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英才报名表.-.蜜蜂所

蜜蜂研究所青年英才计划”报名表 申报类别()

青年英才报名表蜜蜂所

青年英才报名表蜜蜂所

C类:“青年千人计划”人才; D类:自筹经费引进优秀青年人才

 

第二篇:青年人才

第五届中国重庆·青年人才论坛优秀论文(18)

全球视角下重庆现代农业发展的战略出路

【内容摘要】 论文首先介绍了现代农业发展的背景,总结和探讨了国内外节劳型、节地型、节劳节地型和各具特色中国模式的现代农业发展模式及经验。紧接着详细的阐述了重庆在现代农业发展中面临的生产要素刚性约束和市场隐形约束,进一步论证了耕地、水资源、劳动力和科技创新体系等方面的生产要素约束以及市场体系不健全导致农产品定价机制不完善、农产品商品市场、要素市场缺位、农产品市场环境没有优化、农产品物流高、市场信息体系、产业化经营等方面的市场约束。因此,重庆农业不仅面临先天的要素约束,同时更面临市场约束的后天矛盾,多年来的城乡分治模式还人为构筑了城乡要素流动的藩篱,形成城乡要素互动的厚厚隔膜,加剧了重庆农业现代化的进程。在全球化浪潮的今天,重庆现代农业需要寻求新的支点,实施战略突围。最后,论文在分析和总结了国内外发展现代农业模式、经验以及重庆的资源和市场双重约束的基础上,从全球的视角,指出了重庆发展现代农业的战略出路,针对要素约束提出了要素全球优化配臵;针对市场约束,提出了借鉴芝加哥农产品物流枢纽范式实现市场激励;针对城乡统筹和城乡和谐发展,提出了针对山地农业特点,走都市农业发展道路,拓宽农业多功能性;针对小农经济现状,提出了借鉴日韩小农经济成功发展模式,构建各主体之间激励相容的农业综合性合作经济组织,促进现代农业发展。

【关键词】 现代化 农业 战略出路

一、引言

当前,在信息技术和现代交通等高科技推动下,经济全球化经由跨国公司实现了生产要素的全球优化配臵。各国或地区间经济日益融合,世界经济一体化趋势日益明显。我国加入WTO过渡期结束和20xx年“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启动实施,中国农业已然直面全球市场,面临来自国内外市场的激烈竞争。在这种趋势的带动下,国际投行巨头美国高盛早在20xx年就经由资本市场切入中国生猪产业领域做起了“猪倌”;德意志银行紧跟其后,仍选择国人主要肉食来源生猪领域;而早在高盛成为“猪倌”之前,ABCD四大国际粮商就已控制了中国大豆进口及其加工业;新近美国黑石基金更是把目光投向了中国蔬菜产业领域,入股山 1

东寿光蔬菜产业园。

种种迹象表明,以美国高盛为代表的跨国金融资本和以孟山都公司为代表的跨国农业产业巨头先后将战略投向中国农业领域,凭借全球化的浪潮逐步渗透中国农业各个环节试图控制整个农业产业链,营造新的行业进入壁垒,为其获得最大垄断利益。

显然,全球化侵袭为重庆农业的未来前景敲响了警钟,重庆发展现代农业必须树立全球视角提出了迫切要求。那么,全球视角下重庆现代农业发展战略出路该如何抉择呢?这是我们必须思考的重要战略议题。重庆现代农业发展处于起步阶段,步伐维艰。在“十二五”时期,我们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发展方式,拓展思维,以世界眼光将重庆农业臵身于全球视角,并认真审视和统筹推进重庆现代农业的发展,为重庆农业的发展谋求新的出路。

二、国内外现代农业发展模式和经验

国内外农业发展实践尤其是西方发达国家经过多年的发展和摸索,结合自身实际探索出了不同的现代农业发展模式和道路,归纳起来有如下几种模式:

