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就业创业问题调查报告

大学生就业创业问题调查报告

大学生就业创业问题调查

近年来,随着全国各大高校的年年扩招,高校毕业生数量呈现出迅猛增长的态势,就业形势变得更为严峻。大学生的就业创业问题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通过对大学生就业创业问题的调查研究,了解在校大学生在就业创业前各项准备的实际情况,分析大学生就业创业现状中的各项问题,针对这些问题为大学生提出合理的建议,从而正确地指导大学生就业创业走好人生第一步。

一.调查的基本情况

1.调查对象:重庆工商大学,四川大学,重庆大学,重庆理工大学,四川外国语学院,西南交通大学,以上6所高校的在校大学生。

2.调查时间:20xx年1月24日——2月16 日

3.调查地点:重庆市万州区

4.调查范围及主题:本次调查范围涉及人群均是来自各大高校的学生,涉及众多专业,范围涵盖广泛,涉及面广,主题围绕当代 2

大学就业及创业中的困惑和疑问。

5.调查的主要方法:此次调查主要采用问卷调查及网上查阅资料,通过参考一些其他调查问卷的格式,结合实际编制成《大学生就业创业问题调查问卷》(见附录Ⅰ),通过走访及运用网络通讯向周边大学生(在校就读的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为确保调查结果的可信度采取无记名方式。最终调查问卷共发放30份,实际统计30份。

二.调查结果统计与分析

对收回的调查问卷进行汇总统计后得出如下数据:

第一题,你是应届毕业生吗?调查中,是占20%,不是占80%。 第二题,面临现在的就业前景,您是倾向于就业还是创业?调查中,倾向于就业的占70%,倾向于创业的占30%,表明大学生还是更加倾向于就业,找到一份工作解决自己的生计。

第三题,对于一份工作你最看重的是什么?调查中,福利待遇占30%,发展前景占50%,提升自身能力占20%。从中可以看出对于当代大学生而言工资福利待遇已经显得不再是那么重要,他们更加看重的是这份工作的发展前景。

第四题,您是否有创业的打算?调查中,考虑过的大学生占93.3%完全没想过的大学生占6.3%,正在进行创业的大学生占0%,已经尝试过创业的大学生占0%。从这里体现了创业的问题对大学生不是什么与他们毫不相干的事情,绝大多数的大学生还是思考过创业的问题。 3

第五题,你对大学生创业的看法,调查中,认同,是实现理想的一个途径的占50%,或许是一个不错的选择的占30%,反对,风险太大的占20%。表明大学生对于创业的看法还是相当认同的。 第六题,什么情况下您会选择创业?调查中,就业不理想占30%,有一定资金,家里支持占40%,个人理想占20%,拥有自己的科研成果占10%。从中体现出有一定资金基础和家人支持是大学生创业的动力所在。

第七题,如果创业你会选择哪个领域?调查中,与自己专业相关的占50%,自己感兴趣的占10%,社会热门行业占20%,启动资金少,容易开业且风险小的行业占20%。从这里可以看出大学生更希望把创业项目与自己所学专业相结合从而发挥出自己的一技之长。

第八题,您认为创业的最佳时机是什么时候?调查中,大学期间的占10%,应届毕业后占20%,工作几年,有一定的工作经验后占70%, 这表明大学生对于创业所需的工作经验是非常看重的,而大学生最缺乏的也就是工作经验。

第九题,您认为大学生创业对自身和他人有什么好处?调查中,解决自己的就业问题占40%,为社会提供就业岗位占20%,获得经验,广交人脉占30%,获得财富和地位占10%。从这里可以看出大学生对于创业的目的主要是在于解决个人的就业问题,。

第十题,您关注国家出台的扶持大学生自主创业的相关政策、法规?调查中,经常关注,很清楚的大学生占10%,偶尔关注,比较清楚的大学生占30%,不太愿意主动去了解,知道一点的大学生占 4

