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创业实践案例精选

公益创业实践案例精选

当我们满怀欣喜地看到公益创业赛事在全国范围内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并愈加受到社会关注的同时,也有更多的人提出这样的疑问:究竟什么样的项目能够作为公益创业实践赛的优秀项目?

公益创业实践赛的参赛项目需满足三个基本特点,即公益性、创业性、实践性。

公益性:(1)参赛者应以公益为目的,基于对社会的充分了解和关注,瞄准某一具体社会问题进行立项,进而设计方案、付诸行动来加以解决;(2)赛事鼓励参赛者瞄准当前尚未得到足够关注或支持的社会问题或公益方向进行立项,鼓励“雪中送炭”而非“锦上添花”。

创业性:(1)参赛项目应采用商业运作的方式来解决瞄准的社会问题,应运用相对少量的启动资源,来撬动社会各界的相对大量的发展资源,以完成一项公益项目;(2)项目成型后,其运行状态应是在消耗资源的过程中通过某一商业模式不断引入新的资源,使项目可自身维持、可持续发展;(3)赛事将考虑投入资源、吸收资源以及所产生的社会效益的比例;(4)赛事鼓励采用创新性的商业模式;(5)赛事鼓励具有普适性、可推广性的运作模式。

实践性:(1)项目执行计划的设计应充分考虑可行性,即需要考虑在预定的时间、人力、资源范围内,综合当地实际情况,设定切实可行的项目进度及目标;

(2)赛事对项目的落实成果有较高的要求,都应取得一定的落实成果,落实成果应与项目申报时的计划基本吻合;(3)赛事鼓励公益创业实践项目在完成赛事后继续运行。

在此,我们选取几个在历年公益创业实践赛中涌现出的优秀项目,与各位作一分享,更期望能在其中碰撞出思维的火花。

? 甘霖计划

甘霖计划旨在提高土地贫瘠地区农村妇女的生活收入,引进简单易学的丝网花手工艺,培训妇女尽快掌握这一技能,帮助她们联系进货和销售渠道,将利润归还妇女,为她们今后的手艺制品进货提供投资来源。项目的特色是争取以一次实践为妇女生产副业打开一扇新窗,改善一个农村长期的收入水平,提高项目的可复制性与延续性,也使其能够在团队实践结束后自行良好发展。

“甘霖计划”将丝网花带进了贫困农村,带给了贫困农村妇女一技之长,更带给了她们生活的动力以及希望。取名“甘霖”不仅希望可以滋润一方土地,更希望它可以汇聚成河,润泽更广阔的贫瘠之地。

? 清源团队

该项目提出采用生物慢滤池来净化饮用水的方法,通过学生向农村地区推广生物 慢滤池来改善他们的饮用水条件。

项目首先通过清源协会向更多的学生、NGO成员和农村村民传播健康饮水新理念,介绍生物慢滤池并培训他们制作生物慢滤池,可以以家庭为单位,也可以以小区为单位建造更多大型的慢滤池,并非仅仅发放产品,而是在培训中激励农民发挥自身的智慧掌握并改善简单的技术。

其次是在农村地区(麻黄山乡)寻找或成立生物慢滤池生产公司,进行生物慢滤池规模化生产和销售,村民以相对便宜的价格购买慢滤池,其余部分由当地政府和基金会填补,从而形成可持续的公益商业模式。未来计划根据不同地方的水质问题,因

地制宜,发展农村家用式污水处理系统。

目前该团队已帮助麻黄山乡的100户农民建造了生物慢滤池,已经改善了近500名村民的饮用水条件。后期预计将建造1000个滤池,帮助约5000名村民改善饮水情况。

该项目获得了“北极光-清华”第三届全国大学生公益创业实践赛金奖,并获“最受媒体关注奖”。

? 绿光农产品

该项目组立足于四川省,致力于帮助农民解决农产品滞销问题,帮助其减少销售中间冗余环节,稳定销售渠道,提高农产品卖价,增加农民收入。

该团队采取线上线下并重的运营模式:线上宣传:借助网络平台,建立官方运营微博,及时发布农产品滞销信息。凭借身处高校的优势,项目组建立人人主页,广泛接受各大高校同学的信息及反馈。同时,项目组在自身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充分利用项目的公益性撬动社会资源,积极与国内较大的农产品信息网站——农享网、百度推广等进行合作,扩大信息影响力。线下实战:为销售困难的农产品联系超市、食堂等销售终端,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选择优质农产品进行质量认证,注册商标,打造品牌,帮助其推广,减少中间环节,稳定销售渠道,帮助农民获利。同时,对农民进行相关网络营销知识培训。