1、节劳型模式。美国是当今世界现代农业最发达的国家之一,美国人少地多,劳动力相对短缺,以大量使用农业机械来提高农业生产率和农产品总产量为主要特色。美国农业机械化程度是世界第一,是全球最典型的现代化大农业生产方式,美国平均每个农场耕种的面积将近4000英亩。农业机械的普及和广泛使用,极大的提高了美国农业的劳动生产率。在美国,直接从事农业生产的人口仅占总人口的1.8%,约为350万人,但是这350万人不仅养活了3亿美国人,而且还使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农产品出口国。美国现代农业的成功得益于美国现代集约化农业的发展,走可持续化发展道路,依靠低投入、规模化、机械化、高技术、产业化和市场化来支撑现代农业的发展[1]。

2、节地型模式。荷兰位于欧洲大陆西北部,是通往欧洲的门户。荷兰国土面积为4.15万平方公里,相当于重庆市的1/2,其中陆地面积不到3.4万平方公里,差不多与海南岛的面积相等,其资源贫乏,人口密度大,是典型的人多地少国家。但是,荷兰却创造了世界农业发展的奇迹,在资源要素瓶颈约束下,荷兰人凭借着围海造田的勇气、依托农业科研、教育和推广系统三位一体的经营在农业发展上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荷兰农业生产结构主要是发展种植业、畜牧业、渔业、农产品加工业和温室产业,其中以园艺花卉业和畜牧业为农业主导产业,农产品加工业为农业核心,同时凭借着强大的物流系统致使荷兰的农产品 2

出口位居世界前三位,畜牧业、花卉市场和农产品加工等方面,优势更为明显。荷兰也因此赢得了“欧洲花园”、“花卉王国”和农产品净出口“世界之冠”的美誉[2]。

3、节劳节地型模式。法国是世界上比较典型的土地资源和劳动力适中的国家,这种类型的国家一般都有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传统,因此发展现代农业多以进行农业制度变革为主要特色。多年来,为发展现代农业,法国实行“加减法”的农业政策。“加”指的是为防止土地分散,国家规定农场主的土地只允许让一个子女继承;“减”指的是分流农民,规定年龄在55岁以上的农民,必须退休,由国家一次性发放“离农终身补贴”,同时还辅以鼓励农村青年进厂做工的办法减少农民。除此之外,法国还实行“以工养农”政策。几十年来,法国持续发放农业贷款和补贴,还由国家出钱培训农民。在进行农业制度变革的同时,法国也注重行农场经营规模化、生产方式机械化,不失时机地引导本国农业走上专业化和一体化发展道路。法国也积极采用先进的农业科学技术,在良种、农机、施肥等农业技术方面都达到了较高水平。现在,经过几十年的努力,困扰法国上千年的小农经济已成为过去,取而代之的是世界领先的现代化农业。目前法国农业产量、产值均居欧洲之首,是世界上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农产品出口国和世界第一大农产品加工品出口国

[3]。

4、各具特色的中国模式。我国地域广阔,区域间资源禀赋差距较大,现代农业发展模式也各不相同。我国胶东半岛的青岛、潍坊、烟台、寿光等一些地市积极借鉴国外现代农业建设的经验,结合当地农业生产经营的实践,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综合带动效应,逐渐形成了“胶东半岛模式”。这种现代农业模式的基本特点是实行产业化和开放式经营。

我国福建、浙江等省的一些地区近年来逐渐形成了工业反哺农业、农业支持工业、工农互补和共同发展的局面,这种靠工业推动和形成工农互补的现代农业格局形成了“闽浙模式”。

我国苏南地区建成了一批著名的农业生态园区,如华西村农业观光园、太仓现代农业示范园、溧阳天日湖农业生态园等。这些农业生态园集群共同形成了特色鲜明的“苏南模式”,其显著特点就是突出了现代农业的多功能性和生态型。

在经济较为发达、耕地资源相对紧张的珠江三角洲一些地区,充分利用当地农村工业发达、技术储备较好以及农村信息化水平和劳动力素质相对较高的优势,逐步发展起了农产品技术含量、质量、附加值较高和经济效益较好的现代农业,形成了较为典型的“珠江三角洲模式”, 3