40%,一点也不知道的大学生占10%。从这里体现出现在的大学生对国家政策的了解程度虽然占比较大的比例,但经常关注的大学生只占10%,所占比例较小,说明大学生关注国家政策是有待加强的。 第十一题,您有参加过创业类培训或讲座? 调查中,有参加过创业类培训或讲座的大学生占30%,没有参加过创业类培训或讲座的大学生的占70%。其中,有参加过创业类培训或讲座的次数一般在1-2次。从这体现出大学生参加创业类培训或讲座的比例相对较小,大学生对此的关注度还不够,还有待加强改进。

三. 大学生就业创业所面临的现状

近年来,中国高校毕业生数量逐年增多,大学生面临严峻的就业形势,加之当前金融危机的影响,毕业生的就业创业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大学生在毕业后能否顺利就业,已成为全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而大学生就业创业所面临的现状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 普遍拥有技能证书,但工作实习经历不足。

技能证书是国家或者相关机构对于个人谋方面技术、能力的认证,拥有技能证书往往对于个人的求职有相当大的作用。在校大学生普遍都拥有一张以上的技能证书;而与此相对的是,在校大学生普遍缺乏工作实习经历。这种偏重于考取各类技能证书而轻视工作实践的做法会对大学生日后的工作、就业或创业带来负面影响,必须引起足够重视。

(二)工作意愿较强,对择业面临的困难有理性的认识。

据调查显示,在校大学生具有比较强的工作意愿,有近70%的被 5

调查大学生选择在毕业后马上参加工作。而对于选择不马上工作的大学生中,有一半以上是因为想继续读书,提升学历或技能,也有部分是因为想出国留学或者在国外工作,而只有极少部分是因为家庭条件好而选择不马上工作。对于择业所面临的困难的认识,绝大多数大学生认为最大的困难是社交能力不强和缺少社会关系,还有少部分大学生认为最大的困难是毕业学校名气不大,学历和专业不够好,这也表现出大学生对于自身以及就读学校和专业对未来的影响有着理性的认识。

(三)就业信心较强,对收入的预期较高。

据调查显示,在校大学生的就业信心比较强,有超过六成的被调查大学生对自己今后的就业有信心或者非常有信心,而对自己工作后的月收入(扣除三金后)表现出比较高的预期。

(四)择业标准呈现出多元化,外资公司、国家政府机关是首选单位、普遍认可职前培训的必要性。

调查显示的在校大学生的择业标准主要有四个,依次是发展空间大、薪水高、符合自己的兴趣爱好、工作稳定,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趋势。对于毕业后的工作单位的选择,在校大学生偏爱外资公司和国家机关以及企事业单位,对于民营企业、从事蓝领技术工种或者自由职业的热情相对要小很多。此外,大学生普遍认为职前培训是表要的,最希望参加的培训内容是面试技巧、人际关系处理、就业形势分析等,表现出在校大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之外,为日后工作做准备的各种需求比较强烈。

6

(五)创业意愿仍不够强烈,创业行业范围不广,对创业政策了解不够。

创业是促进大学生就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调查显示,在校大学生仅三成有创业的意愿,在有创业意愿的大学生中,对于创业行业的认识稍有不足,范围比较狭窄,仅仅局限于在创业产业、零售业和IT行业;对于创业的条件和困难,他们的认识则比较深刻,缺乏资金、缺乏社会关系、没有专业技能、担心风险问题、没有合适创业项目都是大学生眼中阻碍他们创业的困难,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在校大学生逐渐认识到了船业门槛逐步提高的趋势。此外,对于政府鼓励和支持创业的优惠政策,在校大学生也了解不多,大多数人只有一个一般的印象,而也有很多被调查的大学生表示并不是他们不愿意了解这些政策,而是缺乏了解的渠道。

四.大学生就业创业困难的原因

(一)高校毕业生就业结构失衡,供给与需求矛盾日益突出。

目前中国处于人口高峰期,存在着大量的新增劳动力需要就业,对于将近15亿人口的我国,人口基数大,新生劳动力增长过快,远远超过经济增长创造就业岗位的速度,形成了毕业生数量急剧增长而就业岗位增长缓慢,经济高速增长与就业增长脱节的困难局面。

