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分析报告

罗汉果有效成份提取的相关文献检索

一、课题分析

1、学科领域:生物学    

2、研究内容:了解和掌握罗汉果有效成份提取的一些方法

3、研究意义:罗汉果在广西有较广的种植面积,研究罗汉果的多种有效成份提取的方法,有利于提高罗汉果的商业价值和药用价值。

关键词:罗汉果 提取

二、检索工具、检索记录、整理检索结果

1、检索工具:中国知网之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

2、检索过程:进入CNKI数据库输入以下搜索条件

(1)检索时间范围(20##—2010)

(2)关键词:“罗汉果”和“提取”

(3)机构分布:广西

3、检索结果:30个相关文献

三、文献分析

(1)文献的年份分布分析:20##年1篇、20##年3篇、20##年1篇、20##年9篇、20##年7篇、20##年5篇、20##年2篇、20##年2篇。

数据中可以看出从20##年到20##年的广西地区有很多科研人员对罗汉果有效成分的提取做了大量研究,近几年研究热度已降低。

(2)文献的机构分布:广西师范大学13篇、广西大学7篇、其余为高校、公司、科研机构各有1篇。说明这几年对罗汉果有效成分提取进行研究的机构主要是广西大学和广西师范大学。

(3)期刊源分布:2篇科技报告、6篇大学学报、22篇专业科技期刊。

科技报告是指国家政府部门或科研生产单位关于某项研究成果的正式报告,或是研究过程中阶段性进展情况的实际记录。科技报告基本上都是一次文献,报道的是科技人员创造的成果和原始资料,数据详尽可靠,有较大的情报价值。

专业科技期刊的特点是论文内容创新性强,报道速度快,信息含量大,能比较及时的反映国内外科学技术水平。期刊是传递科技情报、交流学术思想最基本的文献形式。在基础科学研究中,大部分的成果产出的形式是以发表期刊论文来实现的。因此,很多类型的其它文献如会议论文、学位论文等最终都会以期刊论文的形式进行发表。科技期刊受到科技工作者的高度重视。大多数检索工具也以期刊论文作为报道的主要对象。

(4)学科分布:医药、卫生12篇、工业技术13篇、农业科学5篇。

四、文献中的有用信息

(1)罗汉果多糖的提取

    罗汉果多糖的提取:1.用索氏抽提器、甲醇回流将原料脂质抽提出来,晾干。2.原料加进真空抽提器进行三次水提取,取上清液减压浓缩之三倍,加入三倍量无水乙醇产生沉淀,去掉上清液,沉淀即为粗品罗汉果多糖。3.除杂,Sevege法除蛋白,透析法除去小分子化合物。提取率3.02%

超声波可强化乙醇提取罗汉果甜苷:1.罗汉果浸泡60min完全吸水。2.以超声波频率40KHz,超声功率100W作为辅助进行提取。20%乙醇溶液,用量20倍,提取温度75摄氏度,20min,提取率3.6%。

(2)罗汉果蛋白酶的提取

乙醇沉淀法:用无水乙醇(-20℃)与100ml罗汉果汁配成体积数为50%的乙醇罗汉果溶液,混匀,4℃放置30min,然后离心(4000r/min,15min),收集沉淀。

单宁沉淀法:取90ml罗汉果汁使溶液中单宁溶液浓度为0.16%然后离心(4000r/min,15min),收集沉淀。

超滤法:洗净罗汉果,压榨,静置,汁液离心4000r/min,20min,取清夜超滤,滤后的酶浆真空冷冻干燥。

三种提取方法中酶回收率:超滤法>单宁沉淀法>乙醇沉淀法。

(3)罗汉果黄酮类物质的提取

    酶解-溶剂法:罗汉果粉碎、过目,一定量的原料加溶剂,过滤,浓缩一次提取物,乙醇沉淀,石油醚萃取,乙酸乙酯萃取,获得黄酮类物质。

(4)罗汉果糖苷的微波提取

    微波的穿透深度和微波波长处于同一数量级,频率为300MHz和300GHz的微波波长分别是100cm和0.1cm。所以利用微波加热时,微波可以穿透物质而直接使外部与内部同时加热,使植物颗粒中的部分细胞破裂,从而使溶质快速溶解到溶剂中。