使用农业先进技术进行集约经营是这种农业模式的主要特点[4]。

三、重庆现代农业发展的现实困境

近年来,重庆现代农业发展取得显著成效,我市各级政府投入较大财力,支持改善全市农业综合生产条件。但是,由于基础设施建设欠账过多,全市农业发展的资源刚性约束没有得到彻底改观,农业持续快速发展面临较大的困境,这种困境主要来自于要素和市场资源的双重约束,具体表现为:

(一)生产要素刚性约束——重庆现代农业发展首要命题

1、人多地少、耕地质差量少矛盾突出

目前,全市人均耕地面积不到全国平均水平的2/3。随着城镇化水平的提高、工业化的推进,预计到20xx年全市人均耕地面积将从20xx年1.03亩减至0.89亩,人地矛盾突出。“十一五”时期,我市耕地将呈刚性减少,虽然通过土地整治等农业综合开发措施可以弥补一部分耕地,但是全市耕地面积下降的趋势不可逆转。

不仅如此,耕地以丘陵、山地为主,坡度在15-25度的占32.5%,25度以上的陡坡地占16.3%;全市中低产田占耕地总面积的80%左右,耕地单位产出水平较低。

2、水资源短缺和利用率低

由于全市工程、季节性缺水矛盾日益突出,农业灌溉水库蓄水不足,人均占有蓄水量仅为135 m3,比全国低70%,农用水利用率只有41%,低于全国45%的水平。与此同时,全市水土流失面积占幅员面积的48.6%,石漠化面积占幅员面积的11.6%,土地酸化面积占耕地面积的15.1%。

在此背景下,农业防灾抗灾能力十分薄弱。目前,全市人均旱涝保收面积仅有0.2亩,比全国平均水平0.5亩低60%,靠天吃饭的困境依然没有得到改变。自然灾害常年发生面积达2500万亩次。重大疫病和虫害的监测预警体系不健全,应急防控能力差。生物灾害频繁,农作物病虫害常年发生面积约9000万亩次,每年损失粮食40~60万吨。

3、劳动力综合素质和就业结构正发生深刻变化

随着城镇化的快速推进,一大批熟练农村劳动力告别土地,步入城市成为城镇居民。农村劳动力素质正呈现历史性的变化。目前,农村缺乏发展现代农业所需一大批观念新、技术熟、善管理、会经营的新型农民的矛盾日益突出。

抽样调查表明:当前,我市农村大部分受过高中以上教育的青壮劳动力已向城市转移或长期在外务工,常年从事农业的农民不足农民总数的25%,而这一部分农民多数在45岁以上,其中小学以下文化程度占 4

40%以上。

与全国一样,重庆农村地区劳动力结构的这种重大变化,目前正在向纵深层次迈进,受教育程度相对较高的青壮年农民正从农村流失,农民整体素质正呈现逐步低下趋势,这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必须直面的一个重要命题。

4、科技创新体系和核心技术支撑体系难适应现代农业发展需求 经过直辖以来全市农业科研机构和科技人才的强力攻关,我市农业科技创新能力明显增强。但是,总的来看,全市农业科技创新和储备能力严重不足,高层次农业创新人才匮乏,科技基础条件薄弱,全市农业科技发展水平与现代农业对科技的需求相比较尚有较大差距。

一是农业科技投资主体不多,农业科研和推广经费不足。20xx年全市农业科研投入仅占农业GDP的0.09%,远远低于全国0.44%的平均水平。根据测算,全市农业科研人员人均经费仅1.3万元,与发达地区人均10万元和中部地区人均5万元远不能相比。同时,科研机构设施设备陈旧落后,多数仪器设备是上世纪80年代末期和90年代初期购臵,已跟不上科技发展和现代农业科技创新的需要。

二是在农业科研管理上,科研机构的管理还秉承计划经济时期的模式。主要表现在运行机制不灵活,缺乏强力的科技创新激励机制,影响了科技人员主观能动性的充分发挥。高层次的科技人才难以引进,新兴学科缺乏领军人才,原始创新能力不强,部分科研机构只能定位于以跟踪模仿和试验示范为主。

三是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和经费投入不足,不能引进优秀的创新团队。在学科建设上,不少科研机构仍然沿袭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学科设臵,存在研究领域单一狭窄,低水平的专业重复设臵现象突出,现代农业发展所急需的一些新型领域,如新型能源、现代医药产业等领域的研究基本处于空白。