(二)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大学生从精英化走向大众化。

高等教育大众化已成为一种必然,但一些问题也由此而带来,教育大众化要求中国普通高校进行大规模扩招,而扩招的直接结果之一就是高校毕业生的快速增长,在社会人力资源需求没有明显增长的前提 7

下,这种量的变化对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影响是巨大的,大学生就业也从精英化走向了大众化。

(三)社会发展得区域存在不平衡加剧了大学生就业的困难。 东部发达地区为毕业生提供了良好的生存环境和较好回报发展的前景,成为人才输入省。在这些地区人才竞争激烈,很多大学毕业生未能有效就业,即使处于失业状态也不愿去西部地区就业。在西部地区,却存在大量的岗位找不到毕业生。

(四)高校在自身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也不利于大学生就业。

一些学校的办学方法和观念落后,没有市场意识,专业设置与市场需求脱节,大学生所学专业不符合市场需求,出现了供需的结构性矛盾。此外,部分高校对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就业工作还缺乏系统性和科学性,就业工作往往在毕业前才进行,就业指导仅仅是一种职业介绍,而在某种程度上还是脱离实际的泛泛而谈。

(五)大学生自身存在的问题所带来的就业难。

首先,大学生作为公认的精英阶层,传统的儒家思想所编制起来“精英情节”深深的束缚了他们的观念。其次,大学毕业生自身综合素质不高,适应社会的能力差,难以符合佣人单位的要求。一些大学生在学校里只满足所学课程,缺乏广博的知识积累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错过了许多工作机会。另外,大学生在择业时,缺乏对自己的清晰定位,择业缺乏目的性也导致成功率不高。

五.结论分析与建议

8

通过以上对于调查所得资料的分析,可以发现在校大学生就业、创业方面存在以下问题:首先,在校大学生社会实践经历不够丰富,社交能力不强,社会关系网络缺乏;其次,大学生对工作收入预期偏高,对工作的选择比较单一;第三,大学生创业意愿不足,创业条件不成熟,创业信息不够。 通过调查问卷和现场人员访谈可以看出,大学生就业创业需要社会建立有效的导向机制、激励机制和帮扶机制。高校在大学生自我创业中发挥更多的作用和提供多方面的服务,包括创业指导、资金落实、客户联络、社会沟通等,尤其是提供比较规范、适用、系统的创业教育。高校应开展多种形式的创业教育一方面是要培养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创业思维和创业观念,另一方面主要是就大学生创业所需要的各种创业技能进行全面培训,并最终使大学生具有一定的创业能力。一些地方政府政策的出台,对于大学生创业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但政府帮扶的持续性需要关注。此外,大学生就业创业需要良好的社会环境特别是政府的帮扶作用,社会应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去逐步锻炼其市场适应能力和抗风险能力。不管国家政策、高校、社会环境如何,我们认为最重要在于大学生自己,因此大学生主体不容忽视。对于大学生就业创业的问题我有以下建议:

(一)树立全新的人才观,重视创业素质的自我培养。

成功的创业者具备一些核心的主要特质和次要特质,要有创业观念、有才、有胆、有识,同时有坚忍不拔的意志,克服创业过程中的困难,这些高要求决定了当代大学生想走上创业之路,就必须按照创 9

业者素质的培养规律,重视创业素质的自我培养,注重培养自己的能力,锤炼自己的胆子,同时培养自己的创业人格、创业者思维和创业意识与技能,要树立自信、自强、自主、自立意识。凭借自己的智慧和才能,凭借自己的努力和奋斗,建立起自己生活和事业的基础。 (二)通过各种渠道积极参加实践活动,培养自己的创业能力。 实践环节能使大学生在校期间积累创业经验,培养创业能力的有效途径。所以大学生在校期间要积极参与创业实践活动,如大学生创业大赛、创业计划书大赛等。其次,大学生还可通过参与社团组织活动、创业见习、职业见习、兼职打工、求职体验、市场和社会调查等活动来接触社会,了解市场,并磨练自己的心志,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三)树立广义的就业观念,培养良好的个性品质。

