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产管理系统可行性分析报告

资产管理系统可行性分析报告

企业在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固定资产是构成企业资产的主体,它使用期限较长,单位价值较高,在使用过程中保持原有实物形态,具有潜在的服务能力。这种服务潜能将随着固定资产的不断使用给企业带来长期的经济效益。一般企业经过多年的发展形成了大量的固定资产,若管理不善会在不经意间导致固定资产的减值和毁损,甚至流失,这势必给企业造成巨大损失。下面就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谈一下笔者个人的看法。

  目前,我国企业的固定资产管理存在以下问题:重视账面管理轻视实物管理;管理混乱、分工不明确;入账、销账不及时;盘点工作失效;拼装现象时有发生;资产闲置现象严重;固定资产内涵不清;提取折旧方式单一等。

  加强固定资产管理应采取如下措施。

  1.认真做好固定资产的基础管理工作。对于固定资产管理混乱的企业应及时组织相关会计人员、固定资产实物管理人员及使用单位对现有资产进行彻底清查,对每项固定资产的存放地点、规格、型号、购入时间、使用年限等都要一一记录,在此基础上进行建卡建账;完善固定资产核算的管理制度,做到人账及时、准确;加强固定资产的计算机管理,重要信息及时上网,提高固定资产的信息共享水平,使固定资产的使用状况及相关信息时时处于透明状态,避免一些部门办事拖沓,不负责任的弊病。另外,做好固定资产的调拨转账工作,督促人事变动人员做好固定资产的移交和转账工作。

  2.严格盘点制度,定期进行账实核对,做到账物相符,账账相符。固定资产管理中出现的许多问题都是由于账物实分家又没有进行定期盘点造成的。财务制度规定,每年在编制财务报告前应当进行全面盘点,平时也可以进行抽盘。盘点时必须有财务人员、实物管理人员参加,最终形成盘点表。固定资产定期盘点、定期检查核对,能有效防止、纠正有账无物、有物无账、多重入账、一号多物现象的发生,及时发现各种设备拼装固定资产的违规行为,及时了解固定资产的使用情况。

  3.加强对固定资产管理人员的技术培训及相关知识的学习。目前,公司应适时组织资产管理人员不断进行业务学习,采用多种形式加强相关人员培训,尤其是在目前会计制度和会计处理方法更新比较频繁的时期,这项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4.严格界定固定资产的采购、使用、管理等权限。公司应将固定资产的采购、审批、使用、管理等权限交由不同的部门办理,责权利在制度上明确,在形式上分开,在执行中相互制约,避免某一部门利用权利代办全部工作,制度一经制定必须严格遵守,并与企业的考核机制相结合。必须建立行之有效的奖罚制度,对固定资产管理好,充分发挥其经济效益的单位或个人给予合理奖励,对管理不善的单位或个人,要采取必要的经济手段或行政手段,进行处罚,企业应根据自身实际制定出具体的奖惩办法。

  5.采用多种形式盘活固定资产。对于企业暂时不用的闲置资产可以采用多种形式进行盘活。盘活闲置固定资产不但给企业带来一定的现金收益,而且也节约了管理成本,使企业轻装上阵,把主要精力放在生产经营上。

  6.对固定资产实行集团化管理。对于有多家子、分公司的集团公司来讲,公司应当从全局出发,对所属各子、分公司固定资产的基本状况进行充分了解,做到心中有数,然后根据各公司资产配置情况对固定资产进行合理调剂使用,避免各自为政,各行其道。这样不但可以节约大量购置新设备的资金,也可以盘活部分公司的固定资产,减轻压力,同时也提高固定资产的利用率。

  7.灵活采用多种方式计提折旧。基于前面提到的使用单一直线法计提折旧的缺陷,改革现行折旧管理机制势在必行,加速折旧法能较好地弥补其缺点。一方面使折旧的提取与固定资产的运营规律相一致,即在固定资产使用初期多摊销折旧,使用后期少摊销折旧。另一方面为了降低由于科技进步而产生的无形损耗的风险,提高资金运营效果,客观上也要求企业采用加速折旧法。我国现行财会制度规定允许使用的加速折旧法主要有两种:即年数总和法和双倍余额递减法。各单位应根据自身实际,选择折旧方法,不断提高自身的经济效益。改

变折旧主要是财务部门的事情,但其他部门也要充分配合,技术部门充分发挥设备技术管理人员的长处,使财务、管理一体化。

目标

1.解决资产折旧数据不准确。

2.解决账面价值统计不准确。

3.解决繁重的盘点工作,耗时耗力

软件功能需求                                                                                                                                                                                                                                                                                                                                                                                                                                                                                                                                                                                                                                                

1.系统功能框架表

 