(二)市场隐形约束并行而来——重庆现代农业深层痼疾

在全球高油价的步步紧逼下,美国、欧洲等传统粮食主产区转身谋求替代能源,推动世界粮食价格为中心的农产品价格近年来走上了历史的巅峰。纵然 “农业产业是高度保护”的,但伴随全球农产品国际贸易的价格传导路径,发轫于美国、欧洲等生物质能源产业中心的这场新型能源产业变革,引致全球范围农业产业种植结构的革命,可能只是时间问题。

显然,市场约束力量,在后WTO时代甚至将超越要素资源等刚性约束,成为全球农业发展的主导力量,也成为未来制约重庆现代农业发展 5

的深层因素。经过多年发展,重庆农业市场体系建设取得了重要进展,但是与东部发达地区和全球范围要素配臵以及现代农业的要求相比,还存在相当大的差距。

1、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不健全

价格机制是市场机制的核心。但是,长期以来,我市农产品定价机制还沿袭计划经济时期的传统模式,严重制约现代农业发展。主要表现在:农产品价格水平总体偏低,农产品价格水平没有真正反应相应农产品的稀缺程度和商品价值;农产品本身价格和其它工商业产品价格之间的比价不合理,还存在部分工农剪刀价格差的现象,如现在粮食、柑橘、油菜等价格和相应的工商业产品价格差距较大;缺乏严格有效的价格监管机制,农产品价格波动幅度依旧较大,部分农产品受国内投机资本炒作影响程度较大,如大蒜、绿豆价格等;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中利益分配也不合理,不健全的农产品市场体系导致农民并没有真正参与到产业链的利益分配。

2、农产品商品市场不发达

当前,全市农产品商品市场总体滞后,市场规模小,布局不合理,整体竞争力不强。目前,全国有农产品批发市场4000多个。3000多万人口的大农村城市-重庆,农副产品批发市场不到30个,且分布不平衡,多集中在江北区、渝中区等。同时,批发市场销售规模小,批发交易方式传统、单一。以现货交易为主,远期合同交易很少,采用拍卖、网络交易等现代化交易方式的更是甚少。由于市场布局集中,导致小农经济模式下的农产品商品化率低,以初级产品销售为主,农产品缺乏品牌效力,缺乏附加值较高的深加工过程,导致农产品缺乏竞争力。

2、农产品要素市场刚起步

近年来,我市积极筹建农畜产品交易市场、农产土地交易市场、村镇银行等要素市场。但是总体而言,全市农产品领域的要素市场还刚刚起步,农畜产品交易所目前还只扮演远期交易市场的功能,交易量有限,难以承担畜产品等的价格发现功能,对国内外生猪产业的市场影响力还比较低。而且,由于交易品种单一,全市其他优势产品如柑橘、中药材等,其价格发现机制还处于空白,与产业地位极不相称。此外,农产品期货市场缺位,进一步加剧了农产品定价机制的矛盾。

3、农产品市场环境不优

我市农产品市场环境主要表现在农产品物流成本高、农产品市场信息体系不健全、市场中介组织不到位等方面。在农产品物流方面,虽然我市是长江上游地区和西南地区重要的物流枢纽,但是我市农产品的物 6

流成本还相当高。据有关统计,重庆产品特别是鲜活类农产品的物流费用相当高,达45%-60%,而美国水果蔬菜在物流环节的损耗率仅有1%-2%。在市场信息建设方面,重庆农业不能即时从网上得到所需信息和发布信息,网上交易额较少。信息设备的配备不够齐全,在仓储、运输、配送各个环节仍然以手工为主,没有自动化信息网络,不能优化调度,有效配臵,对客户不能提供查询、跟踪服务。由于缺乏准确的信息,往往造成农产品流通的盲目性。在农产品市场中介组织方面,我市农产品市场中介组织主要受传统的“重农轻商”思想观念的制约、市场信息不畅通、市场组织结构不合理、制度创新滞后等因素的影响,农产品市场中介组织发展缓慢。

