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下册数学培优辅差计划

六年级下册数学培优辅差计划

周小笔

一、学情分析:

六(3)班上学期数学合格率为94.2%,优秀率为65%。班上的学困生主要有: 何玉林、伍天虹、袁伟华、谢伟坤、谭晨、刘紫萱、李梅菊、蒋丹丹、蒋晶晶等,这些学生大多因为课堂不专心听讲,学习目的不够明确,学习态度不够端正,加之家庭辅导缺失,学习上有一定困难。优等生有:蒋梓童、谢泽帮、罗莉、段镒、唐翔、雷玮杰、周慧明、梁莹莹等,这些学生能认真听讲,及时认真完成作业,学习积极主动,家庭教育也很重视,成绩相对优秀。班上学生整体学习积极还比较高,上课积极思考、举手回答问题现象较好,学生的思维比较跃。

二、辅导目标:

1、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他们积极参与学习活动,调动学习的主人翁意识。

2、使他们明确学习的目的性、端正学习态度,逐步做到上课专心听讲,独立、按时完成作业,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

3、培养他们自觉、自控、独立的能力,以提高学习水平。

4、让学困生能够进步,跟上班,树立学困生的自信心;让优生能够自主学习,促进优生可持续发展,让优生更优。

5、力争把合格率提高到95%,优秀率达65%以上。

三、辅导对象:

1

学困生:何玉林、伍天虹、袁伟华、谢伟坤、谭晨、刘紫萱、李梅菊、蒋丹丹、蒋晶晶、梁颖等。

优等生:蒋梓童、谢泽帮、罗莉、段镒、谢东耀、雷强、梁莹莹、唐翔、赖子健、周慧明、谢阶明、雷玮杰等。

三、具体措施

1、注重因材施教,进一步做好提优补差工作。让学优生和学困生结对,达到手拉手同进步的目的。

2、注重常规教学,上课时对学困生多加关注,有针对性地提问,找到他们学习上的难点,予以解决。为了做好抓好两头,保住中间的工作要点,努力设计让优生吃得饱,中等生吃得好,差生吃得消的教学手段。设计提问、设计练习、分析内容注意选择性问题。同时明确练习题的难度的层次性,使学生有的放矢。能在较短的时间里,较好的全面的完成练习题。

3、重视差生的错题订正,不厌其烦的反复地帮助差生完成基础性作业,直至学生真正弄懂为止;对差生的作业保证做到面批面改。

4、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帮助潜能生从态度到习惯,从上课到家庭作业的指导形成合力,同时关注学生思想动态,加强学生的心理疏导。

2015-3-1

2

 

第二篇:六年级数学培优辅差计划及记录(打印)

六年级数学培优补差计划

朱陈中心小学    张献彬

“希望每一个学生都成为优生”是每一个教师的共同愿望,本着“没有教不好的学生,确保教好每一个学生”、“没有差生,只有差异”的原则,从后进生抓起,课内探究与课外辅导相结合,让学生克服自卑的心理,树立起学习的信心和勇气。在学生中形成“赶、帮、超”的浓厚氛围,使每个学生学有所长,学有所用,提高数学学习成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一、“培优转差”工作目标
1、认真落实“培优转差”工作计划,做好参加对象的辅导工作和思想教育工作,培优和转差同步进行。

2、加强对培优补差工作的常规管理和检查。
3、让学生树立起学习的信心和勇气,克服自卑的心理。
4、在学生中形成“赶、帮、超”浓厚的学习氛围,使每个学生学有所长、学有所用。
二、思想方面的培优扶差。
 1.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经常和学生谈心,关心他们,关爱他们,让学生觉得老师是重视他们的,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了解学生们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学习方法等。从而根据学生的思想心态进行相应的辅导。
 2.定期与学生家长联系,进一步了解学生的家庭、生活、思想、课堂等各方面的情况。
三、培辅对象:
    培优:牛莹    李雅    王东乔     刘欣

   辅差:王博    王炀炀   朱辉阳   谭佳

四、“培优补差”工作措施
    1、了解和正确对待学生中客观存在的个别差异,其实并不是以消灭差异为目的,而是推动有差异的发展。在“吃透两头”的基础上,通过分层教学目标的设计和实施,使快者快学,慢者慢学,先慢后快,全面提升。
    2、坚持做到每节课“层级化”训练分明,练习由浅入深,体现层次性,既有“双基”知识,也有拓展训练,保证后进生学有所获,优等生能进一步提高自己的思维水平。
    3、平时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努力做到多鼓励,多宽容。耐心细致地帮助,上课时多留意,多体贴,督促他们及时完成相关作业以及练习。

    4、加强对家庭教育的指导,引导家长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科学育人;引导学生正确对待成功与失败,勇敢战胜学习和生活中的困难,做学习和生活的强者;鼓励孩子在爸爸妈妈的支持和鼓励下,另行自我发展,找到自己的长处。
    5、使他们明确学习的目的性、端正学习态度,逐步做到上课专心听讲,独立、按时完成作业,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
    6、课堂活动中,尽量采用开放式教学,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境,选择恰当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譬如通过一题多解、一题多变、一题多问、一题多编等途径,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沟通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培养学生的应变能力。
    7、对学困生在教学中做到:“四优先、五跟踪”(“四优先”即课堂提问优先、作业批改优先、课外辅导优先、家庭访问优先,“五跟踪”即思想跟踪、课堂跟踪、作业跟踪、测试跟踪、学法跟踪)。

培优补差辅导记录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