在“大众化就业”时代,大学生必须调整就业观和就业期望值,树立大众化的就业观。正确认识自我,认识社会职位要求,找准自己就业的社会定位。大学生要按市场经济需求实现就业方式的多样化,要树立职业不分贵贱,适应社会需要,考劳动体现自我价值的优良传统观念,形成一个良好的择业氛围。同时大学生的自身就业能力才是用人单位所看重的,才是顺利实现就业的先决条件和必要条件。毕业生自己更应积极主动提升器综合素质,突出个体优势,增强自己的就业能力。大学生在校期间所学习的只是本专业所涉及的最基本的东西,因此还应不断扩展自己的知识面,努力掌握知识与技能,为将来打好坚实的基础。

(四)鼓励自主创业,开发大学生创业扶持政策。

10

针对大学生创业意愿不高的问题,除了要继续制定相对优惠政策之外,还可从以下几方面鼓励大学生创业,一是帮助大学生获取开业贷款担保和开设大学生创业基金。政府部门要尽快出台相关优惠政策,通过给予创业资金支持、减免创业规费、健全社会保障制度、实行工资倾斜政策、落实国家代偿助学贷款政策等措施,积极支持高校毕业生到基层自主创业和就业,并广泛动员社会力量整合各方资源成立大学生自主创业基金。二是推出一批适合大学生的创业培训项目、创业见习基地和开业服务项目等。政府和各相应部门可加强与各高校的联系,合作建立大学生自主创业服务中心,及时为大学生提供优惠政策信息。三是积极开发符合大学生需要的创业园区,为创业者提供各种优惠条件。相关部门还应畅通创业融资渠道,落实税收优惠政策,降低大学生办企业的注册门槛。

11

附录Ⅰ:关于大学生就业创业问题调查问卷

1.你是应届毕业生吗?

A.是 B.不是

2.面临现在的就业前景,您是倾向于就业还是创业?

A.倾向于就业 B. 倾向于创业

3.对于一份工作你最看重的是什么?

A.福利待遇 B.发展前景 C.提升自身能力

4.您是否有创业的打算?

A.考虑过 B. 完全没想过

C.正在进行创业 D.已尝试过创业

5.您对大学生创业的看法?

A.认同,是实现理想的一个途径 B.或许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C.反对,风险大

6.什么情况下您会选择创业?

A.就业不理想 B.有一定的资金,家里支持

12

C.个人理想 D.拥有自己的科研成果

7.如果创业你会选择哪个领域?

A.与自己专业相关的 B.自己感兴趣的

C. 社会热门行业 D. 启动资金少,容易开业且风险小的行业

8.您认为创业的最佳时机是什么时候?

A.大学期间 B. 应届毕业之后

C. 工作几年,有一定的工作经验

9.您认为大学生创业对自身和他人有什么好处?

A.解决自己的就业问题 B.为社会提供就业岗位

C.获得经验,广交人脉 D. 获得财富和地位

10.您热为国家出台的扶持大学生创业的政策了解吗?

A.经常关注,很清楚 B. 偶尔关注,比较清楚

C. 不主动关注,知道一点 D.没关注过,不清楚

11.您是否有参加过就业创业类培训或讲座?

A.有 B.没有

13

 