4、农产品竞争能力不强

无论是劳动密集型产品还是土地密集型产品,我市农产品综合竞争力与其他省市的农产品相比,还处于相对劣势。从土地密集型产品如大米、玉米、油菜籽等农产品来看,由于受到资源禀赋等先天条件的限制,除在菜用玉米以及Q优系列杂交稻等方面我市近年来获得一些重大突破外,在饲料玉米和其他粮食作物等方面处于相对比较劣势。

相对而言,在劳动密集型农产品如生猪、柑橘等方面具有较为明显的比较优势,我市具备较强的竞争实力。但是,更多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如鲜销蔬菜等方面,则处于相对劣势。不仅如此,包括生猪、柑橘、鲜菜、茶叶、蜂蜜、牛肉等产业在内,我市农产品的全国品牌影响力和市场占有率都有待进一步加强。与此同时,我市的一些区域特色农产品如中药材等,其资源丰度和应有的市场地位还不相匹配。

5、产业经营市场化程度不高

直辖以来,通过大力实施以“基地+农业”、“龙头企业+农户”和“订单农业”为核心的农业产业化经营,我市的农业产业经营的市场化水平得到了稳步发展。但是,总体上看,我市农业产业市场化化水平还没有得到根本突破。

一是基地布局零星分散,产业集中度有待提高。从我市具有比较优势的柑橘、生猪、柑橘等主导产业来看,全市柑橘基地面积175万亩,分布于38个区县,341个乡镇,平均每个区县只有4.61万亩,每个乡镇只有0.51万亩;生猪产业虽建成了相对集中成片的规模养殖小区35个,但规模养殖农户只有3.74万户,占全市农户的5.2‰,规模养殖出栏量554万头,只占出栏总量的28%;截至目前,重庆鲜销蔬菜生产基地规模虽约117万亩,但遍及40个区县,最大规模仅9万亩,最小2000亩,市级骨干基地不足17万亩,且分布在20个区县48个蔬菜基地。 7

二是龙头企业的科技自主创新能力较弱,加工设备落后,农产品加工层次低。目前,全市农产品以初级产品为主,产业化经营水平低;传统产业层次低,优质率低。根据测算,目前全市的农产品优质率50.8%,柑橘的优质果率仅35%左右。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的产业链短,农产品加工水平仅29%。多数产业还停留在卖原料的阶段,生猪产业的终端产品大部分为分割肉,基本没有精深加工企业,笋竹产业只靠卖竹块、竹板和竹材,精深加工项目基本没有实施,没有形成精深加工产业链。

综上所述,重庆农业不仅面临先天的要素约束,同时更面临市场约束的后天矛盾,多年来的城乡分治模式还人为构筑了城乡要素流动的藩篱,形成城乡要素互动的厚厚隔膜,加剧了重庆农业现代化的进程。在全球化浪潮的今天,重庆现代农业需要寻求新的支点,实施战略突围。

四、全球视角下重庆现代农业发展的战略出路

当前,WTO框架下的国际经济体系,已经使现代农业发展超越了国界,需要在全球范围内有效配臵资源,需要树立全球眼光构建重庆现代农业发展的政策框架体系。总体上看,这种框架至少应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要素优化配臵的全球视野

1、加强内部条件建设,增强农业内质

如前所述,我市内部要素资源约束力量明显。要大力进行中低产田的改造,为有限的土地资源开辟新的生存空间,为保证我市耕地资源的总量占卜平衡和切实提高我市农业的综合生产能力做出新的历史性贡献。当前,要积极开展测土配方施肥、以土培肥和沃土工程,进一步扩大范围,切实提高我市土壤的综合生产能力和产出效率,为农业的区域化布局创造前期条件。要创新劳动力培养方式,大力提升劳动者人力资源素质。

2、“走出去”和“引进来”相结合

一是加快市场主体培育,大力发展外向型龙头企业。要根据重庆具有比较优势的农业行业,如在生猪、红茶、夏布等行业内部建立专门的外向型龙头企业。要引导龙头企业加强对国际市场行情和国际贸易政策的收集研究,优化贸易商品结构。龙头企业要不断提高国际竞争能力,大力开拓国外市场,扩大优势农产品出口;同时还要积极开展跨国投资经营,充分利用国外农业资源,为农业产业化发展开辟新的市场空间。

