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与刀读后感

第二专业 : 国际经济与贸易

法学0602陈杰

学号 2601060213

<<菊与刀>>读书笔记

选择书的理由

首先,源于个人的兴趣。“日本”一直对我来说是很有吸引力的名词。从小在电视剧那里学到一两句日语开始,日本对我来说是熟悉而又陌生的。或许我是南京人的缘故,南京大屠杀的历史还在眼前,所以一直以来我我对日本的一切都很关注,这促使我对关于介绍日本文化、日本人性格的书籍格外地热衷。许久以来《菊与刀》是我一直想看的一本书。但因种种原因而没能如愿。因此在我们宪法学老师所列出的书目当中,第一个选择了《-菊与刀》。

其次,源于这本书的权威性。《菊与刀》被公认为是西方研究日本人的经典著作。作者本尼迪克特由日本文化的双重性入手,进而分析日本社会的等级制及有关习俗。著作把日本文化的特征概括为“耻感文化”,认为它与西方的“罪感文化”不同,其强制力在与外部社会而不在于人的内心。对于这些观点,有些日本社会学者评价很高,认为表现了深刻的洞察力。有些日本社会学者则不同意,认为作者把特定时代、特殊社会集团的社会心里当作“日本人”的普遍心理,在方法论上又非历史的和超阶级的缺点。评价虽然不同,影响很大则是事实。19xx年此书被列入日本《现代教养文库》,至19xx年已重印三十六次。19xx年出版的一本介绍“日本学”名著的书中称赞此书是现代日本学的鼻祖,是文化人类学者研究日本的经典性著作。19xx年一篇综述战后日本研究状况的文章列举其中代表性观点,说《菊与刀》是令人瞩目的一种,凡此都表明,此书影响至今不衰。

书的背景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德日败局已定,美国对不太了解的日本来说,战后要对其实施的政策 有大问题需要研究:盟军是否要进攻日本本土而采用对付德国的办法?假若日本投降,美国 是否应当利用日本政府机构一直保存天皇?为了回答这两个问题,美国政府动员各方面的专 家,学者研究日本。本尼迪克特这本书就是受美国政府委托研究的结果。

作者介绍

鲁思*本尼迪克特1887年生于纽约。原姓富尔顿,其祖先曾参加美国独立战争。他本人大学 时起主修英国文学。1919难如哥伦比亚大学研究人类学,是Franz Boas的学生,19xx年过博士学位。19xx年研究印第安部落的文化,写成《文化的类型》艺术。19xx年著《种族:科学与政治》,批判种族歧视。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从事对罗马尼亚、荷兰、德国、泰国等国民族性的研究,而以对日本的研究,即《菊与刀》一书成就最大。战后,她继续在哥伦比亚大学参加“当代文化研究”,于19xx年月病逝。?2?

内容介绍

《菊与刀》其实就是一本阐述日本习惯的书。它论述日本人对自己的要求,诸如他在哪些情 况下能指望得到恭维,在哪些情况下则不能;什么时候会感到惭愧,什么时候会感到尴尬等 等。全书并不长,只有二百一十八页;共十三章,附一些日本词的注释和全书索引。除前述 首尾两章外,从对战争的看法讲起,讲到明治维新,再分述日本人风俗习惯、道德观念、一 直到怎样“自我训练”(修养)和孩子怎样学到传统。这本书中论述日本文化是否有错误?日

本人自己怎样看待美国人对他们的观察?战后日本在美国管制下有过什么变化?现在是否还同本书所说的战前情况基本一样?等等吧。

收获

论收获有以下几点。

第一,是关于研究方法。作者在书中论述日本文化的时候采用了比较文化的方法,比较日本与美国等西方国家在文化上的不同:比较日本与中国在文化上的差异:比较日本与太平洋诸岛地区在文化上的差异及有哪些相同性等等。

她指出,尽管一个部族可以有百分之九十的行为和邻居各族共同,但总有一点根本不同。这一点也许很小,但它对这个部族的本身独特的发展方向和趋势有重要作用,使这一族成为这一族而不是其他族。他还指出作为一个人类学者要特别注意习惯于看待那种和自己文化大不相同的其他文化,必须尊重人家的文化和人家自己的看法。例如看日本电影,其中有美国人看来大惑不解的行为和语言,而日本人自己却视为当然。两人都是带着自己所受的传统社会文化去看这同一电影的。这种对不同文化行为的客观分析态度的训练就是研究人类学的一项重要条件。