第二篇:国有资产管理系统可行性分析报告

国有资产管理系统

可行性研究报告

1引言... 3

1.1编写目的... 3

1.2背景... 3

1.3定义... 3

1.4参考资料... 3

2可行性研究的前提... 4

2.1要求... 4

2.2目标... 5

2.3条件、假定和限制... 5

2.4进行可行性研究的方法... 5

2.5评价尺度... 6

3对现有系统的分析... 6

3.1工作负荷... 6

3.2费用开支... 6

3.3局限性... 6

4所建议的系统... 7

4.1对所建议系统的说明... 7

4.2处理流程和数据流程... 7

4.3改进之处... 7

4.4影响... 8

4.4.1对设备的影响... 8

4.4.2对软件的影响... 8

4.4.3对用户单位机构的影响... 8

4.4.4对系统运行过程的影响... 8

4.5局限性... 8

4.6技术条件方面的可行性... 8

5可选择的其他系统方案... 9

6投资及效益分析... 9

6.1支出... 9

6.1.1基本建设投资... 9

6.1.2其他一次性支出... 9

6.1.3非一次性支出... 9

6.2收益... 9

6.3收益/投资比... 10

6.4投资回收周期... 10

7社会因素方面的可行性... 10

7.1法律方面的可行性... 10

7.2使用方面的可行性... 10

8结论... 10


国有资产管理系统

可行性研究报告

1引言

1.1编写目的

用最小的代价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确定国有资产管理系统是否可行。预期读者为进行本项目开发的系统设计员、分析员等。

1.2背景

软件名称: 国有资产管理系统

项目任务提出者: 娄底市XX局

开发者: XXX

用户 : 本产品预期在湖南省各单位国有资产管理部门进行实际应用,再进一步推向全国。

1.3定义

B/S模式:浏览器/服务器模式。

C/S模式:即客户机/服务器网,Client/Server。

SQL语言:关系型数据库管理系统(RDBMS)中的一种通用的结构查询语言。

频度:数据结构中,频度是指一个定义变量在它的函数中,并且是它在执行到该段语句为止时,这个定义变量在函数总共执行基本操作的次数。

1.4参考资料

《IT项目管理》                郭宁 编著         清华大学出版社

《软件工程——原理,方法与应用》  吴钦藩 编著   人民交通出版社出版

《软件工程导论(第四版)》         张海藩  编著   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

《软件工程》                 任胜兵 邢琳 编著  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出版

2可行性研究的前提

2.1要求

1)功能要求

1.能够实现基层单位和各级业务主管部门通过网上流转进行资产处置、评估备案、产权登记等业务的申报、审核、审批,对工作流转的每个环节进行全过程的监督,并可进行审批过程的问题追溯。提高工作效率,大量节省人力、物力、财力;

2.所有的资产处置必须按规范的流程,在软件程序的控制下,由各级领导按照权限进行审批,避免了审批的随意性;

3.资产数据直接从财务软件导入到资产卡片,保证了数据的准确性,并使财务上的数据与资产管理的数据相一致性,避免账务上的差异,造成资产流失;对导入的资产卡片进行规范操作:对每一固定资产必须指定相应的责任人,并对财务数据中有多个责任人的卡片进行拆分保存,保证一物、一卡、一责任人;

4.通过对资产责任人变动的跟踪管理,保证能方便对某个责任人名下资产及某一资产的变动轨迹惊醒查询打印,方便管理即将离职人员资产去向,保障资产不会应人员的调动造成流失;

5.实现用户自定义功能,能够满足不同用户对资产管理的实际需求,能够对各机构部门进行资产查询及资产清查。通过系统可以方便查阅下属单位的某项资产详细信息,也可对不同管理范围或时间段的国有资产进行不同指标的统计、评价,为领导提供决策依据。

2)性能要求:

系统必须要有高的运作速度,储户填写的表单输入到系统,系统必须能快速及时作出响应,迅速处理各项数据、信息,所以要求很高的信息量速度和大的主存容量;

系统同时支持B/S、C/S两种部署模式,采取“集中分布式”的整体架构,能够满足各级财政和主管部门以及基层各行业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需要。系统安全、可靠,功能齐全,操作方便、界面友好,易于维护和扩充。

  

