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法检查报告

县人大常委会关于《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蒙古语文工作条例》贯彻落实情况的

执 法 检 查 报 告

按照年初工作安排,20xx年6月14日,县人大常委会组织我县部分人大代表对《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蒙古语文工作条例》贯彻落实情况进行执法检查。检查采取看、听、议的形式进行。检查组现场查看了我县城内的牌匾、标识文字部分和国土资源局的公章、文件题眉的蒙古语文使用情况,以及蒙古族中学蒙古语文教学情况,听取了县政府的工作汇报,与会人员进行了座谈讨论。现将此次执法检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全县现有蒙古族4.55万人,其中35%能够熟练使用蒙汉两种语言;10%能够使用蒙语进行交流;25%能够基本听懂蒙语;尚有30%已完全不懂蒙语,日常都用汉语进行交流。 全县现有蒙古族学校30所(完全中学1所、初级中学5所、九年一贯制学校2所、村级学校22所),占全县学校总数的43%;蒙古族中小学生4220人,占全县中小学生总数的16%;蒙古族学校教师1328人,“双语”教师727人,分别占全县在岗教师总数的51%、28%,其中蒙古语文专任教师达到69人,教师学历达标率达到100%。

二、贯彻执行情况

自20xx年我县新修订的《蒙古语文工作条例》实施以来,县政府不断加大工作力度,蒙古语文工作成效显著。

一是大力宣传,营造蒙古语文事业发展良好氛围。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等传播媒体,全面宣传《民族区域自治法》、我县《自治条例》和《蒙古语文工作条例》等民族法律法规和党的民族语言政策,调动了广大民族群众学习、使用蒙古语文热情,营造了蒙古语文事业发展良好环境。

二是充实力量,保障蒙古语文工作健康发展。成立了蒙古语文工作委员会,设立蒙古语文翻译机构,配备蒙古语文专业工作人员,专职从事蒙古语文翻译工作。将引进蒙古语文人才纳入全县人才引进计划,现已完成20xx年蒙古语文翻译人才的面试工作,并积极输送现有翻译人员外出学习培训,整体提升全县蒙古语文翻译水平。

三是开拓创新,推进蒙古语文信息化步伐。全面提高了办公自动化水平,改变传统手工查询、书面翻译的旧模式,蒙古语文翻译实现全程电脑管理、软件排版,有效提高了蒙古语文翻译效率。针对蒙古语文社会市面用语翻译量较大实际,设立网上办公信息交流平台,实现全县32家牌匾经营业户网络无缝对接,免费及时为全社会提供蒙古语文翻译服务,蒙古语文社会市面用语日翻译量达到60条,年翻译量

达1.8万条。

四是强化民族教育,构筑蒙古语文全程教学体系。大力发展以蒙语授课为主的民族教育,不断加大政府投入,深入规范办学行为,形成了从学前到高中、较为完整的全程“双语”教学体系。通过与内蒙古自治区实行对换招生,每年有50余名“双语”高考学生享受“全免一补”政策,即蒙语授课教学班的学生在初、高中就读期间不交纳任何费用,并享受每人每月100元的生活补助,“双语”学生高考成绩逐年攀升,“双语”教学吸引力显著增强。优先保障民族教育专项经费,建设完成县蒙古族中学8000平方米综合教学楼,今年还将建设县蒙古族实验小学2000平方米教学楼,为蒙古语文教学创造有利条件。突出民族教育师资培训,每年培训人员达40余人,先后为民族学校补充教师124人,为县蒙古族中学引进蒙语授课教师8名。执行蒙文教师评优晋职优先政策,保障蒙古语文教学积极性。丰富校园蒙古语文文化活动,开办了马头琴、四胡琴、蒙古歌舞等特长班,不断增强蒙古语文吸引力。

五是实行蒙汉文并用,规范蒙古语文应用行为。严格执行《蒙古语文工作条例》,不断加大对蒙古语文使用行为的规范力度。一方面,深入规范蒙古语文行政应用。从严翻译县历届“两会”蒙文材料,为蒙古族中学、国土局等180家

单位科室翻译了蒙文门牌,规范翻译铁路、公路和蒙古族聚居乡村等道路标志标识,累计翻译蒙古语言文字材料达100多万字。另一方面,深入规范蒙古语文市面用语。加强蒙汉两种文字并用检查力度,全面开展广告、商铺牌匾大检查,严格执行牌匾蒙汉文1:1比例要求,累计翻译蒙古语文市面用语10万余条。

