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设小学语文教学情境,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研究开题报告

“创设小学语文教学情境,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研究”

开题报告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及意义

当今世界,教育的发展和改革,离不开课程的改革,课程是实现教育目的重要途径,是组织教育教学活动的最主要的依据,是集中体现和反映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的载体。从一定意义上说,怎样的课程设置就培养出怎样的人。而从大量的现实和有关的调查中反映出这样一个现实:尽管经过许多年语文课堂上的学习,但学生却积累浅薄,阅读面狭窄;写文章时言之无物,常感到没有生活;学得很苦却收获很少,对语文课感兴趣的同学越来越少,厌学情绪较浓。究其问题的根本,在于语文教学只盯在几本教材上,远离了生活的源泉。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课程的目标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体现“全面”与“综合”是新时期语文教育的一个新理念。语文综合素质是指能适应生活需要的、整合的、具有可持续发展前景的语文素养。要培养这种以促进人的发展为宗旨的综合素养,必须将教育与生活紧密相连。新课程倡导我们进行语文生活化的教学。要变“应试语文”、“课堂语文”为“生活语文”。我们希望通过多渠道的研究,能寻找到一条突破课堂教学封闭模式的新道路,扩大学语文和用语文的时空界限,使学生利用课堂上的“知识”,到生活中去广泛的运用。通过老师在课堂上所创设的教学情境,切实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真正赋予课堂教学生活意义和生命价值,把学生培养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体、个体生活的主体和社会活动的主体,使学生掌握一种积极的主动的学习方式。

二、课题研究的内容

(一)研究的主要目标

1、教师方面

让教师努力研究改进传统的不适应社会发展的陈旧的课堂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并要在解放教师教学思想,改变教学理念,提高教师教学能力的基础上,积极引导学生把语文学习和生活实践紧密的结合起来,让学生在广泛的生活实践与阅读精品中吸取生活素材,让语文教学回归生活,增加生活积累,提高语文的实践能力、审美情趣和创造思维。

2、学生方面

通过课题的研究和实施使学生将语文学习与生活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在语文学习中能将已有生活经验化为文字、感受、理解来吸收知识,获取知识。最终走出狭窄的课堂,走向大自然,走向社会,走向世界。在深入生活、吸收生活的基础上,学会创造生活,并利用已有知识和经验举一反三,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调动学生的学习主体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丰富学生的学习生活,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学习语文的综合能力,让语文真正发挥其应有的功效。

(二)主要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

通过对各地有关语文生活情境教学、课内外结合等文献的收集和研究,使课题研究的内涵和外延更丰富,更明确,更科学。

2、调查、检测法:

在实施课题阶段,对被实施此课题之前的本校的各年级学生采用问卷、测试等方式进行调查研究,并根据调查结果及时调整相应的做法。

3、行动研究法:

研究这项课题研究的效果。

4、经验总结法:

在教学实践和研究的基础上,根据课题研究重点,随时积累素材,探索有效措施,总结得失,寻找有效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提高学生实际运用、实践能力的方法。

(三)课题研究的途径

1、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提高教学质量。

2、营造课堂学习氛围,点燃生命的火花

3、整合教学内容,探索情境教学模式。

4、构建生活学习情境,引导学生走入语文。

三、课题研究的理论基础:

1、《语文教学大纲》,人民教育出版社,20xx年第1期

2、《陶行知论文集》

3、《基础课程教育改革纲要》的课改具体目标中指出: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4、杜威在他的《我们怎样思维》一书中,用实例提出“思维起 于直接经验的情境”。

5、李吉林在《小学语文情境教学》中结合自身的教学研究指出:情境的优化,给课堂带来生气,带来欢乐,改变“注入式”教学那种闭门读书,单一的“听分析”,运用复现式的记忆学习语言所造成的儿童负担重、效率低的被动学习的状况。它针对儿童思维特点和认识规律,以“思”为核心、以“情”为纽带、以“美”为境界、以“儿童活动”为途径、以“周围世界”为智慧的源泉,促使儿童合理地使用大脑,且又有和谐的师生关系为保证,儿童在学习生活中,终于获得探究的乐趣、审美的乐趣、认识的乐趣、创造的乐趣,从而使教学真正成为学生生动活泼自我需求的活动。儿童的学习兴趣、审美的兴趣、认识的兴趣,乃至向往丰富精神世界的兴趣,也在其间培养起来。