第二,作为研究一个国家民族性的学术论著,我承认这书是我读过的最“有意思的”学术性文章。除本身写得比较通俗生动以外,更重要的是我在阅读过程当中许多问题得到了解答。 例如,为什么,美国在战后对日的政策不如对德那样“彻底”,保留了天皇制度?为什么,日本民众对占领者表现出了如此不可理解的合作态度,以至于美国这个占领者也对此大为惊讶。在这里我应该用哪一方面的日本民族性来解释?这些在书中找了答案。

日本人为何如此钟爱悲剧性的事物?影视作品、文学作品其经典之作绝大部分是一悲剧为结 尾的。日本人钟爱上樱花是有名的,尤其是赏凋落的樱花,为其壮烈的悲感所深深陶醉。 近于“变态”的这种嗜好又源于日本人的哪一种民族心理?

日本人如此温柔又如此残忍;日本人如此黩武有如此爱美;日本人如此驯服又如此不愿 受人摆布;日本人如此重镇又如此易于叛变;日本人如此勇敢又如此怯懦;日本人如此保守 又如此善于吸收新事物??如此矛盾的性格让人怎样解读?

在阅读当中我的这些疑惑得到答案,阅读这本书确实是一种享受的过程。

另外,还想提到一点,在读书当中,发现了一个非常有趣的现象。在书中提到的日本人 的有些民族性格、列举的日本人生活的例子是如此地与我们朝鲜族相像。这可能是由地域、 政治的联系引起的一种文化感染吧。或许挟在中与日的朝鲜人来说理解两国文化会有更多的 感触。当然这是题外话。

最后,还想感谢老师把这本书特意列出来,不然的话我这懒虫又该与《菊与刀》擦肩而 过了。

 

第二篇:刘阳 关于《菊与刀》的读后感

活在习惯套子里的日本人

——以中日文化比较分析为例,有感于《菊与刀》中的日本文化

文学院

2010级

新闻学

刘 阳

20101149010010

活在习惯套子里的日本人

——以中日文化比较分析为例,有感于《菊与刀》中的日本文化

摘要:本文借鉴美国学者研究日本文化著成的《菊与刀》一书,以一个中国人的视角剖析日本文化中的人性方面。分别以“等级制”“孝道”“报恩”“情义”“私欲”为框架,塑造一个从《菊与刀》中感知感悟到的有血有肉的日本人。以日本与中国的文化气质比较为切入点,“遥研”二战后期日本的风土人情,并结合当时的中国国情和现代价值判断标准,较为浅薄的分析日本耻感文化之于日本人的性格养成。

关键词: 日本 等级制 规范 忠孝 情义 私欲 套子

正文:初看《菊与刀》,完全出自对文章写作原因和调研方式的好奇。二战后期,德日败局已定,美国急需制定战后对德、日的政策,关于是否会投降,关于应采取怎样的手段控制日本,一切都茫然未知。出于这样的目的,文章应运而生。其中对日本文化深入全面的精彩描写受到世人的赞叹。孰不知,本尼迪特克是在日美交战情况下研究日本的,她只能凭借间接资料进行“遥研”:与被研究的民众——当时在美国的,自日本长大的日本人;日本文献;在日本居住过的西方优秀的观察家??它们带给她立体、直观、画面感十足的日本世界,也正是这本书之于我的。因此,从未去过日本的我便就此谈谈我眼中的,大多数中国人眼中的日本人。

再读《菊与刀》才感悟到其中表达的日本人的人性内涵。金克木先生说:文化就是“国情”,就是“国民性”,日本文化就是“日本人”。①而我之拙见,觉着日本人就是武士道精神控制的民族,说他们用菊与刀概括恰如其分。

“菊”本是日本皇室家徽,“刀”是武家文化象征。②以此来象征日本人的矛盾性格,即日本文化的双重性:爱美而黩武,尚礼而又好斗,喜新而又顽固,服从而又不驯等。美国女人类学家本尼迪克特称将这些特征概括为耻感文化,我则喜欢把它形象称为“活在习惯套子中”。

任何国家中,人民的经济行为、家庭活动、宗教仪式以及政治目标就像齿轮一样都相互咬合在一起,因而日本文化与社会现实息息相关,就此,我从阅读书刊和电子文献中领悟总结的几个方面,浅谈一下我所认识的日本人。