第二篇:1关于大学生就业创业的调查报告

河北金融学院第二课堂

社会实践报告

组 长 姓 名

组 员 姓 名

所 在 院 系 河北金融学院校学生会 指 导 教 师 崔铭

河北金融学院校学生会

20xx年 07月 01日

关于大学生就业创业的调查报告

一、 调查背景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大学生就业压力越来越大,在国家政策的

支持下,社会各界的关注下,越来越多的大学生选择了自主创业,但

是大学生自主创业同时面临各方面的困难和挑战。在机遇和挑战的面

前大学生将如何利用自己的优势开创自己的一片天地。我们想通过这

次调查大概了解大学生自主创业的现状,给即将创业的大学生一些参

考。

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多数大学生依然希望选择体制内就业,比如

政府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以及垄断行业。因为总体而言,这些

部门和行业就业稳定性相对较高,收入相对稳定,也有较好的个人发

展空间,所以成为多数大学生的就业首选。相反,选择体制外的大学

生就业相对较少。而且当前我国地区发展差异较大,特别是东部地区

与西部地区发展差异较大,大学生大多依然趋向于选择发达地区的城

市作为就业选择地,而这些地区的人才相对饱和,这也是造成大学生

就业难的原因之一。同时,当前吸纳就业能力较强的企业总体上对知

识和素质要求相对较低,很多工作岗位对劳动者的技能水平要求不

高,普通劳动力就能应对,这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大学生的就业机会。

而另一方面,外在因素也有着不小影响。金融危机呼啸而来,亚

洲经济的动摇难免会出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状况。一边是更多的毕业

生需要就业,另一边是工作岗位减少、大量员工失业的现状。目前,

也有很多人把目光放到了工作相对稳定的事业单位上,对此国家政策也作出了积极地调整,公务员和大学生村官的选拔人数也创下了历年来的新高,但仍不能够满足广大毕业生的就业需求。也有许多大学生放下身段、转变就业观念,视线从“白领”转移到“蓝领”,重新回到校园,参加技校学习提高技能以谋出路,作出了符合实际的选择。这是一个可喜的变化,说明现在的大学生就业观念正日趋理性成熟。并且金融危机是危机的同时,也是机遇的暗示。

二、调查方法

本次调查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我院大学生进行抽样调查,发放问卷2000份,收回有效问卷1440份,有效回收率为72%。

三、调查内容

(一)就业倾向分析

1.大学生总体认同自主创业这种就业方式,并认为自主创业是大学生实现自我理想的一种途径。

2.大多数大学生有自主创业的意识和激情,但在社会经济竞争激烈的今天,资金和经验成为大学生自主创业的瓶颈。

在自主创业这个问题上,其中有意愿进行自主创业的占73.61%,而完全没有考虑过自主创业的调查人员占总人数的26.39%。大学毕业生不应该仅是社会现有岗位的竞争者,挤占就业机会,而更应该是新岗位的开拓者,为社会带来就业的机会。但是通过调查,我们发现,有创业意愿的大学生并不在少数,匮乏的是资金和薄弱的创业经验仍然制约了大学生自主创新。从资金来源上看,占45.83%的大学生期

望能够从银行贷款这一方面筹集资金;另外37.5%认为自主创业最需要的是政策支持。34.72%的被调查者关于创业领域的选择也主要向启动资金少、容易开业且风险相对较低的领域靠拢。

3.将近半数的大学生的择业观是先就业后择业,在被问到选择何时创业时,43.06%的大学生表示希望在毕业工作几年以后。

4.大多数大学生并不了解国家有关大学生自主创业的扶持项目

对于是否了解过高校关于大学生自主创业的扶持项目的调查中,,68.06%的被调查者表示不了解,而其他的31.94%表示了解很少。在关于大学生创业就业的问题上,我们可以看到,绝大多数的大学生不是很了解甚至不了解国家以及所在省市对于大学生创业的各种优惠政策,这对大学生创业的积极性难免产生负面影响,而一些已经着手开始创业的学生则因为不了解相关政策而错失很多税收减免及创业奖励、补助的机会,无形中增加了自己的创业成本。在国家一步步加大对大学生自主创业政策扶持力度的同时,如何将这些政策对在校大学生和应届毕业生进行有效的推广和宣传,成为当务之急。

5.超过半数的大学生倾向于投资少、风险小的创业方式

在被问到创业方式的选择时,61.11%的大学生选择网店。这一现象也表明了现今大学生创业倾向的保守性,网店投资少、风险小。而注册开公司以及个体小型零售店成了冷门,只有2.78%的大学生选择这两种创业方式。选择加盟店的大学生占总数的8.33%。但将近43.06%的被调查者选择自主创业而非合伙或家庭创业。

(二)就业工作指导

1.我国关于自主创业普及的缺陷

(1)调查显示,大学生选择自主创业的动机大部分来源于个人倾向,占36.11%。8.33%的大学生表示动机来源与挑战自我,由此可以看出大学生挑战自我的意识十分匮乏,这与我国高校的教育体制有无法摆脱的联系。只有1.39%的大学生觉得政府政策的支持是他们选择自主创业的原因,很明显,我国的政府政策在创业方面仍有缺陷。

