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心理健康辅导案例报告

小学生心理健康辅导案例报告 摘要:应杨老师的要求,小学五年级的张磊同学走进了我的视线。根据他的症状和班主任及家长的介绍,我初步认定他已经网络成瘾。根据自己所学的心理学理论知识,我对张磊同学的网络成瘾行为进行了认真、深入的分析,对张磊同学的家庭、学习和生活环境都进行了充分的了解,对可能导致张磊网络成瘾的各种因素进行了分析和评估,并和张磊、张磊的家长、张磊的班主任老师一起,制定了一套帮助张磊戒掉网瘾的行动方案,经过一个阶段的实施,张磊同学的上网行为得到了很好的控制,收到了不错的效果,大大减少了上网的时间和对网络的依赖。

关键词:心理健康辅导 网络成瘾 小学生

随着电脑的普及,拥有电脑的家庭越来越多,上网的条件越来越方便,然而,痴迷电脑游戏和网络游戏的小学高年级学生也越来越多,这些小学生一旦沉迷于网络和电脑游戏,就难以自拔,严重的影响了他们的身心健康。作为一个心理健康辅导员,我希望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帮助那些存在着发展障碍和困难的儿童,促进他们健康的成长和社会适应。

一、辅导对象基本情况

张磊是我校五年级学生,据班主任杨老师介绍,最近一个学期上课总是无精打采,变得不爱举手回答问题,作业也经常不能按时完成,好像是每天都若有所思似的。考试成绩从第20名跌至40名以后,以

前总是喜欢与其他同学打成一片的他,现在更多的喜欢独来独往。杨老师多次与他及家长沟通,均不见效果。他上网,玩游戏,感到很过瘾,很开心,谁拦也拦不住,如果不让他玩,他会很难过,每天都不由自主地玩很长时间。看着张磊的成绩一天天下滑,杨老师和张磊的家长都非常着急,终于,带着对心理健康辅导的信任和希望,张磊同学站到了我的面前。

和张磊谈话并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刚开始的时候他坐在我的面前,一言不发。我于是就跟他聊起了网络和电子游戏,一聊起电子游戏,张磊就打开了话匣子,从谈话中我了解到,他很喜欢电脑,对电脑操作很精通,更重要的是他更喜欢打电脑游戏,要是在星期六日,他可以一天连续玩十几个小时。父母工作较忙,由奶奶在家带孩子,奶奶很疼爱孩子,可以说他在家中就是老大,说一不二。从小学四年级第一次上网,慢慢的,他就离不开电脑了,以前每天放学回家他都会先做完家庭作业,然后到院子里面去找小伙伴们玩,现在放学回家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打开电脑,登录游戏网站,每次的作业都是要等到爷爷奶奶再三催促才能完成,为了有时间上网玩游戏,张磊的作业也是马马虎虎敷衍了事。

二、评估与诊断

(一)网络成瘾的概念界定

网络成瘾指个体反复过度使用网络导致的一种精神行为障碍,表现为对使用网络产生强烈欲望,突然停止或减少使用时出现烦躁、注意力不集中、睡眠障碍等。

有台湾学者认为,网络成瘾是由于重复地使用网络而导致的一种慢性或周期性的着迷状态,并且带来难以抗拒的再度使用欲望,同时对上网带来的快感一直有生理及心理依赖。也就是说,因为网络的许多特质带给使用者许多快感,同时又因很容易重复获得这些愉悦的体验,使用者便在享受这些快感时渐渐失去了时间感,一方面逐渐对网络产生依赖,另一方面导致沉迷和上瘾。

国外学者Grohol认为,使用互联网的行为具有阶段性:第一阶段是成瘾阶段,新用户往往采用完全沉溺于其中的方式,来使自己适应新环境;第二阶段是觉醒阶段,用户开始减少互联网的使用;第三阶段是平衡阶段,此时用户进入了正常的互联网使用状态。他认为,那些被互联网“俘获”的人主要是不能顺利度过第一阶段,需要他人帮助进入第三阶段。而对于一个已经度过第一阶段并进入第三阶段的网络“老手”,也仍然有可能出现滥用,例如他想寻找更有吸引力的聊天室、新闻组或Web站点等。

然而,作为对事物比较缺乏分辨能力和自主意识的小学5年级学生来说,很明显其对自己在网络中所付出的精力对自己学习和生活造成的损害难以形成准确的判断和合理的认识。小学生网络成瘾的机理以及表现形式有着和成人网络成瘾明显的区别和差异。