项目从四川省眉山市彭山县武陵村萝卜滞销农户入手,为200多万斤萝卜寻找销路,通过线上与线下努力,挽回直接经济损失30多万元。此外,还为武陵村近30户农民进行网络营销技能培训,得到一致肯定。

该项目获得了“北极光-清华”第三届全国大学生公益创业实践赛银奖。

? 时来食往

此项目专门为高校师生提供网上订餐服务。团队致力于与北京市各大高校附近提供外卖服务的各饭店商家合作,将其外卖的信息发布在团队网站上,为高校师生提供最多最全面的订餐选择。顾客通过浏览网上的菜单即可下单订餐,团队会通过内部的短信平台将订单发到饭店的订餐电话上。饭店在接收到订单后,即会烹调外卖、自行送达外卖并收费。

当高校师生在线订餐后,接受邀请参与“爱心午餐团购计划”,可以再团购一份折扣午餐给北京市农民工子弟学校的学生。运费均由商家承担,商家在送餐时向买家收取费用,网站通过向商家对订单抽成盈利,同时商家对团购的“爱心午餐”给予折扣。团队的计划是从一所小学的一个班级做起,逐步扩大帮扶范围,最终覆盖整个北京市的农民工子弟学校。

目前网站已经基本实现收支平衡,该项目已经与北京市明园小学开展了良好合作。该项目获得了“北极光-清华”第二届全国大学生公益创业实践赛金奖,并被《光明日报》《创业邦》、清华大学官网等多家媒体报道。

? 民族故事

人口较少的少数民族之所以面临着“经济落后、文化消逝”的局面,一方面是因为社会对他们的关注太少,一方面是因为他们自身没有保护民族文化的意识。因此,要想解决人口较少的少数民族文化日渐消逝这一问题,就要从两方面着手,一是“引进来”,即吸引外界的注意。通过民族文化推介活动,通过宣传、包装人口较少少数民族的独特的文化,通过利用他们自身的资源,改变其“边缘化”的局面。只要能有更多的人关注他们,必然会带动旅游业的发展,那么他们也会有属于自己的“凤凰”和“丽江”;在经济效益的刺激下,民俗产业也必然会蓬勃发展起来,这无疑对本民族的文化存续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这样的资源利用本身也可以成为一项产业,带来丰厚

的经济回报。最终,经济与文化必定能够相互促进,从而达到“以文化产业带动经济发展,以经济后盾支持文化保护”的良性循环。二是要“走出去”,即在当地举办一些反馈活动,例如举办青少年服装设计大赛、“笔友计划”等项目转变少数民族民众的思想,扭转其自卑心理,让他们认识到少数民族文化所具有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使他们产生对自身文化的认同感、自豪感,增加其保护、宣扬本民族文化的主动性。 因此,“民族故事”项目的运行主要由两条主线贯穿:

一、以民族服饰和手工艺品作为媒介,以文化产品的营销这一模式来宣传人口较少的少数民族文化、提升其社会关注度。之所以选择民族服饰,其原因如下:(1)人口较少的少数民族具有丰富的民俗文化资源;(2)手工艺品具有极高的 艺术价值和收藏价值,是民族文化最集中的体现,通过服饰和手工艺品的营销,不仅能带来经济价值,也能传播、宣扬少数民族文化;(3)服饰和手工艺品的制作工艺相对简单、成本相对低廉,适合当地人操作;(4)同时,服饰和手工艺品的附加值高、经济价值高;(5)服饰和手工艺品的运输、保存比较方便。

二、利用服饰营销产生的利润和社会捐赠等资金,在人口较少的少数民族聚居区进行一些以增加自我认同感为主题的后续活动,如服装设计大赛等。

? 独居老人

该创业计划基于团队开发的摔倒报警产品,主要客户群体是独居家中的老年人。产品外壳大小 55mm ×35mm ×14mm ,内部装有电子器件用于检测摔倒行为 。内部的电子器件主要由 1)加速度传感器,用于检测摔倒行为; 2) 单片机,用于处理传感器信号; 3)通讯模块,用于当发生摔倒事故后向外界报警。

该项目获得了“北极光-清华”第二届全国大学生公益创业实践赛铜奖,并获“最受媒体关注奖”。

 

第二篇:公益创业实践案例精选

公益创业实践案例精选

当我们满怀欣喜地看到公益创业赛事在全国范围内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并愈加受到社会关注的同时,也有更多的人提出这样的疑问:究竟什么样的项目能够作为公益创业实践赛的优秀项目?