(5)不同罗汉果提取物的体外抗氧化活性

罗汉果提取物分为罗汉果粗提取物(MGC)、罗汉果提取物I(MGI)、罗汉果提取物Ⅱ(MGⅡ)、罗汉果皂苷V(MOG-V)。其中罗汉果皂苷V是提取物中主要的抗氧化活性成分。MGⅡ对红细胞自氧化溶血的保护能力强于MGC、MGI,表明罗汉果皂苷提取物抑制红细胞自氧化溶血及丙二醛MDA的生成中主要的活性成分。

罗汉果甜苷V在各部位的含量分布:罗汉果果皮、果囊和种子的质量百分数分别是0.26%,2.36%,0.06%

(6)超声波法从罗汉果渣中提取出碱木质素

    在一般碱法提取罗汉果渣木质素的基础上,加入超声波处理,提取率可提高到8.4%

(7)罗汉果种仁油脂的提取及其性质

用索氏提取法对研碎的种仁及种籽分别进行油脂提取。有试验知罗汉果种仁含有48.5%油脂,不饱和脂肪酸较多,含大量角鲨烯。其油样颜色亮黄色且透明较黏稠。

五、总结    

检索所得的文献内容涉及几个方面:罗汉果提取物的性质、罗汉果各提取物的提取方法、罗汉果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

罗汉果的目标提取物主要有多糖、蛋白酶、黄酮类物质、角鲨烯、碱木质素。

罗汉果各提取物的生理功效:(1)罗汉果多糖有补血,促进肠胃功能作用,糖分有别于蔗糖可做糖尿病人的辅助药物(2)罗汉果蛋白酶对络蛋白有高水解活性(3)黄酮类物质具有强心、扩张血管并有降血压、降胆固醇作用。(4)角鲨烯具有增强体质和抗疲劳的功效,可用于肝病治疗并具有一定抗癌、防癌及保湿养颜作用。

    提取方法主要是乙醇沉淀法、酶解-溶剂法并以超声波或微波作为辅助加强。    

 

第二篇:文献分析报告之一

《中国食品安全规制与改革》分析

《中国食品安全规制与改革》一书是20##年度黑龙江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面上项目(12512064)的阶段性研究成果,作者是滕月。本书于20##年6月由中国物资出版社出版。

本书分为七个部分,分别为:导论、食品安全规制问题研究综述、食品安全规制的理论结构、食品安全规制制度构建、我国食品安全规制的历史与现实、食品安全规制国际比较研究以及我国食品安全规制的重构。

1.导论

作者滕月首先在导论中指出了选题的现实意义及理论价值。在农业与食品工业一体化以及食品贸易全球化的背景下,食品、饲料的异地生产和销售为食源性疾病的广泛传播和迅速爆发创造了条件。世界范围内,食品安全问题普遍存在,而我国食品安全状况更加令人担忧。根据卫生部20##-20##年统计,十年间重大食物中毒事件报告3299起,中毒121014人,死亡2048人。在重大食物中毒事件中,微生物性食物中毒报告起数和中毒人数最多,分别占总数的34.1%和54.7%;从发生食物中毒的场所看,家庭食物中毒的报告起数和死亡人数最多,分别占总数的40.8%和80.8%。笔者认为,对我国食品安全问题进入深入研究,不仅有利于促进和保障科学技术发展、防范和消解科学技术带来的负面影响,还有利于推动我国有关法律法规尽快融入到全球性法律框架,有利于缓解全球性生态与环境危机。更为重要的是,对我国食品安全领域的利益矛盾和利益冲突进行温习,并运用制度化方式对这类矛盾和冲突加以解决,对于化解我国社会矛盾、推动社会转型、推进法制建设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理论价值上,作者吧食品安全规制置于更为广阔的制度框架下,将其视为一个可以从制度层面上予以考察、评判的对象,综合运用法经济学、新制度经济学、法学和政治学的理论成果和研究方法,对食品安全规制问题进行重新认识、思考和审视,力图为食品安全规制研究提供一个综合维度的新视角。

