示波器测动态磁滞回线实验报告



 

第二篇:磁滞回线

实  验  报  告

00  20## 级 姓名  宁盛嵩  日期   2008.12.8学号PB07000675    

实验题目 : 铁磁材料的磁滞回线和基本磁化曲线

实验目的:   1、认识铁磁物质的磁化规律,比较两种典型的铁磁物质动态磁化特性。

2、测定样品的基本磁化曲线,作μ-H曲线。

3、计算样品的Hc、Br、Bm和(Hm·Bm )等参数。

4、测绘样品的磁滞回线,估算其磁滞损耗。

实验原理:

1、铁磁材料的磁滞现象

铁磁物质特征是在外磁场作用下能被强烈磁化,故磁导率μ很高。另一特征是磁滞,即磁化场作用停止后,铁磁质仍保留磁化状态。原点0表示磁化之前铁磁物质处于磁中性状态,即B=H=0,当磁场H从零开始增加时,磁感应强度B随之缓慢上升,继之B随H迅速增长,其后B的增长又趋缓慢,并当H增至Hm时,B到达饱和值,0abs称为起始磁化曲线。当磁场从Hm逐渐减小至零,磁感应强度B并不沿起始磁化曲线恢复到“0”点,而是沿另一条新曲线SR下降,H减小B相应也减小,但B的变化滞后于H的变化,这现象称为磁滞,磁滞的明显特征是当H=0时,B不为零,而保留剩磁Br

图1铁磁材料的起始磁化曲线和磁滞回线    图2同一铁磁材料的一簇磁滞回线

当磁场反向从0逐渐变至-HC时,磁感应强度B消失,说明要消除剩磁,必须施加反向磁场,HC为矫顽力,它的大小反映铁磁材料保持剩磁状态能力,线段RD称为退磁曲线。

当磁场按Hm→0→HC→-Hm→0→HC→Hm次序变化,相应的磁感应强度B则沿闭合曲线SRDS′RDS变化,这条闭合曲线称为磁滞回线。当铁磁材料处于交变磁场中时,将沿磁滞回线反复被磁化→去磁→反向磁化→反向去磁。在此过程中要消耗额外的能量,并以热的形式从铁磁材料中释放,这种损耗称为磁滞损耗。磁滞损耗与磁滞回线所围面积成正比

当初始态为H=B=0的铁磁材料,在交变磁场强度由弱到强依次进行磁化,可以得到面积由小到大向外扩张的一簇磁滞回线。这些磁滞回线顶点的连线称为铁磁材料的基本磁化曲线,由此可近似确定其磁导率μ=B/H,因B与H的关系成非线性,故铁磁材料μ的不是常数,而是随H而变化。

 

                                    

图3  铁磁材料与H的关系           图4  不同材料的磁滞回线

磁化曲线和磁滞回线是铁磁材料分类和选用的主要依据,图4为常见的两种典型的磁滞回线。其中软磁材料磁滞回线狭长、矫顽力、剩磁和磁滞损耗均较小。而硬磁材料磁滞回线较宽,矫顽力大,剩磁强。

2、用电脑观察和测量磁滞回线的实验原理和线路

观察和测量磁滞回线和基本磁化曲线的线路如图五所示。

待测样品EI型矽钢片,N1为励磁绕组,N2为用来测量磁感应强度B而设置的绕组。R1为励磁电流取样电阻,设通过N1的交流励磁电流为i,根据安培环路定律,样品的磁化场强

L为样品的平均磁路长度,其中       ,所以有

式中N1、L、R1的均为已知常数,所以由UH可确定H。

在交变磁场下,样品的磁感应强度瞬时值B是测量绕组和R2C2电路给定的,根据法拉第电磁感定律,由于样品中的磁通Φ的变化,在测量线圈中产生的感生电动势的大小为

    S为样品的截面积。

图五  实验原理线路

如果忽略自感电动势和电路损耗,则回路方程为ε2=i2R2+UB

  式中i2为感生电流,UB为积分电容C2两端电压设在Δt时间内,i2向电容的C2充电电量为Q,则

如果选取足够大的R2和C2使i2R2>>Q/C2,则ε2=i2R2

 