四、课题研究的过程与保证

1、课题研究人员情况

课题研究人员是一名市级小学语文骨干教师,从事语文教学十五年,

曾经进行过《关于克服小学生学习畏难情绪的研究》的课题研究,发表过多篇教育教学科研论文,教学基本功扎实,教育教学研究能力强,肯钻研,深受学校领导、同事及家长的一致认可与好评,能够担当此课题的研究工作。

2、研究的过程:

(1)申报阶段(20xx年3月-20xx年5月)根据学生及自己的教育教学情况选择课题,申报课题。

(2)准备阶段(20xx年6月-20xx年8月)制定研究计划,确定研究方案;进行文献研究,奠定理论基础;了解同类课题研究的现状。

(3)实施阶段(20xx年9月-20xx年4月)根据课题研究方案,认真研究。撰写教学活动方案,根据实际情况不断完善研究方案,阅读有关情境教学的书籍与文章,撰写教学反思、心得或论文。

(4)总结阶段(20xx年5月-20xx年7月)整理课题研究的过程性材料,反思实验结果,进行实践和理论方面的总结,完成结题报告,申请成果鉴定。

3、课题研究的措施

(1)开展相关研究内容的文献查阅

为了使课题研究更加科学,在前期研究阶段要查阅大量文献资

料,对国内外小学语文课堂情境教学的现状与对策进行探索与研究,为接下去的研究奠定扎实的理论基础。

(2)开展小学语文课堂情境教学的现状调查

为加强课题研究的针对性,首先需要对目前我县小学语文课堂情境教学的现状进行一次调查。通过对教师和学生的问卷调查、个别访谈及课堂听课观察等形式,就目前老师们的认识、实施频度、有效度、存在问题等多个方面展开针对性的调查摸底,为全面实施打下基础。

(3)课题组成员通过平时的观察与教学,探讨不同的教学情境对教学的效果

教师参与课堂教学研究,其实更是一个学习的过程,通过实践进行具体教学情境的研究与探讨,在不断的反思中促进教学,使不同的教学情境对教学起到真正的效果。

在实际教学中,从以下几个原则上加以把握,使情境的创设做到科学、适度。

①要有一定难度,但应在学生的“最近发现区”内,使学生可以“跳一跳,摘桃子”。

②要考虑到大多数学生的认知水平,面向全体学生,而不是专为少数人设置。

③要简洁明确,有针对性、目的性,表达简明扼要和清楚,不要因含糊不清,而使学生盲目应付,思维混乱。

④要注重时机,情境的设置时间要恰当,寻求学生思维的最佳突破口。 ⑤要少而精,做到教者提问少而精,学生质疑多且深。

(4)教师通过不断的实践与反思,反馈创设教学情境对教学的有效性程度

教师将探讨的不同教学情境运用于课堂教学,并对实践教学进行不断的反思与改进,再通过对学生采取不同的评价方式,进而反馈创设教学情境对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性程度。

 

第二篇:学生学习兴趣培养策略研究 开题报告

《学生学习兴趣培养策略研究》

开 题 报 告

一、课题的提出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从古至今,大家对于自己有兴趣的事物都会提起百分之百的精力去探究。在新课程改革的前提下,老师应在教学思想,方法等方面积极创新,以培养学生的兴趣,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如果说说学生对学习不感兴趣,又何谈教学成绩呢?所以在新课改的指导下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变被动为主动老师应在教学思想方法等方面积极创新。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全面推进课程改革的今天,我们应如何跟上改革浪潮变学生不想学为乐学呢,这是值得我们研究的问题。

兴趣是指一个人经常趋向于认识、掌握某种事物,力求参与某项活动并且带有积极情绪色彩的心理倾向。人对他所感兴趣的事物总是使他不知不觉地心向神往,表现出注意的倾向。兴趣的本质及其对学习的影响是一个古老而又崭新的话题,它是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

