支持小型和微型企业健康发展。会议指出,当前小型微型企业经营压力大、成本上升、融资困难等问题仍很突出,必须进一步加大支持力度。要加快发展小金融机构,适当放宽民间资本、外资和国际组织资金参股设立小金融机构的条件,放宽小额贷款公司单一投资者持股比例限制,符合条件的小额贷款公司可改制为村镇银行。

上海市市长韩正于20xx年8月在调研中也表示,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应引起政府部门和银行机构的高度重视,未来上海要创新管理办法,创新服务模式,加快小额贷款公司的发展,加强对中小企业,特别是科技型企业的金融服务。备受关注的小微企业融资难的问题或迎来有利的政策倾斜。

二、小贷贷款公司现状(上海市)

根据《上海市中小企业发展报告》显示,截至20xx年底,上海市共有33.75万户(中型企业1.05万户、小企业32.70万户)中小微企业,占全市法人企业总数的99.5%,行业主要分布在商业、制造业和商务服务领域。

上述中小企业已经成为劳动力就业的主体,成为上海本市税收贡献的重要组成部分。该些中小企业吸纳从业人员占全市法人企业从业人员总量的81.7%,实收资本总额占76.5%,营业收入占60.1%,营业收入平均增幅20%以上,65%的专利发明、75%的企业技术创新及80%以上的高新技术转化项目都由中小企业完成,经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绝大多数为中小企业。

在上述中小企业的经营发展过程中,其中有约占81%的中小企业流动资金无法得到满足,61.5%的中小企业无法得到中长期贷款,随着国际金融市场动荡、国内宏观经济政策进一步调控的严峻形势下,中小企业融资缺口有进一步加大的

迹象。据统计,由于融资渠道不畅通、企业流动资金不足,目前上海市中小企业资金缺口高达人民币1500亿左右。如此大规模的资金缺口,加上中小企业很难从银行获得贷款支持,这些都给小贷贷款公司的业务拓展释放出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1、小额贷款公司成为解决资金的生力军

银行等正规金融结构由于制度设计的先天性以及中小企业自身企业管理、财务制度缺陷等问题导致中小企业难从银行获得主要贷款支持。据统计,中小企业从银行获得的金融资源不足10%,这意味着中小企业融资不得不向民间资金求助,而作为民间金融机构的小额贷款公司为中小企业资金需求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据央行统计,截至20xx年12月31日,全国小额贷款公司已达4282家,贷款余额高达3914.74亿元,当年新增贷款约2000亿元,已远超民生银行全行当年新增贷款总量(约1600亿元)。在放贷总量上,小额贷款公司已“八分天下,有其一”。截止20xx年6月,上海市小额贷款公司共87家开业,其中80家已开业,注册资本总额达91.45亿元,累计放贷20934笔,放贷金额超过415亿元,贷款余额为112.09亿元。由此可见,小额贷款公司在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同时,小额贷款公司已经成为中小企业求助融资的主要对象,且呈逐步上升趋势,这种现象对小额贷款公司来说,发展前景一片光明。

2、小额贷款公司具备明显的竞争优势

小额贷款发展态势向好,行业发展空间巨大,未来市场竞争更加激烈。银行等金融机构一直对中小微企业以及民营、个体经济贷款要求高,认为其抗风险能力差,违约风险高,无抵押,规模小,利润空间小。但随着金融市场产品逐级多元化,越来越多的银行开始重视对中小企业的金融服务支持,纷纷成立专门的贷款部门及金融产品,加大对中小企业的资金扶植。目前各大商业银行都在扩大小额贷款业务,通过产品创新突破小贷的抵押、担保方难题,邮政储蓄银行也在开拓小额贷款市场。

虽然银行业逐步加大对小额贷款业务扶植,但是因其开展小额贷款业务的管理成本与大额贷款业务成本相当,从而使得其管理人员成本和制度协调成本往往高于小额贷款公司。小额贷款公司作为一个独立法人,在人力资源成本、管理成本和协调成本方面都能得到有效控制,从而使得其成本远远低于银行业。小额贷

款公司与银行发放小额贷款业务对比优势明显(见下表)。因此小额贷款公司这种新型贷款组织必然具备较高的盈利能力。

关于小额贷款公司的现状及其前景分析报告

图表银行和小贷公司小额贷款业务对比分析

3、上海市为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而实施的举措

中小企业融资通道狭窄、融资渠道不通畅、以及从民间渠道融资成本高等问题已经对其发展造成了严重的影响。据统计,国外中小企业的存续寿命远远长于中国的中小企业,中国中小企业平均寿命是2.9年,而欧洲和日本中小企业的平均寿命是12.5年,美国是8.2年,我国60%的中小企业在创立后的5年内会破产,85%的中小企业在10年内消失,这与中国的中小企业融资难具有很大的关联。

为了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的现状,上海市政府极力破解“融资难”的问题,其中关键的一项措施就是加快小额贷款公司的发展,同时建立了上海市中小企业融资平台,而小额贷款公司在上海也迎来了历史性的突破机会。

三、 小额贷款公司的发展前景

上海自宣布打造国际金融中心以来,大范围铺开小额贷款企业的试点工作,为广大中小企业切实解决融资难的困惑,是上海金融创新工作中的亮点。上海现共有小额贷款公司87家,20xx年贷款余额达到112亿。尽管小贷公司数量不断增加,规模不断扩张,但受只贷不存、融资渠道狭窄、等因素影响,使得小贷公司的发展受到严重制约。

为了从根本上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的现实问题,我们预计未来国家必将放宽

金融准入机制,降低民间资本准入金融门槛,允许小贷公司进入同业拆借市场,享受银行业2%左右低廉的同业拆借利率。同时为小额贷款公司创造公平的税收环境,放宽小额贷款公司单一投资者持股比例限制等方面来完善、提升政策环境,促进小贷行业健康快速发展。20xx年2月17日,广东省已率先放宽小贷门槛,小贷公司大股东联合持股比例提高到45%。这意味着小贷公司向村镇银行改制、商业银行转变的条件将会有实质性的放宽,为目前正遭遇融资难瓶颈的小额贷款公司带来政策曙光。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