二是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和绿色产品生产。加强出口产品的质量标准化体系建设,积极推广绿色生产和营销模式,在此基础上,做好产品通过ISO 国际质量体系认证等主要进口国的各种通行证的申请工作,以不 8

断增强攻破贸易壁垒的能力。

三是建立农产品贸易快速反应机制和预警机制。为保护开放型农业的安全,可考虑运用农产品的准入限制、产品技术质量标准、反补贴等符合国际规则的保护手段防止外国农产品对本地农业的损害,各级农业部门要积极配合国家着手建立贸易快速反应机制和预警机制,帮助农产品出口企业积极应对各种贸易壁垒,以保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四是灵活运用全球范围的产业转移趋势。第一,劳动密集产业的产业承接——建立出口农产品生产基地。WTO农业协定生效后,全球农产品贸易总体上朝贸易自由化的方向艰难迈进。但是,农产品向着自由贸易的方向已然不可逆转,我市在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方面,具有天然的优势。应当努力做好承接劳动密集型产业承接的准备工作。

当前,主要农产品进口国通常设臵苛刻的环境技术标准,全球农产品贸易壁垒逐渐为环境壁垒所取代。为此,有必要建立专门的外销农产品生产基地,从产地环境认证、投入品监管、加工、运销和产品分级等环节实行全程质量监管,执行最严格的农产品环境标准体系,专门生产有机农产品和绿色农产品,消除技术壁垒对我市农产品融入国际市场的负面影响,带动周边地区的规模经营。

第二,土地密集型产业的生产过程转出——建立重庆农业“飞地”。当前,我市极少数农业企业在东南亚、俄罗斯建立了少量农业生产基地。但是,其生产的农产品主要用于当地销售,对国内农产品市场供应不产生直接影响。要在培育外向型龙头企业的基础上,依托农业新兴产业,鼓励其在土地资源广袤的国家建立农业“飞地”。为有效降低农业物流成本,鼓励其将生产过程转移到国际市场,产品全球销售,真正实现全球范围的资源配臵。

3、建构中国西南丘陵山地现代农业核心技术体系

应当根据现代农业发展需求和区域农业发展的特点,集中资源力量,构建中国西南丘陵山地现代农业核心技术体系,用现代科技嫁接传统农业,谋求在一些重点领域取得优先突破:如重点选育适宜山地农业特点的新品种(水稻、蔬菜、果树、生猪等),培育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优良品种,切实解决农业生产效能不足的问题;又如生产、农业产业化、生态环境保护中的关键技术、提升农业装备水平和农业生物技术等方面,通过现代科技要素的植入,推动传统农业的变革。

(二)市场激励——芝加哥农产品物流枢纽范式的借鉴

市场激励对于现代农业发展至关重要。它包括建立以批发市场为主体的现代农产品物流体系、建立农产品和投入品供需信息为中心的现代 9

农业市场信息体系,还包括创新现代农产品交易方式和流通业态,甚至包括建立现货市场、远期市场和期货市场有序衔接的现代市场体系等多个层面。

从全球视角而言,借鉴芝加哥农产品物流枢纽范式是重庆现代农业长远发展的核心环节。芝加哥市位于美国版图中部地区,是美国东西两岸水陆空铁交通枢纽,全国最繁忙的铁路、公路和航空中心。该市有85座码头、12条公路干线、3条州际高速公路、3个机场和32条铁路干线,被称为“美国的动脉”、“北美的十字路口”。芝加哥是北美五大湖区的重要湖港,船只可经伊利运河-哈得逊运河或圣劳伦斯河出海;公路交通发达,是全国高速公路网的重要节点和州内公路系统的中心。凭借得天独厚的优势,芝加哥成为美国和全国重要的农产品物流枢纽,其1848年成立的农产品期货交易所成为全球绝大多数重要农产品的报价基准。芝加哥作为北美农产品物流枢纽地位的确立,大大推动了芝加哥农业要素资源的会聚,对周边地区农业产业发展再次注入活力。芝加哥农产品物流枢纽范式创造的市场激励模式,成为当前各国效仿的对象。