(二)网络成瘾的诊断标准

按照《网络成瘾诊断标准》,网络成瘾分为网络游戏成瘾、网络色情成瘾、网络关系成瘾、网络信息成瘾、网络交易成瘾5类。标准明确了网络成瘾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1、

2、 对网络的使用有强烈的渴求或冲动感。 减少或停止上网时会出现周身不适、烦躁、易激惹、注意力不集中、睡眠障碍等戒断反应;上述戒断反应可通过使用其他类似的电子媒介,如电视、掌上游戏机等来缓解。

3、下述5条内至少符合1条:

1) 为达到满足感而不断增加使用网络的时间和投入的程度;

2) 使用网络的开始、结束及持续时间难以控制,经多次努力后均未

成功;

3) 固执使用网络而不顾其明显的危害性后果,即使知道网络使用的

危害仍难以停止;

4) 因使用网络而减少或放弃了其他的兴趣、娱乐或社交活动;

5) 将使用网络作为一种逃避问题或缓解不良情绪的途径。

4、 网络成瘾的病程标准为平均每日连续上网达到或超过6个小时,

且符合症状标准已达到或超过3个月。

(三)对张磊同学网络成瘾行为的测试与分析

为了更好的了解张磊,准确判断张磊同学的网络成瘾行为的程度,并找到其行为背后的原因,我多次找到张磊同学与其谈论电脑,谈论他的学习及生活情况。并到其家里进行家访,与其同班同学了解情况,并根据有关资料和工具对张磊行为的上网行为进行了初步测试和分析。

1、对张磊同学上网行为的测试

(1)我会全神贯注于网络,并且在下网后继续想着上网的情形。

(2)我觉得需要更多时间在网上才能得到满足。

(3)我曾努力过多次想控制或停止上网没有成功。

(4)当我企图减少或停止上网时,觉得沮丧、脾气暴躁。

(5)我上网花费时间比以前想象的长。

(6)为了上网,我甘愿冒风险。

(7)我曾向家长、朋友等说谎隐瞒上网的程度。

(8)我上网是为了逃避或释放一些情绪,如焦虑、孤独、沮丧等。 首先,我让张磊对上面的选项进行了选择,在是或者否的选择可能性上,张磊同学选择了六个“是”,结合当前通行的网络成瘾评价标准,我初步判定张磊同学已经网络成瘾,其程度为中等偏重。

2、对张磊同学网络成瘾行为的分析

初步分析如下:张磊同学网络成瘾的最初原因是由最初的兴趣到慢慢开始想逃避现实。由于感到自己不能得到像正常孩子一样的父爱与母爱,张磊表现出了他对现实生活的不满情绪,随着上网时间的增长,游戏在他的心中占据了很重要的位置,只有通过玩游戏,他才能寻找到快乐,从而导致与现实生活越来越远,学习无精打采,成绩越来越差,爱独来独往。

三、目标及方案

为了消除张磊同学的网络成瘾行为,制定了如下三个不同阶段的方案:

(一)真诚沟通,转变想法或观念。

阶段目标:转变张磊同学对网络、学习的认识,为克服网络成瘾打下思想基础。

在真诚的谈话面前,我们就像是两个朋友一样,在谈话中他把从未与别人说过的想法,及他的上网经历,发生的事情都坦诚的展露了出来。经过多次与他沟通,发现他已经能够正确的认识网络,明白其利与弊,有了想要像其他同学一样回到认真学习的轨道上来的想法。

(二)制定契约,约束上网成瘾行为。

1、阶段目标:减少上网次数,控制上网时间。

正是有了想改变自己现状的想法,根据心理健康辅导循序渐进的原则,我帮着他制定一个为期一个月的行为契约,内容如下:

《减少上网时间的协议》

甲方:张磊 乙方:张磊家长

1、张磊应该做到的地方:

同意减少上网和玩游戏的次数和时间,具体要求如下:

1) 从周一到周五,每天上网的时间只能在晚上六点到九点这一段的时间内。每天上网的时间不超过一个小时。

2) 周六周日,每天上网的时间不超过两个小时。

3) 任何时间不得去网吧或其他同学家中上网。

4) 任何一次上网都必须先征得父母或奶奶的同意。

2、违反协议的惩罚及遵守协议的奖励

1) 如果我违反了以上标准,如私自打开电脑或上网时间延长等,则在违反规定的第二天起,连续四天不能上网,还得打扫家里的所有房间。

2) 如果我能连续一个星期遵守规定,父母或奶奶就奖励五元零花钱。

3) 如果我能一天不上网,父母或奶奶就给我记录一次嘉奖,达到10次嘉奖,父母或奶奶就带我去游乐场玩一次。

3、 接受监督的承诺:

我愿意接受老师、同学和父母、奶奶的监督,配合父母、奶奶每天记录我的上网时间。

4、家长的行为

我们(父母和奶奶),愿意每天监督和记录张磊的上网行为,并严格执行以上规定。

5、协议签字

学生签字 家长签字

时间:20xx年 月 日

张磊同学同意了以上行为契约,家长愿意为此配合并做出相应的行为承诺。他们都在行为契约上签了字。

因为有了思想上的转变,在包含严格奖惩制度并为期一个月的行为契约面前,张磊做的很好,在减少了上网次数与时间的同时,得到了更多的父母的关爱与奖赏,他对自己的现实生活更加自信了。

(三)重新制定契约,引导正确利用电脑和网络。

阶段目标:进一步减少上网次数与时间,并引导张磊正确使用电脑与网络。

进一步缩短张磊同学的玩游戏和上网的时间,并通过奖惩,用契约的形式约束其执行,并通过交流与沟通,引导他科学合理的利用电脑和网络,科学合理的安排业余时间,更好的学习。

四、效果评估

通过对张磊同学网络成瘾行为的认真分析与真诚的沟通,经过制定并执行以上三个阶段方案,张磊同学慢慢的能够正确的认识网络和游戏的价值,逐渐知道了合理的利用网络。经过2个多月的训练,张磊基本能够很好的分配学习活动和玩电脑及游戏的时间。伴随着上网时间的减少和上网效率的提高,张磊同学成绩明显提升,上课的精神状态明显好转,参与集体活动的积极性明显提高,愿意和老师同学及父母沟通与来往。心理健康辅导初见成效。

五、总结

通过对张磊同学一段时间的辅导和训练,我深深的感到作为一个心理健康辅导员肩上的责任与压力,为了能够更好的促进青少年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我将在以后的学习和工作中不断积累知识和经验,提高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更好的为同学们服务。

参考文献:

1、《心理健康辅导 基础理论》-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北京公司,2005-4ISBN 978-7-5062-6673-4

2、《心理健康辅导 个体辅导》-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北京公司,2005-4ISBN 978-7-5062-6673-4

3、《心理健康辅导团体训练》-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北京公司,2005-4ISBN 978-7-5062-6673-4

4、百度网站

 

第二篇: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案例分析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案例分析

--------变被动为主动

摘要:在我们日常生活、学习中,许多小学生的心理问题都是潜在的,往往容易忽视,如果我们的家长、教育者和小学生没有充分的思想认识和积极的态度,往往就使得问题堆积,小问题变成大问题,轻问题变成重问题,甚至出现不良事件。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已经严重影响着他们身心的健康成长。因此,必须正确认识小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使学生成为坚强、有知识的身心健康的人才,快乐的成长。

关键词:家庭环境 教学质量 爱心引导 家长配合 适时表扬 耐心说服

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书就必须育人。而“教书育人”,是要将育人的工作渗透到日常教学工作中去。

一、基本情况

魏XX,女,10岁,小学三年级,成绩较差,尤其是这学期以来,成绩逐步下降。课堂上能遵守纪律,注意力不集中,一直昏昏沉沉、无精打采,老是趴在课桌上,不肯写作业。有时干扰同学上课,同学们不喜欢他。她不像有些同学基础扎实,但也不像一些同学对学习不感兴趣。她想学却不勤奋,有目标但缺乏毅力。

二、分析思考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小学生正处于成长发育阶段,可塑性很大,只要对他们进行细致地了解和具体地分析,抓住他们的优势和长处,就可以此为突破口,实施有效的教育方法。

1、家庭方面:该生家庭条件差,父亲在工地上干活,由于意外导致一条腿残疾,因此丧失了劳动能力,家庭的重担全压在了只有三年级文凭的母亲身上,母亲每月靠给饭店洗盘子的六百元维持生计,而家中还有一位年过八十的老奶奶,家庭的窘迫及母亲的忙碌根本无暇顾及魏XX。家长的不闻不问使得只有十岁的孩子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学校方面:老师为追求教学质量,对学生的要求过高,老师以成败论英雄的考核标准,使得孩子丧失了学习的热情和动力。老师信奉的是高标准,对于本来基础就差的她来说,很容易让她产生厌学情绪,每次她的成绩都不理想,久而久之她对学习的兴趣也荡然无存,