由(2)、(3)两式可得

上式中C2、R2、N2和均S为已知常数。所以由UB可确定B。

实验步骤:

1、电路连接:选样品1按实验仪上所给的电路图连接线路,并令R1=2.5Ω, “U选择”置于0位。实验中不用示波器,用电脑。

2、样品退磁:开启实验仪电源,对试样进行退磁,即顺时针方向转动“U选择”旋钮,令U从0增至3V。然后逆时针方向转动旋钮,将U从最大值降为0。其目的是消除剩磁。确保样品处于磁中性状态,即B=H=0,如图6所示

3、观察磁滞回线:


 

图6  退磁示意图     图7  调节不当引起的畸变现象

4、观察基本磁化曲线:按步骤2对样品进行退磁,从U=0开始,逐档提高励磁电压,将在显示屏上得到面积由小到大一个套一个的一簇磁滞回线。记录下这些磁滞回线顶点的连线就是样品的基本磁化曲线。

5、调节U=3.0V,R1=0.5Ω,测定样品1的一组UB、UH值,并根据已知条件:L= 75mm,S=120mm2,N1=150匝,N2=150匝,C2=20μF,R2=10KΩ,电脑给出Hm、Bm

6、改变R1观测不同的磁化曲线。

7、观察、测量并比较样品1和样品2的磁化性能。

实验数据及计算处理:

1、样品1

(1)从U=0开始,逐档提高励磁电压到3V,在显示屏上得到面积由小到大一个套一个的一簇磁滞回线如下:

图一:改变v样品一的一簇磁滞回线图

分析:一、实验要连接各磁滞回线的顶点,电脑上无法做到,但可由由下面的HmBm做出图。

二、与图2中铁磁材料的一簇磁滞回线的图像很像,说明实验与理论吻合,实验成功得观察了样品一的一簇磁滞回线图。

 (2)实验中由电脑给出Hm、Bm   如下:

表一  基本磁化曲线数据

由以上数据用Origin做出的样品一的基本磁化曲线如下:

图二:样品一的基本磁化曲线:

分析:与图1中铁磁材料的磁化曲线的大致走势非常相像,说明实验数据蛮好和实验验证了理论。  

(3)改变R1观测样品一的不同的磁化曲线。

图三:改变R1样品一的一簇磁滞回线图

 

分析:实验的原理为:

图中从左往右磁滞回线对应的R1变小。电压U不变改变电阻R1时,B不变,所以B的范围是不变的,实验结果也确实如此;H会变化,所以实验的结果中出现了R1越小,H就越大,曲线的切线的斜率就越小,故磁滞回线越宽、越长。

交点处是H回到零点而剩磁B是一样的,所以它们交在一个点上。

2、样品2

图四:改变v样品二的一簇磁滞回线图:

分析:(实验要连接各磁滞回线的顶点以得到基本磁化曲线,电脑上无法做到,故略去)实验得到的磁滞回线与标准图样相比基本相同,验证了理论。

3、对比样品一与样品二:从图一和图四可以看到在v不变的情况下,样品一的磁滞回线狭长,说明样品一的矫顽力、剩磁和磁滞损耗均较小,而样品二的磁滞回线较宽,说明样品而的矫顽力大,剩磁强。故实验最终得到的结果就是:(1)样品一为软磁材料,样品二为硬磁材料:(2样品1的磁化性能比样品2的磁化性能差。

实验小结:

1、 实验的原理比较简单,由于是合作,操作也不复杂,比上次的直导体外的磁场的测量好多了。

2、 实验很直观。

3、 实验的结果与标准值非常的吻合,说明实验的结果很好,数据比较的正确。

4、 试验中应该注意每测量玩一次都要进行退磁,否则结果会有比较大的误差。

5、 实验中可以看到,电压越高,磁滞回线围得面积越大,说明电压高导致被磁化得越强,剩磁就越多。

6、 实验基本没有数据的处理,这个也算实验不复杂的原因吧。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