正早在三千多年前,我国春秋时期的大教育家孔子就曾经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中国近代教育家蔡元培先生也说:“我们教书,最重要的是引起学生的兴趣。”不但如此,苏联现代教育实践家和教育理论家苏霍姆林斯基也说:“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教育家赫尔巴特把发展广泛的兴趣视为教育的主要目标之一,并认为主要是兴趣引起对物体正确的、全面的认识,它导向有意义学习,促进知识的长期保持,并为进一步的学习提供动机。杜威也是兴趣问题最有影响的理论家之一,19xx年出版了专著《教育中的兴趣和努力》,提出以兴趣为基础的学习的结果与仅仅以努力为基础的学习的结果有质的不同,他认为,唤起儿童兴趣的最好办法是,发现和儿童目前能力有联系的事物和活动。看来,保持浓厚的兴趣是学生成长过程中的重要心理条件。其实,有些孩子的学习兴趣不是先天就有的,而是在实践中逐步培养起来的。

本课题将采用分析研究,揭示课题因果关系的科学研究方法。对所参与实验的学生进行测验。

二、课题研究现状分析

兴趣是指一个人经常趋向于认识、掌握某种事物,力求参与某项活动并且带有积极情绪色彩的心理倾向。人对他所感兴趣的事物总是使他不知不觉地心向神往,表现出注意的倾向。兴趣的本质及其对学习的影响是一个古老而又崭新的话题,它是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教育家赫尔巴特把发展广泛的兴趣视为教育的主要目标之一,并认为主要是兴趣引起对物体正确的、全面的认识,它导向有意义学习,促进知识的长期保持,并为进一步的学习提供动机。杜威也是兴趣问题最有影响的理论家之一,19xx年出版了专著《教育中的兴趣和努力》,提出以兴趣为基础的学习的结果与仅仅以努力为基础的学习的结果有质的不同,他认为,唤起儿童兴趣的最好办法是,发现和儿童目前能力有联系的事物和活动。

三、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新课程标准》 、《教育学》 、 《心理学》、《教育心理学》、《多元智能理论》5、《建构主义学说》

四、研究的目标与内容

(1)研究目标

1、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

2、提高课堂效率。

3、增强学生的能力,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

(2)研究内容

在实践教学中我打算尝试运用以下活动,从而促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大胆表达,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会学习。因此重点从下面几个方面入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教师对每堂课的开场白应该认真仔细推敲,为传授新知识扫清心理障碍,让开场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因此,教师必须根据不同情况、不同的内容,设计不同的导言,帮助学生迅速而正确地理解教学内容,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和谐发展,提高教学效率。创设情境可以通过多媒体运用、实物演示、角色扮演等多种手段创设课堂教学情景,将认知与情感、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教与学巧妙地结合起来。

二、巧设疑问、引起兴趣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解于问。学生的好奇心非常强,一个好的问题能引导他们积极主动地探索知识的奥秘。在新课的讲授过程中不断向学生提出疑问,时时使所讲授的内容增加些神秘色彩,使学生的兴趣始终不衰,主动积极地思考并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得到满意的收获。

三、合作交流、增强兴趣

合作交流是一种很好的教学方式。将班级学生分成几组,组员应是不同等次学生合理搭配,针对问题,以小组共同学习为主要形式的教学方式。每组得选出一名组长,确保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四、适时鼓励、保持兴趣

兴趣来自鼓励,作为一名小学教师,在教育教学中我从不放弃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我觉得最有效的办法是鼓励,是在表扬的基础上加以鼓励,让孩子学习有兴趣,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五、设置悬念、提升兴趣

在学生心中设置一个悬念,使学生对下节课的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回去以后能够自觉地进行预习,从而为更好地完成下节课的内容作了一个铺垫。

五、研究的方法和措施

主要研究方法有:

1、实践法。在查阅资料及调查分析的基础上,初步制定研究计划,实施方案,并在实验班级中实施。然后在实践中反复摸索,不断总结多角度注重学生在英语活动过程的体验,如此循环往复,最后总结出一套具有实际的可操作的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途径和方法。

2.问卷调查法

通过问卷调查、师生谈话等形式,在实验前深入了解学生对课程的学习是否喜爱,对于平时的课程学习是否期待。

3、文献资料法。通过对国内外有关内容的收集和研究,使课题研究的内涵和外延更丰富、更明确、更科学。争取在现有水平的基础上有提高和突破。

2

4、实验研究法。本着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的原则,这是最基本的最实用的研究方法。

5、经验总结法。在教学实践和研究的基础上,根据课题研究重点,随时积累素材,探索有效措施,总结得失,寻找适合教学实际的、有效的教学理论和实施策略。

研究的措施

1、成立课题组织机构

为了保证课题研究工作的顺利开展,我校整合各个层面的力量,完善科研管理组织,形成由教务处——课题组——教研组——教师个人的层级管理系统,确保课题研究规范有序。

2、组织开展各种提升兴趣的学习活动

课题组成员要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种业务学习活动,做到不缺席,学习后进行交流、反思。