重庆是中国东、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连接的重要节点,也是西部地区唯一同时具有铁路、公路、水路、航空和管道五种运输方式的特大城市。重庆现已成为长江上游和西南地区最大的水陆空综合交通枢纽,立体交通网络已初具规模。“4小时重庆”、“8小时周边”和“8小时候出海”工程,为农产品进城打开了方便之门,带动了农产品流通效率,具备发展农产品物流枢纽的天然优势和后天基础。并且,农产品资源富集为形成大规模的交易市场奠定了稳固基础。

经过多年发展,我国已经形成以郑州商品交易所、大连商品交易所和上海期货交易所为中心的三大期货市场区域布局,短期内国家增加期货市场交易所的倾向不高。但是,国内众多区域中心城市,都将和主要期货交易所的联合作为其构建物流枢纽和深化市场激励并籍此实现产业振兴的重要举措。20xx年12月底,湖北武汉和大连商品交易所联合推出全国首个“生猪质量标准”,将湖北武汉的生猪价格作为全国定价基准。由于我国生猪出栏每年高达6.8亿头,占全球总量的50%以上,因此中国定价基准必然是全球定价基准。同时,拟定将生猪“交割仓库”设在武汉。不难设想,“交割仓库”落户武汉将大大提升要素资源聚集武汉的速度,促进当地仓储物流产业的勃兴,促进饲料、加工和兽药产业的发展,更为深远的影响是整合武汉期货资源,提升武汉作为区域金融中心的地位。

重庆作为全国重要生猪产地,未能搭上顺风车令人遗憾。但是,实 10

体经济发展必然推动虚拟经济发展,按照国际惯例,全球85%的农产品都具备期货品种,都需要制定质量标准和交割仓库。重庆很多农产品如中药材中的石柱黄连、秀山金银花、酉阳白术和玄参都是业界举足轻重的产品,此外还有生漆产量在全国也雄居第二,具备发展联姻农产品期货市场体系的现实基础,需要未雨绸缪着手标准制定和扩大专业市场影响等前期准备工作。

(三)拓展农业多功能性,发展都市农业,紧跟世界农业发展潮流 都市农业是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内容和实施方式,是当前和未来我国新农村建设和城市科学发展的必然选择。站在全球的角度,无论是从城乡统筹发展观还是从城市与农村和谐发展观来看,荷兰现代农业的发展历程为重庆农业指明了未来都市农业发展的新方向,为重庆新农村建设、打造内陆开放型城市、“五个重庆”建设和现代农业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有益的借鉴。重庆与荷兰有着类似的资源约束状况,人多地少,资源匮乏,尤其是发展丘陵山区农业更为艰难。当前,重庆正在积极实施“一圈两翼”发展战略和开展“五个重庆”建设,高速公路密度居西部之首,拥有西部广阔的市场和交通优势,具备了发展农产品物流的天然优势和基础。与此同时,重庆版图具有垂直逆转“

速公路、铁路网和大中小城市也是沿着垂直逆转“”形分布和配臵,具备发展都市农业的先决条件。当前,重庆正处于工业化、城市化和城乡统筹一体化加速发展时期,重庆城乡二元结构分明,“一圈”和“两翼”地区差距较大,以青年为主的农村劳动力离村进城,形成了乡村人口的老龄化,以农业为主的乡村地区的生产功能越来越难以维持,农村“过疏问题”、萧条景象等问题随着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增速的不协调而逐步凸显。

重庆实施“一圈两翼”发展战略表明不同地区存在着资源禀赋差异,以及经济发展程度不同,导致了重庆现代农业必然走多功能化的道路。因此,重庆必须推进农业的优势区域布局(比如蔬菜、粮食、柑橘等),另外,要考虑“一圈”范围内拓展农业多功能性,必须积极发展都市农业。发达国家的经验表明,都市农业的发展为各国城市和乡村发展提供了一条协调、和谐发展的道路,可以充分实现农业和农村在城市社会中的价值[5]。重庆发展都市农业可以凭借其生产经济的主体功能为大都市提供鲜嫩、鲜活的农产品,增加对农副产品的需求;凭借其社会文化功能可以为农村劳动力提供就业和全面发展的重要作用,为市民提供休闲观光、为青少年提供农事教育和农耕文化传承的作用;凭借其生态功能可以提高市民生活质量,使农业真正起到“城市之肺”的作用,促进森 11 ??”形,高

