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村联户,为民富民个人调研报告

个人调研报告 范立峰

(20xx年8月26日)

为深入贯彻落实省、市、县“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动员大会精神,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形势,顺应广大人民群众新期待,立足推动转型跨越新实践,着眼密切党群干群关系新要求,我多次深进自己的联系村,围绕两户联系户发展的“家底”是甚么,制约因素有哪些,脱贫的前途在何方等一系列题目,采取面对面交谈征求意见建议等情势方式,在对刘川村的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分析思考中,构成了发展规划和帮扶对策,帮扶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为进一步加强帮扶力度,通过活动为老百姓做更多的实事,好事,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现初步形成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推动帮扶工作的思路、发展目标和对策建议。

一、基本情况

(一)全村基本情况

刘川村地处正宁县东南部,陕甘两省交界,与陕西旬邑县职田镇相接。海拔1100米,年均气温8.3℃,降水量640毫米,无霜期180天左右,全年降水量集中在7、8、9三个月,春旱严重,自然条件差,山地面积较大。由于受自然条件、经济条件的等诸多因素的制约,该村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比较艰苦。一是在调查中发现,缺乏资金和没有技术特长

是导致困难户贫困的主要原因。二是病、残致穷,生活困难。生病无钱医治的困难户在该村有一部分。虽然农民享受到了“新农合”等医疗待遇,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看病治病的负担,但是有的农民遇到病情稍重一点,由于医疗费用高昂,一般农民家庭无法承担,贫困家庭更是承受不起。另外家庭成员中有残疾人丧失劳动能力,没有经济来源,也是导致家庭贫困的原因之一。

(二)联系户基本情况 高广存,现年77岁,全家两口人。高广存年高多病,妻子张月英74岁,无劳动能力,家中因为缺乏劳力,无力经济收入来源,现处于贫困状况。

张崇坤,现年76岁,全家两口人。妻子赵丛仙72岁,两人年事已高,体弱多病,缺乏劳动力。不能解决贫困现状。

二、建议及对策

“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的落脚点就是为了群众。面对农民群众对脱贫致富的极度渴望,要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富裕、农村发展,必须以更加科学的思路、更加务实的举措和农民群众更能接受的方式,找准制约因素,抓住薄弱环节,下大功夫、花大气力加以解决。

 

第二篇: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调研报告

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调研报告

按照局党委里“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统一安排,我两次前往联系点——宏伟乡贾家屲村,带着“村里贫困的问题是什么、根源在哪里、脱贫致富怎么办”这一课题,通过召开有关层面座谈会、走访群众、查阅资料等方式开展调研,从而对村情民情有了总体上的了解和把握,也形成了一些比较系统的联村富民之策。

一、在深入调研中掌握村情实际 这次调研,我走访了10余户群众,分别召开了村“两委”班子和群众代表座谈会,从庄前屋后到田间地头,从产业发展到“和谐五星”创评活动,从群众家里到村部、学校、饮水工程,都实地进行了考察。与群众面对面、零距离的拉家常、谋脱贫、议发展,通过一竿子插到底的方式了解了村情最真实的一面。这个279户、1068口人的小山村坐落在宏伟乡镇府西南部,发展不足、条件落后、村困民穷是基本村情。

从产业发展看,全村有耕地7325亩,人均6.6亩,其中梯田6327亩,退耕还林1602亩,基本上是雨养农业、靠天吃饭。多年来,种植业以种粮为主,种粮以小麦、玉米、洋芋为主,得益于耕地面积大,群众吃饭不用发愁,但手头余钱不多。村里劳动力弱,大多数人断断续续在外打工,多是从事建筑、餐饮等体力活,农忙时节还要回家帮种帮收,

收入水平也不高。由此可见,资料显示全村人均纯收入2030元是真实可信的。纵观村里经济发展,谈不上有一项支撑兴村富民的主导产业。

从基础条件看,供电、通讯和“村村通”、“村村响”工程实现了全覆盖,但其他基础设施差距很大。村内主干道至今没有铺油,年久失修,坑槽遍地,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连接外界的主要通道为砂石路,由于线形设计的原因,坡陡弯急,每逢雨雪天气,下边的车上不去,上边的车下不来,晴通雨阻的问题十分突出。全村庄头零吊,群众居住条件很差,除书房院社和董家沟社新建了为数不多的新宅外,70%的群众住的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土木结构大屋顶房,还有15户住的是地坑庄子。人畜饮水靠扶贫项目配套的提灌工程解决,自来水入户率只有60%。可以说,基础条件差是制约村里发展的“瓶颈”。

调研两天里,身在农村、干在农田、吃在农家,既听到了群众发自肺腑的心声,看清了村里的真貌,真切感受到了农民群众生产生活的不易,更进一步体会到做好“三农”工作的艰巨性、繁重性和紧迫性。不仅贫困面广,而且贫困程度深,与全国同步实现全面小康的难度可想而知。开展“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我们不能是图形式、走过场,必须将其作为贯穿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过程的一项长期的战略性举措来抓,带着感情、带着责任,自觉深入农村,扎根

群众中间,用心感知群众生活,用心谋划脱贫之策,在真帮实扶、真抓实干中带领农民群众走出一条脱贫致富新路子。

二、在吃透村情中深挖穷的根源 贫穷是有原因的。只有吃透基本村情、深挖穷的根源,方可“对症下药”。通过深入调研以及层层剥茧、条分缕析的研究思考,制约贾家洼村发展的根源逐渐在脑海中清晰起来:

第一,主导产业短腿是制约村里发展的最大难题。通过调研,我的看法是,无论从规模讲,还是从农民收入构成讲,粮食种植和养牛是种植和外出务工的主导产业

第二,基础条件落后是制约村里发展的最大困境。调研中,除道路、饮水、住房条件差。

第三,小农意识作祟是制约村里发展的最大根源。除过客观原因,调研中,我突出感受到主观因素对村域经济发展的影响也不容小视,甚至是村困民穷的根源所在。无论是村干部还是群众,信息都较为闭塞,对外面的世界了解甚少,眼界不开阔,思想不开放,对新事物不敏感,宁肯慢半拍,也不敢往前闯一步;小农意识根深蒂固。

三、在分析比较中思虑脱贫之策 思路决定出路。加快贾家洼脱贫致富步伐,最根本的是在吃透村情实际、分析优劣之势的基础上,帮助村里找准一条科学管用的发展路子。纵观村里实际,虽然主导产业发展缓慢,但土地资源富集;虽然各方面条件比较落后,但随着国家扶持力度的不断加

大,道路、饮水等问题短期内可望解决;虽然群众思想观念保守,但村风纯朴、民风善良,村“两委”班子处事公道、威望高。这些都是村里发展的优势、潜力和希望所在。综合以上因素,加快贾家洼脱贫致富应走好路子,我概括为: ——夯基础,改善条件。从发展最紧迫、群众最急切的难点问题入手,着力改善道路、耕作、水利、居住条件,夯实村里发展基础。综合问题的紧迫性和实现的可能性,我觉得,首先要改善耕作条件。这个问题解决后,从根本上改善耕作条件。鉴于今年县里梯田任务已经下达,这件事可由乡村先垫资整修,在来年的梯田建设计划中调剂解决。

其次要解决路的问题。公路进行铺油或硬化,改善群众的出行条件和耕作条件。这两件事可在近一两年农村公路通畅项目和“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中优先安排。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