其次,作者遵循 “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基本研究思路。先对食品安全规制进行细致的理论解构,通过分析食品安全规制行为人之间、行为人与规制之间的互动关系,考察影响食品安全规制的制度因素,挖掘食品安全规制失灵的制度根源;然后构建一个有效的食品安全规制框架,并以此为参照系,对我国食品安全规制的现状、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探究问题产生的根源;最后,借鉴国际经验,提出重构我国食品安全规制的思路和对策。

最后,作者指出其研究方法主要是法律的经济分析、制度分析、博弈分析和比较分析。创新点在于:提出了研究食品安全规制问题的新视角;对食品安全规制进行了理论结构,挖掘了食品安全规制失灵的制度性根源;构建了新的食品安全规制框架;重构了我国食品安全规制的新思路。

2.食品安全规制问题研究综述

本章中,作者首先从食品安全及食品安全规制的定义入手分析了食品安全规制的起源,然后以市场的内部性特征与外部性特征为出发点,结合食品市场特征分析规制的必要性,同时也从法律不完备理论分析了食品安全规制的必要性。接着,作者以消费者行为与企业行为为对象,阐述了食品安全规制中各个主体的行为特征,最后总结了食品安全规制体系、食品安全规制绩效方面的内容。可以说是对现有的研究成果进行了细致的梳理。

从笔者掌握的文献资料来看,国外学者对食品安全规制研究的层面已经从“为什么规制”向“如何更好的规制”提升,研究方法有定性分析转向定量分析,研究热点是通过规制成本——收益评估审视现有的规制制度,以促进食品安全规制质量的提高。国内学者对食品安全规制的研究多数停留在基于信息不对称论文的政府规制必要性及规制手段的探讨上,对规制体制的研究是当前的热点,少数学者开始对消费者的食品安全需求行为和企业的食品安全供给行为进行研究。总的来说,食品安全安全规制领域的研究成果十分丰富,有极大的学术价值,但是也存在一些不足:第一,对于食品安全规制这样一个系统性的问题,目前的研究却只着眼于局部,缺乏系统性的研究视角和解决方案;第二,对食品安全规制背后的经济、政治、社会、历史文化等制度因素缺乏应有的关照,导致研究过于表面化,得出的结论和提出的对策显然不可能达到理想的效果。

3.食品安全规制的理论结构

作者指出,食品安全规制的本质,是以法律规范的形式促进规制资源的充分利用,有效控制食品安全风险。整体的社会秩序不仅是由个人行动者间的互动达成的,更是由行动者与社会行为规制之间的互动形成的。因而,任何人不仅都负有不损害其所处的良好关系状态的消极责任,也负有利用自己的智识,促进社会规范的科学与合理,并遵循之,以构建更优的关系状态的积极责任。在食品安全规制中,食品安全法保护的客体和责任的客体就是食品生产经营者、政府监管机关、广告及交易平台提供商、行业协会、消费者协会以及个人各自按法律规范和标准的要求从事生产经营、监管以及社会监督而形成的没有食品安全隐患的状态,即食品安全秩序,这种秩序是整体利益的载体。

立法是利益的表达、协调和分配的过程,任何法律只有在不断调整以适应人们的利益过程中才能逐渐使人接受它,也只有被各利益相关方广泛认可的法律制度方能行之有效。因此,对食品安全规制中行为人的利益诉求、行为人之间的利益冲突、行为人与相关法律制度之间的互动关系进行分析,探究食品安全规制背后的制度性因素,挖掘食品安全规制失灵的制度根源,是构建一个有效的食品安全规制框架的前提。