3)输入要求

1. 将各部门送达的设备管理信息作为数据来源,分为新购入设备管理数据和已有设备修改数据。

2.资产登记录入需要便于操作,提供必输字段提示,个别输入项最好使用历史数据选择方式进行录入。还可以通过导入复制模式,最大成都减少信息登记的工作量。分类选择统一。

3.资产编码重复性检验。并进行录入数据验证,保证数据的有效性和完整性。

4. 提供资产图片、附件管理,方便上传维护资产相关资料。

4)输出要求:能够以表格的形式显示所需要的信息,各项数据明确、完整、可靠。

5安全性要求:自动化的系统检测、诊断与备份、恢复功能,引入授权、加密等安全机制,有效保障软件系统的高效、稳定运作和用户数据信息的安全性,避免重大损。

6)完成期限:三个月

7)与本系统相连接的其他系统:财务管理系统

2.2目标

1.国有资产管理系统是对国有资产的信息进行电子化处理的数据库来管理系统,能够实现对国有资产的信息化管理。对资产进行行之有效的统计也分析。减少人力与设备费用的支出,提高资产管理质量和效率。

2. 系统支持即时查询、打印、存储,直观方便;录入方便快捷,减少操作失误;多方位查询汇总,大量报表图表,清晰直观 。

    3.  能够减少工作人员数量,大大提高国有资产管理部门的工作效率

4. 易用性:必须具有自定义操作界面的能力,主要包括菜单项、工具栏、按钮等。树形结构显示数据的能力,按组织结构显示指定的指标数据(可自定义)。

    5. 国有资产查询系统要对国有资产中的固定资产的使用情况、存放地的,是否完好等情况进行查询,并能设备的使用年限自动的生成报废申请。能够对低质易耗品的相关情况进行查询统计,能够耗材的使用情况进行查询统计。

2.3条件、假定和限制

1)系统寿命:此系统至少使用五年以上。该系统具有可扩展性,其结构易于升级和扩展。

2)开发时间:预定为三个月

3)系统环境

操作系统: Windows 2000/xp 及以上操作系统

数据库: Oracle 9i

Web发布服务: IIS 或Apache 

开发语言及模式: Java:Xml + Jsp + Jdbc Pool + JavaBean

Web:Xml + Html + Css + JavaScript

开发工具:DreamWeaver 8、PhotoShop 8、Jsp Console2.0、Visual J++ 6

浏览器: Microsoft Internet Explorer 5.0以上。

4)投入使用的最晚时间:XXX年XX月

2.4进行可行性研究的方法

采用调查方法:深入各部门内部进行跟踪调查,亲身参与其中的部分工作,向相关工作人员询问问题,总结其中存在的问题,并进行分析。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系统模型的初步建立。

2.5评价尺度

该系统的应用于Windows98/2000/NT/XP操作系统,所需的开软软件及运行软件大部分是开源免费的,所以开发成本低,而能够获得的经济效益高,投资回收期短。

应用Oracle 9i+ Xml + Jsp + Jdbc Pool + JavaBean这种开发平台的技术已经很成熟,其中很多功能模块可以重用前人的成果,开发时间短。

该系统提供了部分提示窗口,使用户能够按照提示语句完成各项操作,工作人员也能够快速掌握该系统的使用。

3对现有系统的分析

目前国有资产管理系统主要是人工系统,其弊在于不仅需要大量的工作人员,且由于不能实现管理部门全面动态监管,无法满足各层次部门对资产的查询、统计造成资源浪费甚至决策失误。

 因此实现资产信息化已成为行政事业单位有效监管国有资产从配置、使用到处置全过程的必要手段。

3.1工作负荷

工作人员需要采集、统计、分析各种资源的信息,工作负荷相当重。

3.2费用开支

行政单位国有资产管理部门需要大量工作人员,及大量空间。

3.3局限性

目前行政单位采集信息效率极低,处理时间赶不上需要,无法有效完成查询、分析等功能。

4所建议的系统

4.1对所建议系统的说明

通过对各单位国有资产管理部门资产管理特点进行深入分析洞察到国有资产管理部门管理信息化的迫切需求,现建立一套以资产生命周期喂基础,以最大化利用资产资源为原则,帮助国有资产管理部门提高资产管理质量和效率的资产管理系统。

国有资产管理系统涵盖了资产配置、资产使用、资产处置、资产收益、资产统计报告、资产统计分析等全过程管理。系统从设计思想上充分体现了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相结合、资产管理与财务管理相结合、实物管理与价值管理相结合的原则。

4.2处理流程和数据流程

 