三、实施措施

1、因为她特殊的家庭环境,她有一种自卑感,于是我先找她谈心,我告诉她老师对她的期望是很高的,在老师心目中她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在谈心过程中,我微笑着一直肯定她的优点,(她打扫卫生积极,爱帮助班里来的较迟的同学打扫卫生)鼓励她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她在作文当中描写事例清楚)同时诚恳地指出她的不足,要求她上课专心,塌实学习,给予明确的努力方向,希望在潜移默化之中实施教育、引导。对于她所犯的错误,我摸清情况,“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让她心服口服,乐于改正。如果对她要求过高,严而无格,严而无度,不仅会拉开师生间的距离,而且也不利于她的身心发展。弄不好,还会使学生的逆反心理膨胀,师生间产生抵触情绪,使教育效果恰得其反。

2、再次就是找家长谈。了解其在家表现及家长对她的要求和期望,她的母亲也决定合理安排好自己的时间,和我配合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我给家长建议即时对孩子给予表扬,激励,并用奖励的方法给孩子买些学习用具、玩具等,从正面对孩子的行为予以肯定。指导家庭对策。(如定期检查孩子的作业;指导学习,帮助孩子解决学习中的困难,多抽时间与孩子交流,对孩子的进步给予及时的鼓励。)在告知老师的帮教措施后,我每隔一段时间,就和家长沟通,有的放矢地通报其在校表现,同时得知在家情况,在老师、家长和同学之间形成一个封闭的帮教链。

3、 注意多表扬。赞扬可以对儿童产生奇迹,过多批评则塑造自卑、怯懦的“绵羊”;惩罚易使孩子产生逆反和报复心理。在教育过程中注意对她的进步即便是点滴进步也予以及时、热情的表扬。想方设法创造条件,让她体验到成功的快乐,使她对学习、对生活、对自身逐渐积累信心。在工作中,我注意通过表扬和奖励来激发魏XX的自信与自尊。如:当他在运动会上表现出顽强拼搏精神时,我就号召同学向他学习;当他帮同学们扫呕吐物,主动帮老师做事时,我就在全班同学面前表扬他。让她品尝为集体做贡献时,得到老师、同学认可、赞许的快乐。

4、注意利用榜样进行自制力教育。儿童喜欢模仿榜样的行为。榜样的替代性学习可对他的行为产生影响。如榜样的行为受到赞扬,儿童就会学习该行为,反之,则拒绝。因此,教师帮助学生树立起学习的榜样,使学生在榜样的影响下,不断改正自身的错误,不断获得

进步。(1)身边的榜样:班级中总有一些在成绩、纪律方面表现都比较好的同学,如果善加利用,就能起到“领头羊”的作用;(2)有影响的历史人物榜样:中外历史上这样的事例很多,而且都非常具有典型性。教师可以有选择地找一些学生感兴趣的、与学生联系比较紧密的人和事,对学生进行榜样的熏陶。如古希腊著名演说家德漠斯芬因口吃不能战胜论敌。但他并未被这种致命弱点带来的失败情绪压倒。坚持每天跑到海边,或爬上高山,在舌头下含着小石头,高声演讲,经过刻苦练习,后来终于成为大演说家。

5、耐心说服、暗示提醒。清朝学者认为:“攻人之过勿太严,要思其堪受;教人以善勿过高,要令其可从。”在孩子的教育特别是问题孩子的教育上,尤其要注意方式方法。对他已形成的心理弱点和不良倾向,我不迁就容忍,但也不动辄训斥,态度粗暴。而是采用耐心说服和暗示提醒的方法。而且批评也注意做到不超过限度,从而使他不觉得同样的错误被“揪住不放”,厌烦心理、逆反心理也会随之减低。

四、教育效果

经过近半年的了解及教育,魏XX有了一定的进步,正如人的性格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改变的一样,它具有稳定的特点,要彻底改变是要经过长时间的努力。现在,魏XX对教师尊重,学习目的有了明确的认识,能坚持上满上好各门课程,成绩逐步提高。他对生活也满怀信心,情绪较稳定,犯了错误能认识到错误在哪儿。任性、固执得以缓解,办事能有目的性,他现在仍缺乏刻苦学习的精神,对较难的问

题易放弃,缺乏坚强的毅力,抗挫折能力较弱,对于她今后的教育仍是长期的,我希望她会成为坚强、有知识的身心健康的人才。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