(2)5.56%的大学生动机来源于家庭寄托,这占很少一部分,可见创业的动机与家庭家长的观念也有很大的联系。44.44%的大学生没有通过自主创业就业的亲戚,得不到精神上的鼓励也是大学生排斥自主创业的一个原因。

2.在校期间对大学生工作影响最大的教学环节是高校创业教育

(1)19xx年由共青团中央、中国科协、全国学联主办首届全国“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是我国创业教育的一个里程碑式标志,该赛事汇集了全国120余所高校的近400件作品,全国“挑战杯”创业计划竞赛的举办使大学生“创业”的浪潮在全国范围扩展。但调查显示,关注此类活动的大学生占总数的一半左右。因此,我国高校的创业教育并不乐观,需进一步加强这方面的建设。

(2)在被问到认为对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最好方法是什么时,几乎所有的被调查人员认为“在新闻媒体多宣传成功创业人士的经验”和“设立大学生创业基金”是最好的方法。92.27%的大学生希望到创业成功的企业参观学习,80.56%的大学生希望能有成功人士讲授经验。

3.社会环境和政府政策的问题

在问到对于创业的理解这个问题时,有80.56%的被调查人员认为只要开创一份事业就算是创业,然而这个看似简单的想法却受到了来自于社会以及政府政策的阻碍。

(1)大学生创业所需要的资金获取来源渠道太少,银行贷款的门槛过高,没有足够的资金使很多学生对创业之路望而兴叹。

(2)单凭学生自己的力量很难找到适合他们的创业项目,政府和有关部门缺少对大学生正确的引导,没有让毕业生选择适合他们的风险小、投入资金少的小型创业项目。

(3)有些毕业生在学校没有受到足够的创业教育,走向社会以后很难找到进一步进行创业教育和创业知识培训的政府机构和相关途径,欠缺创业相关的知识和能力严重阻碍了他们的创业热情。

(4)有80.56%的大学生认为男性和女性能购获得同等的商业机会和支持服务,只有20.83%的被调查者持相反意见。但在我国现今体制与社会环境下,虽然国家和地方政府先后出台了一些扶持政策,但其中的具体落实情况并不让人乐观,并且政府相关部门缺乏与高校就业指导部门的沟通和交流,相关政策没有对高校毕业生进行广泛的宣传和普及,而有些政策和扶持资金的获取方式又很难实际操作。

4.关于大学生创业意识与能力

(1)大学生对于学校提供创业帮助的愿望比较迫切。45.85%的被调查者希望得到更多的创业能力培训,创业知识训练,另外38.89%更关注创业资金支持。大学生对今后就业最为重要的素质和能力培养还是社会交际能力,都成为了现今大学生着手创业的重中之重。

(2)大部分大学生缺乏创业的信心和行动力。完全没有意愿创业的大学生占总数的58.33%,考虑过但是没有实际行动的占41.67%。许多大学生在自主创业方面“想做”而“不敢做”,虽然有远大的志向与决心,却最终选择了传统的就业、考研、出国深造作为毕业后的出路。能力,成为了大学生选择创业的拦路虎。

(3)大学生普遍缺乏创业的能力。在调研中我们可以看到有44.44%的大学生有参加相关的创业培训的想法,但是这种想法却依据各种情况的不同而变动。有29.17%的大学生因为缺乏经验而放弃自主创业这个想法。大学生在校期间,将大部分时间用在考取各种资格证,以及补习考研方向,而对创业相关知识和能力缺乏必要的关注和学习。

四、调查建议

随着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的加剧,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加大,近年来本就不大乐观的就业形势更加严峻。为了减少金融危机的不利影响,寻找解决问题的路径和方法,扩大大学生就业,需要政府、社会、高校以及大学生等共同努力。

1.高校:教育改革刻不容缓

(1)毕业生就业情况已成为衡量高校办学成效的重要标志。学校教育与市场需求、职业能力之缝谁来填?目前情况下高校得担此大任。高校应该努力提高办学水平,应转变观念,把握教育国际化的潮流,加强世界高教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全面提高办学水平。高校教学改革与社会发展、国家建设需要紧密结合。不断进行教育改革,高校