六是密切交流协作,推动蒙古语文事业蓬勃发展。密切与蒙古族和其他民族兄弟地区的双向交流,互通蒙古语文事业发展信息。成功协助内蒙古社会科学院完成“蒙古语语料库工程”语料搜集工作。内蒙古科右中旗、呼伦贝尔市等多个专业考察团来我县考察学习蒙古语文工作,均给予高度评价。

三、存在的问题

20xx年新修订的《蒙古语文工作条例》颁布实施以来,使我县学习使用蒙古语言文字逐步走向规范化、法制化轨道,蒙古语文工作水平得到全面提升,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但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一是蒙古语文的使用有待进一步规范。县城内牌匾、标识的蒙古语文使用总体良好,但个别商家的牌匾没有使用蒙、汉两种语言;一些牌匾、标识蒙文比例较小,尚达不到蒙汉文字1:1的比例;二是蒙古语文工作队伍建设有待进一步强化。蒙语办和蒙古语文翻译室承担者全县大量的翻译工作,蒙语办1人,核定编制在

民宗局;蒙古语文翻译室20xx年成立,核定编制2人,蒙古语文翻译审批、行政执法检查等多项工作由2人承担,人员少工作强度大,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工作效果。三是蒙古语文资金投入有待进一步加大。在传承发展和促进蒙古语文工作中,从事蒙古语文工作的人员做出了很多的努力,但一直没有享受岗位津贴。同时,蒙语办和蒙古语文翻译室没有专门的工作经费,翻译材料和执法检查等工作都挤占民宗局经费,经费非常紧张。四是学习蒙古语文的意识有待进一步提高。由于社会环境和就业压力的影响,学习蒙语的学生没有太多的竞争优势,升学、就业渠道不畅通,导致学习蒙古语言文字的人员范围越来越少,民族学校生源逐年减少。

四、下步建议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每一种语言都蕴藏着一个民族独特的文化智慧,寄托着深厚复杂的民族情感。做好蒙古语文工作,是保护、传承和弘扬蒙古族语言重要途径。为促进蒙古语文工作快速健康发展,提出以下建议:

(一)加强协作,规范蒙古语文应用行为。要建立有效的协调、联动机制,整合各部门力量,加大对蒙古语文市面用语、行政事业单位文字标识的执法检查力度,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同时,执法检查要向乡镇扩展延伸,进行有计划、有步骤、分阶段、有重点的专项治理,彻底规范全县蒙古语文的应用。

(二)着眼长远,制定蒙古语文发展规划。要结合我县实际,制定蒙古语文工作长期规划,并出台相应实施细则,确保《蒙古语文工作条例》相关内容全部落实到位。建立合理的蒙古语文翻译人员、专业蒙古语文教师招录计划,有计划、分阶段、分层次引进人才,形成专业人才引进梯队模式。同时,要加强与上层单位的沟通协调,适当增加核定编制,壮大从事蒙古语文工作队伍。

(三)加大投入,提供蒙古语文资金保障。建议将蒙古语文事业经费列入财政预算,对从事蒙古语文工作的人员核定岗位津贴标准,按时发放。同时,将蒙语办工作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加大对民族教育的资金投入力度,保障民族语言工作健康长远发展。

(四)多措并举,畅通民族学生升学通道。县政府要逐步建立起从蒙古族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完整、畅通的蒙语授课教学体系。同时,要拓宽思路,做好协调工作,积极主动地和有关部门多反映、多沟通、多建立联系,争取政策上的照顾,形成入学、升学、考试相对独立完整的体系,有效的保护民族学生,畅通少数民族学生的升学、就业通道,激发学生学习民族语言的积极性。

(五)加大宣传,营造蒙古语文工作的良好氛围。要充分利用好广播电视、《草原新报》等新闻媒体,采取开展教授蒙语的专题节目、专题版面等多种行之有效的宣传手段,

宣传民族语文政策,不断扩大影响力。同时,要注重宣传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不断增强群众对蒙古语文工作的认识认同,努力构建全社会共同关心支持民族蒙古语文工作的生动局面,促进蒙古语文工作蓬勃发展,加快蒙古语文发展进程。

 