一、它们是尊崇忠孝的一类人

1.关于孝

对日本人而言,“孝”即报答父母的恩。出于对秩序、等级制的完全信赖和遵守,日本人常用规范的礼仪表现自己的行为。而与中国人不同的是,他们恰恰要在家里学习并细致观察礼仪,以便“各得其所,各安其分”。出于日本、中国国情的迥异,我做了表格来分析中日孝道的发展情况及各自特色。

② 金克木 《日本外交史读后感》 第185页 本尼迪克特 《菊与刀》 译者序言

刘阳关于菊与刀的读后感

的等级制像阶级关系一样强烈,形成如此孝道是史之必然。

2.关于忠

对日本人来说,忠便是报答天皇的恩。在封建时代,日本人的“忠”是对世俗首领——将军的义务,从而对天皇负责;在新体制下,即是为实现他们的目标——日本精神的统一。

所以,日本人眼中的“孝”“忠”都是报恩的实践方式。按照其基本观念来看,从一个人呱呱坠地开始,就自然地背上了巨大债务,就类似中国人所谓的金钱债务,是必须要偿还的。于是,日本人的报恩是具有强制性和绝对性的,是人生而必修的行为。

在我看来,日本人同中国人一样,本性是矛盾的,既活在历史的套子里,习惯于遵循等级、无条件忠孝,却又渴望跳出历史的套子,追求自由。

二、他们是持有“情义”的一类人

日本人常说,“情义最难接受”。③因为它是日本所特有的。若说“忠”与“孝”是日本和中国共有的道德规范,那么“情义”则既与中国儒教无关,也非来自东方的佛教。它是日本独有的范畴,不了解情义就不可能了解日本人的行为方式。日本人在谈及行为的动机、名誉以及他在本国所遇到的各种麻烦时,都经常说到“情义”。

日本人口中的情义大概可分为两类:一则是对社会的情义,二则是对名誉的情义。说到对社会的情义,则让我想起前段时间江苏卫视的相亲类节目《非诚勿扰》中一个特别有名的日本女嘉宾——佐藤爱。很多观众对她言谈中所表现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很不理解。她能为丈夫或者男朋友做任何事,丈夫说什么是什么,即使把黑说成白,她也愿意相信。并且对于丈夫的家人,他表示也可以惟命是从。很多人认为,为了牵手男嘉宾,他简直疯了。更有网友觉得她绝对是节目组炒作出来的,每次说话都点头哈腰的,言辞表现太夸张了。然而通过《菊与刀》中的描述,以及我自己的分析理解,我更倾向认为这是佐藤爱——一个普通日本女人的真实想法。过去的日本人把情义认为是一种契约性的关系而不得不履行,这些在现代日本人的身上仍有表现。

③ 本尼迪克特 《菊与刀》 第93页

三、他们是崇尚肉体享受的一类人

日本并不谴责满足私欲,他们认为肉体享乐是好事。

日本人每天必洗热水澡,若有条件还会泡木桶热汤;他们认为睡眠是很享受的事,所以大多数日本人都毫不费力便能熟睡,也能毫不吝啬牺牲睡眠;日本人认为吃饭既是一种享乐式休息,又是一种严格的训练,所以他们把快速进食或强行绝食作为测试意志坚强的良法。

对于情色的欲望,日本人从不回避,这与东方人内敛的性格是很不符的。中国人从古至今都规定卖淫有罪,认为淫乱者是流氓,情色谈论是令人忌讳的。而情死却是日本人喜欢阅读和谈论的话题。他们把属于妻子的范围和属于性享乐的范围划得泾渭分明。与中国传统纳妾的概念不同,日本男人不把自己迷恋的女人带到家里成为家庭的一员。即使这个女人因怀孕而被接入家门,也不是妾,而是佣人,孩子们称正式的夫人为“母亲”,不承认生母与孩子的关系。他们甚至认为同性恋也是传统人情的一部分。以至于日本人都崇尚浪漫主义的爱情,重视肉体享受。

纵观日本,研究日本人,发现他们习惯把生活的各个领域都制定出规范,形成所谓的“耻感文化”。并且,日本人认为其行为规范的合理性都能达到惊奇的一致。他们甚至喜欢并乐意遵循这些规范,从一定程度上讲,日本人已经不把它当成一种规范的束缚,而却是无形的套子了。

参考文献:【美】鲁斯?本尼迪克特 《菊与刀》 商务印书馆

【中】陈力丹 王辰瑶 《外国新闻传播史纲要》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中】戴季陶 《日本论》 光明日报出版社

【中】韩立红 《日本文化概论》 南开大学出版社

相关推荐