必须以市场为导向,紧密联系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加快调整高校专业结构,合理配置教育资源,以培养适销对路的人才。专业设置、课程结构要满足市场所需;建立“高校毕业生就业率反馈”、“高校生源报考录取比预警”等系统,根据不同专业科学地制定扩招规模;加大社会急需专业的招生数量,控制长线专业的发展规模,对教学质量不高、专业设置不合理的专业要减少招生数量甚至停止招生。

(2)发展职业培训机构,大胆尝试校企联姻。刚从学校里出来的学生除了动手能力弱外,表达沟通能力也普遍存在问题。学校应增设职业培训机构或增加职业素质教育课程,包括商务礼仪、心理健康、与人沟通、融入团队等内容。将职业素质培训与实习结合起来,真正使毕业实习起到缩小、弥合学校教育与市场需求之缝的作用。

(3)高校应加强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在接受调查的大学生人群中,有67.01%的人觉得职业生涯规划很重要。给就业指导工作重新定位,成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部分,作为对学生的人生指导,满足学生对于人生发展和职业生涯设计的需求,贯穿于大学教育的始终,既弥补以前就业指导的不足,又丰富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加强就业指导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操作。20xx年,教育部发文要求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逐步由选修课过渡到全校公共必修课,将其与传统公共必修课等置于同地位。开展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是新时期创新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手段;系统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能够为学生找到适合个体发展的职业目标,而且通过细化过程分解目标从而提高学生的自信;另外,良好的目标意识促使学生充分利用时间资源进行

有益的活动,从而可以减少他们接触不良信息的机会,这在信息化社会的今天尤为重要。在高等院校中构建适应社会发展的就业指导体系,建立完整的就业指导目标、指导内容,形成有效的就业指导方式和手段,逐步推进在整个大学期间的就业指导,并且在就业指导的同时推进对学生的人生教育,提高学生对素质教育的认同度和参与的积极性。

(4)自主创业是时代的要求,也是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体系改革的一个方向,也给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学习的“第三本护照”是创业能力。重视对大学生开展创业教育并将其在高校教程中加以正规化、制度化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一个趋势。创业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通过各种可利用的教育方式来培养创业者的创业意识、创业思维、创业技能等各种创业综合素质,并最终使被教育者具有一定的创业能力。创业教育应注重对学生就业观念的转变,使学生由被动的就业观念转变为主动的创业观念,鼓励学生将创业作为自己职业的选择,并将自己的专业技能和兴趣特长相结合,创造出自己所期望的价值。自主创业是个体在解决就业问题上发挥主观能动性的重要形式。

2.政府:创造良好的就业创业环境

首先,政府应加快经济发展,为高校毕业生就业创造良好的宏观环境。其次政府需继续重视和推进社会就业,进一步理顺毕业生就业体制,始终坚持市场取向,提高劳动力市场的流动性。淡化户口对劳动力市场供需双方自主选择的约束,淡化单位的福利保障功能,在户

口、档案管理和劳动保险等方面给予相应配套的社会保障。同时提供优惠政策,鼓励大学毕业生到农村和西部地区就业,通过城市社区和农村基层岗位补贴、助学贷款代偿、考研究生、考公务员加分,以及扩大“三支一扶”、“志愿服务苏北计划”、“大学生村官”等计划,多种手段鼓励毕业生去基层工作。第三,鼓励自主创业。大学毕业生不应该仅是社会现有岗位的竞争者,挤占就业机会,而更应该是新岗位的开拓者,为社会带来就业的机会。调查资料显示:资金不足仍然是制约大学生创业的主要瓶颈,政府应出台鼓励各种资本对毕业生新创高科技实体进行投资的倾斜政策;设立大学生创业基地,并为创业大学生提供专业指导、法律咨询、市场分析等服务;对自主创业的大学生在审批手续、金融贷款、工商登记、税收等予以特殊优惠。第四,扩大毕业生入伍人数,扩大研究生招生规模。让部分优秀毕业加入人民解放军,既有利于提高军队素质,同时解决部分大学生就业。