第二篇:关于防震减灾法执法检查情况的报告

关于《防震减灾法》执法检查情况的报告

—20xx年6月25日在市八届人大常委会

第十七次会议上

市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

主任、各位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

我市是国家确定的24个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之一,也是黑龙江省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为全面了解我市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以下简称《防震减灾法》)的情况,依法推进防震减灾工作,按照市人大常委会工作安排,市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于6月17日到大庆地震台、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等单位,就《防震减灾法》贯彻实施情况进行了检查,并听取了市人民政府关于防震减灾工作的汇报。之前,市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已进行了多方调研。受检查组委托,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防震减灾法贯彻实施情况

多年来,我市各级政府坚持“预防为主、防御与救助相结合”的方针,认真贯彻实施《防震减灾法》,地震监测预报、灾害预防和应急救援三大体系建设取得了较大进展,防震减灾综合能力逐步提高。

(一)防震减灾组织管理体系基本形成。近年来,我市各级政府加强了对防震减灾工作的领导。全市防震减灾工作 1

在市防震减灾委员会统一领导和协调下,定期召开工作会议,研究解决防震减灾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各县、区和石油、石化企业也分别成立了防震减灾工作办公室。同时,还制定了《关于加强工程建设项目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的通知》,完善了《大庆市地震监测设施和地震观测环境保护项目审批指南》和《大庆市抗震设防标准核准指南》,以市政府令印发了《大庆市破坏性地震应急预案》。这些规章制度的制定,进一步推动了我市防震减灾工作的有效开展。

(二)地震监测能力不断提高。已建成以大庆地震台为中心的1个监测台网及大庆地震台、林甸、肇源和石化总厂4个前兆观测站。监测台网由原来的5 个子台发展为12个,地震前兆观测发展为7种观测项目、12套观测仪器、24个观测分量。大庆地震遥测台网可以监测到市内1.0级以上、黑龙江省西部地区2.0级以上及全省大部分地区3.0级以上地震。构建了地震宏观异常测报网、灾情速报网、地震知识宣传网和防震减灾助理员的“三网一员”网络,发挥了群测群防的作用。

大庆地震遥测台网多次有效记录到国内外较大地震。在林甸5.1级地震中,大庆地震台在10分钟内就确定了地震的时间、地点和震级,震后3小时内记录到余震10次,为省地震专家迅速做出震后趋势判定提供了科学的依据。大庆地震台网还第一时间准确记录到波及我市的汶川8.0级地震、内蒙古5.2级地震、龙江4.6 级地震以及今年安达4.5级地震,为市领导决策提供了科学依据,在稳定社会、安抚 2

民心方面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几年来,我市地震观测资料在全省评比中获得优秀,震情会商、震情速报也名列前茅。20xx年,市地震局被授予全国地震系统先进集体并记一等功。

(三)震害防御工作不断推进。抗震设防管理工作进一步加强。先后完成了大庆油田生产指挥中心、80万吨乙烯扩建工程、飞机场等30个重点工程项目的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完成抗震鉴定4607项,面积1230.8万平方米,占应鉴定建筑物的98.6%;完成抗震加固639项,191万平方米,占应加固建筑物的93.6%。震害预测工作正逐步开展,农村民居地震安全工程已开始实施,全市中小学校舍抗震性能普查工作已经完成,防震减灾宣传教育工作积极开展,震害防御综合能力不断加强。

(四)应急救援能力逐步提高。制定并完善了《大庆市地震应急预案》。申请了地震应急通讯频点,购置了车载电台、基地台、对讲机等无线通讯装备,初步建立了全市地震应急通讯网络系统。加强了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和应急救援志愿者队伍建设,在学校和企业开展地震应急演练活动,积极推进地震应急避难场所建设,使抗震救援的专业技术水平和抢险救援能力都得到了全面提高。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我市依法开展防震减灾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仍存在一些薄弱环节,防震减灾综合能力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大庆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 3

(一)地震监测预报能力和水平还需提高。大庆地震测震台网隶属于油田公司,由于企业多次重组合并,其人员多为兼职。四县五区地震工作多由科技局承担,管理体制不顺。20xx年林甸地震后,国家、省、市在林甸县先后增设了测震等多学科地震监测项目。新上的项目技术系统复杂,数据日常分析处理量大,现有工作人员的业务能力难以满足工作需要。目前我市前兆观测项目只有氦气、大地微电流等 7种,前兆监测项目不多。由于部分监测设备老化,地震监测数据的准确性也受到一定影响。