公益创业实践赛的参赛项目需满足三个基本特点,即公益性、创业性、实践性。

公益性:(1)参赛者应以公益为目的,基于对社会的充分了解和关注,瞄准某一具体社会问题进行立项,进而设计方案、付诸行动来加以解决;(2)赛事鼓励参赛者瞄准当前尚未得到足够关注或支持的社会问题或公益方向进行立项,鼓励“雪中送炭”而非“锦上添花”。

创业性:(1)参赛项目应采用商业运作的方式来解决瞄准的社会问题,应运用组委会配给的相对少量的启动资源,来撬动社会各界的相对大量的发展资源,以完成一项公益项目;(2)项目成型后,其运行状态应是在消耗资源的过程中通过某一商业模式不断引入新的资源,使项目可自身维持、可持续发展,单纯或主要使用组委会配给的启动资源支撑项目运行的“花钱买公益”的方式将不被接受;

(3)赛事将考虑投入资源、吸收资源以及所产生的社会效益的比例;(4)赛事鼓励采用创新性的商业模式;(5)赛事鼓励具有普适性、可推广性的运作模式。

实践性:(1)项目执行计划的设计应充分考虑可行性,即需要考虑在预定的时间、人力、资源范围内,综合当地实际情况,设定切实可行的项目进度及目标;

(2)赛事对项目的落实成果有较高的要求,凡进入决赛的项目,都应取得一定的落实成果,落实成果应与项目申报时的计划基本吻合;(3)赛事鼓励公益创业

实践项目在完成赛事后继续运行,并将配给相应资源。

在此,我们选取几个在历年公益创业实践赛中涌现出的优秀项目,与各位作一分享,更期望能在其中碰撞出思维的火花。

? 甘霖计划

甘霖计划旨在提高土地贫瘠地区农村妇女的生活收入,引进简单易学的丝网花手工艺,培训妇女尽快掌握这一技能,帮助她们联系进货和销售渠道,将利润归还妇女,为她们今后的手艺制品进货提供投资来源。项目的特色是争取以一次实践为妇女生产副业打开一扇新窗,改善一个农村长期的收入水平,提高项目的可复制性与延续性,也使其能够在团队实践结束后自行良好发展。

“甘霖计划”将丝网花带进了贫困农村,带给了贫困农村妇女一技之长,更带给了她们生活的动力以及希望。取名“甘霖”不仅希望可以滋润一方土地,更希望它可以汇聚成河,润泽更广阔的贫瘠之地。

? 清源团队

该项目提出采用生物慢滤池来净化饮用水的方法,通过学生向农村地区推广生物 慢滤池来改善他们的饮用水条件。

项目首先通过清源协会向更多的学生、NGO成员和农村村民传播健康饮水新理念,介绍生物慢滤池并培训他们制作生物慢滤池,可以以家庭为单位,也可以以小区为单位建造更多大型的慢滤池,并非仅仅发放产品,而是在培训中激励农民发挥自身的智慧掌握并改善简单的技术。

其次是在农村地区(麻黄山乡)寻找或成立生物慢滤池生产公司,进行生物慢滤池规模化生产和销售,村民以相对便宜的价格购买慢滤池,其余部分由当地政府和基

金会填补,从而形成可持续的公益商业模式。未来计划根据不同地方的水质问题,因地制宜,发展农村家用式污水处理系统。

目前该团队已帮助麻黄山乡的100户农民建造了生物慢滤池,已经改善了近500名村民的饮用水条件。后期预计将建造1000个滤池,帮助约5000名村民改善饮水情况。

该项目获得了“北极光-清华”第三届全国大学生公益创业实践赛金奖,并获“最受媒体关注奖”。

? 绿光农产品

该项目组立足于四川省,致力于帮助农民解决农产品滞销问题,帮助其减少销售中间冗余环节,稳定销售渠道,提高农产品卖价,增加农民收入。

该团队采取线上线下并重的运营模式:线上宣传:借助网络平台,建立官方运营微博,及时发布农产品滞销信息。凭借身处高校的优势,项目组建立人人主页,广泛接受各大高校同学的信息及反馈。同时,项目组在自身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充分利用项目的公益性撬动社会资源,积极与国内较大的农产品信息网站——农享网、百度推广等进行合作,扩大信息影响力。线下实战:为销售困难的农产品联系超市、食堂等销售终端,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选择优质农产品进行质量认证,注册商标,打造品牌,帮助其推广,减少中间环节,稳定销售渠道,帮助农民获利。同时,对农民进行相关网络营销知识培训。

项目从四川省眉山市彭山县武陵村萝卜滞销农户入手,为200多万斤萝卜寻找销路,通过线上与线下努力,挽回直接经济损失30多万元。此外,还为武陵村近30户农民进行网络营销技能培训,得到一致肯定。

该项目获得了“北极光-清华”第三届全国大学生公益创业实践赛银奖。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