林重庆建设;凭借其示范辐射功能可以为农业前沿性新技术、土地高效利用起到样板、示范作用。

(四) 构建激励相容的现代产业组织——农业综合性合作经济组织 重庆在农业资源禀赋和农村家庭承包经营制度的刚性约束下,可以预见,未来重庆农业发展较长时期内必须走小农经济体制背景下劳动密集型现代农业之路。这也决定了重庆小农经济生产主体分散,经济实力弱,抵御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能力差,专业化水平低,农产品品质和安全风险大,农户组织化程度低,市场竞争力弱等弊端仍将存在,如何设计相应的制度和进行组织建设,克服上述弊端,在小农经济的细碎化生产模式下,将千家万户的家庭经营与大市场有效对接,实现扬长避短是重庆现代农业发展中必须解决的问题。国外现代农业发展实践表明,无论是发展中国家还是发达国家,农业都是建立在家庭经营的基础上,发达国家是家庭农场,如欧美等国,仍然是家庭经营。东亚如日韩是建立在小农经济的家庭经营基础上,为了解决和增强小单元的生产结构的市场竞争力,为应对农业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的双重属性,农民通常自发的组织一种适合市场功能经济的农户组织——农业合作社[6]。这种组织逐步发展形成为服务较为完备的,适于国际市场功能的社会化服务体系,成为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当前,一些地方把龙头企业+农户+ 基地”、“公司+ 农户”等模式看作是农业产业一体化经营的最佳模式,使个体承包农户有了一个与大市场联结的载体,农民得到公司在技术、资金等方面的扶持,带动农户增产、增收。但是,当前这种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农户并没有真正参与农业产业链的分配,龙头企业的目的在于通过与地方政府交易,低价占用土地,时有引发与农民的矛盾冲突;或者以支农为名获得贷款或政府资金,转而用于股市、房地产投资或其它事业。实践表明,当前这种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不能作为联结农户的主体模式。政府扶持农户建立的农业综合性合作经济组织,它通过契约的自我实施,将大大减少整个改革的交易费用,同时也能充分调动这些入社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以及对市场风险的感知和规避意识,从而使得外部的、偶然的市场风险被充分内部化,外部矛盾内部化,实现目标归一,最终实现成员之间的激励相容。因此,重庆应借鉴国际经验把组建综合性合作经济组织作为农户走上产业化经营的主体模式。政府在土地使用、资金筹贷、税收等方面应给予特殊优惠,在政府财政预算中,应拨出专款,支撑、补贴涉农综合性合作组织,在金融上给与经济合作组织更多支持,明确规定商业银行、邮政储蓄机构等吸收存款的一定比例用于支持涉农的农业综合性经济合 12

作组织发展主要用于农业的贷款,提高其贷款额度,并适当降低农业贷款利率,拓宽农业融资渠道,促使农产品商品化率的提高,使农民收入达到社会平均利润率,吸引城市资本下乡支持和促进农业合作经济组织规模的扩大和发展,实现家庭经营与市场经济的有效对接,从而促进现代农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常婕. 借鉴美国现代农业发展经验,促进我国农业发展[J]. 农业经济, 2007 (1): 32~33.

[2] 卢辞. 荷兰集成农业对我国现代农业发展的启示[J].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12):23~26

[3] 何 磊. 国外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模式及启示[J]. 经济纵横, 2008(11): 57~61.

[4]曹俊杰. 我国东部地区几种现代农业发展模式比较及启示[J]. 亚博农业, 2009(1):12~15.

[5]蔡建明,杨振山. 国际都市农业发展的经验及其借鉴[J]. 地理研究,2008 (3): 362~374.

[6]陈军民. 日本现代农业发展经验对我国农业发展的启示[J]. 消费导刊, 2009(10):32~33.

13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