(二)建设工程抗震设防的监督和管理工作薄弱。根据防震减灾法规定,重大工程和可能产生严重次生灾害的工程必须进行地震安全性评价,并根据地震安全性评价结果进行抗震设防。但在贯彻落实中,仍有一些重大工程没有开展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究其原因主要是工程抗震设防未能纳入基本建设审批程序。地震部门无法在工程立项、可行性研究阶段介入,而事后监督又往往起不到应有的效果。我市农村住宅砖瓦率低,土草率高,抗震能力差,抗震设防不合格率达36%,高于全省平均水平4个百分点。按照现行的中国地震烈度区划图,我市林甸和杜蒙地震烈度为5度区,即不设防地区。20xx年林甸5.1级地震发生后,经国家地震专家组现场评估,震中附近地区出现了较大范围的6度(或6度以上)烈度区。按照黑龙江省地震部门有关文件要求,需在该地区开展地震动小区划工作,重新复核林甸县和杜蒙县部分地区的地震烈度,确定6度区范围,以使新建工程达到抗震 4

设防标准。尽管上级有要求,市人大代表也提出了相关建议,但由于资金问题,这项工作一直没有开展。

(三)地震应急能力总体较弱。各级政府虽然制订了应急预案,但部分县、区没有组织过应急演练,没有开展过地震应急工作专项检查。有些县、区虽将避难场所建设纳入城市总体规划并已建成,但对紧急避难功能的考虑不够充分。开展地震紧急救援的专业装备落后、短缺,专用车辆明显不足。市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20xx年组建,投资39.31万元配备了3大类19种应急救援装备。其中10种装备每种仅有1个,如生命探测仪等。在市属分队,地震救援中使用最多的破拆类器材只有5种5件套,侦检类器材只有4种4件套。作为国家确定的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之一的大庆拥有中国最大的油田,是中国最大的石化基地,一旦发生破坏性地震,极易发生爆炸、火灾、毒气泄漏等次生灾害,后果不堪设想,大庆现有的地震紧急救援能力与其特殊地位不相适应。

(四)社会公众防震减灾意识不强。主要表现在防震减灾知识缺乏,自救互救能力差。多数人还不了解地震预报现状和发布程序,地震谣言还具有相当的生存空间和流传基础,基本医疗救护知识还不十分普及。特别是新《防震减灾法》于今年5月1日起刚刚施行,广大群众对防震减灾法律法规的了解程度普遍不够。

三、几点建议

(一)提升监测预报能力和水平。做好监测设备更新、骨干网点维护、维修工作,提高系统设备的运行率,增强地 5

震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进一步加密测震、前兆台网密度,适当增加电磁和形变等新的地震前兆监测手段;同时不断引进新的观测技术和方法,提升地震监测预报能力。加强工作人员业务培训和与周边地区的业务交流,不断提高业务素质。稳定群测群防工作队伍,加强对群测群防人员的培训,使其成为基层地震工作的重要力量。

(二)加强灾害预防工作。依法加强工程抗震设防管理。要把地震部门的行政许可纳入基建审批的前置程序,对已建的生命线工程、重大工程、易发生严重次生灾害的工程进行重新复核,切实提高我市工程抗震防灾的能力。把全市泥草房改造工程和农村民居地震安全工程有机结合起来。引导农民建造环保、节能、抗震的住房。要开展林甸、杜蒙地区地震烈度复核工作。

(三)完善应急体系建设。进一步加强地震应急指挥技术系统和灾情速报系统建设,修订和完善本级地震应急预案,特别是要加强卫生、通信、电力、交通等部门的应急工作,定期组织地震应急演习,明确应急工作程序,检验反应能力,切实保证灾害发生时抗震救援需要。进一步加强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建设,大力发展地震应急救援志愿者队伍,不断壮大地震灾害救援力量。定期开展地震应急救援知识和技能培训,组织经常性的应急救援演练,提高应急救援实战能力。结合城市广场、绿地、公园等,建设、规划、设置必需的应急疏散通道和地震应急避难场所,配置必要的避险救生设施、生活设施,完善其功能。

6

(四)开展宣传教育工作。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网络、报刊、科技馆等刊播、展出防震减灾科普知识,提高公众对各种地震谣传事件的基本鉴别能力、心理承受能力和自救互救能力。组织专家、学者和防震减灾工作人员深入社区、厂矿开展经常性的地震科普知识宣传教育活动。发挥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和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基地的作用,指导中小学校开展地震应急演练,加强对学生紧急避险技能和自救互救能力的培养。要通过宣传教育,努力提高全民的防震减灾意识,营造良好的防震减灾社会氛围。

以上报告,请予审议。

7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