4.3改进之处

1实现了对国有资产的信息化管理,提高了国有资产管理信息的传递速度、资产数据实时性和准确性,便于随时掌握本部门所管辖范围内资产的分布情况,加大对国有资产管理的力度,提高工作效率,降低管理人员的劳动强度,进一步提高国有资产配置的合理性和资源利用的充分性,实现对国有资产的全程管理、监督和控制。

2. 系统支持即时查询、打印、存储,直观方便;录入方便快捷,减少操作失误;多方位查询汇总,大量报表图表,清晰直观 。

    3.  减少了工作人员数量,大大提高国有资产管理部门的工作效率

4. 易用性;具有自定义操作界面的能力,主要包括菜单项、工具栏、按钮等。具有树形结构显示数据的能力,按组织结构显示指定的指标数据(可自定义)。

5. 该系统详尽的查询、统计、分析功能,为领导的正确决策提供依据。并能根据设备的使用年限自动的生成报废申请。

6.另外,该软件还具有强大的监督与监控功能,可有效杜绝和减少国有资产的流失。

4.4影响

4.4.1对设备的影响

要求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必须配置PC机一台,有畅通的连接到服务器的网络连线。

4.4.2对软件的影响

国有资产管理系统集成相关外部财务软件,提供外部软件数据接口,保证数据的一致性。财务软件必须做相应的改变实现与该系统数据交换与稽核。

4.4.3对用户单位机构的影响

开发的系统操作要非常简单,各单位通过使用该系统可以提高工作效率,而且相关工作人员也能够快速掌握该系统的使用,并能够获得相应的结果。

4.4.4对系统运行过程的影响

1)要求用户提供其业务信息且存入格式正确的数据;

2)服务器端要求不间断运行一直保持与服务器的连接;

3)服务器定期发送指令使数据库进行备份。

4.5局限性

此系统必须要在计算机无法正常运行的情况下不能实现其功能,所以一旦计算机出现问题,机构将无法正常进行工作。

4.6技术条件方面的可行性

系统采用当前流行的java语言编写, 采用 C/S 和 B/S 相结合的开发模式研发,针对于动态管理和静态管理提供了两种不同的解决方案,完全支持业界主流技术,完全可以适应复杂的业务和管理需要;

采取多层数据库存储技术,实现了国有资产信息跨部门、跨系统的互联互通和对流程化国有资产管理活动的支撑;实现了全局数据搜索与局部数据搜索的统一。强化对国有资产数据的增值利用与国有资产活动过程的严密监控,全面提高新形势下国有资产管理水平

采用文档流与数据流并行处理和传送技术,在业务上实现了网上资产处置、资产评估备案、产权登记等业务的申报、审核、审批,并对流转中的每个环节进行全过程的监督。

在三个月时间内,本系统的开发能够完成。

5可选择的其他系统方案

可以采用一步到位的方法。但由于一步到位对现行系统的影响比较大,实施的条件不够成熟,因而不建议。

6投资及效益分析

 6.1支出

6.1.1基本建设投资

正版软件  1000元

网络设备  10万元

机器设备(假设有五个窗口)  15万元

辅助设备  15万元

共计   41万元

6.1.2其他一次性支出

业务员工资  300万元/五年

培训技术员  6万元

维护费用    10万元

不可知费用  15万元

共计   331万元

6.1.3非一次性支出

对于电脑运作的电费和能否正常运行的电脑维修费 10000

6.2收益

精减人员收益

减少人员10人(5000元/月)五年心益: (按利息率1%)

5000*12*(1.1-1+(1.1)-2++…+(1.1)-55)*10*5=1137 万元

整体收入增加

由于工作效率的提高,业务员出错率降底及服务质量的提高和储户的不断增加,每年可以增加10%的收益(假设当前收益是3000万/年):

3000万*(0.1*1.1-1+(1.12 –1)*(1.1)-2++…+(1.15  -1)*(1.1)-55)*5=19500万

共计收益   20637万元

6.3收益/投资比

20637元/391元=52  

6.4投资回收周期

投资回收周期为一年

7社会因素方面的可行性

7.1法律方面的可行性

所有用到的第三方软件都使用正版的,所引用的第三方成果都注明出处。

软件所涉及到的内容都遵守现有法律规范。

7.2使用方面的可行性

各单位通过使用该系统可以提高工作效率,而且相关工作人员也能够快速掌握该系统的使用,并能够获得相应的结果。

8结论

为了解决目前现有系统工作效率低的问题,有必要立即开始该系统的开发,而且目前的技术完全可以满足开发该系统的需。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