经常性的进行网上学习,学习先进的理念,实现资源共享。

利用外出学习的机会,为自己充电,回校与要与课题组成员进行二次培训,交流心得体会。

坚持每月一次的课例学习,进行课例分析总结前一阶段工作中的得与失,为下一步的工作做好充分的准备。

建立课题组研究制度,以体备课为主,通过备课、听课、课后研讨等,共同研究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价方法。

撰写研究性的文章,积极撰写与课题相关的论文。

及时进行课题相关材料的积累。

六、研究的步骤

本课题研究从20xx年11月至20xx年12月 分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xx年11月-20xx年12月)

开题报告、制定计划、收集信息。

第二阶段:实施计划、尝试实践(20xx年12月-20xx年10月)

1、学生学习活动现状的分析研讨并总结。(20xx年12月-20xx年1月)

2、分科进行学生兴趣培养的方式方法研究并总结。(20xx年1月-20xx年10月)

3、学生各学科学习兴趣活动效果分析研讨并总结。(20xx年12月)

第三阶段:改进、丰富、完善计划、积累材料(20xx年11月-20xx年9月)

形成论文集、教学设计。

第四阶段:写结题报告,推广经验。(20xx年10月-20xx年12月)

八、完成课题的条件分析

第一,课题负责人具备研究本课题的条件。第一课题负责人,42岁,大本学历、小学高级教师。近26年从事小学教育教学工作,有丰富的小学教育经验。丰宁县数学骨干教师,多次获县级奖励,现任教于北头营小学,多年教学成绩均为优秀。具有一定的研究能力。

第二,课题组每一位成员都有其自身无法比拟的优势,。课题成员县英语、语文名师工作室成员、一些各学科骨干一线教师。因此,参与课题成员整体素质较高,他们大多人有相关的研究经验,所撰写论文各级评比中获奖或发表。其中:多名教师获不同等级的县级奖励。

第三,时间和物质保障。本校信息化建设水平较高。数字化校园已基本的构成,实现了网络化办公和网络化教学。因特网、远程教育网、校园网,三网为本课题研究提供了丰富的资源,方便研究和管理,便于进行资料查询、文字处理、数据分析以及电子档案整理存储。除网络资源外,为了营造书香校园,学校图书阅览室每年购置大量图书,其中教育科研、教育教学研究书籍占25%。校本教研制度规定每年教师自费和公费订刊,订阅所有与小学各学 3

科教育相关的报刊杂志。这些杂志是进行课题研究最前沿,最有价值的文献材料。总之,本课题负责人及成员不论从资历、能力、研究基础还是硬件保障等方面都具备了研究“学生学习兴趣培养策略研究”课题的条件。我们认为可以很好地完成本课题的研究任务。

八、课题组成员分工

课题组长:贺名言主持课题的全面工作

课题组成员:王航超、张秋芳、李勍、黄明、陈立新、张志妙、李响

(就个人学科进行分类整理)

九、课题成果呈现形式

1.各学科的教学设计。

2.教学案例(光盘)。

3.观察记录。

4、教学论文。

十、参考文献

邵瑞珍主编《教育心理学》上海教育出版社

杨灿洪:小学英语学习方法探讨,《新课程(中)》,20xx年第七期

何克抗:《语觉论》2004 人民教育出版社

刘炜 《英语课程教学的活动本质论》 山东师范大学 2005.04

徐浩 文旭 《英语课堂教学活动形式与学生风格的适配原则》 首都师范大学

李艳莹;培养小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教学策略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xx年

洪善娣;;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探究[J];现代阅读(教育版);20xx年13期 王惠;;如何培养小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J];科教文汇(中旬刊);20xx年05期

刘锌;小学中低年级学生学习习惯养成的行动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xx年

张炳意;小学数学新课程实施中学生数学学习过程性评价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xx年 冯叶芹;;浅谈小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培养[J];学周刊;20xx年13期

张永君;;浅谈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重庆卷)[C];20xx年

江西赣县城关第三小学(341000) 刘晴;语文学习兴趣保持创新七法[N];学知报;20xx年

4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