本章首先对食品安全规制相关行为人的行为特征、利益诉求、互动关系以及他们在食品安全规制中的行动能力进行了经济学解释;其次,从行为人与食品安全规制的产生、规制的实施和规制的变迁三个方面,对行为人与规制的互动进行了解读,挖掘了行为人与食品安全规制实现良性互动的制度条件;从规制决策和规制实施两个方面对食品安全规制失灵的制度性根源进行了探究。作者的结论是:食品安全规制各行为人之间既彼此独立,又彼此依赖、彼此制约、彼此合作,体现了一种以双向互控为基础的多重互控关系。消费者有最强烈的维护食品安全的原始动力,但是由于拥有的政治资源、组织组员最少,因而行动能力最差,只好把权利让渡给公共部门。公共部门拥有准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在食品安全规制中的行动能力最强,但是会因为利益集团的影响、缺乏权力制衡和权利监督、机构内部机构复杂而导致规制制定和规制实施失灵,这是食品安全规制失灵的制度性根源。

4.食品安全规制制度构建

作者认为,一个“好的”食品安全规制一定是科学决策的结果,此外,还必须由一个高效率的组织机构运用先进的手段去实施。本章构建了一个包含规制决策、规制实施和规制手段三个层次制度安排的食品安全规制框架:第一,规制决策层面的制度安排以宪法制度为保障、以行政法为主体、以听证制和问责制为核心、以成本效益评估为标准;其次,规制实施层面的制度安排以规制机构组织结构和职能设计为重点,作者提出了制度设计的基本原则,并且对多部门体制、综合部门体制和单一部门体制进行了阐述和比较,提出了可行的组织结构和职能设计;第三,规制手段层面的制度安排以完善法律、法规、标准为主要内容,其中,作者对私法规制手段和行政手段做出了详尽的分析和比较。

作者对三个层面的制度安排力图保证食品安全规制决策的合法性和科学性、规制实施的高效性、规制手段的先进性,从而促进相关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有效控制食品安全风险。其中,规制决策层面的制度安排对食品安全规制质量其决定性作用。

5.我国食品安全规制的历史与现实

作者认为,理论研究的目的是为了解决实际问题,分析我国食品安全规制的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探究问题产生的根源,既是对理论分析的实证检验,更是推进我国食品安全规制改革、提高食品安全规制质量的基本前提。

本章从法律法规体系建设、规制体制调整和科技支撑体系建设三个方面分析了我国食品安全规制的历史沿革,指出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规制法律、体系的变化,食品安全问题不断严重的现状,即:食源性疾病高发率居高不下、重大食品安全事故时有发生。作者从问题分析中认为法律法规落后、规制体制低效和技术支持不足是目前我国食品安全规制的主要问题;并进一步探究了我国食品安全规制问题产生的原因,认为立法体制的缺陷、权力监督的确实、行政程序不规范、问责制度不健全和政策导向失衡是导致我国食品安全规制失灵的制度性根源。

6.食品安全规制国际比较研究

    本章对发达国家的食品安全规制进行了比较研究,详细阐述了美国、日本、欧盟、加拿大、韩国、印度这些国家食品安全规制的现状、组织机构的设置、安全规制的特征以及食品安全规制体系的改革方向,寻找了其中的共性,即:严格的规制决策程序、高效率的规制体制、完善的食品法律法规和先进的规制手段为发达国家实现食品安全的有效规制提供了制度保障,值得我国借鉴。

7.我国食品安全规制的重构

本章从规制决策、规制实施、规制手段三个层面提出了重构我国食品安全规制的思路和对策。首先,要完善规制决策制度,具体内容包括:大力弘扬法治精神,完善立法制度,加强规制决策监督,转变政府职能,建立食品安全规制绩效评估制度;其次,深化规制体制改革,提高规制实施效率,具体内容包括:进一步完善食品安全政府规制体制,逐步建立食品安全合作治理模式;最后,改进规制手段,具体内容包括:进一步完善法律法规和相关标准,建立并完善食品安全风险分析制度,完善市场准入制度,完善食品安全监测体系,规范食品安全认证制度,完善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立食品安全事故预防和应急处理制度,建立食品安全追溯制度,完善食品召回制度,建立食品安全教育培训制度等。

《中国食品安全规制与改革》:滕月 著,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20##年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