3.社会:观念与时俱进,服务实在周到

我国社会对大学生就业观念的转变势在必行,必须彻底摆脱长期以来固存于人们头脑中的人分五等、官分九级等封建思想的束缚,真正认同劳动者无高低贵贱之分的观念,形成行行出人才的社会意识。同时实实在在地为毕业生就业提供更多的服务。毕业生更应当根据人才市场供求状况适当调整自己的就业预期。大学既培养社会精英,也培养普通的社会劳动者,“北大才子卖肉”很正常。经济发达地区和热门行业毕竟是少数,其吸纳毕业生的能力有限,而相当一部分不被大学生看好的地方和行业,却对大学生有着巨大的需求。同时,建议

建立全国性的就业信息网络,加强社会需求预测研究和报告,真正为毕业生提供细致周到的就业服务。

4.大学生:自强自立,努力增强综合素质,树立科学就业观

首先,努力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当代大学生必须有把自己事业与国家进步、社会的发展及人类的文明融为一体的品格,崇尚真善美,坚持真理,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并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大学生要争取知识广博,具备合理的知识结构,有一定的科学文化素养,具有创新精神,随机性、灵活性的思维方式,做到因人、因时、因事而异。有良好的心理素质,面临更加激烈社会竞争,能视变化为机遇,视困难为坦途,有顽强的自制力,坚定的信念,及对生活充满期望,充满热情。同时,要有良好身体素质,健康欠佳会减弱人才的决策能力,因为如果要达到目标需要体力与耐力,一个人就可能因体力不支而放弃。除素质外,还需要注重能力的培养,能力是一个人素质的外在表现,是在社会中直接产生作用的那部分内容,当前社会大学生必须尽可能培养自己,处理信息的能力、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系统看待事物的能力、处理好人与资源的能力、运用技术的能力等。其次,加强社会实践。大学生可利用假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将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际工作相结合,提高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积累工作经验。第三,正确就业定位。当前大学生求职择业应当面对现实,根据市场实际状况更新观念,转换思路,到最适合自己的岗位上工作,而不应过分关注工资水平及地理位置等,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最终实现人生价值。

第四,借助各种渠道,把握就业机会。当前大学生可利于人才交流会、网络资源等途径,寻找合适就业岗位,主动大胆把自己真实才干推销出去,珍惜和抓住来之不易的就业机会。第五,先就业后择业。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不得已时,大学生应转变就业观——先就业后择业,求职择业不可再像过去那样追求一步到位,如果斤斤计较眼前的职业岗位是否理想,那就会失去许多起步的机会,可以在先就业过程中积累工作经验,使自我价值得到较大的提升,为以后找到理想的工作奠定基础。

5.用人单位:科学用人,善于成为伯乐

首先,用人单位要树立科学的人才观,改变唯经验论、唯学历论,摒弃用人歧视,鼓励人人都作贡献,人人竞相成才。其次,选人标准要合理。用人单位要根据自身规模、性质、发展状况、岗位实际,制定相关岗位说明书,细化岗位职责,按照岗位的要求,制定合理选人标准,确定招聘人员质与量。第三,确定科学招聘程序。要确定招聘考核的程序,制定考核内容,在按程序进行考核后,择优录用。

五、调查总结

金融危机使得我国就业形势更加严峻,大学生就业难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在这种情况下调查分析大学生就业状况,从中探讨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方法。缓解和解决大学生就业难不仅需要依赖经济发展,也离不开体制改革和观念更新。解决毕业生就业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政府、社会、学校、学生自身和企业单位等各个方面,需要政府管理部门、高校、社会、企业,包括毕业生本人的共同努力。政

府应重视研究毕业生就业工作的社会分工。继续推进就业体制改革,明确国家、高校和劳动人事等政府部门的职责和管理权限。确立学校在学生就业过程中的地位及应承担的权利义务。加快适合我国国情的高校毕业生就业机制的建立和完善,使毕业生就业工作摆脱目前困境,走上正轨。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